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东农村土地将可入市(论文文献综述)
王瑜,林晓莉[1](2021)在《城乡要素关系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文中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制度变迁视角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促进城乡要素融合方面的核心目标既包括通过壮大集体经济让集体成员分享改革红利,也包括通过到户权能的退出机制安排,打好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制度安排基础,以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乡村振兴。在当前改革试验区的经验中,具体机制探索主要包括,资产变现维度的抵押权增益与财产权实现,人口权益维度的成员机制保障与权能流动,集体收益维度的产权、事权、治权协同。下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要素融合的机制,亟需在改革试验中探索出新路径,抓紧完善股份制改革后相关管理制度,明晰农村集体经济的功能,加快推进相关配套机制的创新和协同。
于佳秋[2](2021)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取得显着成效,2019年新修订《土地管理法》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直接入市交易,在法律层面为农地入市扫清了障碍。文章通过回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试点地区探索农地入市的做法、亮点,总结试点地区的经验与成效,分析当前全面推进农地入市改革面临的困境。同时尝试从出台配套细则、推进宅基地制度和征地制度改革、制定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加快村庄编制规划等方面,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未来发展路径。
严雪伟[3](2021)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扬,师海猛[4](2021)在《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探讨》文中指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于优化城乡要素配置、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经过隐形入市、探索入市、深化改革和授权入市四个阶段逐步形成了新型综合类用地模式、异地调整入市模式、集体土地整备中心入市模式和集地券入市模式,但还存在着入市与征地之间的矛盾、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和入市配套规划缺失等问题。应实施统筹入市与征地、规范收益分配机制和加快完善村庄相关配套规划等措施,促进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健康入市。
王玥,卢新海,贺飞菲[5](2021)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政策选择研究——基于14个试点地区的政策文本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自2015年始,我国在33个县市区进行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从推进目标、入市主体、入市范围与途径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等四个核心要素出发,对具有代表性的试点县市区政策文本进行剖析可以看出,各地政策内容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其中入市主体在特别法人框架下的形式创新、增值收益的民主决策与公共利益优先基本达成共识,但在其他方面仍然存在地区差异,需要在下一步全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细则的制定中加以明确,并体现统中有分,因城施策,梯度推进的原则。
矫雪梅,黄欢,张晓婧,杨洋[6](2021)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研究》文中提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环。文章在剖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中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现实诉求,并从地权转换、政策保障和价值取向等方面提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规划建议,以期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董祚继,孟海燕[7](2020)在《北京市大兴区利用集体土地建设共有产权房和商品住宅研析》文中提出本文在梳理北京市大兴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以下简称集建地)入市改革试点实践的基础上,凝练了大兴区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共有产权房的探索历程与主要做法;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大兴区利用集建地建设共有产权房,并拟进一步建设商品住房的现实背景与驱动成因;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利用集体土地建设商品住房(包括普通商品住房以及共有产权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等政策性住房)的理论支撑;最后分析了利用集体土地建设商品住房的政策前景,并提出了相关配套建议。
孙秋鹏[8](2020)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地方政府行为》文中指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能否顺利推进,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地方政府的行为和选择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对地方政府的行为和选择进行分析,得到如下发现:地方政府对入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数量和用途的控制降低了农民的土地出让收益,减少了城市土地供给,减缓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损害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公平;由于地方政府的消极应对和变通,目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还没有真正起到增加城市土地出让市场竞争,增加土地供给,提高被征地农民补偿的作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会减少地方政府土地征收数量和收益,地方政府迫于中央政府的要求和地方政府间竞争压力会允许一部分土地入市;地方政府允许入市的土地数量与土地征收成本、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比例、中央政府的压力、地方政府间竞争压力正相关,与城市土地价格负相关;由于受到中央对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最高比例的限制,地方政府更愿意让土地以工业用途入市,不愿意以商住用途入市;对位于城区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地方政府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规避入市土地对城市商住土地市场的影响。
