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仔猪发病的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梅,姜德荣[1](2021)在《仔猪大肠杆菌病及防治措施》文中研究表明仔猪大肠杆菌病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多发病,且很难控制,严重影响仔猪生长。文章综述了仔猪大肠杆菌病的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防治效果。
李平,王祥锟,刘金龙[2](2021)在《仔猪腹泻的防治》文中提出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壮大,人们对仔猪腹泻越来越重视。仔猪腹泻在规模化养猪过程中逐渐成为一个病因复杂且症状典型的严重问题,十分困扰饲养管理者。众多病因给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带来干扰,以致于容易延误病情,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从仔猪腹泻的病因和预防措施展开论述,以期为养猪生产提供指导,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病率,提高经济效益。
王超新[3](2021)在《仔猪黄痢及其防治》文中研究表明仔猪黄痢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是由于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而导致,不同日龄的仔猪均可发病,根据粪便的颜色分为仔猪黄痢和白痢。在自然界中大肠杆菌病原分布广泛,加上仔猪自身免疫系统不完善,对外界致病菌的抵抗力较弱。仔猪黄痢以3日龄以内的哺乳猪为重点发病群,病猪粪便呈黄色,发病急,病死率高,接近100%。临床预防本病主要依靠免疫接种,还可以通过口服益生菌、使用抗生素、加强场内消毒(尤其是产房和待产母猪)、提高猪场管理等措施。病猪最佳的治疗方式是口服抗生素,同时配合止泻、补充机体丢失的水分和矿物元素等进行对症治疗。
吴中彬[4](2021)在《规模化猪场流行性腹泻综合性防控措施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生猪养殖业从分散、个体经营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封闭式的养殖模式发展。然而,疫病的发生并没有随着猪场集约化程度的上升而减少,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是引起不同日龄猪只腹泻的重要病原,是规模化猪场最为常见的高发病毒病之一。各种日龄的猪只都会发生,哺乳猪、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都很高。断奶猪、架子猪和母猪呈现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和大约一周的持续性腹泻,然后可逐渐恢复正常;但是哺乳仔猪尤其是一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3-4天,常因严重脱水而死亡,死亡率可达50%,最高的死亡率达100%。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或水样腹泻伴有呕吐,发病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尤其是因其仔猪发病日龄小,机体很难产生抗体,所以猪场对母源抗体的实时监测和合理的免疫程序显得非常重要。1、规模化猪场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诊断与母猪初乳中IgA抗体水平的监测2015年3月,江苏某公司下属部分规模化猪场发生腹泻病例,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病理解剖、临床胶体金检测、RT-PCR检测以及基因测序,证实此次疫情是由变异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导致的腹泻。为了控制疫情的传播、了解公司下属江苏地区所辖20个规模化猪场流行性腹泻的发病情况、不同胎次母猪初乳中抗体的分布情况以及分析母猪初乳中IgA效价、离散度与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于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间采集公司下属江苏地区发病的20个规模化猪场不同胎次初乳共计760份,使用猪流行性腹泻IgA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采集的母猪初乳进行检测。根据猪场初乳IgA抗体测定以及抗体离散度分析得出:母猪初乳效价高的申河、安丰、黄海、晚庄、海提、庆丰、下明、海北的八个猪场,也存在发病和死亡的情况,其中检测到安丰、黄海、晚庄、海提、庆丰、下明、海北七个猪场不同胎次抗体离散度较高,是造成仔猪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丰海、时丰、海北1、川东一、川东二、川东三、川东四、川东五、川东六、龙河、万星、峥嵘等十二个猪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检测到相应猪场母乳抗体效价低和抗体离散度高。结果表明,IgA效价低且离散度高的猪场仔猪发病率、死亡率相对较高。2、示范场猪流行性腹泻综合性防制措施的研究20个规模化猪场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各场采取的是公司统一制定的免疫程序和保健程序,但是由于猪群的健康状况以及管理因素导致各猪场发病和死亡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以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的3个猪场为示范场,通过免疫程序优化、完善生物安全措施以及联合用药等展开研究。根据研究结果,结合猪场实际情况,形成了优化后的规模化猪场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综合性防制措施,该措施可降低疫病发生带来的危害,在示范猪场的应用结果表明:一是通过免疫程序的优化可以显着提高母猪群初乳中IgA抗体水平;二是对发病仔猪采用高IgA抗体水平的初乳灌服以及优化饲养环境,能够显着改善发病仔猪的成活率;三是通过升级牧场内外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以及优化免疫程序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对示范场的PED防控起到了良好效果,从而为本地区PED的防制提供了参考模式。
祁兵[5](2021)在《上海市几种猪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猪口蹄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流行性腹泻等疫病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几种重要传染病,其中口蹄疫、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上海市强制免疫的病种。为了解上海市猪群中这些传染病的流行状况,本研究于2019年在该市规模养殖场、种猪场、屠宰企业采集血样4581份,组织样品2019份(包括扁桃体1044份、颌下淋巴结345份、肺脏315份和小肠组织315份)、鼻拭子798份、口腔唾液样品76份,以及种公猪精液255份,通过对相关病原和抗体的检测,开展流行病学分析评估,为上海市猪场主要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应用ELISA方法对O型口蹄疫病毒(FMDV)免疫抗体、感染抗体(针对非结构蛋白3ABC的抗体)进行检测,并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FMDV核酸。结果显示,规模养殖场O型FMDV免疫抗体的平均合格率为90.5%,种猪场为97.9%,屠宰场为88.7%;规模养殖场、种猪场和屠宰场感染抗体的阳性率均为0,实时荧光定量RT-PCR未检出FMDV的核酸。应用ELISA方法对猪瘟病毒(CSFV)免疫抗体进行检测,并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CSFV核酸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规模养殖场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为92.3%,种猪场为98%,屠宰场为85.