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酸盐硫化新技术研究

钼酸盐硫化新技术研究

一、钼酸根硫化新工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晓[1](2021)在《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钨钼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钨、钼的物理化学性质相似、分离难度大,是分离领域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采用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硫酸钠组成的双水相体系,研究了水溶液中钨(VI)和钼(VI)的萃取分离性能、萃取机理以及相转移过程的热力学性质,为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首先,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硫酸钠构成的双水相体系相平衡性质,考察了体系组成与温度对相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体系组成增加以及温度升高,导致相分离能力增强;通过对相平衡数据进行拟合,证明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其次,在近中性条件下,采用烷基胺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C1205、AC1210、AC1215、AC1810、AC1815和AC1830)与硫酸钠构成的双水相体系,逐一考察了水相pH值、钨、钼初始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硫酸钠浓度以及萃取温度等因素对钨、钼萃取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相pH值和温度对钨、钼的分离影响最大,pH=6.8、T=353.15 K条件下,分离效果最佳;钨、钼、硫酸钠以及表面活性剂浓度对钨、钼的分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AC1205体系,在最佳条件下,钨萃取率达96.5%,钼萃取率为16.5%,钨钼最大分离因子为95.1。第三,在酸性条件下,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EG2000、PEG4000和L35)与硫酸钠构成的双水相体系,考察了水相pH、络合剂浓度及类型、钨、钼初始浓度、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硫酸钠浓度以及温度对钨、钼萃取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钼络合剂是影响钨、钼分离的关键因素;水相pH值和温度对钨、钼分离性能有较大影响,pH=2.0、T=353.15 K条件下,可获得最佳分离效果;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种类对钨、钼分离效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PEG4000>PEG2000>L35;钨、钼初始浓度和硫酸钠浓度对钨钼分离性能影响较小。对于PEG4000体系,最优萃取条件下,钨的萃取率达93%以上,钼的萃取率低于13%,钨钼最大分离因子为73.1。最后,借助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动态光散射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钨、钼萃取机理,并对钨的相转移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仲钨酸B的相转移过程是依靠仲钨酸B阴离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中质子化的拟阳离子间产生的静电引力完成的;钨的分配过程是自发过程,且属于熵驱动。