魏来,黄祥祥[9](2020)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实践进程与前景展望——以土地发展权为肯綮》文中研究表明土地发展权具有经验和理论的双重面向,既是一种权利观念和制度选择,又可以作为一种分析概念甚或研究框架。在分析两度延长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的过程中,土地发展权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解释力,有助于在当前的实践背景和学术语境中实现研究内容的转换和研究视野的拓展。以土地发展权的四维分析框架为主轴,可以勾画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现实图景:在市场建立、主体定位、收益划分和效能发挥等方面初具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待解的困局。在今后的推广阶段,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发展趋向应是健全城乡统一市场、清晰入市主体定位、优化增值收益分配和保障土地效能开发,这同时也是土地发展权的内在要求。
刘俊杰,岳永兵[10](2020)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中较为特殊的制度安排。论文在梳理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政策演变脉络的基础上,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进展和取得的经验进行归纳,对改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和政策体系的相关建议。
二、广东农村土地将可入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东农村土地将可入市(论文提纲范文)
(1)城乡要素关系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二、制度变迁视角下城乡要素的分割与融合 |
(一)第一阶段:城乡二元体制的建立与要素市场分割 |
(二)第二阶段:劳动力流动成为城乡二元体制的突破 |
(三)第三阶段:减负惠农带来城乡关系的历史性转折 |
(四)第四阶段:城乡要素融合成为农村改革重点目标 |
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要素融合的现有机制 |
(一)资产变现维度:抵押权增益与财产权实现 |
(二)人口权益维度:以成员机制保障权能流动 |
(三)集体收益维度:提升产权事权治权的协同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稳 |
四、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要素融合 |
(一)抓紧完善股份制改革后相关管理制度 |
(二)探索明晰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和功能 |
(三)加快推进相关配套机制的创新和协同 |
(2)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从试点到立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历程综述 |
(一)土地禁止流转 |
(二)地方自发流转 |
(三)国家部署试点 |
(四)试点政策深化 |
(五)法律授权试点 |
(六)入市全面推开 |
三、因地制宜:农地入市试点地区不同模式探索及亮点分析 |
(一)浙江“德清模式”:异地调整入市 |
(二)广东“南海模式”:土地整备入市 |
(三)广西“北流模式”:新增建设用地入市 |
(四)四川“泸县模式”:退出宅基地转化入市 |
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经验、成效与困境 |
(一)农地入市改革创新的经验 |
1. 分类明确入市主体和用地主体。 |
2. 合理确定入市范围、方式、用途。 |
3. 探索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
4. 建立健全服务监管制度。 |
(二)农地入市改革成效与影响 |
1.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方式得以改善。 |
2. 地方土地财政增加,财政转型加快。 |
(三)农地入市改革面临的困境 |
1. 指导农地入市的全国性操作细则尚未出台。 |
2. 探索增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面临新挑战。 |
3. 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利益的收益分配关系待厘清。 |
五、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展望 |
(一)制定指导农地入市的全国性实施办法 |
(二)统筹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 |
(三)联动探索稳健的征地改革制度 |
(四)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 |
(五)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 |
六、结语 |
(4)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政策变迁历程 |
1.自发入市阶段(1978—2002年) |
2.探索入市阶段(2003—2007年) |
3.深化改革阶段(2008—2013年) |
4.授权入市阶段(2014年至今) |
二、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典型模式经验 |
1.贵州湄潭的综合类用地入市模式 |
2.浙江德清的异地调整入市模式 |
3.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的集体土地整备中心入市模式 |
4.浙江义乌的“集地券”入市模式 |
三、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面临的问题 |
1.入市与征地之间的矛盾 |
2.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 |
3.入市配套规划缺失 |
四、破解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困境的建议 |
1.联动统筹入市与征地 |
2.规范收益分配机制 |
3.加快完善村庄相关配套规划 |
(5)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政策选择研究——基于14个试点地区的政策文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入市试点推进概况 |
三、入市政策内容分析 |
(一)推进目标 |
(二)入市主体 |
(三)入市范围与用途 |
1.“圈内”与“圈外”入市 |
2.“增量”与“存量”入市 |
3.“经营性用途”的界定 |
(四)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
1. 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比例 |
2. 土地增值收益集体/个人分配方式 |
四、结论与启示 |
(一)入市试点的整体评价 |
1. 入市试点中形成的共识 |
2. 尚待进一步统筹的环节 |
(二)入市试点对政策顶层设计的启示 |
(6)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背景和趋势 |
1.1 设立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时代意义 |
