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0年欧洲部分有机原料市场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姚砚哲[1](2017)在《新型烷烃脱氢催化剂的制备及反应工艺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利用真空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用于长链烷烃十二烷脱氢制备十二烯的Pt-Sn-Li/Al2O3及用于异丁烷脱氢制备异丁烯的Pt-X-K/Al2O3(X=Sn,Fe)催化剂;在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器上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并考察了反应过程中添加结焦抑制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对制备Pt-Sn-Li/Al2O3催化剂的载体进行了筛选,确定了适用于制备长链烷烃十二烷脱氢制备十二烯的Pt-Sn-Li/Al2O3的载体。在此基础上,对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用量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用量为:Pt含量0.3%,Sn含量0.35%,Li含量为0.5%。对该催化剂进行了长周期稳定性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在420 h的长周期运转过程中,十二烷的转化率从初始的16.35%降至11.5%,而十二烯的选择性基本稳定在72.4%左右。本文还对用于异丁烷脱氢制备异丁烯的Pt-X-K/Al2O3(X=Sn,Fe)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组成进行了优化。对用于异丁烷脱氢的Pt-Fe-K/Al2O3催化剂在制备过程中所用竞争吸附剂的种类对催化剂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使用盐酸作为竞争吸附剂所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高于使用三氯乙酸作为竞争吸附剂的催化剂,但后者的异丁烯的选择性高于前者。加入助剂K会导致催化剂的活性降低但有助于异丁烯选择性提高,适宜的K用量为0.5%。在异丁烷脱氢制备异丁烯过程中,反应系统结焦是影响工业装置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使用结焦抑制剂可以抑制结焦,但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需做出谨慎的评价。因此,本文对使用结焦抑制剂对异丁烷脱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Pt-Fe-K/Al203催化剂使用结焦抑制剂导致其活性略有下降,但异丁烯的选择性则有明显提高。对于Pt-Sn-K/Al203催化剂,加入适量的结焦抑制剂对其活性没有和选择性均没有明显影响。
吕洪伟[2](2016)在《液化气反应转化分离脱硫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轻烃特别是炼厂液化气中含硫化合物对液化气的后续加工,如生产MTBE、烷烃异构-脱氢生产丙烯、异丁烯等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和产品性能造成较大影响。目前,液化气脱硫主要采用碱洗、强化碱洗或多级固定床反应、吸附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脱硫深度不高、吸附容量有限或碱渣排放等问题,难以实现长周期高效稳定运行。随着炼厂规模的大型化以及国Ⅴ标准清洁汽油实施时刻的临近,炼厂石油液化气的低成本和高附加值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国内炼厂大都处于微利运行时代。本研究通过对大量工业运行的液化气脱硫装置的现状进行优劣势分析,提出了液化气含硫化合物反应硫转移脱除工艺技术,在该工艺中采用专用催化剂实现COS临氢生成H2S,H2S与丙烯、丁烯、异丁烯反应生成丙硫醇或丁硫醇,它们与液化气中原有的甲硫醇、乙硫醇继续与丙烯、丁烯、异丁烯发生临氢加成反应生成硫醚,生成的硫醚沸点远高于C2-C4轻烃,可通过蒸馏的办法进行脱除,得到接近无硫的C2-C4组分。论文采用分步浸渍的方法,设计并制备了NiMo/γ-Al2O3催化剂,并考察了Ni/Mo原子比对液化气中含硫化合物催化转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乙硫醇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硫醇与烯烃的反应路径,并考察了不同活性金属原子比的协同作用对硫醚化反应的影响。氧化铝载体在负载活性金属之后,比表面积和孔容都减小,平均孔径变化不大;随着Ni/Mo原子比的增加,催化剂比表面积逐渐减小,L酸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B酸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催化剂反应前后活性组分分布均较好;TPR分析表明,Ni的加入可以提高易还原八面体配位Mo6+的含量,有利于Ⅱ型“Ni-Mo-S”活性相的形成。在固定床高压微反装置上,以京博石化焦化液化气为原料,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工艺条件考察。结果表明:在温度160180℃、压力1.5MPa、液时体积空速2h-1、氢烃体积比为20:1的条件下,硫化物转化率达到90wt%以上。原料中硫化物含量可从1400μg/g降低到100μg/g以下。
