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口大蒜加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1](2021)在《大蒜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提出大蒜是我国重要的小宗农作物产品,近年来,我国大蒜产量和出口量在海外市场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山东省又是我国最重要的大蒜产地,其价格波动对全国的大蒜价格都具有较大的影响,但长期以来山东省大蒜产业仍以粗放的种植和经营模式为主,造成附加值较低,同时又易受气候,季节,民间资本炒作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较大幅度的价格波动现象,造成蒜农收入不稳定,也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有鉴于此,自从“十三五”以来,我国加强了农业改革和发展力度,这也给山东省的大蒜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大力发展大蒜产业关键在于产业链整体升级,进而提高蒜农的收入水平,增强抵御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近十多年来,山东省大蒜价格屡次发生异常波动,这也说明山东省的农产品市场监督与调节体系仍有待完善,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农民种植热情,损害大蒜产业的稳定发展,还会对农产品市场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针对山东省大蒜价格波动的特征并明晰造成波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有鉴于此,本文收集了近十年来山东省的大蒜批发价格并总结了其波动特征,分析了山东省大蒜批发价格对于全国和邻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X-12季节调整和H-P滤波法将大蒜价格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划分,并分析每种因素的影响规律,从供给和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大蒜价格波动的要素并量化分析了各个要素的影响程度以及作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大蒜价格与山东省保持高度一致,山东省大蒜批发价格对全国都有较大影响;目前山东省大蒜价格波动以震荡上升为主,虽然短期内有所波动但长期趋势保持不变,趋势性因素是影响大蒜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随机性波动因素在大蒜价格波动剧烈的年份影响较显着,季节性因素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对大蒜价格波动存在影响但可预测。目前,供给量与需求量的不平衡、洋葱对大蒜的替代作用以及货币供应量均会影响大蒜价格变动。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深化建设大蒜价格透明制度,优化大蒜价格形成体系;其次,推动大蒜生产规模化,提升大蒜种植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大蒜产量;第三,对全省大蒜市场和贮藏数量做出规划,合理安排大蒜的存储和出货量,保障有效供给,稳定大蒜价格;第四,优化大蒜出口结构,提升大蒜出口产品的多样性,保障出口稳定性;第五,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管理,抑制大蒜炒作,并及时发布市场相关的供求信息,增加市场透明度等。第六,优化大蒜出口结构,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杨倩[2](2020)在《莱芜大蒜产业化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不仅是世界上大蒜产量最高的国家,同时还是大蒜消费总量和大蒜出口总量第一的国家。其中山东省是大蒜种植、出口的大省,莱芜又因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大蒜的适宜种植区和优势栽培区,是山东省着名的“三辣”基地。但是我国大蒜产业发展还存在种植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产-加-销融合度低等问题,严重损害大蒜企业与蒜农利益,制约着大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将大蒜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莱芜大蒜产业化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取问卷调查、文献梳理等方式方法对莱芜大蒜种植、深加工、销售情况以及产-加-销融合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制约莱芜大蒜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再通过分析金乡、商河发展大蒜产业化的先进经验,提出提升莱芜大蒜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制约莱芜大蒜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第一,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且存在后继无人的现象;莱芜耕地面积细碎,且大蒜种植技术推广不够有效、先进农业设备成本高昂。第二,大蒜加工、销售企业,面临人才、技术、资金及政策等外部环境的制约。第三,产-加-销各主体间分工协作不通畅,导致产-加-销无法深度融合。这些原因的存在使得莱芜大蒜产业发展存在障碍。为解决这些问题,莱芜应进一步深化大蒜产业化发展,开展农民文化素养提升工程、扶持家庭农场、推广新进的种植的技术,提升大蒜种植质量;加大人才、科技投入,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提高大蒜附加值;发展专业化合作社,提升服务水平;构建产业化联合体,深化产-加-销深度融合。
郭贝贝[3](2020)在《永年大蒜产业及价格波动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永年作为我国大蒜主要产地之一,大蒜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业经济重要支柱。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调研永年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并用时间序列分析(X-12模型和H-P滤波法)对2016-2019年永年大蒜月度价格进行科学分析,找出价格波动规律及影响因素,探索永年大蒜产业可持续发展方式。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永年地区具有大蒜产业发展所需的自然条件和政策条件;拥有大蒜贮存和加工的成熟技术优势;早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2018年永年地区大蒜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加工企业达到100多家,大蒜制品加工量达到55000吨。但同时也存在生产规模小、农民种植意愿下降、大蒜加工产业水平较低、产业发展减缓问题。永年大蒜价格波动频繁,受季节影响明显,同时也受天气灾害等随机因素影响,导致年际间大蒜价格波动幅度达到215.7%。近期大蒜价格有所回升,但整体下降趋势尚未改变。针对永年大蒜产业存在问题及价格波动原因,提出8项对策建议:稳定大蒜种植面积、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建立大蒜市场信息服务平台、推广大蒜目标价格保险以稳定蒜价保障蒜农利益。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大蒜深加工水平、加强品牌宣传力度、完善管理保障制度以促进产业提升。从政府、企业到普通蒜农,对大蒜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远景和较高的期望,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对永年地区的大蒜产业发展有所帮助。
