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东省银行卡联网通用全面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霖[1](2019)在《伪卡盗刷中民事责任研究 ——以兴业银行深圳分行诉深圳金地珠宝首饰有限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银行卡在人们生活中消费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银行卡相关业务在我国受到了广泛重视。不过在为人民生活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银行卡类的犯罪为银行卡使用过程中的各方例如持卡人、发卡行、收单机构、特约商户带来了巨大损失。根据《银行卡业蓝皮书》显示,伪卡盗刷犯罪在银行卡相关犯罪中所占比重最高。伪卡盗刷案件中由谁来承担责任以及如何分配责任是目前实务中存在的难题。如何有效地分析伪卡盗刷案件中持卡人、发卡行、收单机构、特约商户等各方的责任承担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从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个典型案例出发,结合当前在伪卡盗刷案件中的审判实务和理论研究,阐述伪卡盗刷案件中主要关于发卡行、收单机构、特约商户的责任认定问题,并针对规制此类案件的责任承担以及改善措施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引言,主要阐述笔者在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论意义、现实意义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个部分是案情回顾,通过介绍兴业银行深圳分行诉深圳金地珠宝首饰有限公司案的案情与审判结果,引出本案的焦点问题。第三部分是分析伪卡盗刷案件中的各方间的法律关系以及应该承担的权利和义务。第四部分是阐述此案中伪卡盗刷案件审判的法理依据和归责原则以及焦点问题的法律分析。本部分主要是以第一部分的内容为基础对本案中发卡行、特约商户、收单机构的法律责任进行法律分析,从发卡行在被第三人持伪卡进行盗刷案件中承担的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两个视角、收单机构被裁决承担责任所依据的《银行卡业务规章》的效力、特约商户的违约责任、本案判决结果的评析等方面进行法律分析。第五部分由本案引发的思考以及笔者对于相关立法建议组成。通过对本案的法律分析,引发对本案争议焦点的理论探讨,并提出对处理此类案件的司法实践的完善和金融机构应该采取哪些相应措施的思考,笔者希望本文在以后能够对此类案件的焦点问题该如何解决有所帮助。
张艳[2](2010)在《百舸争流竞千帆 乘风破浪正远航——广东省金融IC卡应用推广全面启动》文中指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省份和改革开放的南大门,广东省金融信息化建设和服务创新一直处于全国前列。近年来,在人民银行总行及辖内各级分支机构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推动下,广东进一步深化银行卡联网通用成果,主动抢抓产业升级转型机遇,在全省
万莉[3](2010)在《四川省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银行卡的产生与发展是支付系统最为显着的进步。银行卡这个金融产品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重要的产业,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都产生着重要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卡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自1987年第一台自动柜员机(ATM)在珠海投放以及随后出现的商户销售终端(POS)机,银行卡逐渐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获取现金、消费和转账的手段,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银行卡的年发卡量大幅增长,受理市场不断扩大,银行卡交易额也不断增长,银行卡的产业链不断延伸,以至于银行卡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支付比重在2008年已经上升到25%。银行卡产业发展对于促进消费、减少现金流通、降低交易成本、加强反洗钱、扩大税基、提升国际形象、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银行卡产业已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幅员辽阔,各省由于资源、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等种种因素,造成经济状况发展不平衡,因此各省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情况也有所差别。为了解四川省银行卡业务市场整体的发展状况、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应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四川省政府有关部门及四川省银行卡业协会会员单位的要求,四川省银行卡业协会和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支付体系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四川省银行卡业务市场情况调查项目,本文作者是该项目调查小组的成员之一,也是项目调查报告执笔人之一。调查小组在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本着客观、科学的调查原则,采取现场座谈的方式,深入一线对成都、绵阳、德阳、攀枝花四个市以及绵阳三台县、德阳广汉市、攀枝花米易县三个县域进行了细致地调查研究。