周明明[3](2015)在《乙烯芳构化催化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芳烃作为重要的基础石油化工原料,其市场需求量迅速增长。传统的芳烃生产技术主要以石油为原料,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芳烃供需矛盾突出。催化裂化过程副产干气,其中含有大量乙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难以实现乙烯资源的有效利用。若把这部分乙烯通过芳构化转化为芳烃,这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因此本文以纯乙烯为原料,研究了乙烯芳构化反应情况,为干气芳构化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采用HZSM-5分子筛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上考察了反应条件、过渡金属改性以及催化剂酸性质对纯乙烯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利用XRD、低温氮气吸附-脱附、NH3-TPD、FT-IR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分析催化剂性质与乙烯芳构化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考察反应条件对乙烯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温度为550℃,最适宜反应空速为0.69h-1,并根据反应条件考虑结果对乙烯芳构化各产物的形成路径进行探讨。过渡金属元素的引入增强了HZSM-5催化剂的芳构化活性,其中Zn、Ni改性的催化剂上芳构化活性最好。Zn2+、Ni2+与HZSM-5上B酸位相互作用形成[M(OH)]+离子结构,其由于具有空轨道可以接受孤独电子因而归属于L酸。Zn2+、Ni2+的引入使催化剂上L酸增多、B酸减少、L/B酸比增大,增强了芳构化反应速率控制步骤—脱氢反应的活性,进而增强了芳构化活性。当Zn、Ni负载量为1.5wt%时,L/B酸比最大,催化剂的芳构化性能最佳。采用不同硅铝比的HZSM-5分子筛及水热老化处理调变HZSM-5催化剂的酸性质,考察其对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催化剂的芳构化活性并没有随着酸密度的减小而下降,相反,在酸密度下降而L/B酸比增大情况下,催化剂芳构化活性仍然较高,这说明L/B酸比值增大可以弥补因酸密度下降而导致的活性下降,L/B比值与酸密度一样,在乙烯芳构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适宜的水热老化温度及老化时间可以优化催化剂上的酸性质,使L/B酸比增大,有利于芳构化反应的进行,其中水热老化温度为400℃、处理时间为34h时的催化剂上芳构化活性最高。
季金华[4](2013)在《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国内最大的专业生产丙烯酸及酯系列产品的企业之一,公司通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依靠技术创新相继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丙烯酸及酯生产技术,是继德国、日本、美国企业之后第四个拥有丙烯酸成套生产技术的企业。近年来随着丙烯酸及酯技术的完全国产化和丙烯酸行业的较高利润吸引了大批企业纷纷扎堆投资新建丙烯酸及酯装置,其中不乏如巴斯夫、陶氏、中海油、台塑等国内外石化巨头,丙烯酸及酯行业面临的竞争日益残酷。公司上游原料和下游产品“两头在外”的现状逐渐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公司必须进行产业链布局的调整,通过研究和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逐步调整产品结构、适应产业发展并获得一体化的竞争优势。本文拟通过对新形势下丙烯酸及酯行业和丙烯酸公司自身情况的研究,并运用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分析模型、SWOT分析法和一体化战略理论等有关工具及理论,对公司内部和外部发展环境进行细致研究和分析,也对比了国内外竞争企业的各项数据指标,研究了适合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特点的一体化发展战略。战略规划在上海漕泾化学工业区内,实施与大型炼化企业合作稳定丙烯上游原料并通过科技创新和中外合作方式延伸下游产品的一体化发展战略,为丙烯酸公司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拓展新的思路。
洪定一[5](2013)在《2012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进展及展望》文中指出综述了我国石化行业2012年在高油价和经济减速条件下取得的一系列进展。一是石化产业全年运行缓中趋稳,产值、产量和效益均有增长,但增幅同比下落。二是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原油加工量和乙烯产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化学品生产总量可与美国比伯仲,合成树脂生产位列前茅,合成橡胶生产位列世界之首。三是产业转型与升级,现代煤化工顺利融入石油化工生产体系,石化介入生物质化工成功试产生物航空煤油,石化产品高端化升级取得新进展。四是石化技术进步,采用自主产权的技术建成一批工业化装置,包括柴油液相循环加氢装置、生产欧Ⅴ汽油的新一代S-Zorb装置、80万吨/年大乙烯装置、S-MTO装置、FCC再生烟气SCR脱硝装置等;自主开发的超重油轻质化技术、百万吨级芳烃联合装置技术、合成气制乙二醇成套技术已具备工业化条件,沸腾床重质渣油加氢等技术进入工业验证阶段,一批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在内的石化产品差异化生产技术正在加紧攻关。