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的挽歌——评哈代诗歌《二合一》

《泰坦尼克号》的挽歌——评哈代诗歌《二合一》

一、“泰坦尼克”号的悲歌——哈代诗歌《合二为一》评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灏宸[1](2008)在《交互的视角,丰富的意蕴 ——对哈代小说中伦理关系的解读》文中研究表明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作品有着无限的可阐释性,本文主要是从对其主要小说中的伦理关系的解读,来深入探讨哈代隐而未发的伦理道德观念。论文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肉体层面的伦理观照,社会层面的伦理观照,自然层面的伦理观照和宗教层面的伦理观照。而且,每一个层面在貌似平行的情形下,又都相互认证了不和谐的伦理关系被探寻与解构的过程。首先第一层面从男性思维审视下的女性激情来反观男性与女性的世界,并通过对男性肉体磁性的展现来纠正性伦理关系的不平衡。第二层面论证了男性英雄形象的蜕变与女性英雄形象的提升,这种历史的缺失与互动,使得哈代怀疑社会理性代表的男性能否还有能力对社会秩序进行重构和支撑。第三层面讨论的是进入哈代视野的生态伦理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社会经济发展的状态下又发生了偏差,在人对自然的取舍与敬畏中出现了灾福相依的不平衡局面。第四个层面探讨的是在宗教伦理观上的人性位置的求证,其落脚点是对“上帝”位格的求证和人自身存在依托——“家园”意识。本文深入挖掘哈代小说中的人与社会、自然、自我和宗教的伦理关系存在和缺失的状态时,窥视理性精神对人的生存形态的重要支撑作用和意义,这有助于我们类比观照人的自我意识,世界与社会的发展和世间万物的和谐共处的情势,对哈代作品在中国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开拓意义。同时,这些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构筑和谐社会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郭妍[2](2007)在《托马斯·哈代诗歌研究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托马斯.哈代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重要作家之一,其"性格与环境小说"历来备受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哈代本人无论在文学理论或实践方面都对诗歌给予了相当程度的重视。早在哈代发表第一部诗集之初,国外诗歌评论界对他的创作就颇为关注。相比之下,国内学者对哈代诗歌的翻译与研究较为滞后。本文试图通过综合评述国内外关于哈代诗歌的研究现状,为学者进一步研究哈代诗歌创作风格的独特性提供借鉴。

刘建辉[3](2006)在《看不见的光—分析哈代抒情诗中的悲观主义》文中指出哈代(1840-1928)一生经历了三朝更替,维多利亚,乔治五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各个历史时期。期间社会正经历重大变革,各种文学思潮,流派风起云涌,纷纷展现出奇炫的魅力。哈代从青年时期,就以诗歌为发端,开始了长达六十年之久的文学创作生涯。他曾转向小说创作近三十年,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导致他的诗才一度被小说的光环所遮蔽。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对诗歌的执着与热爱,使他常年坚持于诗歌的创作,即使在小说创作的时期也不间断,最终因小说《无名的裘德》的发表遭致公然反对,而放弃了小说创作,于晚年再次转向诗歌的专门创作。其丰富多彩的语言,变换多端的体与创作手法及其艺术造诣也逐渐被人所认知。哈代一生除史诗剧《列王》外,为后人留下了近千首诗作,而其中大都是抒情诗。哈代的诗歌独树一帜,为处在浪漫主义末期的沉闷的维多利亚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他的诗题材广泛,朴实清新,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诗情真意切,充满强烈的个人抒情意味,他的创作手法多样,博采众长。正如哈代自己所言,诗歌是其文学成果中更能表现个人的部分,他的诗歌比小说更清楚的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和体验。可以说,哈代不愧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及诗人。受叔本华等西方哲学家的悲观主义的影响;加之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侵蚀;科学发展所导致的宗教信仰的缺失以及与妻子爱玛生活的不睦,哈代的作品洋溢着浓重的悲剧色彩与感伤情调,如诗歌《黑暗中的鸫鸟》,描写了世纪之交诗人的阴郁心情,又如诗歌《威塞克斯高地》,诗人以瑰丽的想象带人进入一个桃源世界,并感受作者孤独,表达怀旧与向往自由的心情。关于哈代是否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评论颇多。但是他本人竭力否认这一点。他在诗集《晚期和早期抒情情诗》的序言中写到:“所谓悲观主义实际上只是对现实的探索,只是为了改善人们身心的第一步。要改善这个世界,就得正视世道的丑恶。也就是说,要观察现实,并在观察中逐步认识现实,不加掩饰,同时着眼于争取最好的结

