一、创新,新世纪培训的主题(论文文献综述)
龚森[1](2013)在《改革开放以来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1979-2011)》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福建高等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历经了创办兴起、整顿充实、跨越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历程,高等职业教育在曲折中奋斗,在奋斗中成长,在成长中壮大,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为此,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福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从而以史为鉴,充分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推进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本论文采取文献研究法、因素分析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根据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和标志性事件,将其分为初步发展(1979-1989年)、整顿充实(1990-1999年)、跨越发展(2000-2011年)三个阶段进行研究,系统探讨每个历史阶段福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各种动因和历史背景,全面考察了各个历史阶段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情况,并反思总结了每个阶段福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贡献、存在问题与主要不足。最后,通过系统探究改革开放以来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历程,概括总结出六大特点和八条基本启示,并在国际国内高职改革发展宏观背景下分析了福建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快福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措施。
钟晨[2](2013)在《JXTRQ公司培训体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经济领域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培训是HR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模块,如何根据企业的战略制定HR管理培训体系成为HR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JXTRQ公司为例,紧紧围绕企业整体管理情况和企业战略,研究并设计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培训体系的相关理论,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行业的特点,探索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管理体系,逐步建成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对同类企业进行培训体系研究和设计提供了借鉴实例。
区柏权[3](2011)在《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社会学研究 ——以香港推行通识教育需急切补充老师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资深传媒人经过长时间的新闻采访及编辑工作,达致管理新闻报道管理阶层及拥有社会经验、分析社会事件能力、铺排思考问题方法及文字表达技巧,都是一种经过工作历练所累积独特强项,如果这批拥有丰富经验的资深传媒人退休,就等同一个失去了钥匙的宝库,无法将他们几十年管理社会新闻的经验薪火相传,是很可惜及浪费。香港传媒行业由回归前的每年超过10%流失率,下跌至近年下足1%,反映得以进入传媒行业工作的人员,在获得工作岗位后,不选择转投其它新闻机构,有机会晋身中层或高层管理,更不会贸然中途转职,现时香港新闻界累积到的资深传媒人员,倍增于十年前,他们是否继续在原岗位管理新闻及累积经验直到退休?结论并不是这样,在今次调查问卷中发现,有43%资深传媒人说如果在新闻机构工作一段长时间后,有机会到大学任教与传媒或通识相关学科的话,他们会去参与,同时,亦有相若目的资深传媒人回答,即使不是到大学任教,只是获邀到大学任指导员,凭经验教授大学生学习传媒或通识相关课题,他们亦乐意接受这项新挑战。这批资深传人有上述打算的原因,是认为经过多年在新闻机构工作累积到的经验,是可以套用在大学内教授传媒或通识相关学科,这亦在于传媒工作的特点,是通过思考问题及追踪寻求原因,揭出社会事件的另一面,透过不同的文字图片铺排,有力及有据的分析表达技巧,让市民认识到社会事件的真正发生原因,以及后续会面对的问题。可是,大学根本没有太多这样的教席,亦不是每一个学系亦有适合资深传媒人任教的学科。香港教育局在2009学年推出新高中学制为资深传媒人带来新的机会,增加通识教育为必修科目,亦加入了学生其它学习经历的课题,这两方面均需要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员任教,带领学生们进入一个新的学制年代,亦有机会造就资深传媒人透过这次制转变,找出更多转型到大学任教与通识科相关学科,以及资深传媒人入职出版社出通识教科书的工种。新的机会正正切合了资深传媒人有意离开该行业找寻新机会的意向,同时亦能充份利用这批资深传媒人过往在新闻工作上所累积的贵宝经验,能将他们管理新闻的技巧,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表达及铺问题的独特能耐发挥到教学工作上,成为资深传媒人转型新的工作一个极大的诱因及基础。