文章总结了高油价和低增速条件下中国特色石化运行模式所起的作用,包括炼油高油价下坚持降本增效,资源分配"保、压"得当;化工把控在役石化产能与调节产品结构,积极实施差异化战略来应对市场需求不振和同质化竞争。同时,也对2012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了2013年情况,进入2013年,随着世界经济形势逐步向好,国际油价走势受美国经济数据提振保持高位振荡,我国宏观经济预计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国内化工市场需求总体回暖,我国炼油产业预计仍处于景气周期。对2013年我国石化行业总体运行提出了趋稳向好的较乐观展望,同时预期在加快汽柴油质量升级、石化产品高端化升级、推进化工原料的煤炭替代、创建"煤油化"一体化新模式、加速向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和建设世界一流石化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新进展。
柏松[6](2008)在《深圳DY(出口贸易)实业公司的蓝海商业模式初探》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为1218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比重高达40%,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对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人民币持续升值,美国次贷危机,国际原料市场价格上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新劳动法颁布等等,对外贸易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过去出口企业成本取胜的单一商业模式已无法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必须创造性的开拓新的商业模式,调整经营策略,以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和整个产业进行分析,明确企业的战略定位,通过SWOT分析,发现企业的机会和优势,运用蓝海战略的分析方法绘制企业战略布局图,找到一条适合企业发展的蓝海模式。
卢慧[7](1992)在《丁烯-1的国内外市场及其应用兼论燕化公司恢复MTBE建设的可行性》文中指出 前言由于燕化公司30万 t/a 乙烯改扩建工程聚乙烯项目的技术路线由拟用 UCC 公司气相法聚合生产全密度聚乙烯技术转为国产化的淤浆法生产 HDPE 的技术,共聚单体丁烯-1的使用量相应由原来近1万 t/a 减少到1500t/a(最大量)左右,因此原可行性研究报
二、2000年欧洲部分有机原料市场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0年欧洲部分有机原料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烷烃脱氢催化剂的制备及反应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异丁烷脱氢反应网络及机理 |
1.2.1 异丁烷脱氢的反应网络 |
1.2.2 反应机理 |
1.3 脱氢反应工艺 |
1.3.1 Star工艺 |
1.3.2 Oleflex工艺 |
1.3.3 Catofin工艺 |
1.3.4 FBD-4工艺 |
1.3.5 Linda工艺 |
1.3.6 Pacol工艺 |
1.4 脱氢催化剂 |
1.4.1 长链烷烃脱氢催化剂发展进程 |
1.4.2 异丁烷脱氢催化剂发展进程 |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2.3 催化剂的性能检测 |
2.3.1 异丁烷脱氢催化剂的性能检测 |
2.3.2 异丁烷脱氢产物分析 |
2.3.3 十二烷脱氢催化剂的评价 |
2.3.4 十二烷脱氢产物分析 |
2.4 样品的表征 |
2.4.1 X射线衍射实验(XRD) |
2.4.2 比表面积测定(BET) |
2.4.3 热分析(TG) |
第三章 十二烷脱氢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
3.1 载体对十二烷脱氢催化剂的影响 |
3.2 十二烷脱氢催化剂性能在不同Pt:Sn比例下的变化 |
3.3 Pt-Sn-Li/Al_2O_3催化剂稳定性的测试 |
3.4 催化剂的表征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异丁烷脱氢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
4.1 载体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4.2 K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4.3 添加不同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4.4 异丁烷脱氢反应工艺研究 |
4.4.1 氢烃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4.4.2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4.5 竞争吸附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4.6 竞争吸附剂的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4.7 结焦抑制剂对参照催化剂的影响 |
4.8 结焦抑制剂对Pt-Fe-K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4.9 结焦抑制剂对Pt-Sn-K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4.10 异丁烷脱氢催化剂的表征 |
