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创造性思维及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于松凌[1](2021)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班级氛围和自主性动机的作用及教育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杜晓静[2](2021)在《基于问题情境的生物学教学对高中生发散思维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和核心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这场科技竞争的马拉松长跑比赛中,创新的速度、耐力、持续性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保证国家充沛的创新活力,需高度重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是发散思维。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学生应该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思维的发展应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者沉浸于问题情境中深入思考,解决问题,发展思维,建构新知。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为发散思维培养策略的研究开拓新思路。首先,本研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及资料,明确发散思维和问题情境教学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并开展高中生发散思维现状和问题情境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其次,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掌握高中生的发散思维水平、发散思维培养的难题与不足以及问题情境教学实施的困境,并对其进行归因分析。最后,结合问题情境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案并开展教学实践研究。选择两个适宜的班级分别实施常规教学和问题情境教学,利用量表检测学生实验前后的发散思维水平并进行数据分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发散思维意识和思维的流畅性,同时,教师对问题情境教学有一定的了解,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对如何通过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则缺乏实践。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实施问题情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促进学生成绩的进步,同时总结出基于问题情境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原则和注意事项。
林毅[3](2021)在《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建构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数学学习策略的视角》文中提出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的稳步推进和立德树人理念的持续深化,强调高阶思维技能已成为新时代课程的集中趋势以及教育界的广泛共识。数学高阶思维是立足于数学学科背景的高级认知活动,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成分。如何科学评判数学高阶思维,达成数学高阶思维培育目标,成为数学学科教学研究亟待解决的现实议题。因而,本研究站位于数学学科背景,围绕着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及其发展路径这一核心问题,以初中生群体为对象,以能力视角剖析数学高阶思维的要素结构,并以数学学习策略为着手点研究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遵循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思路,综合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个案访谈法等多种方法,从而构造合理的数学高阶思维培育蓝图。研究结论如下:(1)在结构要素研究方面:数学高阶思维的四个主要维度分别为数学批判性思维、数学创造性思维、数学元认知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2)在测量工具研究方面:《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能力表现调查问卷》的各项效度指标、信度指标均达到心理测量学标准,是一个可靠、有效的心理学测量工具。(3)在现状差异研究方面:被试初中生的数学高阶思维及其子能力均在良好水平,且在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民族、年级、数学成就群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表现,而在不同学校属性群体中不存在显着性差异。(4)在影响机制研究方面:在总体的影响效应方面,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总体具有极高的正向预测作用;在子能力的影响效应方面,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主要子能力均具有较高的正向影响效应,且以数学元认知能力、数学批判性思维为中介变量,存在6条正向的显着影响路径;在群体变量的调节作用方面,民族差异、年级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整体均不具有调节作用,而数学成绩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具有显着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论启示,本研究基于数学学习策略视角绘制了三条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发展路径,分别为渗透学习策略意识,激发高阶思维系统发展内生动力;应用学习策略训练,增益高阶思维各子能力协同发展;实施策略教学干预,培育高阶思维群体发展高速效能。
冯泽慧[4](2021)在《HPS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研究 ——以人教版《分子与细胞》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科学思维的培养是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科学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HPS教育是将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融入科学课程的新型教育理念,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以及提升其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HPS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强调在生物学史的再现中发展科学思维,注重在问题哲学思辨中锻炼批判性思维,提倡在社会文化背景中体会创造性思维。而在当下整体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因课时紧张、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等诸多因素,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基于HPS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非常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此,在调查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及教学实践经验,开展了HPS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研究,希望能为一线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供参考。