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母子同患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例(论文文献综述)
高明明,张亚平,杨颖丽,马伟虎[1](2020)在《不同病因儿童间接胆红素增高两例》文中认为
韩姗姗[2](2019)在《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运用GRADE研究方法,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原则,参考当前最佳证据,制定中国《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并推广中成药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提高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减少母婴分离,增加人文关怀。方法:1.召开启动会对指南制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前期探讨,并通过问卷进行结局指标的重要性排序。2.运用网络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英文数据库进行中成药的检索,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9.1.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查,获得最终目标文献,并形成文献证据登记表和文献特征提取表。3.对于不同的研究类型应用不同的条目/量表进行偏倚评估:对于系统评价/meta分析类文献予AMSTAR-2量表评估;对于RCT予ROB风险偏倚评估,对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予MINORS量表评估。4.运用Revman5.3软件对一致性程度较高的文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获得相应森林图。5.专家共识:1)德尔菲法:遴选不少于30个全国各地正高职称以上的儿科/新生儿科中西医专家,以邮件方式对其展开三轮问卷,统计其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指标,同时针对中成药的推荐意见进行投票表决;2)共识会议:对通过问卷仍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再进行分析、讨论,最终达成一致。6.运用GRADE系统对经循证研究和专家共识达成一致的中成药进行质量评价形成证据总结表,并综合德尔菲票数、患者利益对中成药作出最终推荐。结果:1.循证研究:最终10种中成药67项研究纳入证据,包括41项茵栀黄制剂研究(口服液23、颗粒18)、9项清肝利胆口服液、4项四磨汤口服液、6项黄疸茵陈颗粒、2项清开灵冲剂、2项茵陈五苓糖浆、1项消炎利胆片、1项黄栀花口服液、1项肝舒乐颗粒。2.专家共识:明确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适用人群对象、时机和范围、优势证型、用法用量、副作用相关等描述。3.质量评价:最终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黄疸茵陈颗粒、茵陈五苓糖浆、四磨汤口服液5种中成药纳入GRADE研究,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的总体质量证据等级为C级,其余均为D级。4.形成推荐意见:推荐单独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可降低光疗发生率(1B);推荐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1C),降低黄疸消退失败率(2C),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考虑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益生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失败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效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日均胆红素下降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湿重于热。推荐服用茵陈五苓糖浆治疗新生儿黄疸(IV类证据,D级推荐),中医属阳黄,小便不利(专家共识)。暂不建议黄疸茵陈颗粒(2D)、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2D)。结论:依据GRADE系统和共识结果,最终对茵栀黄口服液予以强推荐,对茵栀黄颗粒、清肝利胆口服液给予弱推荐,对茵陈五苓糖浆给予D级推荐,暂不推荐黄疸茵陈颗粒和四磨汤治疗新生儿黄疸。
李玉萍[3](2019)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95例回顾性临床分析及胆红素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29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的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及有效预防提供参考。通过分析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胆红素脑病患儿早期识别这些高危因素并采取紧急有效的治疗措施去减少胆红素脑病患病率及病死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湖北省某三甲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29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对象按病因可分为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性黄疸和新生儿非血型不合溶血性黄疸,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患儿一般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母亲年龄)、实验室生化指标(总胆红素峰值、血红蛋白低值、红细胞计数低值、网织红计数峰值、心肌酶)、结局指标(入院日龄、住院天数、总光疗时间、换血率、输血率、胆红素脑病患病率、病死率)进行临床分析,了解不同病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根据患儿并发症情况(胆红素脑病典型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头颅核磁结果报告异常)将患儿分为胆红素脑病组和非胆红素脑病