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麻疹疫苗再接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5岁麻疹疫苗再接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15岁复种麻疹疫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苏琪茹[1](2018)在《我国消除麻疹和风疹补充免疫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背景麻疹和风疹是疫苗可预防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基于麻疹对儿童的危害以及孕期感染风疹导致的严重后果,以及消除麻疹和风疹推动免疫规划体系和服务质量发展的激励性作用和价值,我国乃至全球一直致力于消除麻疹和风疹。然而,近年来我国麻疹发病回升、风疹暴发时有发生,实现全国消除麻疹和风疹的目标面临挑战。目的明确我国麻疹和风疹的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确定实现麻疹和风疹消除的最佳补充免疫策略,评估该补充免疫策略的I可行性,测算该补充免疫策略的成本效益。从策略的效果、可行性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估,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消除麻疹、风疹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1.麻疹、风疹疾病监测数据和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横断面调查结果进行描述分析,总结麻疹、风疹发病模式,以及人群免疫水平特征。2.根据疾病监测和人群抗体水平数据、我国人口数据和麻疹、风疹疫苗使用历史及覆盖率等,建立具有我国年龄和地区结构的麻疹、风疹确定性动力学模型,估算我国麻疹、风疹基本再生数;建立随机模型估算我国现阶段风疹暴发风险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发生数量;采用梯度法分析,并通过模型模拟验证,研究我国麻疹和风疹的最佳补充免疫策略。3.分析最佳补充免疫策略的可行性,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中学生预防接种证持有率和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信息保存率,含麻疹成分疫苗和含风疹成分疫苗的接种率,以及调查中学生家长对补种1剂次麻疹风疹联合疫苗(MR)的意愿;采用专题小组访谈的方式,了解实施该补充免疫策略涉及的工作机构和人员的接受程度以及相关建议。4.对补充免疫策略的成本及收益进行评价,调查收集麻疹、风疹的疾病经济成本、麻疹、风疹监测的流行病学调查、麻疹暴发应对等工作的成本;基于动力学模型模拟仅开展常规免疫接种,以及开展常规免疫+补充免疫策略的两个场景的全人群的麻疹、风疹发病情况,根据麻疹、风疹经济负担调查结果,估算疾病、调查、暴发处置成本,根据中学生接种持有率和接种率调查结果,估算补种工作的成本。按照3%的贴现率,将本研究涉及到的各项成本折算至2018年的现值情况,计算增量成本效益比(ICBR)。结果1.麻疹、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和人群免疫水平分析:2014~2017年我国麻疹以<2岁儿童和成人发病为主,风疹以中学生发病为主,麻疹、风疹暴发时有发生,2017年两病发病率均降至历史最低(0.44/10万和0.12/10万)。我国1~29岁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0%,其中,1~4岁人群为95.8%,5~14岁人群为93.6%,15~29岁人群为88.9%,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9岁人群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7.1%,其中,1~4岁人群为92.7%,5~14岁人群为82.1%,15~29岁人群为88.3%,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龄儿童麻疹免疫力尚未达到阻断传播的水平,成人麻疹免疫水平整体较低,消除麻疹难度大;5~14岁人群风疹抗体水平低,存在风疹暴发和CRS增多的风险。