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新教材两幅插图的商榷(论文文献综述)
龚册芳[1](2021)在《统编版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相同篇目比较研究》文中指出
辛达[2](2021)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研究》文中提出
吴越[3](2021)在《《中外历史纲要》历史照片插图的设置与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宋迪[4](2021)在《人教版高中生物2004与2019年版教材的比较研究 ——以《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例》文中指出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们把它称作“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最无形的竞争,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根基,而课程改革则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最直接的产物便是教材,因此,编写符合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教材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以下简称“旧教材”)与2019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必修1”(以下简称“新教材”)的“结构编制(总体结构编制、章结构编制、节结构编制)、教材内容(知识体系、内容总量和难度、练习题)、教材栏目(问题探讨、本节聚焦、思考·讨论、探究·实践、科学方法、生物学史)、插图(插图数量、插图质量)”等方面的对比与深入分析,总结出“新教材”的变化。并通过对山东省东营市五所代表性高中以及山东省内其他地市的五所高中发放问卷,主要从“结构编制、栏目、插图、知识内容、教材实施”等方面对“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访谈与高中生物教师一起探讨其特色,总结出新教材的特色与不足,并提出相应修改建议。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新教材的优势主要有:1.新教材栏目的变化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2.新教材内容的选取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科学发展的前沿性和时代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新教材的部分内容采用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有助于学生阅读与理解等。新教材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有些思考讨论的问题跨度大,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新教材”的教材编订修改建议,主要有:1.适当增加课外阅读内容,丰富背景资料;2.为保证新教材的使用质量,建议教材编写组织提供后续服务;3.注重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性,增强学科间的协调与配合;4.教辅资料应及时跟进,增强教材的系列化;5.对部分实验进一步改进6.对本章小结增加知识框架等。最后提出对新课程的开展建议,以期望对高中生物教材的编订与使用有所帮助。
周苏林[5](2021)在《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必修教材课后习题研究》文中提出2020年9月,新修订的人教版生物学教科书《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以下简称“新教材”)被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高一年级使用。对于教师而言,新旧教材的更替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困惑。本论文立足于生物学新教材的课后习题,力求全面地展现其特色,旨在为生物学教师高效使用新教材提供帮助。本文从四个角度开展课后习题的研究。首先,从教材课后习题纵向比较的角度,通过分析比较新旧教材课后习题在呈现方式和题型数量上的变化,概括了新教材课后习题呈现的新特征。其次,从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分析新教材课后习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分布情况。再次,从教师角度出发,提供给教师高效使用新教材课后习题的建议。最后,从学生角度出发,为了更好地利用新教材课后习题,给出了适于学生的答题方式。基于上述工作,本研究有如下结论:第一,相较于旧教材,新教材必修模块中的课后习题总量大致相同,但在各类题型的数量上存在极显着差异。新教材在保留一定数量优秀课后习题的基础上,删除立意不明、修订措辞不当和更改内容过时的习题。同时新教材中新增课后习题更加重视真实情境的创设、强调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和关注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第二,新教材必修模块课后习题中所渗透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四维度占比各不相同。其中,占比由高到低依次是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科学探究。将新教材课后习题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要素分析后,发现也呈现出一定的特征。第三,新教材课后习题中考查频率最多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维度为生命观念。但是一线教师对新教材课后习题中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存在偏差,通常认为课后习题主要考查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这两个维度。第四,针对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完成课后习题主观题存在一定困难的现象。本研究开发的两种类型主观题评价量规有利于学生规范答题,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帅雪[6](2021)在《大陆统编版与台湾翰林版初中教材古诗文编写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陆与台湾一衣带水,一脉相承,传统文化是两岸相连的精神纽带。海峡两岸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审美鉴赏的重要责任。