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特色专科 促进医院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李娇娇[2](2021)在《山东省乡镇卫生院“业务院长”选派工作制度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枢纽,对改善我国卫生服务公平性、保障农村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80年底,随着医疗卫生机构逐渐向市场化靠拢,乡镇卫生院处境举步维艰,尤其是贫困乡镇与薄弱乡镇卫生院,面临着管理不规范、发展动力不足、服务功能萎缩等问题。因此,如何加强乡镇卫生院能力,满足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健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成为所研究的重要课题。自医改实施以来,我国相继发布分级诊疗与医联体建设等相关政策,并对乡镇卫生院人才培养、设施设备、发展规划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与财政投入,但乡镇卫生院发展依旧不平衡不充分。山东省结合脱贫攻坚要求,向重点扶贫乡镇卫生院派遣“业务院长”,作为推进新医改工作的试点案例,分析选派工作制度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更有利于促进工作制度的完善与健全。研究目的通过对“业务院长”任职期间的工作实绩进行现状调查,评价选派工作对乡镇卫生院收入、业务水平、居民满意度等方面的提升效果,探讨选派工作的运行机制,剖析“业务院长”选派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阻碍因素,以期为选派工作提供相关政策建议,为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复习法,梳理选派工作相关政策文件,结合政策考核的需求,制定调查问卷和结构化访谈问卷。对首批“业务院长”采取普查的方法,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开展线上调查,共回收乡镇卫生院机构问卷51份,有效问卷43份;“业务院长”调查问卷59份,均为有效问卷;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调查问卷858份。采用结构化访谈的方式,对10位“业务院长”、10位乡镇卫生院院长、20位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20位就诊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运用EpiData录入数据,SPSS 25.0分析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业务院长”选派工作试点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选派人员基本情况、选派工作重点任务开展情况;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乡镇卫生院提升效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tructure Process and Outcome,SPO)理论和路径分析,构建“业务院长”选派工作作用路径与运行机制;通过深度访谈和政策分析,剖析“业务院长”选派工作亮点与存在问题、障碍,为研究提供实证资料。研究结果本研究的结果主要分为“业务院长”选派工作试点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工作开展情况、效果分析、路径分析四部分。1.选择山东省人均GDP排名靠后,农村人口占比较多的菏泽、临沂两市作为试点地区,所选取乡镇卫生院平均门急诊人次数为4.39万人,病床使用率为54.13%,低于山东省乡镇卫生院平均水平(4.48万人、61.43%)。2.截至2020年7月,约94.7%乡镇卫生院规范了临床诊疗制度,其次是医护人员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43家乡镇卫生院共建立特色专科83个,其中建设最多的专科为中医科,占比达18%,其次是康复科,占比达16%。培养业务骨干560人,截至调查日期建立了 84条双向转诊通道,约7000次转诊记录。3.在乡镇卫生院提升效果分析上,乡镇卫生院年总收入、门诊收入、门急诊人次数、居民满意度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67%、6.34%、3.47%、3.40%,差异显着(P<0.05)。4.路径分析显示,乡镇卫生院注册护士数与执业医师数对选派工作重点任务中的培养业务骨干有正向作用,直接效应值为0.32、0.33(P<0.05)。机构等级对培养业务骨干具有间接效应,其间接效应值为0.30。乡镇卫生院辖区内人口密度以及“业务院长”工作年限、职称、管理经验对建立特色专科数量有正向影响,直接效应值分别为0.18、0.16、0.24、0.18(P<0.05)。建立管理制度对建设特色专科以及双向转诊通道的建立有促进作用,直接效应值为0.32、0.75(P<0.05)。建立双向转诊通道与乡镇卫生院的住院人次之间呈负相关,直接效应值为-0.14。建立管理制度对居民满意度的影响为正相关,直接影响效应值为0.47(P<0.05)。5.利益相关者分析结果显示,卫生行政部门、乡镇卫生院、“业务院长”在利益关联程度和政策影响力均较强;虽然选派单位的利益关联程度不强,但其政策影响力强。此外,卫生行政部门、乡镇卫生院、居民实施意愿强,“业务院长”、选派单位实施意愿均较弱。结论与建议结论:“业务院长”选派工作导向明确,精准定位帮扶两端,工作重点突出,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业务院长”建制度抓管理,改善卫生院就诊环境,提升居民满意度;建立特色专科,培养业务骨干对提高卫生院服务能力和经济水平有明显作用,选派工作可行、合理、有效;但在试行阶段其激励保障措施与考核机制有待完善。建议:结合选派工作开展现状和国家当前政策,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业务院长”选派工作: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激发政策执行主体的积极性;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促进选派工作可持续发展;完善培训管理机制,为选派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加强政策支持,为选派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范嘉音[3](2021)在《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医院内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以山东省Q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加强学科建设是公立医院顺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医院学科评估则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包含医疗、人才、科研、财务、学科规模和影响力等方面。官方或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是针对多家医院的某一临床专科的择优评选,属于外部管理。但现有评估体系未覆盖医院全部学科,且外部评估结果仅公布排名而无具体反馈。外部评估不能满足医院深入了解自身学科缺陷的需求,当前缺乏统一且全面的医院内部学科评估标准。因此,如何构建医院内部学科评估体系,对所有学科进行横向对比,发现整个医院及各学科的发展短板,实现精细化管理,扬长补短使医院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成为山东省Q医院及其他三级综合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点问题。研究目的针对山东省Q医院对内部学科评估的实际需求,本研究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并参考现有各种学科和临床专科的评估方式,构建医院内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实际应用,根据评估结果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并提出Q医院学科建设相关建议。同时为山东省医院学科评估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也给其他三级综合医院提供借鉴。研究内容本研究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基于核心竞争力构建理论框架,参考当前国内外医院学科、临床专科评估指标,对其进行分类,构建医院内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第二,选择山东省Q医院的27个科室作为评估对象,运用构建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学科进行评估,并按照评估维度对学科竞争力的强弱进行分档,同时通过专家访谈将评估结果与学科实际情况做对比,证明评估体系效度;第三,根据学科评估维度和评估结果,找到Q医院学科建设中的短板,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进而提升Q医院学科水平、扩大医院的影响力。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核心竞争力理论为基础,从人力资源、技术及创新、经营管理、文化凝聚力、品牌号召力五个评估维度构建学科核心竞争力理论框架。