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创新的观念从事乐器改良 以环保的理念进行秦胡研制——简论翟志荣教授系列秦胡研制的实践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许叶蓁[1](2017)在《论二胡琴皮材料改良的必然性》文中研究表明二胡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拉弦乐器,历史悠久,音质柔美,传统二胡主要使用野生蟒蒙制琴皮。在当前的历史形势下,蟒皮二胡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从乐器、乐队、环保三方面论述了二胡琴皮材料改良的必然性,以期引起二胡界人士重视,切实着手二胡琴皮新材质的研发使用和推广工作。
陈丽[2](2017)在《哈密艾捷克与二胡之比较研究》文中提出乐器是一种物质的承载者,是经过岁月得考验,改革,创新等一系列变化而传承下来的人类文明的精神产物。也是人类对社会情感表达与互相之间交流的重要载体。它的外形、外行、性能、音色与音乐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同时也反映着在不同时间段的文化背景和审美的不同也是对文化的一种体现和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然而,当今我们看到的维吾尔族的哈密艾捷克与二胡就有着紧密的联系,两种乐器不论从外形上看以及从音色,情感的表达中总能寻找到一种似曾相似的模样,这也是本文所要表达的本意,本文主要通过哈密地区的哈密艾捷克以及二胡之比较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历史文化,形制结构,改良成果之间的对比及对未来的展望。本文笔者主要运用民族音乐学结合音乐学,文献学等研究方法对于哈密艾捷克及二胡两者之间分别进行历史及现实的考察研究并分析其异同。又从音乐实践的角度来对哈密艾捷克及二胡的认识,了解并深入研究,这也是拽写本文笔者的一个切入点,通过自身体会更能全方位的去探究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从文献的角度去分析,目的在于分析两者的过去史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揣测,提出自己的看法。从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分析,理清其发展头绪钻研状况等方面。论文重要囊括:一.绪论部分:提出选题背景,本文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及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二.哈密艾捷克与二胡的历史与传承现状,分别从综述方面来阐述。三.哈密艾捷克与二胡制作、演奏形式、演奏场合,这几方面对两者之间比较细化的对比研究。四.对两者之间的演奏技巧以及对未来的发展的揣测。五.两者之间的改良,传承及未来的展望。具体的研究对比过程:通过对历史及传承,制作,演奏方式,演奏场合及演奏方法做了比较细化的研究。结论部分:每章节做出对比,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张军[3](2017)在《浅谈近现代二胡乐器改革》文中提出二胡是具有悠久传统文化的民族乐器之王,从唐代至今由伴奏乐器发展为独奏乐器都与二胡乐器自身发展的改革密不可分。随着科技进步以及器乐演奏水平的突飞猛进,更多的音乐人从事二胡乐曲创作和乐器生产,演奏家们也在乐器改革方面展开了细致和广泛的研究。本文以近现代二胡乐器改革为实例,从刘天华先生、秦派二胡、韶琴、文琴到电二胡的问世,小到二胡的琴码大到二胡的形状的改变等皆对二胡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魏晓敏[4](2013)在《近现代二胡制作改良历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近现代二胡制作改良历史的研究,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发展时期、稳定时期、多元探索时期)进行论述,以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制作改良及人物作为基点,探讨近现代二胡制作改良与演奏技巧发展、创作风格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三者之间互动关系的阐释,从而清晰地展现近现代二胡艺术发展的脉络,结合实际对其进行客观地评价并总结发展经验,希冀对今后二胡艺术的发展提供些许有益的参考。