邹嘉琦[4](2019)在《大蒜价格与产业链利益主体行为影响关系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大蒜价格频繁出现大幅波动,严重影响生产者、消费者等产业链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大蒜产业面临价格竞争力指数偏低、出口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产品出口相对匮乏等现实阻碍,大蒜价格的巨幅波动将对我国大蒜出口创汇具有深刻影响。这使得大蒜等小宗农产品产业发展面临新的难题,即如何缓解大蒜等小宗农产品价格波动,保障生产者、消费者等主体的经济利益。同时,大蒜价格与产业链利益主体之间并非单向的影响关系,产业链主体行为也会反作用于大蒜价格。在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现有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波动特征、影响因素和传递效应三个方面展开的单向视角研究,而从全产业链角度进行农产品价格与产业链利益主体行为关系的双向互动影响研究较少。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依据均衡价格理论、产业链理论等理论,综合运用规范分析、问卷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了大蒜价格与大蒜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016年我国大蒜产量占全球产量的79.77%,2017年大蒜产品在全国蔬菜出口总额中占比20.55%。山东省作为全国大蒜重点产区,2016年大蒜产量在全国总产量中占比52.08%,2017年大蒜出口数量、金额分别在全国大蒜出口中占比58.36%、61.55%。2004年1月-2018年12月,全国大蒜市场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增长态势,总波动区间为0.87-13.69元/公斤。基于山东省417户大蒜种植户的入户调研数据,2017年平均每亩种植成本为3878.96元,其中,原材料成本占比最高(46.04%),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分别占比24.87%和23.93%。通过比较不同种植规模种植户的成本收益率,得出大蒜的种植成本收益率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而呈递增趋势。借助逐步回归模型对大蒜种植净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大蒜净收益受到大蒜销售价格、年总产量、原材料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其中,销售价格对净收益的影响较大。(2)大蒜价格与生产者行为的影响关系分析。一是利用Nerlove模型分析了大蒜价格对全国不同产区生产者的影响程度,结论说明:(1)生产者会根据往年种植面积进行大蒜种植面积的调整;(2)大蒜价格对种植行为的影响程度与生产者的大蒜种植面积成反比;(3)大蒜长、短期供给弹性系数较低,价格波动对生产者的刺激作用相对较弱。二是借助半对数线性回归模型验证了生产者行为对大蒜价格的影响因素,发现市场环境特征是影响大蒜价格的主要因素,种植户的冷库等贮藏设施拥有量、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市场信息了解程度提高了生产者议价能力,对大蒜价格具有较大影响;生产者的种植年限、文化程度和年龄等个体特征因素对大蒜价格影响较小。(3)大蒜价格与中间商行为的影响关系分析。首先,相较于直接向下游主体转售大蒜的收购商,拥有冷库的收购商的经营收益更易受到大蒜市场价格的影响;但是,由于收购价格水平主要受大蒜市场行情控制,所以,收购商对大蒜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较小。其次,自购自销模式的存储商受大蒜价格影响较大,代存储模式的存储商由于代存储收益稳定,受大蒜市场价格影响较小,同时,大蒜价格波动还会放大配资存储商的投机风险;存储商的囤积行为、资本炒作行为对大蒜价格大幅波动具有显着影响。最后,大蒜价格对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具有重要影响,单一加工企业行为并不能造成大蒜价格的长期剧烈波动;利用VAR模型对大蒜出口贸易数据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大蒜国内市场价格对大蒜国际市场价格和出口贸易数量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大蒜国际市场价格对大蒜国内市场价格具有显着负向影响。(4)大蒜价格与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关系分析。一是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大蒜价格波动情况下的消费者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得出个人特征(年龄、家庭月收入水平)、大蒜购买行为特征(购买频率、月均大蒜消费支出)和价格认知特征(大蒜价格波动敏感程度、价格关注程度)是大蒜消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二是通过VAR模型对大蒜零售价格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消费者购买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大蒜零售价格影响显着;大蒜消费偏好的统计性数据表明,大蒜消费需求较为稳定,在市场供给一定的前提下,消费环节不是造成大蒜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核心环节。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认为大蒜价格主要是受大蒜市场整体供求均衡状况的影响;但由于信息不透明化、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大蒜产业链中间环节内各利益主体利用大蒜易于储藏、消费相对稳定、价格弹性小等特征采取大蒜囤积炒作行为,以及加工企业的出口贸易因素对国内大蒜市场价格的影响显着。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推广大蒜规模化种植、规范大蒜流通市场、建立全产业链大数据信息平台等市场规制政策建议。
