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密闭箱处理蛋鸡粪的氧化亚氮氨气排放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雷鸣[1](2019)在《添加黄土及其他添加物对猪粪温室气体及氨气排放的影响》文中指出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也是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受到畜禽养殖结构变化、畜禽养殖数量急剧增长以及农业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率低,畜禽粪便污染状况恶化加剧,逐渐成为了新的农业污染源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源。贮存过程是畜禽粪便管理中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环节,是当前我国应用最普遍、最广泛、碳氮损失最严重的管理方式之一。如何减少这一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值得研究。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对粪肥的使用积累了大量经验。加土垫圈、施用土粪是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一种传统的利用粪肥的方法,这种方式将畜禽粪便贮存与利用环节相结合,不仅利于保持畜禽圈舍的清洁,对粪肥中的养分也具有较好的保蓄作用。由于过去对黄土垫圈这种传统措施的研究主要以其肥力作用为主,对其环境效应缺乏相关研究,当前针对有机肥料在贮存阶段的养分损失及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不利于养分资源的综合管理。因此,本文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在探究黄土垫圈这种传统措施的环境效应与机理的同时,借鉴黄土垫圈的经验,在畜禽粪肥贮存过程中选择便捷易得且保蓄作用更强的添加物,研究这一过程中粪肥温室气体及氨气的释放特性。以期为控制有机肥贮存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添加黄土与古土壤对猪粪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猪粪处理相比,添加黄土或古土壤处理的CO2累积排放量降低了42.4%-64.3%,CH4累积排放量降低了99.8%以上,但N2O累积排放增加了1.8-18.0倍,这与土壤对养分的保蓄作用及土壤添加后碳、氮底物的变化有关。总体而言,添加黄土或古土壤处理的全球增温潜势为猪粪对照的38.1%-67.0%,有效降低了猪粪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添加黄土相比,添加古土壤具有更好的减排效果,这与古土壤中具有吸附能力的物理性粘粒和游离态氧化铁含量较高有关,说明添加物类型的选择对减少畜禽粪便存贮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作用。(2)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添加黄土、秸秆、生物炭和膨润土对猪粪贮存阶段温室气体及氨气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用量的生物炭和膨润土处理的CO2累积排放量与不添加任何添加物的猪粪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15.4%和20.9%,N2O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19.8%和37.6%。添加膨润土处理的NH3挥发量显着增加,但添加生物炭和膨润土处理的综合温室效应与猪粪对照相比均显着降低。添加10%秸秆处理的CH4和NH3累积排放量分别较猪粪对照降低了56.8%和95.8%,但其综合温室效应与猪粪相比差异不显着。模拟黄土垫圈1:2比例添加黄土处理的氨气及增温潜势较猪粪处理均显着降低。可见,黄土垫圈是一种有效减少猪粪氨挥发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添加少量生物炭、膨润土对于减少粪肥综合温室效应具有积极作用。(3)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并比较了在畜禽粪便贮存过程中添加10%生物炭与施用不同比例黄土和磷酸酸化过程中猪粪温室气体及氨气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猪粪贮存过程中添加10%生物炭处理的CO2、CH4和NH3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24.2%、97.5%和36.3%,虽然N2O排放量与猪粪处理相比差异未达显着水平,但与添加不同比例黄土处理相比,其N2O排放量仅为添加黄土处理的4.0%-29.8%。酸化处理对降低猪粪CH4和NH3排放具有显着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猪粪的CO2排放,其综合温室效应与猪粪处理相比差异未达显着水平。添加不同比例黄土改变了猪粪的温室气体及氨气释放特性,其中添加50%黄土和100%黄土的综合温室效应分别降低了29.6%和26.0%。总体而言,添加10%生物炭与添加50%、100%黄土均可显着降低猪粪的综合温室效应,且三者间差异未达显着水平。可见沿用黄土垫圈思路,利用少量生物炭替代黄土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维持温室气体和氨气的减排效果,具有较好的减少综合温室效应的潜力。
李雪姣[2](2018)在《不同种类猪粪便堆放过程冬季氨气排放量检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畜禽粪尿所排放的氨气在对畜禽本身及工作人员产生一定影响的同时,也严重危及到了其周边的居民生活环境及大气环境,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当今全球研究的聚焦点。对畜禽养殖生产过程中NH3排放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减少NH3排放减排的重要步骤。因此,试验采用静态箱方法研究了15cm和30cm堆积高度时覆盖(玉米秸秆)或不覆盖情况下对不同种类猪(后备母猪、育肥猪、仔猪)粪便NH3排放量的影响及规律。试验期间,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种类猪粪便的氨气排放规律不同。在四个不同处理组条件下,后备母猪粪便的NH3排放都集中一周之内达到高峰,之后下降直至气体释放结束;育肥猪粪便氨气排放规律相似,基本上在一周左右排放量较大,之后排放较少,直到后期排放结束;仔猪粪便前期的排放并不规律,体现在不同程度的上下波动。其规律有的呈前期先降低的趋势,之后急剧提高。有的呈前期上下波动几天,之后迅速上升到峰值。还有的呈持续升高,在试验一周左右达到排放最高值,之后逐渐降低,便一直持续到气体释放结束。(2)覆盖和堆积高度对不同种类猪粪便气体排放有显着性差异。无覆盖条件下,后备母猪粪便在不同堆积高度处理间差异显着(P<0.01),在相同堆积高度的基础上,覆盖秸秆与无覆盖不同处理间差异显着(P<0.01);育肥猪粪便不同堆积高度的处理组间差异显着(P<0.01),有无覆盖两组处理组间差异显着(P<0.01);仔猪粪便氨气排放,不同堆积高度或有无覆盖分别对NH3排放达到了差异显着(P<0.01);不同种类猪粪便的不同堆积高度及覆盖对NH3排放差异都不显着(P>0.05)。(3)不同种类猪粪便在排放期间(前期、中期、后期)的气体排放量不同。后备母猪前期氨气累积排放量明显高于中、后期的,中期排放水平较低,后期接近于零排放。育肥猪的排放依然是前期比中期、后期的排放多,不同的是,育肥猪的中期与后期的氨气排放量远远低于前期并且不足前期的一半。仔猪同样聚集在排放前期,中期与后期的排放依次削弱,尤其是后期氨气累积排放量极其微小。(4)四个处理组的单位质量猪粪NH3累积排放量为47.52120.48mg/kg。其中,仔猪堆放高度15cm有覆盖处理累积排放量最低,育肥猪堆放高度30cm无覆盖累积排放量最高。不同种类猪粪便NH3的累积排放量为,育肥猪>后备母猪>仔猪;不同处理组NH3的累积排放量为,H30>H15>H30C>H15C。