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对胆红素脑病相关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双人核对录入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结果用似然比(OR)和95%置信区间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符合入选标准、数据完整并完成临床观察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295例,其中男生164例(55.6%),女生131例(44.4%),根据黄疸病因不同分别分为非血型不合溶血性黄疸的202例(68.5%);血型不合溶血性黄疸93例(31.5%),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母亲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溶血组患儿入院日龄、总光疗时间、住院天数、总胆红素峰值、血红蛋白低值、红细胞计数低值、网织红计数峰值、输血率及胆红素脑患病率与非溶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心肌酶、换血率及病死率与非溶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共收集湖北省某三甲医院新生儿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95例,符合诊断胆红素脑病患儿73例(24.7%),非胆红素脑病患儿222例(75.3%);对两组患儿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红素峰值、新生儿溶血、感染、黄疸出现时间(≤1天,1-3天,≥3天)、代谢性酸中毒、胆红素/白蛋白(B/A)比值及黄疸干预时间对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方式、出生体重、窒息缺氧病史、低蛋白血症及母乳喂养对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黄疸出现时间、新生儿溶血、TSB峰值、感染、B/A及代谢性酸中毒属于胆红素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结论:(1)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取决于黄疸出现的时间、红细胞破坏程度及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黄疸出现越早,红细胞破坏越多,进展越快,病情越重,其中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较非溶血性黄疸,黄疸出现时间早,入院日龄早,总胆红素峰值高,总光疗时间延长,住院天数增加,胆红素脑病患病率增加,同时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低于非溶血组,网织红计数高于非溶血组,输血率增加;(2)黄疸出现时间、新生儿溶血、总胆红素峰值、感染、B/A及代谢性酸中毒属于胆红素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这些高危因素并采取紧急有效的治疗有助于减少患病率及病死率。
贾文广[4](2019)在《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假四倍体生物信息分析法的β-地中海贫血无创产前检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地中海贫血是危害严重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重型β-地中海贫血需要终生依赖输血和祛铁治疗,治疗费用昂贵,死亡率极高,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对高危夫妇实施胎儿产前诊断是避免重型患儿出生的唯一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外对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方法主要是有创的产前诊断技术,不可避免会存在对母体和胎儿的伤害。因此,安全有效的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一直是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疾病产前诊断研究的方向和目标。本研究拟应用高通量目标区域捕获测序和假四倍体基因型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对高危孕妇血浆游离胎儿DNA实施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测,探讨创建安全、有效和准确的无创性产前检测体系,为β-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提供新的技术和实施方法。方法:课题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双方均携带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可能生育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夫妇。孕妇孕周为12周-26周、单活胎、拟进行胎儿产前诊断。对孕妇实施绒毛膜穿刺、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穿刺,提取胎儿DNA,应用反向斑点杂交法和荧光PCR溶解曲线法进行胎儿DNA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同时采集孕妇外周血,提取血浆游离DNA。设计针对中国人群常见的12种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的目标区域捕获基因panel,将孕妇外周血游离DNA进行文库构建,并与基因panel杂交,进行目标区域捕获高通量测序。利用高通量测序信息,根据胎儿基因型、孕妇外周血游离胎儿DNA浓度、孕妇与胎儿共存的假四倍体基因型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假四倍体基因型生物信息分析方法。通过最大似然估计,不断的迭代出胎儿的最优浓度。利用贝叶斯模型得到每个位点最优基因型,利用基因型与胎儿浓度的对应关系估算出最准确的胎儿浓度,不断的迭代直到前后两次浓度之差小于0.001,从而得到的最优的胎儿浓度,进而得到对应的胎儿基因型。将孕妇外周血游离胎儿DNA的胎儿基因型与有创产前检测胎儿基因型结果进行对比,将假四倍体基因型分析模型预测的游离胎儿DNA值与实测值对比,以检验本研究方法的效能。结果:1.一般资料:146组入组病例中,有133组病例样本符合本研究要求。