罗进爱[2](2020)在《钼无污染冶金工艺及机理研究》文中提出针对传统氨浸工艺处理钼焙砂生产钼酸铵产品,存在浸出过程易产生氨氮污染、杂质分离效果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以氧化镁代替氨水,清洁浸出钼焙砂,再通过溶剂萃取法生产钼酸铵的新工艺。工艺过程包括氧化镁浸出钼焙砂和N235萃取钼并制备钼酸铵产品。论文对工艺过程条件和机理进行了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研究了氧化镁清洁浸出钼焙砂的工艺和机理。浸出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氧化镁加入量为理论用量的1.2倍,温度为90℃,液固比(液相体积与矿物质量比)L/S=10 m L/g,反应时间为2 h,搅拌速度为350 r/min的条件下,钼的浸出率为89.34%;通过对浸出渣XRD和SEM分析,发现形成不溶性钼酸盐和钼酸镁易被杂质表面吸附是钼浸出率偏低的原因。绘制了氧化镁浸出钼焙砂的标准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与温度的关系图,利用热力学图对氧化镁浸出钼焙砂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为300~400 K,钼酸盐形成顺序由易到难依次为Ca Mo O4>Fe2(Mo O4)3>Cu Mo O4>Mg Mo O4,不溶性钼酸盐难以与氧化镁发生反应;并且金属杂质元素对钼浸出不利,不利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Ca>Fe>Cu。验证实验与理论相符。考察了温度和粒度对钼焙砂浸出反应速率的影响,研究了浸出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90℃,浸出过程符合核收缩模型,相比于粒度,温度对浸出速率的影响更大;浸出反应表观活化能为41.22 k J/mol,符合表面化学反应为反应速率控制步骤。研究了以高镁浸出液萃取法制备高纯钼酸铵的工艺和机理。萃取工艺考察了温度等基本工艺参数对萃取和反萃过程的影响,并对钼酸铵产品进行成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萃取最优条件为选择有机相组成为:15%N235+10%仲辛醇+75%煤油,料液p H=3.2,萃取时间6 min,相比(有机相体积与水相体积比)O/A=1.5/1,4级逆流萃取,钼萃取率可达99.89%,杂质去除率高;反萃最佳条件为13.64%的氨水,反萃时间10 min,相比O/A=4/1,2级逆流反萃,钼反萃率超过99.42%;反萃液中钼浓度为120.25 g/L,并制备得到符合国家《GB/T 3460-2017》标准的钼酸铵产品。采用红外光谱对萃取工序有机相进行表征,研究萃取机理,结果表明,钼的萃取属于阴离子交换过程。该钼焙砂处理新工艺有效解决了氨浸工艺易产生氨氮废水,杂质分离效果低的问题;经N235萃取处理高镁钼溶液等工序后可得到纯的钼酸铵产品;本论文研究成果为钼新型清洁冶炼工艺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郑瑜环[3](2020)在《碳负载钼氧/硫化物锂电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在电动汽车领域通常使用锂离子电池(LIBs)。但是,目前商用的LIBs石墨阳极比容量低,不能满足电动汽车对于长续航时间、轻便、以及高功率的要求。科研者们发现,钼的两种重要的金属氧/硫化物,即三氧化钼(MoO3)和二硫化钼(MoS2)都是优异的阳极材料。MoO3和MoS2的理论比容量都远高于石墨阳极,但是,它们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以及电导率的变化阻碍了它们循环性能的施展,因此,研究者们常常采用优化纳米结构的方法来提升LIBs阳极的安全性、可逆容量即长期循环稳定性。在本论文工作中,以碳负载钼氧/硫化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复合物作为LIBs阳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具体研究如下:(1)以羧基化碳纳米管(ACNT)为基体,通过原位自组装碳化的方法合成了仙人掌状结构的CNT/SiO2/MoO3复合材料。碳纳米管(CNT)像仙人掌的叶脉一样用于快速传输电子,仙人掌叶片中的SiO2和MoO3粒子用于储存锂,这种仙人掌状结构在高电流密度循环下结构稳定、提高了电极反应动力学。CNT/SiO2/MoO3中各组分分布均匀。经过电化学测试可知,CNT/SiO2/MoO3电极循环稳定性优异,比容量高(在1000 mA g-1时为700 mAh g-1,在5000 mA g-1时为320 mAh g-1),且倍率性能好。CNT/SiO2/MoO3的比容量高于其单一组分比容量的数量和。该电极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经过了一个比容量升高的活化过程,在活化完全后,电极可以达到较高的比容量并维持稳定。在经过500次循环后拆开电池,发现该电极的结构仍然完整。(2)以氧化碳纳米管(OCNT)为基体,结合自组装和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合成了疏松多孔的C-MoS2/CNT复合材料。本章中采用的自组装反应使得MoS2可以均匀分散在CNTs网络结构中,形成疏松多孔的3D网络结构复合物,克服了传统的CVD法合成的MoS2容易团聚的缺点。经过电化学测试可知,C-MoS2/CNT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优异,比容量高(在500 mA g-1时为1265 mAh g-1,在1000 mA g-1时为1066 mAh g-1),且倍率性能很好,即使在4000 mA g-1的大电流密度下仍有885 mAh g-1的高比容量。实验证明,C-MoS2/CNT中两组分能各施所长,获得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3)以海藻酸钠(SA)为基体,结合自组装和CVD法,合成了凌乱块状结构的C-MoS2@C复合材料。块状复合材料中有大量孔洞结构,能给Li+的转移和电荷的传输提供快速通道。C-MoS2@C中MoS2层数非常少且分布十分均匀。经过电化学测试可知,C-MoS2@C电极比容量高(1000 mA g-1下为1200 mAh g-1,在2000 mA g-1时为800 mAh g-1),且倍率性能很好,即使在4000 mA g-1的大电流密度下仍有750 mAh g-1的高比容量。

