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合成甲醇催化剂的开发研究”通过鉴定

“新型合成甲醇催化剂的开发研究”通过鉴定

一、“新型合成甲醇催化剂开发研究”通过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陈昆[1](2019)在《镧促进铜基催化剂的构筑及其对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由于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使得煤、石油等资源日益枯竭。同时,消耗这些资源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由此产生的环境变化始终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家们提出将二氧化碳作为甲醇合成的碳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通过二氧化碳加氢路线在获得甲醇的同时又能够缓解累积量,是真正意义上实现碳资源的循环利用。由此展望,今后甲醇合成中的碳源可不必通过化石能源制备合成气而得,在其利用技术上突破,便可为工业生产提供基础碳源。因此,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工艺路线具有重要意义,备受全球各国关注。本研究工作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以优化铜基催化剂的活性、甲醇选择性以及稳定性三方面为目标,采取系列的设计实验并结合先进表征技术,试图开发具有高催化效率高稳定性的铜基甲醇催化剂。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研究工作中,铜基催化剂研究最为广泛,它们的催化性能受到载体和助催化剂的显着影响,特别是Cu-MOx界面在催化剂的反应性能中起重要作用。Cu-ZrOx或Cu-ZnOx的界面效应已经得到广泛研究,而关于Cu-LaOx界面的构筑与研究报道较少。本论文中采取了铜粉微球(Cu MPs)表面沉积镧氧化物(Cu@LaOx)、碳酸氧镧载体分散活性铜物种(Cu/La2O2CO3-R)、SBA-15介孔限域铜镧物种(Cu1Lax/SBA-15)和镧改性页硅酸铜纳米管(CuLaPSNTs)原位析出铜物种四种策略,进一步阐明了 Cu-LaOx界面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在Cu MPs表面上沉积镧氧化物制备了镧促进铜基纳米催化剂,构筑Cu-LaOx界面,并考察了 Cu MPs包裹前后在CO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催化活性的变化。在240℃,3.0 MPa反应条件下,Cu MPs催化剂的CO2加氢活性差,TOF仅0.24h-1,甲醇产率1.29mg/gcat·h,然而Cu@LaOx催化剂相对显示出高效催化CO2制甲醇的活性,TOF为1.29 h-1,提高了 5倍以上,甲醇生成速率高出13 倍,达 64.7 mg/gcat·h。2.通过镧氧化物包裹铜粉微球策略制备的催化剂虽然表现出明显提高的甲醇产率,但CO2转化率欠佳,原因是Cu@LaOx催化剂中只有表/界面处的活性铜物种得到利用,反应所需的活性位点非常有限。对此,改变合成方法制备了几种负载在镧氧化物上的铜基催化剂,利用XRD,TEM,N2物理吸附,N20化学吸附,CO2化学吸附,XPS,CO2-TPD和TPSR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研究,也考察了各催化剂的CO2加氢性能。结果表明,铜负载于棒状碳酸氧镧(La2O2CO3-R)载体时可以得到最高的铜分散度(DCu)21.2%和活性铜比表面积(SACu)68.8 m2/g。Cu/La2O2CO3-R 催化剂的 TOF 值最高,达到 25.1 h-1,甲醇选择性为92.5%。与传统添加镧助剂不同,铜-镧氧化物界面处碱性位点对C02的吸附活化能力和新形成的Cuδ+物种是与催化性能相关的两个关键因素。In situ DRIFTS研究表明,催化剂表面的碱性协同位点可以选择性稳定甲醇合成中间体,这是Cu/La2O2CO3-R催化剂活性与甲醇选择性增加的内在因素。由于C02加氢反应生成的水汽能使载体碳酸氧镧相转化为羟基碳酸盐相,结构逐渐被溶解,导致Cu/La2O2CO3-R催化剂在24小时后出现失活现象。3.活性位点减少,Cu-LaOx界面分离等是导致Cu/La2O2CO3-R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对此,提出一种限域策略,即将铜纳米颗粒(Cu NPs)和少量镧氧化物分散在多孔材料表面以稳定Cu-LaOx界面。采用分步浸渍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在镧改性SBA-15上的铜催化剂,在载体的介孔通道中,Cu NPs与SBA-15孔壁上的LaOx物种相互作用产生了大量高分散的Cu-LaOx界面。研究表明,镧物种不仅可以显着提升催化剂的C02吸附能力,还可以促进活性Cu NPs的分散,经优化后的Cu1La0.2/SBA-15催化剂中纳米颗粒尺寸在3.5 nm左右,该催化剂在100小时内CO2转化率稳定在6%左右,甲醇选择性约80%。4.通过浸渍铜镧物种的策略将Cu NPs、Cu-LaOx界面分散在载体的介孔中,实际可负载的金属含量有限,CO2转化效率还有待提升。对比浸渍法、沉积-沉淀法、蒸氨法、和水热合成等方法制备的五种二氧化硅负载铜镧催化剂(CuLa/SiO2)的CO2加氢性能,结果发现,镧改性的页硅酸铜纳米管表现出优异的CO2选择性加氢制甲醇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在反应200小时内,CuLaPSNTs催化剂的CO2转化率约13%,甲醇选择性稳定在80%左右,甲醇产率最高达到428.2 mg/gcat·h。CuLaPSNTs催化剂在还原气氛下Cu NPs通过原位溶出而嵌入到母体硅酸铜纳米管上,同时形成大量Cu-LaOx界面,使催化剂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甲醇选择性。5.探究了镧促进铜基催化体系中CO2加氢制甲醇的机理,测定的Cu MPs和Cu@LaOx催化剂的反应活化能Ea大小分别为96.6 kJ/mol和62.5 kJ/mol,这表示构筑Cu-LaOx界面后能够大幅降低CO2加氢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使催化剂表面更容易得到甲醇生成的中间体。在Cu-LaOx界面处,H2的吸附和解离发生在金属铜位点,而C02的吸附发生在镧位点。在铜表面解离后的氢原子通过溢流转移到镧位点并使吸附活化的CO2δ-物种加氢。同位素H/D交换实验证明,在Cu1La0.2/SBA-15催化剂上甲醇合成反应比逆水煤气变换反应具有更强的热力学同位素效应。In situ DRIFTS研究结果发现,*HCOO和*H3CO物种是CO2活化和甲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体,在Cu-LaOx界面处甲酸路径主导CO2加氢至甲醇。