其中孕妇的年龄为28.47±6.05岁(16岁至47岁),孕周为15.24±3.31周(12.0周至26.4周),身高为156.44cm±5.02cm(145cm至171cm),体重为54.78kg±7.84kg(40.5kg至79.0kg),BMI为20.3±3.2m2/kg(18.4kg/m2至23.98kg/m2)。2.孕妇外周血游离DNA文库浓度测定及FF值结果:孕妇外周血游离DNA文库浓度为20.3ng/μl±12.8ng/μl,DNA文库浓度与孕周之间成正性线性关系。妊娠第12周、13周及18周的孕妇外周血游离DNA文库浓度与年龄无相关性,即孕妇年龄对孕妇外周血游离DNA浓度无影响。孕妇外周血游离游离胎儿DNA浓度(fetal fraction,FF值)预测值为10.26%±5.82%,实测值为11.37%±6.86%。FF值与孕周之间成正性线性关系。妊娠第12周、13周及18周的孕妇FF值与年龄无相关性,即孕妇年龄对FF值无影响。3.绒毛、羊水或脐带血胎儿基因型结果:反向斑点杂交法和荧光PCR溶解曲线法检测结果一致。突变位点的双重杂合子15例,突变位点的纯合子7例,突变位点的杂合子79例,无突变32例。包含了以下基因突变类型:CD 41/42、CD 17、CD 71/72、CD 43、-28、-29、IVS-I-I、IVS-II-654和Hb E。4.血浆游离DNA文库质量检测结果:133例孕妇外周血DNA文库,质量鉴定显示,主峰吸收光谱200bp-400bp之间,峰图高而尖,线条平滑;第二峰范围在400bp-1000bp,峰图矮而钝;Lower marker后无明显峰图。高通量测序时DNA文库读长吸收峰均值为167bp±8bp。5.目标区域高通量测序结果:133例合格DNA文档库的平均测序深度为379.475×±172.928×,120例(90.22%)测序深度超过200×;pool池的累计测序深度600×。Real reads为7825310.57±1254716.368,Q30 rate为81.8317%±2.09838%;GC含量41.0253%±0.8747%。构建pool池的DNA浓度为16.5nmol/L、每个DNA文库样本测序数据量为4.2M时,高通量测序效率/成本比最高。突变位点总文库数181,捕获的有效文库数161,捕获效率88.95%;对CD 41/42位点的捕获效率为85.14%,在其他区域的捕获效率为91.59%。6.假四倍体基因型生物信息分析结果:与有创产前检测结果相比,有113例结果符合;有20例结果不符合,包括11例CD 41/42、3例CD 17、2例-28、1例CD 43、1例CD 71/72及2例IVS-II-654等基因突变。其总体符合率为84.96%。7.假四倍体基因型分析方法的效能评估结果:对FF预测值和FF实测值两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t=0.436,P=0.762。基因型评估结果Kappa系数为0.71,总敏感性为83.5%(95%CI:61.6%-93.2%),特异性为92.8%(95%CI:76.7%-97.9%)。结论:1.针对中国人群常见的12种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设计的基因panel,能较好捕获相应基因位点。2.孕妇外周血游离DNA浓度随孕周增加而增加,但与孕妇年龄无关。孕妇外周血FF值随孕周增加而增加,但与孕妇年龄无关。3.假四倍体基因型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可直接推测出胎儿基因型和游离胎儿DNA在孕妇外周血游离DNA中的比例,其用于β-地中海贫血无创产前检测具有可行性。4.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假四倍体生物信息分析方法的β-地中海贫血无创产前检测的方法,无需已知先证者、无需获取夫妇双方基因遗传信息、无需构建RHDO及RMD模型,即可对胎儿进行产前检测。5.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假四倍体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理论上适用于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单基因遗传病。
余颖芳[5](2018)在《Gilbert综合症相关UGT1A1基因多态性与ABO溶血所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新生儿ABO溶血症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指标背景与目的: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在近足月和足月的新生儿中,>80%可出现肉眼可见的皮肤黄染,其中需干预的高胆红素血症约占10%。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潜在的危险,严重病例可出现胆红素脑病,可致新生儿死亡或留有手足徐动症、听力障碍等后遗症。新生儿ABO溶血症是最常见的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常发生于母亲O型血,患儿A或B型血,母体产生的抗A或抗B抗体通过胎盘引起患儿溶血性黄疸,导致严重的黄疸和贫血等后果,常需光疗、换血治疗等干预,以预防相关并发症。诊断依靠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和或抗体释放试验阳性,但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对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所具有的敏感度通常不高,一般条件下通过改良法测定增加敏感度。尽管目前将释放试验作为分析新生儿溶血病的核心依据,然而其操作花费的时间较长,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有些溶血筛查中心没有条件完成此类检查,所以其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碳氧血红蛋白(COHb)为血红素分解成胆红素过程中产生等量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形成,可以作为衡量红细胞破坏增多及胆红素产量增加的指标,有检测快速、需要血量少等优点。故本研究拟通过分析ABO溶血症及非ABO溶血症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等情况,探讨COHb在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临床意义,以期能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改善预后。对象与方法:本研究收集了 2016年1月-4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ABO溶血性黄疸足月患儿65例(排除Rh溶血等引起Coomb’s试验阳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等引起的溶血),以1:1选取2016年1月~4月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与研究组患儿年龄相当(入院日龄相差<2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相当的(与研究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不超过17.1μmol/L)非溶血性病理性黄疸的足月患儿共65例做为对照。