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0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珏笛[1](2021)在《依帕司他片与羟苯磺酸钙分散片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患者血清Hcy、CysC影响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对比依帕司他片、羟苯磺酸钙分散片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患者血清中Hcy、CysC的影响。方法:选自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100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患者进行本次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依帕司他片组(A组),50例:50 mg每天3次,为期90天。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组(B组),50例:50 mg每天3次,为期90天;最终纳入研究共85例(A组40例)(B组45例),失访率为15%,患者均治疗90天后随访。探究服药前后A组与B组患者血清因子Hcy、CysC浓度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依帕司他片组的Hcy浓度为10.60(7.75,13.10)ummol/L,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组的Hcy浓度为11.15(8.50,13.60)ummol/L,两组在治疗前的P>0.05,因此认为治疗前的两组间不存在差异。依帕司他片组治疗前Hcy浓度为10.60(7.75,13.10)ummol/L,依帕司他片组治疗后Hcy浓度为8.50(5.42,10.35)ummol/L,P<0.001,依帕司他片组治疗后Hcy浓度低于依帕司他片组治疗前。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组治疗前Hcy浓度为11.15(8.50,13.60)ummol/L,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组治疗后Hcy浓度为10.58(8.20,12.00)ummol/L,P<0.001,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组治疗后Hcy浓度低于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组治疗前。依帕司他片组治疗前CysC浓度为1.14(1.04,1.73)mg/L,依帕司他片组治疗后CysC浓度为0.98(0.77,1.29)mg/L,P<0.001,依帕司他片组治疗后CysC浓度低于依帕司他片组治疗前。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组治疗前CysC浓度为1.25(1.07,1.95)mg/L,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组治疗后CysC浓度为1.24(1.00,1.70)mg/L,P<0.001,因此可认为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组治疗前后存在差异,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组治疗后CysC浓度低于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组治疗前。在依帕司他片组与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组分别治疗后两组进行比较Hcy、CysC的浓度,P<0.05,因此可认为依帕司他片组治疗前后的Hcy、CysC浓度降低量高于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组治疗前后的Hcy、CysC浓度降低量,依帕司他片组疗效优于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组。结论:依帕司他片、羟苯磺酸钙分散片均可降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患者血清中Hcy、CysC含量;而实验室结果表明依帕司他片比羟苯磺酸钙分散片降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患者血清中Hcy、CysC的作用更显着。
查宝丽[2](2021)在《自拟固本明目方治疗肝肾阴虚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固本明目方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肝肾阴虚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以及其对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的影响,为临床治疗NPDR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将2019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57例肝肾阴虚型NPDR患者纳入本次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29只眼)及对照组28例(28只眼)。对照组予羟苯磺酸钙胶囊,每次0.5g,每日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固本明目方(方药组成:生地黄10g、玄参10g、白芍10g、天冬10g、石斛10g、决明子10g、冬瓜子10g、枸杞子10g、沙苑子10g、玉竹10g、墨旱莲10g、煅石决明15g、制首乌10g、生甘草3g),每日一付,水煎服200ml,早晚饭后各100ml分次温服,药物由南京市中医院中药房统一提供。两组均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各观察3个疗程。观察、记录并评估两组NPDR患者的治疗前后临床中医证候评分、中医症候疗效、最佳矫正视力变化情况、眼底变化情况及RNFL厚度变化。结果:1.治疗前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改善,P<0.05,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中医症候疗效为86.21%,对照组的疗效为39.29%,P<0.05,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试验组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最佳矫正视力治疗后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其提高不明显;两组间治疗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试验组提高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试验组眼底疗效总有效率为65.52%,对照组眼底疗效总有效率为32.14%,经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试验组改善病变程度优于对照组。4.治疗后,试验组视盘旁下方象限及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前下降(P<0.05),余象限RNFL厚度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视盘旁上方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前下降(P<0.05),下方象限及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前显着下降(P<0.01),余象限RNFL厚度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合提示固本明目方可能有一定的保护视网膜神经元作用。5.两组治疗前后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自拟固本明目方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肝肾阴虚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够提高患者视力、改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且对视网膜神经元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延缓视网膜神经元的丢失,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进展,并且无临床安全性问题。