对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支付结算处提供的数据和文档资料、银联四川分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及调查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汇集、整理、加工和分析,最终形成《四川省银行卡业务市场调查报告》上交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支付结算处作为政策参考。同时,该项目的完成也为本文提供了宝贵而详尽的数据资料。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对国外、国内的银行卡产业进行全面概述,运用产业经济学中经典的“SCP”分析框架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四川省银行卡产业的经济特征,借鉴国内外经验并考虑四川省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四川省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实施策略。第一章是全文的绪论,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并系统介绍了银行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系统介绍了银行卡以及银行卡产业等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产业经济学中的“SCP”分析框架;第三章详细系统的介绍了国内外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银行卡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四川省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国内背景;第四章运用产业经济学中的“SCP”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了四川省银行卡产业的经济特征。并且着重分析了目前全国唯一的银行卡业协会——四川省银行卡业协会在四川省银行卡产业中发挥的作用;第五章结合四川省银行卡产业经济特征的分析结论,分析了四川省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第六章是对全文的总结。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运用产业经济学的“SCP”分析框架首次系统分析了四川省银行卡产业的经济特征,这是一种成熟分析框架和全新研究对象的结合。同时详细分析了目前全国唯一的银行卡业协会——四川省银行卡业协会在四川省银行卡产业中发挥的作用,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四川省银行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也希望组织行业协会的形式能为其他省市发展银行卡产业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SCP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理论范式是哈佛学派创立的研究产业组织的方法。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公共政策组成,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公共政策展开的。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而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根据SCP模型的研究方法,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分析得出结论:四川省银行卡产业的市场结构是一种典型的极高寡占市场,以四大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众多中小银行为补充的市场结构,这一结构的形成有着较强的政策背景。这一结构也是不断变化的,今后市场的竞争程度会逐步提高,从而实现市场成熟与规范的目标。该产业的产品差异化随着客户细分,服务深化也在不断加剧,但产品差异化壁垒较低。同时,在这样的市场结构背景下,结合银行卡产业的双边市场特征以及交叉网络经济特性,导致其规模经济效应与规模经济壁垒都很高。另外,四川省银行卡产业的法律进入壁垒较高,这些综合导致了该省银行卡产业的整体进入壁垒比较高。四川省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市场行为主要体现在银行卡业务创新、形成行业联盟以及统一定价等行为上。在市场绩效方面,四川省银行卡产业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最后,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并考虑四川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加快该省银行卡产业发展提出明确的对策建议。建议政府和人民银行及相关部门加大对产业的推进力度,明确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尽快出台中长期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参与各方应积极推动银行卡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展银行卡业务领域;采取各项措施努力改善银行卡的受理环境;联合起来加强风险防范;加强银行卡业务的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银行卡的认知度;四川省银行卡业协会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四川省银行卡产业良性发展。
许罗德[4](2009)在《走中国特色的银行卡发展之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全球金融史上演绎了一段辉煌的"中国故事"。中国银行卡产业正是这一壮丽时代画卷中的一朵奇葩,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获得了空前发展。