香港教育局虽然大力倡导推行新高中学制,加入高中通识科必修后却没有提供任何配套及支持,通识科更成为香港教育史上破天荒的没有课程、没有教材、没有考试蓝本、没有教科书及没有过去教学经验累积的‘五无’学科,中学接受这项挑战时只能响应尽力而为,老师们从来没有教授过通识科,硬着需要执教,更是四处无援,到底如何施教才能令学生适应及掌握这门‘五无’学科,即使到推行了半年通识科至今,老师们回答调查问卷时,仍然是摸不着头脑,只能每一种方法也去尝试,看看反应再加调节,但这是否最终的需要,没有老师可以肯定。想不到这次新学制的‘五无’通识科变成资深传媒人的新机会,原因是通识与社会拉上大关系,社会每一宗事件亦可以成为通识的课题,传媒工作每日管理的社会事件,关系上已跟通识的特质不谋而合,加上资深传媒人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思考问题的技巧,铺排表达社会问题的方法,也是通识所需要掌的窍门,既然通识科老师们深感这次执教通识科的无助,资深媒人又能够补充及发挥到掌握通识的效果,形成市场供求上一个新的平衡点。本论文就从这个通识科老师需要提供以传媒忧势的培训或教学,配合资深媒人能够传输管理社会问题的技巧,以一个经济学供求理论研究从传媒人到大学教师的社会学的问题,本论文研究共分为5个部分前言: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社会学研究第一章:香港推行通识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第二章: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优势第三章: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不足第四章:推动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对策建议香港学生与社会距离拉远,是源于殖民香港百年的遗祸,经过连串文献研究比较后,得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就是英国政府百年殖民管治香港,透过不同阶段的教育政策,将市民认识社会的机会减至最低,不要说推动公民教育,就连一般香港人应该知道的市民基本权利,亦不会腾出机会给当时的香港居民。九七香港回归祖国本是灌输国民教育最好的时机,但先天条件不足,后期教育政策多变,令国民教育停滞不前。港英政府在回归前为香港留下大批视英国政府为宗主的政治精英,回归后不停左右香港发展公民及国民教育,亦扰乱市民认识个人作为国民的意识,造成殖民管治结束后十年,无法加快市民认识社会,高中及大学生社会知识不足,各人大学毕业后步出社会工作,往往需要花长时间才能适应社会步伐。新高中学制就在这个背景下推行必修科,当老师的过去长期少与社会打交道,新闻亦少看,大学期间集中在所攻读的学科,沉醉在网上世界,但担任老师工作的现在需要面对教授通识科,他们的社会知识能否胜任,就成为推行通识必修科最大的问题。调查老师的问卷发现三成老师不清楚通识是教甚幺,只知通识与新闻及社会事件有最大的关系。老师们认识通识科有多少,一半回答问卷的老师们只是对通识认识一知半解。相对于老师们缺乏授通识科的信心,资深传媒人在个人经历,管理新闻技巧,处理新闻的问题铺排,以及对社会事件的分析能力,均是与时并进。资深传媒人对通识必修科的看法,比老师们来得自然及具信心,因为资深传媒人认同通识科与传媒工作存在最大的关系,通识是启发学生思维动机的科目,但学生们如何思考,如何引起讨论动机,铺排问题的过程,以及撰写结论的结构与用词,均与新闻界追踪新闻后安排版面,撰写独家故事,评论却析等工序相若,只不过是传媒人做新闻是一项工作,过识科提高学生思维的过程,与传媒工作有异典同工之妙。不单止资深传媒人认同工作经历与通识科教导学生过程相若,教育关注团体,中学校长,大学学院院长,大学副校长等,在接受论文的访谈时,均认同资深传媒人管理新闻的经验及过程,与通识启发学生思维进程非常接近,传媒人处理社会问题或事件的报道,之前的一连串过程,就与通识研讨议题时所需要做的功夫接近,无论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铺排解决方法,撰写分析,撰写评论及结论,这一连串的工作,与新闻界工作流程极为相近,所以若然资深传媒人能够将经验灌输到老师身上,对缺乏教授通识科信心的老师来说,必然起到促进作用,让他们有一个教导方法依据,套入社会话题后,就能发挥通识科启发学生思维的效果。长期以来通识的不受重视,但2009学年却成为新的宠儿,大学内原有通识中心或通识学科所能提供的培训,根本跟不上急促推行科必修的步伐。有近半数回答问卷的老师认为资深传媒人能够在大学教授通识或人文学科,原来老师们最认同资深传媒人处理新闻的思考方法,这相信是过识科的动机是启发学生思维,然后将思考套入社会不同问题内,找出社会问题的前因后果,同时亦反映出老师们感到教授科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思考能力,只要学生的思考动机强,他们学习其它社会议题亦无往而不利,所以选择资深传媒人大学教科时,最大的功能是促进思维发展。本论文最终能够找出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法,首先是香港新高中学制必修科存在的先天及后天不足,推行时客观因素逼令执教老师们出现信心危机,没有任何指引达致启发中学生思考社会问题,而香港教育局及各所中学亦没有适切的支持,造成通识必修科变成‘零的摸索’。资深传媒人长时间管理社会新闻,在比对过他们的弱点及强项后,发现资深传媒人在思考、探索、铺排、分析、评论社会问题路技巧,正是中学生通识科所需的启发性及处理效果,香港各大学最近亦积极发展通识中心或课程,不少资深传媒人获邀任教,传输管理社会问题经验给在职老师或大学生,医治他们过去不关注社会问题的弊病,重拾对社会问题或事件的敏感度,以及有系统的思考及解决问题方法,通识老师们既有信心亦掌握教学窍门,接受过通识训练的大学生毕业后,亦能补充现时有通识教学经验老师不足的问题。