2.动力学模型分析最佳补充免疫策略:我国麻疹基本再生数为18,在2014年的有效再生数为2.3;风疹基本再生数为7.6,在2014年的有效再生数为1.2。随机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我国现阶段风疹发生暴发的可能性为20-60%,2014年我国CRS发病数估算为348例(139~529例),需及早填补中学生的免疫空白,以避免风疹暴发和由此引起的CRS增高的风险。梯度法分析结果显示,风疹最佳补充免疫对象为中学生,而对于麻疹,虽然最佳补充免疫对象为青年成人,但增加中学生群体的疫苗覆盖率,同样能降低麻疹有效再生数,即降低发病。兼顾麻疹和风疹考虑,中学生是补充免疫的重点人群,模型模拟结果显示,2018年~2020年连续三年给1/5的10~14岁以及15~19岁(即初一和高一新生)的易感者接种MR,当补种率230%,能在5年内(2019年为第1年)将麻疹发病率降至<1/100万;对于风疹,补种率230%则3年内风疹发病率可降至<1/100万。补种率越高,将发病率降低至<1/100万所需时间越短。中学生补种加速消除麻疹和风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疫苗的间接保护,即通过在中学生群体建立更高水平的免疫屏障,减少其他群体的感染风险,从而减少全人群发病。3.中学补种的可行性调查:在河南、山东、江苏和新疆各2地市开展调查,共调查16所初中(2298人),16所高中(2030人,其中8所为职业高中)。初中生接种证持有率为53.7%,高中生为40.0%。通过接种证、信息系统或接种卡三条途径,共可获取接种史信息的比例,初中生为75.5%,高中生为63.3%。该比例在各省差异较大,山东的初中生能全部查询到接种史,但河南初中生和高中生只有15~20%能查找;在本省内部,该比例在初中和高中生之间的差异也可很大,如江苏的初中学生96.7%可获得接种史信息,但21.7%的高中生无法查到接种史记录。有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史和1剂含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史视为全程接种,该比例总体为65.1%,其中初中生为70.5%,高中生为57.7%。若学生已完成免疫程序接种,73.0%的家长表示愿意再接种1剂麻疹风疹联合疫苗。若未完成免疫程序接种,83.3%的家长表示愿意补种。对学校管理人员与基层卫生部门人员开展专题小组访谈,双方均支持开展麻疹、风疹补充免疫工作,倾向于对初一和高一新生3年滚动式补种,前期的宣传动员和工作人员及经费保障很重要。4.中学补种的经济学评价:2017年江苏、河南、山东和新疆4地共调查麻疹病例270例,风疹病例106例。<15岁麻疹病例的总经济负担平均为10904.2元,≥15岁为15408.7元。<15岁风疹病例的总经济负担平均为2020.0元,≥15岁为2400.9元。若补充免疫活动开展形式为查漏补种,当接种率为30%时,补种活动总成本(含疫苗和免疫接种服务)为2.034亿元,与不开展补种活动相比,在未来6年共减少麻疹相关总费用4.649亿,减少风疹相关总费用1.467亿,增量成本效益比为4.62,净效益为4.082亿元。若补充免疫活动开展形式为非选择性补种,当接种率为30%时,补种活动总成本为3.707亿元,与不开展补种活动相比,增量成本效益比为1.65,净效益为2.409亿元。疫苗接种成本和病例的经济负担大小是对成本效益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结论我国麻疹和风疹病例分布特征以及人群抗体水平显示,我国消除麻疹和风疹所需的人群免疫屏障尚未形成,需制定有效的补充免疫策略,填补重点人群的免疫空白。综合考虑麻疹和风疹,尤其是风疹潜在的CRS风险,为目前的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的麻疹和风疹易感者使用麻疹风疹联合疫苗进行补种,可加速实现麻疹和风疹的消除。初中和高中学生及监护人对补种的接受度较高,学生中可查询到接种史的比例总体较高,但省份之间和本省内部差异均较大。查询接种史可有助于精确开展补种工作,对学生家长来说,也是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中学补种具有成本效益,查漏补种的ICBR优于非选择性补种。

