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实转变职能 加强水政工作 努力开创水利政策法规工作新局面(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玲[1](2019)在《一个县级水务局的历史 ——沙洋水利30年》文中认为沙洋县居江汉平原与鄂西北山区结合部,西北高东南低,干旱频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北旱南涝,是鄂中受旱涝威胁最严重区域之一。基于县域内洪涝干旱自然灾害的防治,沙洋县历来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有着丰富的水旱灾害治理经验。沙洋县水务局是沙洋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导力量,在沙洋县水利发展与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特殊的自然水文出发,分析沙洋在新中国成立前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水旱灾害历史。尝试运用历史文献法、社会调研法等研究方法,依托沙洋县水务局档案室馆藏档案及相关文献资料,对沙洋县水务局的成立、机构设置、职责等进行调研与分析,探讨其在1988年至2017年间的组织结构及其相关水利管理单位的沿革,通过对这一县级水利事业发展的论述,力图对沙洋水利事业发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1988年,成立沙洋区水利局,负责沙洋地区水利建设管理和日常工作。通过对沙洋水利三十年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总结出其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制约因素。虽然因为一些客观因素制约,沙洋县水务局许多规划未能实施,但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经过多方努力,沙洋水利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总之,沙洋县水务局在沙洋水利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水利事业取得了显着成就,为该县水利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沙洋水利事业近30年的考察,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沙洋建设与管理的现实预期,为当代水利事业发展、后期水利机构改革及职能完善,提供参考与指导,具体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李鹰[2](2015)在《强化依法治水管水 保障水利改革发展》文中认为"十二五"期间,在水利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水利政策法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治水兴水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深入普法为核心,深入扎实开展水利法治建设,切实加强水利依法行政,奋力开创依法治水管水新局面,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一、"十二五"时期水利政策法规工作进展及成效1.印发《水利部关于全面加强依法治水管水的实施
王大伟[3](2015)在《浙江省兰江流域农田水利研究(1949-1962)》文中研究说明兰江是浙江省最大水系钱塘江的南源,其流域主体范围位于浙江省中部,覆盖今金华、衢州两市大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金华、衢州专署管辖,1955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统一于金华专署。1949年前,兰江流域农田水利主要以陂塘、堰坝灌溉为主,规模小、分布散,国家权力较少介入基层的农田水利事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兰江流域农田水利建设从整修、恢复旧有工程起步,以乡村农会为主体建立起水利委员会、治水委员会等基层水利组织。随着兰江流域所辖的金华、衢州专署及下属各县专职水利机构的成立,逐步构建起现代意义的水政体系,并开始将乡村基层分散、小型的农田水利纳入组织管理。兰江流域的农田水利逐渐由传统农业社会以地方官员、乡绅主导的偶发的农田兴修行为,转向由政府主导的统筹规划、兴修、维护和利用。20世纪50年代,随着国家权力向下延伸,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基层农田水利事业完全纳入了国家治理体系。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兰江流域开始以群众运动形式,以兴修小型水库工程为主,开展基层农田水利体系的建设。与此同时,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过程中,组织行为、集体行动成为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体现和实践内容。而从1957年冬至1958年春的全国性农田水利建设运动,以及1958年后以大中型水库为主的水利建设,使农田水利事业整体上从以抗灾防灾为导向,完全转入政治运动的发展轨迹。特别是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扎营施工”,实行“兵团作战”,在施工中重于政治考量,任意、无偿调动劳动力和资金。一般认为,集体化进程是农田水利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体制环境,实际上以群众运动形式开展起来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亦加速了集体化进程。1949至1962年,从中央到地方农田水利治理组织体系的架建,取得了显着成效。政治主导、在实践中以群众运动形式操作,使得农田水利建设得以大规模展开。兰江流域新建的各种水利工程使农田灌溉面积快速增长,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提高了农田的平均抗旱能力。但政治主导下的农田水利事业,在实践中的运动化操作,也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农田水利事业有序的、具长期规划发展轨迹。