梁建希[4](2009)在《新世纪连锁网吧经营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吧行业作为现代信息产业中一个新生的行业,是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剂,对于网络文化知识的普及、对于游戏软件等行业的高速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十余年来,尽管网吧几经坎坷,但正逐步走向成熟;尽管目前连锁网吧推进速度较慢,未能发展壮大,但是连锁经营,在品牌共享、规范管理、规模效益上的优势明显,是网吧发展的大势所趋。从网吧行业的发展来看,网吧连锁作为一种成功的经营模式,已经在网吧行业发挥了示范效应与提升行业形象的作用。网吧连锁具有的经营规模大、资金需求多、赢利模式多样化、市场竞争激烈的特点,对于网吧连锁企业在运营管理、赢利模式挖掘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政策希望国内网吧向连锁化、正规化发展,但由于连锁网吧,特别是国营连锁网吧在实际经营发展中遇到了许多问题,这部分问题有部分是由于行业环境、政策扶持和国家监管等外部原因引起的,有部分是由于自身定位和内部管理原因引起的,都已经严重制约了网吧行业的正常发展,这些问题亟需业内有识之士探讨解决。本文通过对广东新世纪连锁网吧进行深入调研,掌握了其经营第一手材料和现状,回顾了广东新世纪连锁网吧几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经营困境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制约连锁网吧发展的因素,同时通过对比国内同行业单点和连锁网吧的经营效果,并剖析其所面临的各方形势,拟探讨提出促进连锁网吧发展的经营策略建议及发展前景。文章最后提出了通过改善企业经营策略,争取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着手,改进国营连锁网吧的经营状况,扩大公司规模,最终实现盈利。
李伟[5](2009)在《基于竞争情报的重庆TG房地产公司北碚区项目综合定位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由于房地产企业在进行项目综合定位时,所依据的情报不够充分和准确,造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后期项目销售不畅,房地产市场中商品房大量空置,严重制约了房地产企业开发活动的持续性,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房地产项目综合定位时,注重项目相关情报的搜集、与项目产品竞争战略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基于企业竞争情报工作开展的收集、分析以及利用这几个主要环节,将竞争情报方法和理论应用到房地产企业项目综合定位过程中,首先从分析当前房地产项目综合定位存在的问题入手,论述竞争情报战略的重要性;其次,分析房地产企业项目综合定位中竞争情报工作开展流程和工作范围;然后,结合房地产项目综合定位的流程及特点,依据作者具体参与的重庆某房地产在北碚区的项目的综合定位,从竞争战略的角度,通过项目的优势与劣势的分析、机会与威胁的分析,构建SWOT矩阵,制定项目综合定位的竞争战略,弥补了当前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定位中的不足,使房地产企业项目的综合定位有一套合理的科学的依据,进而促进企业竞争情报产业化的发展。
张晓波[6](2008)在《职工教育:企业腾飞的有力翅膀——沈飞公司职工教育30年回眸》文中认为三十年岁月弹指一挥间。沈飞公司从初创,到成长、壮大,几代航空人功绩不可泯灭,同时也留下几代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者的足迹,他们和他们所热爱的事业为这篇光辉巨着留下一个值得记忆的段落。对于沈飞公司来说,职工教育培训事业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提,可以说是企业腾飞最有力的翅膀。
石丽敏[7](2007)在《培训师专业化建设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促进组织健康成长、提升整个社会竞争力已经成为世纪之交各国政府面临的战略性挑战。在整个社会中;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者——培训师的专业化程度如何,是决定社会和每个组织人力资源开发效能的先决性、关键性因素。因此,研究现代培训师的职业内涵和专业素质,探究培训师的成长途径和培养方式,促进培训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进程,关系到中国整个社会人力资源开发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侧重我国的培训师专业化建设的研究。培训师的专业化是指培训师需要具有自己严格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培训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培训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培训师的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学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培训师培训应有专门机构、专门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需要制定对培训师资格的认证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培训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培训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训师的专业化建设,美国有ASTD的专门组织,英国有规范的七级国家标准NVQ和国际职业标准IVQ,德国有双元制实操培训师体系,法国有系统的教师和企业培训师训练体系。发达国家往往都有较为发达的行业组织,不断修订和完善培训师职业资格标准及考评大纲,组织学术研讨、行业交流、相关刊物发行等活动。