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和综述,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HPS教育和科学思维的相关理论,总结了国内外对HPS教育和科学思维的研究现状,并对HPS教育和科学思维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整合。其次,采用调查法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基于HPS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现状展开调查。教师调查结果发现:多数教师没有系统的学习过HPS教育和科学思维的相关理论,对HPS教育和科学思维的了解程度不够,将HPS教育应用于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情况少。学生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科学思维总体处于良好水平,批判性思维和独创性思维需着重加强训练;学生对教材上生物科学史内容注意度不高。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生物学新课标的要求、生物学科性质与高中生学习特征,构建了基于HPS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高中生物教学流程,包括情境激疑、头脑风暴、科学史再现、设计实验、呈现科学观念、对话思辨六个步骤;并深入分析挖掘了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的能进行基于HPS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资源及教材中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最后选择人教版《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部分内容设计教学案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HPS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加强对HPS教学的认知并将其应用于课堂之中。
韦文菲[5](2021)在《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创造性行为的研究》文中指出“十四五”规划中提及: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动,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性作为时代进步的重要因素,在推进科技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人的创造性要从幼儿阶段开始培养,绘画活动作为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发挥着促进幼儿创造性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在目前有关幼儿园绘画活动的研究中,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研究的范围也较为笼统。因此,本研究从创造性行为的角度论述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创造性,同时整理、总结了评定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性行为的四个具体维度:独立性、独创性、独特性、原创性,及每个维度下相关行为的表现,并结合教师在绘画活动中的指导方式及相关影响因素,深入剖析不同维度下所呈现的具体创造性行为水平现状,是否受某一个或多个因素影响,得出相关结论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以促进幼儿创造性行为的长足发展。围绕幼儿绘画活动,本研究采用非参与式观察的方法,深入W幼儿园,以某大班37名儿童为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在连续观察系列绘画活动中,借助创造性行为观察表以及创造性行为评价标准,对幼儿的绘画活动过程进行记录与评价,记录下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收集幼儿绘画创作的作品,邀请幼儿介绍其作品,并及时将其介绍整理成文字,对幼儿园各个大班教师进行访谈,以上内容用以辅助分析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创造性行为。研究发现,不同维度下的幼儿创造性行为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1.幼儿独立性行为的发生受同伴影响,呈现的作品多呈现较大的雷同性。幼儿绘画作品的雷同性首先在于其已有经验的相似性,教师在组织相关的绘画活动时会考虑多数幼儿是否有相关经验,以便于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其次是一些活动中,部分幼儿不知道该如何画,因而会出现模仿其他幼儿绘画或是请同伴帮助自己绘画的情况;2.幼儿独特性与独创性行为的发生受绘画氛围的影响,易产生于宽松愉悦的绘画氛围中。良好的绘画氛围能够给予幼儿一定的心理安全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幼儿更能发挥其绘画的独特性与独创性,不断尝试组织已有经验,展现出不同的创造性行为;3.幼儿原创性行为的发生受教师指导的影响,不恰当的教师指导会阻碍幼儿原创性行为的发生。在绘画活动中若教师只注重整体幼儿的指导,忽略对幼儿的个别化指导,会使得活动中的突发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针对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创造性行为水平,提出利于提高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性行为能力的相关建议:首先,创设轻松自由的绘画环境供幼儿进行绘画创作。物理空间上要注意室内环境的宽敞明亮、卫生整洁,心理空间上要让幼儿处于自由、轻松的心理状态,减少对幼儿语言上或行为上的干涉,充分肯定幼儿的绘画活动;其次,注重个别化、有针对性的教师指导与整体指导相结合。教师可以在绘画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的使用不同的指导方式,如在活动开始时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整体上的指导,带领幼儿进入绘画活动中。活动过程中可以从合作者的身份出发,结合个别幼儿的性格或爱好特点,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最后,丰富幼儿经验使得幼儿有自己的题材可以创作。教师在组织绘画活动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已有经验,在日常的幼儿园活动中注重幼儿对事物的观察、了解与学习。同时还要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鼓励家长在空闲时间带领幼儿外出感受、体验、学习新事物。