韦雪[2](2017)在《广西农村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及时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常规免疫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的接种时间,了解疫苗接种率和接种状态(包括未接种、提前接种、延迟接种、及时接种、及时全程接种)和延迟接种中位延迟时间,分析农村地区疫苗接种服务模式对儿童疫苗接种质量的影响情况,为制定针对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免疫接种服务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6月-2015年8月抽样调查广西120个村,采取入户调查方式,共调查1848月龄儿童1062名。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常规免疫基础免疫接种日期,包括乙肝疫苗第1剂次、第2剂次和第3剂次,卡介苗第1剂次,脊灰疫苗第1剂次、第2剂次和第3剂次,百白破疫苗第1剂次、第2剂次、第3剂次和第4剂次,麻疹疫苗第1剂次和第2剂次的接种日期。数据整理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和校对核查。采用R3.3.3软件survey包加权统计分析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的未接种率、提前接种率、延迟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及时全程接种率和95%置信区间估计,用加权Kaplan-Meier估计延迟接种的中位延迟时间,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和同种疫苗不同剂次及时接种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儿童基本情况:男性580(54.61%)名,女性482(45.39%)名;18-24月龄88(8.29%)名,25-36月龄542(51.04%)名,37-48月龄432(40.68%)名。2.乙肝疫苗第一剂次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接种率71.8%(95%CI,66.8-76),延迟接种率28.2%(95%CI,23.7-33)中位延迟时间1天(95%CI,1-31);第二剂次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接种率87.5%(95%CI,86-89),提前接种率3.83%(95%CI,2.17-7),延迟接种率8.63%(95%CI,6.89-11),中位延迟时间20天(95%CI,7-53);第三剂次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接种率66.1%(95%CI,58.9-73),提前接种率5.46%(95%CI,3.07-10),延迟接种率28.5%(95%CI,22.3-36),中位延迟时间25天(95%CI,11-58);三剂次全程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全程接种率46.61%(95%CI,40.5-53),提前、延迟或未接种率53.4%(95%CI,47.2-59)。3.卡介苗:卡介苗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接种率69.3%(95%CI,64.1-74),延迟接种率30.7%(95%CI,26-36),中位延迟时间1天(95%CI,1-31)。4.脊灰疫苗第一剂次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接种率80.7%(95%CI,75.7-85),提前接种率3.84%(95%CI,2.43-6),延迟接种率15.5%(95%CI,12.4-19),中位延迟时间28天(95%CI,9-63);第二剂次接种率99.9%(95%CI,99.7-100),及时接种率74.2%(95%CI,67.4-80),提前接种率1.98%(95%CI,1.04-4),未接种率0.06%(95%CI,0.01-0),延迟接种率23.7%(95%CI,18.5-30),中位延迟时间天23(95%CI,8-53);第三剂次接种率99.8%(95%CI,99.3-100),及时接种率66.4%(95%CI,58.7-73),提前接种率2.29%(95%CI,1.31-4),未接种率0.16%(95%CI,0.03-1),延迟接种率31.1%(95%CI,24.4-39),中位延迟时间30天(95%CI,12-64);三剂次全程接种率99.8%(95%CI,99.3-100),及时全程接种率63%(95%CI,54.6-71),提前、延迟或未接种率37%(95%CI,29.4-45)。5.百白破疫苗第一剂次接种率99.9%(95%CI,99.7-100),及时接种率81.3%(95%CI,73.7-87),提前接种率1.87%(95%CI,0.92-4),延迟接种率16.8%(95%CI,11.6-24),中位延迟时间19天(95%CI,5-48);第二剂次接种率99.7%(95%CI,95.8-100),及时接种率72.7%(95%CI,64.1-80),提前接种率1.89%(95%CI,1.12-3),延迟接种率25.4%(95%CI,18.7-33),中位延迟时间29天(95%CI,12-74);第三剂次接种率99.8%(95%CI,99.0-100),及时接种率59.9%(95%CI,49.9-69),提前接种率2.4%(95%CI,1.17-5),未接种率0.16%(95%CI,0.02-1),延迟接种率37.6%(95%CI,28.7-47),中位延迟时间36天(95%CI,13-83);第四剂次接种率93.1%(95%CI,89.2-96),及时接种率76.1%(95%CI,69.9-81),提前接种率5%(95%CI,3.9-6),未接种率6.89%(95%CI,4.3-11),延迟接种率12.1%(95%CI,8.2-17),中位延迟时间104天(95%CI,42-262);四剂次全程接种率93.1%(95%CI,89.2-96),及时全程接种率46.8%(95%CI,39.2-55),提前、延迟或未接种率53.2%(95%CI,45.4-61)。6.麻疹疫苗第一剂次接种率97.8%(95%CI,95.4-99),及时接种率61.8%(95%CI,55.1-68),提前接种率2.52%(95%CI,0.93-7),未接种率2.24%(95%CI,1.09-5),延迟接种率33.4%(95%CI,28.3-39),中位延迟时间29天(95%CI,9-68);第二剂次接种率94.1%(95%CI,91.2-96),及时接种率78.6%(95%CI,69.8-85),提前接种率5.02%(95%CI,2.86-9),未接种率5.87%(95%CI,3.86-9),延迟接种率10.52%(95%CI,5.91-18),中位延迟时间130天(95%CI,55-315);二剂次全程接种率92.9%(95%CI,88.7-96),及时全程接种率46.6%(95%CI,40.5-53),提前、延迟或未接种率53.4%(95%CI,47.2-59)。7.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及时全程率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830,P<0.05),卡方两两比较分析中除了Hep B疫苗和DTP疫苗差异无统计学之外,其他疫苗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同种疫苗不同次剂及时接种率分布卡方检验结果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卡方检验结果x2=151.3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剂次分别两两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脊灰疫苗及时接种率卡方检验结果x2=54.2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剂次分别两两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百白破疫苗及时接种率总体卡方检验结果x2=150.5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剂次分别两两卡方检验结果除了第一剂次和第四剂次(x2=1.573,P=0.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总体卡方检验x2=80.2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西农村儿童常规免疫接种覆盖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是单剂次疫苗及时接种率不高,多剂量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较低,存在延迟接种现象,中位延迟时间较长。此外通过比较疫苗及时接种率与接种剂量、接种时间关系,发现疫苗及时接种率随着疫苗接种剂量增多而降低,免疫接种时间表推荐疫苗接种时间越迟,疫苗及时接种率越低,延迟接种中位延迟时间越长。农村现行乡镇卫生院集中接种服务模式中,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家庭等三方以及广西农村地理环境现况影响儿童疫苗接种及时性。建议相关部门将疫苗接种及时率应纳入疫苗接种考核指标;采取财政激励措施,提高预防保健人员和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积极提供和有效推广联合疫苗,简化免疫接种方案,完善免疫接种时间表,增加延迟接种补种最佳时间安排,充分发挥村医在疫苗接种服务中的“通讯员”作用;免疫知识宣传关口前移,消除儿童监护人接种疫苗的犹豫;针对偏远山区儿童开展灵活便民的上门接种服务等多种措施提高农村地区儿童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

