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例右心房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飚,蔡金华,白娟,魏丽娟,张思琦,徐树明[1](2022)在《儿童心脏肿瘤临床病理学及磁共振成像影像学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儿童心脏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7例心脏肿瘤患儿的临床、病理及MRI影像资料。结果患儿包括男性3例、女性4例, 首诊年龄1个月至3岁。临床表现多有心脏杂音和心界扩大;1例仅表现为急性脑梗死, 1例无任何异常表现。病理检查示, 6例良性肿瘤(包括纤维瘤2例, 横纹肌瘤、黏液瘤、脂肪瘤及血管瘤各1例), 1例恶性肿瘤(心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MRI显示, 恶性肿瘤在各序列中的信号强度均高于正常心肌;良性肿瘤之间差异较大, 以首过灌注、电影成像及延迟强化序列最明显。结论儿童心脏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各类型心脏肿瘤均有诊断意义的病理学特征。MRI对心脏肿瘤尤其是良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优势。
樊扬名,杨冬妹,黄亮亮,张海洋,曹静,葛建军[2](2021)在《原发性心脏肿瘤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肿瘤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并行心脏原发性肿瘤切除的12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将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与之对照分析。结果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恶性肿瘤2例,良性肿瘤126例。良性肿瘤中黏液瘤103例、脂肪瘤1例,另有22例未能明确肿瘤类型。术后病理诊断:恶性肿瘤(均为肉瘤)3例,良性肿瘤125例。良性肿瘤中黏液瘤119例、脂肪瘤5例、血管瘤1例。良性肿瘤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吻合率为99.2%,误诊率为0.8%,术前超声心动图良性肿瘤检出敏感度为100%。其中黏液瘤的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吻合率为100%,检出敏感度为86.55%;脂肪瘤吻合率为100%,检出敏感度为20%;血管瘤的心脏超声未检出,敏感度为0;恶性心脏肿瘤吻合率为100%,检出敏感度为66.67%。术前心脏超声心动图诊断肿瘤良、恶性与术后病理诊断的Kappa值为0.796。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原发性肿瘤的良、恶性与病理诊断具有极好的一致性,尤其对黏液瘤的检出敏感度高,而对于其他类型的临床相对少见肿瘤,检出敏感度较低。
谢建兰,滕孝静,郑媛媛,张燕林,周小鸽[3](2021)在《原发心脏大B细胞淋巴瘤MYC、bcl-2、bcl-6基因转位及EB病毒检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原发心脏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 cell lymphoma,LBCL)MYC、bcl-2、bcl-6基因特征和EB病毒感染情况,以及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2013年2月至2019年5月会诊的7例原发心脏LBCL,分析7例原发心脏LBCL的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完善EB病毒检测和MYC、bcl-2、bcl-6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并应用2017版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修正诊断。结果 7例原发心脏LBCL患者中,4例右心房病变以中等大小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伴小血管增生,缺乏EB病毒感染,均未见MYC和bcl-2基因断裂,2例出现bcl-6基因断裂,由最初弥漫LBCL(DLBCL)诊断修正为非特殊类型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NOS)。1例累及右侧心房心室的CD5+ DLBCL和2例发生于左心房的纤维素相关DLBCL,均缺乏MYC、bcl-2和bcl-6基因断裂,但纤维素相关DLBCL的肿瘤细胞大量表达EB病毒编码的RNA和EBNA2。所有病例随访10~71个月。4例HGBL-NOS和1例CD5+ DLBCL行R-CHOP化疗伴/不伴自体干细胞移植,2例患者死亡,其余均存活;2例纤维素相关DLBCL患者未行放化疗长期无病生存。结论原发心脏LBCL也存在异质性,至少包括HGBL-NOS类型,好发于右心房,形态学类似于Burkitt淋巴瘤,缺乏MYC和bcl-2基因断裂,常出现bcl-6基因断裂。纤维素相关DLBCL预后良好,术后不一定要进行化疗。
胡胜男,郑哲岚,陈佳易[4](2020)在《心脏血管瘤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心脏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类型以及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外科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7例心脏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其中2例出现心悸、胸闷和气短,1例出现上腹部不适,余4例无明显症状。术后病理结果提示:海绵状血管瘤4例,毛细血管瘤1例,2例未明确诊断血管瘤类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及心包占位性质待定4例,诊断黏液瘤可能性大2例,诊断乳头状弹力纤维瘤1例。1例右房室交界处肿瘤误诊为心包肿瘤。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其中3例患者均恢复情况良好,1例患者术后出现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3例失访。结论心脏血管瘤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显示血管瘤的形态表现多样,于血管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难度,尚有待相关病历资料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总结。
