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明市食用菌生产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与区划(论文文献综述)
李墨卿[1](2021)在《尤溪县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吕智鹏[2](2020)在《适应气候变化调整食用菌生产模式》文中研究表明分析漳州市芗城区14年的温度、相对湿度变化趋势,提出新气候形势下食用菌常温生产要点和模式,以供食用菌从业人员借鉴。
苏荣,马才勇,罗华吉,白海强[3](2019)在《金秀大瑶山食用菌栽培成效分析与建议》文中认为文章基于食用菌生长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分析了金秀大瑶山的气候特点,反映了金秀县具有栽培食用菌的优质生境条件。结合目前金秀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情况,从经济效益、社会、生态效益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金秀县食用菌产业在助推脱贫攻坚过程中取得的实效,提出了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阮锡章,洪维群,郑文君,受苗苗[4](2017)在《福建省尤溪县金柑冻害风险分析与区划》文中认为[目的]为了趋利避害、合理利用闽中地区气候资源,减轻低温冻害对尤溪县金柑生产造成的危害,开展了金柑冻害的气候风险分析与区划。[方法]应用19572013年尤溪县气象站及20092013年乡镇自动气象站资料等,结合金柑生物学特性和农业生产实践,建立金柑冻害气候风险评估模式;采用概率移植方法,使乡镇自动气象站资料订正延长成为长序列资料,应用GIS对福建省尤溪县金柑低温冻害气候风险进行分析与区划。[结果]该县金柑越冬期树体冻害气候风险分布可划分为尤溪河两岸等低海拔地区所处的安全区、县内中海拔大部分乡镇所处的轻度冻害风险区以及高海拔地区所处的中度冻害风险区。中低海拔大部分地区金柑树体冻害风险指数低于0.2,中度冻害发生机率不到10%,可以安全越冬。[结论]该县海拔400700m地区是金柑种植气候适宜区,金柑采果期冻害气候风险指数达到0.30.5,需在低温寒害到来之前及早采收,若要留树保鲜,则需采取塑料薄膜覆盖等防冻措施;海拔高度750m以上建设金柑果园,应避开北坡,尽量选择南坡和西南坡(背风坡),利用山体的屏障作用,减轻冻害;在850m以上种植金柑,其采果期受冻害风险大,经济效益差,一般不宜种植。
邓淑红,林娟,阮斌[5](2017)在《商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经济形势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产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政府与农户之间的协调性、技术推广等问题突出。文中以商洛食用菌产业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粗放式和非理性生产、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低、政府科技服务能力弱、产业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从动态角度分析影响商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指标,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化生产模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提高政府科技服务能力等对策,以期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曾强[6](2014)在《宁德市山地农业发展规划与建设策略》文中提出宁德市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多地少,三面依山,一面临海,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地面积超过1500万亩,可开发潜力巨大。加强山地农业开发始终是宁德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新时期如何在现有产业基础上,进一步集成资源,通过合理规划来加快发展,意义重大。论文综合分析了宁德市山地农业开发的条件、基础、面临的问题,认为主要优势有:区位条件优越、地理环境独特、气候类型多样、生态系统优良、山地资源丰富、农业传统悠久;问题体现在:农业开发融资困难,农业劳力短缺且成本增加,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品牌不足,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限。针对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的规划思路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利用宁德地理区位独特、气候条件良好、物种资源丰富等优势,集成创新要素,着力培育“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特色乡土、功能多样”4个重点,集中发展食用菌、茶叶、蔬菜、畜牧、水果、粮油、中药材、竹业、花卉苗木、商品林产业、休闲农业11个产业;同时,分别从产业定位与发展目标、规划布局、培育措施等方面对11个产业进行了规划,提出了具体方案。为了更好的推进宁德市山地农业开发规划的实施,作者提出了以下策略: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扶持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批农产品及农资批发交易市场,发展一批家庭农场。