王利民[5](2009)在《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经济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经济学研究“经济服务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及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服务业发达与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银行卡产业作为传统金融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金融服务产业,顺应信息经济发展潮流应运而生,其发展程度是衡量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更直接反映了区域服务业经济的发达程度。国际经验及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发展银行卡产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其在拉动消费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使得我国银行卡产业首当其冲面临国际银行卡机构的严峻挑战,以及当前金融危机导致实体经济衰退和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迫切,使得当前积极发展我国的银行卡产业正当其时,也使得加强我国银行卡产业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较之以往的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本论文在研究思路上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基于2007年我国325个二级地市以上城市的银行卡业务数据和2007年统计年鉴上的各省市经济指标(如GDP、第三产业GDP、人均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率等),通过构建Hotelling和Salop微观模型、运用GIS和SPSS系统开展实证研究,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核心基础性问题展开研究,以期为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厘清思路,提供经验,进而促进银行卡产业健康协调发展。本研究在通过对城市经济和服务业之间关系、产业经济理论、产业集聚理论、区域经济理论、消费经济理论、网络经济理论、双边市场理论以及和银行卡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立足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进程以及现状,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不同阶段中存在的亟需突破的瓶颈问题进行了专章研究,进而在借鉴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银行卡产业进一步健康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1.联网通用联网通用是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进程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瓶颈问题。在产业发展初期,联网通用进展缓慢,严重限制了银行卡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本论文基于产业经济学和网络经济学相关理论,通过构建Hotelling三阶段市场策略模型,假定潜在企业进入市场的前提下,对在位企业的兼容性策略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二结论:(1)在没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市场中,当市场进入发生时,在位企业之间对彼此是否兼容是无差异的,但更偏好没有市场进入发生;对进入企业来讲,进入是否兼容的市场对其是无差异的,但其进入市场的充要条件是0<F<1/4。(2)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市场中,在市场进入即将发生的情况下,选择相互不兼容对在位企业来讲是最佳战略。2.受理市场受理市场建设是银行卡产业得以发展和规模经济得以体现的市场基础,受理市场建设的完善和规范是银行卡产业进一步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本论文以受理市场的典型代表——特约商户作为研究对象,从银行卡对商户市场策略性行为的影响出发,考虑受理环境对消费者的影响,对商户受理银行卡的市场行为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受理环境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将影响商户的利润,因此,在受理环境理想,且消费者习惯于刷卡消费时,商户均会受理银行卡;(2)当受理环境欠佳时,若存在对刷卡消费有较大偏好的消费者,那么将有部分商户选择受理银行卡,而部分商户拒绝受理银行卡;(3)必须加快建设和改善受理环境。只有受理环境得到改善,银行卡单位交易成本才能降低,才能够提高消费者和商户接受银行卡的积极性,促使银行卡成为一种普遍的支付方式。3.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存在区域发展高度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和区域经济发展程度高度同构。区域发展的高度不平衡,严重限制了我国银行卡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严重制约了银行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积极发挥。