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体育科研文摘(论文文献综述)
李美玲[1](2020)在《体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写作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文中提出在纷繁复杂的论文海洋里,想要快速的检索查阅到相关研究论文,论文的摘要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论文摘要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其中英文摘要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山西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在英文摘要的写作上还有诸多问题,本研究以2015-2019年山西省各高校(包括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存在问题较多的200篇中英文摘要作为分析对象,以山西省200名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并以山西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写作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为研究对象,对学位论文英文摘要部分(包括英文摘要、题目以及关键词)的撰写进行分析。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内容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科技文献的翻译策略及特点,提炼出近五年来山西省体育学科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部分在写作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结论为:(1)时态(79.50%)、语态(51.50%)、复合句使用不正确(68.50%)、非谓语(86.50)不正确;(2)字母大小写不规范(58.50%);(3)专业术语翻译不准确(60.50%);(4)内容过于繁冗复杂(73.50%);(5)英文摘要撰写多以直译的形式出现(87.00%);(6)不会灵活运用意译、省译等翻译方法(73.00%);(7)部分论文由于中文内容表达不完整、不精确而导致了英文摘要误译的现象(80.50%);(8)从英文部分整体上看,缺乏衔接词、逻辑性偏低使英文摘要部分读起来很突兀(78.50%);(9)对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写作规范不明确(36.50%)等几个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英文摘要写作问题的提升对策:(1)从研究生个体方面:应不断提升英文水平,并加强对英文摘要的重视;(2)从培养环节方面:合理安排普通与专业英语教学的比重,突出论文写作的针对性;(3)从培养制度方面:出台英文摘要写作指南重视英文摘要写作规范。
张健[2](2019)在《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以下简称特色学校)是落实校园足球“角色定位”和“使命任务”的基本单位和中坚力量,其发展的“质”与“量”是校园足球成败的关键。目前特色学校的数量已突破两万所的规模,如何对质量做出判断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评价是现代教育行政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发挥评价的管理与监督效能提升特色学校的办学质量是本研究的主旨所在,为此构建了《基于CIPP的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体系》,这不仅为北京市校园足球运动协会对特色学校实施评价提供了工具支持,还是应用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解决学校体育实践问题的有益尝试。本文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德尔菲和环比构权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CIPP的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体系》,并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对它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做出判断,具体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第一、构建了以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为宏观指导、CIPP模式为中观指导、指标构建理论为微观指导的《基于CIPP的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体系》,该体系符合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的内在逻辑关系链,三个层次的理论衔接紧密,使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工作既有雄厚的理论基础又有扎实的实践支撑;第二、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主要体现在该评价体系从“目标—资源—过程—结果”四个维度对学校展开评价,评价指标兼顾前瞻性与基础性、过程性与增幅性、定性与定量的结合,评价过程遵循“平等、协商、对话”的原则,在行政、校方和师生共同参与下进行,使得学校的主体地位和师生利益得到尊重,评价结果兼顾多方利益诉求;第三、该评价体系由发展目标、资源保障、组织执行、发展成果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构成,其一级指标的权重值分别是0.1584、0.2794、0.3797、0.1835,评价标准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加快发展校园足球重点督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实际情况综合制定;第四、实证研究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具有良好的诊断性和区分性功能,能够较准确地鉴别不同学校的整体发展程度、甄别优势与薄弱环节;第五、从整体来看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处于特色办学的孕育阶段,特色学校在价值导向上着眼于全员参与、培养兴趣,均以足球课程建设与实施为着力点,以提高校园足球活动形式的数量与质量为手段,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反映出前期以规范办学行为为目的的初衷已经实现;同时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学校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之间存在程度不等的“断层现象”,致使发展目标的定向凝聚作用“被削弱”;师资、场地和课程建设依然是特色学校资源配给的短板;校园足球活动形式创新性不够、推进方式趋同化、学生参与人数比例受限是组织执行的薄弱环节;特色学校“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逐渐成型,但发展成果尚不显着。
李博[3](2018)在《学科交叉视域下我国体育学知识演化的多维研究》文中指出从学科交叉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历史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历史、知识流动、研究内容三个维度对体育学学科知识演化进行研究。历史维度主要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梳理体育学各分支学科和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体育学的发展脉络,知识流动维度主要是结合学科交叉测度指标体系、托尼比彻的学科分类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对改革开放至今体育学学科交叉态势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内容维度主要采用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示并分析体育学和不同学科群交叉的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学的演化经历了“问题研究形态”、“研究领域形态”、“学科范畴形态”三个阶段,学科交叉是体育学形成和壮大的主要途径。