王凤双,彭枭然,肖雷,刘远,王洪杰,李彬,邵宝杰[3](2016)在《2015年北京市顺义区麻风腮疫苗的流腮基础免疫成功率和麻疹、风疹复种效果监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1824月龄儿童接种麻风腮疫苗后,流腮成分疫苗的基础免疫效果和麻疹、风疹成分疫苗的复种效果。方法采集36名北京市顺义区1824月龄儿童麻风腮疫苗免疫前和免疫后1个月双份血标本,ELISA法定量检测麻疹、风疹、流腮Ig G抗体。结果 36名监测对象麻风腮疫苗中流腮成分免疫前抗体阳性率为2.78%,免疫后抗体阳转率为97.22%。麻疹、风疹成分复种前抗体阳性率均为97.22%,抗体活性量值分别为(1 192.31±426.36)和(186.30±92.02)IU/ml;复种后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均为100%,抗体活性量值分别为(1 416.83±224.64)和(283.52±90.83)IU/ml,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麻风腮疫苗的复种具有重要意义,流腮基础免疫成功率为100%,麻疹、风疹成分复种能提高麻疹、风疹的抗体水平,有效保护儿童免受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的侵袭。

马超[4](2014)在《中国麻疹流行病学与消除麻疹免疫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中国从2006年开始实施消除麻疹策略,努力提高麻疹疫苗(MV)接种率,开展群体性MV补充免疫活动(MV SIA)。截至2010年9月,各省均完成覆盖1995-2009年出生队列的MV SIA。2011-2012年,全国麻疹发病率降至<1/10万,但所有省仍有病例报告。目的了解不同时期麻疹发病人群分布变化趋势,分析当前人群中不同出生队列麻疹易感者比例以及感染麻疹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消除麻疹免疫策略与措施提供参考。方法(1)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不同时期全国麻疹病例人群分布特点与变化趋势。(2)分析江苏、浙江、山东、河南、云南、甘肃六省不同历史时期人群年龄构成、MCV接种、麻疹病例年龄分布等数据,采用催化数学模型方法并结合母传麻疹抗体衰减和MCV接种效果,估算不同出生队列的麻疹易感者数量。(3)在上述六省开展1:3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在东部、中西部地区,按照<8月龄、8月龄~14岁和≥15岁分别估算最低样本量。从2012年1月开始将发病的所有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纳入调查,选取3个年龄组匹配的邻居对照,直至六个组调查病例数均达最低样本量,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4)开展麻疹暴发疫情典型调查,了解2010-2012出生队列MCV接种率,通过定性访谈了解常规免疫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1)1988~2013年,全国均以≤1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2-4岁和5-9岁组,其他年龄组更低。2013年,全国≤1岁、2-4岁、5-9岁、10-14岁、15-34岁和≥35岁组发病率分别为50.0/10万、5.6/10万、1.4/10万、0.3/10万、1.2/10万和0.3/10万。2000年之前,2-14岁病例所占比例>70%,至2013年则下降为13.7%;≤1岁组从12.3%上升至59.4%,≥15岁组从16.5%上升至26.9%。(2)1980年以来,六省人群中麻疹易感者感染麻疹速率(FOI)均大幅下降,FOI最高年龄组从以往3-10岁降至≤1岁。每省均以<1岁儿童易感比例最高(52.9%),其次为1岁儿童(16.7%),3-19岁各出生队列均<5%。东部三个省部分成人出生队列易感者比例在10%-20%之间,而云南、甘肃则在5%左右。(3)有医院暴露史(<8月龄组amOR=6.2,8月龄~14岁组amOR=7.5,≥15岁组amOR=13.0)和流动史(三个年龄组amOR分别为2.5、2.6和1.8)是每类地区、各个年龄组共同的危险因素。母亲受教育程度低(amOR=2.3)、年龄≥5月(amOR=3.8)是<8月龄组危险因素,无预防接种证、MCV接种率低(与无接种史相比,接种1剂amOR=0.046,接种≥2剂amOR=0.01)是8月龄-14岁儿童组主要危险因素。接种1剂MCV保护效果≥94%,接种≥2剂则>98%。(4)暴发县典型调查显示,虽然报告MCV接种率均>99%,但2010~2012年出生队列MCV1和MCV2实际接种率仅为85%左右;定性访谈表明近年基层预防接种服务的提供能力遭到削弱,MCV接种率不升反降,使麻疹易感者快速积累。结论全国2010年MV SIA后出生队列和成人中存在大量麻疹免疫空白,以≤1岁易感者感染麻疹速率和麻疹发病率最高,是当前麻疹发病主要人群、消除麻疹的重点对象。接种MCV保护效果较好,儿童(尤其是流动儿童)8月龄、18月龄及时通过常规免疫接种MCV是消除麻疹的关键。同时,需要做好医院内感染控制、制定针对成人易感者的免疫策略、适时研讨针对6-7月龄的免疫措施。

