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与农业现代化

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与农业现代化

一、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与农业现代化(论文文献综述)

詹帅,霍红[1](2021)在《供应链创新驱动的精准农业实现路径及保障措施》文中指出精准化、智慧化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供应链创新驱动的精准农业能够发挥集成作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化大农业有机衔接,同时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质量效益三效合一发展,为农业降本增效奠定基础。通过将中观层面的供应链创新与宏观层面的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探索以供应链创新为驱动的精准农业实现路径与保障措施,有效的以供应链为纽带将小农户与大农业衔接到一起,探究促进我国农业智慧化、可持续化发展的新思路。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探索以供应链创新为驱动促进精准农业实现的新途径,发现实现精准农业需要以供应链主体创新意识提升为前提,提升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对农业服务的支持水平,发挥农产品供应链多环节、多角度、多方位的创新作用。

戚鹏程[2](2020)在《传统农业大省发展精准农业的条件与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以河南省为例,分析新时代传统农业大省发展精准农业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禀赋。结果表明,中国在航天、航空、通信等领域的发展成就为精准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产业环境;河南省发展精准农业具有地形平坦、机械化基础好等有利因素,也面临信息化水平低、农民文化水平低等不利因素。应从农业生产规模化、信息资源建设、农业信息企业培育、大型企业融入、经营者文化水平、精准农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着手,合力推进精准农业发展。

耿霞[3](2020)在《多视角下精准农业农田网格划分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依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研究任务“农机精准作业协同系统研发及应用示范(编号:2013AA10230803)”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项目“基于网格化的村镇土地管理与服务平台研究及应用”,以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和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文冠果试验基地作为研究区,基于宏观(行政区域)、中观(农作区)、微观(单株作物)三种不同的视角,对精准农业中农田网格划分及其应用展开了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研究了精准农业中农田网格划分问题,构建了不同视角下农田网格划分方法。在宏观视角下,借鉴城镇社区网格化分的经验,确定了农田网格划分原则和农田网格划分方案。在中观视角下,根据兖州区农田网格划分的现状,研究了最优农田网格大小,最终决策出400亩农田网格大小是兖州区目前最适宜的网格大小。在微观视角下,通过试验,确定了文冠果管理的适宜网格大小为3 m?4 m。(2)宏观视角下,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角度研究了精准农业中农田的管理问题,构建了基于网格化的农田管理模型,验证了管理模型的合理性并定量比较了网格化和非网格化农田管理模型。借鉴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经验,依托兖州区已有的村镇社区网格化管理现状,对现有的农田管理流程进行了再造和优化,构建了一种具有普适性的“七步闭环业务协同法”的农田管理模型。为避免模型中存在的结构错误,为管理模型的后期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保障,构建了一种将Petri网化简技术和逻辑表相结合的结构合理性验证方法。基于PIPE进行仿真试验,验证了农田网格化管理模型的合理性以及所提出的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使用Arena仿真工具和基于随机Petri网构建的定量测度模型分别对网格化和非网格化农田管理模型进行了定量客观的比较,表明了网格化农田管理模型具有显着的优势,为后期农田网格化管理模型是否能够实施和推广进一步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3)中观视角下,基于网格化确定了合理土壤采样点并验证了合理性,得到了优化的多年土壤采样点数据。在兖州区的四个镇得到86个采样点,样点间距大约为1.5km。其中,小孟镇和漕河镇各20个采样点,大安镇和新兖镇各28个和18个采样点;潮褐土、砂姜黑土、潮土区域各68个、12个和6个采样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全面验证了所确定的土壤采样点的合理性。基本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虽然减少了采样点,但各土壤养分的均值、中值、变异系数和变异程度同原始采样数据的统计结果非常接近,标准差也相差不大;根据经典Cochran公式,计算出86个采样点完全可以达到测土施肥的要求;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土壤养分的变程均大于采样间距;选择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进行空间估值,通过交叉验证进行插值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平均误差(ME)和平均标准误差(MSE)值均接近于0,均方根标准误差(RMSSE)均接近于1,均方根误差(RMSE)与平均标准误差(ASE)的值非常接近。在验证采样方案合理的基础上,对已有的土壤采样进行了优化,得到了采样点数量和布设基本一致的多年的土壤采样点数据。(4)基于验证合理的网格土壤采样点数据,构建了土壤肥力变化趋势预测模型。基于2012-2017年已验证合理的网格土壤采样数据,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影响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因素。基于随机Petri网建立了土壤肥力变化趋势预测模型,计算出研究区在未来一年土壤肥力下降的概率大约是0.7852。通过比较2016年和2017年土壤肥力,以及进一步分析2012-2016年土壤肥力变化情况,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预测土壤肥力变化趋势的方法是有效的。(5)基于验证合理的网格土壤采样点数据,研究了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制了研究区土壤养分和肥力时空变异查询“一张图”系统。首先,基于2012-2017年已验证合理的网格土壤采样数据,对土壤养分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磷含量一直比较丰富,处于二级水平。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三种土壤养分在这6年期间具有一定下降的趋势。土壤pH为弱变异,有效磷、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均为中等变异。然后,与划分的农田网格相结合,基于2017年网格土壤采样数据,对研究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呈条状由西到东逐渐降低,所有农田网格的有机质含量都处于中等偏下的四级水平。碱解氮含量北部和南部区域较高,中部偏北区域较低,绝大多数农田网格的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的三级水平。有效磷含量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绝大多数农田网格的有效磷含量处于中等偏上的二级水平。速效钾含量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降低,绝大多数农田网格的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的三级水平。四个镇中,小孟镇四种土壤养分含量均较高。在以上研究基础上,研制了研究区土壤养分和肥力时空变异查询“一张图”系统,可以提供研究区整体和单网格土壤养分与肥力情况查询,为精准施肥提供了决策支持。(6)微观视角下,研究了基于网格识别的田间文冠果精准采摘问题,研发了文冠果图像采集系统,构建了成熟文冠果识别模型。文冠果图像采集系统实现了田间行走、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存储、网格识别等功能。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根据GPS坐标可以自动得到相应的网格位置和网格编号。为了快速识别成熟文冠果,构建了一种深度学习网络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原始数据集中,训练出来的最优模型对成熟和未成熟文冠果的正确识别率分别达到81%和82%。借助识别的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Score四种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训练出来的最优模型无论在原始数据集上还是在模拟数据集上,各项指标值最低也能达到80%。说明构建的成熟文冠果识别模型可以作为文冠果是否成熟的识别工具。通过与未使用模拟数据的模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数据模拟技术,可以扩充训练数据集,从而能够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预测的准确性,能够较好地解决“过拟合”问题。