袁博[4](2014)在《近代中国水文化的历史考察》文中研究表明水是一种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它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大禹治水起,中国历史就与水有不解之缘,在这几千年中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把治水放在治国的重要位置,形成治水文化。从这一角度讲,中国历史是一部关于水的历史。因此关于水的研究不可或缺。尤其是在当今水资源紧迫的形势下,中央多次发布文件,号召全社会重视水、解决水问题。选题的研究可为建设提供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快水文化的建设步伐。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利益的驱使下,纷至沓来。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惊醒了沉睡已久的中国人。在这炮声的背后,资本主义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也随之东传,与传统国人的守旧、保守思想发生碰撞和冲突,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西方思想的先进性。近代中国社会对水的态度、认识和利用的转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中国古代历史便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的水文化,不仅形成了一套管理高效的水政系统,保存了大量有关水文的记录,还涌现出诸多杰出的水利着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治水经验。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具有神秘力量,人们把水不断神化,形成各种水神,在日常尤其是水旱灾害发生时便会祭祀、祈佑。除此之外,还形成许多关于水的哲学、文学艺术及建筑、民俗等。这些构成了传统水文化的主要内容。随着鸦片战争后国门的打开,近代中国的水文化内容也日渐体现出科学、现代化的特征。首先是各届政府逐步引进西方制度,形成现代化水政,对水的管理不断规范化。第二,随着教育救国论的兴起和传播,近代教育体系日臻完善,高等教育、实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因此水利教育在晚清出现后,在民国时期逐步确立并发展。不仅各级工科学校课程得到完善,还出现多所专门水利学校,为近代水利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第三,近代水利事业得到发展,不仅近代社会普遍认识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还形成全社会讨论各地水利建设的现象,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水利专家,同时也推动了近代水利科学技术的发展。第四,传统文化中的水神崇拜在科学日兴的近代中国仍继续存在,并体现出新特征。虽然水神信仰在近代逐渐式微,但由于民间信仰的依赖性和根深蒂固性,并不容易消除,从而形成了迷信与科学、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局面。第五,通过发掘近代出版的书籍、报纸、期刊、名人着作等史料,探究近代民众对水的认识的变化。由于西方先进科学知识的传入,民众对水尤其是江河湖海、瀑布等自然事物的形成、变化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和解读。近代各类报纸、杂志流行,不断向民众传播各类科学常识,其中关于各种形式的水的科学知识、文学作品等改变了人们对水传统认知,也改变了生活习惯,提升了国人素质,表现了中国水学的近代化。最后,作为特殊水体的海洋在近代中国有着重要的地位。近代中国的侵略者都是从海上入侵的,这就促使了近代中国海洋意识的觉醒。加之西方海权思想的传入,近代中国海防、海权思想也得到发展和完善。总之,水文化在近代中国既保留了传统社会的内容,又接纳了西方文化的内容,使水文化在“变”与“不变”中的不断发展。这体现了近代水文化对传统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西方近代先进水文化的引进与吸收;也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又体现了近代文化的先进性。在二元文化的影响下,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育体制、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科学文化等呈现出多元化、近代化的趋势,中国社会也向着现代、文明、科学的方向前进。
孟双双[5](2011)在《扎实开展水利法治建设 全面推进水利依法行政——访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司长赵伟》文中认为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年份,围绕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水政工作在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和水行政执法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近日,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司长赵伟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胥信平[6](2011)在《抢抓机遇 开拓创新 不断推动水政水资源工作迈上新台阶——在全省水政水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指出今年是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央及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的起步之年,也是我省水利事业强力推进改革发展进程、全面支撑和保障"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一年。这次全省水政水资源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中央及省委一号文件和全省水利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依法