司立英[7](2012)在《聊城市蔬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聊城市是位于山东省西部的农业种植大市,借改革开放、通关入世、“菜篮子”工程的大力实施,聊城市委市政府将蔬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着力推进蔬菜产业基地规模化、栽培设施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绿色化、服务社会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蔬菜种植面积连年扩展,产量产值大幅增加,产品质量逐渐提高,外贸经济崭露头角,被誉为“鲁西大菜园”。本文把聊城市蔬菜产业定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不同群体,制作了两种蔬菜种植结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通过不同形式,进行走访、调查,对聊城市蔬菜生产栽培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流通市场、基地建设、加工出口等情况进行调查,详细了解蔬菜产业在聊城市的发展历史、现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出聊城市蔬菜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其次,通过查阅聊城市内市外蔬菜产业相关资料,了解前人对蔬菜产业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比山东省寿光市、泰安市等外地市在蔬菜产业发展进程中取得的先进经验,找出聊城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差距,认清聊城市蔬菜产业提升再发展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明晰聊城市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最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理念,综合各种利弊因素,结合蔬菜产业的各类优秀典型,参考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取得的相关先进经验,采取针对性、实质性措施,解决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提供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再次优先发展、展现聊城市蔬菜产业新面貌的建议和对策。因此,通过系统性对比和综合性分析,本文认为:聊城市蔬菜产业提升再发展应该建设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应该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环境;应该多方位多层面开发国内外市场;应该多渠道宣传蔬菜产业发展优越性。
高尚文,李金义,李涛,张影,迟贵富[8](2011)在《抚顺市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与气象灾害防御对策》文中提出利用抚顺、清原、新宾三县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抚顺市主要农业气候资源现状,其现状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适合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然后,根据抚顺市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提出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的具体措施,包括发挥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做大食用菌产业;利用有效积温,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山区立体农业。最后,总结了制约抚顺市农业发展的干旱、洪涝、冰雹等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及其危害,并提出了科学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
高志强[9](2010)在《中国烟草种植替代预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项目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托并提供经费支持,坚持以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为依据,以中国烟草种植替代为主线,以国外烟草种植替代案例为参考,以促进中国烟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为目标,系统地研究中国烟草种植替代预案,以期为中国烟草种植替代提供决策依据,并为中国履行WHO-FCTC提供技术性文本。中国烟草种植替代障碍因素分析表明,实施烟草种植替代要得到社会认可和烟草行业的支持,至少存在以下障碍因素:经济发展与公众健康的矛盾、控烟与群体消费需求的矛盾、替代烟区地方政府的替代财源问题、烟草种植业从业人员的替代生计问题。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的必要性分析表明:中国履行WHO-FCTC必须有所行动,必须在烟草种植替代和替代生计方面有所作为;适应WTO的要求,中国烟叶产业存在着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不足,必须通过烟草种植替代来优化生产布局;无论是全球烟叶市场还是中国烟叶市场,均存在市场萎缩的趋势,烟草种植替代是一种必然趋势和时代要求。