如同期内有1例以上符合对照入选标准的,选取日龄或胆红素水平更接近研究组患儿的那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符合以下标准:(1)本次住院为患儿生后首次就诊;(2)日龄为2周内;(3)无宫内窘迫及窒息病史,无心肺基础疾病,无颅内出血、头颅血肿、肾上腺出血或败血症等影响胆红素水平的疾病,胆道超声无异常发现;(4)入院后首次动脉血气无明显酸碱平衡紊乱;(5)有病理性黄疸但未接受退黄治疗(如白蛋白、丙种球蛋白、激素及换血等)。收集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血生化结果、影像学结果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COHb的ROC工作线,确定曲线下面积,分析最佳截断值及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通过SPSS13.0软件包展开运算,并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若两组的结果p<0.05,则两组数据具有显着差异。结果:本研究中研究组ABO溶血性黄疸患儿65例,对照组非溶血性病理性黄疸足月患儿65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基本临床资料如性别、入院日龄、胎龄、体重、胎便排出时间及次数、首次喂养时间、喂养方式、生理性体重下降、分娩方式、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血清白蛋白水平、GPT、GOT、r-GT、TSH、COHb、Hb、网织红细胞计数等指标中仅COHb值在ABO溶血组中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果提示COHb升高对ABO溶血具有预测作用。建立COHb的ROC工作曲线(见图1.1),曲线下面积为0.708(95%的置信区间为0.537-0.879,p<0.05),取ROC曲线中最靠近左上点为最佳截断值,将之定为阳性标准:>1.75%,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58.2%。统计两组患儿的治疗及预后,发现两组患儿换血的发生率ABO溶血组高,光疗的比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的发生率及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头颅MRI结果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排除其它导致溶血的因素的情况下,碳氧血红蛋白值的升高对ABO溶血症的诊断具有预测作用。第二部分GiIbert综合症相关性UGT1A1基因多态性与ABO溶血所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性研究背景与目的:Gilbert综合征是由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突变引起的良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上具有代表性的遗传性胆红素代谢障碍性疾病。欧美国家报道此类疾病的发病率为5~10%。临床表现为肝脏无器质性病变的非溶血性间歇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通常情况下预后良好,无需进行后期治疗或长期药物监测;该疾病常较大几率被误诊为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或溶血性黄疸,进而耽误了疾病的治疗,给病人和家属形成更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此外,在合并胆红素产生过多的临床疾病,如ABO溶血、G-6-PD时,可能使血清胆红素显着增高,因此临床作出准确的诊断非常关键。ABO溶血性黄疸是最常见的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黄疸,虽然其大多数只出现轻度黄疸,但是严重的黄疸需要及时干预,比如光疗、甚至换血等以预防相关并发症。由于母子ABO血型不合的患儿中只有一部分发生溶血,考虑可能是不是有其他导致黄疸的因素在起作用。在中国及其它黄种人中,高胆红素血症的比例尤其高,胆红素脑病的风险也特别高,具有种族差异性。本研究通过对一组ABO溶血病患儿及非ABO溶血病对照UGT1A1致病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研究该基因突变与ABO溶血所致高疸红素血症血清黄疸水平的相关性。目前已经有些关于Gilbert综合征相关UGT1A1基因多态性与其他原因所致黄疸的关系的研究,比如与母乳性黄疸、G-6-PD缺乏症、ABO溶血性黄疸等的研究,有些研究提示该基因多态性能明显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并发症比如胆红素脑病的风险。由于该基因突变存在种族差异性,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比较少,多为家系研究,而且针对新生儿的研究更少,加之新生儿黄疸又是我国比较多见的疾病,发病率明显比西方国家高,相关的并发症,比如胆红素脑病的发病率也高很多,故有必要研究该基因突变在我国新生儿ABO溶血症所致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作用。本研究旨在研究Gilbert综合症相关UGT1A1基因多态性在新生儿ABO溶血所致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作用。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4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ABO溶血性黄疸足月患儿65例为研究组,选取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非ABO溶血足月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排除严重感染、脱水导致代谢紊乱、严重代谢性疾病、先天性肺疾病、Rh血型不合溶血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等患儿)。抽取两组患儿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l基因的5个外显子、启动子TATA盒和上游苯巴比妥增强元件,通过琼脂糖电泳对PCR产物进行检验,纯化后进行测序鉴定操作。