林静[5](2012)在《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乐器改革看中国民族器乐的“新传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乐器改革,是指为了提高乐器性能,使之适应演奏的新需求而改变乐器的局部或整体构造,往往也称为乐器改良。本文所要探讨的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乐器改革。这一时期的乐器改革有两大特点:一是主要围绕新型民族管弦乐队建设而展开,对单个乐器的改革大多是从乐队建设的整体需要出发。二是规模空前,数量众多,一度形成了乐器改革浪潮。这与以往乐器改革以提高单个乐器性能为主的性质完全不同。这一时期的乐器改革为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乐器保障,推动了我国民族器乐音乐新传统的形成。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和实地访谈的方法。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我国民族乐器改革的历史和西洋乐器改革的历史与经验;第三部分论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民族乐器改革的背景;第四部分主要介绍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乐团的乐器改革实践,以及乐改大潮中的少数民族乐器改革;第五部分是关于乐器改革的几点思考:民族乐器改革要兼收并蓄、民族乐器改革要考虑改革乐器的演奏习惯问题、民族乐器改革要与作品创作紧密结合、民族乐器改革与民乐之韵味儿、民族管弦乐队中低音弦乐器的选择和改革、民族乐器改革的开展需要体制的支持、民族器乐要追求器乐组合形式的多样化。
李国栋[6](2010)在《20世纪的中国弦乐器改良研究》文中指出作为民族音乐的重要载体,民族乐器的变革构成了我国文化发展历程的一道独特的景观。乐器本身体现了某个时期科技进步与音乐发展的水平,当它不能适应音乐表达和演奏需要时,就需要对乐器进行改良和变革。也就是说,不同时期音乐发展的新需求促使演奏者、作曲家、乐器改良家对乐器进行改良、创新。乐器改革是民族音乐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制约,民族乐器的改良出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基于这些不同的特征,本文将20世纪我国民族弦乐器的改良发展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对乐器改良的社会环境及动力因素、发展规律进行剖析,并对改良成果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梳理。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不同乐器改良的音域、音色、音律、音量、形制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为民族乐器的独奏、重奏和合奏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本文通过对20世纪民族弦乐器改革的论述,以期为认识我国现代传统乐器快速演变的现象和传统音乐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平[7](2008)在《乐改与教改:秦胡系列科技成果的转化》文中指出西安音乐学院翟志荣教授近年来的科研成果——系列秦胡的研创及其在教学、演奏与创作中的运用,反映出了高等音乐学院内,将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科研成果服务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带动全院音乐创作、表演和学科整体实力的提高的积极意义。
夏滟洲,王小龙[8](2008)在《乐器改革:音乐物质文化创新与继承的今典——系列秦胡研创的二元审视》文中研究指明
王平[9](2003)在《以创新的观念从事乐器改良 以环保的理念进行秦胡研制——简论翟志荣教授系列秦胡研制的实践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西安音乐学院翟志荣教授研制的系列秦胡,是在原二胡基础研创的一种新型乐器,相比传统民族拉弦乐器而言,系列秦胡的研制改良不仅加大了音量,改变了高音衰减,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声音的亮度和厚度,尤其是在高、次高、中、低音群组式的系列乐器构建,较好地解决了原民族拉弦乐器形制不一、音色不一、音量不一的老大难问题。这一乐器改良非常有意于民族管弦乐队弦乐声部的声层建设,同时亦其突破与创新之处。
二、以创新的观念从事乐器改良 以环保的理念进行秦胡研制——简论翟志荣教授系列秦胡研制的实践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创新的观念从事乐器改良 以环保的理念进行秦胡研制——简论翟志荣教授系列秦胡研制的实践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论二胡琴皮材料改良的必然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蟒皮二胡存在局限性 |