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的可行性分析表明:中国烟草种植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通过统筹安排种植替代以实现烟叶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的诸多现实响应基础提供了事实依据和丰富的案例,为实现烟草种植替代积累了可选方案和一定的经验;中国烟草种植替代具有较大的潜力,为烟草种植替代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前景;烟草专卖体制为中国烟草种植替代提供了良好的体制保障和组织保障。中国烟草种植替代预案的最终成果体现在四个方面:为了指导各替代烟区的替代作物筛选和比较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ENEC研究法并进行了实证研究,为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的全面实施提供方法论基础;为科学规划种植替代的时序进程,提出了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状态分级配置预案;为科学规划种植替代的区域布局,提出了中国烟草种植替代地理分区配置预案;基于全局角度,综合考虑国家利益、行业利益、地方政府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烟草业从业人员利益,针对恰当地履行WHO-FCTC相关条款,进行了中国烟草种植替代战略分析,提出了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为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的全面实施搭下了宏观框架。
杨凤海[10](2010)在《基于GIS的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时空变异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气候变化不断突显,全球变暖、大气环流异常、极端气候频繁,世界各国对此十分关注与重视。黑龙江省是东北地区和全国气候变暖最大地区,极端天气不断增多,灾害繁发。因此,对气候变化分析、评价与监测工作手段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空间信息技术在气候资源时空变异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GIS是“3S技术”(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心,以GIS为支撑的空间信息技术在气候要素插值和气候变化分析中应用研究不断深入。为了探索黑龙江省气候变化的区域特征和规律,本文以GIS技术和地统计分析为支撑,将旬气候要素数据作为基础,通过相关模型对来自全省气象站点的气候资源数据进行插补,将插值得到的区域气候要素空间表面数据存贮在数据库中,利用站点数据和插值结果分析了全省气候资源时空变异规律。研究成果对于区域气候要素插补方法选择、气候资源数据库建设、区域气候变化分析与监测、提高区域气候变化和气候要素空间变异分析手段、完善农业信息化内容和手段、开发利用区域资源和农业发展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气候要素数据的空间插补与计算。本文以ArcGIS为支撑,80个气象站点观测的1997-2006年10年的气候要素数据为插值样本,考虑区域地面高程(DEM)、坡向、森林覆盖率、土地利用覆被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协同克里格(Cokriging)、径向基(RBF, Radial Basis Functions)等方法,对全省旬气候要素如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量等进行空间插值,得到它们全省范围内1km×1km所有单元较高精度的空间表面数据,其中36个旬降水量插值结果均误差、平均标准差和均方根标准差的平均值分别为-0.007mm、-0.015和1.011,表明所用插值方法对于气候要素的插值是一种适当、可信的方法。进而通过地图代数方法(栅格叠加)得到相应气候要素月、年时间序列空间分布数据。2.气候要素空间数据库创建。将插补得到的气候要素及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以ArcGIS Geodatabase模型为支撑,在ArcCatolog环境下,建立了集旬、月和年时间序列的气温、降水量、积温、温润指数、地温、蒸发量等气候要素以及土地利用区域、行政区划、气象站点等栅格数据集(Raster Datasets)、矢量要素集(Feature Datasets)于一体的气候要素空间数据库。3.气候要素时空变异分析。通过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异分析,得出全省主要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如下:1)近10a来,旬平均气温有波动。从空间上看,东南部和东部地区变化较小,其它地区变化较大;从时间上看,11-13、12-14、19-21旬的平均气温有平稳下降趋势,15-17、26-28和27-29旬的平均气温有平稳升高趋势:7月份平均气温有稍许下降趋势,9和11月的平均气温稍有上升趋势,5-9月平均气温升高约1.0℃,平原地区升温幅度大于山地丘陵区。气象站年平均气温移动变化以2.9℃为均值在2.5-3.3℃之间,略有升高和波动迹象,但无明显上升趋势。与多年平均气温相比,也无明显升高。春夏之交一些旬期平均气温变化率降低趋稳,夏秋之交一些旬期平均气温变化率升高,表明实际物候有向后延迟的迹象。