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杯主题歌《飞跃》登场(论文文献综述)
周怡帆[1](2020)在《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中国城镇快速一体化发展带来自然村落减少,使用汉语方言的人群在迅速递减,诸多少数民族语言随着族人老龄化而迅速消亡。方言(1)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和活化石,还是语言多样性的集中体现,更是语言生态发展的持续动力和重要保障。现阶段方言面临的困境实则是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大众对待方言的态度从“不敢说”到“不愿说”到现在的“不会说”,形成当代人虽拥有乡愁却难正乡音的现状。因此,如何能够有效地将方言进行传播、保护和传承是本文的研究起点。本文立足于方言传播的现状与事实,采用跨学科研究视角将语言学与传播学相结合,从全媒体视域对方言传播图景、方言传播模式和方言传播省思及启示几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全面审视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的逻辑演进,提出全媒体方言传播的理论,旨在为保护和传承方言提供新路径、建立新范式。全文共五章分三个层次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层次:研究问题和相关概念的确立,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理清思路,确立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指出本文的价值意义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则在此基础上,探讨全媒体与方言传播联合共生的关系,对方言传播的内涵、外延、性质、属性进行阐述,对全媒体方言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现实动因和挑战进行考察。第二层次:传播形态和传播模式的解构,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二层次是论文的重点部分,从方言节目、方言电影、方言微平台、方言短视频、方言出版五个方面进行了详尽调查和研究,探寻不同形态下方言传播的特征、规律和问题。同时,就现阶段方言传播的模式进行总结,提出语言资源保护模式和参与传播模式。第三层次:方言传播机制和范式的建构,包括第五章;基于前四章的研究和梳理,对全媒体方言传播进行省思并创新性地提出全媒体方言传播的新机制和新范式,为后人研究提供新思路。通过详尽的调查数据和分析,阐明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的缘起、现状、困境和对策。运用三个层次的逻辑递进,拓展方言学和传播学的研究视角,为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献策助力。
郭忠文[2](2020)在《重点语素的构词及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随着语素教学法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语素选取的问题。杨晓黎(2018)选取了有利于教学的重点语素与核心语素,重点语素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严格的选取标准、确定的数量(228个),为开展语素教学提供了方便。然而,已选重点语素只是根据《等级大纲》和《等级划分》来选取,而以重点语素为基础选取的核心语素(95个)更是严格地按照规定标准来操作,它们都未对实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料或相关教材进行考察,所以重点语素的选取标准和核心语素的选取情况还有待探讨,同时,我们还需研究重点语素的教学应用情况。本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选题意义、研究思路、方法和语料来源,并描述了前人关于语素构词和语素教学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为统计和分析重点语素在现代汉语中构词情况。这部分首先介绍了重点语素的选取和划分标准;其次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构建了重点语素构词语料库,并选取构词能力强的重点语素进行构词分析。第三章为分析重点语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构词分布情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考察重点语素在《等级划分》中的构词与分布情况;其二是结合对外汉语教材分析重点语素在具体教材中的构词分布情况;其三是将重点语素在《等级划分》中的构词情况和在教材中的构词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其四是在比对分析基础上补充重点语素中的核心语素。我们对重点语素在《汉语教程》六册共计2522个词汇构词情况进行穷尽性考察,并构建语料库,在杨晓黎(2018)选取的95个核心语素基础上,根据重点语素在实际汉语教学中的构词能力,对核心语素进行了适当增补。第四章为研究重点语素的对外汉语教学与应用。包括初中高级班重点语素教学的开展策略、教材的编排建议等。结语是对本文的观点和建议进行总结,同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
胡思思[3](2017)在《当前西方广告音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音乐这一听觉艺术,在人类早期的商业活动中已与广告有所结合,卖者走街串巷的叫卖、叫卖者有一个乐手相伴可以说是一种广告音乐的雏形。进入20世纪广播、电视现代大众媒体时代,广告所具有和激发的丰富形式、以及人们对视觉听觉多重感受的需求,使音乐在视听广告中成为必备元素。作为广告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音乐的应用极大地强化了广告效果。进入数字媒体时代,在线广告音乐的影响力越来越显着。我们现在已经进入读频时代,视频广告也成为广告的最主要形态。但我国的视频广告的创意水平不高,广告音乐的创意水平更是不高。本文试图从音乐专业的角度,以新世纪以来的西方广告音乐、尤其是世界三大广告节获奖作品为主要分析蓝本,对西方广告音乐的发展流变、当代特征、传播效果、品牌影响等做了全面分析,以期为我国的广告音乐创新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借鉴,也希望填补国内在此方面研究的空白。本文首先从广播广告音乐、电视广告音乐及新时代的广告音乐这三个方面来介绍当前西方广告音乐的三种主要形式、作用与发展。广告音乐的四大构成要素旋律、节奏、和声与音色,加之合理的广告音乐曲式结构,能加深观众对广告音乐的记忆度。广告音乐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其次,广告音乐的风格迥异:传统古典风格典雅高贵、民族民间风格独树一帜、现代流行风格形式多样。各种类型的产品在音乐的选择上不尽相同。广告音乐的积极效果促进了广告的传播,使广告深入人心。广告音乐积极参与品牌形象的建构。它在阐释品牌文化、赋予品牌个性、展现品牌深度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其三,在当今全球众多广告节中,法国戛纳广告节、美国纽约广告节和英国伦敦广告节无疑是世界上最重要、最权威的三大广告节。本文通过对这三大广告节获奖视频的研究,介绍世界广告界广告音乐的趋势,也谈了些许西方广告音乐使用的问题。本文认为,广告音乐是广告中一种极具创造力与表现力的手段,凭借其特殊的艺术特色,它在品牌诉求与品牌的形象塑造中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1.广播、电视、互联网广告音乐频繁使用。广告音乐无处不在,广告音乐影响力巨大。2.广告音乐四大构成要素的完美结合构成一首优秀的广告音乐。原创广告音乐和引用广告音乐有效地促进了广告的传播。通过广告音乐引发观众的情感反应,能加深观众对广告的记忆度。3.在现今的广告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高档电器、汽车类广告中经常使用高贵典雅的古典风格广告音乐;突出地域特色的产品广告中经常使用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广告音乐;形式丰富多样的现代流行风格广告音乐则是各商家运用的最多的广告音乐形式。