梅子寒[3](2021)在《养阴化瘀方治疗阴虚夹瘀型消渴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养阴化瘀方治疗阴虚夹瘀型消渴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阴虚夹瘀型消渴内障且双眼患病的患者60例(12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予以养阴化瘀方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羟苯磺酸钙治疗,共治疗8周。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视力、眼底综合评价、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过检验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2.视力:两组治疗后视力经组内检验P<0.01,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都能提高视力。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P为0.394,大于0.05,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者对视力的提升程度相差不大。3.眼底疗效综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P=0.522,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没有明显差异。4.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者中医积分均有减少,两组内检验得出P小于0.01,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进行组间检验比较,P=0.019,小于0.05,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于中医证候积分的下降效果要优于对照组。5.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总有效率经过卡方检验,P=0.028,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于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养阴化瘀方可以提高阴虚夹瘀型消渴内障患者的视力,对于眼底病变具有一定的疗效,与羟苯磺酸钙相比,没有优效性。但养阴化瘀方可以明显改善中医证候情况,有效率显着高于羟苯磺酸钙。养阴化瘀方治善阴虚夹瘀型消渴内障患者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张贺美[4](2021)在《芪归糖痛宁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1目的本临床研究是在祖国传统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确诊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气阴两虚夹瘀型患者,应用芪归糖痛宁联合西药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观察该方治疗NPDR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分析芪归糖通宁对患者血清VEGF和Cys-C含量的影响,及对患者视力、眼底、血糖(FPG、2h PG、H b A1c)、CMT、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程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同时有利于探索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优势和特色,带来更好的临床疗效,为NPDR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2方法按照本次临床观察所制定的入选标准,纳入符合条件的NPDR患者62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宣教,对照组31例予西药羟苯磺酸钙胶囊口服,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芪归糖痛宁颗粒治疗。共观察24周。用药期间,监测患者的一般安全性指标,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临床治疗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的改善情况,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最佳矫正视力,眼底评分,CMT,和血清V EGF及血清胱抑素C等指标数值。治疗结束后统一进行整理,并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显性水平以P<0.05或P<0.01表示,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1)符合入选标准的NPDR患者共62例,随机分成两组,及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实际有效随访59例,因对照组2例不按规律服药,排除;治疗组1例因不能有效接受随访予以剔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性别、年龄、血糖水平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性,P>0.05。(2)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52和86.67%,对两组进行比较,P<0.05,有差异,治疗组的疗效较对照组的疗效改善更明显。(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组间中医证候积分相比较,治疗前P>0.05,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相比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降低,进行组内比较P<0.05或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相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5)。(4)血糖水平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FPG、2h PG、Hb Alc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相比治疗前患者FPG、2h PG(P<0.05)有所降低,进行组内比较,两组均具有差异性(P<0.05),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FPG、2h PG下降更明显(P<0.05);Hb A1c治疗后相比治疗前略有下降,进行组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BCVA及眼底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相比较,BCVA及眼底症状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底情况比治疗前均有所好转,进行组内比较(P<0.05或P<0.01);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BCVA及眼底症状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CMT的比较:两组患者的CMT在治疗前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CMT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的CMT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7)血清VEGF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两组患者血清VEGF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在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前明显下降,进行组内比较有意义(P<0.05或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相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8)治疗期间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三大常规及四大生命体征无异常,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无异常。未出现过敏反应及身体其他不适。4结论以益气养阴、祛瘀活血为治疗原则的芪归糖痛宁在辩证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属气阴两虚夹瘀型患者时有明显临床疗效,可以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BCVA水平,改善眼底情况,降低CMT,对患者血清VEGF、血清胱抑素C水平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没有出现肝肾损害,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赵先阳[5](2021)在《芪贞降糖颗粒对肝肾阴虚型早期DR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Hif-1α/VEGF/VEGFR2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选用芪贞降糖颗粒,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芪贞降糖颗粒对肝肾阴虚型早期D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DR患者血清Hif-1α、VEGF含量的影响。