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未检出CSFV核酸。上述结果表明,上海市猪口蹄疫、猪瘟强制免疫的效果较好,疫情总体上稳定可控。应用ELISA方法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免疫抗体检测,并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PRRSV核酸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规模养殖场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为94%,种猪场为78%,屠宰场为98.1%;在规模养殖场未检出PRRSV核酸,种猪场检出的病毒核酸阳性率0.3%,屠宰场检出的病毒核酸阳性率为0.6%,送检病料样品中PRRSV核酸阳性率为18.2%。由于上海市猪群中仍有一定的PRRSV阳性率,而且种猪场免疫抗体的合格率较低,所以应加强对PRRSV流行毒株的跟踪检测和遗传分析,及时疫情预测预警。应用ELISA方法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gB抗体(免疫抗体)和gE抗体(感染抗体)进行检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PRV核酸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规模养殖场PRV gB抗体合格率平均为97.3%,PRV gE抗体阳性率29.1%;种猪场PRV gB抗体合格率为99.2%,PRV gE抗体阳性率12%;屠宰场PRV gB抗体合格率为98.1%,PRV gE抗体阳性率31.7%;规模养殖场PRV核酸阳性率为2.2%,种猪场样品中PRV核酸未检出,屠宰场样品中PRV核酸阳性率为8.1%,送检病料样品中PRV核酸阳性率为8.3%。全市PRV免疫抗体水平良好,PRV gE抗体阳性率总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种猪场猪伪狂犬病净化成效较为显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猪圆环病毒2型(PCV 2)病毒核酸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种猪场样品中PCV 2阳性率为1.9%,屠宰场样品阳性率为6.2%,送检病料阳性率为21.4%。由于PCV 2感染会造成免疫抑制,为了保证口蹄疫等疫病的疫苗效果,必须重视PCV 2感染的防控。应用ELISA方法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免疫抗体检测,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PEDV核酸。结果显示,规模养殖场PEDV抗体合格率为54.9%,种猪场为74.8%;屠宰场样品PEDV核酸阳性率2.9%。本研究发现,PEDV免疫抗体水平整体不高,而且病原的阳性率较高,因此必须指导养殖场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强疫病监测。
祭冬琴[6](2020)在《某农场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性防治方法的试验》文中指出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不同品系、不同年龄阶段的猪均易感染。疫苗免疫可以有效预防经典毒株,但是自2010年12月以来,PEDV变异毒株引起以新生仔猪严重呕吐、水样腹泻和高病死率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顽固性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显着提高。这表明PEDV毒株在进化过程中出现了变异,传统疫苗株已经无法提供有效的交叉免疫保护,因此有必要通过PEDV流行病学调查,优化免疫程序,有效的治疗手段,以降低变异毒株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针对江苏某农场所属的集约化猪场防控PEDV感染的实际需求,进行了流行病学监测、免疫程序和治疗方案优化,并在全场范围内进行了新方案的集成和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1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病学分析与免疫程序优化1.1农场区域PED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统计2012-2017年间PED在农场区域内的7个场的发生的疫情及发病季节,总结出PED的流行季节性特点不明显,结合发病次数分析疫情情况,总结后期疫情得到控制的主要原因包括:(1)在流行情况较严重的年份使用了返饲作为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2)使用与流行毒株同源性较高的疫苗株;(3)防控重点从冬季转为四季防控;(4)在长时间的治疗中发现益生菌可以有效控制病毒性腹泻的蔓延。目前鉴于PED的样本检测阳性率下降,PED在高等级的生物安全下总体可控。1.2PEDV流行毒株分析采集2015-2017年间疑似PED病猪样品,经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鉴定,共获得16株PEDV流行株,经过遗传进化分析,所有16条序列均与G2b亚型参考毒株的S基因序列处于相同的进化分支,说明监测猪场中流行的毒株均属于G2b亚型。1.3免疫程序优化选择不同疫苗组合进行了不同免疫程序的保护效果评价,母猪在分娩前不同时间点进行免疫,分娩后收集初乳进行IgA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免疫相同弱毒株的免疫效果差异不显着;相同时间点免疫不同弱毒株的免疫效果差异明显(p<0.05),产前免疫毒株相同但次数不同的差异不明显(p>0.05),其中以使用产前免疫24+10天怀孕母猪免疫程序的初乳IgA抗体水平较高。结合各组母猪分娩后仔猪10天内的感染率,监测结果显示:含变异株疫苗的保护率最高,且产前24+10天使用2次弱毒苗的免疫程序效果更佳。2益生菌对PED发病猪群的辅助治疗效果在猪场选取经猪流行性腹泻快速检测卡检测为PEDV阳性的7-10日龄腹泻仔猪共204头仔猪,分为两组,第一组101头,第二组103头,试验期间仔猪自由采食补液盐和人工乳。试验1组肌肉注射恩诺沙星抗生素治疗,连续处理4d。试验2组使用枯草芽孢杆菌6.7*107CFU口服治疗,连续处理4d,观察3天。结果显示:试验1组的死亡率59.4%,试验2组死亡率30.1%,试验2组的存活率显着高于试验1组;试验2组的治疗后腹泻的治愈率(62.5%)与试验1组(9.7%)相比明显提高,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处理的试验2组平均末重比试验1组显着提高(P<0.05),可见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PEDV感染仔猪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仔猪因腹泻而失重的症状得到显着的改善,提高生产性能,基于试验可以证明枯草芽孢口服治疗仔猪腹泻的可行性。又结合临床使用母子同治对比仔猪单独治疗,结果显示母子同治组治愈时间为3.2天明显低于仔猪单治组3.95天,说明母子同治可以缩短仔猪病程,加快腹泻仔猪康复。