本论文基于GIS和SPSS系统,运用2007年全国325个二级地市以上城市的银行卡业务数据和2007年度区域经济指标进行分析,通过对银行卡产业相关指标的省际、三大经济地带、三大都市圈等区域空间分布和空间集聚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区域经济指标进行了实证研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银行卡产业呈现高度的区域不平衡,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呈现高度同构性,主要分布于东部经济地带和三大都市圈:(2)通过全国二级地市空间集聚度分析,我国银行卡产业呈现空间分布集聚特征,主要分布在三大都市圈;通过以泛长三角作为典型经济区域分析,发现在都市圈内部,银行卡产业空间集聚主要在都市圈的核心大都市,如上海;(3)通过对区域经济和银行卡产业之间的相关分析,发现区域经济的相关指标和银行卡产业的指标之间呈现显着相关,其中第三产业GDP和银行卡交易额之间的相关度最为显着,说明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经济基础是第三产业,区域基础是都市圈和大都市,而银行卡产业的发展也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4.国际经验介绍及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研究对国际上银行卡产业发展的代表性国家,如美国、法国、韩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银行卡产业的发展经验进行了介绍。进而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提出了创建自主品牌、规范完善受理市场、建立合理的、市场化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产业金融生态环境、加大银行卡宣传和普及力度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董萍[6](2007)在《大学生信用卡使用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内信用卡产业经过二十余年的蛰伏期,相关研究基本停滞在定性分析上,消费者行为的实证研究更是空白。本文将视线落在信用卡消费者行为的使用阶段,原因是使用行为不但关乎发卡商业银行的收益和其结构,而且可能影响持卡者的消费模式、财务健全和金钱观念。本文是中国市场信用卡使用行为实证研究的开端,研究结构、实证设计与分析方法等均采用国际规范,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在国外信用卡使用行为研究和近年来国内消费者行为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多角度地探索个体金钱形态、信用卡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国内大学生信用卡使用行为的模型。研究的创新还表现在设计方面:将国外相关研究中未提及然而却代表了个体深层需求的价值观概念纳入研究框架,并结合金钱态度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形成大学生不同的金钱形态;未忽略消费者的生命周期特征,验证了大学生态度和行为的社会化影响因素以及随着年龄增长的动态变化;借鉴国外成熟的金钱与信用卡态度研究量表并做了相应的本土化改进,同时以业者的视角设计主观与客观结合的信用卡使用行为测量方法,深层次挖掘持卡者的使用意向和行为;在样本选取上同时考虑了横向地域与纵向年龄的差异。大学生个体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对其价值观和金钱态度产生影响,这两个变量组合形成了大学生不同的金钱形态。对与信用卡的消费者行为关系更加密切的网络银行使用意愿和信用卡态度的测量发现,不同金钱形态的大学生对信用卡这一较新的金融产品的态度和使用意向有着显着差异,金钱观念越传统和保守的大学生,他们的信用卡态度越负面;而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充满信心的大学生的信用卡态度越正面。信用卡的正面态度和较高的新产品使用意愿对大学生的信用卡持卡和各种功能的使用活跃度有正面的影响。本文根据大学生信用卡功能的使用行为将这一市场细分为五个族群,研究发现现有的持卡者使用行为有较大差异,其中占比例最高的是对各项功能的主观认知尚可但客观使用并不活跃的中立者,而循环信用功能无论在主观认知还是客观使用上活跃者并不多,说明目前国内大学生整体的消费与金钱观念仍然十分传统和理性。研究结论对商业银行的大学生信用卡产品的营销有着借鉴作用,同时为相关监管机构预防可能发生的大学生过度使用信用卡引发债务问题等制定政策提供了建议。
本刊编辑部[7](2006)在《九部委共商大计 助推银行卡协调发展》文中研究指明2006年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安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九部委联合召开全国银行卡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银行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九部委《若干意见》,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以加强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为中心,以拓展银行卡品种和功能、促进银行卡自主创新和强化银行卡风险管理为基础,通过健全法律制度、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完善用卡环境、鼓励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手段、规范市场秩序,有效提升中国银行卡产业竞争力,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向全社会提供安全、普遍、快捷、优质的银行卡服务,推动银行卡产业全面协调发展。这是继2001年2月人民银行主持召开全国首次银行卡工作后,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召开的全国第二次银行卡工作会议。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做了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近年来银行卡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银行卡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就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银行卡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弘力、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东荣结合本部门工作,就推动银行卡普及和应用、加快我国银行卡产业健康发展提出了重要的政策措施和明确的要求。本刊将大会发言分为四个主题,分别予以介绍。