兰英[4](2019)在《临武县精细农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农业中的一个大国,农业水平普遍偏低,浪费大效率低下的现象突出;传统的翻耕、灌溉、施肥、收割问题频频,由于过度施肥及农业资源无法得到最大化的生产污染环境并且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临武县隶属湖南省郴州市,在当前的农业发展中,存在农产品不强不优不精、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加剧、土地资源的制约瓶颈凸显、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而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去适度发展精准细致的农业。发展精细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能够缓解上述现代农业中出现的问题,因此促进精细农业的发展就成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充分了解精细农业的国内外现状以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去探索发现临武县精细农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究其原因,最后通过剖析临武县精细农业成功的案例得出建议,要促进临武县精细农业发展必须要发展多样式的精细农业模式,必须要注重节水节肥,也必须要对劳动者素质进行提升以及对相关基础设施进行完善等。由此来不断提升临武县精细农业的发展。本文在中国新时代背景下,对湖南省临武县精细农业的相关问题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是根据国内外对精细农业的研究动态,包括精细农业的内涵、技术应用、体系构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模式等几方面的动态研究,从整体上了解了精细农业。再根据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撑。其次是本文的主体内容,从临武县精细农业的发展现状入手,通过了解临武县及其精细农业发展的现状,找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精细发展的成功案例—大冲辣椒并且深入剖析成功的发展的经验,由此得出相关启示。最后,依据临武县精细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案例启示这三个方面提出要促进精细农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方向明,李姣媛[5](2018)在《精准农业:发展效益、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当前世界农业生产面临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食品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在生物、工业、信息等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精准农业兴起,并成为了世界各国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共同选择。本文首先分析了精准农业发展对生产者、消费者和社会总体产生的效益,接下来总结了世界各国精准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策略。之后聚焦中国,发现精准农业在我国发展的技术支持、土地规模保障和人才支撑都略显不足。最后,根据中国国情和国际经验,基于技术、土地和人才三个视角为精准农业在中国的实践发展理清思路。