张凡庆[7](2020)在《猪源抗猪腹泻重要病原体单链抗体及其保护作用研究》文中提出仔猪腹泻占新生仔猪总死亡率的50%以上,是对养猪业造成经济损失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常见的仔猪腹泻病原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发病仔猪表现为腹泻、脱水、生长迟缓和最终死亡。PEDV和TGEV的预防措施是将疫苗免疫母猪,初生仔猪吸吮乳汁被动获得抗体。然而疫苗不能使所有母猪产生高水平乳源抗体,每头仔猪吮乳时间长短不同,很难保证仔猪都获得足够抗体抵抗病毒感染。ETEC的防控依靠抗生素,然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容易导致ETEC产生耐药性。鉴于此,寻求有效对抗这些病原感染的新型免疫制剂显得极为重要。对于消化道病原感染,给动物口服特异性抗体或抗体衍生物是有效的防治方式。然而传统的抗体制剂存在均一性差、抗体来源与受治动物种属不同易产生免疫排斥等问题。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抗体成为新型抗体制剂的研究热点,基因工程抗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单链抗体(single-chain fragment variable,scFv)。人类医学领域有关scFv治疗疾病的研究已很成熟,兽医领域的相关研究则刚刚开始,特别是猪源性scFv的研究以及scFv防治猪腹泻病原的感染鲜有报道,而这方面的研究对猪腹泻病原体新型防治策略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猪源噬菌体-scFv库,筛选了抗猪源腹泻病原体(PEDV、TGEV和ETEC)scFv,并研究了scFv的生物学特性和保护作用。研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猪源性抗猪腹泻重要病原体scFv的获得为了获得抗猪腹泻重要病原体scFv序列,构建了猪源噬菌体-scFv库,库容量为5.5×107 cfu/m L(VH-Linker-VLκ)和7.2×107 cfu/mL(VH-Linker-VLλ)。从库中随机挑取12个克隆测序,证实构建的库来源于猪抗体序列,具有多样性。分别以PEDV、TGEV全病毒以及提纯的ETEC K88ac菌毛作为抗原,对构建的猪源噬菌体-scFv库进行筛选,获得了3株高亲和力的抗PEDV scFv(PZZ 21、PZZ 24和PZZ 35)、4株抗TGEV scFv(TZZ 14、TZZ 19、TZZ 43和TZZ 46)以及2株抗ETEC K88ac scFv(EZZ 3和EZZ 24)。将scFv序列进行原核表达及纯化,获得了具有活性的可溶性蛋白。这些猪源scFv应用于仔猪时避免了因抗体与受治动物种属不同而造成机体对抗体产生免疫排斥。2 scFv的生物学特性研究2.1抗PEDV和TGEV scFv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为了研发抗PEDV和TGEV的新型scFv口服制剂,对针对PEDV和TGEV scFv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稳定性试验发现4℃保存时添加蛋白酶抑制剂延长了scFv的活性。亲和力试验证实这些scFv的亲和力均在107-108 M-1。分析scFv结合的病毒蛋白,发现PZZ 21、PZZ 24和PZZ 35均与PEDV S蛋白的S1亚基结合,TZZ 14、TZZ 19和TZZ 46与TGEV S蛋白结合,TZZ 43与TGEV N蛋白结合。病毒中和实验证实上述针对S蛋白的scFv具有抗病毒效果,而且将PZZ21、PZZ 24和PZZ 35联合使用的抗病毒效果好于单个scFv,TZZ 14、TZZ 19和TZZ 46也显示出协同作用。分析scFv影响PEDV感染细胞的阶段,发现PZZ21、PZZ 24和PZZ 35在病毒结合细胞时发挥抗病毒作用,而在入侵阶段无作用。2.2抗ETEC K88ac菌毛scFv的生物学特性研究ETEC K88ac菌毛介导细菌对肠上皮的黏附,是引起腹泻的先决条件。细胞黏附抑制实验证实抗ETEC K88ac的scFv EZZ 3和EZZ 24能抑制ETEC黏附IPEC-J2细胞,抑制率达51.9±2.7%和46.7±2.1%,EZZ 3和EZZ 24联合使用对细菌的黏附抑制率达62.6±1.5%。进一步建立了ETEC感染小鼠的腹泻模型,使用该模型分析了EZZ 3和EZZ 24对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与ETEC攻毒组相比,scFv处理组小鼠感染ETEC后仅表现轻度腹泻症状,肠道结构完整。此外scFv口服不会造成小鼠组织细胞损伤,不影响小鼠生长,具有安全性。3壳聚糖纳米scFv口服制剂的研制虽然上述研究证明抗PEDV和TGEV scFv在体外中和病毒感染,抗ETEC scFv对ETEC引起的小鼠腹泻具有保护作用,但仔猪消化道环境复杂,抗体口服后可能会受到胃部酸性环境和蛋白酶影响导致疗效降低。为了提高scFv在仔猪胃肠道稳定性,本研究以羧甲基壳聚糖为原料制备了p H响应性scFv纳米口服制剂(CMCS/CS-scFv)。通过优化投入比例和反应条件,得到的CMCS/CS-scFv粒径为292±21 nm,PDI为0.24±0.12。CMCS/CS-scFv纳米制剂眼观呈光泽的乳白色,透射电镜下呈现球形,大小均一。CMCS/CS-scFv能抵抗胃酸对scFv的破坏,其释放具有p H响应性,酸性环境下少量释放,碱性环境中快速释放。此外CMCS/CS-scFv对肠道细胞和仔猪没有毒性,具有安全性。本研究为开发scFv口服制剂的新剂型提供了科学依据。4纳米口服制剂CMCS/CS-scFv对仔猪病原性腹泻的保护作用研究为了验证CMCS/CS-scFv对仔猪腹泻的保护功能,首先比较了scFv和CMCS/CS-scFv对仔猪感染单一病原体的保护效果。PEDV的仔猪保护实验发现,CMCS/CS-PZZ(PZZ包括scFv PZZ 21、PZZ 24和PZZ 35)和PZZ灌服后对仔猪感染PEDV具有保护作用,而且CMCS/CS-PZZ处理后仔猪的腹泻指数显着低于口服PZZ(p<0.05),显示出更好的保护效果。TGEV动物实验也证实CMCS/CS-TZZ(TZZ包括scFv TZZ 14、TZZ 19和TZZ 46)处理组对仔猪腹泻的保护效果好于TZZ处理组,粪便病毒载量显着低于TZZ处理组(p<0.05)。ETEC动物实验证实CMCS/CS-EZZ对仔猪感染ETEC提供保护,而且CMCS/CS-EZZ口服后保护效果好于EZZ。针对仔猪腹泻往往是多个病原混合感染,将CMCS/CS-scFv(包括PZZ、TZZ、EZZ)联合应用,发现CMCS/CS-scFv灌胃后粪便中病毒粒子和细菌数量显着低于攻毒组(p<0.05),存活率高于攻毒组,说明CMCS/CS-scFv联合应用对病原混合感染具有保护效果,为临床大规模应用和制剂优化奠定了基础。5分泌表达scFv的乳酸乳球菌对仔猪病原性腹泻的保护作用研究scFv治疗仔猪腹泻时,其在肠道存留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为了使scFv在肠道持续释放,受乳酸菌活载体疫苗的启发,将抗猪腹泻病原体scFv与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L.lactis)表达系统结合,构建了分泌表达scFv的重组L.lactis-scFv(scFv包括PZZ 21、TZZ 19和EZZ 3)。体外实验测定了重组L.lactis-scFv的酸碱耐受性,体内实验证实重组L.lactis-scFv靶向定殖在仔猪肠道黏膜并分泌scFv。细胞保护实验证实了分泌的抗病毒scFv对PEDV、TGEV的中和效果,抗K88ac scFv对ETEC黏附细胞的抑制作用。动物保护实验证实重组L.lactis-scFv口服后对仔猪感染腹泻病原产生保护作用,PEDV、TGEV或ETEC感染引起的腹泻症状减轻。本研究为治疗仔猪腹泻的新型scFv口服投递系统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综上所述,本研究首先构建了猪源噬菌体-scFv库,从中筛选到具有活性的抗PEDV、TGEV和ETEC K88ac scFv;然后通过细胞实验分析了抗PEDV和TGEV scFv结合的病毒蛋白及中和病毒作用,细胞黏附抑制实验和小鼠保护实验证实了抗ETEC K88ac scFv防治腹泻的功能;进一步研制了抵抗胃部酸性环境和蛋白酶的纳米口服制剂CMCS/CS-scFv,增加了scFv口服稳定性;仔猪保护实验证实了scFv和CMCS/CS-scFv对PEDV、TGEV和ETEC引起的仔猪腹泻均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口服CMCS/CS-scFv具有比scFv更好的保护效果;将CMCS/CS-scFv联合应用,证实对仔猪腹泻病原混合感染提供保护;构建了分泌表达scFv的重组L.lactis-scFv,证实了重组L.lactis-scFv口服后对仔猪感染腹泻病原体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本研究为仔猪腹泻病原的防治探索了新的途径,也为其它动物疫病的抗体制剂防治提供了有益借鉴。