杨静,钟小荣,陈祥发,邓海智[5](2012)在《赣州市消除麻疹工作效果评估》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分析赣州市1950—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估消除麻疹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运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赣州市1950—2011年共报告麻疹839 789例。在计划免疫前阶段(1950—1978年),年均发病率615.28/10万,麻疹呈自然流行状态,每隔二三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计划免疫阶段(1979—2011年),年均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至18.89/10万。在开展常规麻疹疫苗接种同时实施麻疹强化,麻疹发病率下降显着,2009—2011年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结论高覆盖率的常规免疫,适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是消除麻疹的有效策略。

胡筱莛[6](2012)在《云南省麻疹发病危险因素调查研究及控制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呈周期性流行,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一种疾病。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人感染后可以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人是唯一宿主。2009年~2010年全省麻疹平均发病率8.721/100万,16个州市除迪庆州外,均有麻疹病例报告。近几年云南省麻疹疫苗报告接种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但麻疹报告发病率一直小幅波动在2/100万左右:2005-2008年,云南省分州市的0~20岁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显示,抗体阳性率最低的州市仅为59.6%,麻疹发病的隐患极大;云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公共卫生人员的合理配置尚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尤其是在基层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护人员,其学历结构、知识层次均与当地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不适应,但目前尚无对云南省公共卫生服务人员配置状况的系统研究。因此急需根据云南省的实际情况,开展系统性的研究,探索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了解当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和基层预防接种服务状况,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为尽早达到消除麻疹的控制目标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研究目的通过对云南省2011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儿童、成人麻疹发病的自然、社会因素、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分析,探索影响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控制措施。研究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描述云南省2011年麻疹在不同人群、地区和时间的分布,观察可能造成麻疹高发的危险因素;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索麻疹高发的相关因素;采用横断而研究的方法,描述云南省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近年来麻疹抗体水平的现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描述云南省公共卫生人员配置情况。研究结论云南省2011年麻疹高发于0-1.5岁儿童59例(50.43%)及20-49岁成人30例(25.64%);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共73例(62%);冬春季为麻疹高发季节:高发区主要集中在丽江市、版纳州、普洱市的边境及流动人口聚集地区,其中丽江市发病率>20/100万;病例中有30例(25.64%)有确切免疫史;全省含麻疹组分疫苗接种率均在99%以上。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病例发病与有无接种证(OR=9.128)、发病7-21天到医院就诊史(OR=0.008)、是否接种麻疹疫苗(OR=0.012)有关,无接种证、有医院暴露史及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越易感染麻疹。成人麻疹发病与接种麻疹疫苗(OR=4.326)有关,说明未接种麻疹疫苗是成人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调查的86例病例中,对接种麻疹疫苗可预防麻疹认知的人仅有26人(43.33%)。发病前7-21天到过医院的成人和儿童发病有统计学差异,医院感染对儿童患麻疹的影响更大。云南省3年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显示,2010年抗体阳性率>95%,2009、2011年抗体阳性率分别是87.31%、88.83%;分年龄段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提示:<1岁组、>15岁组抗体阳性率<90%,其余年龄组均>90%。云南省公共卫生人员以大中专学历为主,占48.5%;以公共卫生专业为主(41.9%),护理专业较少(7.0%);人员职称构成以中、初职为主,占61.6%。高职占16.7%,无职称人员占21.7%。建议进一步加强重点地区(丽江、版纳、普洱)的麻疹基础免疫工作,达到并保持高水平麻疹疫苗接种率,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严格执行重点地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加强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合作,防止交叉感染;适时开展重点地区大年龄组人群的麻疹强化免疫接种工作;进一步加大麻疹等传染性疾病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麻疹疫情、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建立边境地区跨境麻疹控制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机构人员配置。

