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声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巫雁丹[1](2021)在《CT与高频超声对不同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患者诊断价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分析CT与高频超声对不同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患者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5例腮腺肿瘤患者的病案资料,术前CT和高频超声两种方式检查,比较CT与高频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总体效能、CT与高频超声诊断瘤体直径>2 cm的腮腺混合瘤效能、CT与高频超声诊断瘤体直径≤2 cm的腮腺混合瘤效能。结果:CT、高频超声诊断腮腺混合肿瘤总体效能(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高频超声诊断瘤体直径>2 cm的腮腺混合瘤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较CT检查均显着提高(P<0.05),CT诊断瘤体直径≤2cm的腮腺混合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较高频超声均显着提高(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腮腺混合瘤的常规筛查方法,若瘤体直径<2cm,则应该联合CT综合诊断,提高腮腺混合瘤的诊断效能。
李晓斌,薛来平[2](2021)在《高频超声在腮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腮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福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医院收治的68例腮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频超声检查,经手术切除后行病理检查确诊,评估高频超声诊断腮腺瘤的价值及不同类型腮腺瘤血流信号表现。结果 68例腮腺瘤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62例为良性腮腺瘤,6例为恶性腮腺瘤。高频超声诊断的准确度为91.18%(62/68)、灵敏度为83.33%(5/6)、特异度为91.94%(57/62)。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579)。62例良性腮腺瘤中腮腺混合瘤51例,腮腺淋巴瘤11例,腮腺混合瘤血流信号Ⅰ、Ⅱ级占比明显高于腮腺淋巴瘤,而腮腺淋巴瘤血流信号Ⅳ级占比较高。结论高频超声对腮腺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准确率较高,而肿瘤不同类型患者血流信号表现均不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孙艺华[3](2020)在《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多模态超声特征的回归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涎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多模态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析,筛选两肿瘤的鉴别诊断因素并建立多模态超声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颌面部肿物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选取组织学结果为涎腺多形性腺瘤及Warthin瘤的病例75例,共82个病灶。对多模态超声声像图行回顾性分析,两者间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比较采用?2检验,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作为自变量X,以组织学结果作为因变量Y,按照串联方式将多模态超声检查设立为3个诊断模型:模型Ⅰ为灰阶超声特征,模型Ⅱ为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特征,模型Ⅲ为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超声造影特征,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相关的鉴别诊断因素,评估各个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1)本研究纳入患者75例,共82个病灶,包括多形性腺瘤45个,Warthin瘤37个。涎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灰阶超声特征(形状、无回声区、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及超声造影特征(增强强度、增强后分布特征及曲线类型)共7个变量,在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718、12.551、3.915、20.045、31.303、8.829、6.480,P均<0.05)。(2)将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7个变量分别赋值,形状:X1、无回声区:X2、强回声:X3、血流分级:X4、增强强度:X5、分布特征:X6、曲线类型:X7、病理结果:Y。3种Logistic回归模型经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2=0.78、0.78、0.78,P均<0.05)。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ⅠLogistic(P)=19.766-1.766X1+1.970X2-19.704X3;模型ⅡLogistic(P)=12.806-1.241X1+2.128X2-18.548X3+1.938X4;模型ⅢLogistic(P)=-20.646-0.915X1+1.761X2-18.051X3+0.620X4+1.108X5-1.818X6-1.295X7。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无回声区及增强强度为密切相关的鉴别诊断因素。(?2=1.47、5.78,P均<0.05)。(3)模型Ⅰ、Ⅱ、Ⅲ对检出病变的敏感度为83.8%、94.6%、97.3%,特异度为64.4%、60.0%、84.4%,准确性为70.1%、70.2%、86.1%。3种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0.871、0.935(P均<0.01)。结论:(1)涎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中无回声区及增强强度两种因素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2)增加了超声造影的多模态超声诊断模型较单一模态的诊断效能好,可以提高鉴别涎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的准确性。
蒋丽萍[4](2020)在《超声检查在涎腺肿瘤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和目的:涎腺肿瘤占颈部肿瘤的3%,而其中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MT)占1/5,良性肿块(benign tumor,BT)占4/5,BT中又以混合瘤(pleomorphic adenomas,PA)最常见,腺性淋巴瘤(adenolymphomas,AL)次之。此研究的目的为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I)、超声造影检查(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以及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UE)对涎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采用CDI对82例涎腺肿块患者进行检查,获得其血流分级、收缩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对比分析MT与BT组、PA组与AL组间的差异。然后对其中56例患者进行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irtual tough tissues quantification,VTQ)和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phy,SWE),测量其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和各项杨氏模量值,并对比分析MT与BT组、PA组与AL组间的差异。