这其中,古诗文教学是主阵地,诗歌与文言文传承着传统文化,其也孕育了传统文化,因此古诗文是教材编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选取两岸具有代表性的中学语文教材,对其教材古诗文的编写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探寻两版教材古诗文编写异同。本文通过对统编版初中教材与台湾翰林版初中教材古诗文编选的比较分析,以了解两版教材在教材价值取向、选文标准、教材承载的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异同,希翼在比较中探寻台湾版教材的可取之处,尝试为我们的教材编写与教材使用提供一些借鉴。本文共六部分,第一部分突出了本研究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主要比较大陆与台湾课程标准中的主要内容,分析两岸教材编写依据之异同;第三部分从教材整体编排与古诗文编排出发比较两版教材在编排尤其是古诗文编排上的差异;第四部分比较提示系统、注释系统、插图三个方面;第五部分对两种教材的练习体系进行了比较。第六部分分析总结统编版教材在以上几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借助翰林版教材古诗文编写方面的优势,就"统编版"初中教材古诗文的编写优化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
张小换[7](2020)在《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图文教学研究》文中提出作为教科书内容及排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在小学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理解课堂内容的必要辅助工具。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以课本插图为主图文结合的方式,不仅符合低龄段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认知规律,也为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提供必要帮助。这种寓教于图的教学方式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技能,让学生学会如何体悟、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与精神世界,为初高中阶段母语的学习夯实基础。因此,图文教学法能否有效运用,不但直接影响一、二年级小学生对识字、写字的学习,更影响着其对浅近文章、古诗的阅读和理解。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目前关于图文教学的研究,多是对绘本、图画书、简笔画等形式的关注,而对以教材为主的图文教学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相对关注较少。由此,文章以“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为基础,对图文教学法在小学第一学段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这一课题进行比较系统地研究。这篇文章以小学第一学段语文课堂中图文教学的运用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一、二年级教学过程中拼音、识字、写字及浅近文章和古诗等不同内容的教学,涉及的插图或其他图文教学法进行研究。首先,从图画与语言文学的关系着手。理清图画与文字、文学既一脉相承又相互演化、互为补充的关系,阐述视觉资源对言语思维提升的促进作用。其次,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语文课堂中图文教学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部编本”教材的编制理念和编制形式同以往教材相比有了许多改进和突破,然而白玉微瑕,教师课堂中使用教材中的插图仍存在图文契合度不高、图画与生活常识相脱离等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图文教学的应用也存在不恰当的地方,诸如图画使用的盲目性,缺乏科学的图文教学方法和读图方法等。最后,基于存在的问题及教学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从图文教学以儿童本位教育观为凭借、注重知识的关联性与衔接性、坚持图文传递人文情怀彰显多元开放的现代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图文教学在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课堂中的运用提出相应的思考建议和策略。
黄洁茹[8](2020)在《初中语文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适应性研究 ——以郑州市S中学六位教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语文教材作为弘扬国家意志、陶冶思想情操的重要载体,其研究历来是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学科研的重要课题。自2012年起,部编本语文教材编写正式启动,由教育部统一编写,历时四年,经过反复试教、测试、审查等一系列努力后,最终于2016年秋季学期在部分省市地区的初一年级投入使用,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2020年我国初中语文教材已经实现全国统一。相较于人教版教材(以下简称为“原教材”),部编本教材此次作出较大幅度的改动,大到编写宗旨,小到课后习题,都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向社会。教师作为教材最直接的解读者和执行者,是部编本语文教材顺利推行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深入地解读教材的创新之处,主动积极地去适应教材的创新发展。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认同程度如何,不同教师在使用部编本教材的过程中教学行为表现如何,这应当成为研究的必要。基于以上缘由,对河南省郑州市S中学初三教研组六位教师进行研究,通过资料搜集、课堂观察、访谈等方法,考察六位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部编本教材的使用和适应情况,发现并归纳出影响教师适应部编本教材的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来加快教师适应部编本教材的步伐。研究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第一部分:绪论部分,阐明研究背景、核心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设计等,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第二部分——对初中语文部编本教材进行分析,在对照人教版教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部编本教材的“新”之所在,包括它的编制依据和呈现特点,初步掌握部编本教材在编写宗旨、内容的选择范围、内容的呈现方式和编写制作水平上的变化情况。