体育学最原始的知识形态是以运动技术或者是运动技能为表现形态的实践性知识,为了满足科学化需求,和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逐渐演化成为一个包含众多分支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体系。2、我国体育学经历了清末效仿德日,民国学习欧美,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学苏,改革开放以后全面发展四个阶段。和西方相比我国体育学发展是非线性、碎片化的,但在学科起源、学科演进动力、学科结构演化等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改革开放以后的我国体育学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体育理论体系,在知识体系日渐完善的同时逐渐彰显出更多的学术性。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体育学知识体量和知识流量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知识体量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波动的,经历了复苏期、指数增长期、逻辑增长期3个阶段,知识流量的增长是线性的,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和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较低,学科开放性不高,学科知识体量的增长大部分都是学科“自繁衍”的结果。北京奥运会后,这些现象在逐渐改观,学科开放性在逐渐增加,体育学由“外延式发展”逐渐转向“内涵式发展”。4、我国体育学和外部学科交叉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从学科交叉的多样性来看,和体育学交叉融合的学科数量越来越多,学科交叉的跨度越来越大,体育学和外部学科交叉所形成的知识流量的分配由混乱向着有序化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逐渐稳固。二是从学科交叉的聚和性来看,体育学和外部学科交叉融合的强度越来越大,学科交叉网络密度越来越高,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5、苏联模式对我国体育学知识体系的影响非常明显,随着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勃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体育学开始了“科学革命”,进入21世纪后“科学革命”逐渐结束,体育学进入“常规科学”阶段,通过“范式融合”我国体育学由偏向自然科学、教育学的知识体系演化成为综合性的知识体系。6、在现代科学聚合性发展趋势推动下和学科之间可通约性的规制下,我国体育学知识流出和知识流入两个视角下学科交叉呈现出趋同化的发展趋势。体育学和应用科学、软科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和纯科学、硬科学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体育学向着“软性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生物学医学学科群、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群、经济学学科群成为了体育学关系最为稳定的3个交叉学科群。7、和体育学交叉文献数量最多的是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群,其次是经济学学科群、医学生物学学科群、信息科技学科群、人文类学科群、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学科群。体育学和不同学科群交叉形成的研究热点存在“边缘效应”,体育学和远缘学科交叉尽管研究成果数量不多,但是研究成果的丰富度、异质度更高,研究热点的数量也相对更多。8、北京奥运会对体育学和外部学科的交叉融合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高频关键词、高突现率关键词还是聚类标注词,奥运会是出现次数最为频繁的词汇,几乎每一个学科交叉领域都有涉及奥运会的研究。在北京奥运会的关照下,体育学学科内部的扩张力和学科外部的渗透力不断增强,使得体育学和外部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深化。9、理论研究薄弱是体育学学科地位低下的根本原因。大部分的学科交叉研究都是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单向渗透至体育学领域,体育学无法贡献出具有影响力的理论。理论贫乏和方法的缺失使得体育学在和其他学科进行知识交换时总是扮演知识受馈者的角色,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识回馈,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让渡学科的话语权,造成的后果就是体育学和其他学科在交叉融合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郑茹[4](2018)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文中研究指明学术期刊是以探索、积累和传播人类的科技知识、先进思想为基本目标的特殊出版物。学术期刊凝聚着学者的智慧,对科学研究具有导向作用,学者以期刊为阵地分化出动态聚合的论域,催化新的成果的产生。学术期刊的出版研究目的在于考察学术期刊出版活动的诸多环节以及出版要素,揭示学术期刊出版的演化历程,探索学术期刊出版规律,揭示出版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贯穿出版活动始终的准则和规范等。相比于自然科学期刊而言,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出版研究更容易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与制约。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具有为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独特功能,因此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出版进行长时段研究,能够揭示不同历史阶段下社会对学术知识、先进思想的需求情况,以及不同时期的学术研究所呈现出的表现形态和差异性,可以镜观不同时期的学术发展情况。本研究采集1949-2016年CNKI近60年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征稿启事,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并且有针对性的利用CNKI公开的期刊出版数据,作为征稿启事的补充,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历年期刊出版史料进行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研究的时间跨度涵盖建国至今,涉及了人文社会科学19个一级学科,因此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面貌和学术期刊出版生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揭示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基本情况,梳理出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的概貌。包括期刊种类走势、地域分布、学科的基本分布等。(2)揭示建国以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出版规范演变及完善历程。包括审稿制度、出版要求,如稿件类型以及论文格式(题名、摘要、引文)等方面的要求。(3)通过分期研究将建国后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分析,揭示每个阶段期刊的发展特征;通过分层研究重点分析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以及网络期刊等特殊类型,揭示名刊工程期刊的示范作用、核心期刊的引领效应以及网络期刊的倒逼效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现有的研究中宏观层面、全景式、整体性研究较为少见。本研究从宏观层面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出版演化状况所做全景式描摹,是对以往以单一期刊或某类期刊、某地区出版期刊为主的个案式研究的补充,能够从多维度揭示建国以来学术期刊出版演变的过程。同时,也能够从微观层面,揭示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不同类型期刊的出版特征。(2)针对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长时间段连续性研究的方法、区别于节点研究。