2)旬降水量及其波动在时间上呈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特征;月降水量也呈中间大、两头小,但其波动却是中间小、两头大;年降水量基本是以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地区为最大,向周边逐步减少,且以向大庆、齐齐哈尔方向递减最快,其它方向递减较慢。原来多年降水量较大的峰值区域降水量减少,地区间降水量较差减小。全省插值和计算的年降水量为524.6mm,与历史数据相比减少幅度约为60mm。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一带降水量相对较大,松嫩平原西部和大兴安岭西麓相对较小,地区间降水量分布不均。3)13-27旬湿润指数在平原地区波动变异较大,山地丘陵地区变异较小。齐齐哈尔变异最大,牡丹江变异最小。7月份波动变化最小,最大在春季的5月份。4)13-27旬的积温在山地丘陵地区和松嫩平原地区变异较大,三江平原地区变异较小。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这两大平原之间的积温变异存在较明显的差别。大兴安岭、伊春、齐齐哈尔等地、市旬积温波动变异较大,七台河、佳木斯等市波动变异较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地、市年积温相对较低,而位于平原地区和东南部地区相对较高。七台河、鸡西、佳木斯、双鸭山等市≥0℃年积温波动变异较小,大兴安岭、伊春、齐齐哈尔等地、市波动变异较大;七台河、佳木斯、鸡西等市≥10℃年积温波动变异较小,大兴安岭、伊春、齐齐哈尔、绥化等地、市波动变异较大。创新点:1)首次利用协同克里格(Cokriging)方法,建立黑龙江省气候要素与高程(DEM)、坡向、森林覆盖率等因素间的统计关系,对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等气候要素进行空间插值。基于ArcGIS对气温、降水、积温、湿润指数等气候要素进行分析,得到它们的区域空间变异规律;2)在计算旬湿润指数过程中,深入研究了多种湿润指数计算的模型,参考了适合本论文研究的模型——德·马东(de Martonne)月湿润指数模型IdM=P/(T+10) (P为月降水量,T为月平均气温),吸收该模型用降水量与气温间关系反映湿润程度的思想,并通过相关分析寻找模型I=P/(T+a) (P为旬降水量,T为旬平均气温,a为常数)计算结果同P/E(P为旬降水量,E为旬蒸发量)间的关系,从而建立适合计算黑龙江省旬湿润指数的公式IYFH=P/(T+5) (P为旬降水量,T为旬平均气温)。用新创建的模型计算旬湿润指数,收到很好的效果;3)气候要素空间插值主要按旬进行,插值出旬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量等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气候数据,进而计算月和年的气候数据,并基于ArcGIS的Geodatabase模型建立相应的空间数据库,为作物自然生产潜力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弥补了以往研究成果中旬气候要素空间分布数据的不足。
二、三明市食用菌生产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与区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明市食用菌生产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与区划(论文提纲范文)
(2)适应气候变化调整食用菌生产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近14年来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分析 |
1.1 温度变化 |
1.2相对湿度变化 |
1.3 综合数据分析 |
2 温度变化对食用菌生产的影响 |
2.1 影响范围 |
2.2 影响内容 |
3 根据气候特点调整食用菌生产的方式方法 |
3.1 选择正确时间、地点 |
3.2 调整生产工序 |
3.2.1 温度方面 |
3.2.2 气体方面 |
3.2.3 水分方面 |
3.3 选择优良菌种 |
4 讨论 |
4.1 温度变化的连带性影响 |
4.2 技术推广意义 |
4.3 规模化、工厂化将逐渐成为发展趋势 |
(3)金秀大瑶山食用菌栽培成效分析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食用菌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
1.1 温度 |
1.2 水分 (湿度) |
1.3 光照 |
2 金秀县气候特点 |
3 食用菌栽培效益 |
3.1 经济效益 |
3.2 社会效益 |
3.3 生态效益 |
3.4 精准扶贫效益 |
4 食用菌栽培对策与建议 |
4.1 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 |
4.2 打造金秀大瑶山有机生态产品名片 |
4.3 培育食用菌栽培创业致富带头人 |
4.4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
5 结语 |
(4)福建省尤溪县金柑冻害风险分析与区划(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数据来源 |
1.3 分析方法 |
1.3.1 计算各乡镇站与县站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差值 |
1.3.2 建立气候风险模式 |
1.3.3 利用GIS进行金柑冻害气候风险区划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金柑物候期及生物学特性 |
2.2 金柑冻害指标 |
2.3 各乡镇的金柑冻害发生风险概率 |
2.3.1 金柑树体冻害气候风险概率 |