通过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不同种类UGT1A1基因突变发生率以及ABO溶血性黄疸组患儿中UGT1A1基因突变患儿与无UGT1A1基因突变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的差异,以及通过比较ABO溶血组患儿中,不同种类UGT1A1基因突变与无突变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来阐明其UGT1A1基因突变与新生儿ABO溶血症患儿胆红素水平高低的相关性。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病人组间计量指标采用t-检验,计数指标通常选择x2检验,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与ABO溶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性,以及不同种类UGT1A1基因突变发生率在ABO与非ABO溶血组患儿中的比较,检验的最终结果以p<0.05为有统计学价值。结果:本研究中ABO溶血性黄疸患儿65例,非ABO溶血患儿82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基本临床资料比如性别、胎龄、体重、入院日龄、胎便排出时间及次数、首次喂养时间、喂养方式、生理性体重下降等两组均无显着差异(p值均>0.05)。UGT1A1基因多态性分析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苯巴比妥反应增强元件未发现突变,TATA盒突变共4例(2.7%),其中ABO溶血症组患儿2例,非ABO溶血症组患儿2例,Gly71tArg突变共46例(31.3%),其中ABO溶血症组患儿24例,非ABO溶血症组患儿22例,1、4号外显子未发现突变,5号外显子突变2例(1.4%),均为非ABO溶血症组患儿。UGT1A1基因突变在所研究人群中最常见的是Gly71 Arg(211 A>G)的突变;不同种类UGT1A1基因突变发生率包括Gly71 Arg的突变发生率在ABO溶血组与非ABO溶血组患儿中,p值均>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ABO溶血组患儿中不同种类UGT1A1基因突变与与黄疸水平相关联,其中Gly71Arg纯合子(A/A)的突变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无突变者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定义黄疸水平以>256μmol/l为高胆红素血症、≤256μmol/l为非高胆红素血症组时,ABO溶血症组患儿中UGT1A1基因突变患儿与非UGT1A1基因突变的患儿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当定义黄疸水平以>342μmol/l为高胆红素血症、≤342μmol/l为非高胆红素血症组时,比较ABO溶血症组患儿中UGT1A1基因突变率,结果发现UGT1A1基因突变组高胆红素血症(>342μmol/l)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非ABO溶血症组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UGT1A1基因突变的患儿男女性别31:21,男性发生率多于女性,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研究发现患儿UGT1A1基因突变在本地区研究人群中以Gly71Arg(211A>G)的突变为主;2.不同种类UGT1A1基因突变发生率,在ABO溶血与非ABO溶血新生儿中没有显着的差异;3.在ABO溶血组患儿,UGT1A1基因突变为Gly71Arg(211A>G)纯合子突变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增高;4.当ABO溶血患儿合并UGT1A1基因突变(尤其是Gly71Arg(211A>G)纯合子突变)时,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显着增加。
徐龙霞[6](2018)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98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资料,总结胆红素脑病的病因、危险因素、相应检查手段及其治疗方法,为本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98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而无胆红素脑病患儿104例,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患儿一般情况、高危因素、伴发疾病以及总胆红素峰值(TSB)、总胆红素/白蛋白比值(B/A)、黄疸出现时间、黄疸干预时间等,分析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将观察组患儿分为警告期和痉挛期两组,分析两组TSB峰值、B/A值、听力筛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临床转归,同时总结观察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外院转入比例及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头颅MRI等检查结果、治疗方法,总结分析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相应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患儿中新生儿溶血病、败血症、脏器出血、红细胞增多症、压力性紫癜、母乳喂养、代谢性酸中毒、脱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干预时间、TSB峰值、B/A值、黄疸出现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溶血病、败血症及黄疸干预时间是胆红素脑病发生的高危因素。3.观察组痉挛期TSB峰值、B/A值、BAEP异常高于警告期,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4.观察组患儿外院转入97.0%,足月儿75.5%,早产儿24.5%。5.观察组GMs质量评估35例,其中生后扭动运动正常30例,单调性全身运动5例,其后复查正常不安运动22例,不安运动缺乏3例。6.观察组头颅MRI 74例,其中存在双侧苍白球、双侧基底节、额颞顶叶、丘脑T1WI高信号23例。7.观察组NBNA评分33例,<35分5例,3537分26例,>37分2例。8.观察组听力筛查60例,通过32例,未通过28例。9.观察组BAEP 11例,其中异常7例。10.观察组aEEG6例,其中异常5例。11.观察组蓝光照射治疗100%,换血治疗77.0%,人免疫球蛋白治疗24.0%,静点白蛋白治疗8.0%,高压氧治疗56%,营养神经治疗100%。结论1.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多见于足月儿。2.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影响因素:黄疸干预时间、黄疸出现时间、TSB峰值、B/A值、新生儿溶血病、败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脏器出血、压力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及脱水。3.GMs质量评估、头颅MRI、NBNA评分、听力筛查、BAEP、aEEG在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胆红素脑病外院转入病例占绝大多数,且警告期治疗效果更好,提示早发现、早干预对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及改善其预后起重要作用。
