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然牛黄的真伪鉴别(论文文献综述)
王芳[1](2021)在《近红外光谱法在快速同步测定生黄芩和酒炙黄芩活性成分含量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背景黄芩在食品和制药工业中被广泛应用,是常用的大宗药物,但其药效会受产地及炮制方式不同的影响。因而需建立一种快速、无损分析的检测方法以确保黄芩的质量。传统的中药分析法如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分析过程过于复杂繁琐,不利于快速评价及分析中药药效成分。近红外光谱法具有无损测定和快速分析的优势,作为中药质量评价的技术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法作为研究手段,对不同地区产地的黄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建立快速、无损分析的方法,用于黄芩质量的分析与控制,为近红外光谱法评价中成药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支持。方法本研究依据红外光谱的低成本、绿色、快捷、无损的分析特点,开展利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squares,PLS)线性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非线性回归分析七个地理区域(河北省、河南省、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的58批生黄芩及酒炙黄芩样品中的三种活性成分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通过对光谱预处理方法、光谱区域、建模维数和算法的筛选及验证对分析模型进行了优化。结果1.对于最优模型参数,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校准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9、0.9786和0.9773;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6、0.9843和0.9592;验证集的验证均方差分别为0.215、0.321和0.174。2.在使用PLS线性回归分析时,对于黄芩苷定量分析最佳预处理方法为Savitzky Golay平滑,对于黄芩素定量分析的最佳预处理方法为消除常数偏移量,对汉黄芩素定量分析的最佳预处理方法是最小最大归一化。黄芩苷分析最佳光谱区域确定为7500-4596 cm-1,黄芩素及汉黄芩素含量测定分析的最佳光谱区域为7500-4250 cm-1。黄芩苷分析的最佳建模维数为14,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最佳建模维数为16。3.在使用ANN非线性回归分析时,黄芩苷含量测定分析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而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分析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分别为一阶导数和消除常数偏移量,对于黄芩苷的定量分析,概率神经网络是最佳算法,而对于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定量分析的最佳算法为反传多层感知网络。4.通过比较线性回归分析及非线性回归分析,对于黄芩苷,ANN显示出比PLS更好的预测能力;对于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分析显示,PLS具更好的分析性能。同时发现,可将黄芩苷和汉黄芩素的含量作为鉴定黄芩的地理来源和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近红外分析模型可快速、同时对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的黄芩和酒炙黄芩中活性成分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进行测定,具有稳定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可利用本研究构建的最优的近红外分析模型分析不同炮制方式和地理区域对黄芩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杜娟[2](2021)在《牛黄及其代用品掺杂伪品的鉴别》文中认为市场上牛黄代用品目前主要有体内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以及人工牛黄。牛黄与其掺杂的代用品之间性状特征相似,经过查阅相关文献,目前牛黄的真伪鉴别主要是基于所含的胆红素以及胆汁酸成分的含量,采用薄层法、重氮化比色法和水性溶剂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来鉴别与区分牛黄及其掺杂品的真伪,但是基于成分的鉴别专属性较差,鉴定准确度不高。近红外色谱法与模式识别技术联合为牛黄及其伪品的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无损的鉴别方法,亟待研究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陈依晴,孙发哲[3](2020)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2019年末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流感中,中药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得到医药界更多的关注。但中药还存在一些质量检测方面的问题,阻碍中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阐述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解决中药产地溯源、真伪鉴别、质量控制以及辅料生产过程实时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有利于中药质量检测的现代化。