张传喜[5](2018)在《邳州大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邳州作为我国大蒜主产地之一,是全国闻名的大蒜之乡和最大的优质白蒜产区,是全国主要大蒜出口基地和全国标准化优质白蒜生产示范县(市),“邳州大蒜”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现场评审,成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产品”,大蒜产业已经成为邳州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邳州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论文以邳州大蒜产业为例,运用文献资料和调查资料,描述邳州大蒜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邳州大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提出邳州大蒜产业发展的对策。邳州大蒜以其面积之大、产量之高、质量之优享誉国内外市场,其产业化体系日趋完整,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突出,形成集种植、冷储、初深加工、物流、贸易、检测研发、信息咨询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自2006年起,成功跻身于中国大蒜主产区之一。目前,邳州市大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基地大、品质优,市场行情好;二是产销业规模经营,加工业方兴未艾;三是品牌意识强、知名度高,竞争力显着提升;四是研发深度广、科技含量高,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初步建立;五是产业外向度高、集聚力强,出口总量全省领先。研究发现,邳州大蒜产业由于受国际市场和大蒜种植面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企业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差;加工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品种退化严重,良种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大蒜市场行情暴涨暴跌,波动较大;国内市场竞争强、公共信息缺失,阴影效应逐步显现等。通过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主要:一是企业管理创新不足,始终沿用传统的分散管理体制;二是综合加工相对滞后,深加工企业偏少,档次偏低;三是良繁体系不够健全,很难满足邳州白蒜的发展需求;四是科研基础相对薄弱,人才资源瓶颈突出;五是品牌培育意识不强,难以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六是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蒜的质量。为了推进邳州大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尽快制定大蒜产业整体规划思路,制定出台清晰的大蒜产业政策,完善大蒜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大蒜产业提档升级。具体来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拿出具体对策:一是突出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二是突出规划布局,建设大蒜产业带;三是突出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四是突出市场建设,拓展销售空间;五是突出环境建设,完善监管制度;六是突出政府引导,夯实发展基础;七世突出宣传推介,提升品牌形象;八世突出政策扶持,保障健康发展。
刘建[6](2018)在《基于代谢组学的大蒜品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蒜是各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蔬菜,由于其巨大的营养功能和药用价值而成为了广大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无论从种植面积还是产量方面来看,我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大蒜生产大国。但是我国大蒜的生产经营等方面尚不规范,存在不同地区之间引种混乱等问题。此外,我国大蒜产品单一,长期以原料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采用科学的方法全面并客观地评价大蒜及大蒜产品的品质,对于判断不同大蒜的品质特性、开发大蒜深加工产品、优化我国大蒜产业结构,以及促进我国大蒜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开发出检测大蒜品质相关组分的测定方法也势在必行。本研究以大蒜及大蒜加工产品(腊八蒜)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初步研究不同品种大蒜的挥发性代谢物和初级代谢物,分析不同品种大蒜的特征组分;然后利用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品质指标数据融合方法,建立评价新鲜大蒜及大蒜加工产品感官品质的方法,为大蒜品质的评价提供新的思路;通过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的代谢组学技术系统研究大蒜加工产品(以腊八蒜为例)的加工过程,分析其组分及功能变化规律,为大蒜加工产品的品质评价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撑;通过超临界萃取和超临界色谱技术,建立大蒜中特征组分一多酚化合物的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色谱/质谱(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and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SFE-SFC-MS/MS)检测方法,为大蒜的品质评价提供新的技术方法。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初步分析25个不同品种大蒜的挥发性代谢物和初级代谢物,结果表明代谢组学技术是研究大蒜化学组分的有力手段,考察并详细分析了 25种大蒜的组成特点,共鉴定25种大蒜的47种挥发性代谢物和32种初级代谢物。其中,二烯丙基二硫醚、二烯丙基四硫醚、二烯丙基三硫醚、3-乙烯基-1,2-二硫代环己烯-4-烯、烯丙基甲基二硫醚和丙烯是25种大蒜中主要的挥发性代谢物;主要的初级代谢物包括L-酪氨酸、L-脯氨酸、苹果酸、异柠檬酸、D-果糖、D-半乳糖和D-葡萄糖。通过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不同品种的大蒜进行归类,明确了不同组别大蒜的特征代谢物,结果为判断多个不同品种大蒜的品质提供了新的思路。2.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系统检测了我国大蒜四个主产区的28个不同品种新鲜大蒜的品质指标。然后将89项新鲜大蒜品质指标进行初级数据融合,经过PLS-DA分析、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共筛选出4项大蒜品质评价核心指标,分别为a*值、L-丙氨酸、L-脯氨酸、葡糖酸;另外,通过4项核心品质指标建立了预测大蒜品质得分的BP神经网络模型,将感官评分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得分进行回归拟合分析,R2=0.9603,说明利用该模型对新鲜大蒜的品质优劣可以进行合理评价。3.