孙小倩[6](2021)在《通过美工区三维一体游戏法培养中班幼儿创造性的行动研究 ——以重庆市x幼儿园为例》文中提出美工区活动对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今关于低结构材料对幼儿创造活动影响的相关研究已经有众多学者进行研究探讨,并得出一定的结论。当前,幼儿园的美工区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材料投放单一、组织活动形式不够丰富等,导致美工区域无法有效开展活动。美工区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教师的指导、同伴之间的交流影响着儿童创造性的发展。本研究主要探讨美工区域活动与幼儿创造性的关系,通过向美工区投放低结构材料、教师有效指导以及同伴互助三维一体游戏法的行动研究,观察记录中班儿童的创造性表现,对中班儿童在美工区创造性的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美工区活动相关组织、指导的建议。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选取重庆市x幼儿园48名中班儿童,结合此次研究的内容和目的,综合应用行动研究法、实验法、观察记录法、非正式访谈等研究方法,按照杜福尔的理论,从儿童的好奇水平,探索水平,游戏水平及创造水平这四个方面着手,探究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教师指导、同伴互助三维一体的游戏法对中班儿童创造性的影响。其中将材料投放、教师指导、同伴互助捆绑一体的游戏法作为自变量,儿童的创造性作为因变量,组织美工区活动,对48名中班儿童进行实验,并整理数据,使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以此对实验观察和案例分析的结果予以验证,从而探讨其三维一体游戏法对中班儿童创造性的影响。通过此次的研究,笔者发现:三维一体游戏法对中班儿童的创造性有一定的影响。在为期八周的实验后,实验班儿童相对对照班在好奇水平、探索水平、游戏水平上有明显提高,对创造水平虽然有一定帮助但效果不显着。针对研究结论,本研究对美工区如何组织活动以及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比如: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应该遵循合理性、规范化及多元化的原则,可以根据中班儿童的兴趣爱好与现有水平,采用分层投放的方式;教师的指导应该遵循辅助性及教学示范性原则,鼓励中班儿童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某一主题为目标,使用低结构材料进行创作活动;发挥同伴的榜样示范及“小老师”作用等方式来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崔馨月[7](2021)在《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评价及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提升创新能力,同时创新能力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指标。提高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学生发展的视角,借鉴国内外有关与创新能力的构成、理论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构建了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表现模型。利用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表现模型设计评价指标、开发评价工具,利用Rasch模型对初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进行测查并分析结果,依据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测验分析结果,提出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供一线教师借鉴。首先进行基础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构建化学创新能力表现模型,化学创新能力包括四个因素分别为化学创新过程、化学创新产品、外在表现以及化学学科创新活动。其中化学创新过程分为发现问题阶段、准备阶段、解决阶段、验证结果四阶段,并在过程中始终伴有化学创新思维的参与,最终呈现出化学创新产品。将化学创新过程的内核化学创新思维的特性结合化学创新产品的特性提出化学创新能力的外在表现对化学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以化学学科创新活动作为基础进行化学创新过程实施。再进行实践研究,依据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表现模型设计测试工具,使用Rasch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水平中等偏低,学生化学创新能力各二级能力水平偏低。最后进行策略研究,针对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现状,提出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及教学设计。
肖航[8](2021)在《六年级学生解决开放题现状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新早已成为了时代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能否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放题是评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虽然我国目前各地区各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练习题和数学考试中已经能看到开放题的踪迹,但是数量很少,分布很散,开放题的教学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展。这与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本研究主要以开放题为切入点,了解六年级学生在解决开放题的总体情况如何;六年级学生在解决开放题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的现状如何;六年级学生在解决开放题时,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两两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本研究选取了天津市T小学6个班250名学生和武汉市W小学2个班10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问题解决、开放题和创造性思维的相关知识理论进行阐述;利用测试法调查学生在解决开放题的现状;利用个案分析法来具体介绍每一题评分方法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解决开放题时的流畅性较好,在解决开放题中灵活性得分与总体均值之间的差异最小,在解决开放题中独创性方面表现较差,能够得出新颖答案的学生较少,没有展现出独特的解题方法。学生在解决开放题时,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两两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
全于珠[9](2021)在《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对大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创造力的重要性,拥有创造力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发展越好的人拥有越强的创造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主要表现为:3-4岁时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5岁之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可见,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艺术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幼儿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1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响应了《指南》提出的要求,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主张通过营造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选择丰富的活动材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幼儿体验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提供充足的机会。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法,梳理了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文献,分析研究了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12个创意美术教学活动教案,运用于实验研究。