4.广告音乐风格积极定位品牌调性:古典风格广告音乐强化典雅特征;民族风格广告音乐强化民族特色;现代流行风格广告音乐激发动感时尚。广告音乐积极服务品牌传播。5.从世界三大广告节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出:广告音乐积极诠释品牌主题、烘托广告叙事氛围、表达品牌特性、呼应广告故事,未来它将以更强烈的感染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广告传播、品牌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外对广告音乐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历史,而中国广告界的学术研究与业界成果都较少。鉴于中国广告音乐理论与制作的不足,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广告音乐已取得的成果,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1.学习西方广告音乐的理论和经验,加强对广告音乐的重视。广告来源于西方,西方广告音乐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内容全面。西方广告音乐不断出现的佳作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2.提高广告音乐人的素养。广告音乐人只有通过加强对各种广告知识的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各类知识结构,才能创作出广受人们喜爱的优秀广告音乐作品。3.鼓励广告音乐原创作品,多举办广告音乐比赛。多举办广告音乐比赛是提高广告音乐原创作品的积极有效的途径。从中国广告发展的实际出发,通过不断探索中国广告发展之路,研究它的发展趋势,积极为其积累一些理论与实践经验,将促进中国广告业的发展,让广告音乐为品牌传播做贡献。
张娣[4](2017)在《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1958年至2015年"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着重讨论了近30年间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电视环境下中国少儿文化的基本状况,讨论了在中国电视体制和规制下,中国少儿电视与中国少儿文化重构的关系,以及中国少儿电视进入频道时代后的繁荣与危机,讨论了产业化和新媒体为少儿电视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以"童年的绽放"为标题,在认真汲取波兹曼《童年的消逝》这一"儿童电视文化史"的经典之作的学术素养的同时,也依据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童年消逝"理论的普适性问题提出了讨论和修正。依据本文的研究,无论是就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文化环境而言,还是就电视这一媒介平台所承载的中国儿童的话语权、选择权而言,中国少儿电视文化在近30年中都得到了积极健康的发展,童年的"绽放"是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发展史的主流。全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除绪论外,正文共四章。第一章,简要梳理了中外少儿电视的历史。其基本材料和节点虽然来自《美国电视史》、《中外广播电视史》、《童年的消逝》等前人的着作,但在综合叙述的过程中,本文也尽可能地依据时代背景和技术发展,对不同时期少儿电视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提炼。其中,中国少儿电视"节目时代"、"频道时代"、"新媒体时代"三个阶段的划分等,是前人所未曾明确言及的。第二章,通过对中外电视体制、媒介产权、电视规制的对比,讨论并肯定了了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制度优势与道路优势。同时,依据学术界的分类研究和个人的理解,对新闻类、娱乐类、教育类、服务类等类型的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特征、制作方式、运营特点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第三章,讨论了中国少儿电视进入"频道时代"的背景、历程及意义。通过分析研究我国现阶段少儿电视呈现出的时代特征,阐释了"儿童本位"为出发点的中国少儿电视对中国少儿文化的曲折重构及贡献。认为与西方电视语境中的"童年消逝"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电视媒体兴起之后,对中国儿童的影响、对儿童本位的确立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文化传统中相对缺失的"儿童本位",包括儿童的选择权、自主权、话语权等等,都因电视这一媒介平台而渐次建构。第四章,讨论了我国少儿电视频道进入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特征,机遇与困境,探讨其所处的政策规制、市场竞争、受众需求、互联网冲击,以及人才制约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少儿电视的节目化、少儿电视频道以及少儿电视频道产业化,是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三大里程碑,也为中国少儿的健康成长,为他们的"童年绽放"搭建了最好的平台。同时以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化为案例,讨论了中国少儿频道产业化之路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提出少儿频道突破发展瓶颈的主要策略:内部架构的重建、节目品牌化的运作、构建节目之外的产业格局以及新媒体挑战下的媒体融合。下篇为《中国少儿电视大事年表》。《年表》以"条目纪年"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复现"近60年(1958-2016年)中国少儿电视绽放与发展的真实历程。《年表》中除了极少量的内容直接采自《1955-1983中央电视台大事记》外,其余的条目均来自网络主题检索和近百种《年鉴》、《年报》类纸质资料的逐页翻检,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原始资料的首次辑录。这份《年表》也是一部微型的《中国少儿电视史》,多少可以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许涵之[5](2014)在《中小成本电影的叙事嬗变和发展对策》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有发展活力的电影市场之一,无论在市场总量、银幕数量还是观影人数上都是已经实现了连续十年的高速递增,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电影经历了将近十年的低谷和改革阵痛之后,终于走向了全面的复苏。关注中国电影崛起的种种现象,以2008年为分界,可以划分为“大片时代”和“多元时代”。在2008年之前的大片时代,中国古装、武侠题材商业大片和好莱坞进口大片一起,占据了大部分的中国电影市场份额,而在2008年之后,传统的中国类型大片逐渐走向票房低潮,每一年都有若干中小成本电影突围而出,成为市场亮点,2012至2013年,中小成本电影甚至超越了中国大片,形成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主力,这一形势的骤变吸引了大量媒体和业界的目光,有人甚至喊出“中小成本的春天已经来了。”理性来看,中国电影市场是否真的已经转型成功,从大片时代走向了多样化繁荣的时代,仍然需要票房市场在接下去的几年内进一步验证。与此相对照,中国中小成本电影在这几年的创作转型和类型化趋势也十分值得注意。纵观目前活跃在电影市场中的中小成本电影,艺术电影在艺术创作上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肯定,但仍然没有在票房上取得重要突破,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进一步多样化和类型化,主旋律意涵日渐拓展,只是观众接受度急需提升,若干类型商业片目前占据了市场主流,展现出中国本土类型强大的市场潜力,但与好莱坞自成一派、发展沉稳的独立电影相比,中国的中小成本电影类型电影在类型套用和市场定位上依然有一些局限性,离真正的类型成熟和类型繁荣尚有一段距离。