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芪贞降糖颗粒对大鼠视网膜组织中Hif-1α、VEGF、VEGFR2表达的影响,以及视网膜组织Ki67、PCNA表达分布情况,探讨芪贞降糖颗粒对Hif-1α/VEGF/VEGFR2信号通路的影响及防治DR的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观察:按照要求纳入64例NPDR患者,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加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组予前者相同治疗方案,并加用芪贞降糖颗粒。持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血清学指标及VEGF、Hif-1α含量,并同时观察,症状、证候、视力、眼底等相关指标。2.动物研究:选择100只SD大鼠,15只为空白组,其余75只为造模组,用STZ诱导形成DM大鼠。高脂饲料喂养DM大鼠,经过10周,作为DR模型。D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以及芪贞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干预12周。西药组用羟苯磺酸钙0.135g/kg·d灌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以1.35、2.7、5.4g/kg·d中药灌胃。空白、模型组作为比较用0.9%Na Cl灌胃。干预结束时,取每只大鼠的血标本、眼球视网膜组织。检测血样中FPG含量;对视网膜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结构;Western Blotting法测VEGF、VEGFR2和Hif-1α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Ki67、PCNA表达情况。结果:1.临床研究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下降(P<0.01);芪贞治疗组下降更显着(P<0.01)。治疗后视力积分,治疗组好转更显着(P<0.01)。治疗组眼底体征好转更显着(P<0.01)。芪贞治疗组有效率更佳(P<0.01)。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FPG、2h PG、Hb A1c下降(P<0.01);治疗后芪贞治疗组FPG、2h PG好转更显着(P<0.05)。两组治疗后VEGF、Hif-1α均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更显着(P<0.01)。2.动物实验结果:药物干预后,西药组FPG与模型组一致(P>0.05);芪贞低、中、高剂量组FPG均优于模型组(P<0.01)。空白组视网膜Ki67、PCNA表达量很少,其他各组表达量均比空白组有不同程度增加。西药组、芪贞中、高剂量组Hif-1α下降显着(P<0.01或P<0.05);模型组干预后VEGF、VEGFR2较空白组升高(P<0.01);西药组、芪贞中、高剂量组VEGF、VEGFR2下降优于模型组(P<0.05)。结论:芪贞降糖颗粒有效减轻患者症状,调节血糖,改善患者视力和眼底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抑制Hif-1α/VEGF/VEGFR2信号通路,延缓DR发展。
翟丽萍,王旭[6](2020)在《护网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护网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疗效。方法选择泰州市中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D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护网明目汤。2组均连续治疗30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2 hPG、HbAlc,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及人细胞间黏附分子1(human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ICAM-1);采用投射视野检查仪进行视野灰度值、出血斑面积检测;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黄斑厚度;采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测量眼部血管瘤体积,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80.0%(3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观察组治疗后主症与次症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8.305、9.687,P值均<0.001);空腹血糖、2 hPG及HbAlc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888、3.007、7.183,P值均<0.001)。治疗后,观察组视野灰度值[(1.41±0.17)%比(2.55±0.24)%,t=24.515]、黄斑厚度[(308.85±9.43)μm比(358.51±13.24)μm,t=19.322]、出血斑面积[(1.10±0.35)mm2比(2.03±0.44)mm2,t=10.462]及血管瘤体积[(11.02±1.94)μm3比(14.11± 2.11)μm3,t=6.818]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及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2.261、19.467、37.713,P值均<0.001)。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护网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可有效改善DR患者的视力及临床症状,降低血糖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王妙然[7](2020)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eta分析与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指出研究一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eta分析目的 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 CNKI,万方,VIP,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 数据库,纳入以复方丹参滴丸作为治疗DR主要干预措施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版统计软件对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总有效率、视力水平、视力改善率、微血管瘤数目、出血灶面积、渗出灶面积、黄斑厚度、视野灰度值、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共纳入24项研究,累计纳入患者2432例。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结局指标中总有效率(P<0.00001,OR 3.70,95%CI[2.77,4.96])、视力水平(P=0.0001,MD 0.09,95%CI[0.06,0.12])、视力改善率(P<0.00001,OR 2.54,95%CI[1.75,3.68])、微血管瘤数目(P<0.00001,MD-3.53,95%CI[-4.24,-2.81])、出血灶面积(P<0.00001,MD-0.57,95%CI[-0.64,-0.49])、黄斑厚度(P<0.00001,MD-61.08,95%CI[-63.00,-59.17])、视野灰度值(P<0.00001,MD-1.03,95%CI[-1.08,-0.99])、空腹血糖(P<0.00001,MD-1.11,95%CI[-1.18,-1.04])、糖化血红蛋白(P<0.00001,MD-0.83,95%CI[-0.94,-0.72])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渗出灶面积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6,MD-0.02,95%CI[-0.19,0.16])。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由于文献研究质量偏低,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以保证结论的客观性、可靠性与科学性,并使其更具说服力,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国内外认可的临床依据。研究二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TCMSP数据库,以口服利用度(OB),类药性(DL)筛选复方丹参滴丸中的活性成分。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PharmMapper)方法预测复方丹参滴丸活性成分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中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靶基因对比筛选,通过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3.7.2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然后借助生物信息学数据库(Metascape)及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并通过Cytoscape3.7.2软件构建并分析复方丹参滴丸“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进行分析。