采用基于GC-MS和HPLC-MS/MS的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腊八蒜在传统加工过程中的营养组分的变化规律,并同时考察腊八蒜的抗氧化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传统加工过程中腊八蒜样品的颜色变化由白色到绿色再到黄色,样品在第15d颜色最绿;在腊八蒜的加工过程中,其含有的20种挥发性代谢物、16种初级代谢物和15种次级代谢物的含量显着变化(P<0.05);从第3d到第42d,腊八蒜中硫化物含量逐渐降低,非硫化物含量逐渐升高,形成了腊八蒜的微辣气味;大部分初级代谢物,包括乳酸、异柠檬酸、L-亮氨酸、L-脯氨酸、D-果糖、D-葡萄糖和赤藓糖醇从第3d到第12d的含量是显着增加的,它们主要贡献于腊八蒜的酸甜滋味;15种次级代谢物的总含量从第0d到第12d显着增加,第12d含量最高,预示了腊八蒜潜在的营养价值。加工过程中腊八蒜多种代谢物在第12d发生显着变化,判断第12d是腊八蒜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时间点;此外,总硫化物、总氨基酸、总有机酸显示出与抗氧化活性显着的正相关,而检测出的15种次级代谢物对腊八蒜的抗氧化活性贡献较小。4.将28个不同品种的大蒜加工成为腊八蒜,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进行品质指标的检测,然后融合106项腊八蒜品质指标,经过PLS-DA分析、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共筛选出5项核心品质指标,分别是a*值、b*值、阿魏酸、香草酸、L-酪氨酸。随后建立了通过5项核心品质指标预测大蒜品质得分的BP神经网络模型,将感官评分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得分进行回归拟合分析,R2=0.9641,表明利用该模型对腊八蒜的品质可以进行合理评价。5.利用超临界萃取和超临界色谱技术,建立大蒜中特征组分,即多酚化合物的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色谱/质谱(SFE-SFC-MS/MS)检测方法。首先探究了不同色谱柱、改性剂、柱温、背压及流速对超临界色谱的影响,确定的色谱条件如下:使用Shim-pack UC-X Diol色谱柱、甲醇作为改性剂、0.1 mM草酸和1 mM甲酸铵作为流动相的添加剂、柱温为40℃、背压为10 MPa、流速为2 mL/min,该色谱条件下,可以在12 min内成功分离15种多酚;使用响应面法(RSM)对超临界萃取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确定在萃取溶剂中甲醇的体积比为30%,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9 min时,15种多酚化合物的萃取效率最高;方法学考察,最终确定9种多酚(包括阿魏酸、对香豆酸、柚皮素、芹菜素、原儿茶酸、异鼠李素、木犀草素、邻苯二甲酸酸和槲皮素)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李波[7](2018)在《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深入,产业互联网以重塑整个产业生态链为核心,掀起了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改善了我国大蒜产业生产交易方式原始、信息不对称等难点痛点。本课题旨在通过山东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分析,从产业互联网思维出发,分析我国传统大蒜产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增强我国大蒜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完善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的策略。本课题主要运用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的分析方法,以波特钻石模型和产业互联网理论为主要依据,通过剖析山东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运营案例,分析以产业互联网方式重塑传统大蒜产业链,构筑全球一站式的大蒜产业开放平台的可行性,制定出提升我国大蒜产业国际竞争力以及完善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策略。
李芳芳[8](2017)在《河南中牟大蒜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牟县素有蒜乡之称,近年来全县大蒜产业实现稳定较快发展,在全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销规模。作为优势特色产业,中牟大蒜产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中牟县大蒜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进步,但是在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牟大蒜产业发展现状,找出中牟大蒜产业产业链各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中牟大蒜产业发展的对策,从而提升全县大蒜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化的发展,以期为中牟县大蒜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目前国内对中牟大蒜产业的研究较多,但是从产业链角度分析大蒜产业发展的较少。中牟县大蒜产业在以后的发展中需要利用产业链理论进行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优化大蒜产业链条为目的,从而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受益,有效地促进大蒜产业向布局合理化、生产科学化、服务社会化转变,实现中牟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中牟县大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大蒜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产业链视角下中牟县大蒜产业的三个环节的发展限制,包括生产环节、加工环节、销售环节;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产业链视角下中牟县大蒜产业三个环节及环节之间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成因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针对中牟县大蒜产业链各个环节及环节之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得出以下结论:中牟县大蒜产业的发展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市场导向原则、政府引导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并注重大蒜产业链的延伸、提升、整合,并从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从而促进中牟县大蒜的产业化发展。