本文通过对新时期以来中小成本电影的各种类型分析,探究中小成本电影在新的时代环境下的创作转型,并从中总结若干类型趋势,以期为中国中小成本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张倩[6](2013)在《央视广告招标十八年传播策略分析》文中提出从3.3亿到142.6亿,央视广告招标书写了中国广告界和媒体营销历史的传奇。传奇的缔造,成为“经济形势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并非仅靠央视国家电视台的地位与资源,央视广告招标的工作每年都在改变。本文主要通过对央视十八年招标传播活动的梳理,总结了央视在广告招标过程中采取的策略。第一部分主要描述央视广告招标的背景和条件,首先分析作为国家电视台和品牌化的中央电视台,其次分析央视为以后招标资源扩张做的频道改革和节目更新等,最后分析国家政策,特别是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各个管理规定对央视广告投放的影响。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将央视广告招标十八年的历程按照不同的负责人在位年限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风云际变”的谭希松时代,“暗流涌动”的郑加强时代,“风生水起”的郭振玺时代,“波澜壮阔”的夏洪波时代和“承前启后”的何海明时代。在不同时段,本文将央视广告招标的传播策略进行分类。从招标核心出发,第一,详述标的物的变迁,包括围绕《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核心资源的变化,套售资源和“黄金资源”的扩张,第二,阐述招标政策的更改,明标到暗标,年标到季标,由单纯的拍卖到结合“签约认购”和“承包预售”等。从招标宣传出发,第三,详述前期的宣传工作,包括区域推广会,招标政策说明会,客户沟通会等,第四,还原招标会等庆典的举办细节,拍卖师,主持人,助演嘉宾的作用,第五总结外围媒体、专家学界舆论的影响等。论文的第三部分,分析总结央视广告招标给与企业和媒介的几点简要启示。
付璐璐[7](2013)在《全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NBL)品牌价值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即NBL联赛自创办以来就定位为与中国篮球职业联赛——CBA联赛同级别的男子职业篮球赛事。联赛成立至今几度调整联赛定位,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联赛品牌价值的提升。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结合学生自己曾经跟队采访NBL联赛一个赛季的经验,从竞赛表演业价值管理角度对提升NBL联赛品牌价值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NBL联赛品牌就是以NBL联赛为核心产品,以球员、教练、裁判、和观众为主体,以球馆及比赛训练器材等设施为客体,球迷、观众和媒体等社会群体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通过比赛对该赛事取得认知的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符号集合。2、NBL联赛品牌从成立至今为了提高自己联赛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在组织结构上不断调整,但始终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和计划。3、NBL联赛自成立以来一直以CBA联赛为竞争目标,期间,中国篮协曾引进民营资本共同运营联赛,树立“社区篮球”理念,并引进NFL分享利润经营模式,对联赛品牌进行重新打造。4、品牌定位欠妥、联赛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不合理、推广工作困难成为阻碍NBL联赛品牌提升的主要原因。联赛的质量和水平无法与联赛的高定位相匹配,管理模式不完善和产权划分不清晰让中国篮协和俱乐部矛盾重重,联赛的低曝光率和关注度也让俱乐部和赞助商萌生去意,这些矛盾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联赛品牌价值的提升。5、实现NBL联赛品牌价值的提升需要从明确联赛品牌定位,完善联赛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提高联赛整体服务水平等方面做起。
莫智勇[8](2013)在《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和生产要素流动性日益发展的今天,城市不仅是人类生存的社会公共空间,是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种资源的汇聚地,也是现代经济与社会活动最重要的载体。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认知和感受的综合反映,是形象信息的受众对于城市综合因素在情感与态度上的心理反应。城市形象是一种城市的无形资产,也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国城市化、信息化的进程加剧,导致了城市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提升城市形象传播力与城市竞争力成了城市良好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众传媒作为社会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连通着社会受众和城市形象信息的传达与反馈,是城市形象形成不可或缺的助推器。媒介社会的传播特性使城市形象传播变成时代特征,由大众媒体塑造和传播“象征性现实”的城市形象同时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媒介作为城市形象传播的最主要工具,其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等一系列因素都将影响着城市形象最终的传播效果。当下,数字新媒体与网络社交化媒介工具的普及应用,深刻地改变着以传统媒体为主的信息传播环境,使传播信息的传受关系与沟通模式在不断地变革中。基于媒介融合与创意传播大背景下的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的研究,不仅是城市形象影响力传播的需要,更是城市文化软实力与综合竞争力提升的现实迫切需求。因此,如何进行城市形象的有效传播,以提升城市形象的传播力,自然有着其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从跨学科视野、多专业角度出发,运用理论阐释推理与案例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对城市形象传播及其传播力的相关要素进行解读;接着比较分析城市形象传播实践运作机制与模式等问题,然后运用SWOT方法、USP观点、CIS原理以及“钻石模型”战略理论,对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型传播模式演进的路径作了深入探讨;最后对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力提升机制与策略模式进行了具体的的阐释。具体地说,本文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基本假设。与此同时,还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回顾了城市形象的起源与历史沿革,对国内外城市形象传播的研究视角及观点作了简略梳理;并对城市形象传播力等相关概念进行解读,着重阐述了城市形象传播与城市形象传播力互动关系、城市形象传播力与城市竞争力的互动关系、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创意传播形态与城市形象传播力的关系。第二部分以描述与解释型思路为出发点,运用传播学中“5W模式”理论对目前城市形象传播实践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把脉;并从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视角,深入地剖析了城市传播实践活动和城市形象生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然后分别选择韩国首尔和中国杭州两个代表中外城市形象传播实践案例进行实证比较研究,从中探寻城市形象传播运作机制与模式策略上的有益启示。第三部分是以策略解决型为思路进行探析。阐述从媒介融合现象和新媒介传播形态及模式演变的时代背景,如何运用波特“钻石模型”战略理论、“USP”定位理论、城市形象CIS战略系统等,分别从战略上和策略上论述了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力提升的实践思路与运作机制的可能。并就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力的形成、作用、提升策略模式进行了理论归纳与模型架构。其间重点探讨的是,媒介融合与创意传播形态及方式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力提升策略分析与运作模式的构建。从媒介主体策略、传播内容策略、媒介工具策略和传播模式策略出发,进而实践公关传播活动策略、整合营销活动传播策略、互动创意传播策略等模式的研究,为我国城市形象传播实践提供具现实意义和可操作的对策研究成果资源。