朱贵阳[8](2020)在《信阳市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可感染多种家畜。伪狂犬病病毒为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α亚科(Herpesviridae,subfamily Alphaherpesvirinae),水痘病毒属(Varicellovirus)。猪是PRV的原发感染宿主,PRV能在感染耐过猪体内建立终身潜伏感染,潜伏感染猪是伪狂犬病的潜在传染源,因此,阻止PRV建立潜伏感染和清除潜伏感染的带毒猪对净化PR至关重要。近年来,母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阳性率比较高,为了防止仔猪感染而带毒转阳,本研究拟从紧急接种效果,仔猪伪狂犬病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和仔猪野毒感染时间节点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首免时间,优化免疫程序,从而培育出阴性后备猪,为实现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奠定基础。试验一PR诊断与临床紧急接种效果研究为了研究伪狂犬病疫苗紧急接种免疫效果,选择疑似伪狂犬病的病例采集病料做PCR检测、测序、PRVg E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和家兔感染试验。对采集的血液样本做PRVg E抗体阻断ELISA试验。PCR检测、抗体检测和家兔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各阶段发病猪只均为PRVg E野毒感染。毒株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国内毒株HN1201、QYY和JS-2012等毒株在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与国外毒株Becker、Kaplan和Kolchis等在两个不同的分支,亲缘关系较远。将受PRV威胁健康猪只紧急接种PR活疫苗后,没有新病例再出现。结果表明,受PRV威胁的健康猪群紧急接种伪狂犬疫苗可有效阻止PRVg E野毒感染和扩散。试验二PR免疫程序优化研究为了优化种猪场免疫程序,对母猪临产时采血及所产仔猪在7、14、21、28、32、45、60、80和120d时采血,试验场仔猪做了滴鼻免疫效果对比试验。测定中和抗体效价、PRVg B和PRVg E抗体,以研究母猪接种猪伪狂犬病疫苗(SA215株)后所产仔猪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和仔猪PRVg E野毒感染时间节点。结果显示,母猪抗体水平均较高,中和抗体平均滴度为8log2,全部仔猪均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随着日龄增长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21d母源抗体滴度为4.67log2,28d为5log2,32d为3.33log2(<4log2),45d为3.67log2(<4log2)。仔猪PRVg B抗体阳性率在7d、14d、21d、28d和32d均为100%,以后随着日龄增长PRVg B抗体阳性率水平呈下降趋势,45d为67%,60d为33%。仔猪0d滴鼻免疫效果优于不滴鼻免疫,后备猪的PRV野毒感染率会下降,抗PRV感染能力提高。综合考虑仔猪PRV母源中和抗体消长规律和仔猪野毒感染时间节点与转阳率,确定仔猪接种猪伪狂犬病活疫苗免疫程序为:滴鼻免疫日龄0d,剂量1头份,首次肌注免疫日龄21d,剂量1头份,二次肌注免疫日龄60d,剂量1头份。试验三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应用为了进一步验证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选择五个不同种猪场进行验证和推广。通过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解决了PRV引起种猪群的呼吸道疾病,控制了PRV感染后引起公猪群、后备母猪群和经产母猪群的繁殖障碍性疾病,降低了PRVg E野毒感染率,阻止了后备猪群PRVg E野毒感染转阳,进而通过淘汰阳性经产母猪,补充阴性后备猪,从而达到控制与净化伪狂犬病的目的,PR的控制与净化效果显着。
戴鑫鑫[9](2020)在《昌吉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调查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导致仔猪产生呼吸道疾病和母猪繁殖障碍的烈性传染病,其病原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必须通报的传染病之一。该病呈现全球流行趋势,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该病防控措施效果不够理想,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新疆昌吉地区三个规模化养猪场存在PRRSV的感染,但其流行毒株特征、流行规律以及免疫防控效果尚不明确。。目的:本项研究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学检测,探明新疆昌吉地区三个规模化猪场PRRS疾病的发病特征和流行规律,分析免疫防控措施的应用效果,为本地区该病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对昌吉地区玛纳斯县、呼图壁县、佃坝乡三个规模化猪场不同阶段的猪群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PCR检测,主要调查内容包括阳性率、发病季节、发病日龄、疫苗免疫现状等方面。(2)对呼图壁县规模猪场78份样品进行不同毒株PRRS病毒美洲株和类NADC-30毒株)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对三个规模化猪场免疫猪群的1316份血清样本进行ELISA抗体检测,分析疫苗免疫效果,为制定猪场免疫程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1)经现场临床观察和PCR检测,三个猪场PRRS的平均确诊率为6.32%(377/5963),其中玛纳斯县猪场为5.05%(93/1842)、佃坝乡猪场为5.45%(117/2146)和呼图壁县猪场为8.46%(167/1975)。在377份的确诊样品中夏季阳性率38.72%(146/377)和秋季阳性率24.40%(92/377)高于春季18.83%(71/377)和冬季18.03%(68/377)。保育猪发病率10.42%(197/1891),哺乳母猪发病率4.90%(31/632),哺乳仔猪发病率4.90%(135/2753),繁殖母猪发病率为4.67%(14/300)。(2)荧光定量检测呼图壁猪场PRRSV阳性率3.85%(3/78),3份阳性样品中1份样品检测出类NADC-30毒株。(3)三个猪场疫苗免疫后抗体检测阳性率为92.3%(1215/1316)。其中佃坝猪场为92.3%(454/492),四个季度分别为春季89.80%(97/108),夏季100%(51/51),秋季93.60%(161/172),冬季90.10%(145/161);玛纳斯猪场为88.5%(379/428),四个季度分别为春季80.40%(74/92),夏季100%(85/85),秋季93.00%(120/129),冬季82.00%(100/122);呼图壁猪场为96.46%(382/396),春夏季为97.10%(132/136),秋季97.90%(139/142),冬季94.10%(111/118);根据我国农业部2016年动物疫病免疫要求,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在70%以上为合格,说明三个场对猪群蓝耳病的免疫合格。其中佃坝猪场四个季度(S/P大于2.5)为14.81%(16/108)、37.25%(19/51)、20.35%(35/172)和6.83%(11/161);玛纳斯县猪场四个季度(S/P大于2.5)为9.78%(9/92)、37.65%(32/85)、2.33%(3/129)和5.74%(7/122);呼图壁猪场(S/P大于2.5)春夏季度为37.50%(51/136)、秋季为35.92%(51/142)和冬季为10.17%(12/118),将PCR检测数据和ELISA数据结合分析可得知当抗体阳性率大于80%,S/P平均值在1.07至1.71之间,离散度在50以下时猪群受PRRSV感染的概率较小。结论:新疆昌吉地区3个规模化猪场均存在PRRS的感染,在各个季节呈现散发的情况。呼图壁某规模化猪场存在PRRSV美洲株和类NADC-30毒株感染,应注意加强防控。三个猪场最优的免疫程序是,母猪和种公猪使用灭活苗进行免疫,仔猪的免疫则是使用弱毒苗(JXA1-R株)。免疫程序为春秋两季普免(妊娠后期母猪禁免),产后母猪和断奶仔猪进行一次补免。
