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长管状骨多发性软骨瘤病一例报告

少见长管状骨多发性软骨瘤病一例报告

一、罕见长管状骨多发内生软骨瘤病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王红[1](2021)在《足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提高对足小骨骨巨细胞瘤影像表现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足小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本组病例有9例行X线检查,9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结果所有X线、CT、MRI病例中,误诊病例分别5、5、3例,主要误诊为骨囊肿或动脉瘤样骨囊肿等,X线及CT平扫显示膨胀性骨质破坏、残存骨嵴及骨包壳,增强扫描实性部分不均匀明显强化。肿瘤信号多变,在T1WI呈低-等信号,在T2WI肿瘤呈不均匀高信号,病灶周边T2WI呈现特征性的低信号。结论足小骨骨巨细胞瘤发病罕见,临床诊断困难。骨质膨胀性破坏,皮质变薄,并见有细小骨嵴者,增强强化明显,T2WI病灶周边特征性低信号有助于诊断。

吕乾,浦绍全,齐欣,赵泽雨,夏燊,陈汉芬,朱跃良[2](2021)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儿童尺骨内生软骨瘤》文中认为目的探索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儿童尺骨内生软骨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在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期间,采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儿童尺骨内生软骨瘤共4例,男1例,女3例;年龄3~6岁,平均年龄(4.5±1.3)岁。均Ⅰ期手术将尺骨内生软骨瘤瘤段全切,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器固定尺骨并将尺骨截断后进行骨搬移,观察尺骨截骨端牵拉成骨情况,尺骨会师端骨愈合情况,瘤段全切术后复发情况,肘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及前臂旋转功能等。结果术后4例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1.0±20.8)个月。肿瘤无复发,前臂外观完全正常,尺骨截骨端成骨良好,会师端骨愈合良好,术后肘关节伸屈活动范围0°~140°;腕关节伸65°~70°,屈70°~80°;前臂旋前85°~90°,旋后80°~85°。结论 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儿童尺骨内生软骨瘤安全、有效、方法简单,可以作为治疗此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刘斯润,蔡香然,邱麟[3](2020)在《新版(2020)WHO骨肿瘤分类解读》文中研究说明2020年发行的第5版WHO骨与软组织肿瘤分册中骨肿瘤分类有一定的改变,笔者就该部分的主要改变作简要的总结和概括,主要归纳为新版中整体骨肿瘤分类的调整、各骨肿瘤的分级和命名、新增/删除的病变、重新归类的病变和已知肿瘤的重新定义等,与2013年发行的第4版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快地理解应用新分类的内容,指导临床诊治。

董妍宏,孙连营,李硕丰,胡晰杨,张磊[4](2020)在《Maffucci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Maffucci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Maffucci综合征,所有患者均行多部位X线平片检查,3例行CT扫描,2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5例中肢体畸形轻度1例,中度4例,软组织血管瘤均累及手掌,其中1例累及口角黏膜;5例内生软骨瘤累及手足骨和尺桡骨,4例肩胛骨受累,4例双侧肢体受累者病变分布不对称,X线平片和CT表现为多发膨胀性、泡沫状骨质破坏区,其内有点片状及条状钙化,MRI平扫以稍长T1、长T2信号为主,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1例同时合并卵巢粒层细胞瘤和甲状腺结节性疾病,另1例合并子宫平滑肌瘤。结论 Maffucci综合征具有典型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有利于准确、全面反映其病情,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王海亮[5](2018)在《骨延长技术在儿童四肢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附:骨延长术治疗Ollier病所致儿童肢体短缩2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四肢骨骼是良、恶性骨肿瘤的常见部位。当骨肿瘤侵犯一侧骺板,影响肢体生长,会造成肢体不等长、成角畸形和功能障碍,行肿瘤切除的同时如何重建肢体功能成为临床治疗的关键。随着放、化疗和手术技术的发展,四肢恶性骨肿瘤行保肢治疗已经成为首选。然而如何重建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的肢体功能,一直是骨肿瘤医生面临的挑战。骨延长技术,作为20世纪骨科领域的重要发现之一,在四肢良、恶性骨肿瘤治疗行肢体功能重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弥补了人工假体置换、大段异体骨移植等其它重建方式不可长期维持重建肢体功能的不足,是儿童四肢骨肿瘤治疗的良好选择。Ollier病作为一种罕见的,表现为单侧受累的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病,常导致儿童肢体畸形。近年来随着对Ollier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对该病的认识更加全面,治疗方法亦有了新的尝试。近年来我科应用骨延长技术治疗了2例Ollier病所致肢体不等长的患儿,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目的:分析骨延长技术治疗Ollier病所致儿童肢体短缩的临床疗效和技术要点,总结骨延长技术在儿童四肢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例因Ollier病所致肢体短缩的患儿,通过应用骨延长技术行矫正治疗,上肢患儿应用Wagner外固定架延长肱骨8.5cm,下肢患儿应用Orthofix外固定架延长股骨9cm并矫正内翻成角畸形26°。总结相关治疗经验,术后持续跟踪随访,评价局部有无肿瘤复发、恶变、肢体功能评分,患者末次随访依据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2例患儿术后均获得随访,上肢患儿随访5年,下肢患儿随访2年,患肢功能和外观均获得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上肢患儿97%,下肢患儿80%,疗效满意。结论:骨延长技术是治疗Ollier病所致儿童肢体短缩的有效方法。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获得了较好治疗效果,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应用骨延长技术治疗儿童四肢骨肿瘤相关的肢体短缩或骨缺损时,相关治疗参数在参照经典Ilizarov技术的同时,要着重强调治疗时机的选择和如何顺应儿童自然生长发育。