樊院城[7](2010)在《落实普法规划 实施依法治理 为水利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综述》文中认为2006—2010年,是"五五"普法得以贯彻实施的五年,同时也是山西省水利建设加速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全省兴水战略从制定、启动、实施、攻坚至逐步落实取得了显着成效:全省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取得决定性胜利,供水结构逐步完成由以地下水为主转为地表水为主的根本性改变;农村饮水安全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农村饮水状况得到改善;农田灌溉工程实
陆兵[8](2009)在《振奋精神 明确目标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水政水资源工作——在全省水政水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认为同志们:这次全省水政水资源工作会议是在宏观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和我省水利改革和发展处于重要阶段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按照全国水政工作会议、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要求,总结工作,
王铁[9](2009)在《努力开创全省水政水资源工作新局面》文中提出同志们:本次会议规模大、层次高,十分重要。会议期间,我们还举办了一期高层次的培训班,各地水务局局长及水政水资源部门负责同志都直接参加了培训。水利部政策法规司陈琴副司长、水资源司陈晓军副司长亲自授课,对我省的水政水资源工作给予指导,指明了工作的方向。按照会议安排,我向大会做工作报告。
陈雷[10](2008)在《立足水利发展与改革全局 全面加强和着力做好水政工作——在全国水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研究说明
二、切实转变职能 加强水政工作 努力开创水利政策法规工作新局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切实转变职能 加强水政工作 努力开创水利政策法规工作新局面(论文提纲范文)
(1)一个县级水务局的历史 ——沙洋水利30年(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与述评 |
三、基本概念辨析 |
(一)水利与水利管理 |
(二)农田水利工程 |
(三)公共水利管理 |
四、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沙洋县水利基本情况 |
第一节 沙洋自然水文概况 |
一、地理位置 |
二、地形地貌 |
三、气象 |
四、水系 |
第二节 沙洋水患历史 |
一、新中国成立前 |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 |
第三节 人民政府兴修水利的设想 |
一、治理水利,变水害为水利 |
二、主抓工程兴建 |
三、把水利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上来 |
第二章 沙洋县水务局机构沿革 |
第一节 沙洋区水利局的成立 |
一、成立前的管理概况 |
二、筹建沙洋区水利局 |
第二节 沙洋区水利局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责 |
一、成立初机构设置 |
二、沙洋区水利局主要职责 |
第三节 沙洋县水利管理机构沿革 |
一、名称变更与职责调整 |
二、其他机构成立与撤消 |
三、水利事业单位发展 |
第三章 沙洋县水利工程与管理三十年 |
第一节 防洪抗旱减灾 |
一、组织体系 |
二、防汛抗旱调度 |
第二节 水政水资源主要工作 |
一、水行政法律法规 |
二、水资源管理 |
三、水行政执法 |
四、水利规费征收 |
五、水利经济 |
第三节 水利工程建设 |
一、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
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
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
五、小农水项目建设 |
六、中小河流治理 |
七、水利补短板重点项目 |
第四节 水利改革 |
一、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
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
三、河湖长制 |
第四章 沙洋县水务局三十年历史评析与现实预期 |
第一节 沙洋水利三十年来取得的成就 |
一、防汛救灾能力显着提升 |
二、抗旱灌溉条件明显改善 |
三、水利建设投入持续加强 |
四、水利改革工作深入推进 |
第二节 沙洋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依然滞后 |
二、水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
三、行业发展基础不够坚实 |
第三节 沙洋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现实预期 |
一、水利资源条件优势 |
二、水利改革发展机遇 |
三、沙洋县水利发展规划 |