孔贺[9](2012)在《金乡大蒜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金乡县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蒜生产地、出口地之一,大蒜的种植生产在当地的农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大蒜产业所带来的收入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的来源。金乡大蒜产业能够取得当前的成绩,实属不易。金乡大蒜的产业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国内看,金乡作为我国大蒜主产区,研究金乡大蒜的产业发展特点,对于保持我国大蒜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国际市场来讲,“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我国在国际市场占据绝对份额,金乡大蒜动态也为世界各国所关注。因此,研究金乡大蒜的产业发展特点,无论从微观经济还是从宏观经济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乡大蒜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在生产方面和贸易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对金乡大蒜产业发展能有所帮助,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1)通过分析金乡大蒜的产业现状得出以下结论:金乡县气温温凉,土壤以沙土和黏土为主,具有发展大蒜产业的自然条件,金乡大蒜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金乡大蒜口感好,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在贸易上金乡大蒜以出口贸易为主出口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金乡大蒜价值构成中,人工和化肥占有重要部分;金乡大蒜相关组织主要为专业合作社,分为4种类型。金乡大蒜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通过分析金乡大蒜产业存在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在种植中主要存在重茬、秋梢生长等现象、且大蒜加工水平低,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在贸易中主要存在出口地区相对集中,出口结构不合理、价格波动异常等现象;大蒜生长环境污染严重,相关配套措施跟不上;大蒜专业合作社运作不规范、服务层次低等。(3)最后提出通过加强以下几个方面促进金乡大蒜的产业发展:在生产上要做到科学施肥改良土壤品质,大力发展大蒜加工业提升大蒜加工水平;在贸易中调整出口结构,实施品牌战略,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健全相关产业组织体系,规范合作社的发展;制定大蒜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等,优化产业结构,延伸大蒜产业链。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通过统计相关数据得出发展的规律,通过查阅分析大量的文献,试图从这些文献中获取解决金乡大蒜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通过进一步研究金乡产业发展这一实证,总结出金乡大蒜产业发展的经验与不足,并提出解决遇到问题的对策。
宋贤[10](2012)在《经济作物农产品产业链研究 ——以鲁西南大蒜产业为例》文中指出作为三大产业之一,农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抗风险,抗制裁能力,关乎国家安全。我国的农业自建国六十多年来经历了飞速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关键的结构调整和结构优化时期。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系统化,集成化,高科技化的不断展开,在农业发展和结构转变的实践需求下,对理论界研究提出了实际的要求。大蒜作为我国农业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品之一,在我国农业生产和出口中占到了相当重要的比重。而且,大蒜用途广泛,不仅仅在佐餐和食品加工行业有广阔的市场,还在众多工业制品行业具有广泛的用途。而我国大蒜产业链的发展却正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一方面,我国大蒜产业技术含量低,大蒜深加工,精加工等高附加值产品和加工行业偏少,大蒜产业的获利能力较低;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大蒜出口主要以保鲜大蒜和大蒜初级制品为主,在国际商场上同质化严重,国际市场竞争力差。大蒜产业的重要性,大蒜用途的广泛性和我国大蒜产业面临的诸多问题为理论界对大蒜产业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山东省鲁西南地区作为我国大蒜的主要产区,无论是大蒜种植面积还是大蒜出口份额都占到了相当重要的比重。鲁西南大蒜产业从大蒜种植模式到销售出口模式,都与我国整个大蒜产业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本文从系统动力学的观点出发,在分析确定我国大蒜产业链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具体分析研究鲁西南大蒜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规律,建立了鲁西南大蒜产业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鲁西南大蒜产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为鲁西南大蒜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为国家对大蒜产业的宏观调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出口大蒜加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出口大蒜加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大蒜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农产品价格波动 |
二 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研究 |
三 大蒜价格波动特征研究 |
四 大蒜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框架 |
一 研究目标 |
二 研究内容 |
三 研究方法 |
四 技术路线 |
五 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价格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 大蒜价格 |
二 大蒜价格形成机制 |
第二节 研究理论基础 |
一 市场供求理论 |
二 蛛网模型 |
三 均衡价格的形成 |
四 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理论 |
第三章 山东省大蒜价格波动分析 |
第一节 数据来源 |
第二节 指标选取 |
一 大蒜价格波动情况分析 |
二 山东省与其他大蒜产区价格波动的同步性 |