4.11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和导师介绍 |
附件 |
(2)液化气反应转化分离脱硫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液化气组成及利用 |
1.2.1 液化气的组成 |
1.2.2 液化气综合利用 |
1.3 液化气脱硫方法研究进展 |
1.3.1 液化气湿法脱硫技术 |
1.3.2 液化气干法脱硫工艺 |
1.3.3 分子筛吸附脱硫工艺 |
1.4 硫醇-烯烃硫醚化反应机理 |
1.4.1 自由基机理 |
1.4.2 酸催化机理 |
1.4.3 碱催化机理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试剂及仪器 |
2.1.1 实验药品和原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催化剂制备 |
2.3 催化剂表征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2.3.2 孔结构分析(BET) |
2.3.3 程序升温还原(TPR) |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2.3.5 吡啶吸附红外(Py-IR) |
2.3.6 CO吸附红外 |
2.4 催化剂性能评价 |
2.4.1 评价装置 |
2.4.2 模型化合物评价 |
2.4.3 液化气工艺评价 |
第三章 Ni-Mo/Al_2O_3催化剂上硫醇-烯烃醚化反应路径 |
3.1 实验部分 |
3.1.1 试剂 |
3.1.2 催化剂的制备 |
3.1.3 催化剂的表征 |
3.1.4 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评价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乙硫醇反应产物的定性分析 |
3.2.2 乙硫醇反应路径分析 |
3.2.3 甲硫醇反应路径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Ni/Mo原子比对硫醚化反应的影响 |
4.1 实验部分 |
4.1.1 试剂 |
4.1.2 催化剂的制备 |
4.1.3 催化剂的表征 |
4.1.4 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评价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2.1 孔结构分析 |
4.2.2 Py-IR表征分析 |
4.2.3 XRD表征分析 |
4.2.4 TPR表征分析 |
4.3 不同Ni/Mo原子比催化剂的微反评价 |
4.4 小结 |
第五章 Ni-Mo/Al_2O_3催化剂上硫醚化反应工艺条件优化 |
5.1 实验部分 |
5.1.1 试剂 |
5.1.2 原料烃类组成分析 |
5.1.3 硫化物的定性分析 |
5.1.4 催化剂装填及评价装置 |
5.2 硫醚化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 |
5.2.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5.2.2 反应压力的影响 |
5.2.3 体积空速的影响 |
5.2.4 氢烃体积比的影响 |
5.2.5 硫醚化反应后组成变化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3.1 CO红外表征 |
5.3.2 XPS表征分析 |
5.3.3 孔结构表征分析 |
5.3.4 XRD表征分析 |
5.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乙烯芳构化催化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轻烃芳构化研究进展 |
1.2.1 轻烃芳构化工艺 |
1.2.2 轻烃芳构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
1.2.3 目前轻烃芳构化的主要问题 |
1.3 催化裂化干气资源 |
1.3.1 催化裂化干气利用现状 |
1.3.2 催化裂化干气芳构化 |
1.4 乙烯芳构化反应机理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2.1 原料与试剂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2.2.1 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 |
2.2.2 改性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 |
2.2.3 催化剂的水热处理 |
2.3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
2.3.2 氮气吸脱附表征 |
2.3.3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实验 |
2.3.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实验 |
2.4 实验装置 |
2.5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三章 乙烯芳构化反应条件的考察 |
3.1 前言 |
3.2 反应温度对乙烯芳构化的影响 |
3.3 反应空速对乙烯芳构化的影响 |
3.4 乙烯芳构化各产物形成路径探讨 |
3.5 乙烯芳构化理论氢平衡计算 |
3.6 乙烯在不同类型分子筛催化剂上的芳构化性能 |
3.6.1 不同类型分子筛的性质 |
3.6.2 不同类型分子筛催化剂上的芳构化性能 |
3.7 小结 |
第四章 改性HZSM-5 分子筛催化剂上的芳构化性能 |
4.1 前言 |
4.2 金属改性HZSM-5 分子筛催化剂上的芳构化性能 |
4.2.1 金属改性HZSM-5 分子筛催化剂的反应性能 |
4.2.2 金属改性后催化剂芳构化性能改变的原因探讨 |