路桂霞[10](2020)在《抗仔猪大肠杆菌病卵黄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仔猪腹泻,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与仔猪腹泻有关的菌株主要有K88、K99、987P和F41等,主要黏附在小肠上皮细胞上,定居大量繁殖,从而发挥致病作用。因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质粒的相互传递和扩散,其耐药性明显地增强,这给预防和治疗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国内外关于利用卵黄抗体(Ig Y)替代抗生素来维持仔猪的健康和生长性能的研究日益增多,为寻找动物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带来希望。基于上述情况,本研究利用K88、K99、987P和F41四种灭活大肠杆菌菌株制作为免疫原,对蛋鸡进行多次免疫;利用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监测免疫周期中各个阶段的卵黄抗体水平,并对卵黄抗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估;最后将卵黄抗体对仔猪大肠杆菌病进行初步应用,评估其保护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方法:(1)免疫蛋鸡:将四种大肠杆菌菌株与免疫增效剂按1:1的比例充分混匀,制备成免疫抗原,按照1 m L/只的剂量免疫蛋鸡,免疫4次,间隔10 d免疫一次。(2)卵黄抗体的提取与纯化:收集免疫后的鸡蛋,通过水稀释法结合饱和硫酸铵两步分离法进行提取纯化,并通过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和SDS-PAGE电泳法对卵黄抗体进行鉴定。(3)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将四种大肠杆菌菌株超声破碎成菌液蛋白,取上清,作为检测抗原。通过矩阵法进行一系列最佳反应条件的筛选。(4)卵黄抗体稳定性测定:采用所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冻干粉在不同温度和酸碱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测定。(5)卵黄抗体的初步应用:15头未经大肠杆菌疫苗免疫的断奶仔猪,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试验,并设立对照组,根据仔猪腹泻情况、血常规指标以及增重情况对其免疫保护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通过水稀释法和饱和硫酸铵两步分离法,成功提取纯化出卵黄抗体,并经过SDS-PAGE电泳法鉴定卵黄抗体,且纯度可达96%左右;经蛋白浓度试剂盒测定纯化后的卵黄抗体浓度为1.05 mg/m L。(2)利用间接ELISA检测方法测定卵黄抗体,首免后10 d抗体水平开始缓慢上升,到60 d时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其抗体效价为1:25 600,抗体水平在70 d出现短时间小幅度下降,而后恢复至最高水平;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卵黄抗体在65℃以下作用15 min、37℃作用24 h和p H 3~10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3)免疫保护试验:通过仔猪粪便状态、血常规指标和增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特异性卵黄抗体对仔猪大肠杆菌病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其保护率为100%;治疗组仔猪经人工感染大肠杆菌,其患病率为100%,使用卵黄抗体对患病仔猪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治愈率为100%。
二、预防仔猪发病的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预防仔猪发病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仔猪大肠杆菌病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肠杆菌病的特点 |
1.1 病原 |
1.2 仔猪黄痢 |
1.3 仔猪白痢 |
2 发病因素 |
2.1 母猪因素 |
2.2 环境因素 |
2.3 仔猪因素 |
2.4 饲养管理因素 |
3 防治措施 |
3.1 预防 |
3.2 治疗 |
3.2.1 抗生素治疗 |
3.2.2 中药治疗 |
4 小结 |
(2)仔猪腹泻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 |
1.1 细菌性腹泻 |
1.2 病毒性腹泻 |
1.3 球虫病 |
1.4 饲养管理和营养原因引起的腹泻 |
2 防治 |
2.1 免疫预防 |
2.2 加强饲养管理 |
2.2.1 加强环境卫生消毒 |
2.2.2优化饲喂管理 |
2.2.3定期驱虫 |
2.2.4 培养员工防范意识 |
2.3 治疗 |
2.3.1 抗生素治疗 |
2.3.2 补液 |
2.3.3使用中药制剂增强免疫力 |
3 小结 |
(3)仔猪黄痢及其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 |
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2.1 临床症状 |
2.2 病理剖检 |
3 诊断 |
4 治疗 |
5 预防 |
(4)规模化猪场流行性腹泻综合性防控措施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文献综述: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
1.1 病原学 |
1.2 流行病学 |
1.3 临床症状 |
1.4 病理变化 |
1.5 致病机理 |
1.6 诊断 |
1.7 预防和控制 |
1.8 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的研究进展 |
1.8.1 灭活疫苗的研究进展 |
1.8.2 活疫苗的研究进展 |
1.8.3 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2章 某公司下属规模化猪场仔猪流行性腹泻流行、诊断与母猪初乳中IgA抗体水平的监测 |
1.1 材料来源场相关情况介绍 |
1.1.1 各牧场不同胎次母猪存栏情况 |
1.1.2 各牧场日常护理方案 |
1.1.3 各牧场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程序 |
1.2 材料 |
1.2.1 病料来源 |
1.2.2 主要试剂 |
1.2.3 主要仪器 |
1.3 方法 |
1.3.1 临床症状观察 |
1.3.2 病理解剖 |
1.3.3 实验室分析检测 |
1.3.4 初乳的采集 |
1.3.5 乳样抗体的ELISA检测 |
1.4 结果 |
1.4.1 下属各规模化猪场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情况 |
1.4.2 临床症状 |
1.4.3 病死猪剖检病变 |
1.4.4 胶体金检测 |
1.4.5 RT-PCR鉴定 |
1.4.6 S1基因测序与比对结果 |
1.4.7 初乳中IgA抗体阳性率分析 |
1.4.8 初乳中IgA抗体平均值分析 |
1.4.9 初乳中IgA抗体离散度分析 |
1.4.10 小结 |
1.5 讨论 |
第3章 示范场猪流行性腹泻综合性防制措施的研究 |
1.1 材料 |
1.1.1 样品来源 |
1.1.2 试剂 |
1.2 方法 |
1.2.1 优化生物安全措施 |
1.2.2 优化免疫程序 |
1.2.3 加强日常保健与消毒 |
1.2.4 突发疫情处置 |
1.3 试验结果 |
1.3.1 生物安全措施实行状况 |
1.3.2 优化免疫后母猪初乳中IgA抗体OD值 |
1.3.3 优化免疫后母猪初乳中IgA抗体离散度 |
1.3.4 防控效果 |
1.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5)上海市几种猪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篇 综述 几种重要猪病研究进展概述 |
1 口蹄疫(FMD)的研究进展 |
1.1 口蹄疫的概述 |
1.2 病原学 |
1.3 流行病学 |
1.4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1.5 诊断和防控 |
2 猪瘟(CSF)的研究进展 |
2.1 猪瘟的概述 |
2.2 病原学 |
2.3 流行病学 |
2.4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2.5 诊断和防控 |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研究进展 |
3.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概述 |
3.2 病原学 |
3.3 流行病学 |
3.4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3.5 诊断和防控 |
4 猪伪狂犬病(PR)的研究进展 |
4.1 猪伪狂犬病的概述 |
4.2 病原学 |
4.3 流行病学 |