本研究的时间范围是建国至今,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上考察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出版生态,既可以形成时间上的演化研究,也可以针对某一时间进行横向比较,在已有的期刊出版史研究中较为少见。本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其一,建国后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基本生态不断发生变化。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发展过程较为波折,全国范围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存在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的学术期刊的发展差距较大。其二,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规范受欧美影响,日益与世界对接,审稿制度、稿件类型以及论文的写作规范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完善。其三,从分期情况看,不同历史时期的期刊出版在种类、发展速度、学科组成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受复杂的社会环境、学术水平、科学技术的影响,期刊的出版呈现不同的状态。从分层情况看,核心期刊对学术期刊的规范具有引领效应,“名刊工程”对大学学报的发展具有示范效应,网络期刊对纸本期刊具有倒逼效应。本研究的价值主要在于呈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出版的整体面貌和出版规范发展的完整过程,从学术期刊出版中出现的基本现象出发,涉及到学术期刊出版的诸多方面,揭示学术期刊发展中经历的低谷和浪潮,从而为本土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赵鑫鑫[5](2018)在《国际化视域下体育核心期刊英文摘要文本分析 ——以9家体育核心期刊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期刊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文摘要在国际间知识传播、学术交流与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相关研究备受学界重视。但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语言学等学科领域,鲜少涉及体育学科,且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存在视角比较单一,内容不甚全面等问题。基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论文英文摘要字数、英文摘要句子简洁性、英文摘要语步、英文摘要结构和语言等方面,对我国9家体育核心期刊的英文摘要文本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同时,基于国内外体育核心期刊英文摘要的对比研究,旨在厘清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英文摘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体育学者撰写英文摘要提供参考与借鉴,提高国内体育核心期刊英文摘要规范性,促进我国体育核心期刊国际化。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摘要字数方面,国内体育核心期刊英文摘要的字数参差不齐,总体偏少;其次,在句子简洁性方面,摘要中复合句偏多不符合英文撰写习惯;其三,在结构方面,国内体育核心期刊英文摘要结构形式单一,较多采用传统型一段式摘要形式,与国际主流相悖;其四,在语步方面,英文摘要语步不完整、各语步之间相互融合以及语步顺序倒置等问题;最后,在语言方面,英文摘要存在不规范性问题如冠词错用、介词乱用、主谓不一致等语法问题、体育术语与科研术语错用等词汇问题、以及标点符号乱用和英文首字母大小写错误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相关部门应及时更新英文摘要的标准规范做到与时俱进、并加大对体育学者进行英文摘要撰写标准规范的宣传力度,以使作者知之、学之、用之;体育学者应加强对英文语言的学习,阅读一些国外相关专业的期刊,学习英语句式及体育专业术语的表达方式;体育核心期刊的审稿人应增加对英文摘要部分的审稿力度;体育核心期刊的编辑应提高自身素养,利用各种机会增加对外语和体育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郭志光[6](2018)在《国内外篮球研究知识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文中提出通过对国内外篮球研究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为国内篮球科研发展提供帮助。本文借助于现代科学计量学研究方法(主要为知识图谱法,软件选用CiteSpace)对国外WOS(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篮球文献进行分析,通过探讨国内外篮球科学知识的结构及演化特征,总结出篮球科学研究的发展规律。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国内外篮球研究知识网络存在较大差异性。国内篮球研究知识网络是独立的系统;国外篮球研究知识网络是开放的系统。国内篮球研究局限于篮球运动;国外篮球研究注重团队项目的共同研究,而且其研究符合项群规律。2)国内外篮球研究知识网络由知识主体网络、知识载体网络和知识本体网络所构成,这些知识网络多具有小世界性质。国内外篮球研究的相关知识网络存在着较大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决定了国内外篮球研究知识网络总体网络的差异性。3)国外篮球研究注重于篮球健身功能,其研究领域为运动损伤、年龄与性别、种族、运动心理、运动生物力学等。国内篮球研究注重于篮球竞技功能,其研究领域为篮球竞技能力(竞技运动训练、篮球技战术、数据统计、制胜规律等)、篮球联赛等。4)国内篮球领域学者从篮球领域视角研究篮球,国外篮球领域学者从其它学科领域视角研究篮球。国内篮球研究模式可系统、全面、整体地研究篮球,而不能融合其它学科优势研究篮球;国外篮球研究融合了其它学科优势研究篮球,但不能整体、系统地研究篮球。5)国内篮球研究知识网络演化路径为:篮球自身领域研究→交叉学科研究。国外篮球研究知识网络演化路径为:运动生理学医学研究→运动训练学研究→运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高伟,冉强辉,鲍芳,张慧,秦莉[7](2016)在《我国中文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路径》文中认为以13种CSSCI收录的中文体育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刊载内容与传播能力指标,分析其国际影响力水平。研究发现,中文体育学术期刊在刊载内容、数据库收录、编委会构成、稿件来源、语言符号等载体、网站展示等方面国际影响力较低。提出中文体育学术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路径:加大组稿力度尤其国际稿件;不断完善网站等网络宣传平台;提升编辑人员视野;推进学科编辑规范化;借鉴国际同行先进经验。
涂阳军,宋雅欣,汤舒俊[8](2016)在《中国科研院校文科科研实力的量化分析与比较——基于文科三大文摘2011~2015年数据》文中提出科研成果评价是科研院校绩效评价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与理工科相比,文科科研评价体系尚待完善,且文科科研成果评价中往往更重数量不重质量或影响力。本研究采用量化统计分析法,系统收集了近五年各科研院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收录的论文,深入探究了各科研院校文科科研实力的现状、发展趋势并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发现:少数几所文科强校长期占据三大文摘收录论文前10位,且五年间未发生任何明显变化。中国科研院校文科科研实力出现了明显分层,表现为综合类院校(传统文科强校)、师范类院校、各社会科学研究院、理工类—文艺体育类—政法、语言类—农林—医药类院校的阶梯格局,其中各社会科学研究院的文科科研实力不容小视。对想大力发展文科的科研院校在时间准备、政策连续性及奖励标准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舒宗礼[9](2016)在《中学卓越体育教师成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关系到教育现代化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进程。“卓越”是一种追求,它在于将自身的优势、特长和能力,以及与自身发生生命关系的外部资源,发挥到极致的一种状态。事实上,中学体育教师的生命本身是追求卓越的,其成长也在这种追求卓越的路径之中,其生命意义与生命价值的实现程度便取决于对自我生命的超越程度。