资料收集时用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医院学科评估现状,以此为基础建立评估指标库,并按照理论框架对指标进行分类;用德尔菲法按照筛选标准在高校、卫生行政部门、4家三甲综合医院选取30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用Likert5级评分法来评价指标;同时在30位专家中选择10位专家进行两次访谈,收集专家对指标体系和评估结果的意见。资料分析时采用界值法按照重要性、灵敏性和可行性的专家评分情况设定指标的筛选标准,对各级指标进行筛选;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熵权法对数据整理分析,初步确定各级指标权重,而后用组合赋权法构建医院内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定性访谈数据采用内容分析法,由研究人员对访谈资料转录并编码,按照评估维度归类整理。实证研究中,按照指标要求收集Q医院27个科室的数据资料,对科室进行评估排名,并用加权秩和比法对27个科室的学科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档,也可验证评估体系的效度。并从理论框架的五大评估维度出发,对各能力档次的学科之间的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找出导致学科能力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通过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构建医院内部学科核心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有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其中专家的积极系数为90%,权威系数是0.87,一、二、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172、0.165、0.113,检验后P值均≤0.001。整个指标体系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99,KMO值为0.807,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25.255(P=0.005<0.05)。以上证明指标体系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实证研究。(2)以核心竞争力综合得分(Zi)为因变量,人力资源的素质与能力(A1)、技术创新能力(A2)、经营管理能力(A3)、文化凝聚力(A4)以及品牌号召力(A5)为自变量,采用组合赋权法建立医院内部学科核心竞争力评估方程Zi=0.3230A1+0.2724A2+0.2499A3+0.101 1A4+0.0535A5。(3)在评估27个科室的实证研究中,综合得分前三名的分别是普外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康复医学科得分最低。(4)用加权秩和比法对学科能力进行分档,核心竞争力强的学科是普外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消化内科和眼科,核心竞争力较弱的学科是感染科、康复医学科、口腔科、风湿免疫科,其余18个科室的竞争力均为中等档次。(5)从五个评估维度对各科室的能力进行比较,发现人力资源的素质与能力、学科经营管理能力、学科文化凝聚力三个评估维度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建议构建的医院内部学科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层次分明、权重合理。以此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在实证研究中,能反映科室的真实情况,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效度,评估效果明显,易于发现学科短板,为医院及其他相关机构提供参考。根据本研究的结果,针对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以下建议:利用构建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Q医院要定期进行内部学科评估,并加强评估结果的反馈和动态管理,营造积极竞争的环境,完善学科结构,打造学科特色;持续改进学科核心竞争力评估体系,同时可以根据后续政策、医院的需求、变动等,及时增添指标,使指标体系更加完善。对于Q医院的学科发展和建设,主要针对人力资源的素质与能力、学科经营管理能力、学科文化凝聚力这三个造成学科得分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大力引进高级人才和年轻人才,优化学科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摒弃“资历论”,对于有重大贡献者要破格提拔,为人才提供更多机会和发展平台。(2)制定具体的奖惩措施,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使收支结构更加合理;对于临床路径,在原有病种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其他专业和病种,并加强对质量的控制。(3)科室可设置宣传栏、宣传册等,加大文化投入,定期团建;要求员工了解自身职业特性和医院发展方向,学习时代精神,开拓创新。
冯思琪[4](2021)在《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中医医院是我国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人类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蔓延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先天不足和竞争不对称原因,大多数中医医院以西补中求发展,淡化特色求生存,照搬综合性医院的管理模式,中医医院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本研究以医疗质量三级结构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PDCA循环和持续质量改进理论为理论依据,研究中医医院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为改善中医医院内部管理难题,提高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与研究,界定医疗质量管理等基本概念的内涵,了解医疗质量管理理论,分析国内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现状和管理模式;再通过政策研究了解有关医院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评审标准和医疗质量管理法规等政策文件;接下来,选取M三甲中医医院作为案例,通过研究分析该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效果,总结分析该院值得借鉴学习的管理经验,并找出存在的不足;然后,通过问卷调研法对湖北省11家不同级别中医医院进行调研,了解这些中医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吸收、运用国内外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成果和中医医疗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在国家有关医疗质量管理、中医医院管理等政策文件的指导下,结合中医特色,构建一套科学全面、适合中医医院内部日常管理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结果:本研究建立的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组织体系、标准体系、监控体系、考评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5个子体系,每个子体系内包含若干规范和要求,而且每个子体系都具有中医元素和中医特点,从而形成立体网状式全面科学、具有中医特色的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结论:医疗质量管理是通过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没有好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就没有好的医疗质量。目前中医医院照搬综合医院的管理体系,中医医院西医化运行,中医特色优势不明显,导致中医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逐渐减弱,中医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建立健全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是促进中医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方法。一套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至少应包括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医疗质量管理标准制度、医疗质量监督控制机制、医疗质量考评评价方案以及医疗质量支撑保障措施。本文在立论分析过程中,力求探索和寻求解决中医医院的实际问题,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医医院内部医疗质量管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期望能够为中医医院加强医疗质量建设提供参考意见和决策依据。