4.4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4.5 诊断和防控 |
5 猪圆环病毒病(PCVD)的研究进展 |
5.1 猪圆环病毒病的概述 |
5.2 病原学 |
5.3 流行病学 |
5.4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5.5 诊断和防控 |
6 猪流行性腹泻(PED)的研究进展 |
6.1 猪流行性腹泻的概述 |
6.2 病原学 |
6.3 流行病学 |
6.4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6.5 诊断和防控 |
第二篇 上海市几种猪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1 材料 |
1.1 血清学检测材料 |
1.1.1 疫苗 |
1.1.2 血清样品来源 |
1.1.3 主要试剂 |
1.1.4 主要仪器 |
1.2 分子生物学检测材料 |
1.2.1 样品 |
1.2.2 主要试剂 |
1.2.3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血清学检测方法 |
2.1.1 样品抽样方法 |
2.1.2 血清样品采集 |
2.1.3 血清样品处理 |
2.1.4 抗体检测方法 |
2.1.4.1 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检测方法 |
2.1.4.2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检测方法 |
2.1.4.3 猪瘟病毒抗体检测方法 |
2.1.4.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检测方法 |
2.1.4.5 伪狂犬病毒gB抗体检测方法 |
2.1.4.6 伪狂犬病毒gE抗体检测方法 |
2.1.4.7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体检测方法 |
2.2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
2.2.1 样品抽样方法 |
2.2.2 样品采集 |
2.2.3 样品处理 |
2.2.4 核酸提取 |
2.2.5 病原学检测方法 |
2.2.5.1 荧光RT-PCR检测猪瘟病毒 |
2.2.5.2 荧光RT-PCR检测口蹄疫病毒 |
2.2.5.3 荧光RT-PCR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
2.2.5.4 荧光PCR检测伪狂犬病毒 |
2.2.5.5 荧光PCR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 |
2.2.5.6 荧光RT-PCR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
3 结果 |
3.1 猪群疫病定点流行病学调查 |
3.2 定点监测猪场主要疫病监测 |
3.3 市级定点流调规模猪场主要疫病监测 |
3.4 市级种猪场主要疫病监测 |
3.5 生猪屠宰场上市肉猪主要疫病流行病学调查 |
3.6 发病猪场和委托检测样品检测结果 |
4 讨论与分析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某农场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性防治方法的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PEDV的命名及流行史 |
1.1 PEDV的命名及国外流行现状 |
1.2 PEDV中国流行现状 |
2 PEDV概况 |
2.1 PEDV病原学分类地位 |
2.2 PEDV理化特性 |
2.3 PEDV形态结构 |
2.4 PEDV细胞培养特性 |
2.5 PEDV与其他冠状病毒的抗原相关性 |
2.6 PEDV的基因组结构 |
3 流行病学 |
4 致病机理 |
5 临床症状 |
6 病理变化 |
7 诊断 |
8 预防措施 |
8.1 加强饲养管理、保护易感动物、合理引种 |
8.2 选用合适的疫苗、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 |
9 疾病爆发后的紧急控制措施 |
9.1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
9.2 紧急免疫 |
9.3 返饲 |
9.4 治疗 |
第二章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病学分析与免疫程序优化 |
1 材料 |
1.1 主要试剂 |
1.2 菌株与载体 |
1.3 培养基及相关试剂的配制 |
1.4 主要仪器设备 |
1.5 疫苗和诊断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PED流行病学调查 |
2.2 PEDV流行毒株遗传进化分析 |
2.2.1 病料的采集与处理 |
2.2.2 病料中PEDV抗原检测 |
2.2.3 PEDV S基因的PCR扩增、克隆与测序 |
2.3 PED免疫程序优化 |
2.3.1 试验分组 |
2.3.2 初乳检测 |
2.3.3 统计各组10天以内仔猪PEDV感染率 |
3 结果 |
3.1 农场区域PED流行病学调查 |
3.2 PEDV S基因测序与分型 |
3.3 免疫程序优化 |
4 讨论 |
第三章 益生菌对PED发病猪群的辅助治疗效果研究 |
1 材料 |
2 试验方法 |
2.1 益生菌对感染PEDV仔猪的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
2.1.1 试验猪筛选 |
2.1.2 试验分组 |
2.1.3 指标测定 |
2.1.3.1 患病仔猪治疗后情况统计 |
2.1.3.2 生长性能 |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2 枯草芽孢杆菌不同治疗方案效果评估 |
2.2.1 感染PEDV仔猪使用枯草芽孢杆菌不同治疗方案效果评估 |
2.2.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 |
3.1 益生菌对感染PEDV仔猪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
3.2 枯草芽孢杆菌不同治疗方案效果评估 |
4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猪源抗猪腹泻重要病原体单链抗体及其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仔猪腹泻的防治研究进展 |
1.1 PEDV的防治研究进展 |
1.2 TGEV的防治研究进展 |
1.3 ETEC的防治研究进展 |
2 scFv及噬菌体展示技术 |
2.1 抗体简介 |
2.2 scFv的分子结构 |
2.3 scFv的表达 |
2.4 scFv的筛选方法 |
2.5 scFv的应用 |
3 壳聚糖纳米制剂药物口服递送系统概述 |
3.1 口服治疗与纳米技术 |
3.2 壳聚糖 |
3.3 壳聚糖的改性 |
3.4 壳聚糖纳米药物载体制备方法 |
3.5 壳聚糖纳米制剂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4 乳酸菌作为口服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 |
4.1 LAB |
4.2 LAB载体系统 |
4.3 NICE表达系统 |
4.4 LAB的表达形式 |
4.5 LAB表达系统的应用 |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猪源噬菌体-scFv库的构建和抗猪腹泻重要病原体scFv的筛选鉴定 |
1 材料 |
1.1 质粒、细胞和菌株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溶液 |
1.4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猪抗体水平检测 |
2.2 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 |
2.3 cDNA的合成 |
2.4 猪源scFv基因的扩增 |
2.5 猪源噬菌体-scFv库的构建 |
2.6 猪源噬菌体-scFv库的鉴定 |
2.7 PEDV和 TGEV全病毒抗原的制备 |
2.8 ETEC菌毛抗原的提取 |
2.9 M13KO7 辅助噬菌体的扩增 |
2.10 猪源噬菌体-scFv的富集筛选 |
2.11 噬菌体ELISA |
2.12 重组scFv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
2.13 免疫印迹 |
3 结果 |
3.1 猪抗体水平检测 |
3.2 scFv的获得 |
3.3 猪源噬菌体-scFv库的构建和鉴定 |