刘银华,巫永志,王素芬,宋红,徐国祥,何雷,卢林明[5](2020)在《心脏黏液瘤23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cardiac myxoma, CM)的临床病理特征、病因及组织起源,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3例CM临床病理资料,应用HE、AB/PAS特染、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分析其组织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3例CM中,男性7例,女性16例,男女比为1∶2.3,平均年龄56.7岁;23例中左心房占21例;12例无明显症状,因体检或其它手术术前检查发现,11例患者既往有糖尿病或高血压或栓塞病史。瘤体大体呈淡黄色、切面为黏液半透明状伴明显出血。镜下为大量嗜酸性基质,AB染色显示淡蓝色,其间散在分布梭形或星芒状肿瘤细胞。免疫组化vimentin、CD34、CD31、Calretinin、HBME-1等间质、间皮及血管源性标记阳性为主。透视电镜显示肿瘤细胞具有原始多潜能间充质细胞特征。21例获得随访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CM罕见,推测起源于原始多潜能间充质细胞,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栓塞等高凝状态心血管疾病可能是其诱因之一,定期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确诊需要结合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标记,散发性CM几乎均为良性,很少复发,预后很好。
程殿威,刘世栋,赵志宇,宋兵[6](2020)在《累及心脏的静脉平滑肌瘤病五例的诊断及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累及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自2009年3月至2018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累及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5例。均以右心房占位性病变收入院,查找病历,记录其超声心动图、CT及MRI等相关资料,分析并总结患者术前诊断、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 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45.8±2.2)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3例合并有巨大子宫肌瘤病史。均行超声心动图,其中3例有明显向下腔延续。手术建立体外循环,行胸腹联合切口,5例患者瘤体完全切除,其中3例肿瘤起源与MRI检查结果一致。3例肿瘤起源于右侧子宫静脉,2例起源于右侧卵巢静脉并行股静脉插管。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均顺利出院。随诊1年,盆腔、下腔静脉及心脏内无肿瘤复发。结论累及心脏的静脉平滑肌瘤病在临床上少见且易误诊,多以至右心房占位为首诊,术前可通过心脏彩超、CT及MRI等方法提高诊断。手术应根据术中所见及不同的起源调整术式,尽量完全切除肿瘤,必要时联合妇科会诊。短期随访预后良好。
沈金强,郑佳予,魏来,季强,孙勇新,刘琛,王春生[7](2020)在《两种手术入路行右心房黏液瘤切除手术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比采用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行右心房黏液瘤切除手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右心房黏液瘤患者共61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6例,年龄19~82岁,平均(53.6±13.4)岁,根据手术切口分组,45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胸骨组),16例采用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微创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手术结果。结果两组术前资料匹配,无院内死亡患者。两组平均心肺转流时间相似,但与胸骨组相比,微创组平均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较短,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短,引流量较少,输血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3~153个月,随访率95.6%,1例患者随访期间非心源性死亡,余患者恢复良好,随访超声心动图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两种手术入路行右心房黏液瘤切除均安全有效,术后中远期复发率低,采用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进行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