吴华[8](2003)在《广东省银行卡联网通用全面实现》文中提出 2003年1O月,随着揭阳、汕尾、梅州、云浮等市联网通用POS机相继顺利上线并开通使用,广东省全面实现了银行卡的联网通用! 2002年,在人行银行卡联网通用的“314工程”中,全国100个城市,广东占有13个,广东省超计划地完成了13+1个地区。2003年,在人行广州分行科技处的精心组织和直接领导下,各中心支行、中国
王岚[9](2003)在《成都市银行卡联网通用模式及问题探讨》文中认为银行卡诞生于美国,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和现代科技与银行业务结合的成功体现,经过近80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支付结算工具和信用手段。在我国银行卡业务起步较晚,我国的第一张银行卡1985年6月才在中国珠海诞生,但是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银行卡业务有了巨大的发展,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国银行卡发卡量就已经达到近4亿张,并且银行卡可以为用户提供诸如储蓄、转帐、结算等多种多样的功能,已经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是与银行卡业务的迅速发展相比,银行卡联网通用的过程却要艰难许多。1993年在江泽民同志的倡导下,“金卡工程”开始实施,其目的就是实现中国国内银行卡的联网通用,但是经过近10年的发展,到2000年,我国银行卡的联网通用仍未能得到真正的实现,银行卡业务仍然处于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只在局部地区实现了区域性的联网通用,而且还存在着“商场里ATM排队,柜台上POS成堆”的严重问题,银行卡的发展受到了阻碍。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面对外国银行业的虎视眈眈,我国银行业感到了压力,感到了只有联合才有出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314”工程真正地推动了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实现。在实现联网通用的过程中,各地出现了多种实现模式。有区域中心模式,即城市建立信息交换中心,对于本地卡的跨行业务就直接在城市中心进行交换,异地跨行业务再转发到总中心进行集中清算;有总中心模式,即城市无分中心,跨行业务由各行交行内银行卡中心处理后转发到信息交换总中心或直接发到总中心处理;有无中心POS共享模式,即ATM采用总中心模式,而POS端则设置全部入网银行卡的<WP=3>信息,由POS自动识别并将交易信息发给对应银行。而成都的实现模式则类似于无中心POS共享模式,但是又有不同,我们将之称为“联网通用平台模式”。“联网通用平台模式”主要是解决成都市POS跨行通用的问题,由各银行出资建立通用平台,本地卡的跨行业务由平台集中实现,并进行信息清分后供各银行与商户清算,平台的盈亏由出资行分担。这一模式在成都的实施大大促进了成都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发展,在成都市彻底解决了“一柜多机”的问题。但是这一模式也有着自身的问题,如在外部环境上这种近似于“区域中心”的模式不受人民银行政策的支持,在内部管理上各行共同出资、共同管理的方式也不利于其内部的有效管理,平台在未来如何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都值得探讨和研究。本文认为通用平台模式最终也是最好的发展出路就是并入银联总公司,作为银联成都分公司,并对此在文中进行了论述。在本文的写作中,本人运用自己在MBA学习中获得的金融、管理知识,结合自己参与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工作体会对成都市银行卡联网通用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文中定有不妥当的地方,请各位评审老师和答辩老师批评、指正。我将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努力。
袁茂峰[10](2003)在《2001~2002年中国银行卡市场调查及2003年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银行卡作为新兴的支付工具和信用手段,是银行业务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银行卡问世之初,仅仅是一种商业信用凭证,后逐步演进为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信用卡。信用卡是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向资信良好的个人和机构签发的一种信用凭证,持卡人可在指定的特约商户购物或获得服务。信用卡既是发卡机构发放循环信贷和提供相关服务的凭证,也是持卡人信誉的
二、广东省银行卡联网通用全面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东省银行卡联网通用全面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伪卡盗刷中民事责任研究 ——以兴业银行深圳分行诉深圳金地珠宝首饰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创新点 |