王随芳[9](2012)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背景下的体育广告娱乐化传播研究》文中认为当今社会处于娱乐化经济的大背景之下,以产品质量性能为核心的传统体育广告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以受众心理为中心,从情感体验出发,将大型赛事品牌文化内涵作为传播理念和创意出发点的整体包装的娱乐化体育广告成为了体育广告运行制作的新趋势。但由于国际上对于体育广告的娱乐化传播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广告娱乐化的理论研究上,缺乏对具体案例的创意分析。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与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从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背景概述出发,介绍南非世界杯的历史背景、南非世界杯体育广告娱乐化的传播背景和营销策略以及世界杯品牌与体育广告娱乐化传播之间相互促进的有利传播关系;其次是通过南非世界杯体育广告的娱乐化品牌传播特性展现体育广告创作与世界杯赛事品牌有机结合的经典传播形式,娱乐化品牌传播表现为“游戏中的品牌传播”、“音乐中的品牌传播”以及“时尚中的品牌传播”。再次,结合南非世界杯体育广告娱乐化传播过程中的具体优秀案例,分析与分类传播媒介的娱乐化、投放过程的娱乐化以及创意思维表现的娱乐化,总结出南非世界杯体育广告娱乐化传播的方式。广告创意娱乐化表现为以体育元素阐释体育精神、以意象符号紧密联系赛事、以互联网数字营销震撼受众眼球、以动画呈现幻想与娱乐内容、以非洲元素体现快乐足球。最后从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分析出南非世界杯体育广告娱乐化传播的成因。论文通过对南非世界杯期间优秀体育广告作品的分析与总结,得到了体育赛事广告成功运行的经验:从娱乐化品牌传播的策略出发,以正确的执行过程为保障,结合经典的传播元素与创意思维,体育广告产品品牌传播才能实现效果与利益的最大化。中国的体育广告界只有注重品牌娱乐化建设,开发关联价值,努力实现品牌文化与娱乐化表现的有效结合,才会从商品严重同质化的市场经济社会中脱颖而出。
阎建光[10](2011)在《我国少儿电视频道运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电视事业诞生于1958年,从那时起就有了少儿电视节目。50多年来,我国的少儿电视历经了节目零散播出、栏目化播出、栏目集中播出、整频道播出的漫长发展阶段。截至目前,我国共有38个少儿/卡通专业频道,并有几百个各类电视频道零散播出少儿节目。虽然在业内有人称这已是“少儿电视发展的春天”,但是,仍然客观上存在着少儿节目质量、频道水准与运营水平参差不齐,政策缺失、措施偏差等多个层面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少儿电视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我国少儿频道运营的困境及其原因,并以央视少儿频道为例,对我国少儿频道的运营机制进行研究。同时分析了境外少儿频道的运营特点与经验,从少儿频道自身建设以及外部环境优化对策两个层面提出建议。本文主要采用了比较研究方法、文献内容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方法,既有理论的阐释,又有案例的论证。论文的中心是把我国少儿频道置于电视运营革新的时代背景下探讨。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章)主要是我国少儿频道发展概述以及频道运营面临的问题和成因分析。首先从少儿电视的功能出发,分析少儿电视节目频道化播出的背景,梳理我国少儿电视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以及少儿频道目前的布局状态,论述了少儿频道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少儿频道的发展现状、生存环境及其特点,从外部环境限制、自身差距与不足两个大的方面,分析制约我国少儿频道发展的主要问题与成因。第二部分(第三章)是对境外少儿频道发展与运营的分析。在概述境外少儿电视节目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境外少儿频道发展特性及频道运营特点,归纳其发展运营的成功经验,并总结对我国少儿频道事业发展的有益启示。主要包括:增强节目针对性;频道经营模式多样化;依托主频道极力扩张;健全制度促进持续发展;完善产业链;构建联播网、优化资源配置。第三部分(第四章)提出我国少儿频道运营的外部环境优化对策。针对我国少儿频道运营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制约问题,结合境外少儿频道的相关成功做法与经验启示,从宏观政策层面、电视机构操作层面以及全国少儿电视资源优化整合三个大的方面提出我国少儿频道运营的外部环境优化对策。在这一章节,大胆提出了实施少儿频道发展新战略、合理调控少儿电视“频道”资源、打造全国少儿电视节目交换平台的构想,同时,站在电视机构操作层面,提出构建少儿频道产业链、审慎推进频道制改革的针对性建议。第四部分(第五章)提出我国少儿频道自身的运营对策。针对我国少儿频道运营中所存在的自身问题,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境外少儿频道的相关成功做法与经验启示,从少儿频道的资源盘点、资源整体规划、资源掌控与拓展、品牌塑造与活动化生产、把握发展策略路径等几个方面,提出我国少儿频道自身的运营对策。在这一章节,针对性地提出了重视资源盘点与规划、强化对资源的掌控与拓展的重要性,提出了我国少儿频道的发展策略目标与发展路径,通过深入分析,并结合品牌塑造的重要性,探讨我国少儿频道发展自身完善的策略。本文重点笔墨是在第四章和第五章,探讨如何从我国少儿频道内部和频道外部环境入手,解决少儿频道运营中遇到的困境,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发展与创新的可行性对策。
二、世界杯主题歌《飞跃》登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界杯主题歌《飞跃》登场(论文提纲范文)
(1)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思路 |
1.1.1 研究缘起 |
1.1.2 方言现状 |
1.1.3 研究思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及方法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价值及创新 |
1.4.1 研究学术价值 |
1.4.2 研究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全媒体与方言传播的联合共生 |
2.1 方言传播的历史与逻辑演进 |
2.1.1 方言传播的内涵和外延 |
2.1.2 方言传播的性质与功能 |
2.2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理论建构 |
2.2.1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界定 |
2.2.2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动因考察 |
2.2.3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现实挑战 |
