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养殖蝴蝶前景五彩缤纷(论文文献综述)
孔军华[1](2021)在《基于SD法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杜鹃花景观评价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现代化,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公园绿地、城市设计等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杜鹃花因其多彩的花色、优美的姿态通常是各个公园的常客,无论是作为主景还是配景,杜鹃花属植物都在公园植物景观营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以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杭州植物园(槭树杜鹃园)、杭州植物园(杜鹃园)、西泠印社、孤山公园、万松书院、花港观鱼公园、太子湾公园为对象,选取了31个景观样本,采用SD(Semantic Differential)语义差异法进行景观评价,整理数据得出样本的综合评分,并绘制出综合评价曲线图,然后与每个样本的具体评价得分进行对比,对每个样本的具体差异进行了解,完成对西湖风景名胜区公园杜鹃花景观评价的定量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样本20为评价得分最高的样本,花港观鱼公园杜鹃花景观在7个公园中表现最好,整体评价都比较高。根据SD语义差异法的评价结果,结合因子分析法对样本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因子分析,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景观样本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产生决定作用的4个因子即感官因子、形式因子、环境因子和自然因子。从而完成了公园杜鹃花景观评价由定性评价上升到定量评价的分析的过程。最后根据杜鹃花景观评价结果结合公园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杜鹃花景观营造方面存在的问题:1.植物种植形式单一;2.植物多样性不足;3.植物季相单调;4.杜鹃生态习性了解不。对此结合数据结果和现状分析提出感知因子层面(1.丰富植物种植形式,增加景观层次;2.乡土植物,提升愉悦归属感;3.地域文化,打造特色景观)、形态因子层面(1.丰富植物种类,增加景观变化度;2.丰富景观色彩,注重季相搭配)、环境因子层面(1.明确景观界限,适当的围合空间)、自然因子层面(1.因地制宜,尊重植物生长习性;2.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景观质量)四个层面的景观优化策略。
向思宇[2](2020)在《亲子体验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规划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意愿不断释放。伴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现代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以生态、休闲、体验为主题核心的乡村旅游以及休闲农业园越来越成为人们青睐的旅游方式和活动场所。在国家逐渐富裕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父母,自身观念,意识、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对于孩子成长的关注更加系统、全面。“亲子+农业”是顺应家庭亲子这一群体的需求而发展出的新型休闲农业模式,随着亲子教育意识的增强,以及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我国亲子农业市场将成为最具前景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从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角度研究阐述了亲子体验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法。以休闲农业与亲子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休闲农业、亲子、体验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总结和归纳其产生背景,国内外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典型模式以及亲子体验理论发展现状,亲与子群体的分类、特征、需求、相处模式以及体验式设计的内容、特性。选取国内外五个相关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对其项目概况、理念主题、规划布局、功能业态等方面进行阐述归纳和总结分析,提出亲子体验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包括设计原则、景观特性、景观构成要素及其设计方法、具体功能和业态。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长阳农场规划设计实践为例,从现状资源、定位目标、概念布局、业态功能、专项规划、成果效益六个方面进行规划设计,探索以亲子体验为核心的休闲农业园的规划设计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