四、沙洋水利现实预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2)强化依法治水管水 保障水利改革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二五”时期水利政策法规工作进展及成效 |
1.印发《水利部关于全面加强依法治水管水的实施意见》,依法治水更加扎实有力 |
2.关键领域立法加快推进,水法规体系更加完善 |
3.水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执法效能更加显着 |
4.涉水行政争议有效化解,依法行政意识不断增强 |
5.水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卓有成效,行政审批行为更加规范高效 |
6.水利法治宣传教育丰富多彩,水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
7.水利政策研究不断加强,研究成果更加管用有效 |
二、“十三五”工作思路及2016 年工作重点 |
(3)浙江省兰江流域农田水利研究(1949-1962)(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时段与区域界定 |
四、研究思路与文章框架 |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历史变迁 |
第一节 自然环境 |
第二节 区划沿革 |
第三节 传统农业概况 |
第四节 农田水利事业的历史积累 |
第二章 国家战略:农田水利事业新取向 |
第一节 传统农田水利及其近代转型 |
第二节 农田水利发展的国家工业化战略取向 |
第三节 农田水利政策演变 |
第三章 传承与改造:农田水利组织管理的新体系 |
第一节 水政体系的构建 |
第二节 从水利委员会到水利指挥部 |
第三节 水利组织 |
第四节 基层技术指导网络 |
第四章 从恢复到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三个发展阶段 |
第一节 农田水利的恢复重建(1949-1953) |
第二节 合作化运动中的水利兴修(1953-1957) |
第三节 “跃进”到调整(1957-1962) |
第五章 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劳动力、资金和技术 |
第一节 劳动力投入 |
第二节 资金投入 |
第三节 技术贡献 |
第六章 农田水利建设成效评述 |
第一节 工程性成果 |
第二节 粮食增产贡献分析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浙江省人民政府农林厅1950年关于治水运动的简要总结(节选) |
附录 2: 浙江省一九五一年农田水利春修工程总结(节选) |
附录 3: 中国人民银行农田水利放款章程(1951年) |
附录 4: 金华专区冬修水利指挥部正式成立通知 |
附录 5: 兰溪县水利投资贷款领用办法(1957年1月) |
附录 6: 中共金华地委、金华专员公署关于大干一冬春实现水利化的指示(节选) |
作者简介 |
(4)近代中国水文化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章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水文化 |
第一节 中国历代对水资源的管理 |
一、历代水官 |
二、历代水利法规和制度 |
第二节 中国历代对水文的记录和研究 |
一、先秦文献中的水文记载 |
二、正史中的水文记载 |
三、地理着作中的水文记载 |
四、历代水利专着 |
五、其它着作中的水文记载 |
第三节 中国历代水利与农耕文明 |
一、治水传说与春秋战国时期水利事业的初步发展 |
二、秦汉时期水利工程的蓬勃发展 |
三、隋唐时期水利工程的普遍发展 |
四、宋元时期水利事业的繁荣 |
五、明至清前期的水利成就 |
第四节 中国历代水崇拜 |
一、水与水神家族、水神神话 |
二、历代水神祭祀与水神庙 |
第五节 中国历代“水”文学 |
一、诸子论水 |
二、诗词歌赋中的水 |
三、祈雨文 |
第六节 其它领域的水文化 |
一、水与音乐 |
二、水与绘画 |
三、水与古典园林 |
四、其它方面的“水” |
小结 |
第二章 近代中国的水政 |
第一节 晚清对水资源及利用的管理 |
一、晚清河政变化 |
二、晚清漕运 |
三、晚清水政其它方面的变化 |
第二节 民国初期的国家水政 |
一、北京政府时期的水政 |
二、水政统一之前:南京政府时期的水政 |
第三节 南京政府时期全国水利行政之统一 |
一、建设委员会的努力 |
二、水利行政统一之经过 |
三、水政统一之后:南京政府时期的水政 |
第四节 民国时期水利行政之评价与思考 |
一、水利行政统一之评价 |
二、水利行政建设之特点 |
三、关于流域管理体制 |
第五节 近代水法规 |
一、晚清水法规和制度 |
二、民国水法规 |
小结 |
第三章 近代中国水教育 |
第一节 近代中国水利教育的萌芽与确立(1875—1912) |
一、近代水利教育初露端倪 |
二、晚清学制中的水利教育 |
第二节 中国近代水利教育的确立(1912—1922) |
一、壬子癸丑学制的出台 |
二、实业教育体系中的水利教育 |
第三节 中国近代水利教育的发展(1922—1937) |
一、壬戌学制时期(1922—1927) |
二、壬戌学制颁布后相关法规的颁布和修正(1927—1937) |
第四节 抗战时期的中国水利教育(1937—1949) |
一、抗战时期水利教育的发展 |
二、战后水利教育事业的艰难发展 |
第五节 近代水利教育机构举例 |
一、河海工程测绘养成所 |
二、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
三、河南水利工程专科学校 |
小结 |
第四章 近代中国水利文化 |
第一节 近代中国对水利的认识 |
一、近代关于水利概念之认识 |
二、近代关于水利作用之认识 |
三、近代关于水利建设之认识 |
四、近代关于古代水利之研究 |
五、近代关于西方水利之介绍 |
第二节 近代全国水利建设之研究 |
一、近代关于各省水利建设之研究 |
二、近代关于各流域水利建设之研究 |
第三节 近代水利科学技术的发展 |
一、早期外国传教士的传播 |
二、西方新技术的引进及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
三、聘请国外水利专家 |
四、派遣留学生 |
五、近代水利技术研究机构的设立 |
六、近代关于水利技术书籍的出版 |
第四节 近代主要水利人物研究 |
一、林则徐兴办水利 |
二、左宗棠督办水利 |
三、张謇倡导治淮 |
四、孙中山与近代水利 |