陈木养,任方贤,黄永腾,余洪希[6](2017)在《多发性骨软骨瘤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总结多发性骨软骨瘤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21例多发性骨软骨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X射线DR检查,15例行CT扫描,4例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影像学征象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均有多发性骨软骨瘤病家族遗传史,好发于四肢长骨干骺端,特征表现为长骨的骨骺端带蒂或无蒂的有软骨帽覆盖的骨性肿块,常为双侧但并非均为对称性,下肢发病多于上肢,下肢以膝关节周围骨骼最多见,多背离关节方向生长。结论多发性骨软骨瘤病以软骨内化骨形成缺陷、骨性赘生物形成为其特点,多合并骨骼弯曲与短缩畸形及邻近关节活动障碍,根据典型临床特点及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刘泽强[7](2017)在《手部内生性软骨瘤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于手部内生性软骨瘤的起病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术后效果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影响手部内生性软骨瘤术后手功能的影响因素,总结内生软骨瘤发病特点及治疗经验,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01月至2016年06月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53例手部内生性软骨瘤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内生软骨瘤术后转归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方法:7个变量作为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单发或多发、累及位置、累及范围、是否合并病理骨折及植骨方式。对合并病理性骨折的内生软骨瘤的内固定方式,包括钢板、螺钉内固定和克氏针内固定作为两项自变量,分析内固定方式对术后效果的影响。参照Kazwcki评价手部内生软骨瘤术后功能评价标准评定疗效,分为优良和中差,这两项作为因变量。对手部内生性软骨瘤术后转归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分类,用卡方检验进行变量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3例手部内生软骨瘤多见于10岁-40岁患者;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患者。男女性在发病位置方面未见明显异常。多发12例,占22.64%,其中数量最多者达3处;手部内生软骨瘤总发病位置中,近节指骨发病率最高,其次掌骨和中节指骨的发病率也较高,远节指骨处较少发病;肿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患者23例,占44.40%,全部行内固定物植入。53例内生软骨瘤患者随访的时间为3个月至36个月,平均随访的时间为15个月。术后4-6周及每半年复查X线片,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及恶变。参照Kazwcki评价标准:优31例,占58.49%,良13例,占24.53%,中7例,占13.21%,差2例,占3.77%。优良率为:83.02%。植骨方式中,无植骨6例,优良率100%;同种异体骨29例,优良率79.31%;自体骨18例,优良率83.33%。合并病理性骨折的23例内生软骨瘤患者中:克氏针内固定物植入的有17例,占合并病理性骨折的73.91%,优良率64.71%。钢板、螺钉植入的6例,占26.09%,优良率为83.33%。通过统计学方法(SPSS21.0软件)得出:手部内生软骨瘤术后手功能与是否合并病理性骨折有相关性(P=0.022)。植骨方式无统计学差异,但同种异体骨植骨术后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合并病理性骨折的内生软骨瘤,两种内固定方式术后手功能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克氏针固定牢固,避免二次手术,建议行克氏针内固定。结论:手部内生性软骨瘤是手部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破坏性的良性骨肿瘤,好发于10-40岁患者,男女无差异。手部内生性软骨瘤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CT及MRI对肿瘤早期恶变的发现及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需要注意与骨囊肿、骨样骨瘤、原发性骨肉瘤、Ollier病相鉴别。手部内生性软骨瘤术后手功能的恢复影响与是否合并病理性骨折有相关性,未发现与性别、年龄、单发/多发情况、累及位置、累及范围、植骨方式有相关性。治疗上建议行肿瘤彻底刮除+同种异体骨植骨;对于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建议尽可能的解剖复位,行克氏针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