罗文博[3](2018)在《基于Android平台的猪舍氨气浓度预测系统》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猪肉及其产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规模化、集约化的生猪养殖发展迅速。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猪舍环境对猪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生存环境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猪的健康水平、繁殖能力及猪肉的产量,因此,生猪的养殖环境已经受到多方面的广泛关注。氨气是规模化封闭式猪舍养殖中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对生猪的影响最大,不仅降低畜禽的健康及其生产性能,还容易引起各种疾病,己成为畜禽场的主要空气污染源,也是当前国际上用来衡量畜禽场空气质量的通用指标。由于猪舍内环境之间存在着非线性、时变性的特性,使得猪舍环境的预测和控制面临很多困难,尤其是实现这些环境因素的智能化、精确化预测和控制。预测封闭式生猪养殖场氨气的浓度的主要方法是建立氨气浓度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既是封闭式生猪养殖场空气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精确预测和管理生猪生长环境的基础依据。由于猪舍内氨气浓度对猪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因此建立一个准确的氨气浓度预测模型十分必要。虽然目前有些针对猪舍内氨气浓度预测的研究,但是氨气浓度受到猪舍内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氨气浓度和猪舍内的环境是非线性关系的,缺少准确的预测模型。为此本研究构建基于L-M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线性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对猪舍内氨气浓度进行预测,以实测的4个月共120天的2 880组猪舍内环境数据(包括氨气浓度、温度、湿度、猪的活动量、通风情况、风扇开启情况、通风率)构建训练集和验证集。结果表明,Elman神经网络建立的9-19-19-1四层结构预测模型经过7047步达到目标误差,预测值和真实值的最大绝对误差为0.9466,基于L-M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建立的9-19-19-1四层结构预测模型经过262步达到目标误差,预测值和真实值的最大绝对误差为1.1647,虽然基于L-M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训练速度很快,但随着训练数据量的增大,基于L-M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呈现不稳定状态,对某一时刻的预测误差较大,而Elman神经网络因为他内部具有局部记忆单元的原因联想记忆功能较好,预测比较稳定,与基于L-M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和线性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相比可以提高猪舍氨气浓度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猪舍环境预警提供支持,也为其他行业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通过建立的氨气浓度预测模型建立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猪舍氨气浓度预测系统,规模化封闭式猪舍养殖环境中的氨气浓度预测和预警系统能有效地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对氨气浓度进行实时预测,并在监测或预测到氨气浓度过高时自动通知相关人员,有效降低了生猪养殖的风险。
山楠[4](2018)在《畜禽养殖固体废弃物不同堆置条件下碳氮气体排放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管理技术相对落后,造成严重的碳氮损失,碳氮气体排放作为畜禽养殖废弃物碳氮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容忽视。畜禽固体废弃物农民传统堆置方式是目前我国应用最普遍、最广泛、而碳氮损失也最严重的管理方式之一,本研究以生猪养殖固体废弃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肉牛养殖固体废物,通过原位监测分析了不同季节堆置条件下畜禽养殖固体废弃物碳氮气体(NH3、N2O、CH4和CO2)排放规律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并通过室内控制试验,探究了调节初始含水量、秸秆覆盖、添加生物质炭和扩大堆体空隙等不同调控方式,对堆置过程中碳氮气体排放的影响;基于种养结合发展理念,研究了经过不同管理方式后形成有机肥施入设施油菜田土壤碳氮气体排放特征。以期明确我国畜禽养殖固体废弃物堆置方式下碳氮气体排放规律,为优化畜禽养殖固废管理方式、编制碳氮气体排放清单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长江中下游地区猪粪固体堆置过程中,夏季和春季NH3挥发和N2O排放损失主要集中于堆置前期,且夏季猪粪固体表面以NH3挥发形式的N素养分损失高达30%,两个季节N2O排放损失率均小于2%。CH4排放集中于堆置后期,且均产生于降雨后,CH4排放损失率最高可达3.49%,春季排放量大于夏季。夏季猪粪堆体表面NH3挥发和N2O排放受环境温度和堆体含水量影响显着;春季持续降雨影响猪粪堆体含水量,碳氮气体排放变化与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着。(2)夏季和春季牛粪固体堆置过程中NH3挥发和N2O排放损失主要集中于堆置前期,其中夏季NH3累积排放量显着高于春季,两个季节牛粪堆置过程中NH3挥发损失变化与堆体内温度显着相关,N2O排放损失率均低于0.1%。CH4排放集中于堆置后期,且CH4排放损失率仅为1%。与猪粪堆体不同,牛粪固体堆置过程中,堆体表面碳氮气体排放受到环境因子影响不显着。(3)猪粪固体废弃物堆置过程中,碳氮气体排放受堆体初始含水量影响较大。初始含水量为60%条件下,堆置过程中NH3挥发损失总量最小(1.04 g·m2),但增加了 N2O排放损失;初始含水量通过影响堆体内部厌氧环境而影响CH4的排放,初始含水量为40%条件下,CH4排放损失最少,仅为1.89g·m-2,CH4排放呈现随着物料初始含水量越高而排放量越大的趋势。(4)与猪粪自然堆置处理(SS)相比,秸秆覆盖处理(CS)、添加生物炭处理(BS)和扩大堆体空隙处理(OS)等调控措施均能不同程度减少猪粪固体堆置过程中碳氮气体排放损失。3个调控措施可显着减少NH3挥发损失和N20排放损失,BS处理和OS处理表现更为突出,而3个调控措施对CH4排放损失无显着作用。(5)不同调控措施下猪粪固体堆置后形成有机肥施用于设施菜田(油菜)土壤后,在同等施氮水平下,与施用猪粪固体堆置肥料(SS)相比,秸秆覆盖处理(CS)、添加生物炭处理(BS)和扩大堆体空隙处理肥料(OS)能减少NH3挥发量和N2O排放量损失,且BS处理条件下设施油菜产量最高为5.42t·hm-2,在保证蔬菜产量的同时,减少气体排放损失效果显着。综上所述,畜禽养殖固体废弃物传统堆置过程中,碳氮气体排放受到环境因子影响,适宜的初始含水量参数下,优化管理方式可减少粪肥堆置-还田过程中气体排放损失,提高养分利用率。