丁海泉,高洪智,刘振尧[4](2020)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中药材鉴定和质量控制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从样本中无损提取出分析信息,可应用于多种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次品的掺入量预测、中药材品种的聚类分析,并能够快速有效地对中药整体质量进行评价与鉴定,但用于含量较小的组分分析时偏差较大。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还可以优化中药提取、分离纯化过程的提取时间、次数,降低提取物中杂质含量,使中药材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和分离、除杂过程实现高效与质量可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引入,有助于推动我国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对于维护中药市场稳定、优化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分析应用划分为中药材鉴定和在线质量控制两类,分别以刻意假冒的判断、刻意部分参伪的判断、意外混淆用药的判断、药材道地性的判断、药用价值高低性的判断等5部分为区分点,以中成药制剂在线生产的不同环节为区分点,较为系统地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真伪鉴别、掺伪识别、品种分类、产地分析、质量评价以及中药提取与纯化过程、浓缩过程、制剂过程的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和进展,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和品质控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方向。
田娜[5](2020)在《《中国药典》动物药材通用DNA指纹图谱鉴别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动物药材是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植物药材相比,动物药材常为多基原,多缺乏专属性次生代谢产物。其基原不清、专属性鉴别手段缺乏,一直是动物药材鉴别的难点。近年来,随着分子鉴定技术的发展,多种DNA鉴别手段已用于动物药材的真伪鉴别,特异性PCR技术、DNA条形码技术等先后被《中国药典》收载,成为法定检测依据。然而,这些DNA鉴别方法难以兼顾通用性和特异性,且目前的这些DNA鉴别方法只关注“鉴真”的问题,无法检出是否同时存在混伪品,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及应用。本研究根据动物药材自身特点,基于STR分型原理,建立了一种简单易用,既具通用性又具特异性的通用DNA指纹图谱鉴别方法,用于动物药材正伪鉴别、正伪掺杂品鉴别与正伪掺杂品定量鉴别。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一、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动物药材来源于14个纲78个物种。本研究首先对《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动物药材进行全面收集(包括原动物样本、中检院的对照药材),本研究收集到了48味动物药材,59个物种。每个物种至少三个重复,共获得样品174批。样品经形态鉴别,并通过DNA测序佐证,以保证其物种基原的准确性。通过分析Genbank下载的57个动物药材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序列对齐后分析获得同源基因,从同源基因高变异区域两端保守序列设计出16对通用扩增引物,进行扩增成功率和荧光STR分型成功率测试,最终筛选出4对可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动物药材中成功获得STR分型鉴别图谱的通用引物对。用筛选出的引物对动物药材进行荧光STR分型,获得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动物药材物种DNA指纹图谱鉴别数据集,各物种具有不同的鉴别图谱,可相互鉴别。二、以胆粉类药材为例,阐述动物药材通用DNA指纹图谱鉴别方法对真伪及掺杂药材的鉴别应用。收集猪、牛、羊、鸡、鸭、鹅、蛇、熊、鱼原动物或胆粉样本,提取DNA,使用筛选出的荧光素标记的引物对12S-L1091/12S-H1478和16S-L3428/16S-H3667进行PCR扩增、荧光STR分型和数据分析。结果各物种的STR指纹图谱不同,可进行物种鉴别,且DNA指纹图谱上能同时反映正品和伪品的信息,可鉴别正伪掺杂品。混合样品STR图谱迁移峰具共显性,能够同时显示出多个扩增片段信息,且多个样本混合的多元掺杂胆粉样本(猪胆粉、牛胆粉、羊胆粉、鸡胆粉、鸭胆粉、鹅胆粉、蛇胆粉、鱼胆粉、熊胆粉)的鉴别中,DNA指纹图谱可以同时显示出各物种相应的迁移峰。三、以复杂的多基原地龙类药材鉴别为例,探索动物药材通用DNA指纹图谱鉴别方法在复杂近缘物种中的种属鉴别及对正伪掺杂样品的定量(半定量)鉴别潜力。收集地龙类药材(15个物种,175批样品),进行DNA提取后,用筛选出的三对通用DNA指纹图谱鉴别引物(12S-L1739/12S-H2175,12S-L1091/12S-H1478和16S-L3428/16S-H3667)对地龙类动物药材进行荧光STR分型和数据分析,获得DNA指纹图谱。结果4种地龙正品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栉盲环毛蚓使用以上三对引物分别出现389.7,396.2,394.7,391.4 bp(引物12S-L1739/12S-H2175);410.9,416.7,415.9,411.8 bp(引物12S-L1091/12S-H1478);162.8,164.1,164.2,163.7 bp(引物16S-L3428/16S-H3667)的迁移峰,11种伪品均出现与正品迁移位置不同的迁移峰,通过3对通用STR分型结果形成的DNA指纹图谱,可以准确鉴别地龙正品及混伪品的物种基原。按照11种不同的浓度比例将正品地龙与伪品地龙DNA混合,通过筛选出的引物12S-L1739/12S-H2175对其进行STR分型。再按照相同的浓度比例将正品地龙与伪品地龙的扩增产物混合并分型,作为混标结果。比较实际、混标实验DNA指纹图谱正品与伪品地龙峰面积比值与混合DNA浓度比值,结果混标实验比例更接近混合DNA的浓度比值。但总体上三者比例相似,实现了地龙类药材正伪掺杂品的定量鉴别。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建立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动物药材通用DNA指纹图谱鉴别方法,并形成了参考DNA指纹图谱集,该方法可实现对动物药材正品、伪品及正伪掺杂品的DNA鉴别,并对正伪掺杂品定量鉴别进行了研究。该方法为动物药材的鉴定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奠定了良好基础。