张超[8](2020)在《手术治疗心房黏液瘤26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心脏黏液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疾病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归纳总结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为进一步提高心脏黏液瘤诊疗认识提供参考及帮助。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心脏黏液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归纳总结心脏黏液瘤的基本疾病特点、临床表现、手术效果及远期症状缓解、肿瘤复发转移、生存及手术前后心功能分级情况,为心脏黏液瘤的临床诊治进行指导。结果:在26例心脏黏液瘤病例中,男性7例,女性19例,男女比例为1:2.7,平均年龄(53.58±9.31)岁,所有病例中合并贫血26.92%、合并高血压病30.77%、合并房颤11.54%、合并乳腺疾病7.69%(黏液性癌、未定性乳腺肿物各1例)、既往存在脑梗塞病史19.23%。临床表现为无症状占11.54%、新发周围血管栓塞症状19.23%、血流动力学阻塞相关症状69.23%(其中包括气促、心悸、胸痛或间断性胸痛者、乏力、晕厥)。心脏听诊可闻及明显心脏杂音61.54%,多数心脏杂音随体位变化而变化者,其中杂音位于心尖部56.25%。心脏超声提示均为左房单发性心房黏液瘤,瘤体最大直径平均值为(55.83mm±14.87mm);瘤蒂均位于房间隔上;瘤体在舒张期可突入二尖瓣者11例(42.31%),突入左室者4例(15.38%)。26例均为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的条件下行正中开胸心脏黏液瘤切除手术。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5例;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2例;左乳腺肿物切除术1例。术后出现低钠血症1例、双侧胸腔积液1例、心包压塞1例。平均手术时间为(230.41±77.70)min、平均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为(65.58±30.43)min、平均阻断时间为(43.00±20.64)min。在手术过程中,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18例,占69.23%,在近3年的10例黏液瘤手术中自动复跳90%。随访时间为2个月—117个月,失访3例,除1例偶发劳累后胸闷及3例无症状患者外,其余19例均表示经手术治疗后当时术前主诉症状缓解。对随访对象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术后心功能分级,与术前心功能分级相比,与术前心功能分级相同或好转者19例,占73.08%。随访成功病例均未出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1.心脏黏液瘤多发生于左心房,男女患病比例为1:2.7。2.心脏黏液瘤临床表现多样,但以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周围血管栓塞表现为多见。3.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远期预后良好。
赵艳丽,陈东,汪昊,董方,商建峰,方微,滕飞,于玮,连国亮,梅少帅[9](2019)在《以动脉栓塞为首发症状的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以动脉栓塞为首发症状的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7例经手术治疗证实以动脉栓塞为首发症状的心脏黏液瘤病例,回顾其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①7例均因动脉栓塞症状就诊,其中肺动脉栓塞3例,腹主动脉及髂动脉栓塞2例,股总动脉栓塞1例,腘动脉及胫后动脉栓塞1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黏液瘤栓塞。②7例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为(47. 57±10. 39)岁。③3例伴有肺动脉栓塞表现,2例有非特异性全身症状,1例只出现下肢动脉栓塞症状,无心内梗阻及非特异性全身表现,另1例无任何症状,系外伤后出现动脉栓塞症状入院。④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黏液瘤4例,右心房黏液瘤2例,右心室黏液瘤1例。结论:心脏黏液瘤引起的栓塞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栓塞部位,与血栓栓塞性疾病难以鉴别,常易导致误诊及漏诊,因此,遇到动脉栓塞的患者时要排除心脏黏液瘤引起的栓塞的可能,并充分结合影像学检查做出准确、及时的诊断。
武鸿美,陈玉,肖泽斌,张芬,吴敏,朱小兰,刘辉,姚溯,李智,刘艳辉[10](2019)在《单中心689例心脏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心脏肿瘤的病理类型、年龄、性别及发病部位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诊断的689例心脏肿瘤,复习其临床资料、HE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及分子病理检测,根据第4版《WHO肺、胸膜、胸腺和心脏肿瘤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分类,并统计分析、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89例心脏肿瘤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8岁,发病高峰为40~59岁年龄段;其中男性259例,女性430例(男女比为3∶5),但青少年儿童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男女比为2∶1)。原发性肿瘤674例(674/689,97.8%),继发性肿瘤15例(15/689,2.2%)。各年龄段的心脏肿瘤均以良性肿瘤多见,20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与20岁及以上成年人相比,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心脏肿瘤的发生率均较低(4.8%比95.2%;3/9比6/9;5.5%比94.5%,P=0.01)。心脏良性肿瘤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406∶219),而交界性及恶性心脏肿瘤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6∶3和34∶21)。心脏肿瘤以黏液瘤最为多见(577/674,85.6%)。心脏黏液瘤好发于2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85.9%比14.1%),女性多见,而非黏液瘤则好发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55.6%比44.4%,P<0.01),且男性稍多于女性。689例心脏肿瘤中,524例发生于左心房,其次是右心房(84例)、心包(26例)、右心室(23例)、左心室(11例),还有21例发生于多心腔或瓣膜。良性肿瘤最好发于左心系统(523/625,76.3%);交界性肿瘤好发于右心系统(5/9);恶性肿瘤好发于右心系统(22/55,40.0%)。结论 原发性心脏肿瘤病理类型多样,其中黏液瘤的发病率占明显优势,主要为成年女性,但是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男性多见,且以非黏液瘤为主。