培训师专业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培训师职业资格国家标准的开发。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确定,对于规范培训师行业的职业能力要求、职业培训大纲、职业资格申请条件、职业等级晋升等都起到了核心作用。1999年,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启动了企业培训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起草工作,并于2002年试点推出。2005年,上海在此基础上更新完善制定了培训师新职业标准及题库,2007年出版了相关的教材和辅导材料,并正式推出。正是在研究和开发这一标准的课题中,引发了对于培训师专业化建设的研究兴趣,并不断地产生更多需要研究的课题。本研究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概述”。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培训师专业化建设”研究的缘起、目的、意义、研究对象、方法等。第二部分为现代培训发展趋势。从宏观层面,介绍了培训理念的发展、培训理论的发展、培训行业的发展和企业培训的发展。着重从理论综述和文献分析,介绍培训师专业化建设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社会心理和现实背景。这些趋势,决定了培训师专业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必须符合时代的需要,有所创新,与国际接轨。第三部分为培训师的职业研究。从微观层面介绍培训师的职业定义、职位分类、职业角色分析以及职业能力分析。结合培训师国家职业资格2007年版新制订的标准,阐述培训师专业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和个体目标。1999年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开始启动企业培训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起草工作,并于2002年推出试点培训。2005年,上海在此基础上更新完善制定了培训师新职业标准及题库,2007年出版了相关的教材和辅导材料,正式推出。作为专业化建设的核心,本部分结合5年的培训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题库开发的研究成果,已正式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可,与2007年11月正式公布。第四部分为培训师队伍现状的研究。着重从中观层面,反映培训师专业化建设的现实问题。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借鉴并分析了国外的相关发展,并结合大量实证研究资料,分析了国内培训师行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第五部分为培训师专业化建设的对策研究。通过多年的研究,以及众多专家的访谈调查,结合宏观微观中观的问题分析,最终对于培训师专业化建设提出了相应对策:——政府需全力扶持,加大政策措施力度(严格执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并完善培训师职业标准,鼓励并支持与国际职业标准的接轨,整合专家和行家力量,定期更新题库,创建培训师公共实训基地,建立四支队伍,适当给予培训政府补贴等)——培育行业组织,引导行业自律和专业发展——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开办培训师职业培训,规范和引导培训质量——推行规范化、模块化、实操化的培训——倡导多样化、标准化、国际化能力本位的考试——建立培训师资源库,组织培训师技能竞赛,评选优秀培训师——对培训师个人引导专业自律,开展自我导向学习,促进持续的专业提高和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行业国际化发展,积极推进与国际职业标准的接轨如何提高培训师队伍的职业化素养和专业化水平,从而有效地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更为有力地培养出大批的高素质的人才,是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一大难题,也是我们必须直面的极其重要的现实课题。本研究结合2007年11月全新推出的培训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结合英国国际职业培训师资格认证体系在中国的推广,对于培训师职业资格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郑蕾[8](2006)在《宝鸡市农村教育及其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农村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方针、提高农村人口质量的关键。重视农村教育改善农村的不发达状况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共识。研究教育模式就是通过考察社会发展与社会的作用方式,对学校发展作一个形象而又有目的的论证和描述。国内外关于农村教育及模式研究有大量文献。本文以国内外农村教育理论为基础,探讨农村教育概念分类,指出宝鸡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农村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的启示建立宝鸡市农村教育模式。全文共包括六章。第一章导论。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对国内外农村教育理论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明确了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章农村教育相关理论。