章龙[6](2020)在《基于太赫兹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的中药识别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牛黄为中医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由于天然牛黄资源紧缺,市场上经常出现用价格低廉的黄连、大黄、蒲黄等中药冒充天然牛黄粉的不法行径,如何快速准确地识别牛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药天麻为传统名贵中药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至东北等地,由于遗传、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产地的天麻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快速准确识别不同产地的天麻能够规范中药市场,并为临床正确用药提供参考。目前,中药的常用鉴别方法,主要为经验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上述几种方法有效、精确且针对性强,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前两种方法依据鉴定者的主观判断,缺乏明确的鉴定标准,对鉴定者的个人能力依赖性较大。理化鉴定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鉴别,会对被测样品造成破坏,且逐一分离比较耗时同时成本较高。太赫兹波(Terahertz,THz)是指频率范围在0.1~10THz的电磁波,具有电子和光学的双重特性。许多生物大分子的振动与转动能级都位于THz频段,同时由于太赫兹辐射的能量低,不会由于光子能量过高而电离破坏物质的结构,因此THz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损检测领域。但是,对于中药这种成分较为复杂的样品,其在太赫兹波段没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借助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提取样品太赫兹光谱中的有用信息,并建立识别模型进行识别分析。本文以牛黄及其易混品以及不同产地的天麻为研究对象,应用太赫兹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识别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牛黄及其易混品的识别研究。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牛黄及其易混品进行鉴别分析。获取了黄连、大黄、蒲黄、人工牛黄、掺杂牛黄和天然牛黄的太赫兹时域光谱图,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样品的太赫兹时域光谱信号进行分析,分别构建随机森林(RF)模型和三种参数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对六种物质的太赫兹吸收光谱进行分类鉴别,最后对于样品数据集不平衡导致随机森林模型识别准确率下降的问题,提出基于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的随机森林模型。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和SVM模型均可达到95%左右的分类准确率,但随机森林模型具有更快的运行速度,运行时间仅为最优PSO-SVM模型运行时间的2%。基于SMOTE的随机森林模型可有效地解决数据不平衡情况下识别率低的问题,识别率从84.17%提高到94.17%,计算速度基本不变。(2)天麻及其产地检测的识别研究。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的天麻进行鉴别分析。获取辽宁抚顺天麻、湖北恩施天麻、陕西汉中天麻、安徽金寨天麻以及云南昭通天麻的太赫兹吸谱图,采用光谱预处理方法,如SG平滑、一阶导数、二阶导数、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及其相互组合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去噪和消除谱图的基线漂移处理。分别建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以及S_Kohonen神经网络模型,对五种经过光谱预处理之后的天麻太赫兹吸收谱数据进行分类鉴别,对比识别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正交信号校正的光谱预处理方法,两种鉴别模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以及S_Kohonen神经网络模型都达到了最高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2%和94%。通过研究对比发现对于不同产地天麻的鉴别,SNV光谱预处理结合S_Kohonen神经网络模型可以达到最优的识别效果。