郭娇[5](2017)在《猪粪和鸡粪在不同管理方式下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畜禽粪便产生的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是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也是施行温室气体减排的重点领域。畜禽种类不同,粪便管理方式不同,粪便温室气体的排放因子各不相同,而排放因子是评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础。因此,本试验采用实地监测的方法,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我国猪粪、蛋鸡粪和肉鸡粪在静态堆放和翻堆堆放条件下的CO2、CH4和N2O排放因子,并记录试验过程中的环境温湿度,测定粪便的理化性质,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粪便微生物组成的差异,以探究温室气体排放与环境温湿度、粪便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以期为我国畜禽粪便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估算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畜牧业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指导,也为畜禽粪便温室气体的减排提供科学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静态堆放和翻堆堆放条件下猪粪、蛋鸡粪和肉鸡粪的腐熟时间以种子发芽指数GI≧80%为腐熟标准,猪粪在静态堆放和翻堆堆放条件下的腐熟时间分别为92 d和77 d;蛋鸡粪在两种粪便管理方式下的腐熟时间分别为146 d和128 d;肉鸡粪则分别为112 d和102 d。结果显示,翻堆能够加快畜禽粪便的腐熟,缩短粪便腐熟时间;粪便种类不同,粪便的腐熟时间也会不同,蛋鸡粪的腐熟时间最长,肉鸡粪次之,猪粪最短。2.静态堆放和翻堆堆放条件下猪粪、蛋鸡粪和肉鸡粪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翻堆能够减少猪粪和鸡粪温室气体的排放。CH4的减排效果最明显,猪粪减排76.61%,蛋鸡粪减排42.05%,肉鸡粪减排96.75%;CO2也有一定的减排效果,猪粪、蛋鸡粪、肉鸡粪分别减排29.68%、14.57%、30.44%;翻堆对N2O排放的影响因粪便种类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在猪粪和蛋鸡粪中表现为减排,减排比例分别为20.74%和16.18%,而在肉鸡粪中则表现为增加N2O的排放,与静态堆放相比增加了12.17倍。就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而言,翻堆具有一定的减排效果,在猪粪、蛋鸡粪、肉鸡粪中(CO2+CH4+N2O)的减排效果分别为67.41%、36.33%、75.94%,(CH4+N2O)的减排效果分别为72.32%、41.99%、87.75%。因此,翻堆是实现畜禽粪便温室气体减排的一项有效措施。就各温室气体的占比而言,CH4是3种粪便温室气体的主要贡献者,CO2的排放比例则是蛋鸡粪和肉鸡粪高于猪粪,N2O则是在猪粪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肉鸡粪在翻堆条件下,而蛋鸡粪在两种粪便管理方式下以及肉鸡粪在静态堆放条件下的N2O排放所占比例接近于零。因此,粪便种类不同,各温室气体所占的比重也有所不同。3.静态堆放和翻堆堆放条件下猪粪、蛋鸡粪和肉鸡粪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利用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结合各畜禽在我国的饲养现状,计算出猪粪、蛋鸡粪和肉鸡粪的CO2、CH4和N2O排放因子。猪粪在静态堆放条件下的CO2、CH4和N2O排放因子分别为1.84 kg/头、0.47 kg/头、4.11 g/头;在翻堆堆放条件下则分别为1.29 kg/头、0.11 kg/头、3.26 g/头。蛋鸡粪在静态堆放条件下的CO2、CH4和N2O排放因子分别为41.59 kg/100只、5.70 kg/100只、1.44 g/100只;在翻堆堆放条件下则为35.53 kg/100只、3.30 kg/100只、1.21 g/100只;肉鸡粪在静态堆放条件下的CO2、CH4和N2O排放因子分别为2.36 kg/100只、0.32 kg/100只、0.24 g/100只;在翻堆堆放条件下则分别为1.64 kg/100只、0.01 kg/100只、3.10 g/100只。结果显示,粪便种类不同,管理方式不同,各温室气体的排放因子也会不同;除两种管理方式下的蛋鸡粪及静态堆放条件下的肉鸡粪的CH4排放因子外,《IPCC,2006》及《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中的CH4和N2O排放因子均高估了本研究实际测得的排放因子。4.环境温湿度、粪便理化性质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猪粪和鸡粪试验中,温度(环境温度和堆体温度)与CO2、CH4和N2O的排放速率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粪便的理化性质与CO2、CH4和N2O的排放也有一定的关系。以相关性分析为基础,以相关性出现率(两指标具有显着相关性的次数占两指标分析总次数的比例)大于50%为依据,筛选出与CO2、CH4和N2O的排放具有较好相关性的粪便指标。结果显示,粪便中的含碳物质与CO2和CH4排放具有较好相关性,而含碳和含氮物质均与N2O的排放呈现较好相关性。与CO2的排放相关性较好的指标有WSC、VS、TOC、TN,与CH4的排放相关性较好的指标有pH和TOC,与N2O的排放相关性较好的指标有pH、NH4+-N、TS、VS、TOC、TN。由此表明,温度、粪便p H、粪便中的含碳含氮物质能够影响粪便各温室气体的排放。5.微生物多样性与CH4和N2O排放的关系不同管理方式,不同堆放时间的粪便中存在差异的菌属有13个,其中,梭菌属(Clostridium)与CH4的排放呈显着正相关(R=0.673,P<0.05);副球菌属(Paracoccus)、Sedimentibacter、密螺旋体属(Treponema)与N2O的排放呈显着正相关(R=0.649,P<0.05;R=0.697,P<0.05;R=0.648,P<0.05)。以上结果显示,造成粪便CH4和N2O排放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上述微生物在粪便中的分布有关。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翻堆能够加快粪便的腐熟进程,缩短腐熟时间。2)翻堆能够减少畜禽粪便在管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3)粪便种类不同,管理方式不同,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不同;除蛋鸡粪和静态堆放条件下肉鸡粪的CH4排放因子外,现有的粪便CH4和N2O排放因子均高估了实际测得的排放因子。4)温度与粪便各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较好的相关性。CO2的排放与粪便中WSC、VS、TOC、TN的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CH4的排放与粪便pH及TOC含量具有较好对的相关性;N2O的排放则与粪便pH以及NH4+-N、TS、VS、TOC、TN的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5)粪便中梭菌属分布的差异可能是造成各组CH4排放差异的原因之一,而副球菌属、Sedimentibacter和密螺旋体属在粪便中分布的差异可能是导致N2O排放差异的原因之一。