张学[3](2020)在《花海景观设计与研究 ——以桃蹊花海景观为例》文中认为近几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人们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生态相关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人们每天处于高压的环境下,渴望可以得到片刻放松自我、回归自然的时间,追求丰富的文化生活,这都促使位于城郊的花海项目因其方便可达的地理优势和静谧的田园气息成为节假日周边游的热门目的地,广受城市居民的喜爱。辟如无锡的梅园、洛阳牡丹花会等一些经典项目应运而生、大放光彩,花海形成的花卉旅游业也迎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在花海短期内带来的相对较高收入的驱使下,许多随大流的项目产生,它们普遍存在着缺乏景观营造、文化内涵缺失、植物单调、没有特色等一系列的问题,逐渐在旅游市场中出现疲态,最后难免退出市场的结果。本文主要通过对现有相关理论资料进行研究整理,分析学习优秀成功案例,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等多种方法,归纳得出有关花海规划设计的理论知识,以此为基础指导三十岗乡桃蹊花海项目的规划设计,争取可以形成一套比较合理可行的花海规划方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总体上包括如下几个部分。首先,阐述论文选择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总结了国内外花海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其次着重从花海的景观营造、植物配置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南京大塘金薰衣草庄园、亳州亳药花世界和合肥祥源花世界三个项目实例,探究总结出指导花海建设的理论基础。然后对桃蹊花海的区位、自然条件、历史人文和场地现状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得到基址的优劣势,确定了以休闲娱乐为游客引核,集游赏、婚庆、体验等于一体,辐射带动桃蹊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特色四季花海的规划定位,遵循参与性、文化性、产业多样性的规划原则和景观性、生态性、功能性的规划策略,对桃蹊花海进行规划设计。全园分为浪漫花语、飞天寻梦、水韵花毯和云梦花田四个区域,设计了多个景观节点以满足观赏、休闲、娱乐和体验等需求,并在植物配置、特色小品和旅游相关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划。最终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规划文本,希望对于今后的花海规划设计项目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何杨[4](2018)在《兰科植物专类园规划设计初探 ——以四川古蔺兰科专类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蔺县兰花种类繁多,野生兰花资源丰富,自古就有“走马古蔺闻兰香”的美称被国内外的兰花种植权威人士称为“产兰圣地”。兰花专类园的规划建设,不仅可以保护兰花物种、有利于兰花植物引种驯化,并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经济和保护传承本土文化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收集整理国内兰科植物资料的基础之上,对兰科植物的生态习性、文化价值、经济价值、野生保护、园艺种植等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收集整理国内兰科专类园的相关资料,并对其建园规模、规划理念、营建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各专类园的特点与优势。并总结出兰科专类园的共同性和启示性。归纳总结出兰科专类园规划与建园的主要原则;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与要点,提出专类园在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地形设计、游线组织、植物配置、建筑与小品设计及文化表达方面的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上,应用前面理论研究成果,在实地调查古蔺县兰科植物和各类珍稀植物资源、实地踏勘植物园选址的基础上,结合古蔺县总体规划,对古蔺县兰科专类园的建设分别从园区风格、设计思想、园区布局以及当地文化特色、植物特色、景观小品、路面铺装等景观打造为切入点,做出了规划设计方案,为兰科植物园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李胜男[5](2018)在《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公园景观可持续性评价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危机的出现,追逐“乡愁”也成为了人们心中难以抑制的情感,加之国家优越的宏观政策支持,现代农业公园作为休闲农业的一种高级新型模式出现在人们面前。然而在其迅猛的发展态势之下,我国的现代农业公园发展却显露出诸多问题,与景观可持续性设计时代主题背道而驰。针对上述现象,本文将现代农业公园的景观可持续性评价方法作为研究重点,旨在填补景观可持续性研究空白,完善休闲农业类园区景观评价理论体系,为实现现代农业公园的长久永续发展提供定量化的指导依据。