第三部分——考察六位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适应性,从语文课程标准、编写宗旨、内容的选择范围、内容的呈现方式、编写制作水平这五个维度分别考察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心理认同程度和教学行为表现,主要考察教师在心理与行为上的转变,折射出教师在使用部编本教材时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产生的困惑,进行客观全面地陈述与分析。第四部分——针对第三部分教师对部编本语文教材的适应情况,进行详细地归因分析,探究其适应困境的具体表现,并从教师内在因素和外部相关因素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第五部分——在分析教师不适应部编本教材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从教师、教材编写者、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这三个角度进行阐释,希望对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真正理解并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进而能完全适应初中语文部编本教材所带来的变化。
黄洁茹[9](2020)在《初中语文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语文教材作为弘扬国家意志、陶冶思想情操的重要载体,其研究历来是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学科研的重要课题。自2012年起,部编本语文教材编写正式启动,由教育部统一编写,历时四年,经过反复试教、测试、审查等一系列努力后,最终于2016年秋季学期在部分省市地区的初一年级投入使用,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2020年我国初中语文教材已经实现全国统一。相较于人教版教材(以下简称为“原教材”),部编本教材此次作出较大幅度的改动,大到编写宗旨,小到课后习题,都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向社会。教师作为教材最直接的解读者和执行者,是部编本语文教材顺利推行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深入地解读教材的创新之处,主动积极地去适应教材的创新发展。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认同程度如何,不同教师在使用部编本教材的过程中教学行为表现如何,这应当成为研究的必要。基于以上缘由,对河南省郑州市S中学初三教研组六位教师进行研究,通过资料搜集、课堂观察、访谈等方法,考察六位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部编本教材的使用和适应情况,发现并归纳出影响教师适应部编本教材的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来加快教师适应部编本教材的步伐。研究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第一部分:绪论部分,阐明研究背景、核心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设计等,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第二部分——对初中语文部编本教材进行分析,在对照人教版教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部编本教材的“新”之所在,包括它的编制依据和呈现特点,初步掌握部编本教材在编写宗旨、内容的选择范围、内容的呈现方式和编写制作水平上的变化情况。第三部分——考察六位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适应性,从语文课程标准、编写宗旨、内容的选择范围、内容的呈现方式、编写制作水平这五个维度分别考察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心理认同程度和教学行为表现,主要考察教师在心理与行为上的转变,折射出教师在使用部编本教材时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产生的困惑,进行客观全面地陈述与分析。第四部分——针对第三部分教师对部编本语文教材的适应情况,进行详细地归因分析,探究其适应困境的具体表现,并从教师内在因素和外部相关因素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第五部分——在分析教师不适应部编本教材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从教师、教材编写者、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这三个角度进行阐释,希望对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真正理解并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进而能完全适应初中语文部编本教材所带来的变化。
葛婕婕[10](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打造高效课堂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教科书插图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具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情感教育载体等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科书插图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因此,有必要对“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的运用研究”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4月第6版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为载体,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从介绍教科书插图的相关概念入手,描述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的理论基础、类型及其价值,从而明确教科书插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的运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后,发现教科书插图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未充分运用教科书的插图资源、未结合实际开发教科书的插图资源和学生对插图不重视、读图方法不当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和教学能力不足、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和价值观念存在偏差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遵循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运用的原则、提高教师运用教科书插图的技能、培养学生解读教科书插图的能力等优化策略。