结果 预测结果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共有50个活性成分和429个靶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共有821个已知的治疗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后共获得98个共有靶点。PPI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ALB、AKT1、MMP9、MAPK1等可能是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R的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确定了 60个条目(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定了109条相关信号通路,主要有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Fox0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以及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该研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的关键靶点及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发现其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抗炎、免疫调节、促进血管新生、改善无氧代谢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为进一步阐释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理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荆菁[8](2020)在《加减无比薯蓣丸治疗气阴两虚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加减无比薯蓣丸治疗气阴两虚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气阴两虚型NPDR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63例。取每例患者符合NPDR诊断标准的眼纳入统计,若患者为单眼发病,则取患眼入组;若为双眼发病,则采用随机数法取其中一只眼入组。将纳入患者按随机数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32只眼)和对照组(31例,31只眼)。试验组使用自拟方加减无比薯蓣丸汤剂口服进行治疗,组方为:薯蓣15g、肉苁蓉10g、五味子15g、菟丝子20g、牛膝15g、泽泻15g、生地黄20g、山茱萸10g、茯神10g、巴戟天15g、泽兰15g、黄芪30g、党参60g、炙甘草15g、三七3g(冲服)。服用方法:口服,日一剂,分二次温服(三七粉另外用温水冲服,日二次);对照组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口服进行治疗,服用方法:羟苯磺酸钙胶囊,进餐时吞服,0.5g/次,每日3次。两组患者试验前均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且治疗前后基础降糖方案原则上不变。两组连续服药4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底评分、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和中医证候积分,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着改善(P<0.01),且试验组的视力提高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2.两组治疗后的眼底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着改善(P<0.01),且试验组的眼底表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3.两组治疗后的CMT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着改善(P<0.01),且试验组的CMT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4.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着改善(P<0.01),且试验组的中医证候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5.试验期间两组各出现1例不良事件,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结论:1.中药汤剂加减无比薯蓣丸具有益气养阴,养肝明目,补肾健脾,祛瘀通络之功效,和羟苯磺酸钙胶囊两者针对气阴两虚型NPDR的治疗疗效确切,均能显着提高视力、降低眼底评分、降低视网膜厚度、缓解中医证候。2.对于气阴两虚型NPDR的治疗中,中药加减无比薯蓣丸与羟苯磺酸钙胶囊相比在提高视力、有效降低眼底评分、降低视网膜厚度、缓解中医证候方面有明显优势。
贾琼[9](2020)在《芪明颗粒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眼肾损害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芪明颗粒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眼肾损害患者血清炎症因子NF-κB、MCP-1、TNFα的干预作用,从炎症机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眼肾损害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基础降糖、降压、降脂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芪明颗粒,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效应指标:视力、眼底、肾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以及炎症因子NFκB、MCP-1、TNFα指标的变化,同时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的波动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本试验拟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80例,最终完成73例,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的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血压、血糖、血脂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血压水平以及治疗前后的HAblc和各项血脂水平均未见明显波动,P>0.05,无统计学差异。3.两组视力及眼底病变的改善情况: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眼底出血、渗出较治疗前均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对照组眼底出血较前有所减轻(P<0.05),但眼底渗出未见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视力、眼底病变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肾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hUT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对于eGFR,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4hUTP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但两组对eGFR的改善情况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的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的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达8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两组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F-κB、MCP-1、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上述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值分别为0.014、0.015、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安全性评价:本试验过程中,有受试组的2例患者出现腹泻,停药1周后自行好转,未见其余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