第三章 全媒体方言传播图景解构 |
3.1 方言节目的多元与统一 |
3.1.1 方言节目的演化脉络 |
3.1.2 方言节目背后的价值演进规律 |
3.1.3 方言节目的文化本质与多元思考 |
3.2 方言电影的固守与转变 |
3.2.1 何谓“方言电影”与“方言元素” |
3.2.2 方言电影的创作流变 |
3.2.3 方言电影的价值意义 |
3.2.4 方言电影的文化透视 |
3.3 方言微平台的融合与创新 |
3.3.1 方言微平台全网数据呈现 |
3.3.2 微博中方言传播的裂变和激增 |
3.3.3 微信中方言传播的依存和互动 |
3.3.4 客户端中方言传播的分享和叙事 |
3.4 方言短视频的崛起与繁荣 |
3.4.1 短视频中方言传播的延伸与突破 |
3.4.2 短视频中方言传播的集中和力量 |
3.5 方言出版的嬗变与革新 |
3.5.1 EP同步构建纸电融合新平台 |
3.5.2 大数据与AR建立跨域沉浸新互动 |
第四章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模式 |
4.1 方言传播的决策力量:语言资源保护模式 |
4.1.1 方言保护路径之单一的纸本记录 |
4.1.2 方言保护路径之多角度的调查保存 |
4.1.3 方言保护路径之全方位联动保护 |
4.2 方言传播的推动力量:参与传播模式 |
4.2.1 媒体近用:参与传播的切入口 |
4.2.2 媒介参与:建构公众的主体性 |
4.2.3 精英扩散:参与传播的突破点 |
4.2.4 大众赋权:实现参与的关键点 |
第五章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省思与启示 |
5.1 方言媒介化传播的文化省思 |
5.1.1 传播主体价值偏离 |
5.1.2 传播源始精准缺乏 |
5.1.3 传播内容娱乐过度 |
5.1.4 传播过程监管困难 |
5.2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多维启示 |
5.2.1 树立方言传播新观念,奠定语言资源根基 |
5.2.2 打造方言传播新内容,弘扬传统文化内涵 |
5.2.3 建构方言传播新机制,凸显语言多元魅力 |
5.2.4 创建方言传播新范式,提供语言发展动力 |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方言节目一览表 |
附录二 :方言电影一览表 |
附录三 :方言表情包一览表 |
附录四 :方言短视频一览表 |
附录五 :乡音情怀公众号内容统计一览表 |
附录六 :山西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成果 |
附录七 :口述史(一) |
附录八 :口述史(二) |
附录九 :国际音标的动漫设计 |
附录十 :言途网APP设计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重点语素的构词及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语素构词研究 |
1.2.2 语素教学法研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语料来源 |
第二章 重点语素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构词情况考察 |
2.1 重点语素的界定 |
2.2 重点语素语料库的建立 |
2.3 重点语素构词状况考察 |
2.3.1 构词频率 |
2.3.2 构词类型 |
2.3.3 构词位置 |
第三章 重点语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构词情况统计分析 |
3.1 《等级划分》中重点语素构词分析 |
3.1.1 构词分布 |
3.1.2 构词类型 |
3.1.3 构词对比分析 |
3.2 对外汉语教材中重点语素构词分析 |
3.2.1 构词统计 |
3.2.2 构词分布 |
3.3 《等级划分》和《汉语教程》构词对比分析 |
3.4 重点语素中的核心语素 |
3.4.1 新增核心语素的构词情况 |
3.4.2 增补核心语素相关分析概括 |
第四章 重点语素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
4.1 利用重点语素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优势 |
4.2 不同阶段重点语素教学实施策略 |
4.2.1 初级阶段的重点语素教学 |
4.2.2 中级阶段的重点语素教学 |
4.2.3 高级阶段的重点语素教学 |
4.3 重点语素和对外汉语教材编写 |
4.3.1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存在的不足 |
4.3.2 重点语素对汉语教材编写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重点语素构词语料库 |
附录二 《等级划分》重点语素构词语料库 |
附录三 《汉语教程》重点语素构词语料库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3)当前西方广告音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广告音乐的界定与研究的意义 |
二、当前国内外广告音乐研究现状 |
第一章 西方广告音乐的兴起与发展 |
第一节 历史较长的广播广告音乐 |
一、广播广告音乐 |
二、广播广告音乐的丰富表现形式 |
三、广播广告音乐的效用演变 |
第二节 具有视听冲击力的电视广告音乐 |
一、电视广告音乐 |
二、电视广告音乐的作用 |
三、新世纪以来电视广告音乐的特点 |
第三节 强势袭来的网络广告音乐 |
一、网络广告音乐的新形态 |
二、网络广告音乐的强效趋势 |
第二章 广告音乐的基本要素及其传播价值 |
第一节 广告音乐的四大构成要素 |
一、广告音乐“横”面上的魔幻灵魂——旋律 |
二、广告音乐“力度”上的脉搏跳动——节奏 |
三、广告音乐“纵”向上的美丽装饰——和声 |
四、广告音乐“深”度上的色调渲染——音色 |
第二节 广告音乐的强势传播 |
一、契合产品的原创广告音乐 |
二、借势造势的引用广告音乐 |
三、广告音乐整体的再传播 |
第三节 广告音乐曲式面面观 |
一、一段式的简单精炼 |
二、二段式的对比丰富 |
三、三段式的强效记忆 |
第四节 表情达意的广告音乐 |
一、音乐的情感内涵 |
二、独特的广告音乐 |
第五节 广告音乐的基本类型及其与广告的关联 |
一、广告背景音乐烘托品牌 |
二、广告歌曲表现品牌 |
三、广告音响营造真实感 |
四、无声背景的特效 |
第三章 音乐的风格与广告的选择原则 |
第一节 风格迥异的西方广告音乐 |
一、传统古典风格的典雅高贵 |
二、民族民间风格的独树一帜 |
三、现代流行风格的形式多样 |
第二节 产品类型与广告音乐 |
一、快销品广告:形式多样的广告音乐 |
二、耐用品广告:高贵庄重的广告音乐 |
三、广告音乐的其它应用 |
第三节 广告音乐效果的评测元素 |
一、格调契合 |
二、信息记忆 |
三、品牌态度 |
四、双面作用 |
第四节 广告音乐与广告影响力问卷调查及其问题讨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假设及设计 |
三、数据分析结果 |
四、结论 |
第四章 音乐的调性与品牌形象的建构 |
第一节 音乐风格定位产品与品牌的调性 |
一、古典风格广告音乐强化典雅特征 |
二、民族风格广告音乐强化民族特色 |
三、现代流行风格广告音乐激发动感时尚 |
第二节 广告音乐的形象建构 |
一、广告音乐的鲜明性 |
二、广告音乐的优美性 |
三、广告音乐的壮美性 |
第三节 广告音乐服务品牌传播 |
一、广告音乐阐释品牌文化 |
二、广告音乐赋予品牌个性 |
三、广告音乐展现品牌深度 |
第五章 当前西方广告音乐的趋势及其问题 |
第一节 广告音乐阐释广告品牌内涵 |
一、广告音乐诠释品牌主题 |
二、广告音乐烘托广告叙事氛围 |
三、广告音乐表述品牌特性 |
四、广告音乐呼应广告故事 |
第二节 当前西方广告音乐的问题 |
一、使用音响、未使用音乐广告 |
二、民族音乐广告较少 |
三、跨国品牌使用民族音乐较少 |
结论 |
一、当今中国广告音乐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
二、当今中国广告音乐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三、解决中国广告音乐运用问题的策略 |
附录一 广告音乐与广告影响力问卷调查 |
附录二 当前西方品牌广告视频目录 |
附录三 世界三大广告节获奖视频目录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
二、相关概念阐释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研究资料、研究方法 |
五、创新点与不足 |
上篇 |