张逢杰[2](2012)在《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铜锌锆催化剂的制备与改性研究》文中提出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也是碳一化工的基础,应用于医药、燃料、有机合成、涂料等领域。利用C02+H2合成甲醇不仅能够使二氧化碳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缓和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威胁,而且也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优良催化剂的开发。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CuO/ZnO/ZrO2甲醇合成催化剂。通过XRD、BET、H2-TPR和C02-TPD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催化剂晶体结构、比表面积、还原性能和二氧化碳吸附性能,并结合催化剂活性评价数据,研究了不同n(Zn)/n(Zr)、n(Cu)/n(Zn)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筛选出了性能最优的铜锌锆比例。研究发现当Cu/Zn/Zr摩尔比为0.45/0.45/0.1和0.4/0.2/0.4时,铜锌锆之间的协同作用最强,显示出了较高的催化性能,其甲醇收率分别为5.66%和5.76%。另外,晶粒越小,还原温度越低,二氧化碳吸附能力越强,则催化剂活性越高,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并不是决定催化剂活性好坏的主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引入了一定量的助剂A1203代替CuO/ZnO/ZrO2甲醇合成催化剂中的ZrO2。考察了m(Al2O3)/m(ZrO2)对CuO/ZnO/A1203/ZrO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助剂A1203的加入并不一定都是有助于提高催化剂性能的,只有适量的加入才能提高催化剂反应性能。当n(Cu)/n(Zn)=0.45/0.45时,m(Al2O3)/m(ZrO2)=2.4233/12.1167,催化剂性能进一步提高,甲醇收率为6.70%;而当n(Cu)/n(Zn)=0.4/0.2时,m(Al203)/m(Zr02)=6.3274/44.2916,甲醇收率为6.90%。助剂A1203的加入使催化剂的甲醇收率提高了约1个百分点。此外对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表面活性剂CTAB、超声波的加入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CTAB只有适量的加入才能提高催化剂反应性能。催化活性是与金属铜比表面积大小密切相关的,而铜比表面积主要取决于其颗粒的大小,而表面活性剂CTAB与超声波的加入能有效的防止粒子的团聚和控制粒子增长,因此催化剂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当催化剂质量4.5%的表面活性剂与超声波的加入,甲醇收率提高了将近0.8个百分点。综合知道,通过改进共沉淀法制备的(CuO)0.45(ZnO)o,452.4233(A12O3)12.1167(ZrO2)以及(CuO)0.4(ZnO)o.26.3274(A12O3)44.2916(ZrO2)催化剂C02加氢合成甲醇催化性能较好。