陆志国[4](2004)在《哈代在中国的译介》文中研究指明本篇论文以译介学理论为基石来考察哈代作品在二十世纪中国的译介情况,并从翻译研究的角度剖析了各个时期的译介特点和重点,从而揭示了在哈代译介的背后隐藏着的复杂的操纵因素,同时,本文也分析了我国各个时期文化语境的特色,展现了翻译文学的变迁。 引言部分简要概括了哈代的文学成就,并指出本文的立论依据,表明占有完整的资料是从事译介学研究的基础,强调外国文学经典并不一定是中国翻译文学中的经典。 第一章对哈代在中国的译介进行历史的回顾,分三个时期,建国前(1917-1949)、建国后十七年(1949-1966)、新时期以来(1976-2003),为了不使本章成为有些人所认为的那种“流水帐”,特意增多了哈代研究者们的评价和论述,并在每部分的结尾进行总结和分析。 第二章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角度对哈代在中国的译介进行文化层面上的分析。多元系统理论着重探讨的是翻译文学自身的客观性发展,但这种客观性毫无疑问会受到不同时期一些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意识形态、诗学规范和赞助人行为等,因此,本章将文学系统的僵化、更新情况和不同时期的操纵行为融合在一起论述,即使读者看到了翻译文学发展的轨迹,又使读者了解到不同时期所采取的翻译策略。 第三章论述的是文学经典的解构和重构问题,是对前两章论述的深入和发展。本章首先指出文学作品成为经典并不主要是依据它的文学性和审美性,而主要与权力因素的制约有关。接着以中国当代文学史为背景描述了文学经典的确立过程,说明在权力因素如意识形态对文学的控制减弱时,西方的文学、文化理论为读者提供了新的阅读视角,并逐渐对经典进行解构。最后讨论了经典的重构问题,指出要重构文学经典,主要是看三种人的选择:文学的权力阶层、学术权威或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普通大众。其中,后两者的选择最为重要,他们决定着文学艺术特征的再现,但他们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前者。文学的权力阶层在做选择时则要考虑时代精神的弘扬,所以,我们重建经典时必须要看三方的“合谋”。本章还论述了翻译文学经典和外国文学经典的不同。 结束部分通过对哈代译介的考察,提出了当今进行译介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丰富和完善译介学的学科理论,从而使译介学的研究呈现更广阔的前景。

诸国忠,李珠[5](2001)在《“泰坦尼克”号的悲歌——哈代诗歌《合二为一》评析》文中指出《合二为一》是诗人哈代为“泰坦尼克”号失事而作 ,诗歌表现了诗人关注人类命运的一片真诚 ,十分富有哲理 ,反映出哈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二、“泰坦尼克”号的悲歌——哈代诗歌《合二为一》评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泰坦尼克”号的悲歌——哈代诗歌《合二为一》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交互的视角,丰富的意蕴 ——对哈代小说中伦理关系的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分裂的激情
    第一节 他者的审视:男性思维下的女性激情
        一、旋转的精灵
        二、跳动的肉体
        三、逃逸的天使
        四、男性意识的自我反观
    第二节 她者的审视:男性肉体的磁性
        一、欲的流光
        二、想象的光雾
第二章 倾斜的英雄形象
    第一节 常青树枯萎:男性英雄形象的蜕变
        一、神性的男人
        二、堕落的天使
        三、受嘲讽的凡夫俗子
    第二节 落英缤纷:女性英雄形象的提升
        一、浮华的舞者
        二、无意识的常春藤
        三、飘零的落花
第三章 万物的鸣唱
    第一节 万物之鸣:人与物的互证
        一、万物为宾客
        二、神谕的精灵
    第二节 丢失的主宰:人与事的纷争
        一、巧合与偶然
        二、逃不掉的宿命
    第三节 自然轮盘上的人的位置
第四章 寻找失去的“上帝”
    第一节 “正确”的寻求
        一、缘起
        二、寻求
        三、缘灭
    第二节 “上帝”位格的存在
        一、“上帝”的正名
        二、“家园”的位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2)托马斯·哈代诗歌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诗歌题材分类研究
2.诗歌主题思想研究
3.典型诗歌文本研究
4.诗歌创作风格与技巧研究
    1. 学术论文
        (1) 哈代部分典型诗歌作品研究:
        (2) 哈代诗歌与传统及后世诗歌创作关系的研究:
        (3) 哈代诗歌创作特点的综合研究:
    2. 着述专章
    3. 专着:

(3)看不见的光—分析哈代抒情诗中的悲观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哈代抒情诗中的悲观主义
    第一节 诗人哈代的孤独与怀旧
    第二节 诗人哈代的宗教信仰与质疑
    第三节 诗人哈代的不可知论
    第四节 诗人哈代的爱情幻灭
第二章 哈代悲观主义的双重性
    第一节 悲观主义的双重性
    第二节 欢乐与希望的赞歌
第三章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记
导师及作者简介

(4)哈代在中国的译介(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哈代在中国的译介历程
    第一节 解放前(1917-1949)的译介和评论
    第二节 建国后十七年(1949-1966)的译介和研究
    第三节 新时期以来(1976-2003)的译介和研究
第二章:边缘与中心—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角度来审视哈代在中国的译介
    第一节 不是“中心”的中心
    第二节 徘徊在“边缘”
    第三节 走向“中心”的历程
第三章:文学经典的解构与重构
    第一节 文学经典秩序的确立和文学经典的形成
    第二节 西方文论的引进和文学经典的解构
    第三节 文学经典的重构
结束语:从哈代的个案梳理看译介学研究
附录:
    Ⅰ 托马斯哈代在中国译介研究资料总辑(1917-2003)
    Ⅱ 哈代作品中译目录(1917-2003)
参考书目

四、“泰坦尼克”号的悲歌——哈代诗歌《合二为一》评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交互的视角,丰富的意蕴 ——对哈代小说中伦理关系的解读[D]. 张灏宸. 湖南大学, 2008(12)
  • [2]托马斯·哈代诗歌研究述评[J]. 郭妍. 世界文学评论, 2007(02)
  • [3]看不见的光—分析哈代抒情诗中的悲观主义[D]. 刘建辉. 吉林大学, 2006(11)
  • [4]哈代在中国的译介[D]. 陆志国.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4(01)
  • [5]“泰坦尼克”号的悲歌——哈代诗歌《合二为一》评析[J]. 诸国忠,李珠.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1(04)

标签:;  ;  ;  ;  

《泰坦尼克号》的挽歌——评哈代诗歌《二合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