本文运用文献查阅与归纳分析法对现代农业公园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基于频度分析与德尔菲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初步建立了现代农业公园景观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结合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法、数量计算与实例验证法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内的北大荒现代农业园区、哈尔滨现代农业示范区、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3所现代农业公园进行了景观可持续性评价,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应优化建议,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全文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通过对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国家农业公园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从公园、农业、价值3个层面对现代农业公园的内涵加以全面解读,并对其概念进行了具体界定。(2)从基本概况、景观规划与设计、活动组织与项目策划、景观可持续性发展策略4个方面对国内外典型现代农业公园成功案例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此为借鉴对现代农业公园的典型特点、主要功能、景观构成要素以及景观可持续性设计手法进行了概括总结。(3)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以上述现代农业公园基础研究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规划理论、景观可持续性科学理论等为指导,拟定初始评价指标,经过筛选选取生态景观、生产景观、生活景观、科技教育、养护管理5个项目层因子、13个因素层因子以及32个指标层因子构建现代农业公园景观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1-9比例标度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针对定量、定性指标分别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4)在对黑龙江省国家级以上休闲农业类项目展开全面调研的基础上,选定哈尔滨市内不同市辖区符合现代农业公园内涵的开展旅游时间长、知名度高、包含不同重点农业特色的北大荒现代农业园、哈尔滨现代农业示范区、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3所现代农业公园为景观可持续性评价实践研究案例地。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向游客发放问卷调查,运用MATLAB、EXCEL等软件,按照本文所提出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调查结果统计与计算,最终得出3所现代农业公园景观可持续性评价结果分别为80.43(良好)、82.92(良好)、78.83(一般)。(5)通过对3所现代农业公园景观可持续性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以及每所现代农业公园评价结果的具体分析,参照本文之前概括总结的现代农业公园景观可持续性设计方法,对3所现代农业公园的景观可持续性发展提出具体优化建议,为黑龙江省未来的现代农业公园景观可持续性设计提供借鉴。
杨智[6](2017)在《基于体验经济理念的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唐山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美丽乡村”政策的提出,观光农业园进入公众视野并引起了建设热潮,但目前我国观光农业园的设计存在设计趋同和体验性不强等问题。本文将以观光农业园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基本概念以及发展概况进行研究分析后,研究分析国内外优秀案例,总结出提高观光农业园体验性的设计方法。在理论及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进行唐山市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以兼顾农业生产和农业园游览体验功能的实现为目标,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地域文化背景,展现与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相协调的观光农业园。
张晓华[7](2013)在《广州市中小型室内公共空间园林植物组景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对广州中小型室内公共空间的园林植物组景应用进行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人们对环境美化的要求提高,室内公共空间环境美化受到重视,大量的观叶植物、观花植物在室内公共空间起到装饰美化作用,提升环境质量。当前国内外有室内植物应用方面的研究,但多数是关于室内植物的生态习性研究、室内植物的摆放位置和养护研究等,还没有对室内植物的组景应用方面的专题探讨。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室内植物的发展应用历史进行了梳理,从中找出室内植物应用的理论依据;对广州室内观叶植物和观花植物的市场采购信息调查,不同类型空间中的植物应用调查,收集到室内植物市场主要品种的销售信息,以及在不同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情况,找出广州中小型室内公共空间的园林植物组景应用的实践依据。分析研究了室内植物在现代中小型室内公共空间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室内植物组景的主要构成要素,从而确立室内植物组景的基本构成模式和在空间中的基础应用。