谢仁宗[5](2021)在《XC民营医院的服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不断深入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为社会参与兴办医疗机构创造了巨大发展契机。目前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民营资本越来越多的介入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已经成为趋势和方向,这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行业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不同于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社会声誉大都不如公立医院且基础医疗设施相对落后,然而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往往展现出高于公立医院的表现欲、服务意识,以及更关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建设良好的医院环境。目前重庆市民营医院总数已经超过公立医院,然而,就床位数量和服务人次等方面而言,民营医院大都表现出“规模小、档次低、水平低”的经营特征,对公立医院的冲击较小,并没有形成同公立医院互为补充的系统。基于此,如何解决国内民营医院在服务营销层面存在的一致性问题,促进医疗服务营销更有效、操作空间更大,解开医院管理者在服务营销方面遇到的难题,做到和公立医院既能竞争又能优势互补,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并探讨其具备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从服务营销策略、市场营销策略等相关理论知识出发,综合运用文献查阅、内部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对XC民营医院进行研究,在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基础上,发现其在经营和开展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通过SWOT分析法对医院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明确医院所面临的内外情况;通过STP分析法对医院的地理、顾客、心理、市场等因素进行细分,明确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通过对调查数据和医院营销现状的分析,结合相关理论提出医院服务营销策略调整和优化的建议。同时提出针对服务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确保有效推进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的优化改进。希望通过对XC医院服务营销策略具体案例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服务营销方案,提升XC医院的服务营销能力,帮助XC医院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打造自身在医疗卫生系统内的良好声誉,为医院创造更大的利润和社会效益。同时对同类型的民营医院在服务营销策略优化上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朴晶竹[6](2020)在《基于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的药师能力提升思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现代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理念为切入点,以临床医疗核心主体-医、药、护、患为研究对象,开展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情况及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我国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医药护患不同的服务需求、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提出改进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水平的思考及建议,以促进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为中药临床药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数据依托和政策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如下:(1)文献研究法: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梳理近年国家相关部门对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发展与改革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对当前中药临床药学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为后续调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专家咨询法:咨询临床药学及中药临床药学、医学统计学、中药合理用药方面的专家及医院领导,充分吸收专家及领导的合理建议,制定研究方案及调研体系框架,并修改完善调研问卷相关细节。(3)问卷调研法:基于文献分析、政策梳理、问卷设计、专家论证、预调研等工作,以医、药、护、患为研究对象,围绕其一般情况、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及评价、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及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等内容展开调研。医药护问卷以网络问卷星调研的形式发放回收,患者问卷以现场调研的形式发放回收,并将问卷信息录入至Excel 2010,建立Access数据库。(4)数据分析方法:将调研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并以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回收医药护问卷2469份,其中有效问卷2469份,问卷有效率100%;回收患者问卷1272份,其中有效问卷1125份,问卷有效率88.44%;回收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问卷505份,其中有效问卷505份,问卷有效率100%;三套问卷共回收4246份,其中有效问卷4099份。调研发现:(1)中药临床药师专业技能有限,人员配置不足。我国中药临床药师学历普遍较高,但毕业专业以中药学为主,且大多没有经过正规中药临床药师培训而直接从业,缺乏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与思维及临床实践技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能力有限。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师配备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量,并且根据地区、医院类型和等级呈现不均衡。②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有待加强,缺乏中医药特色。由于中药临床药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公众对中药临床药师认知度不足,我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药学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层次较低,中药特色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也有待加强,并且根据地区、医院类型和等级呈现不均衡。(3)医药护患对中药临床药师认可度高,药学服务需求各有不同。医药护患对中药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需求度高,期望中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医疗为其提供指导与帮助。医药护患不同主体对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需求不同,并且根据不同科室呈现差异性。(4)中药临床药师培训方法与模式尚待规范。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刚刚起步,目前培训效果有所显现,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个别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有待加强,带教组设置有待规范,培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待丰富,临床实践安排不足,没有突出中医药特色等。结论:本研究立足于现代药学服务理念,结合我国中药临床药学发展的相关背景对医、药、护、患展开问卷调研,调研问卷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信息量大,结果具有参考价值,确保了我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及需求调研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基于调研提出的思考与建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提升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水平提供指导,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真实的数据资料和理论依据。