第三节 山东省大蒜价格波动特征的实证分析 |
一 研究方法 |
二 大蒜价格波动的季节性和趋势性特征 |
三 大蒜价格长期趋势和周期特征 |
四 不同波动成分贡献率 |
五 研究结论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蒜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供给方面 |
一 大蒜的生产情况 |
二 大蒜的库存量 |
三 农产品炒作 |
第二节 需求方面 |
一 大蒜的国外需求情况 |
二 大蒜的国内消费情况 |
三 大蒜的加工情况 |
第三节 其他因素分析 |
一 季节因素 |
二 成本因素 |
三 全国货币供给量 |
四 自然灾害 |
五 市场炒作 |
六 替代品价格 |
第四节 大蒜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一 研究方法和指标选取 |
二 实证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一 深化建设农产品价格透明制度,优化大蒜价格形成体系 |
二 改善个人农户种植机制,完善农产品价格保险 |
三 加强对炒蒜行为的管控,平稳大蒜价格 |
四 提升大蒜精加工水平,告别粗放型加工 |
五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抵御气候等风险的能力 |
六 优化大蒜出口结构,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莱芜大蒜产业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1 农业产业化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2 大蒜产业化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1.6 本文创新之处和不足 |
1.6.1 创新之处 |
1.6.2 不足之处 |
2 农业产业化的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现代产业体系 |
2.1.2 家庭农场 |
2.1.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2.2 相关理论 |
2.2.1 农业产业化理论 |
2.2.2 农业规模经济理论 |
2.2.3 产业化组织理论 |
3 莱芜大蒜产业化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
3.1 莱芜大蒜产业化发展历程 |
3.2 莱芜大蒜种植情况的调查分析 |
3.2.1 样本数据来源 |
3.2.2 统计描述及问题研究 |
3.3 莱芜大蒜深加工情况的调查分析 |
3.3.1 大蒜深加工产品种类分析 |
3.3.2 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
3.4 莱芜大蒜产品销售情况的调查分析 |
3.4.1 大蒜产品销售渠道分析 |
3.4.2 大蒜产品销售价格分析 |
3.4.3 大蒜产品销售结构分析 |
3.5 莱芜大蒜产-加-销融合情况分析 |
4 制约莱芜大蒜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4.1 制约大蒜种植发展的因素分析 |
4.1.1 农业劳动力对大蒜种植的影响分析 |
4.1.2 耕地面积对大蒜种植的影响分析 |
4.1.3 农业技术推广对大蒜种植的影响分析 |
4.1.4 农业设备成本对大蒜种植的影响分析 |
4.2 制约莱芜大蒜产业附加值提高的因素分析 |
4.2.1 人才对大蒜产业附加值提高影响分析 |
4.2.2 技术对大蒜产业附加值提高影响分析 |
4.2.3 资金对大蒜产业附加值提高影响分析 |
4.2.4 外部环境对大蒜产业附加值提高影响分析 |
4.3 制约产—加—销深入融合的因素分析 |
4.3.1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
4.3.2 合作社服务能力不强 |
4.3.3 规模化种植的家庭农场较少 |
4.3.4 各主体利益联结不牢固 |
5 先进经验借鉴 |
5.1 金乡县大蒜产业发展案例分析 |
5.1.1 增强技术研发,提高大蒜产品质量及附加值 |
5.1.2 注重质量安全,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
5.1.3 创新营销模式,完善市场体系 |
5.2 商河县大蒜产业化示范联合体案例分析 |
5.2.1 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组织构成 |
5.2.2 订单生产、托管服务的发展模式 |
5.3 经验启示 |
5.3.1 龙头企业是大蒜产业化发展的核心 |
5.3.2 产品质量是大蒜产业化发展的保障 |
5.3.3 附加值提升是大蒜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
6 提升莱芜大蒜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6.1 提升大蒜种植技术 |
6.1.1 开展农民文化素质提升工程 |
6.1.2 扶持家庭农场发展,引导规模经营 |
6.1.3 推广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 |
6.2 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提升大蒜产品附加值 |
6.2.1 加大科技、人才投入 |
6.2.2 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的运营模式 |
6.2.3 建设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
6.2.4 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机制 |
6.3 培育专业化大蒜合作社,提升大蒜产业服务水平 |
6.3.1 完善合作社发展政策保障 |
6.3.2 提升规范化发展水平 |
6.3.3 提升合作社盈利带动能力 |
6.4 大力构建产业化联合体,促进产-加-销深入融合 |
6.4.1 组织机制 |
6.4.2 发展原则 |
6.4.3 优化利益联结机制 |
6.4.4 探索新的经营模式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3)永年大蒜产业及价格波动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 |
第2章 永年大蒜产业发展现状 |
2.1 永年大蒜种植历史 |
2.2 永年大蒜产业优势 |
2.2.1 具有独特的自然和区位优势 |
2.2.2 具有良好的水土资源优势 |
2.2.3 具有发达的交通网络 |
2.2.4 广阔的大蒜种植面积 |
2.2.5 大蒜品质优良 |
2.3 永年大蒜栽培技术特点 |
2.3.1 精选优种 |
2.3.2 科学施肥 |
2.3.3 独特的地膜覆盖技术 |
2.3.4 春季管理 |
2.3.5 适时收获 |
2.4 永年大蒜贮存技术 |
2.5 永年大蒜加工与产能 |
2.5.1 大蒜加工产业基本情况 |
2.5.2 永年大蒜加工龙头企业 |
2.5.3 高产量带动企业高速发展 |
2.6 永年大蒜国内外贸易 |
2.7 永年大蒜产业布局分析 |
2.7.1 总体要求 |
2.7.2 重点工作 |
第3章 永年大蒜价格波动分析 |
3.1 影响农产品价格因素的理论基础 |
3.1.1 国家政策 |
3.1.2 市场供求 |
3.1.3 农业生产成本 |
3.1.4 流通因素 |
3.2 基于X12 模型和H-P滤波法的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
3.2.1 研究方法 |
3.2.2 永年大蒜价格波动总体轨迹描述 |
3.2.3 蒜价格波动特征的实证分析 |
3.2.4 永年大蒜价格波动周期分析 |
3.3 小结 |