李天娇[6](2018)在《关于我国农业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比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业产业转型时期量化指标,使用城镇化率、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比例、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标的对比,我国从2010年前后农业产业进入全面转型的时期。我国产业发展走过了以农养工阶段、农工自养阶段,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现在已经进入以工补农阶段。在农业耕地加速流转、农业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农产品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农业将迎来现代化的加速转型期。随着农产品消费升级,农产品供给越来越贴合市场需求,服务业不断向农业产业渗透,农户的需求上升到对于产品、品牌、服务、技术(如何高效种田、如何高产高质、如何财务管理)的需求,因此研究我国农业服务业发展十分必要。本文的研究沿着三条主线进行,第一条是对农业服务业对于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前三章对国内外农业服务业发展理论研究基础上,对于全球农业服务业发展对于农业生产效率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选取全球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10个国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农业服务业对于发展中国国家具有正向的显着性影响,同时,对我国农林牧渔业64家上市公司进行DEA(数据包络分析)研究,得出重视研发、发展科技、注重服务的25家上市公司是拥有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第二条是构建农业服务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第四、五章在阐述我国农业服务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农业服务基础投入水平、农业科学技术能力、农业通信流通能力、农业金融发展能力等4个方面14项量化指标,构建了全国31个省市农业服务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得到了全国31个省市农业服务发展水平得分。第三条是对农业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本文第六章运用实证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市农业服务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三个结论,一是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是决定性因素,二是农业生产性投入是关键性因素,三是基础设施、农村工业化发展水平是一般性因素。第七章通过分析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业服务业发展模式,总结我国农业服务业发展模式特征趋势,一是地方特色的社会化服务模式,二是农村电商模式初具规模,三是农业技术服务模式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四是农资服务平台运营商模式蔚然成型。最后,第八章对于本文进行总结,并给出我国农业服务业发展相关政策建议。

王金凤[7](2017)在《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精准农业作为一种经营现代农业生产过程的技术体系,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资源消耗、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对加快黄泛区及同类大型国营农场农业现代化步伐及推动黄泛区及同类大型国营农场经济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作为调查和研究对象,应用农业工程技术理论等多种基础理论,采用文献阅读法、案例法、SWOT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小麦精准化生产进行了系统性的实证研究,概述了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的现状及取得的成效,列举了国内外成功的精准农业发展模式及对黄泛区农场发展的启示,深度剖析了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第一部分论述了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阐释了农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相关概念、精准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第三部分阐述了黄泛区农场概况、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现状、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的使用情况、小麦精准化生产发展成效及用SWOT分析法对场部小麦精准化生产进行了全面透彻的分析;第四部分分析了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第五部分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以色列的特色精准农业发展模式及国内主要精准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归纳,并论述了各种精准农业发展模式对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的启示;第六部分针对场部小麦精准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第七部分是结论和展望。