孙志敏,王星磊[4](2019)在《钨钼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文中研究表明目前钨钼分离技术是钨冶金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本文对近年来钨钼分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和评述,主要综述了当前应用广泛的三种方法,即沉淀法、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概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并对钨钼分离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赵中伟,孙丰龙,杨金洪,方奇,姜文伟,刘旭恒,陈星宇,李江涛[5](2019)在《我国钨资源、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钨冶金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钨提取冶金理论和技术不断发展,在低品位复杂资源处理、生产过程节能环保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早期的钨冶炼主要采用的是苏打烧结法,主体为火法工艺。改革开放后,钨冶金工作者通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相继研发了适用于我国资源状况和产业需求的一系列湿法工艺:在矿物分解方面主要有热球磨法和碱压煮法;净化转型方面提出了碱性离子交换和酸性溶剂萃取技术;在相似元素钨钼分离方面,发明了树脂吸附法和选择性沉淀法。这些技术方法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艺路线。进入21世纪后,又发明了"硫磷混酸工艺",更加适用于资源、环保的新形势。事实表明,经过钨冶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在钨提取冶金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未来将朝矿物高效利用、清洁生产、杂质深度分离等方向发展。

贾利攀,刘旭恒,陈星宇,赵中伟[6](2019)在《除钼渣浸出行为的热力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前钨冶炼的主流除钼工艺是选择性沉淀法。基于钼亲硫钨亲氧的特点,硫离子优先与钼酸根反应生成硫代钼酸根,然后与铜的化合物反应生成沉淀,从而实现选择性除钼。针对这种除钼渣,基于现有的热力学数据,进行了相关的热力学计算,绘制了25℃的lgc-pH图。分析表明,钼的选择性沉淀渣在pH<10.5时才能生成, pH降低除钼效果会更好。相应的,除钼渣在较强的碱性条件下可有效浸出,随pH升高,钼所结合的硫逐渐被氧取代,形态逐渐由四硫代钼酸根向钼酸根转变:MoS■, MoOS■, MoO2S■, MoO3S2-, MoO■。而硫主要以硫离子的形态存在于溶液中。若体系中存在化学计量的铜离子,则pH>9时钼即全部以MoO■的形态进入溶液,铜以硫化物形态进入渣中。铜离子参与浸出的过程为钼的硫化过程的逆过程,称之为反硫化。反硫化浸出使除钼渣中的硫整体转变成为硫化铜渣而把硫固定下来;钼以及少量的钨成为含氧酸根离子进入溶液,有利于进一步回收。

赵文迪,章晓林,王其宏,景满,申培伦[7](2019)在《钨钼分离工艺及机理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依据钨钼之间微小性质的不同,钨钼分离的方法主要有沉淀法、萃取法、离子交换法以及其他方法。其中较常用的仍然是沉淀法,具有除钨率高、耗时短、设备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用量大、价格高、钨损高等缺点,从而限制了其使用。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及其他一些方法虽然具有一些包括用量少、成本低等的优点,但同时还存在着分离时间长、总过程耗时长等缺点,从而限制了这些方法在工业中的应用。对钨钼分离的方法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之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董宏伟[8](2018)在《W-Mo-S-H2O系中钼的硫化及各组元的萃取行为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优质钨资源的不断消耗,钨矿中的钼含量逐渐升高,目前的主流工艺处理高钼溶液时会出现诸多问题,如铜盐的耗量大、除钼效果变差以及铜钼渣难处理等。相较而言,季铵盐萃取法由于其处理量大、反应时间和分相速度快等优点,在处理含钼溶液时存在巨大的潜力。目前季铵盐萃取主要针对的是钼含量较小的钨酸钠溶液中钨钼的分离,因此,本文选择高钼钨酸钠溶液为对象,研究了该溶液中钼的硫化过程以及硫化后溶液各组元在季铵盐萃取体系中的萃取行为,为高钼钨酸钠溶液中钨钼的分离提供参考。(1)硫化过程是影响钨钼分离效果的关键因素。在硫化剂用量远远过量的情况下,对硫在萃取过程中分配行为的研究十分必要。由于涉及硫化除钼过程负价硫检测方法的文献较少,本论文研究了钨钼混合溶液中负价硫的测定。考察了溶液中钨酸根、钼酸根以及氢氧化钠含量对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测定负价硫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碘量法受干扰因素较少,适用于W-Mo-S-H2O溶液体系萃取和反萃过程中负价硫的检测。(2)通过对W-Mo-H2O和W-S-H2O体系各组元萃取行为的研究,可知:正钼酸根和正钨酸根与季铵盐的结合能力基本相当,但pH<8时,钨酸根会发生聚合,导致钨的萃取量显着增加,因而硫化除钼过程应避免酸度过高而造成钨的损失;季铵盐对负价硫的萃取能力显着强于正钨酸根,因此溶液中负价硫过剩可以抑制钨的萃取。(3)通过对Mo-S-H2O体系硫化过程和萃取行为的研究,可知:硫化剂用量和溶液pH值是影响硫代化程度的关键因素,提高硫化温度可缩短硫化反应的时间。pH值9.5、硫钼比大于8时、65℃下反应2 h,钼基本硫化为四硫代钼酸根。钼硫化程度越高萃取率越高,但反萃越难;游离的负价硫离子可一同被萃至有机相,并且较难被反萃。(4)在研究W-Mo-S-H2O系各组元萃取行为时,发现:钨的存在不利于钼的硫化,因而要在更高的硫化剂用量下才能实现钼的深度硫化。当钨浓度为0.5 mol·L-1、pH值9.5、硫化温度65℃、硫化时间2 h时,硫钼摩尔浓度比需大于26,钼才可完全硫化为四硫代钼酸根,并且由于大量硫的过剩会对后续萃取除钼的深度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本论文提出分步硫化萃取的思路,即在硫化剂用量较低的情况下,将钼由5.0 g·L-1降至1.0 g·L-1左右,使钼主要以低硫代的形态萃取至有机相,然后在硫钼比较高的情况下进行深度除钼。进一步,研究了硫化后液中过剩的负价硫回收,提出真空挥发的方式将溶液中部分游离的负价硫回收。在真空度-80 kPa、挥发温度60℃、NH4+/S2-=3:1、挥发时间1 h时,游离负价硫的挥发率可达90%以上。