康帅[7](2020)在《毛茛科中药饮片、僵蚕和珍珠粉的XRD研究》文中指出X射线衍射(XRD)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无损检测、图谱专属性强等优点,然而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极少应用。本项工作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并结合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对《中国药典》全部14种毛茛科中药饮片、僵蚕、市售珍珠粉进行调查,结果如下:1.毛茛科中药饮片的XRD研究采用XRD技术对《中国药典》全部14种毛茛科中药饮片进行调查。结果指出,仅仅白芍、赤勺和牡丹皮3味饮片存在一水草酸钙(COM)成分,其他11种毛茛科中药饮片均不含COM。不同产地白勺中COM含量可相差4倍,赤芍中COM含量基本相同。沸水煮实验揭示饮片中COM晶体的XRD峰显着增强。大三叶升麻仅有非晶态的XRD弥散峰,而兴安升麻则显示系列尖峰特征。威灵仙显示系列XRD尖峰,与β-D-葡萄糖结晶体有关。XRD为毛茛科中药饮片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质量控制方法。2.僵蚕的XRD和ESR研究采用XRD技术,获得僵蚕中草酸铵和柠檬酸的特征标记峰。运用草酸铵和柠檬酸试剂的XRD谱,鉴定僵蚕中草酸铵含量和柠檬酸分布。结果表明:僵蚕粉中草酸铵含量可以近似地表达为2.5 I/I0,其中,I和I0分别表示僵蚕粉中草酸铵晶体和草酸铵标准品的PXRD主峰强度。草酸铵结晶于僵蚕的消化系统,体表和丝腺环部位并不存在。柠檬酸作为代谢产物在僵蚕各部位均存在。ESR技术探测到僵蚕中的Mn2+和Cu2+离子。Mn2+和Cu2+分别起源于消化系统和体表/丝腺体部位。PXRD和ESR技术适合于以有机分子晶体的XRD特征峰和ESR信号对动物类中药材进行质量控制。3.采用XRD和ESR方法对真伪珍珠粉的鉴定将XRD和ESR技术相结合,研究了市售高档珍珠层粉(CAPLP)和廉价街头珍珠粉(CSPP)。结果表明,CAPLP是由碳酸钙(CaCO3)组成的纯珍珠粉,具有正交晶系结构,为采用研磨淡水珍珠的方法制备。CSPP是扇贝壳粉(78%)和珍珠粉(22%)的混合物,是假冒伪劣商品。扇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具有单斜晶体结构。ESR结果证实CAPLP中Mn2+浓度最低,扇贝壳中Mn2+浓度最高。CSPP中的铁杂质也可以通过ESR进行检测。将XRD和ESR技术相结合,可以建立一种快速检测CAPLP质量的方法。
章龙,李春,李天莹,张岩,蒋玲[8](2020)在《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的牛黄及其易混品分类研究》文中认为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牛黄及其易混品进行鉴别,获取了黄连、大黄、蒲黄、人工牛黄、掺杂牛黄和天然牛黄的太赫兹时域光谱图。分别构建了随机森林(RF)模型和三种参数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对六种物质的太赫兹吸收光谱进行了分类鉴别。针对样品数据集不平衡导致的随机森林模型识别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的随机森林模型。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和SVM模型均可达到95.00%左右的分类准确率,但随机森林模型具有更快的运行速度,运行时间仅为最优PSO-SVM模型运行时间的2%。基于SMOTE的随机森林模型可有效地解决数据不平衡情况下识别率低的问题,识别率从数据不平衡情况下的84.17%提高到94.17%,计算速度基本不变。研究结论为基于太赫兹光谱技术的稀有中药的鉴别提供了新方法。
张玲玲[9](2020)在《蒙药三臣丸中化学成分的初步鉴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蒙药三臣丸是传统的蒙成药儿科处方制剂,由牛黄、红花、天竺黄3味按照1:1:1等量组成,牛黄属于珍贵、稀缺药材,牛黄中所含主要药效成分为胆酸类成分,其具有刺激胆汁分泌,促进脂类的乳化和吸收的药理作用,其中胆酸类成分(胆酸、猪去氧胆酸)是发挥镇咳和祛痰作用的药效成分,中国药典2015版牛黄项下已经制定了胆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红花具有凉血,锁脉,调经,清肝,强身,止痛,消肿等药理作用,红花中主要药效成分为红花黄色素,而红花黄色素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羟基黄花黄色素A,中国药典2015版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作为红花药材中具代表性的活性成分制定了其含量测定方法。天竺黄作为一种特色蒙药,在蒙成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气喘、骨折、伤热、黄疸、肺刺痛、急性气管炎等症。目前为止,三臣丸中药效成分及其在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尚无系统研究,因此尚不明确产生三臣丸功效的具体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三臣丸具有治疗肺热咳嗽等症的疗效,我们选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细胞)对三臣丸中的药理活性成分进行检测,探讨三臣丸的入血成分对A549细胞的药理作用,并利用HPLC-MS/MS技术建立一个可同时定量分析大鼠血浆中多种成分的方法,应用于三臣丸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推测其可能的代谢途径。本研究从血浆药化-血浆药理-药代动力学研究三个方面阐明了三臣丸中可能的药效物质,以期为三臣丸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的第一部分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首先通过HPLC对三臣丸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再经过高分辨Q-Exactive检测器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化合物进行的一级全扫描及多级碎片扫描,获得化合物的一级分子离子峰及二级碎片离子信息。