方峥[6](2017)在《酸化处理对猪场原水和沼液存储过程中气体排放的影响》文中指出为研究酸化处理对猪场原水以及沼液存储过程中温室气体的影响,利用浓硫酸对猪场污水进行处理,利用动态箱法对75d内各类气体的实际排放量进行合理检测。根据CH4以及N2O在温室效应中的综合影响,猪场的原水在经过酸化处理后,CO2-eq的含量维持在90%91%,沼液酸化后温室气体的增加是原来510倍。本次研究发现:酸化处理原水可以对温室气体进行有效的抑制,酸化处理沼液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但对于NH3排放可以有效抑制,同时对于沼液的氮含量可以适当保存。
胡俊鹏[7](2016)在《秸秆及生物质炭添加对木瓜生长及土壤N2O排放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秸秆还田是常用的土壤培肥措施。秸秆在高温厌氧下裂解制备而成的生物质炭也具有土壤改良的作用。应用秸秆和生物质炭去改良海南热带气候下形成的酸、瘦及保肥能力差的热带土壤意义重大。土壤性质的改变不但作用于作物生长及产量,还可能影响土壤氮循环,改变了重要温室效应气体之一的N2O生成与排放。有关秸秆或生物质炭还田对热带土壤N2O排放的研究鲜有报道。木瓜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果树,施肥多,灌溉频繁。本试验以木瓜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以大田试验和室内培养试验结合的方式研究添加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性质、土壤N2O排放、木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同时比较秸秆与生物质炭两种材料作用效果的差异。大田试验共设六个处理:尿素+20t/hm2生物质炭处理(C1),尿素+40t/hm2生物质炭处理(C2),尿素+10t/hm2生物质炭+20.12t/hm2秸秆处理(CS),尿素+40.23t/hm2秸秆处理(S),单施尿素处理(CK)及不加尿素处理(NO)。室内培养试验共四个处理:1%生物质炭处理(1%C),2%生物质炭处理(2%C),2.75%秸秆处理(2.75%S),对照处理(CK)。研究结果如下:1、添加秸秆和生物质炭显着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培养实验中,秸秆和生物质炭添加显着增加了有机碳、全氮、速效钾和有效磷的含量,提高了pH和阳离子交换量。生物质炭作用效果优于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性质改善效果随施用量增加而增加。在大田试验中,秸秆和生物质炭的施入显着提高了阳离子交换量,增加了pH、有机碳、全氮和有效磷含量,降低了土壤容重。2、培养实验中,生物质炭能促进硝化作用,缩短硝化时间,高用量的生物质炭作用效果优于低用量的效果。秸秆在施入土壤初期固定大量的矿质氮,促进硝化作用进行。大田试验中,秸秆和生物质炭促进硝化作用进行,降低铵态氮含量,但可能因硝态氮淋失及作物吸收导致土壤中没有硝态氮的累积。3、培养试验中,生物质炭在前期(1~45天)激发N2O排放,培养后期(180~225天)与对照相比显着降低了土壤N2O排放。1%生物质炭用量和2%生物质炭用量的处理,其后期N2O排放总量的降幅为55.18%和43.08%。秸秆在培养前期降低了86.19%N2O排放,培养后期则增加了150.21%N2O排放。田间条件下,生物质炭降低N2O排放,秸秆则促进N2O排放。20t/hm2生物质炭处理,40t/hm2生物质炭处理和10t/hm2生物质炭+20.12t/hm2秸秆处理的N2O年累积排放量分别为6.91kgN2O-N/hm2、 6.47kgN2O-N/hm2和6.12kgN2O-N/hm2,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3.15%、29.21%和33.55%。40.23t/hm2秸秆处理排放量最高,年累积排放量达到10.66 kgN2O-N/hm2,比对照多了15.61%。5、海南木瓜园土壤N2O排放整个生长周期内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孔隙含水量没有有显着相关性,土壤N2O排放主要受施肥量和pH影响。6、秸秆和生物质炭促进木瓜生长,提高株高、茎周长和叶片数,增加了木瓜产量。20t/hm2生物质炭处理,40t/hm2生物质炭处理,10t/hm2生物质炭+20.12 t/hm2秸秆处理和40.23t/hm2秸秆处理产量分别比对照单株木瓜产量高出21.10%、21.25%、16.58%和30.55%,且40.23t/hm2秸秆处理与对照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因此,生物质炭不但能改善土壤性质,降低N20排放,还能提高产量,在热区土壤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李路路[8](2016)在《粪污存储过程中温室气体和氨气排放特征与减排研究》文中指出畜禽粪污管理过程是农业温室气体以及氨气的重要排放源之一,而粪污存储过程中的温室气体和氨气排放是粪污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排放源,研究粪污存储过程中气体排放特征与减排技术对控制温室气体以及氨气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每年畜禽粪便产量大,针对不同畜禽粪便存储过程中气体排放特征对比研究鲜有报道,本文选择了我国主要畜禽粪便,包括生猪粪便(PM)、奶牛粪便(DCM)、肉牛粪便(BCM)、蛋鸡粪便(LM)、肉鸡粪便(BM),利用动态箱法测定了各种畜禽粪便贮存过程中的温室气体和氨气排放特征,比较分析了不同畜禽粪便贮存过程的气体排放差异和影响因素;在充分分析国内外畜禽粪污存储过程中气体排放特征和减排技术后,选取硫酸酸化处理猪场原水和沼液,原水对照组pH为6.5(RCK),加酸处理后pH分别为5.1(RT1)和5.7(RT2);沼液对照组pH为7.8(BCK),加酸处理后pH分别为5.7(BT1)和6.5(BT2),采用动态箱法在线监测存储75 d内各气体排放通量,对比减排效果,主要结论如下:粪便贮存气体排放研究结果表明:PM、DCM、BCM、LM、BM五种粪便存储过程中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3.40、122.30、41.47、2.21、4.73 mg kg-1 d-1;CO2排放通量分别为792.85、652.65、444.00、1668.08、645.42 mg kg-1 d-1;NH3排放通量分别为14.86、0.95、1.68、67.21、19.80 mg kg-1d-1;N2O排放通量分别为0.33、0.90、0.94、0.76、0.27 mg kg-1 d-1。