文海蓉,廖征,彭时辉,熊昌辉,张艳霞,吴越,冯长华[7](2011)在《南昌市健康人群麻疹疫苗免疫持久性的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南昌市人群麻疹疫苗免疫后麻疹IgG抗体的衰减情况,以完善麻疹控制措施和免疫策略。方法 2009年,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市所辖12个县区麻疹疫苗免疫后1~12 a健康儿童605人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麻疹抗体IgG。结果麻疹IgG抗体阳性人数594人,总阳性率为98.18%;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 164。结论麻疹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随时间的增长逐年降低,9年后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580,没有保护效果。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必需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王殿法[8](2008)在《商丘市1岁~15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商丘市儿童麻疹免疫状况,预测麻疹疫情,为实施有效的麻疹预防措施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0月对全市9县(市)区的1岁15岁部分健康人群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共检测900人,抗体阳性844人,阳性率为93.78%,抗体的保护率为92.07%,抗体的平均滴度(GMT)为1∶2 010.94。结论我市麻疹抗体的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不同年龄间抗体水平存在显着差异,说明在一定年龄加强免疫接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原学恭[9](2008)在《古交市麻疹发病率变化趋势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我市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人群麻疹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研究麻疹发病率近几年的变化趋势;进而为控制麻疹疫情的发生,调整加速麻疹控制有关策略与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古交市2000至2005年度麻疹疫情报告确诊的278例麻疹病例进行年发病率、季节分布、年龄别分布、年龄别发病率、职业分布等描述性研究,并进行麻疹发病与免疫接种关系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结果对我市278例麻疹确诊病例进行研究分析,麻疹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病例的构成只是年龄别有差异,从成人不同职业构成来看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控制乃至消灭麻疹,必须加强儿童常规免疲;加强小学及托幼机构的查证补漏工作和强化免疫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及流动人口密集区的免疫管理;加强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在流动人口聚集区和爆发区内可以考虑对6月龄以上的幼儿实行提前接种.对策提高MV免疲覆盖率;调整免疫策略;加强小学及托幼机构的查证补漏工作和强化免疫工作;切实加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对成人易感人群进行MV复种;加强麻疹监测工作;加强对基层防保人员的培训;加强"冷链"建设、确保疫苗安全有效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麻疹发病。