其次,通过大量的实践应用案例分析,梳理出植物组景在广州室内公共空间中应用的不同形式:在商业空间、酒店空间、办公空间不同室内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在中秋节、圣诞节、春节不同节日室内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室内公共空间中的应用。最后,对当前室内公共空间园林植物组景的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对今后的发展做出了展望。对广州室内公共空间植物组景的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发现一些组景的特点和规律,为室内园林植物组景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总结梳理出对大众有所帮助的一套组景设计和应用的方法,找出今后广州以及岭南地区乃至全国更大范围的室内公共空间的园林植物组景的发展方向。
韦公远[8](2004)在《本低效宏话蝴蝶》文中指出 蝴蝶的种类繁多,具有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就有400多种,其中木生蝶、阔尾凤蝶、清金小灰蝶、皇蛾阴阳蝶、五翅姬淡青斑蝶,都是世界上罕见的珍贵品种。在台湾的兰屿岛上,还有一种世界上稀有的珍贵品种——金凤蝶。金凤蝶的
李明海[9](2004)在《人工养蝴蝶前景看好》文中提出
孙书静[10](2004)在《蝴蝶养殖技术》文中研究表明
二、人工养殖蝴蝶前景五彩缤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养殖蝴蝶前景五彩缤纷(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D法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杜鹃花景观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1 杜鹃花景观国内外研究 |
1.4.1.1 杜鹃花景观国外研究概况 |
1.4.1.2 杜鹃花景观国内研究概况 |
1.4.2 景观评价理论国内外研究 |
1.4.2.1 景观评价理论国外研究进展 |
1.4.2.2 景观评价理论国内研究进展 |
1.4.3 SD法国内外研究 |
1.4.3.1 SD法国外研究进展 |
1.4.3.2 SD法国内研究进展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1.1 文献研究法 |
1.5.1.2 实地调查法 |
1.5.1.3 问卷调查法 |
1.5.1.4 定性定量分析法 |
1.5.2 研究框架 |
2 杜鹃花介绍和相关概念 |
2.1 杜鹃花资源分布及生态习性 |
2.1.1 杜鹃花资源分布 |
2.1.2 杜鹃花的生态习性 |
2.2 杜鹃花的价值分析 |
2.2.1 杜鹃花的观赏价值 |
2.2.2 杜鹃花的药用价值 |
2.2.3 杜鹃花的经济价值 |
2.3 相关概念界定 |
2.3.1 公园绿地 |
2.3.2 植物专类园 |
2.3.3 植物景观 |
2.4 理论基础 |
2.4.1 景观美学理论 |
2.4.2 景观评价理论 |
2.5 景观评价与分析方法 |
2.5.1 SD法 |
2.5.2 因子分析法 |
2.6 本章小结 |
3 研究对象调查及现状分析 |
3.1 杭州市概况 |
3.1.1 地理环境 |
3.1.2 水文气候 |
3.1.3 土壤状况 |
3.1.4 历史文化 |
3.2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概况 |
3.3 各个公园现状分析 |
3.3.1 杭州植物园(槭树杜鹃园) |
3.3.1.1 概况 |
3.3.1.2 槭树杜鹃园道路空间 |
3.3.1.3 槭树杜鹃园草坪空间 |
3.3.1.4 槭树杜鹃园建筑空间 |
3.3.2 杭州植物园(杜鹃园) |
3.3.2.1 概况 |
3.3.2.2 杜鹃园道路空间 |
3.3.2.3 杜鹃园草坪空间 |
3.3.2.4 杜鹃园建筑空间 |
3.3.3 西泠印社 |
3.3.3.1 概况 |
3.3.3.2 西泠印社杜鹃花与园墙 |
3.3.3.3 西泠印社杜鹃花与石坊 |
3.3.3.4 西泠印社山壁景观 |
3.3.4 孤山公园 |
3.3.4.1 概况 |
3.3.4.2 孤山公园草坪空间 |
3.3.4.3 孤山公园滨水空间 |
3.3.5 花港观鱼公园 |
3.3.5.1 概况 |
3.3.5.2 花港观鱼草坪空间 |
3.3.5.3 花港观鱼建筑空间 |
3.3.5.4 花港观鱼道路空间 |
3.3.6 太子湾公园 |
3.3.6.1 概况 |
3.3.6.2 太子湾草坪空间 |
3.3.6.3 太子湾路侧空间 |
3.3.7 万松书院 |
3.3.7.1 概况 |
3.3.7.2 万松书院台地空间 |
3.3.7.3 万松书院墙角空间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SD法的杜鹃花景观 |
4.1 基于SD法的景观评价调查与过程 |
4.1.1 样本的选取与选择 |
4.1.2 形容词对的选择 |
4.1.3 评价尺度的选择 |
4.1.4 评价者的选择 |
4.1.5 评价实验设计 |
4.2 SD法评价分析 |
4.2.1 各样本评价分析 |
4.2.2 各公园比较分析 |
4.2.2.1 杭州植物园(槭树杜鹃园) |
4.2.2.2 杭州植物园(杜鹃园) |
4.2.2.3 西泠印社 |
4.2.2.4 孤山公园 |
4.2.2.5 花港观鱼公园 |
4.2.2.6 太子湾公园 |
4.2.2.7 万松书院 |
4.2.2.8 各公园均值比较 |
4.3 结合因子分析的评价 |
4.3.1 因子分析数学模型 |
4.3.2 确定因子数 |
4.3.3 因子轴的提取与命名 |
4.3.4 因子得分计算 |
4.4 本章小结 |
5 杜鹃花景观景观优化策略 |
5.1 杜鹃花景观评价结果结合现状分析 |
5.1.1 杭州植物园(槭树杜鹃园) |
5.1.2 杭州植物园(杜鹃园) |
5.1.3 西泠印社 |
5.1.4 孤山公园 |
5.1.5 花港观鱼公园 |
5.1.6 太子湾公园 |
5.1.7 万松书院 |
5.2 杜鹃花景观中存在的问题 |
5.2.1 植物种植形式单一 |
5.2.2 植物多样性不足 |
5.2.3 植物季相单调 |