第4章 永年大蒜产业问题调查 |
4.1 调查方法及实施情况 |
4.2 生产种植方面问题 |
4.2.1 种植规模偏小 |
4.2.2 缺乏技术培训 |
4.2.3 蒜农种植意愿下降 |
4.3 产业加工方面问题 |
4.3.1 产品低端 |
4.3.2 生产粗放 |
4.3.3 无序竞争 |
4.3.4 出口受限 |
4.4 经营销售方面问题 |
4.4.1 品牌意识不足 |
4.4.2 宣传力度不够 |
4.4.3 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市场运作不规范 |
4.5 管理保障方面问题 |
4.5.1 产业标准和检测体系不健全 |
4.5.2 政策保障体系不健全 |
第5章 永年大蒜价格稳定及产业发展策略 |
5.1 大蒜价格稳定策略 |
5.1.1 稳定大蒜种植面积 |
5.1.2 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 |
5.1.3 建立大蒜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
5.1.4 推广大蒜目标价格保险 |
5.2 永年大蒜产业发展策略 |
5.2.1 推进生产、质量检测标准化 |
5.2.2 提升大蒜深加工水平 |
5.2.3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 |
5.2.4 完善管理保障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大蒜价格与产业链利益主体行为影响关系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的研究 |
1.2.2 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3 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传递效应的研究 |
1.2.4 关于农产品价格与产业链利益主体关系的研究 |
1.2.5 关于大蒜价格的研究 |
1.2.6 研究述评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1 大蒜价格 |
2.2.2 大蒜产业链利益主体 |
2.2 理论基础 |
2.2.1 经济周期理论 |
2.2.2 均衡价格与蛛网理论 |
2.2.3 产业链理论 |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5 计划行为理论 |
3 大蒜产业发展分析 |
3.1 大蒜生产供给情况分析 |
3.1.1 我国大蒜生产供给情况 |
3.1.2 山东省大蒜生产供给情况 |
3.2 大蒜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
3.2.1 大蒜国内市场需求情况 |
3.2.2 大蒜国际市场需求情况 |
3.3 大蒜价格波动的特征规律分析 |
3.3.1 大蒜价格波动的统计性分析 |
3.3.2 大蒜价格波动的实证分析 |
3.4 大蒜种植成本收益分析 |
3.4.1 问卷设计和数据来源 |
3.4.2 种植成本分析 |
3.4.3 种植成本收益率分析 |
3.4.4 大蒜种植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
3.5 小结 |
4 大蒜价格与生产者行为的影响关系分析 |
4.1 大蒜价格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分析 |
4.1.1 大蒜价格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 |
4.1.2 大蒜价格对生产者行为影响的实证检验 |
4.2 生产者行为对大蒜价格的影响分析 |
4.2.1 生产者行为对大蒜价格的影响机理分析 |
4.2.2 生产者行为对大蒜价格影响的实证检验 |
4.3 小结 |
5 大蒜价格与中间商行为的影响关系分析 |
5.1 问卷设计与样本情况 |
5.2 大蒜价格与收购商行为的影响关系 |
5.2.1 大蒜收购商盈利模式的理论分析 |
5.2.2 大蒜价格对收购商行为的影响分析 |
5.2.3 收购商行为对大蒜价格的影响分析 |
5.3 大蒜价格与存储商行为的影响关系 |
5.3.1 大蒜价格对存储商行为的影响分析 |
5.3.2 存储商行为对大蒜价格的影响分析 |
5.4 大蒜价格与加工企业行为的影响关系 |
5.4.1 大蒜价格对加工企业行为影响分析 |
5.4.2 加工企业行为对大蒜价格的影响分析 |
5.5 小结 |
6 大蒜价格与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关系分析 |
6.1 大蒜价格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分析 |
6.1.1 基于描述性统计数据分析 |
6.1.2 大蒜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6.2 消费者行为对大蒜价格的影响分析 |
6.2.1 基于描述性统计数据分析 |
6.2.2 大蒜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6.3 小结 |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5)邳州大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三. 研究目的与意义 |
四. 研究方法 |
五. 技术路线图 |
六.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七.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大蒜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
一. 农业产业化理论 |
二. 农业产业结构理论 |
三. 农业产业带理论 |
第二章 邳州大蒜产业发展现状 |
一. 中国大蒜产业基本概况 |
二. 邳州大蒜产业基本状况 |
三. 邳州大蒜产业发展特点 |
第三章 邳州大蒜产业化发展状况 |
一. 邳州大蒜产业化发展优势 |
二. 邳州大蒜产业化增强国际竞争力 |
三. 邳州大蒜产业化的成效 |
第四章 邳州大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 邳州大蒜产业存在的问题 |
二、邳州大蒜产业问题存在的原因 |
第五章 邳州大蒜产业发展对策 |
一. 强化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 |
二. 做好规划布局,建设大蒜产业带 |
三. 走精深加工之路,延长产业链条 |
四. 突出市场建设,拓展销售空间 |
五. 打造良好发展环境,努力完善监管制度 |
六.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
七. 做好宣传推介工作,树立品牌,提升形象 |
八.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保障大蒜产业健康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代谢组学的大蒜品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我国大蒜种植现状及加工现状 |
1.1.1 大蒜概述 |
1.1.2 我国大蒜种植现状 |
1.1.3 我国大蒜加工现状 |
1.2 大蒜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
1.2.1 大蒜品质特性 |
1.2.2 食品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 |
1.3 代谢组学在食品中的研究进展 |
1.3.1 代谢组学简介 |
1.3.2 代谢组学在食品中的应用 |