二、4例右心房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例右心房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原发性心脏肿瘤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仪器与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特征 |
2.2 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信息 |
2.3 病理检查 |
2.3.1 黏液瘤 |
2.3.2 脂肪瘤 |
2.3.3 血管瘤 |
2.3.4 肉瘤 |
2.4 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分析 |
2.5 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分析 |
3 讨论 |
(4)心脏血管瘤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对象 |
二、仪器与方法 |
1. 仪器: |
2. 超声检查方法: |
3. 临床资料收集: |
4. 随访: |
结果 |
一、临床资料 |
二、术前超声心动图表现及诊断 |
三、随访情况 |
讨论 |
(5)心脏黏液瘤23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特征 |
2.2 病理特征 |
2.2.1 眼观 |
2.2.2 镜检 |
2.2.3 特殊染色及免疫表型 |
2.2.4 透射电镜 |
3 讨论 |
3.1 临床特征 |
3.2 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
3.3 组织学起源 |
3.4 治疗及预后 |
(7)两种手术入路行右心房黏液瘤切除手术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8)手术治疗心房黏液瘤2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手术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临床表现 |
2.2.1 症状及体征 |
2.2.2 辅助检查 |
2.3 手术治疗 |
2.4 随访结果 |
讨论 |
3.1 一般情况 |
3.2 临床表现 |
3.3 手术治疗 |
3.4 预后及复发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以动脉栓塞为首发症状的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1.临床资料 |
2.影像学检查 |
3.病理学表现 |
4.治疗及预后: |
讨论 |
四、4例右心房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心脏肿瘤临床病理学及磁共振成像影像学特征分析[J]. 王飚,蔡金华,白娟,魏丽娟,张思琦,徐树明.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2(01)
- [2]原发性心脏肿瘤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J]. 樊扬名,杨冬妹,黄亮亮,张海洋,曹静,葛建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09)
- [3]原发心脏大B细胞淋巴瘤MYC、bcl-2、bcl-6基因转位及EB病毒检测[J]. 谢建兰,滕孝静,郑媛媛,张燕林,周小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1(07)
- [4]心脏血管瘤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临床分析[J]. 胡胜男,郑哲岚,陈佳易.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0(11)
- [5]心脏黏液瘤23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 刘银华,巫永志,王素芬,宋红,徐国祥,何雷,卢林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09)
- [6]累及心脏的静脉平滑肌瘤病五例的诊断及治疗[J]. 程殿威,刘世栋,赵志宇,宋兵. 中国综合临床, 2020(05)
- [7]两种手术入路行右心房黏液瘤切除手术的临床对照研究[J]. 沈金强,郑佳予,魏来,季强,孙勇新,刘琛,王春生.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0(04)
- [8]手术治疗心房黏液瘤26例临床分析[D]. 张超.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9]以动脉栓塞为首发症状的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J]. 赵艳丽,陈东,汪昊,董方,商建峰,方微,滕飞,于玮,连国亮,梅少帅.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12)
- [10]单中心689例心脏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J]. 武鸿美,陈玉,肖泽斌,张芬,吴敏,朱小兰,刘辉,姚溯,李智,刘艳辉.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