刘文艳[3](2012)在《CO/CO2共氢化合成甲醇铜基催化剂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CO和CO2共氢化合成甲醇,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以实现资源再生利用。本文首先比较了工业催化剂CZA301和CZA207对CO和CO2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性能,在工业催化剂CZA301改性的基础上,比较了CZA301和CZA301-Zr2%催化剂的CO/CO2共氢化合成甲醇的催化性能。进一步研究了铜基催化剂及不同助剂改性、不同含量助剂改性对CO/CO2共氢化合成甲醇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XRD、H2-TPR、CO2-TPD、BET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还原性能、表面碱性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在微型固定床反应装置上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通过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工业催化剂CZA301的CO和CO2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性能优于CZA207催化剂,利用7种助剂对CZA301催化剂进行改性研究,发现ZrO2是CO2加氢合成甲醇的适宜助剂,其使CuO晶相明显,比表面积减小,改变了CuO的配位环境,且与CuO/ZnO之间产生了某种相互作用或促进了它们的协同作用,CO2的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分别达到了31.61%和67.24%,甲醇收率提高了约8个百分点。(2)在不同助剂改性CZA301催化剂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不同含量的ZrO2助剂改性对CZA301催化剂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助剂含量分别为2.0%和1.5%,CO2转化率和CO转化率达到较大,分别为31.61%,67.24%,甲醇收率也较大,分别为21.26%,17.13%,而且过多过少的助剂含量均不能使催化剂活性有效提高。将CZA301和CZA301-Zr2%催化剂的CO/CO2共氢化合成甲醇的催化性能进行了比较,发现CO/CO2共氢化合成甲醇的收率均大于CO和CO2单独加氢合成甲醇的收率,且对于CO和CO2含量接近的原料气,CO2单独加氢合成甲醇转化率较高的催化剂其混合加氢的C02转化率也较高。(3)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摩尔配比的Cu/Zn/Al催化剂,并比较了其对CO和CO2共氢化合成甲醇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当Cu/Zn/Al摩尔比为6.0/3.2/0.8时,Cu/Zn/A1催化剂活性较好,归因于合适的摩尔组成使Cu/Zn或Cu/Zn/Al之间存在某种相互作用,且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体相活性中心个数较多,还原峰面积较大,这都对合成甲醇有利,CO和CO2转化率分别为56.47%和20.12%,甲醇收率为28.04%。(4)分别用ZrO2、SiO2、MgO、CaO、Fe2O3、K2O等助剂对Cu/Zn/Al催化剂改性研究的结果表明,ZrO2、MgO和CaO使催化剂产生了新的活性中心或增加了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均可提高Cu/Zn/Al催化剂CO/CO2共氢化合成甲醇收率,其中ZrO2使碳转化率较高,MgO使甲醇选择性较高。(5)不同ZrO2、MgO助剂含量对CO/CO2共氢化合成甲醇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4%ZrO2与2%MgO摩尔含量是Cu/Zn/Al催化剂的适宜改性量,甲醇收率分别达到了31.43%和28.16%。首次用不同含量的两组份ZrO2、MgO助剂共同改性Cu/Zn/Al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少量两组份助剂的加入起到了一种协同作用或促进了催化剂各组分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催化剂活性,0.6%的ZrO2MgO(Zr:Mg摩尔比为2:1)助剂质量百分量是适宜的改性量。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得出,五组分催化剂CZAZrMg0.6%的催化活性较好,其组成为(CuZnAl):(ZrMg)质量百分比为99.4%:0.6%,其中Cu:Zn:Al摩尔比为6.0:3.2:0.8,Zr:Mg摩尔比为2:1,CO转化率为56.45%,CO2转化率为28.75%,总碳转化率达到了42.07%,甲醇的选择性为78.43%,甲醇收率为33.0%。

张雷[4](2011)在《双塔并联式甲醇合成工艺开发与工业示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甲醇作为煤化工的基础化学品,广泛应用于有机中间体、医药、农药、燃料、涂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领域。华东理工大学开发了“管壳外冷—绝热复合式甲醇合成反应器”,并以此为基础,为满足目前甲醇合成单体装置越来越大型化的要求,提出了双塔并联式甲醇合成反应工艺技术。在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甲醇生产装置中采用此工艺,通过模型化设计方法,提出年产24万吨甲醇合成反应器的优化结构参数和工艺操作参数,工业实践证明是科学可行的。掌握了双塔并联式甲醇合成工艺的特征,研究制定了催化剂不同使用阶段、不同生产负荷的工艺操作参数,调整汽包压力,控制床层温度。生产实践证明了反应器具有生产能力大、催化床层温度容易控制、催化剂使用寿命长、能量回收合理等优点。双塔并联式甲醇合成工艺在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成功使用,是国内第一个当年投产、当年达产、当年达效的工业化装置。2008年生产甲醇30万吨,为设计负荷的125%。该成果已取得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可在国内甲醇装置的建设与工厂的技术改造中推广。

孔渝华,王先厚,胡典明,李木林,张清建,陈健[5](2010)在《常温精脱硫技术20年进展回顾》文中提出简介了我国自主开发的常温精脱硫(简称ATFSR)新技术在20年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及其特点。在氮肥、甲醇与煤化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ATFSR新技术总体上达到国外先进水平,解决了长期存在于氮肥、甲醇行业中微量硫导致高效催化剂失活快、使用寿命短、企业效益低下的问题,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

高长立[6](2008)在《低温液相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催化剂的性能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成一定关系,比表面积越大催化剂性能越高。本文采用络合沉淀方法,在铜基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性能。硅助剂的添加能使催化剂样品包含不同孔径和孔结构的氧化硅组分,能大大地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高铜基催化剂的性能。溶剂的组成会影响羰化反应速率,对液相合成甲醇的速率起一定作用。需要寻求促进羰化反应的溶剂,改变合成甲醇的液相组成,建立二元催化体系,提高液相合成甲醇反应的速率,增加甲醇的时空产率。本论文以甲醇时空产率考察铜铬催化剂的性能,因此需要从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和合成甲醇反应两方面分析铜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因素。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因素分为显着影响因素和非显着影响因素。铜基催化剂的制备工艺过程中影响催化剂性能的显着因素是铜铬摩尔比、沉淀pH值、沉淀和老化温度、干燥温度、焙烧温度等,沉淀反应时间、老化时间、干燥时间、焙烧时间等时间类影响因素是催化剂性能的非显着影响因素。以正交实验表分析处理显着影响因素确定影响因素的主次影响程度,结合因素的最优水平点,确定出铜基催化剂的最优制备工艺参数。合成甲醇反应中影响甲醇时空产率的合成工艺参数也包括显着影响因素和非显着性影响因素,其中铜基催化剂的浓度、甲醇钠甲醇溶液的浓度、合成气体积比、反应温度、反应釜转速等因素是催化剂性能的显着影响因素,影响催化性能的非显着性因素是合成气的进气方式。对影响曲线分析处理取定出最优的合成甲醇工艺参数。