师丽娟[8](2016)在《中外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工程是将工程技术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农业生产、加工以及农村生活与生态环境维护和改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工程技术对实现农业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中外农业工程学科以其研究对象的相同而具有一定的共性,又因中国农业工程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较晚而致中外学科所关注具体问题及发展阶段产生一定的差异。分析比较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农业工程学科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可为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为此,论文以中外农业工程学科历史演进为主线,从纵横两个维度对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历程进行全方位研究,基于国内外学科发展规律,建构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创新发展框架,为学科科研队伍建设与优秀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以此推动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运用积累变革规范理论,系统分析了中外农业工程学科创建、发展及变革历程,归纳总结了学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研究表明,中外学科遵循相同的发展规律,学科发展过程呈现出周期性波浪式前进的态势,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运用内生型与外生型发展理论,分别对中外学科启动时间、形成条件、推动力量、发展路径等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研究表明,欧美农业工程学科属于先发内生型发展模式,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属于后发创新型发展模式。(3)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与可视化知识图谱技术,从科学研究视角可视化揭示并比较分析了中外学科知识结构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中外农业结构不同造就学科研究各有侧重;动力与机械等学科传统研究领域中外出现关注度相对下降现象;中国追赶国际学科前沿的步伐明显加快,但智能农业等新兴研究主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中国学科创新动力虽明显加强,仍需在原始创新方面进行重点突破。(4)运用文献研究与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外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发展与演变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两种模式的有机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应立足地域需求,创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国外通识教育强调知识的广度,课程内容更趋多元化,国内则强调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教育。中国应通过强化基础理论教学,文理并重,积极推进通识教育课程改革。(5)探讨了中外高等工程教育最新变革趋势以及农业工程学科创新发展面临的环境。研究表明,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欧美CDIO工程教育模式指导思想高度一致,二者为农业工程学科创新发展提供了方向。农业工程学科的创新应遵循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深化企业与高校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曾黎君[9](2016)在《湖北省精准农业发展现状评价与路径选择》文中研究说明湖北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密集,并有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流经,全区域(除该省西部山地高原地区)基本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为该区域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该省是我国两大主要商品粮基地的所在地,但是其农业经济并不发达,多是依赖传统农业技术精耕细作进行农业活动。虽然目前有些地区使用了机械播种和收割,但对于省中西部的山区并不适用,仍然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区等全国着名的贫困州、市,同时也有依靠工业、现代技术发展起来的全国特大城市武汉、较为发达的宜昌等副省会城市,这样就形成了湖北省较为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逐渐成熟,使得农业生产可以依靠农业信息技术掌握田间作物和生长环境的各项指标,将农业机械化设备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按照接收到的作物信息作出适当的反应得以实现,这样的农业生产方式被称为精准农业。换言之,精准农业的生产方式就是要将高新科技融入农业生产中,从而实现在不破坏原有农业生产环境的前提下,维持并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以更少的劳动力投入获得更高的农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愿景。正因为精准农业发展模式不仅要求对农作物生长环境有精准的控制和对农作物生长状况有准确的把握,还要求对农产品市场有初步的评估,才能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三方面的平衡发展。因此,基于湖北省农业发展状况和精准农业的优势,本文以湖北省为空间范围,以当前时代为时间范围,在对推广精准农业进行可行性、必要性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推广应用的路径,这不仅可以为湖北省推行农村、农业精准化提供一定的改革依据,也可以给其他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湖北省农业的发展,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湖北省农业发展的精准农业之路,本文将分为七个部分对该论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对湖北省发展精准农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简要描述和分析,并在选题意义和目标部分阐述了该省发展精准农业的必要性和时代性,同时还在该部分对本文参考文献中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所涉及的国内外精准农业发展情况和各国的精准农业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精准农业方面的研究都主要侧重于对技术方面的研究,因而应当加强对精准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部分是发展精准农业的相关理论。本章将从理论上说明推广精准农业的科学性,精准农业的推广既符合自然发展规律也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三部分是精准农业及其相关概念。精准农业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包括农学还包括自然科学、化学等学科,本章通过整理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精准农业的概念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同时还对绿色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等与之相关的概念进行了适当解释,从侧面表明发展精准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四部分是湖北省精准农业发展现状及评价。本章通过对反应湖北省精准农业发展水平的数据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发现湖北省精准农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地区差异,是湖北省发展精准农业道路多样化的现实要求,同时还发现湖北省发展精准农业的农业信息技术并不成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第五部分是其他国家的精准农业发展经验借鉴。介绍了美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建立在高度经济发展水平或高精准农业技术条件下的精准农业路径,和巴西等建立在较低经济水平和农业技术条件下的精准农业发展路径,发现美国由于起步较早在精准农业发展具有明显的领先趋势,其国土广阔,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基本处于同个维度范围,农业自然条件有很大的相似性,其精准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有可借鉴性;以色列国土狭小、农业生产自然环境恶劣,因而在精准农业技术方面达到世界顶尖行列值得我国学习;越南地处我国南部并和我国接壤,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该国精准农业的推广取得了初步成果,也是值得我们甄别借鉴从而促进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第六部分是湖北省精准农业的路径选择。本章是本文写作的目的也是落脚点,通过前面六章的介绍与阐述,结合湖北省经济水平、农业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程度,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精准农业发展路径,提出湖北省可以选择一条由政府牵头根据各地方的情况有针对性的为该省农业生产提供广泛、有效的农业政策、人才和资金完善基础农业信息技术体系和公共基础设施,然后结合龙头企业和新型农民针对各自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农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最后吸引传统农民加入的一条具有多样化特色的精准农业发展之路。第七部分是全文总结。该章首先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得出了三个结论:第一,精准农业是湖北省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二,精准农业发展要注重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第三,湖北省精准农业发展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宋杰[10](2013)在《兵地农业生产效率比较研究》文中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农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大幅提高,连续出台国家一号文件,提出一系列政策对“三农”问题进行扶持和帮助,要促进农业快速平稳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最根本的途径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问题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新疆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新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兵团的农业发展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疆整体的农业发展水平。近年来,新疆地方和兵团的主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农业的综合技术效率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两者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比较新疆地方和兵团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同环节的差异以及两者的农业生产制度,将新疆地方和兵团的农业生产效率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新疆地方和兵团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兵团的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高于新疆地方的,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做出初步的判断。论文的研究成果增加了对新疆地方和兵团农业生产效率现状的认识,使得新疆地方和兵团在未来农业发展过程中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为新疆农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对新疆地方和兵团农业发展的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提高新疆整体的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与农业现代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与农业现代化(论文提纲范文)

(1)供应链创新驱动的精准农业实现路径及保障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以供应链创新为驱动促进精准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1.1 发挥供应链集成作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化大农业有机衔接
    1.2 促进经济效益、环境生态效益、产品质量效益三效合一发展
    1.3 农产品生态品牌创新并延伸产品价值链
    1.4 提升农产品产供销各环节的绿色化水平
    1.5 为农业发展降本增效奠定基础
2 供应链创新驱动的精准农业实现路径
    2.1 引导提升供应链各参与主体自我创新意识扩大精准农业影响范围
    2.2 利用高新技术提升精准农业的协同化、智慧化及可视化水平
    2.3 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及服务作用为中小微型涉农企业提供服务支持
    2.4 发挥农产品供应链创新作用形成现代化的精准农业体系
3 供应链创新驱动的精准农业发展保障措施
    3.1 数据平台保障
    3.2 需求与资金保障
    3.3 人才及科研成果保障
    3.4 设施设备及技术保障
4 结论与展望