首先明确农村教育是在农村区域发生的,以农村人口为主要对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区域性教育。其次对农村教育进行分类,指出本文所研究的农村教育是个大范畴概念,从重要性方面划分包括农村基础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农村教师教育、农村远程教育、农村教育经费,最后阐述了农村教育相关概念。第三章宝鸡市农村教育现状。宝鸡市农村教育发展态势良好;但在农村义务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农村教师教育、农村教育经费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第四章国内外发展农村教育模式。阐述了德国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英国教师培训模式、山东省平度市农村职业教育模式及湖北省农村远程教育模式的实施情况和特点;指出国内外农村教育模式对宝鸡市建立农村职业教育、农村教师培训模式的启示。第五章宝鸡市农村教育模式。宝鸡市从各个方面进行农村教育研究,但形成模式的只有农村远程教育模式,包括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室三个模式。宝鸡市农村远程教育开展顺利且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在设备安装与应用、技术服务方面需要改善。下来提出宝鸡市可建立“课改+教育科研+减负”的一主两翼重点发展素质教育的农村基础教育模式,和“1+1结队帮扶+业务对口帮扶”的扶贫式农村基础教育模式;建立“涉农+非农”的职业导向型农村职业教育模式;建立“学历+名师+校本”的农村教师培训模式,从而从条件保障和内容构成两方面建立宝鸡市农村教育模式。第六章宝鸡市农村教育模式实施的政策建议。指出应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制度创新;加大投入力度,形成稳定教育经费来源;加强教育督导,促进依法执教。
王水玉[9](2006)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体制改革的成效与反思》文中研究说明培训体制最终是连接培训者与参训者合作的“杠杆”,是激起培训者与参训者双方互动的“规则”,有一个好的“游戏规则”,才能使培训产生活力。
马莉莉[10](2003)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培训教育管理》文中提出进入 2 1世纪 ,培训教育倍受社会关注。本文着重探讨了人力资源与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 ,从培训工作的发展趋势出发 ,提出了新时期培训教育工作的思路。
二、创新,新世纪培训的主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新,新世纪培训的主题(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1979-201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第一章 引论 |
第二章 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的初步发展(1979-1989年) |
第一节 短期职业大学的兴起 |
第二节 短期职业大学的办学实践活动 |
第三节 短期职业大学的体制突破和制度创新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整顿充实(1990-1999年) |
第一节 整顿充实的动因分析 |
第二节 整顿充实与走出困境 |
第三节 “三教统筹”和“三改一补” |
第四节 “三多一改”和“三不一高” |
第五节 办学实践活动总体考察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发展(2000-2011年) |
第一节 跨越发展的历史背景 |
第二节 快速发展与规范办学 |
第三节 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 |
第四节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
第五节 跨越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启示 |
第一节 主要特点 |
第二节 基本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挑战与对策 |
第一节 挑战 |
第二节 对策 |
本章小结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JXTRQ公司培训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大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现状 |
1.2.2 国内外大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比较 |
第2章 培训体系相关理论基础 |
2.1 培训的定义 |
2.2 培训的地位和作用 |
2.2.1 培训的地位 |
2.2.2 培训的作用 |
2.3 培训的类型与方法 |
2.4 企业培训系统的组成 |
2.4.1 企业培训需求分析 |
2.4.2 企业培训计划制定 |
2.4.3 培训计划实施 |
2.4.4 培训效果评估 |
第3章 JXTRQ公司人力资源对策分析 |
3.1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状况、问题及原因 |
3.1.1 我国国企人力资源培训现状分析 |
3.1.2 国有企业员工培训问题及原因 |
3.2 JXTRQ公司简介 |
3.3 公司人力资源结构状况及特点 |
3.3.1 基本状况 |
3.3.2 结构特点 |