在此基础上,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经济生活》中的教学内容“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为例,编写相应的教学课例,在班级中进行教学实施以及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力求做到理论分析与教学实践相统一。
二、对新教材两幅插图的商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新教材两幅插图的商榷(论文提纲范文)
(4)人教版高中生物2004与2019年版教材的比较研究 ——以《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生物学》的编写背景 |
1.1.1 国外高中生物学教材的应用分析及启示 |
1.1.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高中生物学教材的历史沿革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教材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与国外教材的比较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
2.1 概念界定 |
2.1.1 教材的概念 |
2.1.2 生物学教材的概念 |
2.2 教材比较的理论依据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2.3 比较教育理论 |
2.2.4 教材的评价理论 |
第三章 研究的材料与方法 |
3.1 材料 |
3.1.1 人教版2019年版高中《生物学》(必修)新教材 |
3.1.2 人教版2004年版高中《生物》(必修)旧教材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教材比较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访谈法 |
第四章 教材的比较分析 |
4.1 教材结构编制的比较 |
4.1.1 总体结构编制的比较 |
4.1.2 章结构编制的比较 |
4.1.3 节结构编制的比较 |
4.2 教材内容的比较 |
4.2.1 知识体系的比较 |
4.2.2 内容总量、难度的比较 |
4.2.3 练习题的比较 |
4.2.4 生物学史的比较 |
4.3 教材栏目的比较 |
4.3.1 问题探讨的比较 |
4.3.2 本节聚焦的比较 |
4.3.3 思考·讨论的比较 |
4.3.4 探究·实践的比较 |
4.3.5 科学方法的比较 |
4.4 教材插图的比较 |
4.4.1 插图数量的比较 |
4.4.2 插图质量的比较 |
第五章 对高中生物新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 |
5.1 调查方法 |
5.2 调查对象 |
5.3 调查量表设计的理论依据 |
5.3.1 教材分析评价的实质 |
5.3.2 教材分析评估的对象 |
5.4 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
5.4.1 结构编制方面的评价 |
5.4.2 栏目方面的评价 |
5.4.3 插图方面的评价 |
5.4.4 知识内容方面的评价 |
5.4.5 教材实施方面的评价 |
5.5 访谈结果及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对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研究结论 |
6.1.1 新教材的优势 |
6.1.2 新教材的不足 |
6.2 对教材修订的建议 |
6.3 对新课程的开展建议 |
6.3.1 新教材的编写意图 |
6.3.2 对课堂教学的开展建议 |
第七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 生物学新教材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Ⅱ 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5)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必修教材课后习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现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目标 |
五、研究内容 |
六、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比较研究法 |
(三)访谈法 |
七、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教材 |
(二)习题 |
(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四)评价量规 |
二、研究理论基础 |
(一)布鲁纳认知学习理论 |
(二)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
第三章 人教版新旧教材必修模块课后习题比较分析 |
一、课后习题呈现方式的差异分析 |
(一)栏目设置的差异 |
(二)题型分布的差异 |
(三)习题插图的差异 |
二、课后习题数量比较分析 |
(一)课后习题总体比较分析 |
(二)节后习题数量比较分析 |
(三)章后习题数量比较分析 |
三、新教材课后习题变化实例 |
(一)删除旧教材中问题宽泛习题 |
(二)保留旧教材中基础性习题 |
(三)改进旧教材中内容过时习题 |
(四)修正旧教材中语言不严谨习题 |
(五)原创高考情境习题 |
第四章 新教材课后习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分布分析 |
一、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分析 |
(一)生命观念素养要素及例题分析 |
(二)科学思维素养要素及实例分析 |
(三)科学探究素养要素及实例分析 |
(四)社会责任素养要素及实例分析 |
二、新教材课后习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分布情况 |
(一)新教材课后习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四维度上的分布情况 |
(二)新教材课后习题生命观念要素分布情况 |