牟春笋[7](2014)在《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影响因素及Bayes概率模型初步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讨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的影响因素;2.构建阴黄证及阳黄证的Bayes概率模型并评价模型在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判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病例选择生后10天内入院的新生儿黄疸107例,记录分析可能与黄疸有关的新生儿胎内、出生及生后因素。对入选病例按照传统中医辨证方法进行辨证分型,其中阳黄组68例,阴黄组39例。于入院当日或次日进行血常规、肝功、肾功、心肌酶等指标检查,如实、完整地填写记录表格,并跟踪患儿的临床过程。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及Bayes判别分析筛选有阳性意义的指标;建立阴黄证及阳黄证的Bayes概率模型并进行评价。结果:1.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的影响因素:在产前因素单因素分析中,母亲年龄超过35岁、喜食凉食、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比率在阴黄组明显增高,而高蛋白饮食比率在阳黄组较高(均P<0.05);在产时因素中,第二产程延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阴黄组较阳黄组明显增高(均P<0.05);产后因素中,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体质量/胎龄阴黄组较阳黄组低(均P<0.05);早产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及冬季出生的患儿比率阴黄组较阳黄组高(均P<0.05);而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率则在阳黄组明显增高(P<0.05)。在理化指标中,阴黄组患儿HCT、MCV、RDW-SD、PDW、P-LCR、DBIL、GGT、ALP、CHE、ADA等项均较阳黄组患儿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阴黄证及阳黄证Bayes概率模型的构建:将阴黄、阳黄两组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及Bayes判别分析筛选有阳性意义的指标。对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有阳性意义的指标为:母亲年龄、妊娠期糖尿病、胎龄、窒息、ABO溶血病、RDW-SD、LCR、DBIL、ALP及CHE。利用SPSS进行Bayes判别分析,得到Bayes判别函数系数。根据判别函数系数建立Bayes判别函数:阳黄y1=-21.701+2.589×母亲年龄+1.037×糖尿病-17.175×窒息+13.876×胎龄+6.303×ABO+2.116×RDW-SD+0.831×DBIL+0.012×ALP+1.697×LCR+0.001×CHE;阴黄y2=-33.511+2.991×母亲年龄+3.960×糖尿病-12.877×窒息+11.848×胎龄+1.820×ABO+2.231×RDW-SD+0.999×DBIL+0.023×ALP+1.916×LCR+0.002×CHE。对判别函数进行假设检验,判别函数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Wilks’λ=0.393,P=0.000)。对判别函数进行考核,阴黄及阳黄的符合率均在90%以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结论:1.新生儿黄疸的阴阳属性与多因素有关,其中母亲年龄超过35岁、喜食凉食、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第二产程延长及新生儿低胎龄、低出生体质量、窒息、红细胞增多症、出生在冬季是促进阴黄证发生的因素;而母亲高蛋白饮食、新生儿原发病为ABO溶血病则是阳黄证发生的影响因素。2.通过构建Bayes概率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判别新生儿黄疸的阴阳属性。
李英超,李索林,于增文,仲智勇,徐伟立,耿娜,刘扬[8](2012)在《腹腔镜联合手术在小儿腹部外科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手术在小儿腹部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1年8月行腹腔镜联合手术患儿共21例,其中包括腹腔镜脾切除+胆囊切除4例;腹腔镜小肠梅克尔憩室切除+阑尾切除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阑尾切除3例;腹腔肿物活检+阑尾切除1例;腹腔镜卵巢冠囊肿剥除+阑尾切除4例;腹腔镜卵巢畸胎瘤切除+阑尾切除2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折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1例;腹腔镜疝内环缝扎+对侧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1例;腹腔镜疝内环缝扎+对侧睾丸切除1例。结果 21例患儿均在完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多脏器联合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时间40~165 min,平均(75±8.6)min。术后住院时间3~7 d,平均(5.4±1.5)d。结论腹腔镜联合手术应用于小儿腹部多脏器疾病的诊治是安全可靠的。联合手术在单次麻醉的条件下同时进行了多病灶的手术治疗,减轻了患儿的手术创伤,体现了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势,同时节约了医疗成本。
