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及分析(附425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张立生[1](2018)在《1988年我国首次全国疼痛治疗专题学术会议纪实》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麻醉学领域的疼痛治疗很早就已开始。据报道, 不少医院麻醉科在上世纪50年代曾采用腰部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我也曾以神经破坏药酚甘油在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注射治疗宫颈癌或胸腹部癌性疼痛。改革开放后, 我有机会到国外访问, 受到国外麻醉科开设疼痛治疗业务的启发, 在我退休前十年, 学术研究和工作方向转到了疼痛学研究。于1986年秋季在我院开设疼痛
王兵,侯炜,赵彪,杜新颖,王苏,孙静宜[2](2013)在《癌性疼痛非药物治疗方法》文中指出癌痛是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常用的三阶梯药物止痛疗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是仍然存在问题。而非药物疗法,比如针灸推拿疗法、音乐疗法、身心疗法等对于缓解癌痛都有不错的疗效。文章就近年来癌痛非药物疗法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邓德厚[3](2010)在《癌性疼痛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主要的自觉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针灸疗法以其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癌痛治疗控制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不足。现就近10年来针灸治疗癌痛研究综述如下,为针灸治疗癌痛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王晓琳[4](2009)在《针灸治疗癌痛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癌症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状,其疼痛剧烈难以控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常用的药物治疗容易耐受并产生较多副作用。针灸疗法控制癌痛获得了广泛肯定,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沈秋萍,田华琴[5](2008)在《针灸治疗癌痛的展望》文中研究说明癌痛是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针灸作为中医治疗癌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各地都有所研究。笔者大量阅读有关针灸治疗癌痛的研究和文献,并将其进行综述。结论:针灸治疗癌痛作用显着,其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镇痛效果均较好,且有提高免疫力、治疗镇痛药物副反应等作用,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现在有关研究仍较少,且不够规范,特别是穴位的最佳选择和针灸镇痛原理的研究更为临床工作者所忽视。
何流,张宏星,巨爱平[6](2000)在《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及分析(附425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对经病理细胞学诊断的癌痛患者 42 5例作回顾性分析 ,其中应用阶梯镇痛 180例 ,非阶梯镇痛 2 45例 ,并分别统计出每年的病例总数及当年应用阶梯治疗的例数。结果显示 :180例应用阶梯镇痛及 2 45例非阶梯镇痛的显着有效率分别为 87.8%、31.8% ( P <0 .0 1) ,每年应用阶梯治疗的病例占当年总例数的百分率从 14 .1%依次升至 71.4% ( P <0 .0 1)。认为三阶梯止痛法合理、可行、效果显着
张方元,傅刚[7](1999)在《癌症疼痛的中医药治疗概况》文中研究说明癌症疼痛是癌症中晚期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之一,它极大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解除和缓解癌症疼痛是癌症治疗的重要环节。现代医学对其治疗,目前主要采用WHO推荐的三阶梯镇痛药物疗法,毒副作用较大。中医药在癌痛治疗方面具有简便、安全、经...
胡旭璇[8](2020)在《温针灸联合奥施康定对原发性肝癌疼痛镇痛作用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采用温针灸联合奥施康定对原发性肝癌疼痛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评价温针灸在原发性肝癌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疼痛提供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肿瘤科、肝外科病区接受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度疼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联合奥施康定止痛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用奥施康定止痛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行为状态之卡氏评分标准(KPS)评分、中医症状分级评分,记录每次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数字分级量表(NRS),治疗后记录平均镇痛起效时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爆发痛发作次数、奥施康定总剂量,从而评价温针灸联合奥施康定对原发性肝癌疼痛镇痛作用的临床疗效。所得到的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NRS评分比较,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经球形检验,P<0.01,拒绝球形假设,则数据间存在相关性。主体间效应的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体内效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治疗后,观察组平均镇痛起效时间(29.85±2.816)分钟优于对照组(40.26±6.158)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治疗后,两组行为状态之卡氏评分标准评分(KPS)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P<0.01);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治疗后,两组简明疼痛量表(BPI)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分级评分总分比较,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单项症状分级评分比较,除了痞块和消瘦外,其他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3.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两组治疗后,观察组爆发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奥施康定总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奥施康定可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疼痛患者的疼痛水平,减少奥施康定口服剂量及其不良反应,能够提高整体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达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增效减副”的优势作用。