3.4 公司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1 公司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
3.4.2 公司员工培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章 JXTRQ公司培训体系设计 |
4.1 培训需求分析 |
4.2 培训计划制定 |
4.3 培训组织实施 |
4.4 培训效果评估 |
4.5 JXTRQ公司培训管理办法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3)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社会学研究 ——以香港推行通识教育需急切补充老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
一、选题原因及研究目的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 传媒人是甚幺 |
(二) 大学教师指甚幺 |
(三) 通识教育指甚幺 |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
(一) 针对现职传媒人发出问卷 |
(二) 抽取七年资历以上响应者再分析 |
(三) 中学老师问卷揭示出教通识的问题 |
(四) 访谈转任大学老师讲克服问题及发挥 第一章 香港推行通识教育的背景与困难 |
一、香港通识教育受制于历史缺陷的背景 |
(一) 百年殖民统治规限师生认识社会 |
(二) 有限度民主解放的假像 |
(三) 各级议会逐步开放 只纾怨气不提通识 |
(四) 突然加快的民主催生怪胎通识教育 |
(五) 回归后错失机会 通识教育无法抬头 |
二、当前开展通识教育的现实背景 |
(一) 香港需要推行通识教育的目的为何 |
(二) 推行通识教育的课程及运作 |
(三) 推行通识教育对学校及老师的要求 |
(四) 推行通识教育对学生的要求 |
(五) 通识教育的教与学评核 |
三、当前开展通识教育的困难 |
(一) 强推通识乏教育基础 教改过快 资源不足 |
(二) 推通识 乏资源 |
(三) 通识教师教材荒 |
(四) 教育政策摇摆不定 教与学难于适应 |
(五) 罔顾舆论鞭策自招困难 第二章 传媒人转型大学教通识的优势 |
一、通识元素大多源于大众传播材料 |
二、传媒人洞悉社会问题切合通识教育所需 |
三、传媒人强势思考社会问题为通识教育基础 |
四、传媒人表达社会问题技巧为通识所用 |
五、传媒人可以短时间补充通识教师的不足问题 |
(一) 教育协会邀在大学任教的传媒人开办通识培班 |
(二) 传媒人注入大学社会学院扩大发展通识教育 |
(三) 传媒行业萎缩腾出更多转型执教通识人员 |
六、传媒人教导大学生缺乏思考社会问题能力 |
七、传媒人在大学开办在职老师通识教育培训具实效 第三章 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面对的困难与挑战 |
一、难以克服传媒人个人自豪心态 |
二、传媒人未能掌握及发挥教学独特的组织能力 |
三、传媒人不懂与学生沟通及演讲能力差 |
四、难于克服受到学术评核的心态 |
五、难於平衡傅媒工作成果快而教授通识效果慢 |
六、难以从通识教育缺乏管理下创新路向 第四章 推动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对策建议 |
一、短期对策……急补通识老师及信心不足的训练 |
(一) 传媒人经验编入大学课程 提升开展教学信心 |
(二) 传媒人转型大学任教并入科研工作 增组织及教学技巧 |
(三) 大学派转型任教者出席工作坊 短期增教学经验 |
(四) 大学与中学邀转型传媒人编通识课程 提升教学质素 |
二、长期对策 |
(一) 卸除传媒人转型大学任教的心理包袱 |
(二) 大学与转型的传媒人共同设计新课程提高教学信心 |
(三) 大学为转型传媒人针对性增补教学沟通技巧 |
(四) 大学提供专业教学方法供转型传媒人研习 |
(五) 大学需要有效传输转型传媒人教学组织能力 |
(六) 大学与安排转型传媒人实习 增强教学组织力及沟通技巧 |
(七) 大学提供转型传媒人出版书刊 巩固教学信心及提升地位 |
(八) 大学与转型传媒人组织通识科研队伍 创新学术路向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
(4)新世纪连锁网吧经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 |
1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理论综述 |
2.1 网吧具有网络服务经济特征 |
2.2 网吧的连锁经营模式 |
2.3 网吧连锁经营的发展优势 |
3 国内网吧的现状 |
4 新世纪经营困境的外部原因分析 |
4.1 公司情况介绍 |
4.2 政策环境影响 |
4.3 行业竞争环境的影响 |
4.4 网吧行业存在的问题 |
4.5 金融危机对网吧产业的不良影响 |
5 新世纪经营困境的内部原因分析 |
5.1 战略定位层面的分析 |
5.2 体制层面的分析 |
5.3 组织层面的分析 |
5.4 经营策略层面的分析 |
5.5 资金层面的分析 |
6 网吧行业对比分析 |
6.1 与西安红树林网吧的对比分析 |
6.2 与单点社会网吧的对比分析 |
6.3 长沙7家连锁经营网吧情况 |
6.4 与四川连锁网吧对比分析 |
7 新世纪面临的形势 |
7.1 国企经营网吧的优势和劣势 |
7.2 新世纪面临的形势 |
7.3 国营网吧面对的政策形势 |
8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8.3 结言 |
参考文献 |
索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基于竞争情报的重庆TG房地产公司北碚区项目综合定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竞争情报与房地产项目综合定位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外竞争情报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房地产企业项目综合定位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3.2 本文创新点 |