俞林美[7](2008)在《完全液相法制备催化剂合成甲醇、乙醇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甲醇、乙醇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化工产品,也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农药、医药、染料、香料、涂料以及三大合成材料生产都需要甲醇、乙醇作原料或溶剂。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改变,甲醇、乙醇又开辟了许多新的用途。醇燃料具有燃烧充分、效率高且CO、NOx及烃类排放量少等优点。目前国外已开发了以甲醇为主的“甲基燃料”和以乙醇为主的“乙基燃料”。本课题组采用自主研发的完全液相法制备CuO-ZnO/Al2O3催化剂用于浆态床合成气合成制甲醇、乙醇。并利用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催化剂进行修饰和改性,通过XRD、BET、XPS、TPR、SEM等手段对催化剂物相、孔结构、活性组分在表面的存在状态、还原行为、以及催化剂的形貌进行表征。采用浆态床反应装置评价催化剂对合成气制甲醇、乙醇的催化活性,考查了表面活性剂对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在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催化剂催化性能影响研究的基础上,考查了不同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性能的研究,同时考查了添加不同助剂对催化剂的影响。得到以下几点结论:①利用完全液相法制备的Cu/Zn/Al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优异的活性,水解法制备催化剂加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催化剂的乙醇选择性最高能达到40%左右。在523K下催化剂活性最高,稳定性也最好。②催化剂中铜主要以Cu0和Cu+形式存在。③催化剂表面ZnO能吸附氢气或CHx中间体,促进催化活性的提高,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催化剂吸附氢气或CHx中间体最多,活性最好。④催化剂前驱体用醇解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更好,而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催化剂活性最好,CO转化率能达到36%,甲醇也有较高的选择性。⑤用醇解法制备的催化剂比表面比水解法制备的催化剂要大,孔结构更加稳定,反应前后比表面大小增加的最多的活性最好。⑥完全液相法制备的催化剂加入助剂对催化剂的CO转化率有不利的影响,但是加入钾助剂的催化剂对甲醇的选择性有利,加入碳纳米管的催化剂对乙醇的选择性有利。

吴再国[8](2007)在《酸—碱交替沉淀法制备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放大效应及表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甲醇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化工原料,同时又是一种潜在的代用清洁燃料。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具有低温低压高活性等特点,然而仍存在抗毒性差、热稳定性及机械强度差、使用寿命短等方面的问题。采用酸.碱交替沉淀法(AP法)制备的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耐热性。本文在小试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催化剂制备的放大效应,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以期将这种新型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实现工业化。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和耐热性的影响。催化剂制备条件优化后如下:搅拌速度为250r/min,溶液滴加速度为200ml/min,盐碱溶液浓度都为1.0mol/1,沉淀温度为70℃,pH值摆动范围为5.0-9.5,交替沉淀次数为3次,老化时间为2h,焙烧温度为350℃。考察了催化剂制备的放大效应,并与国内外工业催化剂进行比较。催化剂制备量放大100倍后,活性和耐热性基本保持不变,催化剂物相、比表面积和表面颗粒形貌无明显变化。催化剂放大样(500g)初活性比国内工业催化剂X-98和CN分别高24.4%和26.8%,比DM高3.3%;耐热后活性比X-98和CN分别高24.8%和28.6%,比DM高17.1%。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催化剂在反应556h后无明显失活。这是因为催化剂中铜锌组分基本上形成了无定形状态的铜锌固溶体,铜锌组分间作用较强,还原后Cu晶粒较好地分散在ZnO晶格中,且铜晶粒较小。催化剂中较强的铜锌组分间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铜晶粒的增长,防止团聚以及热烧结现象的发生。采用氧-化学吸附H2-TPR技术测定铜分散度,并对表征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纯氢、5K/min的H2-TPR升温速率和10%的氧脉冲浓度等表征条件对不同催化剂进行了铜分散度的测定,所得结果较好地反应了催化剂活性的变化规律,且能与XRD和BET等表征结果较好地关联。氧-化学吸附H2-TPR技术是一种新型、有效的铜分散度表征方法。

赵忠尧[9](2006)在《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研究及合成反应优化操作》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铜锌母体及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新方法制备的母体呈现较多的(Cu,Zn)2CO3(OH)2晶相,其样品表面的Cu/Zn比值较高,使催化剂样品分别提高活性10%~28%;新方法制备的载体使催化剂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且分别提高活性8%~16%,更使其过热后活性提高26%~55%。采用新技术所研制开发的FC306型甲醇合成催化剂与国内进口的三种同类型催化剂商品相比,已接近或达到其催化性能。NC307型甲醇合成催化剂的研制充分利用C306和FC306型甲醇合成催化剂研究过程中取得理论成果,表现出更高的甲醇时空产率和选择性、热稳定性。在甲醇合成操作中,反应温度、合成压力、空速、原料的氢碳比及入塔的CO量等参数影响甲醇装置的生产能力。在甲醇合成中,反应温度为230~270℃之间,该催化剂的活性和热稳定性均较好,操作压力在4.0~6.0MPa,增加反应压力能显着提高催化剂的生产能力;空速在8000~15000h-1,增加空速,时空收率增大;最佳空速为15000 h-1:工业生产中进塔气的氢碳比不宜控制过高,而CO含量应适当提高。