论:芪明颗粒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眼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钟红[10](2020)在《羟苯磺酸钙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上应用羟苯磺酸钙联合眼底激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眼科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主要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予以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增加羟苯磺酸钙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治疗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视网膜厚度均减小,观察组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视网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经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无显着差异。结论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眼底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的治疗方案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可改善视力和视网膜厚度,故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二、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0例(论文提纲范文)
(1)依帕司他片与羟苯磺酸钙分散片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患者血清Hcy、CysC影响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
1.2 DR 的流行病学、分类及发病机制 |
1.3 DR 与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 C |
1.4 依帕司他、羟苯磺酸钙与 DR |
第2章 研究方法 |
2.1 主要研究 |
2.1.1 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 |
2.1.2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案 |
2.2.1 研究对象选取与分组 |
2.2.2 相关标准 |
2.2.3 分期标准 |
2.2.4 基本资料收集和相关生化指标检测 |
2.2.5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服药前各组一般基线资料结果 |
3.2 各组治疗前后血清Hcy、CysC的对比 |
3.3 安全性评价 |
第4章 讨论 |
4.1 影响血清中Hcy、CysC含量的因素 |
4.1.1 Hcy的代谢 |
4.1.2 影响血清因子Hcy的因素 |
4.1.3 CysC的代谢 |
4.1.4 影响血清中CysC含量的因素 |
4.2 依帕司他与 DR |
4.3 羟苯磺酸钙与 DR |
4.4 依帕司他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中 Hcy、CysC 的关系 |
4.5 羟苯磺酸钙与2 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中Hcy、CysC的关系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综述 依帕司他与羟苯磺酸钙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自拟固本明目方治疗肝肾阴虚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 |
1.1 对病名的认识 |
1.2 对病因的认识 |
1.3 对病机的认识 |
1.4 对辨证分型的认识 |
1.5 对治疗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 |
2.1 机制研究 |
2.2 治疗研究 |
3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临床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 |
3 安全性评价标准 |
4 统计方法 |
5 统计学结果 |
5.1 基线比较 |
5.2 疗效指标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 立论依据 |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肝肾阴虚” |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
4 组方分析 |
5 固本明目方的疗效机制探讨 |
6 临床有效性分析 |
7 不足与展望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养阴化瘀方治疗阴虚夹瘀型消渴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
1.1 基本概念 |
1.2 发病机制 |
1.3 西医治疗 |
2. 中医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
2.1 病名 |
2.2 病因病机 |
2.3 辨证分型 |
2.4 中医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筛选标准 |
1.4 治疗方案 |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指标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研究结果 |
2.1 —般资料比较 |
2.2 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
2.3 安全性分析 |
3 研究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2.养阴化疲方的方药分析 |
2.1 组方依据 |
2.2 药理学研究 |
3. 研究结果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养阴化瘀方治疗阴虚夹瘀型消渴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病例报告表 |
附录2: 中医症候评分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芪归糖痛宁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观察对象 |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
1.2 一般情况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1.1 糖尿病诊断标准 |
2.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标准 |
2.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3 筛选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剔除与脱落标准 |
3.4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
3.5 终止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和试剂 |
4.2 临床观察导入期 |
4.3 治疗方案 |
4.4 评价指标及方法 |
4.4.1 安全性指标观察 |
4.4.2 疗效指标观察和方法 |
4.5 安全性评价 |
4.6 统计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病例入选及完成情况 |
5.2 各项疗效指标比较 |
5.2.1 临床疾病疗效比较 |
5.2.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5.2.3 FPG、2h PG、Hb Alc水平的变化 |
5.2.4 BCVA及眼底症状积分比较 |
5.2.5 CMT的比较 |
5.2.6 血清VEGF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比较 |
5.3 安全观察 |
第二部分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NPDR的研究进展 |
1.1 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 |
1.1.1 氧化应激 |
1.1.2 多元醇代谢途径 |
1.1.3 炎症反应 |
1.1.4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
1.1.5 细胞因子 |
1.2 西医对于DR的治疗 |
1.2.1 基础治疗 |
1.2.2 药物治疗 |
1.2.3 其他治疗方式 |
2 祖国医学对DR的认识及研究 |
2.1 病名源流 |
2.2 病因病机 |
2.3 辩证分型 |
2.4 中医药治疗 |
3 芪归糖痛宁方药分析 |
3.1 组方及配伍特点 |
3.2 单味中药药物分析 |
4 主要观察指标VEGF和胱抑素C选择的依据 |
5 芪归糖痛宁治疗NPDR气阴两虚夹瘀证研究结果分析 |