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细针穿刺证实其病理类型。2.对涎腺91个肿块的CEUS图像进行回顾性,观察肿块的增强均匀程度、增强模式、增强环、肿块范围是否增大、增强程度、达峰方式和消退方式,并对比分析MT和BT组间的差异。然后绘制其中75例腮腺肿瘤患者的CEUS动态图像的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ve curve,TIC)曲线,记录肿块及周边腺体组织的达峰时间(the value of time to peak,TTP)、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和峰值半降时间(time from peak to one half,TFP),然后将PA、AL及MT组的以上三个定量指标与周边腺体进行对比分析。一周后的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结果:1.采用CDI检查的82例病例包括MT12例、BT70例(其中PA38例、AL24例、其他10例),采用UE检查的56例腮腺肿块患者病例分别包括MT10例、BT46例(包括PA27例,AL11例,其他8例)。MT组与BT组间的血流分级、PSV及RI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高达66.7%(16/24)AL的血流为III级,但与PA组的血流分级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SV的差异也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R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绘制ROC曲线,获得PA及AL组间的RI的最佳截断值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4和0.822,并以此鉴别诊断PA和AL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78.9%、75%及0.539。在VTQ中,BT与MT间的SWE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PA组和AL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绘制ROC曲线,获得PA及AL组间的SWV的最佳截断值和AUC分别为2.10 m/s和0.677,并以此鉴别诊断PA和AL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70.4%、63.6%及0.340。在SWE中,BT组和MT组间杨氏模量最大值、杨氏模量平均值、杨氏模量最小值及标准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组和AL组杨氏模量最大值、杨氏模量平均值、杨氏模量最小值及标准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作相应ROC曲线分析发现以最大杨氏模量的诊断价值最高,其最佳截断值及AUC别为32.4KPa和0.805,以此鉴别诊断PA和AL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70.4%、81.8%及0.522,另外,将PA排除之后,BT组与MT组间的RI、SWV及最大杨氏模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最终经病理证实91例病例包括BT74例,MT17例,在CEUS中MT组及BT组在增强程度、均匀程度、达峰方式及消退方式方面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均以非向心性增强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增强后边界、增强环及肿块范围是否增大方面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以增强后边界不清鉴别诊断MT及BT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0.59%(12/17)、87.83%(65/74)、84.61%(77/91);以无增强环显示鉴别诊断MT及BT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2.35%(14/17)、71.62%(53/74)、87.91%(80/91);以增强后肿块范围较二维超声时增大鉴别诊断MT及BT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0.59%(12/17)、95.95%(71/74)、90.21%(83/91);联合三者后的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2.35%(14/17)、95.95%(71/74)、93.41%(85/91)。经TIC分析的75例病例分别包括31例PA、27例AL和17例MT。相比于周边腺体,PA组的TTP(time to peak)和TFP(the time from peak to one hal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PI(peak intensity)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等进、等退”高增强;AL组PI及TF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T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等进、慢退”明显高增强,以“慢退和高增强”诊断AL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1.48%(22/27)、68.75%(33/48)和73.33%(55/75);MT组TF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TP和P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现为“快进、等退”高增强,以“快进”诊断MT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4.70%(11/17)、50.00%(29/58)和53.33%(40/75);联合应用“快进”或非“慢退”诊断MT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8.23%(15/17)、77.59%(45/58)和80.00%(60/75)。结论:1.CDI、UE均可以对PA和AL进行鉴别诊断,AL的RI和SWV均较低、具有最丰富的血流、各项杨氏模量值均较低,PA的RI、SWV和各项杨氏模量值均较高,应用这些特征可以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而且三种超声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基本相同。但CDI、UE均不能对涎腺MT及BT进行鉴别诊断,而当将PA从BT组除去之后,应用RI、SWV和最大杨氏模量可以对BT及MT进行鉴别诊断。2.在CEUS中,MT的主要特征是增强后无增强环、边界不清、肿块的范围可见增大,应用“无增强环”鉴别诊断MT和BT的特异度欠理想,而应用“边界不清”及“范围增大”鉴别诊断MT和BT的敏感度较低,联合三者可明显提高CEUS的诊断效能。并且通过TIC曲线分析发现腮腺PA,AL和MT有各自的弥散特点,其中以AL的“慢退”、“明显高增强”具有比较特征性表现,可用以AL的术前鉴别诊断;虽然MT的“快进”的鉴别诊断的准确度较低,但是联合应用“快进”“非慢退”可明显提高鉴诊断效能。