李怡帆[9](2020)在《基于中医“痛证”理论的国产脊髓电刺激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技术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已被广泛应用于以难治性疼痛为代表的多种疾病的治疗当中。而目前国内无自主研发的SCS刺激系统,所用设备均来自进口,价格昂贵,限制了该疗法的普及应用。为打破国外技术对SCS的技术垄断,提高国内SCS治疗的应用水平,课题组前期与清华大学神经调控实验室、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合作自主研发了植入式SCS设备(包括刺激电极、脉冲发生器、延长导线、程控仪等)。目的:验证设备系统的生物安全性、系统稳定性、手术操作性、组织相容性及刺激作用有效性;同时在中医“痛证”理论指导下,观察设备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SCS治疗提供切入点。方法:本研究包括动物研究以及临床研究两部分。(1)动物研究:在小尾寒羊身上行SCS植入术,分别验证在不同刺激模式下(低频及10kHz高频模式)穿刺电极、外科电极以及脉冲发生器的性能;观察术后动物的行为学改变、血白细胞水平、设备阻抗值,并在术后1个月时取脊髓标本行HE染色;以此验证SCS刺激对实验动物感觉运动功能、感染状态和脊髓结构等的影响,同时验证设备连接稳定性。(2)临床研究:纳入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行SCS设备(穿刺电极)植入治疗(传统刺激模式),测试成功的患者后续植入脉冲发生器;分别在入组前、治疗14天、1月及3月时评估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明36问健康测量量表(SF-36)、简式麦吉尔疼痛量表2(SF-MPQ-2)、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贝克抑郁量表(BDI),观察SCS设备对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睡眠状态以及心理情况的影响;同时在患者入组时,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划为“不通则痛”及“不荣则痛”两型,比较不同证型患者在测试期和术后3月的有效率。结果:(1)动物研究:实验羊术后1月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正常,术后WBC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术中、术后阻抗值正常,设备运转工作正常。治疗1月后,电极未见明显的位置移动;且脊髓组织HE染色结果提示,与未刺激节段相比,刺激节段脊髓形态结构正常,未见明显细胞坏死、水肿、缺血、炎症等病理改变。(2)临床研究:共纳入11例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男性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7.33岁,平均病程5.18年;VAS评分在术前、治疗14天、1月及3月时分别为8.12±0.32、4.06±0.79、3.59±0.77、4.22±0.86,治疗后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着改善(P<0.05),以VAS下降≥50%评定的测试期有效率为81.8%(9/11),治疗3月时的有效率为75%(6/8);术后3月时,SF-36量表中“躯体疼痛”(BP)维度、SF-MPQ-2四个维度以及AI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着改善(P<0.05));SF-36量表中其他维度及BDI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并未发现统计学差异;11例患者中,2例患者为“不荣则痛”型(A组),9例患者为“不通则痛”型(B组),测试期A组成功率为0,B组为100%,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月时B组患者有效率为66.7%,两组未见统计学差异。临床研究过程中设备连接良好,未见不良事件报告。结论:(1)新型植入式SCS系统,包括穿刺电极以及外科电极,能够实现传统低频刺激模式,以及新型高频(10kHz)刺激模式;优化的电极锚定装置能够更好地固定电极,避免电极移位的发生;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组织相容性以及可操作性;设备连接状态良好,功能稳定,能够符合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需求。(2)新型植入式SCS系统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在规范手术操作下,SCS设备能够显着改善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心理状态;本研究首次在SCS治疗中引入了中医“痛证”的概念,发现中医证型与SCS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相关性,提示了基于“痛证”理论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指导SCS治疗的可行性。
陈祥,王勇,张进科,徐金发,汪曙红,李承慧,程刚,汪睿,汪超,许斌,冯爱武,吴书胜,田洁,周海荣,万强琨,张利伟,王刚,鲍健,孙峰,李寅年,尉浩斌,李婉萍,曹怀刚,荣枫,谢猛,苏方,汪子书,汪齐东,何义富[10](2020)在《107例大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日剂量超过160 mg)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符合入组标准的10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在达到大剂量前1天、大剂量治疗当日等5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患者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大剂量盐酸羟考酮完全缓解率(无痛患者比例)随治疗时间逐渐提高,治疗1周可达到6.54%。有效缓解率(疼痛评分≤3分患者比例)在治疗当日达到近50%,治疗1周可达到90%。患者治疗1周的盐酸羟考酮平均日剂量为228.88 mg。与大剂量盐酸羟考酮治疗前相比,大剂量盐酸羟考酮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当日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为10.28%,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减低。结论大剂量盐酸羟考酮可有效缓解中重度疼痛,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在中重度癌痛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二、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及分析(附425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及分析(附42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癌性疼痛非药物治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针灸疗法 |