韩逸飞[7](2020)在《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服务推广策略研究 ——以K市中医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医疗系统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公立医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医院从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医疗市场从过去的“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变,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化改革倒逼公立医院参与到市场竞争体系当中,其生存、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对此,公立医院必须迫切认识到服务推广的重要性,以稳定现有的患者群体,积极抢占医疗市场。由于公立医院的非盈利公益属性,决定了其运营不应以利润为目的,而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患者”放在核心地位,以满足患者需求、最大限度维护患者利益为导向,着力提升服务质量,探索服务推广策略。现阶段,公立医院在服务推广中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传统服务竞争力削弱、新型领域拓展不足,对此,必须发挥公立医院质优、价廉、便捷的优势,提升医疗保健服务水平,以此增强医院的整体竞争力。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采用文献查阅、案例研究、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文献、K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年鉴、K市中医院财务报表、K市中医院满意度调查问卷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围绕医院的服务推广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论述。首先,介绍国内外医院服务推广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专家学者针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其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四线城市公立中医医院——K市中医院为例,对其服务推广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详细介绍K市中医院的基本情况,并利用PEST、SWOT等方法分析K市中医院的宏观、微观环境。再次,从市场定位、渠道拓展、产品开发以及服务提升四个方面,分别介绍K市中医院服务推广的现行策略,深入剖析K市中医院现阶段服务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诸如营销观念淡薄、产品观念浓厚、服务针对性不强、就医便利性不足、医联体建设流于形式等。最后,针对以上问题,借鉴国内外学者和实务案例的先进理念经验,在服务对象细分基础上,借鉴4Cs服务营销策略,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从患者、便利、成本、沟通四个维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对K市中医院服务推广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如提供中医特色服务、开展特需医疗服务、推出“互联网+中医”服务、推行分级诊疗服务、开辟服务推广新渠道、打造“中医+直播”新态势、降低患者就医成本等措施,全面提升医院的服务推广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院知名度。本文通过对K市中医院服务推广策略的分析研究,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以期为规模相近、类型趋同的医院提供借鉴和参考,进而提升我国医疗领域服务推广水平。
秦江磊[8](2020)在《北大医疗城建筑策划策略研究》文中提出2017年以来,国内出现以医疗城、健康城、医学中心为代表的医疗产业园的建设热潮,但该类医疗产业园建设的政策导向作用明显,在国内尚缺少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而北大医疗城于2003年已开始规划建设,于2014年正式运营,如今已成为国内特色健康服务产业集群的样本,对医疗产业园的建设具有示范引导的意义。从建筑学科的角度来看,北大医疗城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始终围绕着建设什么与怎样建设两个问题展开,而这正是北大医疗城建筑策划的主要研究领域。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便是通过对北大医疗城的产业功能配置,及该产业功能配置与空间的协同发展方式的研究,探讨北大医疗城与建设什么、怎样建设问题相关的建筑策划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将北大医疗城的建设内容与建设方法提升为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对该模式的异地复制的可行性与可能性进行探讨。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北大医疗城前期建筑策划框架的研究,北大医疗城前期建筑策划框架是北大医疗城与建设内容、建设方法相关建筑策划策略生成的操作方法。北大医疗城前期建筑策划框架的重点,是从建筑学科的角度出发,对影响北大医疗城产业与空间发展问题的全面搜索,以解决建设什么与怎样建设两个问题。并且将北大医疗城的前期建筑策划框架分为目标分析环节、内外部条件分析环节和空间模式构想环节,以实现对问题的全面、系统化搜索与分析。第二部分是对北大医疗城与建设内容、建设方法相关建筑策划策略的研究,北大医疗城的前期建筑策划框架是对问题进行全面搜索的工作方式,建筑策划策略则是针对于前期建筑策划而言,对搜索所得问题的具体解决途径。针对于建设什么的问题,重点研究了与北大医疗城产业功能配置相关的建筑策划策略,针对于怎样建设的问题,重点研究了与北大医疗城空间结构组织相关的建筑策划策略。第三部分则探讨了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的模式,对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的基本属性与基本空间特征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对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的异地复制可行性与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论文全篇7万余字,图54幅,表11个,其中图与表部分,除在图与表的下方标注有来源,皆为作者拍摄与绘制。
朱旭钰[9](2020)在《现代医院管理视野下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研究 ——以苏州市XX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医院管理背景下我国处于多元办医格局,医院数量逐年增加,评审评价不断开展。其中,我国民营综合性医院数量多,但评审评价参与度不高,评价级别低。医院评审评价在确保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规范运营管理,提升整体水平,促进长远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都采取的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全世界公认的医院管理重要制度之一,也是我国建立并完善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民营医院参与到医院评审评价活动中,既符合国家政策需要,又能促进医院内部管理科学化,保障医院医疗质量,提升医院整体水平,助力医院评审评价管理现代发展。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和总结归纳法五种研究方法,结合三种理论,现代医院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在现代医院管理背景下对民营综合性医院的评审评价进行整体性、全面性研究。梳理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现状,阐述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发展历程,论证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出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进展状况,并对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以苏州市XX民营综合性医院为个案实地深入调研,结合XX医院概况,归纳XX医院内部评审评价实施采取的相应措施,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与此同时,对医院外部评审评价状况展开研究,包括政府机构对医院评审评价的现场检查、系统追踪与实地考核,社会组织的满意度调查分析与医疗行业协会的客观评价,综合总结内外两方面评审评价,以小见大,完善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对策建议,探索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现代发展方向,提出评审主体多方参与,管理方式规范化;组建评审团队系统,评价执行专门化;医院评价综合统一,实施细则同质化;标准设置更加全面,评审内容科学化;条款分布细化至点,评价方式精细化;紧密结合医改动向,彰显评审特色化;运用网络数据技术,融入评审信息化七大方向。