粪便特性影响贮存过程中C、N气体排放,经过77d存储后PM、DCM、BCM、LM、BM的CO2-eq分别为14.09、281.98、108.67、20.18、15.81g kg-1,其中DCM排放的CO2-eq量最高,明显高于其他粪便(p<0.05),PM最低;LM的GHGs(CH4+N2O)主要来自N2O,达到76%,而DCM、BCM和BM贡献率则以CH4为主,达到65%94%,PM两者贡献比例相当;不同粪便贮存过程中甲烷转化系数存在较大差异,DCM的CH4转化系数最高,达到41.2%,BCM转化系数为18.5%,明显高于IPCC推荐值,其他粪便转化系数低于推荐值;五种畜禽粪便贮存过程中氧化亚氮排放因子为0.0020.013 kg N2O-N kg-1 N,与IPCC推荐值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粪污贮存酸化气体排放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原水组,RCK和RT1、RT2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32.2,2.37和3.10 g m-3 d-1,N2O排放通量分别为336.45,23.36,29.79 mg m-3 d-1,NH3排放通量分别为1.01,0.82,1.63 g m-3 d-1,CO2排放通量分别为109.14,99.66,110.55 g m-3 d-1,酸化处理显着降低原水CH4和N2O排放量;对于沼液组,BCK,BT1和BT2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0.24,0.86,0.63 g m-3 d-1,N2O排放通量分别为2.54,73.43,268.66 mg m-3 d-1,NH3排放通量分别为8.02,1.35,1.51 g m-3 d-1,CO2排放通量分别为48.9,44.3,44.0 g m-3 d-1,酸化沼液显着增加CH4和N2O排放通量,但是NH3排放可显着降低8183%,同时酸化组内氨氮含量较对照组增加4054%。根据CH4和N2O在100a尺度上的全球增温潜势计算各组的综合温室效应,猪场原水酸化后CO2-eq降低9192%;沼液酸化后温室气体增加511倍。结果说明:酸化处理原水能够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而酸化处理沼液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但可有效降低氨气排放,同时保留沼液中氮养分。
李路路,董红敏,朱志平,王悦[9](2016)在《酸化处理对猪场原水和沼液存储过程中气体排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探索酸化处理对猪场原水和沼液存储过程中温室气体(CH4、N2O、CO2)以及NH3排放的影响,采用浓硫酸酸化处理猪场污水,利用动态箱法在线监测存储75 d内各气体排放通量。试验分别设置一个对照组和两个酸化处理组:原水对照组p H为6.5(RCK),加酸处理后p H分别为5.1(RT1)和5.7(RT2);沼液对照组p H为7.8(BCK),加酸处理后p H分别为5.7(BT1)和6.5(BT2)。对于原水组,RCK、RT1、RT2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32.2、2.37、3.10 g·m-3·d-1,N2O排放通量分别为336.45、23.36、29.79 mg·m-3·d-1,NH3排放通量分别为1.01、0.82、1.63 g·m-3·d-1,CO2排放通量分别为109.14、99.66、110.55 g·m-3·d-1,酸化处理显着降低原水CH4和N2O排放量;对于沼液组,BCK、BT1、BT2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0.24、0.86、0.63 g·m-3·d-1,N2O排放通量分别为2.54、73.43、268.66mg·m-3·d-1,NH3排放通量分别为8.02、1.35、1.51 g·m-3·d-1,CO2排放通量分别为48.9、44.3、44.0 g·m-3·d-1,酸化沼液显着增加CH4和N2O排放通量,但NH3排放可显着降低81%83%,同时酸化组内氨氮含量较对照组增加40%54%。根据CH4和N2O在100年尺度上的全球增温潜势计算各组的综合温室效应,猪场原水酸化后CO2-eq降低91%92%,沼液酸化后温室气体增加511倍。结果表明:酸化处理原水能够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而酸化处理沼液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但可有效降低NH3排放,同时保留沼液中氮养分。
介邓飞,魏萱,叶章颖,泮进明[10](2015)在《肉鸡密闭养殖箱的氨气排放检测方法》文中研究表明准确获取肉鸡养殖过程中氨气(NH3)排放规律及排放系数是评估其排放量的基础,并可为NH3减排提供依据。为了研究肉鸡模拟养殖环境条件下肉鸡质量、排泄量、采食量和饮水量等参数对NH3排放情况的影响,该文设计了由肉鸡养殖箱、气体采样管路和红外光声谱气体监测仪构成的肉鸡养殖箱NH3浓度检测装置,对养殖箱的静态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性能和肉鸡短期养殖NH3排放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静态试验时,养殖箱内NH3质量浓度的平均变化率为-4.40%,气密性能良好;动态试验时,将质量浓度为37.95 mg/m3 NH3通入养殖箱,检测NH3质量浓度最大值36.75 mg/m3,最小值35.22 mg/m3,平均值为35.65 mg/m3,准确度达到93.94%,检测装置性能稳定,能够较精确检测到养殖箱内标准气体的质量浓度。肉鸡短期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非光照时期(22:00-次日06:00)养殖箱内NH3质量浓度大于光照时期(06:00-22:00)质量浓度;养殖前期肉鸡排泄量与NH3浓度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养殖后期排泄量与NH3浓度变化趋势呈负相关;箱内粪便累积到第4天,NH3质量浓度急剧上升。该检测装置为后期进一步研究肉鸡养殖生长过程中NH3排放特征提供了前期研究设施基础。
二、密闭箱处理蛋鸡粪的氧化亚氮氨气排放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密闭箱处理蛋鸡粪的氧化亚氮氨气排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添加黄土及其他添加物对猪粪温室气体及氨气排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畜禽粪便贮存阶段和加土垫圈研究进展 |
1.2.2 畜禽粪便中温室气体和氨气排放研究进展 |
1.2.3 畜禽粪便管理方式概述 |
1.2.4 畜禽粪便碳、氮气体减排措施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 |
1.3.1 添加黄土与古土壤对猪粪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1.3.2 添加黄土及其他添加物对猪粪贮存过程中温室气体和氨气排放的影响.. |
1.3.3 生物炭替代黄土对猪粪贮存过程中温室气体和氨气排放的影响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添加黄土或古土壤对猪粪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供试材料 |
2.2.2 试验设计 |
2.2.3 采样方法与室内分析 |
2.2.4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处理pH变化 |
2.3.2 不同处理矿质态氮变化 |
2.3.3 不同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动态变化 |
2.3.4 添加黄土或古土壤对猪粪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的影响 |
2.3.5 添加黄土或古土壤对全球增温潜势的影响 |