4.3 Zn改性前后乙烯芳构化过程氢平衡计算 |
4.4 不同Zn负载量的Zn/HZSM-5 分子筛催化剂考察 |
4.4.1 不同Zn负载量Zn/HZSM-5 分子筛催化剂的性质 |
4.4.2 不同Zn负载量Zn/HZSM-5 分子筛催化剂上的芳构化性能 |
4.5 不同Ni负载量Ni/HZSM-5 分子筛催化剂考察 |
4.5.1 不同Ni负载量Ni/HZSM-5 分子筛催化剂的性质 |
4.5.2 不同Ni含量Ni/HZSM-5 分子筛催化剂上的芳构化性能 |
4.6 复合金属改性Zn-M/HZSM-5 分子筛催化剂考察 |
4.7 小结 |
第五章 酸性对乙烯芳构化性能的影响 |
5.1 前言 |
5.2 不同硅铝比的分子筛催化剂上的乙烯芳构化性能 |
5.2.1 不同硅铝比HZSM-5 分子筛的酸性质分析 |
5.2.2 乙烯在不同硅铝比分子筛催化剂上的芳构化反应 |
5.3 水热老化处理分子筛催化剂上的乙烯芳构化性能 |
5.3.1 水热老化处理温度对催化剂芳构化性能的影响 |
5.3.2 水热老化处理时间对催化剂芳构化性能的影响 |
5.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思路框架 |
1.3.1 主要方法 |
1.3.2 主要内容及思路框架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分析综述 |
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2.1.1 60、70年代企业战略理论 |
2.1.2 80年代企业战略理论 |
2.1.3 90年代企业战略理论 |
2.2 企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理论的 |
2.2.1 企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界定 |
2.2.2 企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类别 |
2.3 企业发展战略分析方法 |
2.3.1 PEST分析模型 |
2.3.2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
2.3.3 企业战略SWOT分析法 |
第3章 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及相关产业发展概况 |
3.1 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概况 |
3.1.1 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发展历程 |
3.1.2 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内部组织结构 |
3.1.3 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
3.1.4 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主要财务数据指标 |
3.1.5 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
3.1.6 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产品品牌 |
3.2 丙烯酸及酯相关产业发展情况 |
3.2.1 全球丙烯酸及酯市场发展情况 |
3.2.2 国内丙烯酸及酯市场发展情况 |
3.2.3 丙烯酸及酯产品价格分析 |
3.2.4 丙烯酸及酯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
第4章 丙烯酸公司一体化战略环境分析 |
4.1 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
4.1.1 PEST分析 |
4.1.2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
4.1.3 主要竞争对手对比分析 |
4.1.4 机会与威胁分析 |
4.2 内部环境分析 |
4.2.1 企业优势分析 |
4.2.2 企业劣势分析 |
4.3 丙烯酸公司SWOT分析 |
4.3.1 SWOT分析 |
4.3.2 根据SWOT分析选择实施战略 |
第5章 丙烯酸公司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 |
5.1 企业一体化发展战略定位与目标 |
5.1.1 一体化发展战略定位 |
5.1.2 一体化发展战略目标 |
5.2 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分析 |
5.2.1 不断做强做大丙烯酸及酯业务规模 |
5.2.2 坚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谋划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
5.2.3 积极与炼化资源型企业合作,稳定上游丙烯资源 |
5.2.4 依托华谊集团“大化工平台”,整合集团各项资源 |
5.2.5 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 |
第6章 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一体化战略实施方案 |
6.1 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前向一体化战略实施方案 |
6.1.1 高吸水性树脂(SAP)项目实施方案 |
6.1.2 丙催化剂项目实施方案 |
6.1.3 丙烯酸酯乳液及衍生粘胶剂项目实施方案 |
6.2 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后向一体化战略实施方案 |
6.2.1 与炼化资源型企业合作合资 |
6.2.2 增加与国际贸易商的业务往来,保证丙烯贸易资源 |
6.2.3 强化技术研发作为企业发展先导的战略 |