胡大朝[10](2008)在《儿童麻疹42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

二、15岁复种麻疹疫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5岁复种麻疹疫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消除麻疹和风疹补充免疫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研究目标
(一) 总体研究目标
(二) 具体研究目标
(三) 研究框架 三、我国麻疹、风疹流行病学与人群抗体水平分析
(一) 研究目的
(二) 材料与方法
    1. 麻疹、风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 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分析
(三) 结果
    1. 麻疹、风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 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分析
(四) 讨论
    1. 麻疹和风疹流行病学特征
    2. 健康人群麻疹和风疹抗体水平特征
(五) 研究小结 四、具有年龄和地区结构的麻疹、风疹动力学模型研究
(一) 研究目的与相关背景
    1. 研究目的
    2.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的特点和运用领域
(二) 相关理论及预备知识
    1. 仓室模型的基本结构及转换率
    2. 基本再生数和人群免疫水平阈值
    3. 基本再生数的影响因素
(三) 材料与方法
    1. Meta-population模型
    2. 具有年龄和地区结构的我国麻疹、风疹SEIR模型
    3. 主要参数的估算
    4. 计算我国麻疹和风疹基本再生数
    5. 随机模型估算我国风疹暴发的概率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发病情况
    6. 梯度法分析最佳补充免疫策略
    7. SEIR确定参数模型模拟我国麻疹、风疹流行情况
(四) 研究结果
    1. 麻疹模型主要参数的估算
    2. 麻疹基本再生数的计算
    3. 风疹模型主要参数的估算
    4. 风疹基本再生数的计算
    5. 梯度法分析最佳补充免疫策略
    6. 模拟补充免疫策略降低发病数量的效果
(五) 讨论
    1. 动力学模型的适用性
    2. 麻疹和风疹的基本再生数和有效再生数
    3. SEIR随机模型估算风疹暴发可能性及CRS数量
    4. 梯度法分析消除麻疹和风疹最佳补充免疫策略
    5. 麻疹和风疹消除的协同作用
    6. 模型局限性和结果解读的有限性
(六) 研究小结 五、中学生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可行性调查和经济学评价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及其工作方法
    1. 中学生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活动可行性调查
    2. 中学生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活动的经济学评价相关调查
    3. 数据录入和分析方法
(三) 研究结果
    1. 中学生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活动可行性调查
    
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2 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预防接种证持有率和接种信息可查询率
    
1.3 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的含麻疹成分疫苗和含风疹成分疫苗接种情况
    
1.4 家长预防接种信任度以及补种意愿
    
1.5 中学生对补种的意愿情况
    
1.6 学校及卫生部门相关人员对补种活动的专题小组访谈结果
    2. 中学生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活动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2.1 麻疹、风疹病例的疾病经济负担调查
    
2.2 病例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暴发处置成本
    
2.3 中学开展补充免疫的成本和效益评价
(四) 讨论
(五) 研究小结 六、创新性 七、局限性 八、结论 九、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传染病仓室模型的基本知识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中学生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可行性调查工作方案
附1
附2
附3
附4
附5

(2)广西农村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及时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研究背景
    1.1 全球计划免疫实施情况
    1.2 我国计划免疫实施情况
    1.3 广西计划免疫实施情况
    1.4 计划免疫实施效果衡量指标
    1.5 复杂抽样
2.研究目的
3.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技术路线
    3.3 研究对象
    3.4 样本量估计
    3.5 调查时间
    3.6 调查方法与内容
    3.7 质量控制
    3.8 评价指标判断
    3.9 统计分析
4.结果
    4.1 儿童基本情况
    4.2 疫苗接种率
    4.3 疫苗接种状态
    4.4 疫苗延迟接种的中位延迟时间
    4.5 多剂量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卡方检验
    4.6 同种疫苗不同次剂及时接种率卡方检验
5.讨论
    5.1 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常规免疫接种覆盖率
    5.2 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常规免疫单剂次疫苗及时接种率
    5.3 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常规免疫多剂次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
    5.4 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常规免疫延迟接种率及中位延迟时间
    5.5 疫苗及时接种与疫苗接种剂量关系
    5.6 免疫接种时间表推荐疫苗接种时间与疫苗及时接种率、延迟接种时间的关系
    5.7 农村地区疫苗接种服务模式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
综述 农村地区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2015年北京市顺义区麻风腮疫苗的流腮基础免疫成功率和麻疹、风疹复种效果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1.2 主要试剂
    1.3 检测方法
    1.4 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流腮疫苗基础免疫成功率
    2.2麻疹疫苗复种效果
    2.3风疹疫苗复种效果
3 讨论

(4)中国麻疹流行病学与消除麻疹免疫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消除麻疹的理论和生物学基础
    2. 全球消除麻疹进展与免疫策略
    3. 中国消除麻疹进展
目的
第一部分 不同时期麻疹病例的人群特征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不同出生队列人群麻疹易感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麻疹传播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一起暴发典型调查:接种率评估与定性访谈
    1. 调查方法
    2. 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工作建议
    5. 小结
总结
研究创新点与局限性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麻疹病例对照研究调查表
    1. 0~7 月龄组病例/对照用表
    2. 8月龄~14岁组病例/对照用表
    3. 15岁及以上组病例/对照用表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致谢