3.4 病毒的浓缩纯化 |
3.5 ETEC K88ac菌毛的纯化 |
3.6 猪源噬菌体-scFv的筛选鉴定 |
3.7 噬菌体ELISA鉴定 |
3.8 scFv的序列分析与纯化 |
4 讨论 |
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抗猪腹泻重要病原体scFv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
1 材料 |
1.1 质粒、细胞和毒株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溶液 |
1.4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抗PEDV和 TGEV scFv的特性分析 |
2.2 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2.3 细胞转染 |
2.4 间接免疫荧光 |
2.5 细胞样品处理 |
2.6 病毒滴度的测定 |
2.7 scFv中和实验 |
2.8 scFv对 PEDV入侵Vero细胞的影响 |
2.9 抗K88ac菌毛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2.10 黏附实验和黏附抑制实验 |
2.11 IPEC-J2 细胞的细胞因子测定 |
2.12 ETEC感染小鼠腹泻模型的建立 |
2.13 抗k88ac scFv对感染ETEC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
2.14 小鼠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 |
2.15 小鼠肠道病理切片制作及HE染色 |
2.16 小鼠肠道病理形态的定量分析 |
3 结果 |
3.1 scFv的特异性实验 |
3.2 scFv的稳定性分析 |
3.3 scFv的亲和力分析 |
3.4 scFv的抗原结合位点分析 |
3.5 scFv的细胞毒性实验 |
3.6 scFv与病毒蛋白的结合 |
3.7 scFv的抗病毒作用分析 |
3.8 scFv对 PEDV入侵Vero细胞的影响 |
3.9 多克隆抗体ELISA效价检测 |
3.10 scFv对 ETEC黏附细胞的抑制作用分析 |
3.11 scFv对 ETEC诱导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
3.12 小鼠腹泻模型的建立 |
3.13 scFv对小鼠腹泻的保护作用研究 |
4 讨论 |
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壳聚糖纳米口服scFv制剂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
1 材料 |
1.1 细胞和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溶液 |
1.4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CMCS纳米制剂的制备 |
2.2 表征分析 |
2.3 纳米制剂的包封率及载药量的测定 |
2.4 scFv在纳米制剂中的完整性 |
2.5 纳米制剂在模拟胃酸环境中的稳定性 |
2.6 scFv释放实验 |
2.7 纳米制剂的生物安全性实验 |
3 结果 |
3.1 CMCS的制备 |
3.2 纳米制剂的表征 |
3.3 载药率与包封率 |
3.4 scFv在纳米材料中的完整性 |
3.5 scFv在模拟胃酸环境中的稳定性 |
3.6 scFv的释放实验 |
3.7 纳米制剂的生物安全性 |
4 讨论 |
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scFv纳米口服制剂CMCS/CS-scFv对仔猪腹泻的保护作用研究 |
1 材料 |
1.1 菌株和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溶液 |
1.4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scFv的纯化制备 |
2.2 CMCS/CS-scFv和 scFv的口服鉴定 |
2.3 CMCS/CS-PZZ对仔猪感染PEDV的保护作用研究 |
2.4 CMCS/CS-TZZ对仔猪感染TGEV的保护作用研究 |
2.5 CMCS/CS-EZZ对仔猪感染ETEC的保护作用研究 |
2.6 scFv纳米制剂联合使用对仔猪感染腹泻病原的保护作用研究 |
3 结果 |
3.1 口服CMCS/CS-scFv和 scFv在肠道的分布 |
3.2 CMCS/CS-PZZ对仔猪感染PEDV的保护作用 |
3.3 CMCS/CS-TZZ对仔猪感染TGEV的保护作用 |
3.4 CMCS/CS-EZZ对仔猪感染ETEC的保护作用 |
3.5 纳米口服制剂CMCS/CS-scFv对腹泻病原体混合感染的保护作用 |
4 讨论 |
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分泌表达scFv的乳酸乳球菌制备及其保护功能研究 |
1 材料 |
1.1 菌株、细胞和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溶液 |
1.4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分泌表达scFv 的重组L.lactis-scFv 的构建 |
2.2 L.lactis电转化感受态细胞制备 |
2.3 L.lactis的电转化 |
2.4 重组L.lactis-scFv对模拟胃肠道环境的耐受性及生长曲线 |
2.5 重组L.lactis-scFv对 IPEC-J2 细胞的黏附 |
2.6 重组L.lactis-scFv对仔猪肠道的黏附 |
2.7 重组L.lactis-scFv的诱导表达 |
2.8 重组L.lactis-scFv分泌scFv的生物学功能分析 |
2.9 重组L.lactis-scFv分泌scFv的动物保护功能分析 |
3 结果 |
3.1 scFv分泌表达载体的构建 |
3.2 重组L.lactis-scFv的生长特性 |
3.3 重组L.lactis-scFv的黏附特性 |
3.4 重组L.lactis-scFv分泌scFv的生物学功能鉴定 |
3.5 重组L.lactis-scFv的动物保护作用鉴定 |
4 讨论 |
5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常用溶液的配制 |
附录二 补充图 |
附录三 补充表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授权的发明专利 |
(8)信阳市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PR病原学 |
1.1 PRV的病毒粒子 |
1.2 PRV的基因结构特性 |
2 PRV理化特性 |
3 PRV潜伏感染的特点 |
4 PR的疫苗类型 |
4.1 灭活疫苗 |
4.2 自然缺失弱毒疫苗(活苗) |
4.3 基因工程疫苗 |
4.4 几种重要的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疫苗株 |
5 PR的诊断 |
6 PR的流行史 |
7 国外PR控制与净化方案研究现状 |
7.1 美国采取PR控制与根除计划简述 |
7.2 欧洲国家采取PR控制与净化计划简述 |
7.3 日本的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
8 国内PR控制与净化方案研究现状 |
8.1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
8.2 中国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示范场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
8.3 华中农业大学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
8.4 广东省农村农业厅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
8.5 台湾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
8.6 湖南新南方养殖服务有限公司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
第二章 引言 |
第三章 试验研究 |
第一节 试验一PR诊断与临床紧急接种效果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症状 |
2.2 剖检变化 |
2.3 PRV PCR鉴定 |
2.4 试验场PRVgE基因测序 |
2.5 PRVgE基因氨基酸相似性分析 |
2.6 PRVgE基因的氨基酸遗传进化分析 |
2.7 PRVg E抗体阻断ELISA检测 |