(三)新教材课后习题科学思维要素分布情况 |
(四)新教材课后习题科学探究要素分布情况 |
(五)新教材课后习题社会责任要素分布情况 |
第五章 新教材课后习题使用情况及主观题评价量规开发 |
一、针对一线教师对新教材课后习题使用情况的访谈 |
(一)访谈目的 |
(二)访谈对象 |
(三)访谈提纲 |
(四)访谈记录与结果 |
二、新教材课后习题主观题评价量规开发 |
(一)主观题评价量规开发流程 |
(二)检测试题的选取与初次发放和回收 |
(三)分析性量规等级和指标的确定 |
(四)分析性量规的应用和修订 |
研究总结 |
一、研究结论 |
二、建议 |
三、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新教材课后习题例题 |
附录二 新教材课后习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分布表 |
附录三 访谈提纲 |
附录四 检测试题 |
附录五 检测试题回答典型实例 |
在读期间所获奖励和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6)大陆统编版与台湾翰林版初中教材古诗文编写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5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对象 |
1.5.2 研究方法 |
2 两岸课程标准比较 |
2.1 课程理念比较 |
2.2 课程目标与内容比较 |
2.3 教材编写建议比较 |
2.3.1 教材编写理念比较 |
2.3.2 选文系统编写建议比较 |
2.3.3 助读系统编写建议比较 |
3 教材古诗文选文系统比较 |
3.1 教材整体编排比较 |
3.1.1 教材编写背景 |
3.1.2 教材整体编写思路比较 |
3.1.3 教材内容与结构比较 |
3.2 教材古诗文编排比较 |
3.3 教材古诗文选文数量比较 |
3.4 教材古诗文选文朝代比较 |
3.5 教材古诗文选文主题比较 |
3.6 教材古诗文选文体裁比较 |
4 教材古诗文助读系统比较 |
4.1 教材助读系统整体比较 |
4.2 教材古诗文提示系统比较 |
4.2.1 提示系统整体比较 |
4.2.2 相同选篇提示系统比较 |
4.3 教材古诗文注释系统比较 |
4.3.1 注释系统整体比较 |
4.3.2 相同选篇注释形式比较 |
4.3.3 相同选篇注释内容比较 |
4.4 教材古诗文插图比较 |
4.4.1 插图数量比较 |
4.4.2 插图类型比较 |
4.4.3 插图位置比较 |
4.4.4 插图构成比较 |
4.4.5 相同选篇插图比较 |
5 教材古诗文练习系统比较 |
5.1 习题数量比较 |
5.2 习题类型比较 |
5.3 相同选篇习题比较 |
6 统编版教材古诗文编写与使用的思考与建议 |
6.1 统编版教材古诗文编写思考与建议 |
6.1.1 对古诗文编选的思考与建议 |
6.1.2 对古诗文助读系统的思考与建议 |
6.1.3 对古诗文练习系统的思考与建议 |
6.2 统编版教材古诗文使用思考与建议 |
6.2.1 统编版教材古诗文使用的思考 |
6.2.2 统编版教材古诗文使用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图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第一学段教材中的图与文 |
第一节 图画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
一、图画与文字 |
二、图像与文学 |
三、言语思维与视觉思维 |
第二节 图画在第一学段语文教材中的地位 |
一、第一学段语文教材中插图的分布情况 |
二、第一学段语文教材插图的特点 |
三、第一学段语文教材图文关系的科学性与适切性 |
第三节 图文教学法 |
一、图文教学法概念界定 |
二、图文教学应用的原则 |
三、图文教学在第一学段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功能 |
第二章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图文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图文教学应用情况调查 |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
二、调查的方法与对象 |
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第二节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图文教学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图画使用的盲目性 |
二、图文契合度有待提高 |
三、缺乏科学的图文教学方法和读图方法 |
第三章 图文教学在第一学段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
第一节 图文教学应用于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 |
一、社会因素 |
二、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 |
三、教师和学生因素 |
第二节 图文教学在第一学段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
一、利用图画直观进行识字教学 |
二、使用情景图转变拼音课堂教学 |
三、童诗诗画教学 |
四、利用图文叙事性,提高阅读效率 |
五、图文互动,激活写话教学 |
六、运用图画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
第三节 图文教学应用于第一学段语文教学活动的思考与启示 |
一、图文教学以儿童本位教育观为凭借 |
二、图文教学应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和衔接性 |
三、坚持图文传递人文关怀,彰显多元、开放的现代价值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图文教学现状的调查(教师版) |
附录B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图文教学现状调查(学生版) |
致谢 |
(8)初中语文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适应性研究 ——以郑州市S中学六位教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教材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
2.教师使用新教材时存在困惑 |
3.已有研究数量不足与零碎化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1.部编本语文教材 |
2.适应和适应性 |
3.教材适应性 |
(三)文献综述 |
1.教材适应性相关研究 |
2.部编本语文教材相关研究 |
3.部编本语文教材适应性相关研究 |
(四)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五)研究设计 |
1.研究对象选取 |
2.研究方法 |
3.资料收集与整理 |
一、初中语文部编本教材“新”之所在 |
(一)教材内容的编写宗旨新 |