(5)赣州市消除麻疹工作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 果
    2.1 流行强度
        2.1.1 计划免疫前阶段
        2.1.2 计划免疫后阶段
        2.1.3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2.1.4 麻疹疫苗复种活动
    2.2 不同地区发病情况
    2.3 不同季节发病情况
    2.4 不同人群发病情况
    2.5 不同职业发病情况
    2.6 麻疹暴发情况
3 讨 论
    3.1 加强麻疹常规免疫工作, 提高麻疹疫苗有效接种率
    3.2 调整了麻疹疫苗免疫程序和接种剂量
    3.3 开展强化免疫, 建立免疫屏障

(6)云南省麻疹发病危险因素调查研究及控制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定义与术语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云南省2011年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
    3.2 云南省麻疹消除阶段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的分析性研究
    3.3 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现状描述
    3.4 云南省各州(市)公共卫生人员配置现状描述
    3.5 质量控制
    3.6 技术路线
4. 结果
    4.1 云南省2011年麻疹流行特征
    4.2 麻疹发病因素分析性研究
    4.3 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现状描述
    4.4 云南省公共卫生人员配置现状描述
5. 分析讨论
6. 结论
7. 建议
    7.1 进一步加强重点地区(丽江、版纳、普洱)麻疹基础免疫工作
    7.2 严格执行重点地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7.3 加强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合作,防止交叉感染
    7.4 适时开展重点地区大年龄组人群的麻疹强化免疫接种工作
    7.5 进一步加大麻疹等传染性疾病的宣传力度
    7.6 进一步加大麻疹疫情监测
    7.7 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机构人员配置
8. 本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件1 《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3—1995)
附件2 研究因素分级与数量化方法
附件3 麻疹发病危险因素调查表
附件4 2011年麻疹等疫苗针对疾病人群抗体水平监测调查表
综述:麻疹发病危险因素及控制策略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8)商丘市1岁~15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抽样方法
    1.2 对象
    1.3 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标准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9)古交市麻疹发病率变化趋势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1.2分析方法
    1.3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麻疹发病率
    2.2麻疹发病季节分布
    2.3麻疹年龄别分布
    2.4麻疹发病职业分布
    2.5流动人口发病情况
    2.6麻疹发病与免疫接种关系
3讨论
4控制对策
    4.1提高MV免疫覆盖率
    4.2调整免疫策略
        4.2.1增加MV接种剂量
        4.2.2调整免疫程序
        4.2.3必要时开展MV强化免疫和后续强化免疫活动
    4.3加强小学及托幼机构的查证补漏工作和强化免疫工作
    4.4切实加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
    4.5对成人易感人群进行MV复种
    4.6加强麻疹监测工作
    4.7加强对基层防保人员的培训
    4.8加强“冷链”建设、确保疫苗安全有效

四、15岁复种麻疹疫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消除麻疹和风疹补充免疫策略研究[D]. 苏琪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10)
  • [2]广西农村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及时评价研究[D]. 韦雪.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8)
  • [3]2015年北京市顺义区麻风腮疫苗的流腮基础免疫成功率和麻疹、风疹复种效果监测分析[J]. 王凤双,彭枭然,肖雷,刘远,王洪杰,李彬,邵宝杰.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6(08)
  • [4]中国麻疹流行病学与消除麻疹免疫策略研究[D]. 马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04)
  • [5]赣州市消除麻疹工作效果评估[J]. 杨静,钟小荣,陈祥发,邓海智. 职业与健康, 2012(24)
  • [6]云南省麻疹发病危险因素调查研究及控制策略[D]. 胡筱莛. 昆明医科大学, 2012(11)
  • [7]南昌市健康人群麻疹疫苗免疫持久性的观察[J]. 文海蓉,廖征,彭时辉,熊昌辉,张艳霞,吴越,冯长华. 职业与健康, 2011(06)
  • [8]商丘市1岁~15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析[J]. 王殿法.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8(05)
  • [9]古交市麻疹发病率变化趋势的分析[J]. 原学恭. 中国医药指南, 2008(17)
  • [10]儿童麻疹42例临床分析[J]. 胡大朝. 广西医学, 2008(07)

标签:;  ;  ;  ;  ;  

15岁麻疹疫苗再接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