其次,采用教育实验法,选取成都市X幼儿园的两个大班,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幼儿园原本的美术活动,实验组开展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展开了为期3个月(1周1次,一共12次)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托兰斯创造性思维图画测验量表作为测量工具,收集了前后测数据。基于3个月的实验结果,了解了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对大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得出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对大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二,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对大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维度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第三,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对大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标题抽象性、精致性和抗过早封闭性维度没有明显作用。通过对实验结果和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实施过程的分析,本研究还进一步提出了改善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教育建议。一,教师要注重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各环节的作用和衔接;二,教师要利用创意美术教学活动中有价值的生成性内容;三,教师要为创意美术教学活动注入创造活力。
张悦[10](2021)在《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之科学思维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以嘉荫县第一中学校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国际科学教育及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呈现出不断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原有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已与现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匹配,高中课程内容设置不能单纯关注知识的传递,更要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科技的进步,因此新一轮课改是必然趋势。新课改对生物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即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后天养成的,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可以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对此进行应用,从而更好地解决生物学问题。生物学课程目标之一是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面对生物学议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证据和逻辑进行思考或论证。因此,本文意欲探索培养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科学思维(以下简称“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本文首先应用文献分析法对中国知网中关于科学思维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阅读、整理,了解其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经整理归纳发现,国内文献对科学思维培养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大多数停留在理论层面,进行研究实践并获得数据结果支撑较少,且相关结论未必适合教学条件较差的学校,据此确定了本文的研究题目。其次,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别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访谈,了解研究对象科学思维的培养现状,发现该校学生科学思维处于较低水平,教师自身缺乏培养科学思维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第三,本文根据参考文献,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几大途径,并做出相应的详细介绍。最后,本文根据提出的培养途径对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对实验班展开为期三个月的教学实践,且为检测教学实践前后学生科学思维的变化,利用自主编制的前测、后测试卷作为测量工具,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实施教学实践前后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实验班学生的科学思维相对于对照班有显着提高。由此研究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本文选取的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途径具有可行性,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可参考本文提出的培养科学思维有效途径并进行应用。本文探索的关于科学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适用于类似研究对象这样教学条件较差学校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可以为一线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不足之处是教学实践进行时间较短,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论创造性思维及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创造性思维及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问题情境的生物学教学对高中生发散思维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发散思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问题情境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发散思维 |
2.1.1 发散思维的概念 |
2.1.2 发散思维的特征 |
2.1.3 发散思维发展的影响因素 |
2.2 问题情境教学 |
2.2.1 问题 |
2.2.2 问题情境教学 |
2.3 理论依据 |
2.3.1 吉尔福特创造力理论 |
2.3.2 沃拉斯的“四阶段模型” |
2.3.3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
2.3.4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
3 高中生发散思维现状及问题情境教学现状调查 |
3.1 学生发散思维现状问卷调查 |
3.1.1 调查目的及对象 |
3.1.2 问卷设计 |
3.1.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 问题情境教学与发散思维培养现状问卷调查 |
3.2.1 调查目的及对象 |
3.2.2 问卷设计 |
3.2.3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4 基于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情境教学研究 |
4.1 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
4.1.1 紧贴教学内容和目标 |
4.1.2 内容真实、科学、探究化 |
4.1.3 形式多样、趣味化 |