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2.凸显选文内容的四个标准 |
3.突出“语文素养”核心理念 |
(二)教材内容的选择范围新 |
1.增加革命教育类课文 |
2.提高古诗词所占比重 |
3.重视名着阅读篇目学习 |
(三)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新 |
1.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
2.构建“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 |
3.重视助学系统体系建设 |
(四)教材的编写制作水平新 |
1.更新教材的外观设计 |
2.注重教材的插图作用 |
二、六位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适应性分析 |
(一)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适应性 |
(二)对教材内容编写宗旨的适应性 |
(三)对教材内容选择范围的适应性 |
1.对革命教育类课文的适应性 |
2.对古诗词篇目的适应性 |
3.对名着阅读篇目的适应性 |
(四)对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适应性 |
1.对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适应性 |
2.对“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适应性 |
3.对助学系统体系的适应性 |
(五)对教材编写制作水平的适应性 |
(六)调查结论 |
1.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使用认同感较高 |
2.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整体适应情况良好 |
3.教师在适应过程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 |
三、六位教师部编本教材适应困境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一)六位教师部编本教材适应困境的具体表现 |
1.对新教材的“新”把握不到位 |
2.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存在随意性 |
3.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存在功利性 |
4.对落实教学目标存在不确定性 |
(二)六位教师部编本教材适应困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
1.教师内在因素 |
2.外部相关因素 |
四、促进六位教师对部编本教材适应性的建议 |
(一)对语文教师的建议 |
1.树立教材整体意识 |
2.创新教材使用方法 |
3.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
4.坚持进行教学反思 |
(二)对教材编写者的建议 |
1.建立教材修订完善机制 |
2.重视教材的系列化建设 |
(三)对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的建议 |
1.完善教材培训机制 |
2.健全学校、教师、学生评价体系 |
3.加快考试制度改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初中语文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初中语文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教材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
2.教师使用新教材时存在困惑 |
3.已有研究数量不足与零碎化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1.部编本语文教材 |
2.适应和适应性 |
3.教材适应性 |
(三)文献综述 |
1.教材适应性相关研究 |
2.部编本语文教材相关研究 |
3.部编本语文教材适应性相关研究 |
(四)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五)研究设计 |
1.研究对象选取 |
2.研究方法 |
3.资料收集与整理 |
一、初中语文部编本教材“新”之所在 |
(一)教材内容的编写宗旨新 |
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2.凸显选文内容的四个标准 |
3.突出“语文素养”核心理念 |
(二)教材内容的选择范围新 |
1.增加革命教育类课文 |
2.提高古诗词所占比重 |
3.重视名着阅读篇目学习 |
(三)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新 |
1.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
2.构建“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 |
3.重视助学系统体系建设 |
(四)教材的编写制作水平新 |
1.更新教材的外观设计 |
2.注重教材的插图作用 |
二、六位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适应性分析 |
(一)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适应性 |
(二)对教材内容编写宗旨的适应性 |
(三)对教材内容选择范围的适应性 |
1.对革命教育类课文的适应性 |
2.对古诗词篇目的适应性 |
3.对名着阅读篇目的适应性 |
(四)对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适应性 |
1.对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适应性 |
2.对“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适应性 |
3.对助学系统体系的适应性 |
(五)对教材编写制作水平的适应性 |
(六)调查结论 |
1.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使用认同感较高 |
2.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整体适应情况良好 |
3.教师在适应过程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 |
三、六位教师部编本教材适应困境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一)六位教师部编本教材适应困境的具体表现 |
1.对新教材的“新”把握不到位 |
2.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存在随意性 |
3.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存在功利性 |
4.对落实教学目标存在不确定性 |