6.3 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一体化发展战略项日实施选址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局限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2012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进展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2012年我国石化行业取得的重要进展 |
1.1 高油价和低增速条件下中国特色石化运行模式取得成效 |
1.1.1 高油价下石化降本增效措施有力, 资源分配“保、压”得当 |
1.1.2 动态把控在役石化产能与调节产品结构能力增强 |
1.1.3 生产经营业绩总体向好 |
1.2 世界一流石化建设取得进展 |
1.2.1 原油加工保持世界第二 |
1.2.2 化学品生产总量可与美国比伯仲[22] |
1.2.3 乙烯生产保持世界第二 |
1.2.4 合成树脂生产位列前茅 |
1.2.5 合成橡胶生产位列世界首位 |
1.3 产业转型与升级取得新进展 |
1.3.1 传统石油化工产业向能源化工产业的转型取得新进展 |
1.3.2 石化产品升级取得新进展 |
1.4 石化技术进步取得新进展 |
1.4.1 炼油技术进步 |
1.4.2 乙烯技术进步 |
1.4.3 开发自主产权大芳烃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
1.4.4 石化产品差异化生产技术取得新进步 |
1.4.5 支撑石化产业“可持续、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技术取得进展 |
2 问题与思考 |
2.1 炼油提高成品油档次迫在眉睫 |
2.2 石化产业应继续得到社会的重视 |
3 2013年石化行业展望 |
3.1 2013年国际石化产业一瞥 |
3.2 2013年我国石化产业展望 |
(6)深圳DY(出口贸易)实业公司的蓝海商业模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的主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主题 |
1.1.2 DY公司的概况 |
1.1.3 DY公司的组织架构 |
1.1.4 贸易出口行业的发展现状 |
1.1.5 本文研究的必要性 |
1.2 本文研究的方法及特点 |
第二章 商业模式的探讨以及出口贸易行业的商业模式发展历史 |
2.1 什么是商业模式 |
2.1.1 商业模式的定义 |
2.1.2 商业模式的特征 |
2.1.3 再造商业模式 |
2.2 我国出口贸易企业的商业模式发展历史 |
2.2.1 外贸统制专营时期(1949-1978) |
2.2.2 放权过渡时期(1979-1987) |
2.2.3 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1990) |
2.2.4 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时期(1991-1993) |
2.2.5 外贸体制改革新进展时期(1994-2002) |
2.2.6 加入WTO后的竞争时代(2002年至今) |
2.3 DY公司的商业模式 |
第三章 出口贸易行业商业模式的再造分析 |
3.1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微观环境分析——5力模型 |
3.2.1 与供方的议价能力 |
3.2.2 与买方的议价能力 |
3.2.3 潜在竞争者的进入 |
3.2.4 替代品的开发 |
3.2.5 企业间的竞争 |
第四章 DY公司的蓝海商业模式分析 |
4.1 企业能力分析——SWOT分析 |
4.1.1 优势分析 |
4.1.2 劣势分析 |
4.1.3 机会分析 |
4.1.4 威胁分析 |
4.2 用蓝海战略的方法研究DY公司的创新商业模式 |
4.2.1 价值创新 |
4.2.2 战略布局图 |
4.2.3 行业竞争者的战略布局图 |
4.2.4 DY公司的战略布局图 |
第五章 再造 DY公司的蓝海商业模式 |
5.1 重构DY公司的价值曲线 |
5.1.1 塑造新的价值曲线与四步动作框架 |
5.1.2 剔除 |
5.1.3 减少 |
5.1.4 增加 |
5.1.5 创造 |
5.2 DY公司新的战略布局图和蓝海商业模式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2000年欧洲部分有机原料市场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烷烃脱氢催化剂的制备及反应工艺研究[D]. 姚砚哲.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4)
- [2]液化气反应转化分离脱硫工艺研究[D]. 吕洪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6)
- [3]乙烯芳构化催化剂的研究[D]. 周明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5(04)
- [4]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 季金华. 华东理工大学, 2013(10)
- [5]2012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进展及展望[J]. 洪定一. 化工进展, 2013(03)
- [6]深圳DY(出口贸易)实业公司的蓝海商业模式初探[D]. 柏松. 复旦大学, 2008(04)
- [7]丁烯-1的国内外市场及其应用兼论燕化公司恢复MTBE建设的可行性[J]. 卢慧. 燕山油化, 1992(04)
标签:乙烯论文; 分子筛论文; 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论文; 化学反应论文; 华谊集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