莫秋红,袁茜茜,周先果,刘金莲[9](2012)在《Rh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结果分析及换血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和分析Rh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抗体筛查阳性的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及其母亲进行实验诊断,并根据病情进行治疗。结果 5例Rh新生儿溶血病中,由抗-D引起的溶血病1例,由抗-c引起的1例,联合抗-cE引起的2例,抗-D+抗-C引起的1例,其中有4例换血治疗。结论为预防Rh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产前检测中抗体筛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类新生儿多需进行换血治疗。
刘忠民,封蔚莹,赵振华,周炀,狄黎明[10](2010)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母子二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文中提出
二、母子同患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母子同患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例(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序 |
摘要 |
Abstract |
术语和缩略语 |
2.0 引言 |
2.1 研究现状 |
2.1.1 流行病学 |
2.1.2 机制 |
2.1.3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
2.1.4 新生儿胆红素异常增高的原因 |
2.1.5 常见的新生儿黄疸类型 |
2.1.6 诊断 |
2.1.7 治疗 |
2.1.8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
2.1.9 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优势及不足 |
2.2 指南制定过程 |
2.2.1 构建临床问题 |
2.2.2 循证研究 |
2.2.3 专家共识 |
2.2.4 形成证据概要表 |
2.2.5 形成推荐意见 |
2.2.6 形成初稿 |
2.3 讨论 |
2.3.1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分类分析 |
2.3.2 关于中医证型、时机问题 |
2.3.3 关于原始研究的设计质量 |
2.3.4 关于干预措施的相关问题 |
2.3.5 关于结局指标的相关问题 |
2.3.6 关于发表偏倚的问题 |
2.3.7 关于调查问卷的问题 |
2.3.8 关于指南制定方法学问题 |
2.4 结论 |
2.4.1 茵栀黄口服液 |
2.4.2 茵栀黄颗粒 |
2.4.3 清肝利胆口服液 |
2.4.4 茵陈五苓糖浆 |
2.5 创新点及意义 |
2.6 不足与展望 |
2.6.1 存在不足 |
2.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95例回顾性临床分析及胆红素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内容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胆红素脑病与 P-糖蛋白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
(4)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假四倍体生物信息分析法的β-地中海贫血无创产前检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语 |
一、前言 |
二、实验设计及技术路线 |
三、实验方法 |
第一部分: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
第二部分:有创方法获取胎儿DNA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分析 |
第三部分:孕妇外周血游离DNA的提取及文库构建、孕妇配偶基因组DNA文库构建 |
第四部分:基于目的基因捕获的高通量测序 |
第五部分:假四倍体基因型生物信息分析 |
第六部分:本研究无创产前检测方法效能评估 |
四、实验结果 |
第一部分:临床资料、孕妇外周血游离DNA文库浓度结果 |
第二部分:有创方法检测胎儿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结果 |
第三部分:孕妇外周血游离DNA文库质量检测结果 |
第四部分:基于目的基因捕获的高通量测序结果 |
第五部分:假四倍体基因型生物信息分析结果 |
第六部分:本研究无创产前检测方法效能评估结果 |
五、讨论 |
六、结论 |
七、本课题创新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Gilbert综合症相关UGT1A1基因多态性与ABO溶血所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新生儿ABO溶血症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指标 |
1 引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病例选择与分组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患儿临床及实验室结果 |
3.2 治疗及预后 |
3.3 结果总结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GILBERT综合症相关性UGT1A1基因多态性与ABO溶血所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性研究 |
1 引言 |
2 目的 |
3 对象与方法 |
3.1 对象 |
3.2 两组排除标准 |
3.3 研究方法 |
3.4 数据处理 |
4 结果 |
4.1 患儿临床及实验室结果 |
4.2 结果小结 |
5 讨论 |
6 结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6)新生儿胆红素脑病9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汇总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病因 |
2.2 发病机制 |
2.3 临床表现 |
2.4 诊断 |
2.5 治疗 |
2.6 预防 |
第3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及资料 |
3.2 研究方法 |
3.3 统计方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2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 |
4.3 观察组临床资料分析 |