通过对比对照品及文献报道的保留时间、一级质谱及二级碎片离子,结合此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共鉴定出三臣丸中的46种化学成分,其中红花中38种,牛黄中8种,以期为三臣丸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的第二部分是基于血浆药理对三臣丸药效成分的研究,药物发挥药效作用的是其入血成分,基于课题组前期对三臣丸血清药化的初步研究,发现并指认出了三臣丸中6种原型活性入血成分,分别为胆酸、猪去氧胆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紫丁香苷、脱水红花黄色素B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6种活性成分[1],且这6种成分均为文献报道的有明确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通过血浆药化-血浆药理结合的方式研究血浆中对A549细胞具有药理作用的成分,基于对6种成分在血浆中的5个不同时间点进行定量分析,含药血浆进行体外血浆药理实验,得出含药血浆具有抑制A549细胞增殖及参与A549细胞凋亡的药理作用,并具有量效关系;基于谱效关系,得出与A549细胞存活率的相关系数排序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猪去氧胆酸>脱水红花黄色素B>紫丁香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胆酸;与A549细胞内ROS含量的相关系数排序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猪去氧胆酸>紫丁香苷>脱水红花黄色素B>山奈酚-3-O-芸香糖苷>胆酸。本研究的第三部分是对三臣丸中入血的6种活性成分进行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胆酸和猪去氧胆酸的t1/2分别为4.05±2.82 h和3.85±1.69 h,Tmax分别为3.33±4.44 h和3.53±4.33 h,2个成分的结构相似,其药动学参数差异较小;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Cmax为1,400.48±1,57.10μg·L-1,AUC0-t为4,925.16±1,078.07μg/L*h,其Cmax、AUC0-t值明显高于其它的成分,在三臣丸中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而山奈酚-3-O-芸香糖苷,脱水红花黄色素B和紫丁香苷的AUC0-t和Cmax排序均为山奈酚-3-O-芸香糖苷>脱水红花黄色素B>紫丁香苷,且与三臣丸中三个化学成分的含量排序相同。三臣丸药动学结果表明,由于药物在体内的协同作用,6个活性成分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综上,基于对三臣丸中活性成分的鉴别及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HPLC-MS/MS技术对三臣丸中化学成分鉴定的基础上,从“血浆药理-药代动力学”二个方面阐明了三臣丸中可能的药效物质,获得三臣丸中具有A549细胞抑制作用的药效成分及其体内吸收代谢规律,以期为三臣丸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王飘,赵思俊,王春芳,常雅惠,庞静[10](2019)在《结石类中药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动物结石在我国是名贵的中药材,在临床实践中有着显着的疗效。但由于动物结石形成原因特殊、产量较少、价格昂贵等,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了一定限制,多数成为少用药材或冷被药材,因而被研究和开发的相对较少,有的甚至因不了解其药用价值无人收购或被当作废物丢弃。通过概述有记载的药用动物结石及其分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为结石类中药材应用、质量控制及现代药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天然牛黄的真伪鉴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然牛黄的真伪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近红外光谱法在快速同步测定生黄芩和酒炙黄芩活性成分含量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1 前言 |
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3 仪器设备 |
4 实验方法 |
第二章 结果与讨论 |
1 黄芩活性成分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数据采集 |
2 PLS模型光谱预处理方法的筛选 |
3 建模维数筛选 |
4 ANN模型光谱预处理方法的筛选 |
5 酒炙对黄芩有效成分影响分析 |
6 黄芩产地分析 |
第三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近红外光谱法在天然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牛黄及其代用品掺杂伪品的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 牛黄及代用品种类 |
1.1 天然牛黄 |
1.2 人工牛黄 |
1.3 体内培植牛黄 |
1.4 体外培育牛黄 |
2 牛黄及其代用品的鉴别 |
2.1 性状鉴别 |
2.2 薄层鉴别 |
2.3重氮化比色法和水性溶剂法 |
2.4 高效液相色谱法 |
2.5 近红外光谱法 |
2.6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 |
3 小结与展望 |
(3)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产地溯源 |
2 中药品质检测 |
3 中药的真伪鉴别 |
4 中药辅料的质量检测 |
5 中药制剂的检测 |
6 结语 |
(4)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中药材鉴定和质量控制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中药材鉴定 |
1.1 真伪鉴别 |
1.2 掺伪识别 |
1.3 品种分类 |
1.4 产地分析 |
1.5 质量评价 |
2 在线质量控制 |
2.1 提取与纯化过程 |
2.2 浓缩过程 |
2.3 制剂过程 |
3 结语 |
(5)《中国药典》动物药材通用DNA指纹图谱鉴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动物药材鉴别研究现状 |