2.3.2 金柑采果期冻害气候风险概率 |
2.4 各乡镇的冻害风险指数 |
2.5 金柑冻害气候风险区划及分区评述 |
2.5.1 树体冻害气候风险指数分布 |
2.5.2 金柑采果期冻害气候风险指数分布 |
2.6 历年金柑冻害风险验证 |
3 小结与讨论 |
(5)商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商洛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 |
1.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
1.2 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
1.3 经济效益不断增加 |
1.4 栽培模式逐步优化 |
2 商洛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2.1 食用菌产业现代化水平低 |
2.2 产业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
2.3 政府与菌农之间的协调度差 |
2.4 产业信息平台建设滞后 |
3 商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AHP分析与指数分析 |
3.1 AHP分析 |
3.2 指数分析 |
4 商洛生态食用菌可持续产业发展对策 |
4.1 继续保持资源环境优势 |
4.2 积极发展现代化生产模式 |
4.3 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
4.4 提高政府科技服务能力 |
(6)宁德市山地农业发展规划与建设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 |
1.1.2 统筹城乡建设任务的推进 |
1.1.3 资本下乡和家庭农场的兴起 |
1.1.4 环三都澳区域的开发 |
1.1.5 建设“六新大宁德”战略的实施 |
1.2 山地农业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2 宁德市山地农业开发的基础与优势 |
2.1 优越的区位条件 |
2.2 独特的地理环境 |
2.3 多样的气候类型 |
2.4 优良的生态系统 |
2.5 丰富的山地资源 |
2.6 悠久的农业传统 |
3 宁德市山地农业开发现状与面临问题 |
3.1 山地农业开发现状 |
3.1.1 产业基础 |
3.1.2 区域布局 |
3.1.3 主要成效 |
3.2 山地农业开发问题 |
3.2.1 农业开发融资困难 |
3.2.2 农业劳力短缺且成本增加 |
3.2.3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品牌不足 |
3.2.4 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
3.2.5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限 |
4 宁德市综合开发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
4.1 指导思想 |
4.2 规划原则 |
4.2.1 规模化与产业化 |
4.2.2 设施化与机械化 |
4.2.3 园区化与组织化 |
4.2.4 标准化与品牌化 |
4.2.5 科技化与信息化 |
4.3 规划目标 |
4.3.1 总体目标 |
4.3.2 产业规划目标 |
5 宁德市山地农业开发规划的产业选择与培育 |
5.1 基础产业 |
5.1.1 粮油产业 |
5.1.2 蔬菜产业 |
5.1.3 畜牧产业 |
5.1.4 商品林产业 |
5.2 主导产业 |
5.2.1 食用菌产业 |
5.2.2 茶产业 |
5.2.3 水果产业 |
5.2.4 竹产业 |
5.3 特色产业 |
5.3.1 中药材产业 |
5.3.2 花卉苗木产业 |
5.4 休闲农业 |
6 促进宁德市山地农业开发的主要策略 |
6.1 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
6.2 扶持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 |
6.3 建设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6.4 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 |
6.5 打造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 |
6.6 建设一批农产品及农资批发交易市场 |
6.7 发展一批家庭农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图1:粮油产业规划布局图 |
图2:蔬菜产业规划布局图 |
图3:畜牧产业规划布局图 |
图4:商品林产业规划布局图 |
图5:食用菌产业规划布局图 |
图6:茶产业规划布局图 |
图7:水果产业规划布局图 |
图8:竹产业规划布局图 |
图9:中药材产业规划布局图 |
图10:花卉苗木产业规划布局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聊城市蔬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蔬菜及其蔬菜产业背景 |
1.1.2 世界蔬菜产业研究现状 |
1.1.3 我国蔬菜产业研究现状 |
1.1.4 聊城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1.2 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聊城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
2.1 聊城市蔬菜产业发展历史 |
2.2 聊城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2.2.1 政府政策引路,效益连年频增 |