5.2.4 杜鹃花生态习性了解不够 |
5.3 杜鹃花景观优化策略 |
5.3.1 感知因子层面优化策略 |
5.3.1.1 丰富植物种植形式,增加景观层次 |
5.3.1.2 乡土植物,提升愉悦归属感 |
5.3.1.3 地域文化,打造特色景观 |
5.3.2 形式因子层面优化策略 |
5.3.2.1 丰富植物种类,增加景观变化度 |
5.3.2.2 丰富景观色彩,注重季相搭配 |
5.3.3 环境因子层面优化策略 |
5.3.3.1 明确景观界限,适当的围合空间 |
5.3.4 自然因子层面优化策略 |
5.3.4.1 因地制宜,尊重植物生长习性 |
5.3.4.2 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景观质量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个人简介 |
致谢 |
(2)亲子体验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规划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 |
1.1.2 农业发展变革 |
1.1.3 家庭教育与亲子农业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发展 |
1.3.1 休闲农业相关研究和发展 |
1.3.2 亲子体验相关研究和发展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亲子 |
2.1.2 体验 |
2.1.3 亲子体验 |
2.1.4 休闲农业 |
2.1.5 体验农业 |
2.1.6 休闲农业园 |
2.2 亲与子的相关理论研究 |
2.2.1 亲与子的分类 |
2.2.2 亲与子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
2.2.3 亲与子的需求 |
2.2.4 亲与子活动中的相处模式 |
2.2.5 亲与子中的特殊人群 |
2.3 体验的相关理论研究 |
2.3.1 体验经济理论 |
2.3.2 景观体验式设计的概念 |
2.3.3 景观体验式设计的内容 |
2.3.4 景观体验式设计的特性 |
3 国内外休闲农业园典型案例分析 |
3.1 案例基本概况 |
3.1.1 中国·台湾——飞牛牧场 |
3.1.2 日本·北海道——富田农场 |
3.1.3 加拿大·温哥华——Krause莓果主题体验农场 |
3.1.4 澳大利亚·新威尔士州——猎人谷美酒区 |
3.1.5 中国·成都——三圣花乡旅游区 |
3.2 案例对比分析 |
4 亲子体验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
4.1 亲子体验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的设计原则 |
4.1.1 因地制宜 |
4.1.2 绿色发展 |
4.1.3 以人为本 |
4.1.4 文脉传承 |
4.1.5 科技创新 |
4.2 亲子体验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的景观特性 |
4.2.1 安全性 |
4.2.2 健康性 |
4.2.3 主题性 |
4.2.4 组合性 |
4.2.5 分级性 |
4.2.6 互动性 |
4.2.7 知识性 |
4.2.8 时效性 |
4.3 亲子体验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的设计要素 |
4.3.1 地形地貌 |
4.3.2 水体系统 |
4.3.3 植物配置 |
4.3.4 道路系统 |
4.3.5 铺装材质 |
4.3.6 景观构筑 |
4.3.7 服务建筑 |
4.4 亲子体验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的项目类型 |
5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景观规划设计实践 |
5.1 现状与资源 |
5.1.1 地理概况 |
5.1.2 自然条件 |
5.1.3 政策背景 |
5.1.4 场地概况 |
5.2 定位与目标 |
5.2.1 产业布局 |
5.2.2 潜在需求 |
5.2.3 总体定位 |
5.2.4 功能定位 |
5.2.5 发展目标 |
5.3 概念与布局 |
5.3.1 规划分析 |
5.3.2 设计策略 |
5.3.3 概念设计 |
5.3.4 结构布局 |
5.4 业态与功能 |
5.4.1 园区入口 |
5.4.2 分区规划 |
5.5 营建与技术 |
5.5.1 亲子体验 |
5.5.2 交通组织 |
5.5.3 水体设计 |
5.5.4 竖向设计 |
5.5.5 植物种植设计 |
5.5.6 生境营造 |
5.5.7 建筑与配套设施规划 |
5.5.8 铺装材料设计 |
5.5.9 夜景照明设计 |
5.6 成果与效益 |
5.6.1 盈利模式 |
5.6.2 节事活动设计 |
5.6.3 定制活动设计 |
5.6.4 效益评估 |
5.6.5 经济技术指标 |
6 成果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附录A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长阳农场规划设计图 |
(3)花海景观设计与研究 ——以桃蹊花海景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中国花文化历史悠久 |
1.1.2 “花海经济”兴起 |
1.1.3 花海同质化问题严重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台湾 |
1.2.2 荷兰 |
1.2.3 日本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花海景观规划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解析 |
2.1.1 花海 |
2.1.2 花海景观 |
2.1.3 花卉旅游 |
2.2 花海的分类 |
2.2.1 自然花海 |
2.2.2 人工花海 |
2.2.3 半人工花海 |
2.3 花海景观相关理论研究 |
2.3.1 花海景观植物材料研究 |