1.2 集建地入市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关系 |
2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集建地入市的现实诉求 |
2.1 发展阶段的不同和地区差异造成集建地现状情况复杂 |
2.2 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地权差异抑制了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 |
2.3 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要求加快推进集建地入市制度 |
3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集建地入市的规划建议 |
3.1 严格控制入市集建地不突破各类保护红线 |
3.2 集建地入市应分地区、分情况持续推进 |
3.3 创新国有土地与集建地的联动入市模式和双向置换机制 |
3.4 建立集建地入市综合效益最大化价值标准 |
4 结语 |
(7)北京市大兴区利用集体土地建设共有产权房和商品住宅研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主要做法 |
(一) 立足实际推进集建地入市改革 |
(二) 在实践探索基础上逐步调整入市业态 |
(三) 审慎把握共有产权房项目入市的时机和条件 |
(四) 精心设计共有产权房项目入市的制度和规则 |
二、 现实分析 |
(一) 落实“减量规划”,入市试点承担先行先试任务 |
(二) 加快建设政策性住房,对入市试点既是压力也是机遇 |
(三) 拆多建少增加土地成本,平衡拆除腾退资金倒逼产业调整 |
(四) 土地市场总体遇冷,适时调整入市业态有利持续发展 |
(五) 北京核心发展区南移,保证“职住平衡”需要加快住宅建设 |
(六) “镇级统筹”下保障集体持续获得较高收益,需要保持供地节奏 |
三、 理论分析 |
(一) 社会公平理论 |
(二) 物权平等保护理论 |
(三) 竞租理论 |
(四) 职住平衡理论 |
四、 前景分析和建议 |
(一) 前景分析 |
1. 全面放开。 |
2. 部分放开。 |
3. 征为国有。 |
4. 继续试点。 |
(二) 建议 |
1. 因地制宜深化探索。 |
2. 切实强化风险防控。 |
3. 持续加强政策研究。 |
(8)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地方政府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和综述 |
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地方政府行为 |
(一)主要假设 |
1.地方政府 |
2.村集体和农民 |
(二)行为一:对入市土地数量的控制 |
(三)行为二:对入市土地用途的控制 |
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案例分析 |
(一)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与入市情况 |
(二)试点地区入市规模差异 |
(三)入市土地用途的控制与变通 |
四、结论与建议 |
(9)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实践进程与前景展望——以土地发展权为肯綮(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与框架建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研究与范式转换 |
二、试点推进与待解困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现实图景 |
(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的建立 |
(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主体定位 |
(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收益分配 |
(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效能保障 |
三、理论指引与实践前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前景展望 |
(一)健全城乡统一市场:土地发展权的实践场域 |
(二)清晰入市主体定位:土地发展权的权属依托 |
(三)优化增值收益分配:土地发展权的核心指向 |
(四)保障土地效能开发:土地发展权的潜在特质 |
四、进一步的讨论 |
(10)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政策演进历程 |
(一)地方自发试点阶段(1995—1998年) |
(二)国家部署试点阶段(1999—2006年) |
(三)试点政策深化阶段(2007—2012年) |
(四)法律授权试点阶段(2013—2018年) |
(五)获得立法批准阶段(2019年至今) |
试点地区的创新做法 |
(一)因地制宜确定入市主体 |
(二)合理确定入市范围、方式和用途 |
(三)探索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
(四)建立健全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监管制度 |
改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 |
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和政策体系 |
四、广东农村土地将可入市(论文参考文献)
- [1]城乡要素关系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J]. 王瑜,林晓莉.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1(05)
- [2]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回顾与展望[J]. 于佳秋. 新疆农垦经济, 2021(10)
- [3]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法律问题研究[D]. 严雪伟. 江西理工大学, 2021
- [4]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探讨[J]. 张扬,师海猛.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3)
- [5]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政策选择研究——基于14个试点地区的政策文本分析[J]. 王玥,卢新海,贺飞菲. 学习与实践, 2021(05)
- [6]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研究[J]. 矫雪梅,黄欢,张晓婧,杨洋. 规划师, 2021(05)
- [7]北京市大兴区利用集体土地建设共有产权房和商品住宅研析[J]. 董祚继,孟海燕. 土地经济研究, 2020(02)
- [8]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地方政府行为[J]. 孙秋鹏. 上海经济研究, 2020(11)
- [9]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实践进程与前景展望——以土地发展权为肯綮[J]. 魏来,黄祥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0]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回顾与展望[J]. 刘俊杰,岳永兵. 农村金融研究, 2020(06)
标签:建设用地论文; 收益分配论文;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论文; 农村论文; 农村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