2.2.2 科技品种趋新,种植结构优化 |
2.2.3 区域布局合理,基地优势显现 |
2.2.4 生产标准完善,产品认证增加 |
2.2.5 企业龙头昂首,一企引领八方 |
2.2.6 专业市场建立,营销网络畅通 |
2.2.7 农民组织多种,专业合作社优 |
2.3 聊城市蔬菜产业发展特点 |
2.3.1 蔬菜产业的布局:由分散到集中 |
2.3.2 蔬菜产业的趋势:由低端到高端 |
2.3.3 蔬菜产业的竞争:由劣势到优势 |
2.3.4 蔬菜产业的方向:由单元到多元 |
第三章 聊城市深化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
3.1 聊城市深化蔬菜产业发展的自然优势 |
3.1.1 聊城市行政区划及基本概况 |
3.1.2 聊城市气候条件 |
3.1.3 聊城市水利情况 |
3.1.4 聊城市土壤情况 |
3.2 聊城市深化蔬菜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
3.2.1 聊城市交通情况 |
3.2.2 聊城市信息网络 |
3.3 聊城市深化蔬菜产业发展的技术优势 |
3.4 聊城市深化蔬菜产业发展的产品优势 |
3.5 聊城市蔬菜产业新发展的必要性 |
3.5.1 聊城市蔬菜产业新发展是国内国外基本现实要求 |
3.5.2 蔬菜产业是聊城市农业主导产业的必然选择 |
3.5.3 蔬菜产业是聊城市农业主导产业的必然选择 |
第四章 聊城市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
4.1 土地紧张,菜农经营分散 |
4.2 温室大棚更新减少,产业基础夯实缓慢 |
4.3 菜农思想观念难以更新 |
4.3.1 菜农小农意识依然存在 |
4.3.2 科学管理任重道远 |
4.4 蔬菜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落后 |
4.5 蔬菜产业纵深发展受资金与科技短缺制约 |
4.6 诸多信息滞后,产品流通不畅 |
4.6.1 生产信息不畅 |
4.6.2 销售信息不畅 |
4.6.3 物流信息不畅 |
4.7 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标准实施不力 |
4.8 出口创汇能力差,向外发展意识不强 |
第五章 聊城市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
5.1 政府领头,全面协调共发展 |
5.1.1 明确聊城市蔬菜产业发展思路 |
5.1.2 规划聊城市蔬菜产业发展总体目标 |
5.1.3 协调解决聊城市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阻碍 |
5.2 科技带路,求实创新促发展 |
5.2.1 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建设 |
5.2.2 加强科技应用体系建设 |
5.3 高标准生产,提升品牌优先发展 |
5.3.1 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及质量的标准制定与宣传 |
5.3.2 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加工高规范严要求的实施 |
5.3.3 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及产品的监测 |
5.3.4 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的多方向多种类发展 |
5.4 高要求建设现代物流综合市场 |
5.5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延长,效益增加 |
5.5.1 新型龙头企业初建设 |
5.5.2 现有龙头企业再发展 |
5.5.3 重点支持的龙头企业 |
5.6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 |
第六章 结论 |
6.1 聊城市蔬菜产业发展是必须和必然的 |
6.2 聊城市蔬菜产业新发展的途径 |
6.2.1 建设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
6.2.2 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环境 |
6.2.3 多方位多层面开发国内外市场 |
6.2.4 多渠道宣传蔬菜产业发展优越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历 |
(8)抚顺市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与气象灾害防御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农业气候资源 |
2.1 日照资源 |
2.2 热量资源 |
2.3 降水资源 |
3 农业气候资源利用 |
3.1 发挥农业气候资源优势, 做大食用菌产业 |
3.2 利用有效积温, 调整种植结构 |
3.3 发展山区立体农业 |
4 农业气象灾害 |
5 防御对策 |
5.1 旱灾的防御对策 |
5.1.1 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 |
5.1.2 人工增雨抗御干旱。 |
5.1.3 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 |
5.2 雹灾的防御对策 |
5.2.1 植树造林, 绿化荒山秃岭。 |
5.2.2 人工消雹。 |
5.3 洪涝的防御对策 |
5.3.1 植树造林, 减少水土流失。 |
5.3.2 修建防洪工程, 健全排水系统。 |
5.3.3 调整农业结构和种植制度。 |
5.3.4 建立防灾减灾系统。 |
(9)中国烟草种植替代预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 选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依据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烟草替代生计的相关概念 |