(2)传统农业大省发展精准农业的条件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河南省发展精准农业的外部环境
    1.1 国际环境
    1.2 国内环境
2 河南省发展精准农业的内在禀赋
    2.1 耕地面积、地形与水资源条件
    2.2 农业现代化基础
    2.3 农业规模化经营现状
    2.4 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文化水平
3 河南省精准农业的发展策略
    3.1 将农业精准化提升到农业现代化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之一的地位
    3.2 进一步加快农业生产经营适度规模化
    3.3 加强与农业相关的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建设
    3.4 大力培育农业信息企业以促进基础信息资源向生产决策的转化
    3.5 鼓励大型涉农企业进入精准农业领域
    3.6 重点提升特定经营者的文化和技术水平
    3.7 因地制宜地采用和创新精准农业模式

(3)多视角下精准农业农田网格划分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精准农业概述
        1.2.2 网格化管理的研究现状
        1.2.3 农田网格划分的研究现状
        1.2.4 农田网格应用的研究现状
        1.2.5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区概况
        1.4.1 研究区地理位置
        1.4.2 自然条件和作物情况
2 多视角下的农田网格划分研究
    2.1 宏观视角下农田网格的划分
        2.1.1 农田网格划分原则的确定
        2.1.2 农田网格划分方案
    2.2 中观视角下最优农田网格大小的决策
        2.2.1 决策目标体系的建立
        2.2.2 基于灰色决策的最优农田网格大小决策模型的构建
        2.2.3 决策结果与分析
    2.3 微观视角下农田网格的划分
        2.3.1 试验设计
        2.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三层网格的编码设计
    本章小结
3 宏观视角下基于网格化的农田管理模型构建
    3.1 基于网格化的农田管理模型构建
    3.2 农田网格化管理模型合理性验证
        3.2.1 基于Petri网的农田网格化管理模型的流程定义
        3.2.2 农田网格化管理模型的合理性验证方法
        3.2.3 模型合理性验证结果
        3.2.4 仿真试验及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4 网格化和非网格化农田管理模型的比较研究
    4.1 案例的选取和描述
    4.2 基于Arena的农田管理模型的仿真比较
        4.2.1 仿真模型的构建
        4.2.2 仿真测评指标的确定
        4.2.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3 农田管理流程的定量测度
        4.3.1 引入SPN构建信息测度模型的原因分析
        4.3.2 基于SPN的农田管理流程定量测度模型的构建
        4.3.3 基于SPN的信息距离计算方法
        4.3.4 基于SPN测度模型的信息距离测算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5 中观视角下基于网格化的合理土壤采样点的确定
    5.1 相关研究分析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土壤养分数据的获取
        5.2.2 土壤肥力指标因素的选取
        5.2.3 样品的室内测定与特异值处理
        5.2.4 合理采样点确定的方法
        5.2.5 采样合理性验证方法
    5.3 合理采样点的确定结果与验证
        5.3.1 基于网格化的合理采样点的确定结果
        5.3.2 采样合理性验证
    5.4 合理采样方案优化往年采样点
    本章小结
6 土壤肥力变化趋势预测和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分析
    6.1 土壤肥力变化趋势预测
        6.1.1 土壤肥力预测研究现状分析
        6.1.2 基于SPN的土壤肥力变化趋势预测模型的构建
        6.1.3 预测结果与分析
    6.2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分析
        6.2.1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现状分析
        6.2.2 土壤养分描述性统计分析
        6.2.3 基于网格化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格局
    6.3 土壤养分和肥力时空变异查询“一张图”
    本章小结
7 微观视角下基于网格识别的田间文冠果精准采摘研究
    7.1 网格识别
    7.2 文冠果图像采集系统总体设计
        7.2.1 系统架构设计
        7.2.2 系统选用的开发板和服务器
        7.2.3 系统主体
        7.2.4 软件开发环境
    7.3 数据采集与传输
        7.3.1 数据采集
        7.3.2 数据传输
    7.4 果实成熟度识别方法分析
    7.5 数据预处理和数据模拟
        7.5.1 数据预处理
        7.5.2 数据模拟
    7.6 成熟文冠果果实识别模型构建