成瑞雪[10](2020)在《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文中认为民族药医院制剂是民族药成药的主体部分,是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的主要支撑,也是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保障,医院制剂及其调剂市场的存在满足了少数民族患者的用药需求。调剂市场的发展,对延长民族药产业价值链、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建设、对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市场,均有重要意义。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调剂了民族医医院之间制剂的余缺,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对民族药安全、充分、公平和有效的使用,有利于缓解少数民族患者的“看病难、看病贵”。本文运用系统抽象法,注重矛盾分析,结合田野调查材料全面考察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重要作用、市场结构、市场监管和市场发展趋势,为调剂市场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民族药医院制剂是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主体涉及少数民族群众、民族医医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由调出方、调入方医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调剂价格等构成。拟调剂制剂具有商品化率低、可替代性弱、地域性强的特点。医院之间调剂制剂的程序、规则、范围都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制剂价格也由物价管理部门制定,由此形成了发育程度不同的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调剂市场进行了严格控制,从医院制剂注册、再注册和备案到管理制剂进入市场的数量、品种,再通过实施制剂调剂使用办法,管控着制剂市场的运行。药监部门对调剂程序的严格管控,缩减了制剂调剂规模、导致制剂市场调入调出不平衡、制剂调剂价格无法反映制剂供求关系、延长了制剂在调剂市场流通的时间、减少了医院利润,导致各民族医院内部出现大量的协定方剂以满足患者临床所需、增加民族医特色疗法提高医院收入,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在监管下具有显着的地方性和封闭性。从调剂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它最终会走向衰落,但还需要条件,这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按药监部门对调剂市场的过严控制,阻碍了市场发展,加剧了少数民族患者用药的矛盾,医院为保障患者用药与维持运营只能购入国准字成药和使用协定方剂。但根据少数民族患者收入水平,医保目录中所纳入的民族药品可报销的范围和比例来看,过快取缔调剂市场不可行,医院制剂“简、便、廉、效”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因此,应扩大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规模,定期将部分医院制剂申报为国准字成药,降低协定方剂申报为医院制剂的难度,在逐步发展中提高少数民族患者收入水平和民族药医保报销比例,为促进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最终消亡创造条件。
二、发展特色专科 促进医院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特色专科 促进医院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
1.1 患者取药流程 |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
5 讨论 |
(2)山东省乡镇卫生院“业务院长”选派工作制度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背景与目的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2. 资料与方法 |
2.1 调查对象 |
2.2 调查内容 |
2.3 研究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技术路线图 |
3. 理论基础 |
3.1 结构-过程-结果理论 |
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3.3 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理论 |
4. 研究结果 |
4.1 山东省首批“业务院长”选派制度实施现状 |
4.2 试点乡镇卫生院业务水平提升效果 |
4.3 “业务院长”选派工作路径分析 |
4.4 “业务院长”选派制度利益相关者分析 |
5. 分析与讨论 |
5.1 “业务院长”选派工作内部作用机制讨论 |
5.2 “业务院长”选派制度利益相关者分析 |
5.3 “业务院长”选派制度政策分析 |
5.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6. 结论与建议 |
6.1 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促进选派工作可持续发展 |
6.2 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激发政策执行主体积极性 |
6.3 完善培训管理机制,为选派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
6.4 加强基层政策支持,推广成功模式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医院内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以山东省Q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现状 |
3 研究目的 |
4 研究意义 |
5 研究内容 |
资料来源与方法 |
1 资料来源 |
2 资料收集方法 |
2.1 理论框架 |
2.2 文献研究法 |
2.3 德尔菲法 |
2.4 关键人物访谈法 |
3 资料分析方法 |
3.1 界值法 |
3.2 层次分析法 |
3.3 熵权法 |
3.4 组合赋权法 |
3.5 描述与统计分析 |
3.6 相关概念界定 |
4 技术路线 |
结果与分析 |
1 建立医院学科评估指标库 |
2 筛选评估指标 |
2.1 专家基本情况 |
2.2 专家可靠性分析 |
2.3 问卷信度和效度 |
2.4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
3 确定指标权重 |
3.1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3.2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
3.3 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
4 实证研究 |
4.1 学科核心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评价结果 |
4.2 学科核心竞争力比较 |
4.3 学科评估排名的专家访谈结果 |
讨论 |
1 医院学科核心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1.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过程分析 |
1.2 评估指标体系体构建结果分析 |
1.3 评估指标体系的优势、特点 |
2 医院学科核心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 |
2.1 学科评估中两种方法的对比讨论 |
2.2 Q医院学科评估结果分析 |
结论与建议 |
特色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
1.1.2 对医疗质量管理的要求更加严格 |
1.1.3 中医医院在新医疗改革大环境下面临较多困难 |
1.1.4 中医医院套用综合医院管理模式,偏离中医医院宗旨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医疗质量 |
2.1.2 医疗质量管理 |
2.1.3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医疗质量三级结构 |
2.2.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2.3 中医学理论体系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医疗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2.3.2 国内医疗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2.3.3 研究评述 |
2.4 构建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2.4.1 重要性分析 |