2.2 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研究现状 |
2.3 国外烟草业替代生计研究现状 |
2.4 国际烟草业替代生计的理论探讨 |
2.5 中国履行WHO-FCTC的工作进展 |
3 研究方案 |
3.1 基本研究思路 |
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3.3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的障碍因素分析 |
1 经济发展与公众健康的矛盾 |
1.1 经济发展与烟草业的关系 |
1.2 关注公众健康 |
1.3 国家利益至上 |
2 控烟与群体消费需求的矛盾 |
2.1 人口变动与烟草业的关系 |
2.2 卷烟消费群体变化趋势分析 |
2.3 存在与需求的现实 |
3 地方政府的替代财源 |
3.1 中国烟草业的财富贡献分析 |
3.2 烟叶产业对地方政府的财富贡献 |
3.3 地方政府的替代财源探讨 |
4 烟草种植从业人员的替代生计 |
4.1 中国烟草种植从业人员数量分析 |
4.2 中国烟草种植从业人员生计现状分析 |
4.3 烟草种植从业人员的替代生计探讨 |
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的必要性分析 |
1 WHO-FCTC与中国烟草种植替代 |
1.1 WHO-FCTC有关替代生计的条款 |
1.2 来自WHO-FCTC的压力分析 |
1.3 面对WHO-FCTC的态度与立场 |
2 WTO与中国烟草种植替代 |
2.1 来自WTO的压力分析 |
2.2 入世对我国烟叶生产的影响 |
2.3 利用农业国内支持政策促进烟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
2.4 面对WTO的中国烟叶产业发展策略 |
3 全球烟叶产业市场分析 |
3.1 世界烟叶生产现状 |
3.2 全球烟叶供应趋势分析 |
3.3 全球烟叶需求趋势分析 |
4 中国烟叶的市场供求趋势分析 |
4.1 中国烟叶种植面积趋势分析 |
4.2 中国烟叶单位面积产量趋势分析 |
4.3 中国烟叶供给总量的趋势分析 |
4.4 对烟叶数量的需求趋势 |
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的可行性分析 |
1 中国烟草种植业的发展现状 |
1.1 中国烟草种植业的波动分析 |
1.2 中国烟草种植业的数量特征 |
1.3 中国烟叶的质量状况及品质特征 |
1.4 基于烟叶资源优化配置的烟草种植替代策略 |
2 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的现实响应基础 |
2.1 "北烟南移"的历史过程 |
2.2 中国烟草种植区划的导向效应 |
2.3 区域经济发展所形成的自发替代效应 |
2.4 适度规模种植所带来的自发替代效应 |
2.5 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自发替代效应 |
3 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的潜力分析 |
3.1 烟草农业的资本积累为烟农替代生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
3.2 烟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烟草种植替代提供了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
3.3 烟草农业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为烟区替代作物生产提供了成功典范 |
3.4 多样化的作物种植制度为烟农替代生计提供了多样化的技术思路 |
3.5 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缓解了烟草农业替代生计的实施压力 |
4 烟草专卖体制与中国烟草种植替代 |
4.1 中国烟草专卖体制的历史沿革 |
4.2 中国烟草专卖体制的运行现状分析 |
4.3 烟草专卖体制在中国烟草种植替代中的特殊作用 |
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国烟草种植替代预案 |
1 替代作物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与实证研究 |
1.1 ENEC研究法简介 |
1.2 ENEC研究法在替代作物比较研究中的应用 |
1.3 基于ENEC研究法的湘南粤北桂东丘陵山地烤烟区实证研究 |
2 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的状态分级配置预案 |
2.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
2.2 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状态分级方法 |
2.3 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状态级别简介 |
3 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的地理分区配置预案 |
3.1 烟草种植替代区域类型划分的原则 |
3.2 对烟草种植区划二级区的聚类分析 |
3.3 烟草种植替代区域类型划分方法 |
3.4 中国烟草种植替代区分区概述 |
4 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的战略分析 |
4.1 中国烟草种植业的SWOT分析 |
4.2 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的现状分析 |