1.4 研究框架 |
第2章 案情回顾及争议焦点 |
2.1 案情回顾 |
2.2 争议焦点 |
第3章 伪卡盗刷的法理依据和归责原则 |
3.1 法理依据 |
3.2 归责原则 |
3.2.1 伪卡盗刷中的无过错责任 |
3.2.2 伪卡盗刷中的免责事由 |
第4章 本案中的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 |
4.1 发卡行的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 |
4.1.1 发卡行与持卡人的法律关系 |
4.1.2 双方权利义务 |
4.1.3 发卡行的法律责任 |
4.2 收单机构的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 |
4.2.1 收单机构与发卡行的法律关系 |
4.2.2 收单机构与特约商户的法律关系 |
4.2.3 收单机构的法律责任 |
4.3 特约商户的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 |
4.3.1 特约商户与发卡行的法律关系 |
4.3.2 特约商户的法律责任 |
第5章 防范伪卡盗刷案件的对策 |
5.1 完善定性盗刷行为及法律责任的法律 |
5.2 合理分配各方举证责任 |
5.3 银行应加强对盗刷风险的防范能力 |
5.4 持卡人应注意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后记 |
(2)百舸争流竞千帆 乘风破浪正远航——广东省金融IC卡应用推广全面启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蓄势待发 |
二、谋篇划局 |
三、百舸争流 |
1. 银行卡受理环境改造进展顺利 |
2. 金融IC卡系统改造和发卡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
3. 城市金融IC卡项目取得新突破 |
四、扬帆远航 |
(3)四川省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现状 |
1.2.2 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2. 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银行卡的概念 |
2.1.2 银行卡产业的基本定义 |
2.1.3 银行卡产业链构成 |
2.2 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框架 |
3. 国内外银行卡产业的发展 |
3.1 国外银行卡产业的发展 |
3.1.1 国外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历程 |
3.1.2 国外银行卡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
3.1.3 国外银行卡产业的发展趋势 |
3.2 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 |
3.2.1 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历程 |
3.2.2 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
3.2.3 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
4. 四川省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
4.1 四川省银行卡产业发展情况 |
4.1.1 四川省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
4.1.2 四川省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特点 |
4.1.3 四川省银行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4.2 四川省银行卡产业发展的SCP分析 |
4.2.1 四川省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市场结构分析 |
4.2.2 四川省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市场行为分析 |
4.2.3 四川省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市场绩效分析 |
4.3 四川省银行卡业协会对于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
4.3.1 四川省银行卡业协会简介 |
4.3.2 四川省银行卡业协会在银行卡产业中发挥的作用 |
5. 加快四川省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四川省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
5.2 四川省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5)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经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产业背景 |
1.1.2 已有相关研究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数据说明 |
1.4.1 服务业分类 |
1.4.2 特约商户行业分类 |
1.4.3 论文中数据说明 |
1.5 研究内容 |
1.6 主要创新及需要进一步研究之处 |
1.6.1 主要创新 |
1.6.2 需要进一步研究之处 |
1.7 本章小结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城市经济与银行卡产业 |
2.1.1 城市经济特性 |
2.1.2 城市化与服务业 |
2.1.3 述评 |
2.2 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 |
2.2.1 产业发展理论 |
2.2.2 产业价值链理论 |
2.2.3 市场结构理论 |
2.2.4 述评 |
2.3 产业集聚相关理论 |