(一) 蟒皮二胡音色稳定性不足 |
(二) 蟒皮二胡整体音质下滑 |
(三) 蟒皮二胡使用寿命不长 |
二、改良二胡琴皮材料是民族管弦乐队发展的需要 |
(一) 跨地区演出需要乐队拥有更稳定的音色 |
(二) 民族管弦乐队声部间的音色融合度有待提升 |
(三) 改良成功的典型:香港中乐团 |
三、琴皮材料改良是符合环保课题的必然要求 |
(一) 蟒皮二胡原材料供应不足 |
(二) 环保法规限制二胡艺术的海外传播 |
四、结语 |
(2)哈密艾捷克与二胡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 |
1.4.1 基本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资料来源 |
2 哈密艾捷克与二胡的历史探究 |
2.1 哈密艾捷克历史综述 |
2.2 二胡历史文献的综述 |
3 哈密艾捷克与二胡的形制、演奏形式及场所 |
3.1 哈密艾捷克与二胡制作方法及构造的对比 |
3.2 哈密艾捷克与二胡演奏形式的对比 |
3.2.1 哈密艾捷克演奏形式 |
3.2.2 二胡演奏形式 |
3.3 哈密艾捷克与二胡演奏场合对比 |
3.3.1 哈密艾捷克演奏场合 |
3.3.2 二胡演奏场合 |
3.3.3 哈密艾捷克与二胡的演奏场合的异同 |
4 哈密艾捷克与二胡演奏技巧 |
4.1 哈密艾捷克与二胡的演奏姿势的对比 |
4.1.1 哈密艾捷克演奏姿势 |
4.1.2 二胡的演奏姿势 |
4.2 哈密艾捷克与二胡左手按弦方法对比 |
4.2.1 哈密艾捷克左手按弦 |
4.2.2 二胡左手按弦方法 |
4.3 哈密艾捷克与二胡右手运弓相同点 |
4.4 哈密艾捷克与二胡演奏的异同点 |
4.4.1 哈密艾捷克的演奏 |
4.4.2 二胡的演奏技巧 |
5 哈密艾捷克与二胡的改良及发展展望 |
5.1 哈密艾捷克改良的种类 |
5.2 二胡的改良种类及现实意义 |
5.3 哈密艾捷克与二胡改良的比较 |
5.4 哈密艾捷克与二胡演奏的发展展望 |
结论 |
附录 |
附录 1:田野工作整理记录 |
附录 2:田野工作中图片文字信息整理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3)浅谈近现代二胡乐器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周少梅 |
二、刘天华 |
三、千斤、琴轴和微调 |
四、秦胡 |
五、韶琴 |
六、文琴 |
七、电二胡 |
(4)近现代二胡制作改良历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论域及性质 |
第二节 前人研究现状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一章 二胡制作改良的发展时期(1900 年—1948 年) |
第一节 改良概况:从“竹制二胡”到“木制二胡” |
第二节 代表人物:周少梅、刘天华 |
第三节 二胡部件的改良分述 |
第四节 二胡改良与演奏、创作的互动关系 |
一、 演奏技巧:从“老少翻(配)”到“三把头” |
二、 创作风格:如歌低吟 |
第二章 二胡制作改良的稳定时期(1949 年—1977 年) |
第一节 改革概况:从“丝弦”到“钢丝弦” |
第二节 代表人物:张子锐、王瑞泉、吕伟康 |
第三节 二胡部件的改良分述 |
第四节 二胡改良与演奏、创作的互动关系 |
一、 “两次会议”和“一次比赛” |
二、 演奏技巧 |
三、 创作风格:忆苦思甜、豪迈高歌 |
第三章 二胡制作改良的多元探索时期(1978 年—2010 年) |
第一节 改良概况 |
一、 加弦二胡 |
二、 电声二胡 |
三、 系列秦胡 |
四、 和声二胡 |
第二节 代表人物:孙恒柏、翟志荣、卞留念 |
第三节 二胡部件的改良分述 |
第四节 二胡改良与演奏、创作的互动关系 |
一、 演奏技巧 |
二、 创作风格:异域风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乐器改革看中国民族器乐的“新传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对象 |
1.1.1 关于“新”与“旧” |
1.1.2 新型民族管弦乐队与乐器改革 |
1.2 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意义 |
1.3 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2 乐器改革的历史与经验 |
2.1 我国民族乐器改革有着悠久的历史 |
2.2 西洋乐器改革的历史与经验 |
3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的乐器改革之背景 |
3.1 20 世纪上半叶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及乐器改革 |