    7.7 试验与结果分析
        7.7.1 文冠果图像采集系统测试与结果
        7.7.2 成熟文冠果识别模型试验
        7.7.3 成熟文冠果精准定位的实现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成果
    8.2 主要创新点
    8.3 后续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软件着作权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4)临武县精细农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文章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2 基本特征
        2.2.1 产业定位精准化
        2.2.2 生产技术精细化
        2.2.3 经营管理精致化
        2.2.4 业态发展精妙化
        2.2.5 要素配置精细化
        2.2.6 市场对接精细化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生态农业理论
        2.3.2 农业可持续发展观
        2.3.3 精准农业
第3章 临武县精细农业发展现状
    3.1 临武县发展的基本情况
        3.1.1 临武县地理环境
        3.1.2 临武县经济发展现状
        3.1.3 临武县农业发展情况
    3.2 临武县精细农业现状
        3.2.1 品种精细,优势产业园区逐渐形成
        3.2.2 管理精细,新型经营主体适度发展
        3.2.3 加工精深,优势农产品价值空间拓展
        3.2.4 销售精细,农产品商品化率稳步提升
第4章 临武县精细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临武县精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1 农产品品种层次开发不足、缺乏特色
        4.1.2 资源化生产、清洁生产不完全
        4.1.3 非优势农产品价值空间较小
        4.1.4 专业化新型服务主体带动能力弱
        4.1.5 农产品优质率低
        4.1.6 精准的市场合作率低
        4.1.7 缺少科技资源的精细配置
    4.2 临武县精细农业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缺乏对产业精细布局
        4.2.2 缺少精准、高效的施肥用药
        4.2.3 非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够
        4.2.4 对专业新型服务主体的培育不够
        4.2.5 缺少“因土而异”的农业生产方式
        4.2.6 农民科技意识不强
第5章 临武县大冲辣椒精细发展案例分析
    5.1 大冲辣椒发展概况
    5.2 大冲辣椒精细发展概况
        5.2.1 精准定位产业核心以突出特色农产品
        5.2.2 极致经营管理细节以提升劳动生产率
        5.2.3 精确配置要素以合理优化资源分配
        5.2.4 细化生产技术以推动发展绿色农业
        5.2.5 精确对接市场以开拓增加销售渠道
    5.3 大冲辣椒精细发展的启示
        5.3.1 注重发展科技农业、质量农业和绿色农业
        5.3.2 合理规划和建立精细农产品基地
        5.3.3 注重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
第6章 提升临武县精细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创新思路整合要素,建立精细农产品基地
    6.2 推进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三大体系齐发展
    6.3 发展精致化的经营管理模式
    6.4 发展多样的精细农业模式
    6.5 精准施水施肥,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
    6.6 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
    6.7 政府牵头完善精细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精准农业:发展效益、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精准农业的兴起:农业生产的压力和技术进步的动力
二、精准农业的发展:给生产者、消费者和社会整体带来效益
    (一) 生产者角度
    (二) 消费者角度
    (三) 社会整体角度
三、精准农业发展的国际经验:现实问题、应对举措及发展趋势
    (一) 提高技术采用率:评估技术效益、健全推广咨询体系
    (二) 破解小规模农田应用难题:“土地规模化+农民组织化化”、“高附加值农产品+低成本技术”
    (三) 克服人才短缺困境:注重对青年农民的教育培训和资金支持
    (四) 实践模式和发展趋势
四、精准农业的中国实践: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和政策建议
    (一) 我国精准农业发展现状
    (二) 我国精准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政策建议
        1. 精准农业技术水平落后且对新技术的评估
        2. 土地流转增速下降, 应在推动规模化经营
        3. 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 应加快构建新型职
五、结论