张勇[9](2016)在《钨钼分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长期以来,钨钼分离是钨钼提取冶金中的一大技术难题。对此,冶金工作者在大量研究基础上取得过许多优异的成果。然而,不同时期分离技术有着不同的时代适用特点,新冶炼体系的不断开发需要新的钨钼分离技术,可以说钨钼分离技术的研究工作是一项持久战。文章对近年来钨钼分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叶波[10](2016)在《钨钼分离专利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钨、钼的许多性质都极为相似,钨钼分离一直是业界的一个技术难题。对中国钨钼分离技术领域的专利现状进行了综述,按沉淀法、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的类别对目前钨钼分离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对从事钨钼分离的研究者进行专利申请时提供参考。

二、钼酸根硫化新工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钼酸根硫化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钨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钨钼分离研究方法
        1.2.1 溶剂萃取法
        1.2.2 离子交换与吸附法
        1.2.3 化学沉淀法
    1.3 双水相萃取技术
        1.3.1 双水相体系的类型
        1.3.2 双水相体系的特点
        1.3.3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药品
    2.2 实验方法
        2.2.1 相平衡研究方法
        2.2.2 近中性条件下钨钼分离性能研究方法
        2.2.3 酸性条件下钨钼分离性能研究方法
        2.2.4 萃取机理研究方法
        2.2.5 萃取热力学研究方法
第3章 双水相体系相平衡研究
    3.1 相平衡实验结果与讨论
        3.1.1 硫酸钠浓度-电导率标准曲线
        3.1.2 双水相体系相平衡数据的测定
        3.1.3 体系组成对相平衡的影响
        3.1.4 体系温度对相平衡的影响
        3.1.5 相平衡数据的关联
    3.2 本章小结
第4章 近中性条件下钨钼分离的性能研究
    4.1 钨钼萃取分离性能结果与讨论
        4.1.1 水相pH的影响
        4.1.2 钨、钼初始浓度的影响
        4.1.3 表面活性剂种类与浓度的影响
        4.1.4 硫酸钠浓度的影响
        4.1.5 萃取温度的影响
    4.2 萃取机理及热力学研究结果与讨论
        4.2.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4.2.2 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
        4.2.3 动态光散射分析
        4.2.4 萃取热力学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酸性条件下钨钼分离的性能研究
    5.1 钨钼萃取分离性能结果与讨论
        5.1.1 水相pH的影响
        5.1.2 络合剂浓度与类型的影响
        5.1.3 钨、钼初始浓度的影响
        5.1.4 表面活性剂种类与浓度的影响
        5.1.5 硫酸钠浓度的影响
        5.1.6 萃取温度的影响
    5.2 萃取机理及热力学研究结果与讨论
        5.2.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5.2.2 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
        5.2.3 动态光散射分析
        5.2.4 萃取热力学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2)钼无污染冶金工艺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钼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1.1 物理性质
        1.1.2 化学性质
    1.2 钼及其化合物的用途
    1.3 钼资源储量及类型
        1.3.1 钼资源储量
        1.3.2 辉钼矿资源及分布
    1.4 辉钼矿冶炼工艺
        1.4.1 辉钼矿火法湿法结合工艺
        1.4.2 辉钼矿全湿法工艺
        1.4.3 其他工艺
    1.5 浸出液中钼的提纯及富集方式
        1.5.1 化学沉淀法
        1.5.2 溶剂萃取法
        1.5.3 离子交换法
        1.5.4 活性炭吸附法
    1.6 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6.1 研究的意义
        1.6.2 研究的内容