五、李仪祉与近代水利发展 |
六、冯玉祥水利实践与水利思想 |
七、张含英与黄河治理 |
八、近代其他水利专家 |
小结 |
第五章 近代中国的水神崇拜 |
第一节 近代中国水神崇拜 |
一、晚清时期的水神崇拜 |
二、民国时期的水神崇拜 |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水旱灾害与水神崇拜 |
一、近代水灾和水神崇拜 |
二、近代旱灾和水神崇拜 |
第三节 近代水神之治水英雄崇拜 |
一、近代大禹崇拜 |
二、近代李冰与二郎神崇拜 |
第四节 近代水神崇拜的社会功用和文化阐释 |
一、近代水神崇拜的社会功用 |
二、近代水神崇拜的文化阐释 |
三、传统与现代撞击下的水神崇拜 |
小结 |
第六章 近代中国的水认知 |
第一节 近代国人对“水”的认识 |
一、西方传教士对“水”的宣传 |
二、近代外文报纸中的“水” |
三、近代国人眼中的“水” |
四、近代关于“水”的书籍 |
第二节 近代中国社会对“江”的认识 |
一、近代报刊杂志中的“江” |
二、近代报刊杂志中的“扬子江” |
第三节 近代中国社会对“河”的认识 |
一、近代报刊杂志中“河” |
二、近代报刊杂志中的“黄河” |
第四节 近代中国社会对“湖”、“瀑”的认识 |
一、近代报刊杂志中的“湖” |
二、近代报刊杂志中的“瀑” |
小结 |
第七章 近代海洋文化 |
第一节 近代中国海防思想 |
一、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海防思想的萌芽 |
二、鸦片战争结束到辛亥革命前中国海防思想的发展 |
三、民国时期中国海防思想的缓慢发展 |
第二节 近代中国国民海洋意识的觉醒 |
一、近代国民海防意识的觉醒 |
二、近代国民海权意识的觉醒 |
第三节 近代中国社会对“海”的认识 |
一、关于“海”的自然常识 |
二、近代报刊中关于“海”的文章 |
第四节 中国近代海洋科学成就 |
一、近代中国海洋学发展概况 |
二、近代中国的海洋调查 |
三、近代中国的物理海洋学 |
四、近代中国的海洋地质学与海洋地理学 |
小结 |
结语:中国水文化之近代化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后记 |
(5)扎实开展水利法治建设 全面推进水利依法行政——访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司长赵伟(论文提纲范文)
一是水法规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
二是水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 |
三是健全水事纠纷预防调处机制、化解行政争议取得新进展。 |
四是水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
五是水利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 |
六是水利政策研究管理进一步加强。 |
(6)抢抓机遇 开拓创新 不断推动水政水资源工作迈上新台阶——在全省水政水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戮力同心, 奋力拼搏, 全省“十一五”以来水政水资源工作成绩显着 |
(一) 水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
(二) 水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
(三)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
(四) 水事纠纷调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
(五) 水利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深入。 |
(六) 水资源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
(七) 节约用水管理工作进展顺利。 |
(八) 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
(九) 水资源管理工作得到强化。 |
(十) 水政水资源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
二、科学分析和把握面临形势, 切实增强“十二五”时期水政水资源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一)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把水政水资源管理摆到空前重要的地位, 为新形势下加快立法、执法和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指明了努力方向。 |
(二) 新时期的水政水资源工作已经成为水利管理的核心内容, 为新形势下加快立法、执法和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 |
(三) 加快黑龙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使命, 为新形势下加快立法、执法和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
三、明确思路和目标,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全面开创“十二五”时期水政水资源工作新局面 |
(一) “十二五”总体思路 |
(二) “十二五”主要目标 |
(三) “十二五”重点工作 |
1. 大力推进水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
2. 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 |
3. 积极履行各项水行政执法职能。 |
4. 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
5. 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 |
6. 强化水资源节约。 |
7. 强化水资源保护。 |
8. 推进行业能力建设。 |
(四) 2012年工作要点 |
1. 大力推进立法工作。 |
2. 深入开展水行政执法工作。 |