1.2 STR分型技术及其在中药材方面的应用展望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二章 《中国药典》动物药材DNA指纹图谱鉴定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样品信息 |
2.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引物设计及筛选 |
2.2.2 动物药材DNA提取及测序验证 |
2.2.3 动物药材PCR扩增及STR分型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动物药材DNA指纹图谱鉴别引物设计及筛选 |
2.3.2 动物药材物种验证结果 |
2.3.3 动物药材STR分型鉴别结果 |
2.4 讨论与小结 |
第三章 胆粉(汁)类药材的DNA指纹图谱鉴别方法研究 |
3.1 胆粉(汁)类药材正伪DNA指纹图谱鉴别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结果与分析 |
3.2 胆粉(汁)类药材正伪掺杂DNA指纹图谱鉴别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2.3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地龙药材及其混伪品的DNA指纹图谱鉴别方法研究 |
4.1 地龙药材正伪DNA指纹图谱鉴别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1.3 结果与分析 |
4.2 地龙药材正伪掺杂DNA指纹图谱浓度比例鉴别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2.3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及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基于太赫兹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的中药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中药的主要检测技术 |
1.2.1 传统的中药检测技术 |
1.2.2 光谱技术用于中药检测 |
1.3 太赫兹波简介 |
1.3.1 太赫兹波概述 |
1.3.2 太赫兹波的产生技术 |
1.3.3 太赫兹波的探测技术 |
1.3.4 太赫兹波的特点 |
1.4 太赫兹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别中的研究概况 |
1.4.1 太赫兹光谱应用于中药检测的可行性 |
1.4.2 不同种类的中药的鉴别 |
1.4.3 同种药材不同加工品的鉴别 |
1.4.4 中药提取物的鉴别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太赫兹光谱实验和化学计量学方法 |
2.1 太赫兹光谱实验方法介绍 |
2.1.1 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 |
2.1.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
2.2 样品光学参数的获取 |
2.2.1 THz-TDS数据处理原理 |
2.2.2 FTIR数据处理原理 |
2.3 样品制备方法 |
2.4 化学计量学方法 |
2.4.1 化学计量学方法介绍 |
2.4.2 太赫兹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分析模型 |
2.4.3 太赫兹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在物质检测中的应用 |
2.5 本文使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及其原理 |
2.5.1 支持向量机 |
2.5.2 随机森林 |
2.5.3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
2.5.4 S_Kohonen神经网络 |
2.5.5 光谱预处理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天然牛黄及其易混品的太赫兹光谱分类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仪器 |
3.2.2 样本选择与制备 |
3.2.3 太赫兹光谱获取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主成分分析 |
3.3.2 分类模型识别分析 |
3.3.3 基于SMOTE的随机森林识别模型 |
3.4 结论 |
第四章 不同产地天麻的太赫兹光谱分类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仪器 |
4.1.2 样本选择与制备 |
4.1.3 太赫兹光谱获取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光谱预处理 |
4.2.2 分类模型识别分析 |
4.3 结论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5.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参考文献 |
(7)毛茛科中药饮片、僵蚕和珍珠粉的XRD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中药材分类 |
1.2.1 植物类中药 |
1.2.2 动物类中药 |
1.2.3 矿物类中药 |
1.3 中药饮片的炮制 |
1.3.1 炮制方法 |
1.3.2 炮制方法的发展 |
1.4 中药指纹图谱法 |
1.5 X射线粉末衍射法(PXRD) |
1.5.1 X射线粉末衍射法基本原理 |
1.5.2 X射线粉末衍射法在中药分析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
1.6 电子顺磁共振 |
1.7 研究的背景和内容 |
第2章 毛茛科中药饮片的XRD研究 |
2.1 研究背景 |
2.2 实验部分 |
2.2.1 材料与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结果 |
2.3.1 毛茛科中药饮片中COM的 PXRD分析 |
2.3.2 系列衍射宽峰的成分来源探讨 |