4.3 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的指导思想 |
4.4 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的基本原则 |
4.5 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的战略目标 |
4.6 中国烟草种植替代的战略措施 |
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1 研究结论 |
2 政策建议 |
3 主要创新点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在读期间的学术成果 |
(10)基于GIS的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时空变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1.4 研究的内容及重点难点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 |
2.1.1 区域化变量理论基础 |
2.1.2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
2.1.3 空间数据参考基础与集成技术 |
2.1.4 GIS及其软件基础 |
2.1.5 地统计分析(Geostatistical Analyst)原理 |
2.1.6 空间数据库与Geodatabase技术 |
2.1.7 气候资源分析方法 |
2.2 研究区概况 |
2.2.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
2.2.2 地形地貌 |
2.2.3 气候条件 |
2.2.4 植被条件 |
2.2.5 土壤条件 |
2.2.6 水文地质条件 |
2.2.7 经济社会与区域土地利用状况 |
2.3 数据来源与处理 |
2.3.1 数据来源 |
2.3.2 数据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
2.3.3 数据格式转换 |
2.3.4 空间数据框架的统一 |
2.4 气候数据插值计算 |
2.4.1 协同插值数据制作 |
2.4.2 旬气候数据插值与计算 |
2.4.3 月气候数据计算 |
2.4.4 年气候数据计算 |
2.5 气候资源空间数据库创建与应用 |
2.5.1 数据库空间框架建立 |
2.5.2 数据组织 |
2.5.3 数据库建立 |
2.5.4 空间数据索引 |
2.5.5 数据库应用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气候资源时空变异分析概述 |
3.1.1 气候资源时空变异分析的概念 |
3.1.2 气候资源时空变异分析的指标 |
3.1.3 气候资源时空变异分析的内容 |
3.2 平均气温时空变异 |
3.2.1 平均气温空间变异 |
3.2.2 平均气温时间变异 |
3.3 降水量时空变异 |
3.3.1 降水量空间变异 |
3.3.2 降水量时间变异 |
3.4 湿润指数空间变异 |
3.4.1 旬湿润指数空间变异 |
3.4.2 月湿润指数空间变异 |
3.5 积温空间变异 |
3.5.1 旬积温空间变异 |
3.5.2 月积温空间变异 |
3.5.3 年积温空间变异 |
4 讨论 |
4.1 研究对象的取舍和研究区的选定 |
4.2 研究尺度的确定 |
4.3 气候要素插值和计算 |
4.3.1 插值方法 |
4.3.2 气候要素插值 |
4.3.3 基于插值的气候要素计算 |
4.3.4 插值结果精度检验 |
4.4 气候要素空间数据库建设 |
4.5 气候资源分析评价 |
5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不足之处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三明市食用菌生产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与区划(论文参考文献)
- [1]尤溪县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墨卿. 河北工程大学, 2021
- [2]适应气候变化调整食用菌生产模式[J]. 吕智鹏. 福建热作科技, 2020(03)
- [3]金秀大瑶山食用菌栽培成效分析与建议[J]. 苏荣,马才勇,罗华吉,白海强. 大众科技, 2019(01)
- [4]福建省尤溪县金柑冻害风险分析与区划[J]. 阮锡章,洪维群,郑文君,受苗苗.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11)
- [5]商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 邓淑红,林娟,阮斌. 辽宁农业科学, 2017(01)
- [6]宁德市山地农业发展规划与建设策略[D]. 曾强.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 [7]聊城市蔬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司立英.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8]抚顺市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与气象灾害防御对策[J]. 高尚文,李金义,李涛,张影,迟贵富.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6)
- [9]中国烟草种植替代预案研究[D]. 高志强.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8)
- [10]基于GIS的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时空变异研究[D]. 杨凤海. 东北农业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