2.8 家兔感染试验 |
2.9 紧急接种疫苗 |
3 讨论 |
第二节 试验二PR免疫程序优化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生产条件下仔猪PRV母源抗体水平变化检测 |
2.2 不同首免日龄接种疫苗后10天PRV抗体检测 |
2.3 疫苗接种当天及后10天猪只PRV中和抗体平均滴度检测结果对比 |
2.4 仔猪滴鼻免疫试验 |
3 讨论 |
3.1 生产条件下仔猪PRV母源抗体消长规律 |
3.2 仔猪滴鼻免疫试验 |
3.3 伪狂犬病理论优化免疫程序和生产实践免疫程序差异很大 |
3.4 本试验优缺点 |
第三节 试验三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应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紧急接种PR疫苗,PR临床症状消失,PR得到控制 |
2.2 PR净化前后PRVg E野毒抗原阳性率变化 |
2.3 PR净化前后各阶段猪群PRVg E野毒抗体阳性率变化 |
2.4 PR净化前后各阶段猪群中和抗体变化 |
2.5 PR净化前后母猪群生产性能指标变化 |
3 讨论 |
3.1 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应用取得了显着效果 |
3.2 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应用,必须同时配合其它综合措施 |
3.3 紧急接种PR疫苗,效果显着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五章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附:导师及作者简介 |
(9)昌吉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调查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PRRS的起源 |
2.病原学 |
2.1 PRRSV的形态结构 |
2.2 PRRSV的基因组结构 |
2.3 PRRSV的理化特点 |
2.4 PRRSV的流行病学 |
2.5 临床症状 |
3.诊断及防治 |
3.1 PRRS的诊断 |
3.2 PRRS防治措施 |
4.本项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昌吉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PRRS 的诊断 |
1.2.2 现场调查及内容 |
1.2.3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PRRS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 |
2.2 猪场的基本环境情况调查结果 |
3 讨论与分析 |
3.1 PRRS的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 |
3.2 PRRS的发病率与猪阶段的关系 |
3.3 PRRS的发病率与疫苗免疫的关系 |
3.4 PRRS的发病率与环境的关系 |
4 小结 |
第三章 呼图壁某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部分流行毒株的检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通用美洲PRRSV的 RT-q PCR方法的评价及样品检测结果 |
2.2 类NADC-30 毒株的RT-q PCR方法的评价及样品检测结果 |
3 讨论与分析 |
3.1 美洲型PRRSV毒株的检测分析 |
3.2 类NADC-30型毒株的检测分析 |
4.小结 |
第四章 昌吉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血清学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季度抗体检测结果汇总分析 |
2.2 不同猪群的抗体阳性率及离散度分析 |
3 讨论与分析 |
3.1 PRRS的抗体检测数据总体分析 |
3.2 三个猪场PRRS的抗体检测数据分析 |
3.3 猪群的免疫与抗体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10)抗仔猪大肠杆菌病卵黄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与符号清单 |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1.4 主要使用溶液及配制 |
2.2 方法 |
2.2.1 卵黄抗体的制备 |
2.2.1.1 免疫抗原的制备 |
2.2.1.2 免疫程序 |
2.2.1.3 卵黄抗体的提取与纯化 |
2.2.1.4 卵黄抗体的鉴定 |
2.2.2 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2.2.2.1 包被抗原的制备 |
2.2.2.2 间接ELISA检测的步骤 |
2.2.2.3 筛选最佳抗原包被浓度 |
2.2.2.4 筛选最佳包被时间及温度 |
2.2.2.5 筛选最佳封闭时间 |
2.2.2.6 筛选一抗最佳孵育时间 |
2.2.2.7 筛选二抗最佳孵育时间以及浓度 |
2.2.2.8 筛选最佳显色时间及温度 |
2.2.2.9 临界值的确定 |
2.2.3 卵黄抗体消长水平 |
2.2.4 冻干粉的制备 |
2.2.5 卵黄抗体稳定性的测定 |
2.2.5.1 卵黄抗体热稳定性的测定 |
2.2.5.2 卵黄抗体酸碱稳定性的测定 |
2.2.6 卵黄抗体抗仔猪大肠杆菌病的效果评估 |
2.2.6.1 大肠杆菌菌株的制备 |
2.2.6.2 卵黄抗体对仔猪免疫保护试验方案 |
2.2.6.3 仔猪免疫保护试验结果的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卵黄抗体的制备 |
3.1.1 纯化后卵黄抗体的鉴定结果 |
3.1.2 间接ELISA检测方法建立的结果 |
3.1.2.1 筛选最佳抗原包被浓度的结果 |
3.1.2.2 筛选最佳抗原包被时间及温度的结果 |
3.1.2.3 筛选最佳封闭时间的结果 |
3.1.2.4 筛选一抗最佳孵育时间的结果 |
3.1.2.5 筛选二抗最佳孵育时间以及浓度的结果 |
3.1.2.6 筛选最佳显色温度及时间的结果 |
3.1.2.7 临界值的确定 |
3.1.3 卵黄抗体消长水平的测定结果 |
3.1.4 卵黄抗体粉的制备结果 |
3.1.5 卵黄抗体热稳定性的测定结果 |
3.1.6 卵黄抗体酸碱稳定性的测定结果 |
3.2 卵黄抗体抗仔猪大肠杆菌病的效果评估 |
3.2.1 仔猪粪便状态的结果分析 |
3.2.2 仔猪血常规指标的结果分析 |
3.2.3 仔猪增重分析结果 |
4 讨论 |
4.1 卵黄抗体的制备 |
4.2 卵黄抗体的提取纯化 |
4.3 卵黄抗体的稳定性 |
4.4 卵黄抗体在仔猪大肠杆菌病中的应用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预防仔猪发病的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仔猪大肠杆菌病及防治措施[J]. 张文梅,姜德荣. 贵州畜牧兽医, 2021(06)
- [2]仔猪腹泻的防治[J]. 李平,王祥锟,刘金龙. 山东畜牧兽医, 2021(06)
- [3]仔猪黄痢及其防治[J]. 王超新. 猪业科学, 2021(03)
- [4]规模化猪场流行性腹泻综合性防控措施的探讨[D]. 吴中彬. 扬州大学, 2021(02)
- [5]上海市几种猪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 祁兵. 扬州大学, 2021(02)
- [6]某农场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性防治方法的试验[D]. 祭冬琴. 扬州大学, 2020(04)
- [7]猪源抗猪腹泻重要病原体单链抗体及其保护作用研究[D]. 张凡庆.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8]信阳市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朱贵阳.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4)
- [9]昌吉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调查及分析[D]. 戴鑫鑫. 石河子大学, 2020(05)
- [10]抗仔猪大肠杆菌病卵黄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D]. 路桂霞.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