宋鑫[8](2017)在《CT与MRI增强扫描在透明细胞软骨肉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透明细胞软骨肉瘤(clear cell chondrosarcoma)是软骨肉瘤中一种罕见的低级别类型,好发于长骨的骨骺末端,组织学特征为淡染的透明细胞及透明软骨。本研究采用比较影像学的方法,通过分析和综合各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各自的优缺点,阐明各种检查方法的适应范围和限度。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8月到2015年10月明确诊断为透明细胞软骨肉瘤患者并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6-53岁,平均年龄34.8±17.24岁。回顾性分析对照透明细胞软骨肉瘤CT及MRI表现,探讨各种征象在的CT及MRI图像上的表现以及CT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于透明细胞软骨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收集的32例透明细胞软骨肉瘤患者,对其好发部位进行统计发现,透明细胞软骨肉瘤一般多好发于长管状骨,其次是髂骨、上颌骨等不规则骨,但该部位好发骨肿瘤疾病谱众多,对临床诊断指导意义不足。但是分析透明细胞软骨肉瘤在CT与MRI平扫图像特点发现,透明细胞软骨肉瘤在CT平扫病变处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呈高低混杂密度,直径约3.8-14.7cm不等,CT值无特异性,呈低、等或高于肌肉,肿块边缘不清,多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邻近骨内膜可见扇贝样压迹,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多发点状、条片状钙化灶,体积大者其内还可见大片状低密度坏死灶,增强扫描后,病变整体呈轻-中度强化,局部坏死灶无强化,CT增强扫描早期其内可见线样分隔呈持续性强化,病变组织与邻近软组织通常分界尚清晰。而MRI平扫病变处均可见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为主肿块,其内信号混杂,部分病变内可见少许短T1出血信号,病变的边界一般尚清晰,周围邻近的脂肪间隙清晰,患处骨质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发生于长管状骨,骨内膜可见扇贝样压迹,另外在其软组织肿块里面能够见到长T1和短T2信号分隔状况;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内分隔成持续性强化,肿块整体呈轻-中度强化或不均匀分隔状强化。进一步分析CT与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在透明细胞软骨肉瘤各征象阳性检出率和术前诊断符合率发现,CT与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在对透明软骨细胞肉瘤肿块、骨质破坏、扇贝形压迹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T平扫在病灶内钙化的检出率为最高,与CT增强扫描相比,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T增强扫描在对透明细胞软骨肉瘤肿块内分隔及强化、病变内坏死的检出率均要明显高于CT平扫,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MRI增强扫描针对透明软骨细胞肉瘤的间接征象如肿块内分隔、强化以及病变内坏死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MRI平扫,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RI增强更有利于透明细胞软骨肉瘤的诊断。两种检查技术的平扫和增强扫描间的诊断符合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CT与MRI平扫对软骨肉瘤的诊断符合率均较增强扫描后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透明细胞软骨肉瘤临床表现以及发病部位无特异性,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无明确指导意义;2透明细胞软骨肉瘤在CT和MRI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图像上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早期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可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3 CT和MRI增强扫描可显着提高透明细胞软骨肉瘤各类征象的阳性发现率和影像诊断符合率,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张笑瑄,郭梓恒,赵文川,季晓风[9](2016)在《多发内生软骨瘤病1例》文中研究表明患者,男,43岁,主因右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10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程度轻微,活动后略加重,后疼痛逐渐加重并出现右下肢活动障碍,自服止痛药物(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缓解疼痛,尚未影响正常生活,未予特殊治疗。1个月前,右膝关节疼痛加重,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外伤及手术史,入院查体:患者右下肢全长80 cm,较左下肢短缩7 cm,右