2 我国房地产项目综合定位及其分析 |
2.1 房地产项目综合定位概念 |
2.1.1 房地产企业项目的市场定位 |
2.1.2 房地产企业项目的目标客户定位 |
2.2 房地产企业项目综合定位策略 |
2.3 房地产企业项目综合定位存在的问题 |
3 房地产企业项目综合定位的情报搜集 |
3.1 项目定位的情报搜集渠道 |
3.2 项目定位的情报搜集方法 |
3.3 项目定位的情报搜集内容 |
3.3.1 项目定位的竞争环境情报 |
3.3.2 项目定位的竞争对手情报 |
3.3.3 企业自身竞争实力的测评 |
4 房地产企业项目综合定位的情报分析 |
4.1 项目综合定位的情报分析方法 |
4.1.1 SWOT 矩阵分析法 |
4.1.2 竞争对手跟踪 |
4.1.3 反求工程 |
4.1.4 模糊关系综合评价法 |
4.2 环境分析 |
4.2.1 项目客观环境分析 |
4.2.2 项目地块分析 |
4.2.3 目标区域市场分析 |
4.2.4 目标客户群分析 |
4.2.5 竞争对手分析 |
4.3 项目内容分析 |
4.3.1 项目开发成本分析 |
4.3.2 项目价格分析 |
4.3.3 项目风险分析 |
5 房地产企业项目综合定位竞争战略的制定 |
5.1 房地产项目综合定位的流程及特点 |
5.1.1 初步投资意向的选择 |
5.1.2 地块选择与项目的战略定位 |
5.1.3 项目的系统分析 |
5.1.4 项目评价和方案筛选 |
5.2 构建SWOT 矩阵,制定项目定位竞争战略 |
5.2.1 项目的外部机会与威胁 |
5.2.2 项目的内部优势和劣势 |
5.2.3 项目综合定位的SWOT 分析 |
5.2.4 项目综合定位竞争战略的制定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7)培训师专业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的设计 |
第二部分 现代培训发展趋势 |
一、培训理念的发展 |
1. 变化,确立了培训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 |
2. 学习,是企业领导和每个员工必须承担的工作 |
3. 发展,培训部门职能的进一步延伸 |
二、培训理论的发展 |
1. 传统理论时期 |
2. 行为科学管理时期 |
3. 系统管理理论时期 |
三、培训行业的发展 |
1. 培训行业逐渐产业化 |
2. 培训行业存在的问题 |
四、企业培训的发展 |
1. 培训地位不断提升 |
2. 培训模式立体化、专业化 |
3. 外包日趋流行 |
4. 培训与咨询互为融合、互为促进 |
5. 培训设计个性化、培训内容多元化 |
6. 培训方法科学化、多样化 |
7. 培训技术日益趋向高科技 |
8. 培训趋向规范化和标准化 |
第三部分 培训师职业的研究 |
一、培训师的职业标准 |
1. 培训师职业标准的更新和修订 |
2. 培训师职业资格的鉴定模式 |
二、培训师的职业能力分析 |
1. 培训师职业能力的文献研究 |
2. 培训师职业能力分析的研究方法 |
三、培训师的培训大纲 |
1. 培训模块课时分配 |
2. 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 |
第四部分 培训师队伍现状的研究 |
一、国际培训师行业的发展综述 |
1. 美国的培训师职业资格制度 |
2. 英国的培训师职业资格制度 |
二、国内培训师行业的现状分析 |
1. 培训师行业的初步形成,推动了我国培训业的发展 |
2. 培训师队伍专业素质的参差不齐,影响了培训效能的总体水平 |
3. 培训师行业动力发展机制的缺失,造成了这支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滞缓 |
4. 我国培训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
第五部分 培训师专业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
一、培训师专业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
1. 满足企业人才的需求 |
2. 为企业“量身定做”培训体系 |
3. 创造培训文化强化企业文化 |
4. 上传下达使培训融入管理 |
5. 提高培训师职业素养,提升行业水平 |
6. 促进与国际职业标准的接轨 |
二、培训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
1. 培训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势在必行 |
2. 培训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推广需政府大力扶持 |
3. 培训师专业组织的建立迫在眉睫 |
4. 培训市场的规范化运作很有必要 |
5. 培训师培训的规范化、模块化、实操化 |
6. 培训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多样化、标准化、国际化 |
7. 建立培训师资源库,组织培训师技能竞赛,评选优秀培训师 |
8. 培训师自主学习的加强不可或缺 |
9. 培训师职业的科学研究值得重视 |
10.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行业国际化发展,积极推进与国际职业标准的接轨 |
参考资料 |
参考网站 |
附录一、培训师职业资格证书(2007版)试点培训问卷调查 |
附录二、培训师职业标准2007年版问卷与访谈结果汇总 |
附录三、关于培训师职业名称的专家讨论会意见 |
附录四、培训师国家职业标准开发专家名单 |
附录五、访谈计划 |
附录六、培训师项目日程安排 |
后记 |
(8)宝鸡市农村教育及其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国际背景 |
1.1.2 国内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可能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农村教育及相关理论 |