2.4.2 必要性分析 |
3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现状调查 |
3.1 M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
3.1.1 M中医医院简介 |
3.1.2 M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
3.1.3 M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效果分析 |
3.1.4 M中医医院的管理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
3.2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问卷调查 |
3.2.1 调查对象和方法 |
3.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 小结 |
4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
4.1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 |
4.1.1 设计目标 |
4.1.2 设计原则 |
4.1.3 设计依据 |
4.1.4 体系框架 |
4.2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 |
4.2.1 健全四级中医组织架构 |
4.2.2 组织层级职责分工 |
4.3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标准体系 |
4.3.1 标准体系的框架设计 |
4.3.2 标准体系的内容设计 |
4.4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的监控体系 |
4.4.1 建立质控网络 |
4.4.2 完善质控流程 |
4.4.3 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 |
4.4.4 开展多样化监控方式 |
4.4.5 完善医疗质量控制反馈机制 |
4.5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的考评体系 |
4.5.1 制定中医考评方案 |
4.5.2 实施医疗质量考核评价 |
4.5.3 建立考评督查机制 |
4.5.4 考评结果的反馈与奖惩 |
4.5.5 不断完善医疗质量考评体系 |
4.6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支撑保障体系 |
4.6.1 中医内涵建设 |
4.6.2 建立健全中医医院管理制度并保证落实 |
4.6.3 中医人才梯队建设 |
4.6.4 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 |
4.6.5 加强中医临床科室建设和重点专科建设 |
4.6.6 推进信息化建设 |
5 研究结论及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5.2.1 创新之处 |
5.2.2 不足之处 |
5.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问卷 |
附录二: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5)XC民营医院的服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理论意义 |
1.1.2 现实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2.1 研究方法 |
1.2.2 技术路线 |
1.2.3 主要研究内容 |
1.3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基础概念及文献综述 |
2.1 基础概念 |
2.1.1 服务营销概念 |
2.1.2 医疗服务营销概念 |
2.1.3 医疗服务营销特点 |
2.1.4 7Ps营销组合理论 |
2.1.5 消费者行为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3 文献评述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XC医院服务营销现状及问题 |
3.1 XC医院概况 |
3.1.1 医院内部概况 |
3.1.2 医院外部市场概况 |
3.2 XC医院服务营销现状 |
3.2.1 产品现状 |
3.2.2 价格现状 |
3.2.3 渠道现状 |
3.2.4 促销现状 |
3.2.5 人员现状 |
3.2.6 服务过程现状 |
3.2.7 有形展示现状 |
3.3 XC医院调查及访谈结果分析 |
3.3.1 问卷调查情况介绍 |
3.3.2 问卷调查结果 |
3.4 XC医院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1 缺少医疗产品特色和技术 |
3.4.2 低价优惠策略难持续 |
3.4.3 缺少有效的服务营销宣传策略 |
3.4.4 顾客来源渠道不广 |
3.4.5 员工服务营销积极性不强离职率高 |
3.4.6 医疗服务过程存在不畅 |
3.4.7 医院有形展示不足 |
3.5 XC医院服务营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5.1 服务营销策略意识淡薄 |
3.5.2 人才培养机制欠缺 |
3.5.3 忽视客户管理 |
3.5.4 社会对医院营销存在偏见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XC医院服务营销环境与市场分析 |
4.1 XC医院的SWOT分析 |
4.1.1 XC医院的优势 |
4.1.2 XC医院的劣势 |
4.1.3 XC医院受到的威胁 |
4.1.4 XC医院的机会 |
4.1.5 SWOT矩阵分析 |
4.2 XC医院STP分析 |
4.2.1 XC医院目标市场细分 |
4.2.2 XC医院目标市场选择 |
4.2.3 XC医院目标市场定位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XC医院7Ps服务营销组合策略优化 |
5.1 医疗产品策略 |
5.1.1 建设优势专科 |
5.1.2 开发医养结合市场 |
5.1.3 大力发展门诊业务 |
5.2 医疗服务价格策略 |
5.2.1 优质平价策略 |
5.2.2 活动特殊价格策略 |
5.2.3 实行病种付费制度 |
5.3 患者渠道拓展策略 |
5.3.1 积极开发公司客户 |
5.3.2 转诊渠道 |
5.3.3 积极融入医联体集团 |
5.4 促销策略 |
5.4.1 网络推广强形象 |
5.4.2 义诊促销传口碑 |
5.4.3 营销活动拓市场 |
5.5 人员策略 |
5.5.1 组建团队带好头 |
5.5.2 以人为本固根基 |
5.5.3 全员营销创氛围 |
5.6 医疗服务过程策略 |
5.6.1 优化看病流程 |
5.6.2 提供个性化服务保障质量 |
5.6.3 注重客户数据管理和回访 |
5.7 医疗服务有形展示策略 |
5.7.1 美化医院整体环境 |
5.7.2 规范员工形象展示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XC医院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医院营销组织的建设 |
6.2 选人用人制度的建设 |
6.3 保障资金供给 |
6.4 保障医院文化建设 |
6.5 保障医院信息技术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基于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的药师能力提升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临床中药学学科发展基本情况研究 |
1 临床中药学的起源 |
2 临床中药学学科内涵与特征 |
3 临床中药学教育现状 |
4 临床中药学发展中的问题思考 |
综述二、中药药学服务临床现状研究 |
1 中药药学服务内容及现状 |
2 中药药学服务工作中的问题思考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方案设计 |
第一节 构建调研指标框架体系 |
第二节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与需求调研问卷设计 |
第二章 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与需求分析 |
第一节 医药护调研结果分析 |
1 医药护的一般情况 |
2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3 医药护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 |
4 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 |
5 医药护对中药临床药师职业的态度 |
第二节 患者调研结果分析 |
1 患者的一般情况 |
2 患者对中药临床药师的认知情况 |
3 患者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接受情况及满意度 |
4 患者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 |
第三节 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调研结果分析 |
1 学员的一般情况 |
2 基地培训现状 |
3 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
4 培训需求 |
5 培训能力评估 |
6 培训后工作现状 |
第四节 讨论 |
第三章 提升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水平的思考 |
1 加强中药临床药学人才队伍建设 |
2 拓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内容 |
3 明确医药护患药学服务需求 |