2.3.6 添加黄土或古土壤后各因素与猪粪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性 |
2.4 讨论 |
2.4.1 猪粪贮存阶段的温室气体释放特性 |
2.4.2 添加黄土或古土壤对猪粪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2.4.3 加土垫圈、堆制土粪的综合效应 |
第三章 添加黄土及其他添加物对猪粪贮存过程中温室气体和氨气排放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供试材料 |
3.2.2 试验设计 |
3.2.3 采样方法与室内分析 |
3.2.4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处理pH和电导率的变化 |
3.3.2 不同处理矿质态氮变化 |
3.3.3 不同处理TC、TN、DOC和T/N的变化 |
3.3.4 不同处理CO_2与CH_4的累积排放量 |
3.3.5 不同处理NH_3与N_2O的累积排放量 |
3.3.6 不同处理综合温室效应 |
3.4 讨论 |
3.4.1 添加黄土对猪粪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3.4.2 添加秸秆、生物炭和膨润土对猪粪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第四章 生物炭替代黄土对猪粪贮存过程中温室气体和氨气排放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供试材料 |
4.2.2 试验设计 |
4.2.3 采样方法与室内分析 |
4.2.4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处理pH变化 |
4.3.2 不同处理矿质态氮变化 |
4.3.3 不同处理CO_2与CH_4的累积排放量 |
4.3.4 不同处理NH_3与N_2O的累积排放量 |
4.3.5 不同处理综合温室效应 |
4.4 讨论 |
4.4.1 黄土垫圈与酸化对猪粪贮存阶段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4.4.2 添加生物炭对猪粪贮存阶段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不同种类猪粪便堆放过程冬季氨气排放量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畜禽粪便不同处理方法 |
1.2.2 畜禽粪便NH3排放影响因素 |
1.2.3 畜禽粪便NH3检测方法 |
1.2.4 畜禽粪便NH3减排方法 |
1.3 存在的问题分析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图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装置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设计 |
2.4 样品采集与分析 |
2.5 数据处理方法 |
3 结果分析 |
3.1 后备母猪粪便堆放过程中NH3的排放及影响因素 |
3.1.1 后备母猪在不同堆放高度下氨气排放量 |
3.1.2 后备母猪在不同覆盖方式下氨气排放量 |
3.1.3 覆盖及堆放高度对后备母猪氨气的影响 |
3.1.4 本章小结 |
3.2 育肥猪粪便堆放过程中NH3的排放及影响因素 |
3.2.1 育肥猪在不同堆放高度下氨气排放量 |
3.2.2 育肥猪在不同覆盖方式下氨气排放量 |
3.2.3 覆盖及堆放高度对育肥猪氨气的影响 |
3.2.4 本章小结 |
3.3 仔猪粪便堆放过程中NH3的排放及影响因素 |
3.3.1 仔猪在不同堆放高度下氨气排放量 |
3.3.2 仔猪在不同覆盖方式下氨气排放量 |
3.3.3 覆盖及堆放高度对仔猪氨气的影响 |
3.3.4 本章小结 |
3.4 不同种类猪NH3排放比较 |
3.4.1 猪粪堆放气体整体排放差异 |
3.4.2 不同堆放阶段气体排放差异 |
3.4.3 覆盖及堆放高度对不同种类猪NH3排放差异 |
3.5 本章小结 |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基于Android平台的猪舍氨气浓度预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案 |
1.5 本章小结 |
2 数据来源与预测方法 |
2.1 猪舍结构 |
2.2 猪舍内温度、相对湿度、猪活动量及氨气浓度的监测 |
2.3 通风率的测定和计算 |
2.4 预测方法 |
2.4.1 线性神经网络 |
2.4.2 Elman神经网络 |
2.4.3 BP神经网络 |
2.4.4 L-M优化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3 预测模型的建立 |
3.1 数据预处理 |
3.2 预测模型的分析与建立 |
3.2.1 线性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3.2.2 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3.2.3 基于L-M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3.3 本章小结 |
4 预测结果与分析 |
4.1 猪舍环境数据 |
4.2 训练性能对比分析 |
4.3 预测结果对比分析与模型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5 预测系统在Android平台上的构建 |
5.1 软件开发和运行环境 |
5.2 系统交互流程 |
5.3 服务端设计 |
5.3.1 数据库设计 |
5.3.2 服务端设计 |
5.4 客户端设计 |
5.5 关键技术 |
5.5.1 服务端关键技术 |
5.5.2 客户端关键技术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畜禽养殖固体废弃物不同堆置条件下碳氮气体排放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畜禽废弃物的产生与特征 |
1.2.2 畜禽养殖固体废弃物堆置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
1.2.3 畜禽养殖废固体弃物肥管理方式与碳氮气体排放 |
1.2.4 畜禽粪便管理过程中碳氮气体排放原理 |
1.2.5 影响碳氮气体排放的主要因素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内容 |
1.4.1 不同季节畜禽养殖固体废弃物堆置过程中碳氮气体排放特征研究 |
1.4.2 不同初始含水量对猪粪固体堆置过程中碳氮气体排放研究 |
1.4.3 不同调控措施对猪粪固体堆置过程中碳氮气体减排效果研究 |
1.4.4 不同管理方式下猪粪有机肥还田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碳氮气体排放研究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不同季节猪粪固体堆置过程中碳氮气体排放特征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供试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堆体温度、含水量、pH的变化规律 |
2.2.2 猪粪固体堆置试验过程中碳氮气体排放规律 |
2.2.3 物料碳氮损失和温室效应 |
2.3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季节牛粪固体堆置过程中碳氮气体排放特征研究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供试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堆体温度、含水量、pH的变化规律 |