宋晶,刘丽,王蕾[5](2019)在《高频超声在腮腺腺淋巴瘤和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腮腺混合瘤和腮腺腺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医院收治并经病理活检确诊的40例腮腺混合瘤患者和3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资料,分别将其分为腮腺混合瘤组(40例)和腮腺腺淋巴瘤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经高频超声检验,结合二维分析图像处理软件分析腮腺腺淋巴瘤和腮腺混合瘤的高频超声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经高频超声检查后腮腺混合瘤组的40例患者中38例被确诊为腮腺混合瘤,1例被诊为腮腺腮裂囊肿,1例被诊为腮腺恶性肿瘤,肿块检出率为100.0%,确诊率为95.0%。腮腺腺淋巴瘤组的30例患者中29例被诊为腮腺腺淋巴瘤,1例被诊为腮腺混合瘤,肿块检出率为100.0%,确诊率为96.7%。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形态、囊变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超声对腮腺的良恶性病变确诊率高,对腮腺混合瘤与腮腺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率高,虽然偶尔会出现将腮腺混合瘤与腮腺腺淋巴瘤相互混淆的误诊问题,但其具有安全、经济、方便等优点,在腮腺腺淋巴瘤和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钱煜,张霞,江峰,杨灿秀,朱向明[6](2019)在《高频超声与CT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高频超声与CT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91例腮腺肿瘤手术患者资料(共91个瘤体),术前均接受高频超声和CT检查,依据瘤体直径将91个瘤体分为A组53例(瘤体直径>2.0 cm),B组38例(瘤体直径≤2.0 cm)。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出总体以及A、B两组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高频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总体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8%、76.0%、75.6%,CT分别为72.5%、78.0%、65.9%,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频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1%、84.6%、77.8%;CT分别为58.5%、61.5%、55.6%,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频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的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4%、66.7%、71.4%;CT分别为92.1%、95.8%、85.7%,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和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高频超声诊断效率优于CT检查,而对于小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CT检查的诊断效率优于高频超声。
王博,刘骏,秦旭红,袁媛[7](2019)在《腮腺混合瘤的超声像图特征及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的超声像图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46例腮腺混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超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检查41例确诊为腮腺混合瘤,诊断率89.13%。误诊5例,误诊率10.87%,其中2例误诊为腮腺淋巴瘤,2例误诊为腮腺恶性肿瘤,1例误诊为腮腺囊肿。结论:超声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应注意与其他腮腺疾病的混淆,需要将腮腺混合瘤的超声像图与其临床表现结合起来,提高腮腺混合瘤诊断水平。
于保婷[8](2019)在《多模态成像技术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血流特征诊断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联合的多模态成像技术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血流特征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为45例,腺淋巴瘤患者为29例。术前均在我院行超声及MRI检查。对SWI序列中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肿瘤内静脉分布、最大静脉直径(dv-max)、单位面积内静脉数量(N/Svein)及ITSS分级。二维超声检查主要记录肿瘤的一般特征,然后进一步用CDFI观察病灶内静脉分布情况、dvmax及血流分级,记录PSV及RI。采用SPSS16.0软件对超声及SWI各参数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单独采用CDFI、SWI或CDFI联合SWI对二者诊断情况,将CDFI或SWI检查显示血流特征分别与CDFI联合SWI检查结果对比,并进一步筛选出多模态成像对二者鉴别诊断的独立因素,比较受试者AUC,评估各独立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1)SWI序列参数的单因素分析:腮腺病变的静脉分布、ITSS分级、N/Svein及dv-max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鉴别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dv-max、N/Svein及ITSS分级的最佳临界值为1.535、2.91、1.5,以Youden指数最大作为标准,其鉴别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AUC值分别为0.851、0.857及0.796。静脉分布、ITSS分级、N/Svein及dv-max对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4.0%、82.2%、85.7%、71.4%,特异性分别为81.3%、72.4%、85.7%、89.3%。(2)CDFI序列参数的单因素分析:腮腺病变的静脉分布、血流分级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鉴别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SV及RI无统计学差异。血流分级的最佳临界值为1.5,以Youden指数最大作为标准,其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AUC值为0.680,诊断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51.7%。(3)多形性腺瘤血流分布多呈散在型或周边型,腺淋巴瘤血流分布多呈内部分支型。SWI序列较CDFI可更好显示病灶内静脉分布、引流静脉及微血管情况,且对流速慢及管径小的血管尤为敏感。(4)将CDFI或SWI检查显示血流特征分别与CDFI联合SWI检查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二者联合的多模态成像方式优于二者单独应用,可提高术前诊断率。结论:SWI及CDFI联合的多模态成像技术可有效提高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且有利于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及术式选择,从而对疾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邱金鸾,陈琴,吴昊,周青,李敏,邓椀月,曹文斌,汪健,乐婷[9](2017)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涎腺混合瘤与沃辛瘤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涎腺混合瘤及腮腺沃辛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30例正常健康人腮腺,12例沃辛瘤,18例混合瘤的弹性值进行比较。结果正常腮腺组与沃辛瘤组、混合瘤组的弹性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混合瘤组的剪切波弹性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均大于沃辛瘤(P<0.01)。涎腺混合瘤与腮腺沃辛瘤的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诊断临界值为55.81kPa、20.30kPa、9.05kPa。结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提供了组织硬度信息,有助于腮腺混合瘤与沃辛瘤的鉴别诊断。