4 强化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能力培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服务推广策略研究 ——以K市中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三、国内外文献研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论文的创新点 |
(一)研究方法创新 |
(二)研究对象创新 |
(三)观点创新 |
第一章 K市中医院医疗服务推广现状 |
一、K市中医院基本情况 |
(一)K市中医院概况 |
(二)K市中医院经济运行情况 |
二、K市中医院医疗服务环境PEST分析 |
(一)政策层面 |
(二)经济层面 |
(三)社会层面 |
(四)技术层面 |
三、K市中医院医疗服务环境SWOT分析 |
(一)优势(S) |
(二)劣势(W) |
(三)机遇(O) |
(四)威胁(T) |
四、K市中医院服务推广现行措施 |
(一)市场定位 |
(二)渠道拓展 |
(三)产品开发 |
(四)服务提升 |
五、K市中医院患者满意度现状 |
第二章 K市中医院服务推广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K市中医院服务推广存在的问题 |
(一)营销观念淡薄 |
(二)产品观念浓厚 |
(三)服务针对性不强 |
(四)就医便利性不足 |
(五)医联体建设流于形式 |
二、K市中医院服务推广问题成因分析 |
(一)营销体系不健全 |
(二)需求导向性不足 |
(三)市场定位不精准 |
(四)信息化建设滞后 |
(五)分级诊疗意愿不强 |
第三章 K市中医院服务对象细分与定位 |
一、K市中医院服务对象细分 |
(一)按疾病细分 |
(二)按区域细分 |
(三)按年龄细分 |
(四)按健康状况细分 |
(五)按消费水平细分 |
(六)按决策类型细分 |
二、K市中医院服务对象选择 |
(一)按疾病选择 |
(二)按区域选择 |
(三)按年龄选择 |
(四)按健康状况选择 |
(五)按消费水平选择 |
(六)按决策类型选择 |
三、K市中医院医疗服务定位 |
(一)坚持中医特色 |
(二)正视服务营销 |
(三)突出品牌形象 |
(四)挖掘技术优势 |
第四章 K市中医院探索建立以患者为导向的4Cs服务推广策略 |
一、患者层面 |
(一)提供中医特色服务 |
(二)开展特需医疗服务 |
二、便利层面 |
(一)推出“互联网+中医”服务 |
(二)推行分级诊疗服务 |
(三)实施预约就诊服务 |
三、成本层面 |
(一)降低患者货币成本 |
(二)节省患者非货币成本 |
四、沟通层面 |
(一)开辟服务推广新渠道 |
(二)打造“中医+直播”新态势 |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北大医疗城建筑策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
1.1.2 北大医疗城的研究必要性 |
1.1.3 北大医疗城建筑策划策略的研究必要性 |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范围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建筑策划研究现状 |
1.4.2 医疗产业园研究现状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北大医疗城前期建筑策划框架 |
2.1 北大医疗城建筑策划领域 |
2.1.1 北大医疗城建筑策划领域 |
2.1.2 北大医疗城建筑策划与战略性发展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关系 |
2.1.3 北大医疗城建筑策划与使用运营的关系 |
2.2 北大医疗城前期建筑策划框架 |
2.2.1 北大医疗城前期建筑策划框架 |
2.2.2 北大医疗城前期建筑策划框架目标分析环节 |
2.2.3 北大医疗城前期建筑策划框架内外部条件分析环节 |
2.2.4 北大医疗城前期建筑策划框架空间模式构想环节 |
2.3 北大医疗城前期建筑策划框架特性 |
2.3.1 对问题的全面搜索的关注 |
2.3.2 对项目发展全过程的关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北大医疗城发展定位与产业功能配置 |
3.1 综合服务型医疗城的发展定位 |
3.1.1 综合服务型医疗城的内涵 |
3.1.2 综合服务型医疗城的特征 |
3.1.3 综合服务型医疗城发展定位的意义 |
3.2 北大医疗城产业功能配置概况 |
3.3 北大医疗城产业功能框架 |
3.3.1 核心产业功能与延伸产业功能 |
3.3.2 居住与公共服务功能 |
3.3.3 外部支撑条件 |
3.4 主体产业功能中的医疗服务功能 |
3.4.1 由单一治疗向综合健康服务的功能转变 |
3.4.2 综合健康服务功能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
3.4.3 专科医院与其它医疗服务机构的建筑承载形式 |
3.5 主体产业功能中的生物医药产业功能 |
3.5.1 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孵化器性质定位 |
3.5.2 生物医药产业园孵化器性质定位下的基本功能组成与特征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北大医疗城的空间结构组织 |
4.1 北大医疗城的产业功能开发次序 |
4.2 北大医疗城的空间结构发展目标 |
4.3 北大医疗城的空间结构弹性设计理念 |
4.3.1 弹性设计理念 |
4.3.2 空间结构的弹性设计 |
4.4 北大医疗城的空间结构阶段性发展问题 |
4.4.1 开发阶段的阶段性发展问题 |
4.4.2 内生增长阶段的阶段性发展问题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 |
5.1 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的概念提出 |
5.1.1 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概念 |
5.1.2 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的基本属性 |
5.1.3 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的基本空间特征 |
5.2 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的异地复制可行性 |
5.2.1 异地复制的内涵 |
5.2.2 异地复制的可行性 |
5.2.3 异地复制的可行性评价方法 |
5.3 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的产业功能组织拓展形式 |
5.3.1 “专科医院+产业园”的产业功能组织形式 |
5.3.2 “其它医疗服务机构”+“综合医院+产业园”的产业功能组织形式 |
5.4 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前期建筑策划策略要点 |
5.4.1 以定义问题的方式展开对前期建筑策划策略要点的研究 |
5.4.2 对目标分析环节问题的定义 |
5.4.3 对内外部条件分析环节问题的定义 |
5.4.4 对空间模式构想环节问题的定义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北大医疗城“医院+产业园”模式的异地实践 |
6.1 青特医疗产业园 |
6.1.1 项目概况 |
6.1.2 项目可行性 |
6.1.3 产业功能配置 |
6.1.4 空间结构组织 |
6.2 上海国际健康街区 |
6.2.1 项目概况 |
6.2.2 项目可行性 |
6.2.3 产业功能配置 |
6.2.4 空间结构组织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现代医院管理视野下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研究 ——以苏州市XX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情况 |
(二) 国外研究情况 |
(三) 研究评述 |
四、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方法 |
(二) 个案研究法 |
(三) 访谈法 |
(四) 比较研究法 |
(五) 归纳总结法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路线图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路线图 |
六、创新与不足 |
(一) 创新之处 |
(二) 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一、基本概念 |
(一) 现代医院管理 |
(二) 民营医院 |
(三) 民营综合医院 |
(四) 医院评审 |
(五) 医院评价 |
二、理论工具 |
(一) 现代医院管理理论 |
(二)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三) 政府规制理论 |
第二章 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现状 |
一、我国民营医院评审评价发展概述 |
(一) 国家制度出台 |
(二) 各地实践状况 |
二、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一) 开展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必要性 |
(二) 开展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重要性 |
三、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进展状况分析 |
(一) 民营医院数量增长快,评审评价参与度上升 |
(二) 未评审评价比重略有下降,绝对数额仍增长 |
(三) 民营综合医院数量占比多,达到等级级别低 |
(四) 民营医院基础较薄弱,自评能力不足 |