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部分中学特级体育教师为典型调研对象,通过对中学特级体育教师职业叙事、职业生涯故事的主观分析,从中学特级体育教师成长的生命宽度、时阶长度和卓越高度,对中学卓越体育教师的专业特征、成长轨迹、成长范式与成长策略展开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中学卓越体育教师表现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具有坚定的教育信仰和执着的职业追求;坚持终身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育人取向,具有自信乐观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善于教学实践反思;专业特长突出,社会影响广泛等专业特征。第二、中学卓越体育教师的成长包括专业成长和生活情趣两个方面,相互联系、融为一体。中学卓越体育教师成长并非总是一种正向的过程,可能遇到挫折、低潮与停滞,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过程,既离不开外部环境和条件的促动与制约,更离不开自我生命自觉。从自我超越、个体主体性和外部环境3个维度可将中学卓越体育教师成长划分为4次成长,并且这种成长轨迹不具有绝对性,而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随着外部标准和个体主体性的调节变化的。第三、卓越体育教师是可以培养的。中学卓越体育教师的培养更多强调的是在价值理性主导下对体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精心培育与呵护,构建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师成就卓越的适宜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第四,外促式与内生式相融共生是中学卓越体育教师成长的最佳范式。“生命自觉”是体育教师内生式成长范式的核心价值观。体育教师成长经历着“客体性——主体性——主体间性”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体育教师内生式成长的策略:在自我导向学习中自我更新,在实践经验中自我反思,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自我拓展和在个人特长中自我超越。
陈亦然[10](2016)在《福建省体育产业人才开发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大力推进,福建省也在调整体育产业结构,打造新发展点,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消费日益增长的需求。相对快速发展的趋势,福建省的体育产业人力资源缺乏有效配置,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体育产业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全文共分五个章节,从福建省体育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分析近三年体育产业发展数据和人力资源数据,提出体育产业人才开发在人才培养模式、退役运动员转型再就业、人才引进、人才培训鉴定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包括师资数量和质量不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应用性不足等;退役运动员转型再就业难的原因在于政策法规不完善、运动员思想认识不足及政府与社会扶持不够;人才引进方面则存在引进人才不对口、不适用和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培训鉴定方面主要问题在于资质认证不完善、培训偏科、内容不一致等方面。除此之外,文章还借鉴国外体育产业发展及人才开发管理经验,结合福建省体育产业人才开发的实际情况,对福建省体育产业人才开发在完善政策法规和保障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退役运动员人力资源二次开发、重构培训体系及健全人才引进与管理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二、国外体育科研文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体育科研文摘(论文提纲范文)
(1)体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写作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摘要概述 |
2.1.1 摘要的作用 |
2.1.2 摘要的分类 |
2.1.3 体育论文摘要的概述 |
2.1.4 硕士学位论文的概述 |
2.1.5 英文摘要的概述 |
2.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2.2.1 国外研究动态 |
2.2.2 国内研究动态 |
2.3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数理统计法 |
3.2.3 内容分析法 |
3.2.4 对比分析法 |
3.2.5 案例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英文摘要写作问题的分析 |
4.1.1 英文摘要部分语法错误现象的分析 |
4.1.2 英文摘要中字母大小写错误现象的分析 |
4.1.3 英文摘要部分专业术语翻译不准确现象的分析 |
4.1.4 英文摘要部分习惯性直译现象的分析 |
4.1.5 英文摘要部分省译现象的分析 |
4.1.6 英文摘要部分误译现象的分析 |
4.1.7 英文摘要部分语言逻辑性问题的分析 |
4.2 英文摘要写作规范的分析 |
4.2.1 关键词的分析 |
4.2.2 中英文摘要字数的分析 |
4.2.3 英文摘要部分题名的分析 |
4.3 英文摘要部分写作问题产生的原因 |
4.3.1 体育学科硕士英文水平有限,且对英文摘要不重视 |
4.3.2 体育学科硕士与英语专业人士沟通不到位 |
4.3.3 导师对学位论文英文摘要不够重视 |
4.3.4 各培养单位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
4.3.5 各培养单位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
4.4 英文摘要写作问题提升对策 |
4.4.1 从研究生个体方面:硕士应不断提升英文水平并严格遵循国家规范.. |
4.4.2 从培养环节方面:合理安排普通与专业英语教学比重,突出论文写作针对性 |
4.4.3 从培养制度方面:出台英文摘要写作指南,重视英文摘要写作规范..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校园足球研究进展 |
二、CIPP模式的应用研究 |
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研究 |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思路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思路 |
第四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及解决办法 |
三、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一章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理论探讨 |
第一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理论基础 |
一、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 |
二、系统科学理论 |
三、综合评价理论 |
第二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依据 |
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理论依据 |
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政策依据 |
三、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现实依据 |
第三节 CIPP模式与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契合性 |
一、CIPP模式的特点与功能 |
二、CIPP模式对发展性学校评价理念的体现 |
三、基于CIPP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实施策略 |
本章小节 |
第二章 基于CIPP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系统分析 |
第一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界定 |
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界定 |