周婉,朱巧英,姜艳[10](2017)在《超声检查在腮腺混合瘤和腮腺腺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超声对腮腺混合瘤和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5例腮腺混合瘤患者和23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结果腮腺混合瘤男女发病比率近似,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腮腺腺淋巴瘤以中老年男性为主;腮腺混合瘤内部出现钙化灶的比例较高,部分可侵犯包膜,血流程度以低等为主,而腮腺腺淋巴瘤内部出现无回声比率较高,无钙化,无侵犯包膜,血流丰富程度较高。结论通过分析腮腺混合瘤和腮腺腺淋巴瘤的声像图特征,可以提高对其的诊断率,为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超声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CT与高频超声对不同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患者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检查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声像图特征分析 |
2.2 CT与高频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总体效能比较 |
2.3 CT与高频超声诊断不同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效能比较 |
2cm的腮腺混合瘤效能比较 '>2.3.1 CT与高频超声诊断瘤体直径>2cm的腮腺混合瘤效能比较 |
2.3.2 CT与高频超声诊断瘤体直径≤2cm的腮腺混合瘤效能比较 |
3 讨论 |
(2)高频超声在腮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手术病理结果 |
2.2 高频超声诊断结果 |
2.3 高频超声诊断不同类型腮腺瘤血流信号表现 |
3 讨论 |
(3)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多模态超声特征的回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3 仪器设备与造影剂 |
4 检查方法 |
5 资料分析 |
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患者一般情况 |
2 涎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声像图特征比较 |
3 涎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诊断模型及Logistic回归方程的建立 |
4 涎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诊断模型的ROC曲线评价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4)超声检查在涎腺肿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1部分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在涎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CDI成像 |
1.3 UE成像 |
VTQ |
SWE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CDI结果 |
2.2 UE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2部分 超声造影检查在涎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仪器与方法 |
1.3 图像分析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CEUS情况 |
2.2 TIC曲线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3部分 总结与展望 |
1 总结 |
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性 |
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荣誉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高频超声在腮腺腺淋巴瘤和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仪器与方法 |
1.4 观察与评价指标 |
2 结果 |
2.1 腮腺混合瘤和腮腺腺淋巴瘤超声检测结果比较 |
2.2 腮腺肿块大小及血流特点 |
2.3 血流信号的表现 |
3 讨论 |
(6)高频超声与CT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仪器与方法 |
1.3 观察内容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比较 |
2.3 A组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比较 |
2.4 B组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比较 |
3 讨论 |
(7)腮腺混合瘤的超声像图特征及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8)多模态成像技术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血流特征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一般材料 |
2.2 病例选择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3 仪器与方法 |
2.4 常规病理检查 |
2.5 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 |
2.6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腮腺病变静脉分布 |
3.2 腮腺病变Dv-max、N/Svein |
3.3 腮腺病变血流分级 |
3.4 ROC曲线分析 |
3.5 CDFI、SWI及 CDFI结合SWI检查诊断效能 |
3.6 影像及病理结果对照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9)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涎腺混合瘤与沃辛瘤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及检查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10)超声检查在腮腺混合瘤和腮腺腺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仪器和检查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超声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CT与高频超声对不同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患者诊断价值分析[J]. 巫雁丹.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1(04)
- [2]高频超声在腮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 李晓斌,薛来平. 医疗装备, 2021(02)
- [3]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多模态超声特征的回归分析[D]. 孙艺华. 青岛大学, 2020(01)
- [4]超声检查在涎腺肿瘤中的应用[D]. 蒋丽萍. 南昌大学, 2020(08)
- [5]高频超声在腮腺腺淋巴瘤和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研究[J]. 宋晶,刘丽,王蕾. 中国医学装备, 2019(07)
- [6]高频超声与CT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比较[J]. 钱煜,张霞,江峰,杨灿秀,朱向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9(03)
- [7]腮腺混合瘤的超声像图特征及临床价值[J]. 王博,刘骏,秦旭红,袁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12)
- [8]多模态成像技术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血流特征诊断价值分析[D]. 于保婷. 吉林大学, 2019(12)
- [9]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涎腺混合瘤与沃辛瘤的诊断价值[J]. 邱金鸾,陈琴,吴昊,周青,李敏,邓椀月,曹文斌,汪健,乐婷. 西部医学, 2017(04)
- [10]超声检查在腮腺混合瘤和腮腺腺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J]. 周婉,朱巧英,姜艳. 医疗装备,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