第一章 国内外儿童电视发展历程 |
第一节 国外少儿电视发展史 |
一、"节目时代"的国外少儿电视 |
二、"频道时代"国外少儿电视发展 |
第二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一个时期:节目时代(1958-1999) |
一、中国少儿电视分期的界定依据 |
二、"节目时代"少儿电视发展脉络 |
三、丰富、突破与交流: "节目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特征 |
第三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二个时期:频道时代(1999-2008) |
一、国内少儿频道成立之必然 |
二、中国少儿电视"频道时代"的开启 |
三、少儿电视频道的"绽放" |
四、精品节目与产业化:频道时代少儿电视的特征 |
第四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三个时期:新媒体时代(2008年至今) |
一、新媒体时代的少儿电视 |
二、新媒体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 |
第二章 阳光与净土: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与分类研究 |
第一节 社会效益至上:中国电视发展的道路自信 |
一、世界三大电视体制概述 |
二、社会效益至上:中国电视体制的文化选择与自信 |
三、关于中国电视体制优劣的争议与结论 |
第二节 不能污染的净土: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 |
一、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与法律保护 |
二、中国少儿电视保护规制的实践 |
三、中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地位与作用 |
四、中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分类 |
第三节 少儿新闻类节目研究 |
一、少儿新闻面面观 |
二、少儿新闻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锵锵校园行》节目为例 |
三、《锵锵校园行》与《新闻袋袋裤》节目比较研究 |
第四节 少儿娱乐类节目研究及功能研究 |
一、少儿娱乐类节目的发展与作用 |
二、少儿娱乐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非常小孩》节目为例 |
三、《非常小孩》与《快乐大巴》节目比较研究 |
第五节 少儿教育类节目研究 |
一、少儿教育类节目发展探究 |
二、少儿教育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成长关注》节目为例 |
三、《成长关注》与《幼儿缘》节目比较研究 |
第六节 少儿服务类节目研究 |
一、少儿服务类电视节目兴起与发展 |
二、少儿服务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辣妈驾到》节目为例 |
三、《辣妈驾到》与《非童小可》节目比较研究 |
第三章 频道时代:少儿电视的绽放与中国少儿文化的重构 |
第一节 少儿频道的建立与"频道时代"的到来 |
一、余培侠与中国少儿频道的建立 |
二、"频道时代"建立的政策因素与各地少儿频道的建立 |
第二节 少儿频道的时代特征 |
一、少儿频道的"公益性" |
二、"四级少儿频道"体制 |
三、动漫播出平台与动漫产业 |
四、传播平台更是教育平台 |
第三节 频道时代中国儿童文化的重构 |
一、儿童的缺失与"儿童本位"的艰难初现 |
二、电视媒介实践中儿童权利的初步体现与成人权威的瓦解 |
三、电视是儿童产生"自我认知"的助推器,赋予儿童更丰富的娱乐权与参与权 |
四、频道时代电视媒介对儿童本位的确认 |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困境、机遇与未来 |
第一节 中国少儿电视发展困境的深度分析:外部困境与内部因素 |
一、政策环境:扶持与限制 |
二、受众限制与发展道路的迷失 |
三、来自内部的制约因素 |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少儿电视的危机与机遇 |
一、中国新媒体发展概况 |
二、新媒体发展的影响 |
三、新媒体发展对少儿的隐忧 |
第三节 产业化——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被动与主动 |
一、中国电视产业化概述 |
二、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的曲折历程:理念的分歧与政策、体制的波动 |
第四节 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的四个维度 |
一、产业化的基石:少儿频道内部架构的重建 |
二、产业化途径:少儿频道的品牌化发展 |
三、产业化创新:少儿频道构建节目之外的产业格局 |
四、产业化前沿:少儿频道的媒体融合 |
第五节 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案例讨论:山东少儿频道 |
一、山东少儿频道的产业化概况 |
二、山东少儿频道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 |
三、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与创新之一"品牌活动与儿童剧" |
四、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二:儿童教育产业 |
五、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三:亲子服务产业 |
六、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四:云端上的产业战略 |
七、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五:全面的电子商务产业 |
下篇 |
1. 《中国少儿电视大事年表》 |
2. 《山东少儿电视大事年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中小成本电影的叙事嬗变和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中小成本电影的定义、溯源、分类 |
一、中小成本电影的定义 |
二、中国电影市场化环境的形成过程 |
三、本文中中小成本电影的研究分类 |
1. 类型化叙事和个性化叙事 |
2. 主旋律叙事形态 |
第二章 中小成本电影的个性化叙事 |
一、从第五代到第六代——中小成本个性化叙事的转向 |
1、中国个性化“作者电影”的“代系”命名 |
2、从第五代到第六代——新时期中小成本个性化叙事的继承和转向 |
二、青年性、边缘性和无土空间——新时期中小成本个性化叙事的美学追求和叙事特征 |
1. 纪实主义美学和独立姿态——第六代为代表的中小成本个性化电影创作群体 |
2、残酷青春和成长主题——第六代叙事的青年性特征 |
3、无土化和边缘化——中小成本个性化叙事的现代城市生存图景 |
三、身份、对话与市场—中小成本叙事的叙事焦虑和发展走向 |
1、身份与对话的悖论 |
2、新时期个性化叙事电影的市场化尝试 |
3. 新生代个性化叙事电影的发展和尝试 |
第三章 中小成本电影的主旋律叙事 |
一、新时期电影主旋律叙事的转型和发展 |
1、从革命战争到主流价值——主旋律意涵的流变 |
2. 政府扶植、市场把关——新时期主旋律叙事的市场化转型 |
二、中小成本电影主旋律叙事的主要创作类型和叙事演进 |
1、家国想象和历史记忆——历史革命战争题材 |
2、典型人物的典型书写——人物传记叙事 |
3. 平民故事中的人生百态——现实主义题材 |
三、中小成本电影主旋律叙事的发展现状和出路 |
1、中小成本电影主旋律叙事的市场现状 |
2. 中小成本电影主旋律叙事的市场推广 |
第四章 中小成本电影的类型化叙事 |
一、新时期中小成本类型化叙事的创作策略和趋势 |
1. 大片时代下中小成本类型叙事的差别化策略 |
2. 中小成本电影的“现象化”趋势及其社会文化成因 |
二、新时期中小成本类型化叙事的主要创作类型及其特征 |
1. 中小成本喜剧电影的兴起和发展 |
2. 青春、爱情、都市——新时期中小成本言情类型电影 |
3. 小成本的盈利逻辑——以恐怖片为例 |
三、票房和经典有多远——中小成本类型电影的误区 |
1. 作为双刃剑的本土性 |
2. 类型定型化带来的多元障碍 |
第五章 中国中小成本电影叙事症候及发展对策 |
一、中国中小成本电影叙事症候 |
1. 三个舞台的形成 |
2. 主文化的强势集结和亚文化的沉默 |
3. 不同类型电影的交叉互变 |