(6)关于我国农业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农业的挑战:粮食安全+食品安全
        1.1.2 我国农业的机遇:进入农业产业全面转型期
        1.1.3 我国农业的转型:服务业不断向农业领域渗透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 理论基础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农业服务业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外农业服务业研究综述
        2.1.1 国外农业服务业发展历程
        2.1.2 国外服务业问题研究
        2.1.3 国外农业服务业问题研究
        2.1.4 国外农业大数据服务问题研究
    2.2 我国农业服务业的研究综述
        2.2.1 我国农业服务业研究发展历程
        2.2.2 我国农业服务业问题研究
        2.2.3 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业问题研究
        2.2.4 我国农业大数据问题研究
    2.3 农业服务业的研究方法
    2.4 对当前研究的简单评价
第三章 我国农业服务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3.1 我国农业进入全面加速转型期
    3.2 多因素驱动我国农业加速转型
    3.3 消费升级带动产业转型
    3.4 我国农业转型路径选择—农业加速转型催生农业服务需求
    3.5 我国农业服务业发展现状
第四章 全球农业服务业发展效率分析
    4.1 全球10国农业服务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分析
        4.1.1 变量选取及其依据
        4.1.2 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
        4.1.3 计量模型
        4.1.4 实证结果
        4.1.5 实证结果分析
    4.2 农业服务业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效率影响分析
        4.2.1 农业上市公司向农业服务、农业现代化转型
        4.2.2 构建DEA模型分析农业服务业对上市公司效率影响
    4.3 结论和建议
第五章 农业服务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5.1 文献简要回顾
    5.2 农业服务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5.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2.2 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5.2.3 指标体系设计
        5.2.4 指标数据来源
    5.3 农业服务发展水平评价方法选择
        5.3.1 研究方法选取
        5.3.2 指标体系构建原理
        5.3.3 指标体系评价分析过程
    5.4 农业服务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5.4.1 样本选择
        5.4.2 数据测算
        5.4.3 结果分析
    5.5 相关对策及建议
第六章 农业服务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6.1 实证模型构建
    6.2 变量选取及依据
    6.3 描述性统计
    6.4 数据来源及结果分析
        6.4.1 数据来源
        6.4.2 实证结果
        6.4.3 实证结果分析
    6.5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七章 借鉴国外经验分析我国农业服务业发展模式
    7.1 国内外文献简要回顾
    7.2 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业服务发展模式借鉴
        7.2.1 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模式。
        7.2.2 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模式。
        7.2.3 农业流通服务模式。
    7.3 我国农业服务发展模式
        7.3.1 地方特色的社会化服务模式。
        7.3.2 农村电商模式初具规模。
        7.3.3 农业技术服务模式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7.3.4 农资服务平台运营商模式蔚然成型。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对策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可能的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可能的创新点
2 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传统农业
        2.1.2 现代农业
        2.1.3 精准农业
        2.1.4 精准化生产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农业工程技术理论
        2.2.2 农业经济与农业管理理论
        2.2.3 现代信息技术理论
    2.3 小麦精准化生产技术支撑
        2.3.1 地理信息系统GIS
        2.3.2 全球定位系统GPS
        2.3.3 遥感技术RS
        2.3.4 农田信息采集技术
        2.3.5 变量控制技术
3 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现状分析
    3.1 黄泛区农场概况
    3.2 小麦精准化生产现状
        3.2.1 小麦精准化生产主要建设内容
        3.2.2 小麦精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
    3.3 关键技术的应用
        3.3.1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3.3.2 地理信息系统
        3.3.3 Gson技术
    3.4 小麦精准化生产发展成效
        3.4.1 小麦精准化生产硬件建设初具规模
        3.4.2 农场信息化软件建设初显成效
        3.4.3 农场总部小麦精准化生产监控系统建设相对完善
        3.4.4 小麦精准化生产创建新高产
    3.5 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的SWOT分析
        3.5.1 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的优势分析
        3.5.2 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的劣势分析
        3.5.3 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的机遇分析
        3.5.4 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的威胁分析
4 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剖析
    4.1 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4.1.1 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4.1.2 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4.1.3 应用系统开发和建设亟待完善
        4.1.4 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4.1.5 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4.1.6 缺乏对外技术交流合作
    4.2 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存在问题的成因剖析
        4.2.1 农场精准基础数据缺乏
        4.2.2 农场职工认知度低
        4.2.3 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发展程度不高
        4.2.4 农场现有经营体制的制约
5 国内外精准农业发展模式对黄泛区农场的启示
    5.1 国外主要精准农业发展模式
        5.1.1 美国高级精准农业发展模式
        5.1.2 日本精准农业发展模式
        5.1.3 以色列特色精准农业发展模式
        5.1.4 发展中国家初级精准农业发展模式
    5.2 国内主要精准农业发展模式
        5.2.1 精准农业技术集成应用模式
        5.2.2“套餐式”的技术组合应用模式
        5.2.3 精准农业专业化信息服务模式
    5.3 国内外精准农业发展模式对黄泛区农场的启示
6 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的对策建议
    6.1 配套农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6.2 做好农场管理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6.3 完善农场应用系统的开发
    6.4 培育农场精准农业人才队伍
    6.5 加大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
    6.6 加强对外技术交流和经贸合作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8)中外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d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基本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述评
    2.1 积累与变革规范