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诠释 |
第二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系统分析 |
一、系统分析的概念 |
二、系统分析的步骤 |
第三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基本问题 |
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目标 |
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结构 |
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模型 |
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特点 |
五、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功能 |
第四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运行机制 |
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协同运行的框架 |
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形成机制 |
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协同运行的实现机制 |
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协同运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一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分析程序 |
一、明确评价对象系统 |
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三、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
四、确定评价标准 |
五、合成综合评价值 |
第二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 |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 |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三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方法 |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权方法 |
第四节 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一、初步构建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 |
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检验与优化 |
三、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四、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释义 |
第五节 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一、确定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权重的整体思路 |
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权重的获取 |
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的合成 |
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综合权重表 |
五、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实施评价的步骤与方法 |
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实施步骤 |
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实施方法 |
第二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验证 |
一、A校评价内容、分值和依据汇总 |
二、A校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
三、A校的发展建议 |
第三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整体评价结果分析 |
一、试点学校评价结果汇总 |
二、新旧评价体系的保序性检验结果 |
三、新旧评价体系产生差异性的对比分析 |
第四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存在的问题 |
一、发展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 |
二、资源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三、组织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
四、发展成果方面存在的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发展建议 |
三、研究不足 |
四、研究展望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件5 |
附录6 |
附录7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学科交叉视域下我国体育学知识演化的多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体育学科研究 |
二、学科交叉研究 |
三、体育学学科交叉研究 |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安排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
一、研究难点及解决办法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起点与分析维度的确立 |
第一节 学科的考辨和理解 |
一、学科的起源 |
二、学科的内涵 |
第二节 研究起点的确立 |
第三节 分析维度的确立 |
一、宏观层面——历史维度的确认 |
二、中观层面——知识流动维度的确认 |
三、微观层面——研究内容维度的确认 |
四、三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 |
第三章 历史维度下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知识的演化 |
第一节 体育学主要分支学科演化历程 |
一、主要分支学科的确认 |
二、体育教育学 |
三、运动生理学 |
四、运动训练学 |
五、体育心理学 |
六、体育社会学 |
七、各个分支学科演化的特点 |
第二节 中国体育学学科演化历程 |
一、晚清时期(1860年-1910年) |
二、民国时期(1911年-1948年) |
三、改革开放前新中国(1949年-1977年) |
四、改革开放之后新中国((1978年-至今) |
五、中国体育学演化的特点 |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一、学科演进路径模型 |
二、学科交叉的动力机制 |
第四节 学科交叉视野下体育学演化路径分析 |
一、问题研究形态(15世纪文艺复兴至18世纪末) |
二、研究领域形态(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 |
三、学科范畴形态(19世纪末至今)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知识流动维度下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知识的演化 |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二节 我国体育学知识流动总体特征 |
一、我国体育学知识产量增长趋势 |
二、我国体育学跨学科知识流量增长趋势 |
第三节 基于自引与被自引对我国体育学跨学科知识流动的考察 |
一、我国体育学学科自引分析 |
二、我国体育学学科被自引分析 |
第四节 基于学科交叉测度指标对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的考察 |
一、学科交叉评价模型的构建和测度指标的选取 |
二、1981-1985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
三、1986-1990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
四、1991-1995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