3.2 建国以后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概况 |
4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的乐器改革实践 |
4.1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民族乐器改革 |
4.1.1 拉弦乐器组 |
4.1.2 吹管乐器组 |
4.1.3 弹拨乐器组 |
4.1.4 打击乐器组 |
4.2 前卫民族乐团的民族乐器改革 |
4.2.1 前卫民族乐团乐器改革的概况 |
4.2.2 倪志珊的重大贡献 |
4.2.3 张式业与前卫民族乐器改革、与大筒 |
4.2.4 胡天泉与笙改革 |
4.2.5 王惠然与柳琴 |
4.3 香港中乐团的乐器改革 |
4.3.1 阮仕春其人 |
4.3.2 阮氏的双共鸣箱柳琴 |
4.3.3 阮氏的阮咸 |
4.3.4 系列环保胡琴 |
4.4 乐改大潮中的少数民族乐器改革 |
4.4.1 蒙古族潮尔的改革 |
4.4.2 哈萨克族的库布孜与哈萨克民族乐队 |
4.4.3 贵州芦笙改革 |
5 关于民族乐器改革的几点思考 |
5.1 民族乐器改革要兼收并蓄 |
5.2 民族乐器改革要考虑改革乐器的演奏习惯问题 |
5.3 民族乐器改革要与作品创作紧密结合 |
5.4 民族乐器改革与民乐之韵味儿 |
5.5 民族管弦乐队中低音弦乐器的选择和改革 |
5.6 民族乐器改革的开展需要体制的支持 |
5.7 民族器乐要追求器乐组合形式的多样化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6)20世纪的中国弦乐器改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1912年-1949年的弦乐器改良 |
1.1 乐器改良的社会环境及动力因素 |
1.2 弦乐器的改良成果 |
1.2.1 扬琴 |
1.2.2 琵琶 |
1.2.3 二胡 |
1.2.4 箜篌 |
1.3 小结 |
第二章 1949-1976年的弦乐器改良 |
2.1 乐器改良的社会环境及动力因素 |
2.2 弦乐器的改良成果 |
2.2.1 扬琴 |
2.2.2 琵琶 |
2.2.3 二胡 |
2.2.4 筝 |
2.2.5 阮 |
2.2.6 三弦 |
2.2.7 柳琴 |
2.2.8 板胡 |
2.2.9 革胡 |
2.2.10 马头琴 |
2.3 小结 |
第三章 1977年-20世纪末的弦乐器改良 |
3.1 乐器改良的社会环境及动力因素 |
3.2 弦乐器的改良成果 |
3.2.1 "402"扬琴 |
3.2.2 柳琴 |
3.2.3 双共鸣箱中阮 |
3.2.4 86型高音三弦 |
3.2.5 蝶式筝 |
3.2.6 79型全板协振大革胡 |
3.2.7 电子变声二胡 |
3.3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 |
(8)乐器改革:音乐物质文化创新与继承的今典——系列秦胡研创的二元审视(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研发:系列秦胡问世是胡琴改革的新阶段 |
(一) 胡琴改革历史的简单回顾 |
(二) 胡琴乐器性能“先天不足”的原因分析 |
(三) 秦胡对胡琴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
二、一条新路:交响化、中国声折射出的历史维度 |
(一) 彪炳一代宗师的理想, 于胡琴改革走出一条新路 |
(二) 践履中华传统文人操行, 让乐器改革事业可持续 |
(三) 坚持科学发展观念, 走改革创新之路 |
三、充满期待的结语: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 |
四、以创新的观念从事乐器改良 以环保的理念进行秦胡研制——简论翟志荣教授系列秦胡研制的实践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论二胡琴皮材料改良的必然性[J]. 许叶蓁. 艺术评鉴, 2017(18)
- [2]哈密艾捷克与二胡之比较研究[D]. 陈丽. 新疆师范大学, 2017(01)
- [3]浅谈近现代二胡乐器改革[J]. 张军. 艺术评鉴, 2017(06)
- [4]近现代二胡制作改良历史研究[D]. 魏晓敏. 南京艺术学院, 2013(01)
- [5]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乐器改革看中国民族器乐的“新传统”[D]. 林静. 新疆师范大学, 2012(03)
- [6]20世纪的中国弦乐器改良研究[D]. 李国栋. 山西大学, 2010(03)
- [7]乐改与教改:秦胡系列科技成果的转化[J]. 王平. 中国音乐学, 2008(02)
- [8]乐器改革:音乐物质文化创新与继承的今典——系列秦胡研创的二元审视[J]. 夏滟洲,王小龙. 音乐研究, 2008(01)
- [9]以创新的观念从事乐器改良 以环保的理念进行秦胡研制——简论翟志荣教授系列秦胡研制的实践及意义[J]. 王平.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