第5章 讨论 |
5.1 胆红素脑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
5.2 胆红素脑病诊断的相关辅助检查 |
5.3 胆红素脑病的治疗分析 |
5.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影响因素及Bayes概率模型初步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病例诊断标准 |
三、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结果 |
(一) 胎内因素与黄疸属性 |
(二) 出生时因素与黄疸属性 |
(三) 生后因素与黄疸属性 |
(四) 证型转化及核黄疸发生率与黄疸属性 |
(五) 理化指标与黄疸属性 |
第二部分 阴黄证、阳黄证 Bayes 概率模型初步构建 |
一、 数据来源 |
二、 有判别意义的指标的筛选 |
(一) 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相关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
(二) 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相关因素的 Bayes 逐步判别分析 |
(三)确定有判别意义的指标 |
三、 阴黄证、阳黄证 Bayes 概率模型的建立 |
(一) 先验概率的选取 |
(二) 计算判别函数系数 |
(三) 建立 Bayes 概率模型 |
(四) 判别函数的判别规则 |
(五) 判别函数的假设检验 |
四、 Bayes 概率模型在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判别中的价值 |
(一) Bayes 判别函数的回顾性考核 |
(二) Bayes 判别函数的前瞻性考核 |
讨论 |
一、 祖国医学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
(一) 病因病机 |
(二) 证候分类 |
二、 现代医学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
(一) 新生儿黄疸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 |
(二) 胆红素的生理功能及对其他脏器的影响 |
(三) 新生儿黄疸诊断及鉴别方法 |
三、 统计学方法在中医证候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
四、 Bayes 统计的原理、优势及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一) Bayes 统计的原理 |
(二) Bayes 统计的优势 |
(三) Bayes 统计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四) Bayes 概率模型引入黄疸阴阳属性判别的意义 |
五、 研究结果分析 |
(一) 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二) 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有判别意义指标的分析 |
(三) 阴黄证、阳黄证的 Bayes 概率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
六、 研究缺陷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9)Rh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结果分析及换血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材料 |
1.3 方法 |
1.4 换血治疗 |
1.4.1 换血指征 |
1.4.2 血源选择 |
2 结 果 |
2.1 实验结果 |
2.2 换血治疗结果 |
3 讨 论 |
(10)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母子二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简介 |
2 讨论 |
四、母子同患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病因儿童间接胆红素增高两例[J]. 高明明,张亚平,杨颖丽,马伟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0(10)
- [2]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韩姗姗.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95例回顾性临床分析及胆红素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李玉萍. 三峡大学, 2019(06)
- [4]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假四倍体生物信息分析法的β-地中海贫血无创产前检测的研究[D]. 贾文广.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7)
- [5]Gilbert综合症相关UGT1A1基因多态性与ABO溶血所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性研究[D]. 余颖芳. 浙江大学, 2018(02)
- [6]新生儿胆红素脑病98例临床分析[D]. 徐龙霞. 吉林大学, 2018(01)
- [7]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影响因素及Bayes概率模型初步构建[D]. 牟春笋.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8]腹腔镜联合手术在小儿腹部外科中的应用[J]. 李英超,李索林,于增文,仲智勇,徐伟立,耿娜,刘扬.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2(10)
- [9]Rh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结果分析及换血治疗[J]. 莫秋红,袁茜茜,周先果,刘金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13)
- [10]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母子二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J]. 刘忠民,封蔚莹,赵振华,周炀,狄黎明. 中国全科医学, 2010(26)
标签:高胆红素血症论文;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论文; 新生儿黄疸论文; 胆红素脑病论文; 红细胞增多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