2.3.2 花海景观营造研究 |
2.3.3 花海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
3 花海案例分析 |
3.1 南京大塘金薰衣草庄园 |
3.1.1 案例概况 |
3.1.2 设计分析 |
3.1.3 借鉴与反思 |
3.2 亳州亳药花海 |
3.2.1 案例概况 |
3.2.2 设计分析 |
3.2.3 借鉴与反思 |
3.3 祥源花世界景区 |
3.3.1 案例概况 |
3.3.2 设计分析 |
3.3.3 借鉴与反思 |
4 案例实践——桃蹊花海景观规划 |
4.1 项目背景与概况 |
4.1.1 上位规划 |
4.1.2 区位分析 |
4.1.3 历史人文 |
4.2 现状分析 |
4.2.1 场地周边现状 |
4.2.2 场地内部现状 |
4.2.3 SWOT态势分析 |
4.3 桃蹊花海景观规划 |
4.3.1 规划定位与构思 |
4.3.2 规划原则与策略 |
4.3.3 总体规划 |
4.4 植物配置 |
4.4.1 植物配置原则 |
4.4.2 植物配置方式 |
4.4.3 植物选择 |
4.5 小品设计 |
4.5.1 功能类 |
4.5.2 装饰类 |
4.5.3 标识类 |
4.6 旅游规划 |
4.6.1 项目营销 |
4.6.2 产品打造 |
4.6.3 后期运营 |
5 讨论与结论 |
5.1 讨论 |
5.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兰科植物专类园规划设计初探 ——以四川古蔺兰科专类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方法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兰科专类园发展与现状 |
1.4.1 兰科专类园的概念 |
1.4.2 兰科专类园的发展与现状 |
1.4.3 小结 |
1.5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的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路线 |
第二章 兰科专类园规划设计的理论体系 |
2.1 兰科植物 |
2.1.1 兰科植物生态习性、种类及地理分布 |
2.1.2 兰花的生物学特性 |
2.1.3 兰科植物种类的经济价值 |
2.1.4 兰科植物种类的文化价值 |
2.1.5 兰科植物种类的其它价值 |
2.1.6 珍稀野生兰科植物保护现状 |
2.1.7 园艺兰科植物的种植培育要求 |
2.2 植物园概述 |
2.2.1 植物园的概念 |
2.2.2 植物园的作用 |
2.3 兰科植物专类园 |
2.3.1 兰科专类园的特点 |
2.3.2 兰科专类园的地位和作用 |
2.4 兰科专类园规划设计原则 |
2.4.1 生态性 |
2.4.2 多样性 |
2.4.3 适应性 |
2.4.4 人文性 |
2.4.5 整体性 |
2.4.6 以人为本 |
2.5 兰科专类园景观规划设计内容与要点 |
2.5.1 做好选址工作 |
2.5.2 做好总体布局工作 |
2.5.3 做好功能分区工作 |
2.5.4 做好地形设计工作 |
2.5.5 做好游览路线组织 |
2.5.6 设置相应自然美观的分布环境。 |
2.5.7 注重建筑及小品的文化性 |
2.5.8 种植设计与植物配置要点 |
2.6 国内兰科植物园现状举例 |
2.7 兰科专类园建议启示 |
2.7.1 建园理念的启示 |
2.7.2 种植方式的启示 |
第三章 古蔺兰科专类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3.1 自然景观概述 |
3.1.1 地理位置 |
3.1.2 气候 |
3.1.3 土壤 |
3.1.4 植被 |
3.2 兰科植物概况 |
3.2.1 古蔺兰科植物资源及生长环境 |
3.2.2 古蔺兰花特色 |
3.3 .人文概况 |
3.4 问卷调查 |
3.5 古蔺兰科专类园基础现状分析 |
3.5.1 机遇 |
3.5.2 挑战 |
3.6 指导思想与定位 |
3.6.1 指导思想 |
3.6.2 定位 |
3.6.3 设计目标 |
3.6.4 设计元素与特色 |
3.7 总体构思与布局 |
3.8 兰科专类园规划设计的内容分析 |
3.8.1 场地分析 |
3.8.2 总体设计 |
3.8.3 功能分区 |
3.8.4 地形设计 |
3.8.5 游线组织 |
3.8.6 景观布置 |
3.8.7 交通系统 |
3.8.8 水体系统 |
3.8.9 园林建筑 |
3.8.10 民族文化表达 |
3.8.11 植物种植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古蔺县兰花植物园特点分析 |
4.2 古蔺县兰花植物园规划设计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5)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公园景观可持续性评价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代农业公园发展势在必行 |
1.1.2 现代农业公园现状问题严峻 |
1.1.3 景观可持续发展亟待科学的评价方法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 |
1.3.1 休闲农业 |
1.3.2 都市农业 |
1.3.3 国家农业公园 |
1.3.4 现代农业公园 |
1.4 国内外现代农业公园发展概况与研究进展 |
1.4.1 国外动态 |
1.4.2 国内动态 |
1.5 国内外休闲农业类园区评价研究综述 |
1.5.1 国外动态 |
1.5.2 国内动态 |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1.6.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6.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7 论文整体框架 |
2 理论基础及其指导意义 |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现代农业公园建设与发展的意义 |
2.2 多功能农业理论 |