五、1996-2000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
六、2001-2005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
七、2006-2010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
八、2011-2015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
第五节 基于知识流动网络对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结构演化的考察 |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的获取 |
二、知识流入视角下我国学科交叉结构演化 |
三、知识流出视角下我国学科交叉结构演化 |
四、对于我国体育学学科体系的探讨 |
第六节 基于学科分类对我国体育学亲缘学科演化的考察 |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的获取 |
二、知识流入视角下我国体育学亲缘学科演化 |
三、知识流出视角下我国体育学亲缘学科演化 |
四、对体育学学科性质的探讨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内容维度下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知识的演化 |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一、文献检索策略 |
二、学科交叉知识的挖掘 |
三、学科交叉知识的展示 |
第二节 体育学与医学、生物学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
一、身体素质训练 |
二、学生体质健康 |
三、运动对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影响 |
四、运动损伤 |
五、老年人体育 |
六、运动性疲劳 |
七、肥胖 |
第三节 体育学与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
一、竞技运动心理学 |
二、体育教学 |
三、体育教育心理学 |
四、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 |
五、农村学校体育 |
六、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 |
第四节 体育学与经济学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
一、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化 |
二、体育营销 |
三、各分支产业的相关研究 |
四、体育旅游 |
第六节 体育学和信息科技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
一、体育计算机辅助教学 |
二、体育传播 |
三、体育媒介事件 |
四、体育新闻 |
五、训练、比赛信息化 |
六、体育文献计量 |
第七节 体育学与人文类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
一、奥林匹克文化 |
二、体育史 |
三、体育文化产业 |
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
五、体育翻译与体育英语教学 |
六、体育与艺术 |
第八节 体育学与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
一、警察体育、体育犯罪、赛事安保 |
二、体育志愿者服务 |
三、体育赛事管理 |
四、体育法学 |
五、公共体育服务 |
第九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
二、对体育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索引 |
个人简历 |
(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存在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价值和创新点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相关研究述评 |
2.1 概念界定与辨析 |
2.1.1 学术期刊与学术着作 |
2.1.2 学术规范与出版规范 |
2.1.3 出版、学术出版与期刊出版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2.2.1 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与分类 |
2.2.2.文献计量学与期刊统计 |
2.2.3 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 |
2.3 研究现状述评 |
2.3.1 国外期刊研究前沿与热点 |
2.3.2 国内期刊研究成果及研究态势 |
第三章 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总况 |
3.1 研究史料的采集与处理 |
3.1.1 史料的采集 |
3.1.2 数据的处理 |
3.2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出版基本分布情况 |
3.2.1 期刊的种类、年发行数量以及期刊载文量的变化情况 |
3.2.2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更名、停刊情况 |
3.2.3 期刊的版本分化情况 |
3.3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地域分布研究 |
3.3.1 期刊的出版地域整体分布 |
3.3.2 强势期刊出版区域 |
3.3.3 弱势期刊出版区域 |
3.4 学术期刊出版的学科分布研究 |
3.4.1 期刊种类的学科分布 |
3.4.2 哲学人文和社会科学期刊的学科占比 |
3.4.3 基础性学科与应用性学科期刊的差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规范的演化 |
4.1 审稿制度的演化 |
4.1.1 三级审稿制 |
4.1.2 双向匿名审稿制与同行评议制 |
4.2 稿件类型的演化 |
4.2.1 手稿 |
4.2.2 打印稿 |
4.2.3 电子稿 |
4.3 论文结构规范的演化 |
4.3.1 题名规范 |
4.3.2 文章篇幅 |
4.3.3 摘要与关键词 |
4.3.4 引文规范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分期与分层研究 |
5.1 期刊的分期与分层 |
5.1.1 期刊的分期依据 |
5.1.2 期刊的分层依据 |
5.2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分期研究 |
5.2.1 七年过渡时期(1949-1956 年) |
5.2.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 年) |
5.2.3 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7 年) |
5.2.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 年至今) |
5.3 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的分层研究 |
5.3.1 CSSCI与“北大核心”期刊的基本情况 |
5.3.2 核心期刊引入前后的出版情况比较 |
5.3.3 核心期刊对规范的引领效应 |
5.4 高校学报与名刊工程的分层研究 |
5.4.1 学报的基本情况 |
5.4.2 高校的更名情况 |
5.4.3 名刊工程的示范效应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国际化视域下体育核心期刊英文摘要文本分析 ——以9家体育核心期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有关非体育期刊英文摘要文本研究 |
1.2.2 有关体育期刊英文摘要文本研究 |
1.2.3 有关体育核心期刊英文摘要文本研究 |
1.3 相关理论概述 |
1.3.1 英文摘要的概念 |
1.3.2 英文摘要的结构 |
1.3.3 英文摘要的功能 |
1.3.4 英文摘要的撰写规范要求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 |
2.1.2 分析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比较分析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国内体育核心期刊英文摘要现状分析 |
3.1.1 国内体育核心期刊英文摘要字数统计情况 |
3.1.2 国内体育核心期刊英文摘要句子运用情况 |
3.1.3 国内体育核心期刊英文摘要结构形式分布情况 |
3.1.4 国内体育核心期刊英文摘要语步分布情况 |
3.1.5 国内体育核心期刊英文摘要语言规范性情况 |
3.2 国内体育核心期刊英文摘要问题分析 |
3.2.1 国内体育核心期刊英文摘要适宜字数方面的问题 |