孔渝华,王先厚,李仕禄,胡典明,肖安陆,李木林,张清建,陈健[10](2006)在《常温精脱硫技术的最新进展》文中指出0 前言微量硫对甲醇、甲烷化、氨合成催化剂的中毒及对脱碳溶剂,铜洗溶液、设备腐蚀与尿素安全生产等的危害是长期制约合成氨生产的瓶颈,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在合成氨生产中原料气必须进行精脱硫,即总硫<0.1×10-6,才能实现长期的高产、稳产。国外自1987年英国ICI公司提出水解催化剂串氧化锌的工艺以后,在常温干法精脱硫领域内进展不大,这主要由于发达国家的氮肥厂大多是以天然气制取的,采用传统的高温精脱硫工艺已相对稳定。即使是在煤制原料气中,因企业规模以大型为主,采用低温甲醇洗能达到气体净化与精制要求(包括脱除总硫<0.1×10-6),因此干法常温精脱硫只是作为一种补充手段。我国的情况正相反,中小氮肥厂大多

二、“新型合成甲醇催化剂开发研究”通过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合成甲醇催化剂开发研究”通过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镧促进铜基催化剂的构筑及其对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二氧化碳来源与利用概述
        1.2.1 二氧化碳的来源
        1.2.2 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现状
    1.3 二氧化碳加氢反应研究概况
        1.3.1 二氧化碳的结构与性质
        1.3.2 二氧化碳加氢制CO
        1.3.3 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
        1.3.4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烃类
        1.3.5 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
    1.4 甲醇简介
        1.4.1 甲醇的物理化学性质
        1.4.2 甲醇的应用
    1.5 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1.6 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1.6.1 铜基催化剂
        1.6.1.1 Cu-ZnO基和Cu-ZrO_2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1.6.1.2 催化剂载体选择与改性
        1.6.1.3 助催化剂的影响
        1.6.1.4 催化活性中心的结构与作用原理
        1.6.2 贵金属催化剂
        1.6.3 Ga系、In系和其他催化剂
        1.6.4 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机理研究进展
    1.7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思路
    1.8 论文的组成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与气体
    2.2 催化剂的制备
    2.3 催化剂的表征
        2.3.1 X射线粉末衍射
        2.3.2 低温N_2物理吸附
        2.3.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2.3.4 X-ray荧光光谱
        2.3.5 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
        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诱导俄歇电子能谱
        2.3.7 高灵敏低能离子散射能谱
        2.3.8 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
        2.3.9 程序升温还原
        2.3.10 程序升温CO_2脱附
        2.3.11 CO_2化学吸附
        2.3.12 N_2O化学吸附-H_2脉冲还原法测定Cu分散度
        2.3.13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
        2.3.14 固体核磁共振
    2.4 催化剂活性评价
    2.5 反应产物分析与计算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镧促进铜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和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催化剂制备所需药品
        3.2.2 镧促进铜纳米催化剂的制备
    3.3 镧促进铜纳米催化剂的表征
    3.4 镧促进铜纳米催化剂的CO_2加氢制甲醇性能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碳酸氧镧为载体铜基催化剂的制备和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催化剂制备所需药品
        4.2.2 氧化物载体的制备
        4.2.3 铜基催化剂的制备
        4.2.4 对照组铜基催化剂的制备
    4.3 CO_2加氢活性评价结果
    4.4 催化剂的形貌与理化性质
    4.5 Cu物种存在形式及价态分布
    4.6 Cu/La_2O_2CO_3-R催化剂上CO_2的吸附、活化及加氢行为
    4.7 Cu/La_2O_2CO_3-R催化剂的稳定性
    4.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镧改性SBA-15为载体铜基催化剂的制备和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催化剂制备所需药品
        5.2.2 SBA-15载体的制备
        5.2.3 SBA-15负载不同La:Cu原子比催化剂的制备
    5.3 Cu_1La_x/SBA-15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5.4 LaO_x对Cu_1La_x/SBA-15催化剂载体的影响
    5.5 LaO_x对Cu_1La_x/SBA-15催化剂中活性物种分布的影响
    5.6 LaO_x对Cu_1La_x/SBA-15催化剂中铜物种电子结构的影响
    5.7 LaO_x对Cu_1La_x/SBA-15中铜物种还原能力和对催化剂的CO_2化学吸附能力的影响
    5.8 CO_2加氢活性评价结果与讨论
        5.8.1 不同La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5.8.2 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5.8.3 Cu_1La_x/SBA-15催化剂的稳定性考察
    5.9 Cu-LaO_x界面上CO_2加氢制甲醇机理研究
    5.10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镧改性页硅酸铜原位析出铜基催化剂的制备和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催化剂制备所需药品
        6.2.2 镧改性管状页硅酸铜催化剂的制备
        6.2.3 其他CuLa/SiO_2催化剂的制备
    6.3 不同La含量改性管状页硅酸铜的表征
    6.4 不同La/Cu比CuLaPSNTs催化剂的CO_2加氢活性结果
    6.5 不同制备方法CuLa/SiO_2催化剂的表征
    6.6 不同制备方法CuLa/SiO_2催化剂的CO_2加氢活性结果
    6.7 CuLaPSNTs催化剂的CO_2加氢活性与稳定性考察
    6.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全文总结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铜锌锆催化剂的制备与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二氧化碳的利用
    1.3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概况
    1.4 二氧化碳直接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及催化剂活性中心
    1.5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制备及其改性方法
    1.6 课题的选题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
    2.2 催化剂的制备
    2.3 催化剂的性能表征
    2.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第三章 CO_2加氢合成甲醇CuO/ZnO/ZrO_2催化剂的研究
    3.1 引言
    3.2 (CuO)_(0.5)(ZnO)_x(ZrO_2)_(0.5-x)催化剂CO_2加氢合成甲醇性能的研究
    3.3 (CuO)_x(ZnO)_(0.9-x)(ZrO_2)_(0.1)催化剂CO_2加氢合成甲醇性能的研究
    3.4 (CuO)_x(ZnO)_(0.6-x)(ZrO_2)_(0.4)催化剂CO_2加氢合成甲醇性能的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O_2加氢合成甲醇CuO/ZnO/Al_2O_3/ZrO_2催化剂的研究
    4.1 引言
    4.2 (CuO)_(0.45)(ZnO)_(0.45)x(Al_2O_3)[14.54-x](ZrO_2)催化剂CO_2加氢合成甲醇性能的研究
    4.3 (CuO)_(0.4)(ZnO)_(0.2)x(Al_2O_3)[50.619-x](ZrO_2)催化剂CO_2加氢合成甲醇性能的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合成甲醇CuO/ZnO/Al_2O_3/ZrO_2催化剂制备方法的研究
    5.1 引言
    5.2 CTAB对(CuO)_(0.45)(ZnO)_(0.45)2.4233(Al_2O_3)12.1167(ZrO_2)催化剂CO_2加氢合成甲醇性能的影响
    5.3 制备方法对(CuO)_(0.45)(ZnO)_(0.45)2.4233(Al_2O_3)12.1167(ZrO_2)催化剂CO_2加氢合成甲醇性能的影响
    5.4 改进共沉淀法对(CuO)_(0.4)(ZnO)_(0.2)6.3274(Al_2O_3)44.2916(ZrO_2)催化剂CO_2加氢合成甲醇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CO/CO2共氢化合成甲醇铜基催化剂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甲醇的生产方法
    1.3 合成甲醇催化剂
    1.4 本文的选题思路及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催化剂的制备
    2.4 催化剂的表征
    2.5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第三章 CO/CO_2/H_2合成甲醇工业催化剂改性研究
    3.1 引言
    3.2 两种甲醇合成工业催化剂的比较
    3.3 不同助剂改性对工业催化剂CZA301 CO_2/H_2的影响
    3.4 不同ZrO_2助剂含量对CO_2/H_2、CO/H_2的影响
    3.5 CZA301与改性催化剂对CO/CO_2共氢化合成甲醇的活性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O/CO_2共氢化合成甲醇CuO/ZnO/Al_2O_3催化剂的研究
    4.1 引言
    4.2 不同组成Cu/Zn/Al催化剂对CO/CO_2共氢化合成甲醇的影响
    4.3 不同助剂对CO/CO_2共氢化合成甲醇Cu/Zn/Al催化剂的影响
    4.4 不同Zr助剂含量对Cu/Zn/Al催化剂CO/CO_2共氢化合成甲醇的影响
    4.5 不同Mg助剂含量对Cu/Zn/Al催化剂CO/CO_2共氢化合成甲醇的影响