二、来自境外的比较与启示 |
1. 美国独立电影与中国中小成本电影的异同 |
2. 欧洲艺术院线的启示——以法国为例 |
三、中小成本电影发展对策 |
1. 类型和市场的再细分 |
2. 艺术院线的建立 |
3. 包容的市场心态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央视广告招标十八年传播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央视广告招标背景分析 |
1.1 中央电视台的定位分析 |
1.1.1 国家电视台的央视 |
1.1.2 品牌化的央视 |
1.2 招标利用的媒体资源 |
1.2.1 央视频道资源变革 |
1.2.2 权威栏目的变与不变 |
1.2.3 主持人 |
1.2.4 媒介传播技术升级 |
1.3 国家的相关政策 |
1.3.1 关于时段的规定 |
1.3.2 关于内容的规定 |
1.3.3 关于播放形式的规定 |
第二章 央视广告招标策略总述 |
2.1 谭稀松——风云际变(1995~1998) |
2.1.1 广告资源 |
2.1.2 招标政策 |
2.1.3 前期工作 |
2.1.4 内部宣传 |
2.1.5 外围宣传 |
2.2 郑加强——暗流涌动(1999~2001) |
2.2.1 广告资源 |
2.2.2 招标政策 |
2.2.3 前期工作 |
2.2.4 内部宣传 |
2.2.5 外围宣传 |
2.3 郭振玺——风生水起(2002~2005) |
2.3.1 广告资源 |
2.3.2 招标政策 |
2.3.3 前期工作 |
2.3.4 内部宣传 |
2.3.5 外围宣传 |
2.4 夏洪波——波澜壮阔(2006~2010) |
2.4.1 广告资源 |
2.4.2 招标政策 |
2.4.3 前期工作 |
2.4.4 内部宣传 |
2.4.5 外围宣传 |
2.5 何海明——承前启后(2011~2012) |
2.5.1 广告资源 |
2.5.2 招标政策 |
2.5.3 前期工作 |
2.5.4 内部宣传 |
2.5.5 外围宣传 |
2.6 央视招标传播策略总结 |
第三章 央视广告招标策略的启示 |
3.1 对企业品牌建设的启示 |
3.2 对媒体自我营销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7)全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NBL)品牌价值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依据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体育赛事品牌价值提升策略的研究 |
2.2 关于国内篮球赛事品牌价值提升策略的研究 |
3.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的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逻辑分析法 |
3.3 理论基础 |
3.3.1 价值工程理论 |
3.3.2 市场营销理论 |
3.4 研究思路 |
4. 研究分析与结果 |
4.1 职业体育赛事品牌打造概述 |
4.1.1 概念界定 |
4.1.2 品牌核心价值的建构 |
4.1.3 体育赛事价值管理分析 |
4.2 NBL联赛品牌的历史 |
4.2.1 NBL联赛品牌标识 |
4.2.2 NBL联赛品牌前身 |
4.2.3 NBL联赛品牌的形成 |
4.2.4 联赛品牌的创立 |
4.3 NBL联赛品牌现状分析 |
4.3.1 NBL联赛品牌定位 |
4.3.2 NBL运行机制和经营模式 |
4.3.3 NBL联赛品牌的推广 |
4.4 NBL联赛品牌目前存在问题 |
4.4.1 NBL联赛品牌定位欠妥 |
4.4.2 NBL联赛运营机制和经营模式不合理 |
4.4.3 联赛推广困难重重 |
4.5 NBL联赛品牌价值提升对策研究 |
4.5.1 NBL联赛SWOT分析 |
4.5.2 明确联赛品牌定位 |
4.5.3 改善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 |
4.5.4 加大联赛推广力度 |
4.5.5 提高联赛整体服务水平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1.2.1 中外城市形象研究成果综述 |
1.2.2 城市形象与营销传播研究综述 |
1.2.3 创意产业理论研究综述 |
1.2.4 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
1.2.5 波特产业“钻石模型”理论综述 |
1.2.6 SWOT战略分析法理论综述 |
1.2.7 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综述 |
1.3 研究的问题与研究框架 |
1.3.1 研究问题 |
1.3.2 研究目标 |
1.3.3 内容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路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与路径 |
2 城市形象与城市形象传播力 |
2.1 城市形象与城市形象传播力涵义 |
2.1.1 城市形象内涵与特征 |
2.1.2 城市形象综合体的构成 |
2.1.3 城市形象传播力内涵与特征 |
2.2 大众传播与城市形象传播力关系 |
2.2.1 媒介城市与城市形象 |
2.2.2 媒介传播与城市形象 |
2.2.3 基于媒体的城市形象传播力 |
2.3 城市形象传播力与城市竞争力关系 |
2.3.1 城市文化 |
2.3.2 文化软实力与城市竞争力 |
2.3.3 形象传播力是城市竞争力重要组成 |
2.4 创意城市与城市形象传播力 |
3 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力现状、问题与原因 |
3.1 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力实践现状扫描 |
3.1.1 城市形象传播主体现状 |
3.1.2 城市形象传播内容现状 |
3.1.3 我国城市形象传播媒介形式现状 |
3.1.4 城市形象营销活动传播现状 |
3.1.5 城市公关传播现状 |
3.1.6 城市形象传播受众现状 |
3.1.7 城市形象传播效果现状 |
3.2 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存在的问题 |
3.2.1 传播主体问题 |
3.2.2 传播内容定位问题 |
3.2.3 传播媒介形式问题 |
3.2.4 城市活动公关营销问题 |
3.3 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城市定位未尽特色与缺乏前瞻性 |
3.3.2 城市化进程转型与传播管理力度不足 |
3.3.3 城市传播认识滞后与形象传播实践缺乏战略性 |
4 中外城市形象传播实践比较研究 |
4.1 国外城市形象传播案例分析——以韩国首尔市为例 |
4.1.1 传播主体策略 |
4.1.2 传播内容策略 |
4.1.3 传播形式策略 |
4.1.4 首尔城市形象传播策略模式小结 |
4.2 国内城市形象传播实践案例分析——以中国杭州市为例 |
4.2.1 杭州城市形象传播力形成策略 |
4.2.2 杭州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 |
4.3 中外城市形象传播模式比较分析和启示 |
4.3.1 城市形象传播战略机制比较 |
4.3.2 其他城市形象传播实践分析与启示 |
5 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力提升对策 |
5.1 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传播发展分析 |
5.1.1 媒介融合现象与信息大传播 |
5.1.2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中国传媒业发展 |
5.1.3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模式演进 |
5.1.4 媒介社会的全媒体与全传播 |
5.2 城市形象传播力提升战略分析 |
5.2.1 城市形象传播的“钻石”理论模型分析 |
5.2.2 “USP”理论与城市形象传播力定位论 |
5.2.3 CIS战略理论在城市形象应用分析 |
5.3 城市形象传播力提升策略分析 |
5.3.1 融合时代城市形象传播力的媒介策略 |
5.3.2 融合时代城市形象公关传播活动策略 |
5.3.3 媒介融合背景下城市形象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
5.3.4 融合时代新媒介形态与全传播策略 |
6 结语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科研成果目录 |