3.2.2 牛粪固体堆置试验过程中碳氮气体排放规律 |
3.2.3 物料碳氮损失和温室效应 |
3.3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初始含水量对猪粪固体堆置过程中碳氮气体排放的影响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供试材料 |
4.1.2 试验设计与装置试验设计 |
4.1.3 样品的采集及测试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初始含水量堆体温度、含水量和pH变化规律 |
4.2.2 不同初始含水量猪粪固体堆置试验过程中碳氮气体排放规律 |
4.2.3 物料碳氮损失和温室效应 |
4.3 小结 |
第五章 不同调控措施下猪粪固体堆置过程中碳氮气体排放特征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设计与装置试验设计 |
5.1.2 样品的采集及测试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调控措施下堆体温度、含水量和pH变化规律 |
5.2.2 不同调控措施下碳氮气体排放特征 |
5.2.3 物料碳氮损失和温室效应 |
5.3 小结 |
第六章 不同处理猪粪有机肥在还田利用过程中碳氮气体排放特征研究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设计 |
6.1.2 样品采集及分析 |
6.1.3 数据处理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土壤氨挥发通量和累积量变化 |
6.2.2 土壤N_2O变化通量和累积量变化 |
6.2.3 施肥后油菜田土壤CH_4变化通量和累积量变化 |
6.2.4 土壤水分变化及对碳氮气体排放的影响 |
6.2.5 氮素去向与油菜产量 |
6.3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猪粪和鸡粪在不同管理方式下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前言 |
1 研究问题的由来 |
2 文献综述 |
2.1 畜禽粪便粪便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进展 |
2.1.1 畜禽粪便温室气体的种类 |
2.1.2 畜禽粪便温室气体的产生机制 |
2.1.3 影响畜禽粪便温室气体产生的因素 |
2.2 温室气体排放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
2.2.1 气体采集方法 |
2.2.2 气体检测方法 |
2.3 粪便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方法的研究进展 |
2.3.1 《IPCC, 2006》方法 |
2.3.2 ISO标准 |
2.3.3 美国EPA方法 |
2.3.4 我国温室气体评估方法 |
2.4 粪便温室气体的减排措施 |
2.4.1 精准饲养 |
2.4.2 改进清粪方式 |
2.4.3 优化粪便管理方式 |
2.5 粪便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
2.5.1 CH_4排放与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
2.5.2 N_2O排放与微生物多样性 |
3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3.1 选题依据 |
3.2 研究内容 |
3.3 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猪粪在不同管理方式下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气体采集装置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1.3 试验场地概况 |
1.4 试验原料 |
1.5 试验设计 |
1.6 样品采集与分析 |
1.6.1 气体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1.6.2 粪便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1.7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管理方式下猪粪的腐熟时间 |
2.2 不同管理方式下猪粪温室气体的排放速率 |
2.2.1 CO_2的排放 |
2.2.3 N_2O的排放 |
2.3 不同管理方式下猪粪温室气体的累积排放量 |
2.4 不同管理方式下猪粪温室气体的排放因子 |
2.5 猪粪堆放过程中温湿度的变化 |
2.6 猪粪堆放过程中粪便理化性质的变化 |
2.6.1 水溶性指标的变化 |
2.6.2 常规指标的变化 |
2.6.3 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性分析 |
2.7 猪粪堆放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
2.7.1 基于OTU的物种丰度分析 |
2.7.2 基于OTU的物种差异性分析 |
2.7.3 物种多样性分析 |
2.7.4 物种相似性分析 |
2.7.5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
3 小结 |
第三部分 鸡粪在不同管理方式下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管理方式下鸡粪的腐熟时间 |
2.2 不同管理方式下鸡粪温室气体的排放速率 |
2.2.1 CO_2的排放 |
2.2.2 CH_4的排放 |
2.2.3 N_2O的排放 |
2.3 不同管理方式下鸡粪温室气体的累积排放量 |
2.4 不同管理方式下鸡粪温室气体的排放因子 |
2.5 鸡粪堆放过程中温湿度的变化 |
2.6 鸡粪堆放过程中粪便理化性质的变化 |
2.6.1 水溶性指标的变化 |
2.6.2 常规指标的变化 |
2.6.3 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性分析 |
3 小结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粪便管理方式与腐熟时间 |
2 粪便管理方式与温室气体排放 |
2.1 粪便管理方式与CO_2的排放 |
2.2 粪便管理方式与CH_4的排放 |
2.3 粪便管理方式与N_2O的排放 |
2.4 粪便管理方式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
3 畜禽种类与温室气体排放因子 |
4 环境温湿度与温室气体排放 |
5 粪便理化性质与温室气体排放 |
6 微生物多样性与温室气体排放 |
第五部分 结语 |
1 结论 |
2 问题与创新 |
参考文献 |
文章发表情况 |
致谢 |
(6)酸化处理对猪场原水和沼液存储过程中气体排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液体样品采集与分析 |
3 研究结论 |
3.1 CH4排放 |
3.2 NH3排放 |
4 结束语 |
(7)秸秆及生物质炭添加对木瓜生长及土壤N2O排放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N_2O的研究进展 |
1.2.1.1 N_2O的环境效应 |
1.2.1.2 N_2O的产生机理 |
1.2.1.3 N_2O产生的影响因素 |
1.2.2 秸秆与生物质炭在农业中的利用 |