    4.6 两组份助剂不同含量对CO/CO_2共氢化合成甲醇Cu/Zn/Al催化剂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双塔并联式甲醇合成工艺开发与工业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项目背景
    1.2 立项说明
    1.3 技术特点
    1.4 技术指标
第二章 甲醇合成反应技术概述
    2.1 甲醇合成原理
    2.2 甲醇合成催化剂
    2.3 甲醇合成工艺
    2.4 国内外甲醇合成反应器
第三章 双塔并联工艺路线的开发
    3.1 技术路线确定
    3.2 技术开发思路
    3.3 双塔并联甲醇合成工艺流程设计依据
第四章 双塔并联甲醇合成工艺反应器的设计
    4.1 双塔并联甲醇合成工艺反应器设计
    4.2 双塔并联甲醇合成工艺物料衡算
    4.3 双塔并联甲醇合成工艺设备设计
    4.4 催化剂装填、开停车与正常操作
第五章 双塔并联工艺的工业应用
    5.1 概述
    5.2 甲醇合成的特点与反应器要求
    5.3 双塔并联式甲醇合成工艺流程
    5.4 合成系统主要设备简介
    5.5 双塔并联式甲醇合成反应工艺技术特点
    5.6 催化剂装填
    5.7 催化剂的升温还原
    5.8 C307甲醇催化剂使用情况
    5.9 精甲醇质量
第六章 结论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6)低温液相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甲醇的用途
    1.3 合成甲醇技术的发展
    1.4 液相合成甲醇技术的研究进展
    1.5 课题研究内容
2 实验方案
    2.1 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
    2.2 实验方法
3 铜铬催化剂的研制
    3.1 制备工艺参数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2 合成甲醇工艺参数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铜铬硅催化剂的研制
    4.1 制备工艺参数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4.2 合成甲醇工艺参数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完全液相法制备催化剂合成甲醇、乙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甲醇合成的研究进展
        1.2.1 甲醇的性质及用途
        1.2.2 甲醇的合成方法
        1.2.2.1 制备甲醇方法
        1.2.2.2 甲醇合成工艺
        1.2.3 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研究
        1.2.3.1 铜基合成甲醇催化剂加助剂
        1.2.3.2 铜基合成甲醇催化剂不同制备方法
        1.2.3.3 液相法合成甲醇催化剂
        1.2.3.4 其他非铜基催化剂
        1.2.4 合成甲醇催化剂活性中心的研究
    1.3 混合醇合成研究进展
        1.3.1 乙醇的性质与用途
        1.3.2 合成混合醇催化剂的研究
    1.4 表面活性剂在新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现状
        1.4.1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中的应用
        1.4.2 表面活性剂在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和药品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药品
    2.2 催化剂制备方法
        2.2.1 水解法
        2.2.2 醇解法
        2.2.3 水解法加助剂
    2.3 催化剂活性评价
        2.3.1 反应方法
        2.3.2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2.3.3 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计算方法
    2.4 催化剂表征
        2.4.1 样品的制备
        2.4.2 XRD表征
        2.4.3 XPS表征
        2.4.4 BET表征
        2.4.5 TPR表征
        2.4.6 粒度测试
        2.4.7 SEM表征
        2.4.8 IR表征
第三章 水解法加表面活性剂制备催化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浆状催化剂的制备
        3.2.2 催化剂催化性能测试
        3.2.3 催化剂的表征
        3.2.3.1 XRD表征
        3.2.3.2 XPS表征
        3.2.3.3 TPR表征结果
        3.2.3.4 BET表征结果
        3.2.3.5 催化剂的粒度大小
        3.2.3.6 IR表征结果
        3.2.3.7 SEM表征结果
        3.2.4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醇解法加表面活性剂制备催化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浆状催化剂的制备
        4.2.2 催化剂催化性能测试
        4.2.3 催化剂的表征
        4.2.3.1 XRD表征
        4.2.3.2 XPS表征
        4.2.3.3 TPR表征结果
        4.2.3.4 BET表征结果
        4.2.3.5 SEM表征结果
        4.2.4 铝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助剂对水解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浆状催化剂的制备
        5.2.2 催化剂催化性能测试
        5.2.3 催化剂的表征
        5.2.3.1 XRD表征
        5.2.3.3 TPR表征结果
        5.2.3.4 BET表征结果
        5.2.3.5 催化剂的粒度大小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8)酸—碱交替沉淀法制备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放大效应及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序言
        1.1.1 世界甲醇工业发展概况
        1.1.2 我国甲醇工业发展概况
    1.2 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开发研究现状
        1.2.1 国外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开发研究现状
        1.2.2 国内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开发研究现状
    1.3 制备工艺对铜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1.3.1 沉淀剂的影响
        1.3.2 沉淀方法的影响
        1.3.3 沉淀温度和pH值的影响
        1.3.4 老化时间的影响
        1.3.5 干燥和焙烧的影响
    1.4 催化剂制备的放大效应
        1.4.1 沉淀设备的放大
        1.4.2 干燥和焙烧设备的放大
        1.4.3 混料和成型设备的放大
    1.5 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失活
        1.5.1 催化剂失活方式
        1.5.2 催化剂失活控制
    1.6 铜分散度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1.6.1 铜分散度测定的原理
        1.6.2 N_2O分解技术测定铜分散度的研究进展
        1.6.3 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测定铜分散度的研究进展
    1.7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7.1 选题依据
        1.7.2 研究目的与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 催化剂制备
    2.3 催化剂活性评价
    2.4 分析方法
        2.4.1 分析原理
        2.4.2 色谱分析
    2.5 催化剂表征
        2.5.1 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
        2.5.2 XRD表征
        2.5.3 BET表征
        2.5.4 SEM表征
第三章 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和耐热性的影响
    3.1 搅拌速度的影响
    3.2 溶液滴加速度的影响
    3.3 沉淀温度的影响
    3.4 老化时间的影响
    3.5 盐碱溶液浓度的影响
        3.5.1 碱溶液浓度的影响
        3.5.2 盐溶液浓度的影响
    3.6 pH值的影响
        3.6.1 碱侧pH值的影响
        3.6.2 酸侧pH值的影响
        3.6.3 交替次数的影响
    3.7 焙烧温度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催化剂制备的放大效应及国内外工业催化剂对比
    4.1 催化剂制备的放大效应
        4.1.1 不同制备量的催化剂的活性和耐热性
        4.1.2 XRD表征
        4.1.3 BET表征
        4.1.4 SEM表征
    4.2 与国内外工业催化剂的比较
        4.2.1 催化剂活性和耐热性比较
        4.2.2 XRD表征
        4.2.3 铜分散度及铜比表面积
        4.2.4 BET表征
        4.2.5 SEM表征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催化剂重复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5.1 催化剂制备的重复性
    5.2 催化剂稳定性实验
        5.2.1 556h活性测试
        5.2.2 XRD表征
        5.2.3 H_2-TPR结果
        5.2.4 BET表征
        5.2.5 SEM表征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附录Ⅰ 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测定铜分散度
    1 铜分散度的估算
    2 N_2O分解H_2-TPR技术和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测定铜分散度的比较
    3 升温速率对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测定铜分散度的影响
    4 氢浓度对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测定铜分散度的影响
    5 脉冲氧浓度对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测定铜分散度的影响
    6 氧-化学吸附H_2-TPR技术用于铜分散度的测定
    7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Ⅱ
致谢