2.3.1 集聚理论概述 |
2.3.2 产业集聚实证研究 |
2.3.3 述评 |
2.4 消费经济相关理论 |
2.4.1 消费函数理论 |
2.4.2 信用消费理论 |
2.4.3 述评 |
2.5 区域金融相关理论 |
2.6 银行卡产业相关研究 |
2.6.1 货币进化论 |
2.6.2 网络经济研究 |
2.6.3 双边市场理论 |
2.6.4 述评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银行卡产业与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 |
3.1 银行卡产业相关概念 |
3.1.1 银行卡和银行卡产业概念 |
3.1.2 银行卡产业的运作机制 |
3.1.3 银行卡产业价值链 |
3.2 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概况 |
3.2.1 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背景 |
3.2.2 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阶段 |
3.2.3 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
3.3 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核心基础问题 |
3.3.1 联网通用进展缓慢 |
3.3.2 受理环境亟需完善和规范 |
3.3.3 银行卡业务定位不准 |
3.3.4 银行卡产业发展区域不平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银行卡产业联网通用网络经济分析 |
4.1 银行卡网络经济特征 |
4.1.1 网络经济特征:外部性与兼容性 |
4.1.2 银行卡市场的网络经济特征 |
4.2 联网通用进展缓慢 |
4.2.1 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初期发展模式 |
4.2.2 市场结构高度集中 |
4.3 联网通用的模型解释:三阶段博弈模型 |
4.3.1 模型构建 |
4.3.2 模型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银行卡特约商户市场行为研究 |
5.1 背景介绍 |
5.2 微观基础:基于垄断竞争的SALOP模型 |
5.2.1 一般模型:简化的Salop二企业模型 |
5.2.2 一般模型:Salop N企业模型 |
5.3 特约商户模型分析 |
5.3.1 模型建构及分析 |
5.3.2 特约商户市场行为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我国银行卡产业空间分布分析 |
6.1 我国银行卡产业省际空间分布 |
6.1.1 相关指标描述性分析 |
6.1.2 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区域特征 |
6.2 二级地市空间集聚性分析 |
6.2.1 全局空间集聚性分析 |
6.2.2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
6.3 泛长江三角洲空间集聚分析 |
6.3.1 全局空间白相关分析 |
6.3.2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
6.4 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实证分析 |
6.4.1 二级地市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关系 |
6.4.2 泛长三角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实证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国际银行卡产业经验借鉴 |
7.1 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概况 |
7.1.1 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阶段 |
7.1.2 国际银行卡组织介绍 |
7.1.3 国际银行卡市场发展现状 |
7.2 美国、法国、韩国银行卡发展概况及启示 |
7.2.1 美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概况及启示 |
7.2.2 法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及启示 |
7.2.3 韩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及启示 |
7.3 发展中国家银行卡产业发展概况及启示 |
7.3.1 巴西银行卡产业 |
7.3.2 阿根廷银行卡产业 |
7.3.3 南美国家银行卡产业的特点及启示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8.1 创建自主品牌 |
8.2 规范完善受理市场 |
8.3 完善产业金融生态环境 |
8.4 加大银行卡宣传和普及力度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绩 |
后记 |
(6)大学生信用卡使用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1 导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信用卡与大学生——新世纪营销热点 |
1.1.2 背景一:信用卡产业高速发展和竞争升级 |
1.1.3 背景二:大学生消费者巨大的市场价值和潜力 |
1.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基本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2 信用卡概念、特征及其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2.1 信用卡概念 |
2.2 信用卡功能特征和经营收益结构分析 |
2.2.1 信用卡功能特征 |
2.2.2 信用卡经营收益结构分析 |
2.3 影响信用卡产业发展的因素 |
2.3.1 宏观经济因素 |
2.3.2 技术的进步 |