    2.2 内生型与外生型发展理论
    2.3 科学计量学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学科发展模式与规律
    3.1 农业工程学科的缘起
    3.2 学科发展阶段性特征
    3.3 学科发展模式及演进规律
    3.4 学科发展模式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科学研究视角的学科知识结构演化
    4.1 数据获取与分析方法
    4.2 国外可视化结果与分析
    4.3 国内可视化结果与分析
    4.4 中外知识结构演化之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演变
    5.1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5.2 中国农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5.3 中外农业工程课程体系之变迁
    5.4 中外农业工程课程体系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业工程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6.1 学科专业、学位制度及专业认证
    6.2 欧美CDIO工程教育模式
    6.3 中国特色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6.4 中国农业工程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变革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进一步研究设想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研究不足和进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9)湖北省精准农业发展现状评价与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精准农业推广应用的理论背景
    2.1 戈森第一法则
    2.2 生态农业理论
    2.3 农业可持续发展观
第3章 精准农业及其相关概念
    3.1 精准农业
    3.2 绿色农业
    3.3 农业现代化
    3.4 小结
第4章 湖北省精准农业发展现状及评价
    4.1 湖北省精准农业发展现状
    4.2 湖北省精准农业发展评价
    4.3 小结
第5章 其他国家精准农业发展经验借鉴
    5.1 美国精准农业发展路径
    5.2 以色列精准农业发展路径
    5.3 巴西精准农业发展路径
    5.4 国外精准农业发展路径启示
第6章 湖北省发展精准农业的路径选择
    6.1 政府牵头完善精准农业发展基础设施
    6.2 引入社会资本大力完善农业信息化体系
    6.3 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主体的参与支持
    6.4 吸引单个农民加入扩大精准农业推广范围
第7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10)兵地农业生产效率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关于农业生产效率的研究综述
        1.2.2 国内农业生产效率研究综述
        1.2.3 对农业生产效率研究综述的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农业生产效率相关理论和研究对象界定
    2.1 农业生产效率相关理论
        2.1.1 效率的定义及主要评价方法
        2.1.2 规模经济理论
        2.1.3 规模经济的相关理论
        2.1.4 分工专业化理论
    2.2 研究对象的界定
        2.2.1 农业的定义
        2.2.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介
        2.2.3 新疆地方简介
        2.2.4 DEA 模型的简介
第3章 兵地农业生产现状
    3.1 兵团和新疆地方单位面积农业产值比较
    3.2 新疆地方和兵团主要农产品人均产量比较
    3.3 兵地主要农产品单产比较
    3.4 兵地农业生产条件
        3.4.1 兵地农业用电量和化肥施用量比较
        3.4.2 兵地农业机械化现状比较
        3.4.3 兵地农业水库建设与农业节水灌溉情况
    3.5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发展状况
        3.5.1 精准农业发展状况
    3.6 兵地农业服务化体系建设现状
        3.6.1 兵团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3.6.2 新疆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3.7 兵团和新疆地方农业生产现状的小结
第4章 兵地农业生产效率比较分析
    4.1 农业生产效率分析的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4.1.1 农业生产的投入指标
        4.1.2 农业生产的产出指标
    4.2 农业生产效率 DEA 模型的建立
    4.3 测算兵地农业生产的效率值
        4.3.1 兵团农业生产的效率
        4.3.2 新疆地方农业生产的效率
    4.4 结果比较分析
第5章 兵地农业生产效率差异因素分析
    5.1 兵团的特殊体制优势
    5.2 兵团农业生产管理组织模式优势
    5.3 兵团产权制度促进农业生产效率
    5.4 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优势
    5.5 兵团的农业生产技术优势
    5.6 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不同
第6章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政策建议
    6.1 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
        6.1.1 加快农业先进技术的引进
        6.1.2 建立高效的技术推广体系、拓宽农业推广领域
        6.1.3 加大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含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6.2 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6.2.1 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
        6.2.2 建立农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6.2.3 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6.3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机械标准化水平
    6.4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合理配置农业财政支出
        6.4.1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6.4.2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6.4.3 加强对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补贴与税收优惠支持
    6.5 提高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
    6.6 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业生产投入冗余
    6.7 建设节约型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6.8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第7章 研究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四、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与农业现代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供应链创新驱动的精准农业实现路径及保障措施[J]. 詹帅,霍红. 北方园艺, 2021(02)
  • [2]传统农业大省发展精准农业的条件与策略研究[J]. 戚鹏程.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7)
  • [3]多视角下精准农业农田网格划分及其应用研究[D]. 耿霞.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8)
  • [4]临武县精细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 兰英.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5]精准农业:发展效益、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J]. 方向明,李姣媛. 农业经济问题, 2018(11)
  • [6]关于我国农业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D]. 李天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8(03)
  • [7]黄泛区农场小麦精准化生产研究[D]. 王金凤. 河南工业大学, 2017(03)
  • [8]中外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比较研究[D]. 师丽娟. 中国农业大学, 2016(08)
  • [9]湖北省精准农业发展现状评价与路径选择[D]. 曾黎君. 长江大学, 2016(02)
  • [10]兵地农业生产效率比较研究[D]. 宋杰. 石河子大学, 2013(02)

标签:;  ;  ;  ;  

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与农业现代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