4.1.4 呈现清晰、精练、层次化 |
4.1.5 情境延伸、拓展、应用化 |
4.2 教学实施策略 |
4.3 典型教学案例 |
4.3.1 案例分析一新授课(一例贯穿型) |
4.3.2 案例分析二实验课(多例突破型) |
4.3.3 案例分析三复习课(一例贯穿型) |
5 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
5.1 实验目的与实验假设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假设 |
5.2 教学实验设计 |
5.2.1 实验对象 |
5.2.2 实验变量 |
5.2.3 实验工具 |
5.2.4 实验过程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3.1 实验前测 |
5.3.2 实验后测 |
6 结论、建议、不足与展望 |
6.1 研究的结论 |
6.2 利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
6.2.1 利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原则 |
6.2.2 利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注意事项 |
6.3 教学建议 |
6.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高中生发散思维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二:高中生物学问题情境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三:《吉尔福特创造力测验》生物改编版 |
附录四:《中学生物发散思维测量量表》 |
附录五:新授课教学案例(一例贯穿型) |
附录六:实验课教学案例(多例突破型) |
附录七:复习课教学案例(一例贯穿型) |
致谢 |
(3)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建构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数学学习策略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阶思维培养是21 世纪教育改革的目标指向 |
1.1.2 高阶思维匮乏是数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
1.1.3 学习策略选择是影响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设计与创新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 |
1.4.4 研究创新 |
2 研究综述 |
2.1 数学高阶思维的研究 |
2.1.1 高阶思维的概念界定及结构分析 |
2.1.2 数学高阶思维的概念界定及结构分析 |
2.1.3 数学高阶思维的测量 |
2.2 数学学习策略的研究 |
2.2.1 数学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及结构分析 |
2.2.2 数学学习策略的测量 |
2.3 数学学习策略与数学高阶思维的关系研究 |
2.3.1 数学学习策略与数学高阶思维 |
2.3.2 数学高阶思维子能力间的关系 |
2.4 研究假设 |
2.4.1 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假设 |
2.4.2 数学高阶思维的影响路径假设 |
2.5 本章小结 |
3 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问卷的编制 |
3.1 问卷项目的编制 |
3.2 样本选取与调查过程 |
3.3 问卷的预研究结果分析 |
3.3.1 项目分析 |
3.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
3.4 问卷的正式确定及结果分析 |
3.4.1 结构效度分析 |
3.4.2 校标效度分析 |
3.4.3 信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现状 |
4.1 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总体分布 |
4.2 初中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群体差异比较 |
4.2.1 不同性别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2.2 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2.3 不同民族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2.4 不同学校属性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2.5 不同年级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2.6 不同数学成绩排名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
5.1.1 研究对象 |
5.1.2 研究工具 |
5.2 数学学习策略影响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
5.2.1 结构方程模型概念原理及分析步骤 |
5.2.2 结构模型假设 |
5.3 数学学习策略影响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5.3.1 模型的参数估计 |
5.3.2 模型的适配度检验 |
5.4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的影响效应分析 |
5.4.1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整体的影响效应 |
5.4.2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子能力的影响效应 |
5.5 本章小结 |
6 学生群体特征变量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的调节作用分析 |
6.1 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 |
6.2 民族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的调节作用分析 |
6.3 年级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的调节作用分析 |
6.4 数学成绩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的调节作用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研究结论与讨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讨论 |
7.2.1 数学高阶思维结构模型建构 |
7.2.2 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现状概览 |
7.2.3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的影响机制解析 |
8 研究建议与启示 |
8.1 基于数学学习策略视角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发展路径 |
8.1.1 渗透学习策略意识,激发高阶思维系统发展内生动力 |
8.1.2 应用学习策略训练,增益高阶思维各子能力协同发展 |
8.1.3 实施策略教学干预,培育高阶思维群体发展高速效能 |
8.2 数学高阶思维的进一步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能力表现调查问卷》预测问卷 |
附录2:《数学高阶思维与学习策略调查问卷》正式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4)HPS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研究 ——以人教版《分子与细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以济宁地区为例 |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
第二节 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
第四章 基于HPS理念的生物学教学流程的理论构建 |
第一节 教学流程构建的理论依据 |
第二节 基于HPS理念培养科学思维的教学流程的构建 |
第五章 高中生物教学中蕴含的HPS资源分析与案例设计 |