(9)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研究及合成反应优化操作(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甲醇的应用现状
        1.1.1 甲醇氧化制甲醛
        1.1.2 甲醇和异丁烯催化合成甲基叔丁基醚(MTBE)
        1.1.3 甲醇氨解制甲胺
        1.1.4 甲醇羰基化制甲酸甲酯
        1.1.5 合成其它甲酯
        1.1.6 制烯烃
        1.1.7 合成碳酸二甲酯(DMC)
        1.1.8 制醋酸
        1.1.9 制甲醇蛋白
        1.1.10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1.1.11 直接转化为氢能
        1.1.12 有肥效的植物生长促进剂
    1.2 生产方法
        1.2.1 BNL 开发合成甲醇新工艺
        1.2.2 液相法生产甲醇
        1.2.3 玉米秸秆热化学法合成甲醇
        1.2.4 纯氧换热转化合成甲醇新工艺
        1.2.5 天然气和水煤气联合生产甲醇
        1.2.6 国外三种甲醇新工艺
    1.3 甲醇合成催化剂
        1.3.1 锌铬催化剂
        1.3.2 铜铬催化剂
        1.3.3 Cu-Zn-Al-O 催化剂
        1.3.4 CuO/ZrO_2 催化剂
        1.3.5 其它系列催化剂
    1.4 铜基催化剂的还原
    1.5 甲醇合成催化剂还原的重要意义
    1.6 铜基催化剂的中毒和寿命
    1.7 影响甲醇合成反应过程的工艺条件
        1.7.1 温度
        1.7.2 压力
        1.7.3 气体的组成
        1.7.4 催化剂颗粒尺寸
        1.7.5 空速
第二章 FC306型甲醇合成催化剂实验室制法研究及其工业应用评价
    2.1 实验部分
        2.1.1 催化剂样品
        2.1.2 物性表征
        2.1.3 催化性能测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低温活性母体的效果
        2.2.2 热稳定性大表面载体的效果
        2.2.3 新母体负载于新载体的效果
    2.3 工业使用效果评价
    小结
第三章 新型NC307 型甲醇合成催化剂研制与性能简介
    3.1 研制状况
        3.1.1 催化剂样品的制备
        3.1.2 催化剂样品筛选
        3.1.3 探索性实验
        3.1.4 正交试验
        3.1.5 样品催化性能对比
    3.2 产品使用性能
        3.2.1 用途及特点
        3.2.2 产品物理性质
        3.2.3 主要技术指标
        3.2.4 使用操作条件范围
    3.3 工业应用
第四章 甲醇合成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4.1 甲醇合成生产流程
    4.2 低压工艺流程
    4.3 合成甲醇主要设备
        4.3.1 甲醇合成塔内件
        4.3.2 冷却设备
    4.4 合成反应的优化操作
        4.4.1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时空收率的影响
        4.4.2 反应压力对催化剂时空收率的影响
        4.4.3 空速对催化剂时空收率的影响
        4.4.4 进塔气中氢碳比对催化剂时空收率的影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中文详细摘要