2.2.1 多功能农业理论的内涵 |
2.2.2 多功能农业理论对现代农业公园建设与管理的意义 |
2.3 景观生态规划理论 |
2.3.1 景观生态规划理论的内涵 |
2.3.2 景观生态规划理论对现代农业公园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
2.4 景观可持续性理论 |
2.4.1 景观可持续性理论的内涵 |
2.4.2 景观可持续性理论对现代农业公园景观可持续性评价的意义 |
2.5 循环经济理论 |
2.5.1 循环经济理论的内涵 |
2.5.2 循环经济理论对现代农业公园景观可持续性评价及发展的意义 |
2.6 本章小结 |
3 现代农业公园景观可持续性评价前期研究 |
3.1 中外代表性现代农业公园案例分析 |
3.1.1 马来西亚沙巴农业公园 |
3.1.2 荷兰库肯霍夫农业公园 |
3.1.3 美国谢尔必比农业公园 |
3.1.4 日本美瑛农业公园 |
3.1.5 中国山东兰陵农业公园 |
3.2 相应借鉴与启示 |
3.2.1 现代农业公园的典型特点 |
3.2.2 现代农业公园的主要功能 |
3.2.3 现代农业公园景观构成要素 |
3.3 现代农业公园景观可持续性设计手法 |
3.3.1 生态景观可持续性设计手法 |
3.3.2 生活景观可持续性设计手法 |
3.3.3 生产景观可持续性设计手法 |
3.4 本章小结 |
4 现代农业公园景观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的构建 |
4.1 评价指标的初始选择 |
4.1.1 指标选择依据 |
4.1.2 初始指标确定 |
4.2 评价指标的筛选与确定 |
4.2.1 指标筛选方法介绍 |
4.2.2 问卷结果与指标体系修正 |
4.2.3 指标筛选结果分析 |
4.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3.1 权重的计算与确定 |
4.3.2 结果分析 |
4.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4.4.1 评分标准的制定 |
4.4.2 模糊综合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5 现代农业公园景观可持续性评价实证研究 |
5.1 案例地介绍 |
5.1.1 黑龙江省休闲农业项目发展概况 |
5.1.2 案例地选择依据 |
5.1.3 案例地概述 |
5.2 评价过程 |
5.2.1 数据来源 |
5.2.2 数据处理 |
5.3 评价结果与分析 |
5.3.1 评价结果 |
5.3.2 结果分析 |
5.4 现代农业公园景观可持续性发展优化建议 |
5.4.1 北大荒现代农业园 |
5.4.2 哈尔滨现代农业示范区 |
5.4.3 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 |
5.5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成果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基于体验经济理念的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唐山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化进程推进 |
1.1.2 美丽乡村政策的提出 |
1.1.3 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转变 |
1.1.4 休假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变革 |
1.1.5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2 观光农业园概述 |
2.1 基本概念 |
2.1.1 农业 |
2.1.2 观光 |
2.1.3 观光农业 |
2.1.4 观光农业园 |
2.2 观光农业园的特征与类型 |
2.2.1 观光农业园特征 |
2.2.2 观光农业园类型 |
2.3 国内外观光农业发展概况 |
2.3.1 观光农业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
2.3.2 观光农业在国内的发展概况 |
2.4 观光农业园问题及发展趋势 |
2.4.1 观光农业园现状 |
2.4.2 观光农业园问题 |
2.4.3 观光农业园发展趋势 |
3 体验经济概述 |
3.1 相关概念 |
3.1.1 体验 |
3.1.2 体验经济 |
3.2 体验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
3.3 体验经济的特征 |
3.4 体验经济与旅游的相关性 |
3.4.1 全面融入体验性对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 |
3.5 小结 |
4 观光农业园的体验设计研究 |
4.1 观光农业园体验设计相关学科和理论 |
4.1.1 体验经济学 |
4.1.2 旅游心理学 |
4.1.3 植物群落学 |
4.1.4 环境心理学 |
4.2 体验活动设计原则 |
4.2.1 独特性原则 |
4.2.2 参与性原则 |
4.2.3 协调性原则 |
4.2.4 科技性原则 |
4.2.5 文化性原则 |
4.3 体验活动类型 |
4.3.1 娱乐体验设计 |
4.3.2 教育体验设计 |
4.3.3 审美体验设计 |
4.3.4 避世体验设计 |
4.4 体验设计内容 |
4.5 体验活动设计表达途径 |
4.5.1 行为方面 |
4.5.2 感官方面 |
4.5.3 情感方面 |
4.6 体验活动设计策略 |
4.6.1 确立体验主题 |
4.6.2 设计体验游程 |
4.6.3 构建体验场景 |
4.6.4 延伸体验产品 |
5 观光农业园规划实证案例 |
5.1 案例一: 北京市农业生态谷 |
5.1.1 项目概况 |
5.1.2 案例特色 |
5.2 案例二: 北京蓝调庄园 |
5.2.1 项目概况 |
5.2.2 案例特色 |
5.3 案例三: 北京蟹岛度假村 |
5.3.1 项目概况 |
5.3.2 功能分区与布局结构 |
5.3.3 案例特色 |
5.4 案例四: 台湾头城休闲农场 |
5.4.1 项目概况 |