1.1针刺疗法[1] |
1.2艾灸疗法 |
1.3穴位埋线疗法[7] |
2 推拿按摩疗法 |
3 身心疗法 |
4 音乐疗法 |
5 热疗法 |
6 高强度聚焦超声疗法 |
7 神经阻滞疗法 |
8 小结 |
(3)癌性疼痛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研究 |
2 实验研究 |
3 总结 |
(4)针灸治疗癌痛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针灸治疗癌痛的实验研究 |
2 针灸治疗癌痛的临床研究 |
2.1 常规针灸 |
2.2 电针 |
2.3 穴位注射 |
2.4 其他疗法 |
(5)针灸治疗癌痛的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针灸方法 |
1.1 针刺 |
1.2 艾灸与温针灸 |
1.3 耳穴 |
1.4 穴位注射 |
1.5 联合应用 |
1.5.1 针刺与耳穴配合 |
1.5.2 穴位注射与耳穴 |
1.5.3 穴位注射与艾灸 |
1.5.4 针灸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
2 总结与展望 |
(8)温针灸联合奥施康定对原发性肝癌疼痛镇痛作用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
1.1 概述 |
1.2 流行病学 |
1.3 病因病理 |
2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疼痛的认识 |
2.1 概述 |
2.2 癌痛的发病机制 |
2.3 原发性肝癌疼痛的机制 |
2.4 癌痛的治疗 |
2.5 奥施康定的使用现状 |
3 祖国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疼痛的认识 |
3.1 祖国医学对肝癌的相关记录 |
3.2 肝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
3.3 对肝癌疼痛的认识 |
3.4 中医外治法治疗肝癌疼痛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中止标准 |
1.6 病例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技术路线图 |
3 观察指标 |
3.1 安全指标 |
3.2 主要评价指标 |
4 疗效评价标准 |
4.1 疼痛程度疗效评价标准 |
4.2 体力状况的改善 |
4.3 安全性分析 |
5 统计方法 |
6 伦理学原则 |
7 结果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课题设计思路 |
1.1 立题依据小结 |
1.2 中医对HCC癌痛病因病机的再认识 |
1.3 应用温针灸的依据 |
1.4 选穴依据分析 |
1.5 疼痛评分工具选择的依据 |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
2.1 治疗前分析 |
2.2 治疗后结果及分析 |
3 温针灸的可能作用机制探讨 |
3.1 中医的作用机理 |
3.2 现代医学可能作用机制探讨 |
4 课题存在问题与展望 |
4.1 问题 |
4.2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基于中医“痛证”理论的国产脊髓电刺激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疼痛的概述、发病及治疗进展 |
综述二 脊髓电刺激的镇痛机制及应用进展 |
综述三 慢性疼痛的中医辨证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研究正文 |
动物实验植入式国产SCS设备的临床前验证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基于“痛证”理论的国产SCS设备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107例大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疼痛缓解相关指标 |
2.2.1 NRS评分 |
2.2.2 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缓解率 |
2.2.3 爆发痛发作次数 |
2.3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剂量 |
2.4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
3 讨 论 |
四、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及分析(附425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1988年我国首次全国疼痛治疗专题学术会议纪实[J]. 张立生.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8(04)
- [2]癌性疼痛非药物治疗方法[J]. 王兵,侯炜,赵彪,杜新颖,王苏,孙静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4)
- [3]癌性疼痛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J]. 邓德厚. 中医药学报, 2010(05)
- [4]针灸治疗癌痛研究概况[J]. 王晓琳. 针灸临床杂志, 2009(04)
- [5]针灸治疗癌痛的展望[J]. 沈秋萍,田华琴. 河南中医, 2008(06)
- [6]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及分析(附425例报告)[J]. 何流,张宏星,巨爱平.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0(06)
- [7]癌症疼痛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 张方元,傅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08)
- [8]温针灸联合奥施康定对原发性肝癌疼痛镇痛作用的疗效观察[D]. 胡旭璇.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基于中医“痛证”理论的国产脊髓电刺激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D]. 李怡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107例大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 陈祥,王勇,张进科,徐金发,汪曙红,李承慧,程刚,汪睿,汪超,许斌,冯爱武,吴书胜,田洁,周海荣,万强琨,张利伟,王刚,鲍健,孙峰,李寅年,尉浩斌,李婉萍,曹怀刚,荣枫,谢猛,苏方,汪子书,汪齐东,何义富.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