四、“新型合成甲醇催化剂开发研究”通过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 [1]镧促进铜基催化剂的构筑及其对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性能的研究[D]. 陈昆. 厦门大学, 2019(07)
  • [2]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铜锌锆催化剂的制备与改性研究[D]. 张逢杰. 昆明理工大学, 2012(12)
  • [3]CO/CO2共氢化合成甲醇铜基催化剂改性研究[D]. 刘文艳. 昆明理工大学, 2012(12)
  • [4]双塔并联式甲醇合成工艺开发与工业示范[D]. 张雷.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5)
  • [5]常温精脱硫技术20年进展回顾[J]. 孔渝华,王先厚,胡典明,李木林,张清建,陈健. 化肥工业, 2010(01)
  • [6]低温液相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研究[D]. 高长立. 山东科技大学, 2008(02)
  • [7]完全液相法制备催化剂合成甲醇、乙醇的研究[D]. 俞林美. 太原理工大学, 2008(10)
  • [8]酸—碱交替沉淀法制备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放大效应及表征[D]. 吴再国. 浙江工业大学, 2007(S2)
  • [9]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研究及合成反应优化操作[D]. 赵忠尧. 大庆石油大学, 2006(12)
  • [10]常温精脱硫技术的最新进展[A]. 孔渝华,王先厚,李仕禄,胡典明,肖安陆,李木林,张清建,陈健. 2006年化肥学会年会暨氮肥行业技改经验交流会论文资料集, 2006

标签:;  ;  ;  ;  

“新型合成甲醇催化剂的开发研究”通过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