5.4.2 案例特色 |
5.5 案例五:日本小岩井农场 |
5.5.1 项目概况 |
5.5.2 案例特色分析 |
5.6 案例六: 日本富田农场 |
5.6.1 项目概况 |
5.6.2 案例特色分析 |
5.7 小结 |
6 规划设计实践——唐山市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 |
6.1 项目概况 |
6.1.1 区位 |
6.1.2 规划范围 |
6.1.3 项目背景 |
6.1.4 上位规划 |
6.2 基地分析 |
6.2.1 现状用地分析 |
6.2.2 景观资源分析 |
6.2.3 道路分析 |
6.2.4 竖向分析 |
6.2.5 水体分析 |
6.2.6 历史人文分析 |
6.2.7 场地综合评价(SWOT分析) |
6.3 总体规划 |
6.3.1 规划定位 |
6.3.2 规划原则 |
6.3.3 规划目标 |
6.3.4 规划布局 |
6.4 专项规划 |
6.4.1 交通系统 |
6.4.2 水系设计 |
6.4.3 竖向设计 |
6.4.4 服务设施规划 |
6.4.5 小品规划 |
6.4.6 铺装规划 |
6.4.7 驳岸规划 |
6.4.8 植物规划 |
6.4.9 体验活动策划 |
6.4.10 游线规划 |
6.4.11 导视标识系统规划 |
6.5 技术经济指标 |
6.5.1 规划用地平衡表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附件 |
(7)广州市中小型室内公共空间园林植物组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由来 |
1.2 研究的背景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研究范畴 |
1.6 相关概念的解释 |
1.7 研究方法 |
1.8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室内公共空间植物组景的构成要素 |
2.1 植物组景中的主题 |
2.2 植物组景中的构架 |
2.3 植物组景中的色彩 |
2.4 植物组景中的光影 |
2.5 植物组景中的质感 |
2.6 植物组景中的声音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室内植物组景在现代公共空间中的作用 |
3.1 空间过渡与延续 |
3.2 空间限定与分割 |
3.3 空间提示与导向 |
3.4 柔化空间 |
3.5 装点剩余空间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州室内公共空间植物组景的应用 |
4.1 植物组景在不同空间中的应用 |
4.1.1 植物组景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 |
4.1.2 植物组景在酒店空间中的应用 |
4.1.3 植物组景在办公空间中的应用 |
4.2 植物组景在不同节日中的应用 |
4.2.1 植物组景在中秋节的应用 |
4.2.2 植物组景在圣诞节的应用 |
4.2.3 植物组景在春节的应用 |
4.3 植物组景在不同季节中的应用 |
4.4 植物组景案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室内公共空间植物组景存在的问题 |
5.2 室内公共空间植物组景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广州地区常用的几种室内园林植物列表 |
附录 2. 2012 年岭南花卉市场主要室内植物销售价格调查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附件 |
(10)蝴蝶养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 养殖品种 |
(二) 生活习性和食性 |
(三) 常温人工养殖 |
(四) 幼虫的采收和蝴蝶标本的加工 |
四、人工养殖蝴蝶前景五彩缤纷(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D法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杜鹃花景观评价研究[D]. 孔军华.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2)
- [2]亲子体验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农场规划设计为例[D]. 向思宇.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3]花海景观设计与研究 ——以桃蹊花海景观为例[D]. 张学.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4]兰科植物专类园规划设计初探 ——以四川古蔺兰科专类园为例[D]. 何杨.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3)
- [5]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公园景观可持续性评价与应用研究[D]. 李胜男. 东北农业大学, 2018(02)
- [6]基于体验经济理念的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唐山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为例[D]. 杨智.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7]广州市中小型室内公共空间园林植物组景应用研究[D]. 张晓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13(S2)
- [8]本低效宏话蝴蝶[J]. 韦公远. 农家科技, 2004(07)
- [9]人工养蝴蝶前景看好[J]. 李明海. 农业知识, 2004(15)
- [10]蝴蝶养殖技术[J]. 孙书静. 农村养殖技术, 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