蒋伟龙[10](2016)在《软骨母细胞瘤患者随访分析》文中指出背景: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CB)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软骨来源性骨肿瘤,约占所有原发性骨肿瘤的1%左右。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误诊率较高。目前主要以外科手术的方式治疗该肿瘤,虽然该肿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其术后有局灶性复发和肺转移的可能,因此需要定期随诊。迄今为止,国内外对此肿瘤的报道主要以临床病例报道的形式为主,缺乏大样本的临床对照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9例该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讨论该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10例软骨母细胞瘤患者,除1例男性患者失访、另1例男性病例病理诊断尚有争议外,其余8例的病史、影像学表现、手术记录、病理结果完整并长期随访,统计患者发生局灶性复发和远处肺转移的患者比例,并统计手术后患者的MSTS评分。结果: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1岁(1260岁);其中有男性6例,女性3例,男女发病比例为2:1。9例诊断明确的患者中,肿瘤位于长骨骨骺或骨突者6例(66.7%),其中股骨近端1例,股骨远端3例,胫骨近端1例,胫骨远端1例;发生于不典型部位者3例,其中距骨1例,髌骨1例,骨盆1例。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26个月,平均13个月。入院时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局部疼痛,症状持续数月到数年不等,多数患者有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和邻近关节活动受限。术前所有患者均未明确诊断,最终由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彻底刮除了肿瘤,并用酒精、双氧水、电刀等进行了灭活,之后用自体骨、异体骨、人工骨填塞病损或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时间为平均为12个月(6个月26个月),至最近一次随访时,8例随访病人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和肺转移,但其中有1例出现了跛行,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因假体松动出现髋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余患者均无复发和转移,无疼痛和患侧关节活动受限。结论:CB是一种良性骨肿瘤,多见于青少年,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但其有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可能,因此需要长期随诊。

二、罕见长管状骨多发内生软骨瘤病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罕见长管状骨多发内生软骨瘤病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足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发病部位
    2.2 X线平片表现
        2.2.1 短管骨
        2.2.2 跗骨
    2.3 C T表现
    2.4 MR表现
3 讨论
    3.1 临床发病情况
    3.2 影像改变的病理基础
    3.3 影像学表现
    3.3 鉴别诊断
        3.3.1 骨囊肿
        3.3.2 动脉瘤样骨囊肿
        3.3.3 内生软骨瘤
        3.3.4 软骨黏液性纤维瘤
        3.3.5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2)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儿童尺骨内生软骨瘤(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
2 结 果
3 讨 论

(3)新版(2020)WHO骨肿瘤分类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 整体比较
2 分类对比介绍
    2.1 软骨源性肿瘤
    2.2 骨源性肿瘤
    2.3 纤维源性肿瘤
    2.4 骨的血管肿瘤
    2.5 富含破骨巨细胞的肿瘤
    2.6 脊索源性肿瘤
    2.7 骨的其他间叶性肿瘤
    2.8 骨的造血系统肿瘤
    2.9 骨与软组织未分化的小圆细胞肉瘤
    2.1 0 骨与软组织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3 小结

(4)Maffucci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肢体畸形分度标准[1]
2 结果
3 讨论
    3.1 Maffucci综合征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3.2 Maffucci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
    3.3 Maffucci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5)骨延长技术在儿童四肢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附:骨延长术治疗Ollier病所致儿童肢体短缩2例)(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 骨延长技术概述
        1.1 骨延长技术的发展
        1.2 骨延长技术要点
        1.3 骨延长技术常用固定、牵开方法
        1.4 骨延长技术常见并发症
    2 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病(Ollier病)
        2.1 疾病概述
        2.2 流行病学
        2.3 疾病分类
        2.4 病因学
        2.5 病理学
        2.6 临床表现
        2.7 影像学检查
        2.8 鉴别诊断
        2.9 治疗
        2.10 预后
    3 骨延长技术在儿童四肢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3.1 概述
        3.2 骨延长技术在儿童四肢良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3.3 骨延长技术在儿童四肢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3.3.1 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发展及现状
        3.3.2 骨延长技术在儿童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模式
        3.3.3 骨延长技术在儿童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特殊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Ollier病致上肢畸形病例资料
    1.2 Ollier病致下肢畸形病例资料
2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6)多发性骨软骨瘤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图像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及影像表现
    2.2 2家系发病率统计分析
3 讨论
    3.1 临床与病理
    3.2 影像学表现
    3.3 鉴别诊断