第一节 高中生物教学中适合进行HPS教育的内容分析 |
第二节 案例一《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的设计与实践 |
第三节 案例二《酶的作用与本质》的设计与实践 |
第四节 案例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设计与实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与创新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创造性行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的提出 |
(三)理论基础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幼儿绘画活动的相关研究 |
(二)关于创造性的相关研究 |
(三)关于创造性行为的相关研究 |
(四)对已有文献的述评 |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概念界定 |
(一)幼儿绘画活动 |
(二)创造性行为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过程 |
第一部分 幼儿绘画活动与幼儿创造性行为的关系 |
一、幼儿绘画活动能奠定幼儿创造性行为发生的基础 |
(一)幼儿需要在绘画活动中表达自己 |
(二)幼儿需要在绘画活动中表达对外部世界感受 |
二、幼儿绘画活动能促进幼儿创造性行为的发展 |
(一)幼儿能表现出自己与事物之间的独立关系 |
(二)幼儿在团体工作中学会独立表达 |
(三)幼儿在独处时主动利用媒介物进行创造 |
第二部分 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性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一、大班幼儿绘画活动的创造性行为的现状分析 |
(一)幼儿绘画活动中的独立性行为分析 |
(二)幼儿绘画活动中的独创性行为分析 |
(三)幼儿绘画活动中的独特性行为分析 |
(四)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原创性行为分析 |
二、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
(一)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的幼儿创造性行为认识分析 |
(二)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方式的分析 |
(三)大班幼儿绘画活动的环境氛围分析 |
第三部分 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性行为的研究结论 |
一、幼儿独立性行为的发生受同伴影响 |
二、幼儿独特性与独创性行为的发生受绘画氛围的影响 |
三、幼儿原创性行为的发生受教师指导的影响 |
第四部分 教育建议和反思 |
一、研究的教育建议 |
(一)创设轻松自由的绘画氛围供幼儿进行绘画创作 |
(二)注重个别化、有针对性的教师指导与整体指导相结合 |
(三)丰富幼儿经验使得幼儿有自己的题材可以创作 |
二、研究反思 |
(一)对研究方法的反思 |
(二)对研究内容的反思 |
(三)对研究者自身的反思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性行为观察表 |
附录二 大班幼儿绘画活动创造性行为评价标准 |
附录三 关于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性行为的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6)通过美工区三维一体游戏法培养中班幼儿创造性的行动研究 ——以重庆市x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幼儿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
二、美工区对于幼儿创造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区域活动 |
二、美工区 |
三、创造性 |
四、幼儿创造活动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研究 |
一、国外的区域活动的相关研究 |
二、国内的区域活动的相关研究 |
第二节 美工区的相关研究 |
一、国外部分 |
二、国内部分 |
第三节 幼儿创造性的相关研究 |
一、创造性 |
二、创造性游戏 |
三、创造性思维 |
四、创造性活动 |
第四节 美工区与创造性的关系 |
一、美工区能够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 |
二、美工区能够启迪幼儿想象 |
三、美工区教师可以启发幼儿的创作能力 |
第五节 简评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工具 |
一、文献法 |
二、观察法 |
三、行动研究法 |
四、非正式访谈法 |
五、案例分析法 |
六、研究工具 |
第三节 研究假设及实验方案 |
一、研究假设 |
二、实验设计类型 |
三、实验前后测指标及计分 |
第四节 干预方案设计 |
一、实验过程 |
二、控制变量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一节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三维一体法游戏活动前测差异性分析 |
二、实验班与对照班三维一体游戏活动后测差异性分析 |
三、对照班幼儿美工区活动前后测差异性分析 |
四、实验班幼儿通过三维一体游戏法干预前后测差异性分析 |
五、实验班和对照班创造性比较分析 |
第二节 定量研究的结论与分析 |
一、结论分析 |
二、原因分析 |
三、小结 |
第三节 定性研究的结论与分析 |
一、三维一体游戏法影响幼儿好奇水平的案例观察分析 |
二、三维一体游戏法影响幼儿探索水平的案例观察分析 |
三、三维一体游戏法影响幼儿游戏水平的案例观察分析 |
四、三维一体游戏法影响幼儿创造水平的案例观察分析 |
五、小结 |
第五章 影响因素的讨论与研究结论 |
第一节 中班儿童创造性发展的影响因素讨论 |
一、关于美工区材料投放对中班儿童创造性影响的讨论 |
二、关于教师指导对中班儿童创造性影响的讨论 |
三、关于同伴互助对中班儿童创造性影响的讨论 |
第二节 研究结论 |
一、儿童的好奇水平在干预后有显着提升 |
二、儿童的探索水平在干预后有显着提升 |
三、儿童的游戏水平在干预后有显着提升 |
四、儿童的创造水平在干预后提升不显着 |
第六章 教育建议 |
第一节 注重美工区材料投放的合理性、规范化及多元化 |
一、美工区材料投放应符合合理性原则 |
二、美工区材料的选取应该规范化 |
三、美工区材料的扩充应该更加多元化 |
第二节 教师的指导应该遵循辅助性及教学示范性原则 |
一、教师进行指导的辅助性原则 |
二、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示范性原则 |
第三节 美工区主题活动的新颖性 |
第四节 发挥同伴的榜样示范及“小老师”作用 |
一、利用同伴的榜样示范促进幼儿在美工区的发展 |
二、发挥同伴的“小老师”作用 |
第七章 反思与展望 |
第一节 不足与反思 |
第二节 期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评价及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助于推动我国建设科技强国重大战略目标 |
(二)高中阶段是学生个体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期 |
(三)化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是培养高中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之一 |
(四)构成要素及评价体系与工具是化学创新能力研究的关键内容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研究 |
(二)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
(三)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应用价值 |
四、研究总体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创新能力 |
(二)化学创新能力 |
二、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能力结构理论 |
(二)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模型 |
(三)阿玛贝尔的创造力五阶段论 |
(四)沃勒斯的创造力四阶段论 |