2.3.3 升麻和威灵仙的PXRD特征 |
2.4 实验讨论 |
2.4.1 中药饮片中COM的质量控制 |
2.4.2 毛茛科饮片中系列PXRD衍射宽峰与化学成分的对应关系 |
2.4.3 升麻和威灵仙的质量控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僵蚕的PXRD和 ESR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2 实验部分 |
3.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3.1 僵蚕粉的PXRD和一水合草酸铵的鉴定 |
3.3.2 僵蚕各部位的AOM分布 |
3.3.3 僵蚕中AOM的 PXRD定量分析 |
3.4 讨论 |
3.4.1 除AOM、CAM和微量元素外的僵蚕化学成分的PXRD |
3.4.2 僵蚕的微量元素 |
3.4.3 僵蚕中AOM的质量控制 |
3.4.4 AOM的分布误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采用XRD和 ESR方法对真伪珍珠粉的鉴定 |
4.1 研究背景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试剂 |
4.2.2 实验仪器与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XRD结果与讨论 |
4.3.2 ESR结果与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8)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的牛黄及其易混品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仪器及参数 |
2.2 样品制备及测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光谱获取与分析 |
3.2 分类识别 |
3.2.1 支持向量机识别 |
3.2.2 随机森林识别 |
3.2.3 基于SMOTE的随机森林识别 |
4 结论 |
(9)蒙药三臣丸中化学成分的初步鉴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三臣丸中化学成分的初步鉴定 |
前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三臣丸含药血浆对A549细胞的影响 |
前言 |
1 仪器与试剂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PLC-MS/MS法同时测定三臣丸中6种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前言 |
1 仪器与试剂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文献综述 |
1 三臣丸研究进展 |
2 中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
3 三臣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结石类中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结石分类 |
1.1 胃结石 |
1.1.1 马宝 |
1.1.2 狗宝 |
1.1.3 羊哀 |
1.2 胆结石 |
1.2.1 牛黄 |
1.2.2 猪黄 |
1.2.3 羊黄 |
1.3 膀胱结石 |
1.4 其他类结石 |
2 化学成分研究 |
2.1 无机盐类 |
2.2 微量元素 |
2.3 有机成分 |
3 药理作用研究 |
3.1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
3.1.1 解热作用 |
3.1.2 镇痛作用 |
3.1.3 抗炎作用 |
3.2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3.2.1 镇静催眠作用 |
3.2.2 抗癫痫抗惊厥 |
3.3 对心血管和血液系统的作用 |
3.4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
3.5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
3.6 抗氧化作用 |
3.7 其他作用 |
4 展望 |
四、天然牛黄的真伪鉴别(论文参考文献)
- [1]近红外光谱法在快速同步测定生黄芩和酒炙黄芩活性成分含量中的应用研究[D]. 王芳.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2]牛黄及其代用品掺杂伪品的鉴别[J]. 杜娟. 光明中医, 2021(04)
- [3]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 陈依晴,孙发哲. 轻工科技, 2020(11)
- [4]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中药材鉴定和质量控制中的研究进展[J]. 丁海泉,高洪智,刘振尧. 现代农业装备, 2020(03)
- [5]《中国药典》动物药材通用DNA指纹图谱鉴别方法研究[D]. 田娜.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 [6]基于太赫兹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的中药识别研究[D]. 章龙. 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7]毛茛科中药饮片、僵蚕和珍珠粉的XRD研究[D]. 康帅. 吉林化工学院, 2020(11)
- [8]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的牛黄及其易混品分类研究[J]. 章龙,李春,李天莹,张岩,蒋玲.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0(23)
- [9]蒙药三臣丸中化学成分的初步鉴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 张玲玲.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10]结石类中药的研究进展[J]. 王飘,赵思俊,王春芳,常雅惠,庞静.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