(7)手部内生性软骨瘤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流行病学特点
    2.2 病因和发病机制
    2.3 临床表现
    2.4 辅助检查
    2.5 病理学表现
    2.6 诊断
    2.7 鉴别诊断
    2.8 治疗
        2.8.1 保守治疗
        2.8.2 手术治疗
    2.9 预后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3.1.1 性别、年龄、单发/多发情况及其他相关因素
        3.1.2 辅助检查
        3.1.3 病理
        3.1.4 手术方法
        3.1.5 术后处理
    3.2 随访方式
    3.3 评估方法
    3.4 随访结果
    3.5 统计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本组手部内生性软骨瘤的发病特点
        4.1.1 性别分布
        4.1.2 年龄分布
        4.1.3 单发/多发情况
        4.1.4 手部内生软骨瘤发病位置单位(频次)
        4.1.5 合并病理性骨折情况
    4.2 手部内生性软骨瘤术后效果(单位:例数)
    4.3 统计学分析
    4.4 合并病理性骨折分析
第5章 典型病例
    5.1 典型病例一
    5.2 典型病例二
    5.3 典型病例三
    5.4 典型病例四
第6章 讨论
    6.1 手部内生软骨瘤流行病学特点
    6.2 手部内生软骨瘤的发病特点
    6.3 手部内生性软骨瘤累及范围及合并病理性骨折对术后的影响
    6.4 有关植骨方式的讨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CT与MRI增强扫描在透明细胞软骨肉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软骨肉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多发内生软骨瘤病1例(论文提纲范文)

讨论

(10)软骨母细胞瘤患者随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表现
    2.3 影像学表现
    2.4 治疗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流行病学资料
        4.1.1 发现与命名
        4.1.2 组织学来源
        4.1.3 发病年龄
        4.1.4 发病部位
    4.2 临床表现
    4.3 影像学表现
        4.3.1 X线表现
        4.3.2 CT表现
        4.3.3 MRI表现
    4.4 病理学特征
        4.4.1 大体表现
        4.4.2 镜下特征
        4.4.3 免疫组化
        4.4.5 遗传学研究
    4.5 鉴别诊断
        4.5.1 骨巨细胞瘤
        4.5.2 动脉瘤样骨囊肿
        4.5.3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4.5.4 内生软骨瘤
        4.5.5 骨母细胞瘤
    4.6 治疗
        4.6.1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4.6.2 病灶刮除术
        4.6.3 广泛切除术
        4.6.4 射频消融术
        4.6.5 内镜技术
    4.7 预后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患者资料
    MSTS功能评分
特殊病例
    病例一(距骨软骨母细胞瘤)
    病例二(髌骨软骨母细胞瘤)
    病例三(骨盆软骨母细胞瘤)
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四、罕见长管状骨多发内生软骨瘤病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足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J]. 王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21(23)
  • [2]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儿童尺骨内生软骨瘤[J]. 吕乾,浦绍全,齐欣,赵泽雨,夏燊,陈汉芬,朱跃良. 实用骨科杂志, 2021(05)
  • [3]新版(2020)WHO骨肿瘤分类解读[J]. 刘斯润,蔡香然,邱麟. 磁共振成像, 2020(12)
  • [4]Maffucci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J]. 董妍宏,孙连营,李硕丰,胡晰杨,张磊.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0(04)
  • [5]骨延长技术在儿童四肢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附:骨延长术治疗Ollier病所致儿童肢体短缩2例)[D]. 王海亮.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8(05)
  • [6]多发性骨软骨瘤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J]. 陈木养,任方贤,黄永腾,余洪希.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06)
  • [7]手部内生性软骨瘤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D]. 刘泽强. 吉林大学, 2017(09)
  • [8]CT与MRI增强扫描在透明细胞软骨肉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宋鑫. 河北医科大学, 2017(01)
  • [9]多发内生软骨瘤病1例[J]. 张笑瑄,郭梓恒,赵文川,季晓风. 中国骨伤, 2016(06)
  • [10]软骨母细胞瘤患者随访分析[D]. 蒋伟龙. 兰州大学, 2016(11)

标签:;  ;  ;  ;  ;  

少见长管状骨多发性软骨瘤病一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