(五)阿玛贝尔的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
(六)斯滕伯格的创造力投资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表现模型 |
一、化学创新过程 |
(一)发现问题阶段 |
(二)准备阶段 |
(三)解决阶段 |
(四)验证结果阶段 |
二、化学创新产品 |
三、外在表现 |
(一)流畅性 |
(二)多样性 |
(三)新颖性 |
(四)精密性 |
(五)价值性 |
四、化学学科创新活动 |
第四章 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测试的工具开发与实施 |
一、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测试维度及评价标准构建 |
(一)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测试维度 |
(二)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测试评价标准 |
二、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测试工具的开发 |
(一)测试工具开发的理论基础 |
(二)测试题和评分标准的设计 |
(三)工具的质量检测 |
三、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测试的组织与实施 |
第五章 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表现情况与分析 |
一、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总体测试结果与分析 |
(一)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各要素的发展情况 |
(二)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整体发展水平 |
(三)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 |
二、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各过程阶段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一)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中发现问题阶段测试结果与分析 |
(二)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中准备阶段测试结果与分析 |
(三)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中解决阶段测试结果与分析 |
(四)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中验证结果阶段测试结果与分析 |
三、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测试结果与分析 |
(一)学校环境对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影响情况 |
(二)学生人格因素对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影响情况 |
四、小结 |
第六章 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及教学设计案例 |
一、化学创新能力的发现问题阶段培养策略 |
(一)重视学生质疑,有效转化质疑 |
(二)培养学生观察与发现的能力 |
(三)积极为学生创造提问机会和空间 |
二、化学创新能力-准备阶段的培养策略 |
(一)罗列知识准备角度,提升知识准备全面性 |
(二)构建异质团队合作,提供多样化视角 |
(三)普及知识收集方式,更新知识储备 |
(四)审视知识准备,改进准备方向 |
三、化学创新能力的解决阶段的培养策略 |
(一)增加竞速回答小游戏,锻炼学生反应灵敏度 |
(二)增加开放性试题和作业 |
(三)提供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机会 |
(四)同学互评代替教师点评,提升学生评价能力 |
四、化学创新能力的验证结果阶段的培养策略 |
(一)学生汇报验证结果,提升表达逻辑 |
(二)提供多样化验证方式,学生自由选择 |
(三)反思验证结果,改进验证方法 |
五、促进创新能力发展的学校环境建设策略 |
(一)改进严格规章制度,营造轻松校园文化氛围 |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
(三)建立同伴关系,促进学生互相交流 |
(四)建设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由表达 |
(五)提升硬件设施,美化校园环境 |
(六)丰富课外活动,实现学生创新实践 |
六、促进高中生创新人格发展的策略 |
(一)增加趣味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
(二)增加自主探究实验,保护学生的冒险精神 |
(三)设计实验方案,提升学生想象力 |
(四)设置疑难情境、培养挑战精神 |
七、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的教学设计案例 |
(一)创新能力培养教学设计—“盐的水解” |
(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设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应用—电镀”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一)建构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表现模型 |
(二)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总体中等偏低 |
(三)提出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及建议 |
二、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 |
附录2 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测试 |
致谢 |
个人情况简介 |
(8)六年级学生解决开放题现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问题 |
(四)研究框架 |
二、文献综述 |
(一)问题解决 |
(二)开放题 |
(三)创造性思维 |
三、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工具 |
(四)评分框架 |
四、对研究结果的分析 |
(一)T小学和W小学的教育状况 |
(二)数字分类题研究结果分析 |
(三)AC距离题研究结果分析 |
(四)填数字题研究结果分析 |
(五)全班体重题研究结果分析 |
(六)切割正三角形题研究结果分析 |
(七)设计图案题研究结果分析 |
(八)总体情况 |
五、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试测卷 |
附录二 施测卷 |
致谢 |
(9)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对大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学前教育阶段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 |
1.1.2 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是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
1.1.3 现有研究的不足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创意 |
2.1.2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 |
2.1.3 幼儿创意美术教学活动 |
2.1.4 创造性思维 |
2.2 文献综述 |
2.2.1 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研究 |
2.2.2 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
2.2.3 幼儿园美术教育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
2.2.4 已有研究综述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假设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法 |