第2章 氧化镁浸出钼焙砂试验研究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试剂与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试验方法
        2.3.2 分析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氧化镁用量对浸出过程的影响
        2.4.2 温度对浸出过程的影响
        2.4.3 液固比对浸出过程的影响
        2.4.4 反应时间对浸出过程的影响
        2.4.5 搅拌速度对浸出过程的影响
        2.4.6 浸出渣XRD表征
        2.4.7 浸出渣SEM-EDS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氧化镁浸出钼焙砂过程热力学分析
    3.1 热力学计算
    3.2 验证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热力学分析
        3.3.2 验证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氧化镁浸出钼焙砂过程动力学分析
    4.1 实验原料及试剂
    4.2 实验方法
    4.3 模型确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温度对浸出效果的影响
        4.4.2 反应活化能计算
        4.4.3 粒度对浸出效果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浸出液萃取钼的研究
    5.1 实验原理
    5.2 实验原料
    5.3 实验试剂与设备
    5.4 研究方法
        5.4.1 实验方法
        5.4.2 分析方法
    5.5 结果与讨论
        5.5.1 时间对萃取过程的影响
        5.5.2 相比对萃取过程的影响
        5.5.3 萃取等温线的绘制及萃取级数的确立
        5.5.4 萃取级数的验证
        5.5.5 萃取机理分析
        5.5.6 萃取行为分析
        5.5.7 氨水浓度对钼反萃的影响
        5.5.8 反萃时间对钼反萃的影响
        5.5.9 相比对钼反萃的影响
        5.5.10 反萃等温线及反萃级数的确立
        5.5.11 反萃级数的验证
        5.5.12 反萃液成分分析
        5.5.13 钼酸铵产品成分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3)碳负载钼氧/硫化物锂电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
        1.2.1 阳极材料
        1.2.2 阴极材料
        1.2.3 电解质
    1.3 过渡金属氧/硫化物
        1.3.1 三氧化钼简介
        1.3.2 二硫化钼简介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CNT/SiO_2/MoO_3三元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3 实验过程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CNT/SiO_2/MoO_3的物相分析
        2.3.2 CNT/SiO_2/MoO_3的微观形貌分析
        2.3.3 CNT/SiO_2/MoO_3的电化学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组装及原位CVD制备C-MoS_2/CNT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过程
        3.2.4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MoS_2/CNT的物相分析
        3.3.2 C-MoS_2/CNT的微观形貌分析
        3.3.3 C-MoS_2/CNT的电化学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组装及原位CVD制备C-MoS_2@C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3 实验过程
        4.2.4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C-MoS_2@C的物相分析
        4.3.2 C-MoS_2@C的微观形貌分析
        4.3.3 C-MoS_2@C的电化学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4)钨钼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沉淀法
    1.1 三硫化钼沉淀法
    1.2 胍盐沉淀法
2 有机溶剂萃取法
3 离子交换法
4 结语

(6)除钼渣浸出行为的热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热力学数据的选取
2 计算与讨论
    2.1 选择性沉淀法除钼
    2.2 除钼渣的浸出
    2.3 除钼渣的反硫化浸出
3 结 论