(二)六位教师部编本教材适应困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
1.教师内在因素 |
2.外部相关因素 |
四、促进六位教师对部编本教材适应性的建议 |
(一)对语文教师的建议 |
1.树立教材整体意识 |
2.创新教材使用方法 |
3.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
4.坚持进行教学反思 |
(二)对教材编写者的建议 |
1.建立教材修订完善机制 |
2.重视教材的系列化建设 |
(三)对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的建议 |
1.完善教材培训机制 |
2.健全学校、教师、学生评价体系 |
3.加快考试制度改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初中语文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内有关教科书插图的研究现状 |
(二)国外有关教科书插图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研究创新之处 |
(二)研究不足之处 |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插图与教科书插图的概念 |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的概念 |
二、研究理论基础 |
(一)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
(二)信息加工理论 |
(三)先行组织者理论 |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的类型 |
(一)根据插图位置划分插图类型 |
(二)根据插图风格划分插图类型 |
(三)根据插图数量划分插图类型 |
四、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的价值 |
(一)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四)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 |
(五)提供情感教育载体 |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的运用情况调查及问题分析 |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的运用情况调查 |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
(二)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运用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未充分运用教科书的插图资源 |
(二)教师未结合实际开发教科书的插图资源 |
(三)学生对插图不重视,缺少读图意识 |
(四)学生读图方法不当,缺乏对插图的分析能力 |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运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教师面临考试升学的工作压力 |
(二)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 |
(三)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 |
(四)学生受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 |
(五)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 |
(六)学生的价值观念存在偏差 |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运用的策略 |
一、遵循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运用的原则 |
(一)针对性原则 |
(二)主体性原则 |
(三)科学性原则 |
(四)趣味性原则 |
二、提高教师运用教科书插图的技能 |
(一)课前备课仔细研究教科书插图 |
(二)课堂教学合理使用教科书插图 |
(三)课后延伸灵活运用教科书插图 |
三、培养学生解读教科书插图的能力 |
(一)强化学生的读图意识 |
(二)传授学生科学的读图方法 |
(三)引导学生读懂插图留白信息 |
第四章 教科书插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课例 |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 |
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中插图的运用 |
三、《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科书插图运用的教学效果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四、对新教材两幅插图的商榷(论文参考文献)
- [1]统编版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相同篇目比较研究[D]. 龚册芳. 阜阳师范大学, 2021
- [2]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研究[D]. 辛达.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中外历史纲要》历史照片插图的设置与运用[D]. 吴越.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人教版高中生物2004与2019年版教材的比较研究 ——以《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例[D]. 宋迪. 淮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必修教材课后习题研究[D]. 周苏林.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6]大陆统编版与台湾翰林版初中教材古诗文编写比较研究[D]. 帅雪.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图文教学研究[D]. 张小换. 河南大学, 2020(02)
- [8]初中语文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适应性研究 ——以郑州市S中学六位教师为例[D]. 黄洁茹. 河南大学, 2020(02)
- [9]初中语文教师对部编本教材的适应性研究[D]. 黄洁茹. 河南大学, 2020(07)
- [10]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的运用研究[D]. 葛婕婕.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标签:教师编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