2.1 农村教育的定义及分类 |
2.1.1 农村教育的定义 |
2.1.2 农村教育分类 |
2.2 农村教育相关理论 |
2.2.1 农村人力资源 |
2.2.2 三教统筹 |
2.2.3 终身教育 |
第三章 宝鸡市农村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宝鸡市农村教育现状 |
3.1.1 宝鸡市教育概况 |
3.1.2 宝鸡市农村教育现状 |
3.2 宝鸡市农村教育问题分析 |
3.2.1 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
3.2.2 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
3.2.3 农村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 |
3.2.4 农村教育经费投入问题 |
第四章 国内外农村教育模式 |
4.1 国外农村教育模式 |
4.1.1 德国“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
4.1.2 英国教师培训模式 |
4.2 国内农村教育模式 |
4.2.1 山东省平度市农村职业教育模式 |
4.2.2 湖北省农村远程教育模式 |
4.3 国内外农村教育模式对宝鸡市建立农村教育模式的启示 |
4.3.1 宝鸡市建立农村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
4.3.2 宝鸡市建立农村教师教育模式的启示 |
第五章 宝鸡市农村教育模式 |
5.1 宝鸡市农村远程教育模式及优缺点分析 |
5.1.1 农村远程教育概念 |
5.1.2 宝鸡市农村远程教育三种模式 |
5.1.3 宝鸡市农村远程教育设备接受、安装、调试高起点运行 |
5.1.4 宝鸡市农村远程教育培训 |
5.1.5 抓好应用,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效益 |
5.1.6 宝鸡农村远程教育模式的优点 |
5.1.7 宝鸡市农村远程教育模式的不足 |
5.2 宝鸡市农村教育模式建立及实施 |
5.2.1 宝鸡市农村基础教育模式建立及实施 |
5.2.2 宝鸡市农村职业教育模式建立及实施 |
5.2.3 宝鸡市农村教师教育模式建立及实施 |
第六章 宝鸡市农村教育模式实施的政策建议 |
6.1 教育制度改革,促进农村教育全面发展 |
6.2 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形成长期、稳定的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
6.2.1 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力度,完善教育投入保障制度 |
6.2.2 拓展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 |
6.2.3 加强经费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
6.2.4 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 |
6.2.5 加强领导、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措施 |
6.3 加强教育督导,促进依法治教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中小学教师培训体制改革的成效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潍坊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体制改革策略 |
1. 变培训机构的单一主体模式为培训主体多元化。 |
2. 培训内容由培训机构与参训者共同生成。 |
3. 变培训形式的单一化为多样化。 |
4. 变单一行政指令性培训为双向选择式培训。 |
5. 培训经费由教育行政部门、单位、个人三方分担。 |
6. 行政部门只负责制定“游戏规则”, 完善激励措施。 |
二、运行校长培训新机制的成效 |
1. 精心设计培训“菜单”, 认真打造课程超市。 |
2. 开放培训形式, 服从教师选择。 |
3. 面向全国整合师资, 突出高规格。 |
4. 教师自主选择, 动力足、参训率高。 |
5. 组织宣传非行政性。 |
三、完善教师培训新体制的反思 |
1. 研究和完善培训券管理办法。 |
2. 行政部门制定“游戏规则”, 搭建公平竞争平台。 |
3. 培训者要实现两个转变。 |
四、创新,新世纪培训的主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1979-2011)[D]. 龚森. 福建师范大学, 2013(11)
- [2]JXTRQ公司培训体系的研究[D]. 钟晨. 南昌大学, 2013(03)
- [3]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社会学研究 ——以香港推行通识教育需急切补充老师为例[D]. 区柏权. 华中师范大学, 2011(10)
- [4]新世纪连锁网吧经营问题研究[D]. 梁建希. 北京交通大学, 2009(S1)
- [5]基于竞争情报的重庆TG房地产公司北碚区项目综合定位的研究[D]. 李伟. 重庆大学, 2009(02)
- [6]职工教育:企业腾飞的有力翅膀——沈飞公司职工教育30年回眸[J]. 张晓波. 中国培训, 2008(09)
- [7]培训师专业化建设研究[D]. 石丽敏.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6)
- [8]宝鸡市农村教育及其模式研究[D]. 郑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5)
- [9]中小学教师培训体制改革的成效与反思[J]. 王水玉. 现代校长, 2006(03)
- [10]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培训教育管理[J]. 马莉莉.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