3.2.2 国内体育核心期刊英文摘要句子简洁性方面的问题 |
3.2.3 国内体育核心期刊英文摘要结构形式方面的问题 |
3.2.4 国内体育核心期刊英文摘要语步方面的问题 |
3.2.5 国内体育核心期刊英文摘要语言规范方面的问题 |
3.2.6 国内体育核心期刊关键词格式方面的问题 |
3.3 国内体育核心期刊英文摘要存在问题致因分析 |
3.3.1 标准缺失 |
3.3.2 中文语言影响 |
3.3.3 作者因素 |
3.3.4 编辑原因 |
3.4 国际上英文摘要撰写范式及启示 |
3.4.1 国际上英文摘要撰写方式介绍 |
3.4.2 国际上英文摘要撰写范式的启示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国内外篮球研究知识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大量篮球研究知识需要借助现代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系统定量梳理 |
1.1.2 国内篮球研究需要了解国内外篮球研究知识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1.1.3 信息可视化可探寻篮球研究知识网络结构及演化特征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的创新性 |
1.4.2 研究视角的创新性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进展评述 |
2.1.1 国外信息可视化研究评述 |
2.1.2 知识图谱在国外运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2.2 国内研究进展评述 |
2.2.1 国内信息可视化研究评述 |
2.2.2 知识图谱在国内运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2.3 基本概念 |
2.3.1 知识网络的概念 |
2.3.2 复杂系统的概念 |
2.3.3 信息可视化和知识图谱的概念界定 |
2.4 理论基础 |
2.4.1 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 |
2.4.2 复杂系统理论 |
2.4.3 布迪厄场域理论 |
2.4.4 项群理论 |
3 研究对象、方法与思路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知识图谱法 |
3.2.3 比较分析法 |
3.3 本文研究思路设计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研究的基础理论 |
4.1.1 篮球研究知识网络 |
4.1.2 篮球研究知识网络结构 |
4.1.3 篮球研究知识网络演化特征 |
4.2 国外WOS数据库篮球研究知识网络的结构 |
4.2.1 国外WOS数据库篮球研究知识主体网络的结构 |
4.2.2 国外WOS数据库篮球研究知识载体网络的结构 |
4.2.3 国外WOS数据库篮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结构 |
4.3 国内CNKI数据库篮球研究知识网络的结构 |
4.3.1 国内CNKI数据库篮球研究知识主体网络的结构 |
4.3.2 国内CNKI数据库篮球研究知识载体网络的结构 |
4.3.3 国内CNKI数据库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结构 |
4.4 国内CSSCI数据库篮球研究知识网络的结构 |
4.4.1 国内CSSCI数据库篮球研究知识主体网络的结构 |
4.4.2 国内CSSCI数据库篮球研究知识载体网络的结构 |
4.4.3 国内CSSCI数据库篮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4.5 国外WOS数据库篮球研究知识网络的演化特征 |
4.5.1 国外WOS数据库篮球研究知识主体网络的演化特征 |
4.5.2 国外WOS数据库篮球研究知识载体网络的演化特征 |
4.5.3 国外WOS数据库篮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演化特征 |
4.6 国内CNKI数据库篮球研究知识网络的演化特征 |
4.6.1 国内CNKI数据库篮球研究高产机构合作网络的演化特征 |
4.6.2 国内CNKI数据库篮球研究作者合作网络的演化特征 |
4.7 国内CSSCI数据库篮球研究知识网络的演化特征 |
4.7.1 国内CSSCI数据库篮球研究知识主体网络的演化特征 |
4.7.2 国内CSSCI数据库篮球研究知识载体网络的演化特征 |
4.7.3 国内CSSCI数据库篮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演化特征 |
4.8 国内外篮球研究知识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4.8.1 国内外篮球研究历年文献量比较分析 |
4.8.2 国内外篮球研究学科领域比较分析 |
4.8.3 国内外篮球研究高产机构比较分析 |
4.8.4 国内外篮球研究文献来源期刊比较分析 |
4.8.5 国内外篮球研究高产作者比较分析 |
4.8.6 国内外篮球研究文献比较分析 |
4.8.7 国内外篮球研究主题词关键词比较分析 |
4.9 国内外篮球研究知识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对我国篮球研究的启示 |
4.9.1 国外研究篮球的视角对国内篮球研究的启示 |
4.9.2 国外篮球研究场域和国内整体科研场域对国内篮球科研场域的影响 |
4.9.3 国外篮球研究内容对国内篮球研究内容的启示 |
4.9.4 国外期刊对国内期刊建设启示 |
4.9.5 国外篮球研究重视医学相关研究对国内篮球研究启示 |
4.9.6 国外篮球跨学科研究模式对国内篮球研究模式的启示 |
4.9.7 国外篮球研究文献量阶段性增加对国内篮球研究文献量的启示 |
4.9.8 国外篮球研究“范式”对国内研究机构国际合作的启示 |
4.9.9 国外WOS数据库对国内数据库建设的启示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我国中文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指标 |
2 CSSCI收录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指标分析 |
2.1 刊载内容国际影响力 |
2.2 传播能力国际影响力水平 |
3 国际影响力提升路径 |
3.1 加大组稿力度, 着力提升刊载内容质量 |
3.2 不断完善网站等宣传平台 |
3.3 提升编辑人员视野 |
3.4 推进体育学科编辑标准化 |
3.5 借鉴国际同行先进经验 |
4 结束语 |
(8)中国科研院校文科科研实力的量化分析与比较——基于文科三大文摘2011~2015年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收集过程与登录方法 |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科研院校文科三大文摘收录论文数 |
(二)科研院校文科三大文摘收录论文数五年趋势 |
(三)科研院校文科三大文摘收录论文数比较 |
三、分析与讨论 |
(9)中学卓越体育教师成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命题由来与选题意义 |
1.1.1 命题由来 |
1.1.2 研究目的与选题意义 |
1.2 相关研究的综述 |
1.2.1 国内体育教师教育研究 |
1.2.2 境外体育教师教育研究 |
1.2.3 优秀体育教师研究 |
1.2.4 综述小结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资料法 |
1.3.2 比较分析法 |
1.3.3 访谈法 |
1.3.4 问卷调查法 |
1.3.5 历史分析法 |
1.3.6 个案分析法 |
1.4 研究思路 |
2 教师专业发展与卓越体育教师成长 |
2.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
2.2 优秀体育教师、特级体育教师与卓越体育教师的内涵 |
2.2.1 优秀体育教师 |
2.2.2 特级体育教师 |
2.2.3 卓越体育教师 |
2.3 卓越体育教师的成长 |
3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的专业特征 |
3.1 卓越体育教师专业特征的概括:基于文献的分析 |
3.1.1 卓越教师的专业特征 |
3.1.2 体育名师的专业特征 |
3.1.3 卓越体育教师专业特征分析框架 |
3.2 调查对象的选择与基本情况 |
3.3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的专业特征 |
4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成长的轨迹 |
4.1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理论及启示 |
4.1.1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
4.1.2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启示 |
4.2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成长的轨迹与表象 |