1.2.2.1 秸秆与生物质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1.2.2.2 秸秆与生物质炭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1.3 海南农业存在的问题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2 研究内容 |
3 试验材料和方法 |
3.1 秸秆和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N_2O排放影响之大田试验 |
3.1.1 试验地概况 |
3.1.2 试验材料 |
3.1.3 试验设计 |
3.1.4 施肥处理 |
3.1.5 样品采集和测定 |
3.2 秸秆和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N_2O排放影响之室内培养试验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设计 |
3.2.3 试验取样 |
3.3 测定项目和分析方法 |
3.4 数据处理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秸秆及其生物质炭大田试验 |
4.1.1 土壤性质的变化 |
4.1.2 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变化 |
4.1.3 土壤孔隙含水量和温度的变化 |
4.1.4 土壤N_2O排放 |
4.1.4.1 土壤N_2O排放速率与累积排放量的变化 |
4.1.4.2 土壤理化性质和N_2O排放速率相关性 |
4.1.5 木瓜生长状况 |
4.1.5.1 不同处理对番木瓜树高的影响 |
4.1.5.2 不同处理对番木瓜茎周长的影响 |
4.1.5.3 不同处理对番木瓜叶片数的影响 |
4.1.6 不同处理对木瓜果实产量的影响 |
4.2 秸秆和生物质炭室内培养试验 |
4.2.1 土壤性质的变化 |
4.2.2 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变化 |
4.2.3 土壤N_2O排放速率与累积排放量的变化 |
5 讨论 |
5.1 秸秆和生物质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5.2 秸秆和生物质炭对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5.3 秸秆和生物质炭对木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5.4 土壤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因素 |
5.5 秸秆和生物质炭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资助项目 |
致谢 |
(8)粪污存储过程中温室气体和氨气排放特征与减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粪便管理过程气体排放特征 |
1.2.2 粪污存储气体减排技术 |
1.3 总结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不同畜禽粪便存储过程中气体排放特征研究 |
2.1 试验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和地点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
2.1.4 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粪便理化性质分析 |
2.2.2 温度 |
2.2.3 气体排放特征 |
2.2.4 温室气体排放贡献分析 |
2.2.5 碳排放因子 |
2.2.6 甲烷转化系数(MCFS) |
2.2.7 氮排放因子 |
2.2.8 碳氮损失 |
2.2.9 粪便温室气体贡献率 |
2.3 小结 |
第三章 酸化处理对猪场原水和沼液存储过程中气体排放影响 |
3.1 试验与方法 |
3.1.1 材料与方法 |
3.1.2 样品采集与分析 |
3.1.3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原水和沼液水质特性分析 |
3.2.2 温度 |
3.2.3 气体排放特征 |
3.2.4 温室气体排放贡献分析 |
3.2.5 气体排放因子 |
3.2.6 氮损失 |
3.3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及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4.3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酸化处理对猪场原水和沼液存储过程中气体排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与方法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样品采集与分析 |
1.2.1 气体样品采集与分析 |
1.2.2 液体样品采集与分析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原水和沼液水质特性 |
2.2 温度 |
2.3 气体排放特征 |
2.3.1 CH4排放 |
2.3.2 CO2排放 |
2.3.3 N2O排放 |
2.3.4 NH3排放 |
2.3.5 气体排放结果分析 |
2.4 温室气体排放贡献分析 |
3 结论 |
(10)肉鸡密闭养殖箱的氨气排放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材料与方法 |
1.1养殖箱结构及气体检测装置 |
1.2养殖箱静态气密性测试方法 |
1.3动态进气条件下检测装置稳定性和检测精度 |
1.4肉鸡短期养殖NH3浓度检测 |
2结果与讨论 |
2.1养殖箱的静态气密性测试 |
2.2动态进气条件下养殖箱的稳定性、检测精度测试 |
2.3短期肉鸡养殖NH3浓度检测 |
3讨论 |
4结论 |
四、密闭箱处理蛋鸡粪的氧化亚氮氨气排放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添加黄土及其他添加物对猪粪温室气体及氨气排放的影响[D]. 雷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9)
- [2]不同种类猪粪便堆放过程冬季氨气排放量检测研究[D]. 李雪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12)
- [3]基于Android平台的猪舍氨气浓度预测系统[D]. 罗文博.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8(08)
- [4]畜禽养殖固体废弃物不同堆置条件下碳氮气体排放规律研究[D]. 山楠. 中国农业大学, 2018(12)
- [5]猪粪和鸡粪在不同管理方式下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 郭娇. 华中农业大学, 2017(03)
- [6]酸化处理对猪场原水和沼液存储过程中气体排放的影响[J]. 方峥. 当代畜牧, 2017(11)
- [7]秸秆及生物质炭添加对木瓜生长及土壤N2O排放影响研究[D]. 胡俊鹏. 海南大学, 2016(03)
- [8]粪污存储过程中温室气体和氨气排放特征与减排研究[D]. 李路路.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02)
- [9]酸化处理对猪场原水和沼液存储过程中气体排放的影响[J]. 李路路,董红敏,朱志平,王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04)
- [10]肉鸡密闭养殖箱的氨气排放检测方法[J]. 介邓飞,魏萱,叶章颖,泮进明. 农业工程学报, 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