(7)钨钼分离工艺及机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沉淀法
    1.1 仲钨酸-B胍盐沉淀法
    1.2 选择性沉淀法
    1.3 钨酸沉淀法
    1.4 新型钼硫化剂
    1.5 铁盐沉淀法
    1.6 三硫化钼沉淀法
2 萃取法
3 离子交换法
4 其他方法
5 结论

(8)W-Mo-S-H2O系中钼的硫化及各组元的萃取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钨钼分离的研究
        1.2.1 基于钨钼在不同pH聚合形式的差异
        1.2.2 基于钨钼与双氧水反应产物的差异
        1.2.3 基于钨钼与氧化物的吸附差异
        1.2.4 基于钨钼还原性的差异
        1.2.5 基于钨钼酸的溶解度差异
        1.2.6 基于钨钼硫化过程的差异
    1.3 本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分析
        2.3.1 钼的分析
        2.3.2 钨的分析
        2.3.3 硫代钼酸根的分析
        2.3.4 硫的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W-(Mo/S)-H_2O和Mo-S-H_2O系各组元萃取行为的研究
    3.1 实验步骤
    3.2 W-Mo-H_2O系各组元的萃取行为
        3.2.1 pH对钨钼萃取的影响
        3.2.2 钨酸根浓度对钨钼的萃取的影响
        3.2.3 相比对钨钼萃取的影响
        3.2.4 结论
    3.3 W-S-H_2O系各组元的萃取行为
        3.3.1 硫的萃取行为
        3.3.2 硫化剂浓度对钨萃取的影响
        3.3.3 相比对钨硫萃取的影响
        3.3.4 结论
    3.4 Mo-S-H_2O系中钼的硫化以及各组元的萃取行为
        3.4.1 铵硫比钼硫萃取的影响
        3.4.2 硫化剂的用量对钼硫的萃取影响
        3.4.3 不同温度下硫化时间对钼硫萃取的影响
        3.4.4 结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W-Mo-S-H_2O系各组元的萃取行为
    4.1 不同温度下硫化时间对钨钼硫萃取的影响
    4.2 钨含量对钼萃取过程的影响
    4.3 深度分离钨钼的探索
        4.3.1 延长硫化时间深度分离钨钼
        4.3.2 增加硫化剂的用量深度分离钨钼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溶液中负价硫的回收
    5.1 铵硫比对硫回收的影响
    5.2 温度对硫回收的影响
    5.3 时间对硫回收的影响
    5.4 钼含量对硫回收的影响
    5.5 钨酸钠硫化后液中硫的回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钨钼分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型硫化剂P2S5
2 磷协同双氧水络合钨钼
3 铁盐或锰盐沉淀钨
4 四硫代钼酸铵沉淀钼
5 其它
    5.1 离子交换法
    5.2 萃取法
    5.3 热力学计算
6 结语

(10)钨钼分离专利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沉淀分离法
2 离子交换分离法
3 溶剂萃取分离法
4 结语

四、钼酸根硫化新工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钨钼的研究[D]. 孙晓. 燕山大学, 2021(01)
  • [2]钼无污染冶金工艺及机理研究[D]. 罗进爱.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7)
  • [3]碳负载钼氧/硫化物锂电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郑瑜环.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4]钨钼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J]. 孙志敏,王星磊. 四川冶金, 2019(06)
  • [5]我国钨资源、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 赵中伟,孙丰龙,杨金洪,方奇,姜文伟,刘旭恒,陈星宇,李江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9(09)
  • [6]除钼渣浸出行为的热力学分析[J]. 贾利攀,刘旭恒,陈星宇,赵中伟. 稀有金属, 2019(05)
  • [7]钨钼分离工艺及机理研究进展[J]. 赵文迪,章晓林,王其宏,景满,申培伦. 有色金属工程, 2019(04)
  • [8]W-Mo-S-H2O系中钼的硫化及各组元的萃取行为研究[D]. 董宏伟. 江西理工大学, 2018(07)
  • [9]钨钼分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J]. 张勇. 湖南有色金属, 2016(06)
  • [10]钨钼分离专利技术研究进展[J]. 叶波.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6(01)

标签:;  ;  ;  ;  ;  

钼酸盐硫化新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