3. 继续加大水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力度。 |
4. 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 |
5. 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
6. 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
7. 全面加强水政水资源队伍建设。 |
四、加强领导, 完善机制, 进一步落实水政水资源工作保障措施 |
(一) 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 |
(二) 完善渠道, 增加投入。 |
(三) 完善体制, 强化合作。 |
(四) 抓好队伍, 转变作风。 |
(五) 广泛宣传, 教育引导。 |
(7)落实普法规划 实施依法治理 为水利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效 |
(一) 制定“五五”规划, 明确组织领导 |
(二) 完善政策法规, 推进依法治水 |
(三) 推行依法行政, 明确行政职能 |
(四) 强化队伍建设, 实施执法检查 |
(五) 开展水法制宣传, 普及水法律知识 |
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存在问题及难点 |
三、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设想 |
(8)振奋精神 明确目标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水政水资源工作——在全省水政水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形势、新任务为水政水资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二、明确目标,强化保障,努力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省水政水资源工作 |
(9)努力开创全省水政水资源工作新局面(论文提纲范文)
一、水政水资源工作回顾 |
(一)加强了政策法规建设。 |
(二)加强了水利普法工作。 |
(三)加强了执法队伍建设工作。 |
(四)加强了执法监督检查。 |
(五)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六)加强了水资源基础工作。 |
(七)积极开展节约用水管理工作。 |
(八)大力加强了水资源保护工作。 |
(九)切实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工作。 |
(十)积极开展了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
二、认真做好当前水政水资源工作 |
(一)进一步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 |
(二)努力防范和解决水事矛盾。 |
(三)深入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 |
(四)进一步加强水政水资源队伍建设。 |
(五)继续推进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 |
(六)进一步加强全省的水资源保护工作。 |
(七)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
(八)依法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 |
(10)立足水利发展与改革全局 全面加强和着力做好水政工作——在全国水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充分肯定水政工作取得的成绩 |
二、深刻把握水政工作面临的形势 |
三、全面做好新时期水政工作 |
四、切实加强对水政工作的领导 |
第一, 要把水政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
第二, 要积极为水政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
第三, 要形成水政工作的强大合力。 |
第四, 要切实加强水政干部队伍建设。 |
四、切实转变职能 加强水政工作 努力开创水利政策法规工作新局面(论文参考文献)
- [1]一个县级水务局的历史 ——沙洋水利30年[D]. 王小玲. 三峡大学, 2019(06)
- [2]强化依法治水管水 保障水利改革发展[J]. 李鹰. 中国水利, 2015(24)
- [3]浙江省兰江流域农田水利研究(1949-1962)[D]. 王大伟. 浙江大学, 2015(12)
- [4]近代中国水文化的历史考察[D]. 袁博.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5]扎实开展水利法治建设 全面推进水利依法行政——访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司长赵伟[J]. 孟双双. 中国水利, 2011(24)
- [6]抢抓机遇 开拓创新 不断推动水政水资源工作迈上新台阶——在全省水政水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胥信平. 水利天地, 2011(12)
- [7]落实普法规划 实施依法治理 为水利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综述[J]. 樊院城. 山西水利, 2010(07)
- [8]振奋精神 明确目标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水政水资源工作——在全省水政水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陆兵. 水利天地, 2009(09)
- [9]努力开创全省水政水资源工作新局面[J]. 王铁. 水利天地, 2009(09)
- [10]立足水利发展与改革全局 全面加强和着力做好水政工作——在全国水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陈雷. 水利发展研究,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