后记 |
(9)2010年南非世界杯背景下的体育广告娱乐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广告娱乐化方面的相关文献研究 |
1.2.2 世界杯广告、奥运会营销、体育广告的专着及文献研究 |
1.2.3 有关体育精神、体育元素、体育娱乐化的文献研究 |
1.2.4 文中有关概念的界定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对象 |
2 2010 年南非世界杯品牌与体育广告娱乐化传播回顾 |
2.1 南非世界杯的历史背景 |
2.1.1 申办回顾 |
2.1.2 官方主题曲与吉祥物意义 |
2.2 南非世界杯体育广告娱乐化的传播背景 |
2.2.1 经济背景 |
2.2.2 传媒背景 |
2.3 南非世界杯体育广告的营销背景 |
2.3.1 官方赞助商与非官方赞助商激烈“暗战” |
2.3.2 新型“娱乐化事件营销” |
2.4 世界杯赛事品牌与体育广告娱乐化传播的相互作用 |
3 2010 年南非世界杯体育广告娱乐化传播的特性 |
3.1 南非世界杯体育广告娱乐化传播中的品牌传播内涵 |
3.2 南非世界杯体育广告娱乐化传播中的品牌传播表现形式 |
3.2.1 “游戏中的品牌传播” |
3.2.1.1 体育本质论 |
3.2.1.2 游戏论 |
3.2.1.3 戏剧性理论 |
3.2.2 “音乐中的品牌传播” |
3.2.3 “时尚中的品牌传播” |
3.2.3.1 模仿意识 |
3.2.3.2 情感体验 |
4 2010 年南非世界杯体育广告娱乐化传播的方式 |
4.1 体育广告传播媒介的娱乐化 |
4.1.1 大众传统媒介的娱乐化创新应用 |
4.1.2 新型媒介的娱乐化应用 |
4.2 体育广告投放过程的娱乐化 |
4.2.1 主办娱乐参与型活动 |
4.2.2 赞助娱乐活动或体育节目 |
4.3 体育广告创意表现的娱乐化及案例分析 |
4.3.1 以体育元素阐释体育精神 |
4.3.2 以意象符号紧密联系赛事 |
4.3.3 以互联网数字营销震撼受众眼球 |
4.3.4 以动画呈现幻想与娱乐内容 |
4.3.5 以非洲本土化元素体现快乐足球 |
5 2010 年南非世界杯体育广告娱乐化传播的成因 |
5.1 宏观原因 |
5.1.1 文化因素 |
5.1.2 媒介环境 |
5.2 微观原因 |
5.2.1 广告主营销因素 |
5.2.2 受众心理因素 |
6 结论 |
7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我国少儿电视频道运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研究问题与思路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
四、境内外研究现状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第一章 我国少儿频道及其发展概述 |
第一节 少儿电视与青少年发展 |
一、少儿电视与青少年学习 |
二、少儿电视与少儿智力发育 |
三、对青少年个性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
第二节 少儿节目频道化播出背景 |
一、少儿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 |
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
三、电视媒介专业化的需要 |
第三节 少儿频道发展的三次机遇期 |
一、第一次发展机遇期(20世纪80年代) |
二、第二次发展机遇期(20世纪90年代) |
三、第三次发展机遇期(21世纪初以来) |
第四节 少儿频道的总体布局与概况 |
一、数量增多,形成一定规模 |
二、影响力增大,收视份额提升 |
三、探索多元化运营模式 |
四、央视少儿频道的频道制改革 |
第二章 我国少儿频道运营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
第一节 外部环境的制约 |
一、经济角度:部分省份不具开办频道条件 |
二、覆盖层面:存在体制与技术双重障碍 |
三、主体责任:缺乏服务频道的有效规范 |
第二节 自身的差距与不足 |
一、传受关系:频道内容服务供需错位 |
二、资源配置:频道建设发展资源短缺 |
三、运营方式:公益性定位难以商业性经营 |
四、人员安置:“包袱”仍需背负 |
五、利益分配:缺乏公平制度 |
第三节 收视竞争加剧的异化格局 |
一、青少年收视特点素描 |
二、上星频道白热化竞争 |
三、少儿频道的地域竞争 |
第四节 面临问题的成因 |
一、制度与体制的原因 |
二、技术与水平的原因 |
三、资源与环境的原因 |
四、人员与观念的原因 |
第三章 境外少儿频道发展与运营分析 |
第一节 境外少儿频道发展概述 |
一、纷纷开办少儿频道 |
二、少儿节目制作经费增加 |
第二节 境外少儿频道发展特性 |
一、节目形态与形式多样化 |
二、少儿节目的合作与市场 |
三、动画片成为少儿节目主角 |
第三节 境外少儿频道运营特点 |
一、美国:世界第一个少儿频道Nickelodeon |
二、英国:少儿频道CBBC与婴幼儿频道Cbeebies |
三、台湾:东森电视集团亲子频道东森幼幼 |
第四节 境外少儿频道运营的经验与启示 |
一、锁定目标,使节目具有针对性 |
二、因地制宜,频道经营模式多样化 |
三、依托主频道,极力向全球扩张 |
四、健全制度,力促频道持续发展 |
五、完善产业链,推动良性发展 |
六、构建联播网,优化资源配置 |
第四章 我国少儿频道运营的外部环境优化对策 |
第一节 宏观政策层面的优化对策 |
一、实施少儿频道发展新战略 |
二、多角度推进频道可持续发展 |
三、合理调控少儿“频道”资源 |
四、加强少儿电视行业自律与管理 |
第二节 电视机构层面的优化对策 |
一、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推进制播分离 |
二、积极构建少儿节目产业链 |
三、审慎推进频道制改革 |
第三节 少儿电视资源优化对策 |
一、打造全国少儿电视节目交换平台 |
二、推进少儿电视拓展新媒体领域 |
三、精办国家网络电视台少儿频道 |
第五章 我国少儿频道自身的运营对策 |
第一节 频道的资源盘点 |
一、资源盘点的主要依据 |
二、动画片/剧类和学龄前节目的资源盘点 |
三、其他资源分类盘点 |
第二节 频道资源的整体规划 |
一、动画片/剧类资源的规划 |
二、非动画片/剧类资源的规划 |
三、央视少儿频道的版面规划 |
第三节 少儿频道资源掌控与拓展 |
一、动画资源:掌握话语权力推产业开发 |
二、影视剧资源:自主研发扩大资源效应 |
三、生活类资源:注重实用贴近性强 |
四、文艺运动类资源:提升娱乐性活动化促发展 |
五、科教类资源:寓教于乐对位传播打造精品 |
六、情感类资源:平等理解情节性强谨慎处理 |
七、社会类资源:提升品质突显内涵 |
第四节 品牌塑造与活动化生产 |
一、少儿频道的品牌化 |
二、少儿频道的活动化生产 |
三、层级策略目标:从专业化到品牌化 |
四、层级策略目标:从收视率到影响力 |
第五节 把握发展策略路径 |
一、调整频道定位:从受众定位到内容定位 |
二、转换运营主体:以频道为中心打造品牌节目 |
三、转变生产理念:从技巧导向到资源导向 |
四、转变生产模式:从自娱自乐到活动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四、世界杯主题歌《飞跃》登场(论文参考文献)
- [1]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研究[D]. 周怡帆. 山西大学, 2020(02)
- [2]重点语素的构词及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 郭忠文. 安徽大学, 2020(08)
- [3]当前西方广告音乐研究[D]. 胡思思. 上海大学, 2017(06)
- [4]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D]. 张娣. 山东大学, 2017(08)
- [5]中小成本电影的叙事嬗变和发展对策[D]. 许涵之. 浙江大学, 2014(12)
- [6]央视广告招标十八年传播策略分析[D]. 张倩. 山西大学, 2013(01)
- [7]全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NBL)品牌价值提升策略研究[D]. 付璐璐. 北京体育大学, 2013(S1)
- [8]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力研究[D]. 莫智勇. 武汉大学, 2013(07)
- [9]2010年南非世界杯背景下的体育广告娱乐化传播研究[D]. 王随芳. 成都体育学院, 2012(03)
- [10]我国少儿电视频道运营研究[D]. 阎建光. 武汉大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