2.3.3 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 |
2.3.4 微观经济因素 |
2.4 国内信用卡业务与宏观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3 文献综述 |
3.1 消费者行为学理论与模型 |
3.2 信用卡的消费者行为研究 |
3.2.1 产品获得——信用卡的选择和申请 |
3.2.2 产品消费——信用卡的持有和使用 |
3.2.3 产品处置——信用卡的销卡和不活跃 |
3.3 信用卡使用行为研究的空白点与机会 |
3.4 与信用卡有关的其他研究的简述 |
3.5 小结 4 研究设计 |
4.1 变量的设计、测量与研究假设 |
4.1.1 大学生的消费者社会化 |
4.1.2 经济文化因素 |
4.1.3 个人价值观 |
4.1.4 金钱态度 |
4.1.5 网络银行使用惫愿(创新性) |
4.1.6 信用卡态度 |
4.1.7 信用卡使用行为 |
4.2 研究样本 |
4.2.1 调查对象 |
4.2.2 样本容量 |
4.3 研究问卷与数据收集 |
4.4 小结 5 大学生价值观与金钱态度的实证研究 |
5.1 大学生个人价值观 |
5.1.1 个人社会化与价值观 |
5.1.2 经济文化因素与价值观 |
5.1.3 大学生个人价值观之因子分析 |
5.2 大学生金钱态度分析 |
5.2.1 大学生金钱态度之因子分析 |
5.2.2 个人社会化与金钱态度 |
5.2.3 经济文化因素与金钱态度 |
5.3 大学生的金钱形态 |
5.3.1 大学生价值观-金钱态度之内部分群 |
5.3.2 大学生金钱形态与个人特征的多重对应分析 |
5.4 小结 6 大学生创新性、信用卡态度与行为的实证研究 |
6.1 大学生的网银消费创新性与信用卡态度 |
6.1.1 大学生网络银行使用意愿(网银消费创新性) |
6.1.2 大学生信用卡态度 |
6.1.3 网银消费创新性与信用卡态度的相关分析 |
6.1.4 大学生金钱形态与创新性和信用卡态度的关系 |
6.2 大学生信用卡的持有和使用 |
6.2.1 大学生信用卡的持有分析 |
6.2.2 大学生信用卡的使用—产品功能的视角 |
6.2.3 大学生信用卡使用行为分群 |
6.3 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创新与总结 |
7.2 研究的营销与政策意义 |
7.2.1 大学生信用卡营销组合策略的应用 |
7.2.2 政策意义 |
7.3 研究的不足与未来方向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研究问卷 附录2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3 信用卡术语表 致谢 |
(9)成都市银行卡联网通用模式及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银行卡基本理论 |
第一节 银行卡的产生和发展 |
一、 银行卡的产生 |
二、 银行卡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银行卡的积极效应 |
一、 推动社会进步 |
二、 推动金融产业发展 |
三、 促进了商品生产与流通 |
四、 提高了结算效率 |
五、 有助于资源合理利用 |
第三节 我国银行卡的发展历程 |
一、 代理国外银行卡业务 |
二、 发行银行卡阶段 |
三、 实施“金卡工程”,实现联网通用初级阶段 |
四、 “银联”阶段 |
第四节 银行卡的业务原理 |
一、 银行卡的特点与种类 |
二、 我国银行卡的特征和功能 |
三、 银行卡的主体与运作流程 |
第二章 银行卡联网通用 |
第一节 美国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发展背景和过程 |
第二节 VISA和MASTER |
一、 维萨(VISA)国际组织 |
二、 万事达卡国际组织(MasterCardInternational) |
第三节 我国银行卡联网通用历程 |
第四节 我国联网通用采用的模式 |
第三章 成都市银行卡联网通用业务模式 |
第一节 四川省银行卡联网通用业务发展背景 |
第二节 联网通用方案 |
一、 联网通用平台的功能概述 |
二、 联网通用平台的运作模式采用的原则 |
三、 联网通用平台承担的职责 |
四、 联网通用平台技术方案 |
五、 联网通用平台交易流程 |
六、 联网通用平台异常交易流程处理 |
七、 清算及差错处理办法 |
第三节 银行卡联网通用平台的积极作用 |
一、 降低入网门槛,推动银行卡联网通用 |
二、 提高成都市POS跨行交易的成功率 |
三、 与“无中心共享”模式相比具有优势 |
第四章 成都市联网通用平台未来发展模式的构建 |
第一节 联网通用平台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
一、 模式本身与金融当局的政策有悖 |
二、 受到网络技术发展和银行“数据大集中”发展的冲击 |
三、 内部运作模式上存在问题 |
第二节 联网通用平台未来发展模式探讨 |
参考书目 |
致谢 |
四、广东省银行卡联网通用全面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伪卡盗刷中民事责任研究 ——以兴业银行深圳分行诉深圳金地珠宝首饰有限公司为例[D]. 李明霖. 吉林财经大学, 2019(03)
- [2]百舸争流竞千帆 乘风破浪正远航——广东省金融IC卡应用推广全面启动[J]. 张艳. 中国信用卡, 2010(18)
- [3]四川省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D]. 万莉.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8)
- [4]走中国特色的银行卡发展之路[J]. 许罗德. 中国金融, 2009(19)
- [5]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经济学研究[D]. 王利民. 复旦大学, 2009(05)
- [6]大学生信用卡使用行为研究[D]. 董萍. 暨南大学, 2007(01)
- [7]九部委共商大计 助推银行卡协调发展[J]. 本刊编辑部. 中国信用卡, 2006(12)
- [8]广东省银行卡联网通用全面实现[J]. 吴华. 南方金融, 2003(11)
- [9]成都市银行卡联网通用模式及问题探讨[D]. 王岚. 西南财经大学, 2003(02)
- [10]2001~2002年中国银行卡市场调查及2003年展望[J]. 袁茂峰. 金卡工程,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