3.3.2 实验法 |
3.4 研究工具 |
3.5 研究材料 |
3.5.1 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 |
3.5.2 教学内容的来源 |
3.5.3 研究中的教学内容 |
3.5.4 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创意性体现 |
3.5.5 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 |
3.6 研究步骤 |
3.6.1 实验准备 |
3.6.2 前测 |
3.6.3 开展实验 |
3.6.4 后测 |
3.6.5 数据处理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1 研究结果 |
4.1.1 实验组与对照组创造性思维总体上的差异比较 |
4.1.2 实验组与对照组创造性思维各个维度间的差异比较 |
4.1.3 实验组和对照组创造性思维各维度的组内差异与组间差异比较 |
4.2 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对大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分析 |
4.2.1 有效促进流畅性的发展 |
4.2.2 有效促进独创性的发展 |
4.2.3 标题抽象性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
4.2.4 精致性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
4.2.5 抗过早封闭性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教育建议 |
5.2.1 教师要注重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各环节的作用和衔接 |
5.2.2 教师要利用创意美术教学活动中有价值的生成性内容 |
5.2.3 教师要为创意美术教学活动注入创造活力 |
第六章 研究反思与展望 |
6.1 研究反思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图画测量 |
附录 B 创意美术教学活动教案示例 |
致谢 |
(10)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之科学思维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以嘉荫县第一中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改介绍 |
1.1.2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与意义 |
1.1.3 嘉荫县第一中学校生物教学情况 |
1.2 研究现状与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分析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
1.5.1 概念界定 |
1.5.2 理论依据 |
第2章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2.1 学生调查 |
2.1.1 问卷编制与发放 |
2.1.2 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2.2 教师访谈 |
2.2.1 访谈内容 |
2.2.2 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3章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 |
3.1 通过利用教材辅助性栏目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
3.2 通过设置问题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
3.3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
3.4 通过模型构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
3.5 通过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
3.6 通过绘制概念图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
3.7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
3.8 通过习题讲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
第4章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 |
4.1 教材中蕴含科学思维的内容 |
4.2 实践前准备 |
4.2.1 前测试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
4.2.2 后测试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
4.2.3 教学案例设计 |
4.3 实践过程 |
4.3.1 实践对象 |
4.3.2 实践时间 |
4.3.3 实践内容 |
4.3.4 实践后反思 |
4.4 实践结果 |
4.4.1 前测结果分析 |
4.4.2 后测结果分析 |
4.4.3 概念图构建结果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1.1 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的研究结论 |
5.1.2 通过恰当的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
5.2 研究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生生物学科学思维水平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科学思维水平检测试题(前测卷) |
附录3 科学思维水平检测试题(后测卷) |
附录4 概念图构建原图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四、论创造性思维及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班级氛围和自主性动机的作用及教育启示[D]. 于松凌. 河南大学, 2021
- [2]基于问题情境的生物学教学对高中生发散思维的影响研究[D]. 杜晓静.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0)
- [3]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建构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数学学习策略的视角[D]. 林毅.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4]HPS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研究 ——以人教版《分子与细胞》为例[D]. 冯泽慧.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创造性行为的研究[D]. 韦文菲.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6]通过美工区三维一体游戏法培养中班幼儿创造性的行动研究 ——以重庆市x幼儿园为例[D]. 孙小倩.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评价及培养策略研究[D]. 崔馨月.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9)
- [8]六年级学生解决开放题现状的研究[D]. 肖航.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2)
- [9]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对大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研究[D]. 全于珠.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之科学思维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以嘉荫县第一中学校为例[D]. 张悦.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