5.1 对患者疾病临床疗效分析 |
5.2 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
5.3 对患者FPG、2h PG、Hb Alc水平的影响 |
5.4 对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底症状积分的影响 |
5.5 对患者CMT的影响 |
5.6 对患者血清VEGF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研究路线图 |
综述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5)芪贞降糖颗粒对肝肾阴虚型早期DR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Hif-1α/VEGF/VEGFR2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 |
1 一般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学与DR |
2 现代医学对DR的研究 |
3 芪贞降糖颗粒组方用药 |
4 HIF-1α、VEGF、VEGFR2与DR |
5 芪贞降糖颗粒防治DR机制探讨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7)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eta分析与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进展 |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1.1 控制系统系危险因素 |
1.2 眼科治疗 |
1.3 总结及展望 |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2.1 病因病机 |
2.2 治疗 |
2.3 思考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研究部分 |
前言 |
研究一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
1.4 数据合成 |
2 研究结果 |
2.1 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2.3 质量评价 |
2.4 疗效评价 |
2.5 安全性评价 |
2.6 发表偏倚 |
2.7 利益冲突 |
3 讨论 |
3.1 研究结果 |
3.2 研究的局限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复方丹参滴丸化合物及活性成分的筛选 |
1.2 复方丹参滴丸潜在靶点的反向预测及筛选 |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知治疗靶点获取 |
1.4 复方丹参滴丸活性成分靶点与DR相关治疗靶点相互作用网络 |
1.5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R预测靶点富集分析 |
1.6 “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 |
2 结果 |
2.1 复方丹参滴丸化合物、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的收集与筛选 |
2.2 DR的已知治疗靶点筛选及DR与复方丹参滴丸共同作用靶点的筛选 |
2.3 候选靶点蛋白互作网络构建与拓扑分析 |
2.4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R基因GO富集分析 |
2.5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R基因KEGG富集分析 |
2.6 “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加减无比薯蓣丸治疗气阴两虚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气阴两虚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候评分量表 |
综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概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9)芪明颗粒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眼肾损害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终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方案设计 |
2.2 治疗方案 |
2.3 合并用药与禁止用药 |
2.4 不良事件观察 |
2.5 观察指标 |
2.6 疗效评定标准 |
2.7 统计分析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
3.2 两组基础治疗情况 |
3.3 两组对视力及眼底的影响 |
3.4 两组对肾功能的影响 |
3.5 两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
3.6 两组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
3.7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MCD的认识 |
1.1 DR、DKD的病理改变 |
1.2 DR、DKD的发病机制 |
1.3 NF-κB、TNFα、MCP-1与DR、DKD的相关性研究 |
1.4 DR与 DKD的相关性分析 |
1.5 西医对DR、DKD的治疗 |
2 祖国医学对MCD的认识 |
2.1 病名及病因认识 |
2.2 病机认识 |
2.3 治法探讨 |
3 芪明颗粒的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 |
3.1 组方分析 |
3.2 现代药理研究 |
4 芪明颗粒对气阴两虚型MCD眼肾损害患者的疗效分析 |
4.1 对视力、眼底病变的影响 |
4.2 对肾功能的影响 |
4.3 芪明颗粒对炎症因子及中医证候的影响 |
4.4 安全性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羟苯磺酸钙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
2.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 |
2.3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 |
2.4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
3 讨论 |
四、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依帕司他片与羟苯磺酸钙分散片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患者血清Hcy、CysC影响的对比分析[D]. 李珏笛. 吉首大学, 2021
- [2]自拟固本明目方治疗肝肾阴虚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D]. 查宝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养阴化瘀方治疗阴虚夹瘀型消渴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D]. 梅子寒.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芪归糖痛宁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D]. 张贺美.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芪贞降糖颗粒对肝肾阴虚型早期DR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Hif-1α/VEGF/VEGFR2信号通路的影响[D]. 赵先阳.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护网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J]. 翟丽萍,王旭.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06)
- [7]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eta分析与网络药理学研究[D]. 王妙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加减无比薯蓣丸治疗气阴两虚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D]. 荆菁.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芪明颗粒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眼肾损害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D]. 贾琼.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0)
- [10]羟苯磺酸钙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J]. 钟红.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08)
标签:羟苯磺酸钙论文; 糖网病论文; 眼底病变论文; 糖尿病论文;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