4.2.1 一般教师成长过程分析 |
4.2.2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成长轨迹的叙事 |
4.2.3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成长的轨迹 |
4.3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成长的动力 |
5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的外促式成长 |
5.1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 |
5.1.1 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分析 |
5.1.2 国外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分析 |
5.1.3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分析 |
5.2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的入职教育 |
5.2.1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建设与改革 |
5.2.2 我国初任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现状透视 |
5.2.3 国外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制度概述 |
5.2.4 国外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
5.3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 |
5.3.1 我国体育教师职后培训主要模式分析 |
5.3.2 提高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实效性的方式 |
6 中学卓越体育教师的内生式成长 |
6.1 “生命自觉”: 体育教师内生式成长的核心价值观 |
6.1.1 体育教师外促式成长范式之弊端 |
6.1.2 体育教师成长呼唤生命自觉 |
6.2 基于场域理论的体育教师内生式成长范式的建构 |
6.2.1 体育教师内生式成长文化之愿景 |
6.2.2 构建体育教师内生式成长范式的“3个关注” |
6.2.3 体育教师内生式成长范式的建构 |
6.3 促进体育教师内生式成长的策略 |
6.3.1 在自我导向学习中自我更新 |
6.3.2 在实践经验中自我反思 |
6.3.3 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自我拓展 |
6.3.4 在个人特长中自我超越 |
7 结论与研究展望 |
7.1 结论 |
7.2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个人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福建省体育产业人才开发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章 体育产业人才开发的相关概念及相关政策 |
第一节 体育产业的含义及分类 |
一、体育产业的含义 |
二、体育产业的分类 |
第二节 体育产业人才及其开发 |
一、体育产业人才的定义及分类 |
二、体育产业人才开发原理 |
第三节 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开发的相关政策 |
一、国家层面的政策 |
二、福建省的政策 |
第二章 福建省体育产业人才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
第一节 福建省体育产业人才开发的现状 |
一、福建省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
二、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 |
三、福建省体育产业人才开发的现状 |
第二节 福建省体育产业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 |
一、福建省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健全 |
二、福建省退役运动员培训再就业体系不完善 |
三、福建省体育产业人才引进体系不健全 |
四、福建省体育产业人才的培训鉴定市场有待规范 |
五、福建省体育产业服务型人才跳槽流失率高 |
第三节 福建省体育产业人才开发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福建省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二、福建省退役运动员培训再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三、福建省体育产业人才引进体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
四、福建省体育产业人才的培训鉴定问题的原因分析 |
五、福建省体育产业人才流失率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三章 国外体育产业人才开发现状与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国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
一、美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
二、亚洲部分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
第二节 国外体育产业人才开发与管理现状分析 |
一、国外体育产业人才开发与管理的现状 |
二、国外体育产业人才开发与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四章 福建省体育产业人才开发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一节 完善政策和各类保障机制 |
第二节 优化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
一、加强校企合作 |
二、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 |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第三节 引导运动员人力资源二次开发 |
一、重视运动员文化学习,合理调整学习在训练成绩中的占比 |
二、普及体育产业知识,引导兴趣和就业趋向 |
三、关注退役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及时作出心理援助 |
四、做好退役运动员转型再就业的培训与管理 |
第四节 重构体育产业人才培训体系 |
一、适应市场竞争,规范培训标准 |
二、建立福建省体育产业培训鉴定的专家名库 |
第五节 健全体育产业人才引进与管理体系 |
一、扩大福建省体育产业人才需求申请范围 |
二、建立福建省体育产业人才引进管理系统 |
结论 |
附录 关于福建省体育产业人才现状调查的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国外体育科研文摘(论文参考文献)
- [1]体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写作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D]. 李美玲. 山西大学, 2020(01)
- [2]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张健.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3]学科交叉视域下我国体育学知识演化的多维研究[D]. 李博. 福建师范大学, 2018(12)
- [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D]. 郑茹. 东南大学, 2018(05)
- [5]国际化视域下体育核心期刊英文摘要文本分析 ——以9家体育核心期刊为例[D]. 赵鑫鑫.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6]国内外篮球研究知识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D]. 郭志光. 北京体育大学, 2018(07)
- [7]我国中文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路径[J]. 高伟,冉强辉,鲍芳,张慧,秦莉. 学报编辑论丛, 2016(00)
- [8]中国科研院校文科科研实力的量化分析与比较——基于文科三大文摘2011~2015年数据[J]. 涂阳军,宋雅欣,汤舒俊. 大学教育科学, 2016(05)
- [9]中学卓越体育教师成长研究[D]. 舒宗礼. 北京体育大学, 2016(04)
- [10]福建省体育产业人才开发问题研究[D]. 陈亦然.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