四、我国公立与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对比分析 |
(一) 相同点分析 |
(二) 不同点比较 |
第三章 苏州市XX医院评审评价状况分析研究 |
一、XX医院内部评审评价状况分析 |
(一) 医院概况 |
(二) 实施的具体措施 |
(三) 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二、XX医院外部评审评价状况分析 |
(一) 政府机构现场评审 |
(二) 社会组织日常评价 |
(三)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三、XX医院内外部评审评价状况小结 |
第四章 完善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对策分析 |
一、组建医院评审评价工作部门,专人专项负责 |
二、学习各地省市医院评审方法,借鉴成熟经验 |
三、咨询医院评审管理专家顾问,提供指导评价 |
四、定期召开各级各类评审会议,组织内容更新 |
五、完善医院评审评价绩效考核,激发内生动力 |
六、实施高质量人才引进政策,发展医院学科 |
七、注重医患双方看诊就医体验,增强获得感 |
第五章 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现代发展方向 |
一、评审主体多方参与,管理方式规范化 |
二、组建评审团队系统,评价执行专门化 |
三、医院评价综合统一,实施细则同质化 |
四、标准设置更加全面,评审内容科学化 |
五、条款分布细化至点,评价方式精细化 |
六、紧密结合医改动向,彰显评审特色化 |
七、运用网络数据技术,融入评审信息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附录 |
后记 |
(10)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政府控制的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 |
二、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研究的新领域 |
三、系统抽象法在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中的运用 |
第一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市场调剂的重要性 |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及其地位 |
一、民族药成药的主体部分是医院制剂 |
二、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品种 |
三、民族药医院制剂在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中的主体地位 |
第二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是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支撑 |
一、医院制剂在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中占重要地位 |
二、医院制剂在各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中发挥的作用 |
三、医院制剂在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中的用药范围 |
第三节 医院制剂的市场调剂是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的保障 |
一、民族医医院的结构及其分布 |
二、民族医医院调剂使用制剂的原因 |
三、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调剂制剂所占比重 |
第四节 医院制剂的市场调剂是少数民族患者用药的重要保障 |
一、少数民族患者大多愿意接受民族医治疗 |
二、民族地区常发病、多发病民族药有独特疗效 |
三、少数民族患者使用民族药医院制剂药费低 |
第五节 医院制剂调剂有利于民族医医院的发展 |
一、能增加制剂调出医院的收入 |
二、有利于提高民族药医院制剂的生产质量和水平 |
三、制剂调剂有利于民族医医院特色的形成 |
第二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结构 |
第一节 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调出方和调入方 |
一、调出方(卖方) |
二、调入方(买方) |
三、调入方和调出方买卖制剂的特点 |
第二节 调入方与调出方的调剂协议与批准 |
一、买卖双方协议的达成 |
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
三、制剂调剂是一个有严格监管的市场 |
第三节 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价格 |
一、制剂的调剂价格由物价部门制定执行 |
二、医院制剂调剂价格的评价 |
三、民族药品市场内部价格变化对调剂市场产生的影响 |
第四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一、调剂市场主要涉及藏、蒙、维吾尔族药医院制剂 |
二、五藏区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三、八蒙区蒙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四、维傣彝苗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第三章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控制 |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的注册与再注册 |
一、对民族药医院制剂注册的要求 |
二、有效期与再注册 |
三、高昂的注册与再注册成本阻碍民族药医院制剂发展 |
四、注册困难限制了市场调剂制剂的品种与结构 |
第二节 对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控制 |
一、对每一笔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的批准 |
二、调剂市场监管阻碍市场正常运行 |
三、大量院内协定方剂产生和民族医特色疗法产生 |
四、制剂调剂市场行政控制地方性和封闭性突出 |
第三节 从注册制到备案制的转变缩小了制剂调剂市场规模 |
一、备案制的出台及其主要内容 |
二、备案制必将导致调剂市场规模缩减 |
第四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发展的趋势 |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消亡的条件 |
一、中药医院制剂所走过的道路 |
二、民族药国药品种数量必须增加 |
三、医疗保险和少数民族收入水平提高 |
第二节 现阶段必须扩大民族药医院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 |
一、民族药国药品种数量有限 |
二、市场是民族医医院之间调剂制剂余缺的唯一途径 |
三、扩大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满足少数民族患者用药需求 |
第三节 为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消亡创造条件 |
一、定期将部分民族药医院制剂申报为国准字成药 |
二、降低医院协定方剂申报为医院制剂的难度 |
三、逐步增加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中的国药比重 |
四、提高民族药医保报销比例和少数民族收入水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发展特色专科 促进医院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山东省乡镇卫生院“业务院长”选派工作制度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 李娇娇. 山东大学, 2021(12)
- [3]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医院内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以山东省Q医院为例[D]. 范嘉音. 山东大学, 2021(09)
- [4]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 冯思琪.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2)
- [5]XC民营医院的服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谢仁宗.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6]基于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的药师能力提升思考[D]. 朴晶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服务推广策略研究 ——以K市中医院为例[D]. 韩逸飞. 河南大学, 2020(06)
- [8]北大医疗城建筑策划策略研究[D]. 秦江磊.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9]现代医院管理视野下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研究 ——以苏州市XX医院为例[D]. 朱旭钰. 苏州大学, 2020(03)
- [10]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D]. 成瑞雪.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