1.4 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不同品种大蒜的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2.2.1 实验样品 |
2.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2.3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2.2.4 样品准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挥发性代谢物检测 |
2.3.2 初级代谢物检测 |
2.3.3 数据处理和代谢物确认 |
2.3.4 多元统计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挥发性代谢物与初级代谢物的组成 |
2.4.2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
2.4.3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同品种的新鲜大蒜品质评价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3.2.1 实验样品 |
3.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3.2.3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4 统计分析方法 |
3.5 结果与讨论 |
3.5.1 品质指标数据融合及差异指标的初步筛选 |
3.5.2 差异品质指标的数据分布 |
3.5.3 差异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3.5.4 差异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5.5 新鲜大蒜核心品质评价指标的筛选 |
3.5.6 新鲜大蒜品质评价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代谢组学的腊八蒜加工过程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4.2.1 实验样品 |
4.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4.2.3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加工过程中腊八蒜的颜色变化 |
4.4.2 加工过程中挥发性代谢物和初级代谢物变化 |
4.4.3 加工过程中次级代谢物的变化 |
4.4.4 加工过程中腊八蒜代谢物与抗氧化功能相关性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不同品种大蒜加工的腊八蒜品质评价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5.2.1 实验样品 |
5.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5.2.3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5.2.4 实验方法 |
5.3 统计分析方法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品质指标数据融合及差异指标的初步筛选 |
5.4.2 差异品质指标的数据分布 |
5.4.3 差异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5.4.4 差异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5.4.5 腊八蒜核心品质评价指标的筛选 |
5.4.6 腊八蒜品质评价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大蒜多酚化合物的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色谱/质谱检测方法研究 |
6.1 引言 |
6.2 材料和方法 |
6.2.1 材料和试剂 |
6.2.2 样品准备 |
6.2.3 SFE参数的响应面优化 |
6.2.4 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色谱/质谱系统组成 |
6.2.5 仪器分析条件 |
6.3 结果和讨论 |
6.3.1 超临界色谱/质谱(SFC-MS/MS)条件的优化 |
6.3.2 超临界萃取(SFE)条件的优化 |
6.3.3 方法学验证 |
6.3.4 实际样品测定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附录 |
(7)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思路及基本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 波特钻石模型 |
2.2 产业互联网 |
2.3 理论分析与借鉴 |
第三章 我国大蒜产业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我国大蒜产业SWOT分析 |
3.2 我国大蒜产业出口现状 |
3.3 我国传统大蒜产业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3.4 我国大蒜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
3.4.1 我国大蒜产业在国际市场概况 |
3.4.2 波特钻石模型下我国大蒜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
第四章 宇都公司内部状况分析 |
4.1 山东宇都供应链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
4.2 山东宇都供应链有限公司发展理念 |
4.3 宇都盈利模式与竞争分析 |
第五章 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现状与问题 |
5.1 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背景 |
5.2 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优势与问题 |
5.3 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的原则 |
5.4 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 |
5.4.1 搭建大蒜农产品交易平台 |
5.4.2 搭建大蒜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 |
5.4.3 搭建大蒜产业互联网开放平台 |
5.5 构建新大蒜产业生态圈 |
第六章 完善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策略 |
6.1 提升中国大蒜产业国际竞争力策略 |
6.2 完善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的策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河南中牟大蒜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农业产业链研究概况 |
1.2.2 大蒜产业研究概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农业产业链的基本理论 |
2.1 产业链的概念 |
2.2 农业产业链及其特征 |
2.2.1 农业产业链的概念 |
2.2.2 农业产业链的特征 |
2.2.3 农业产业链的结构 |
第三章 产业链视角下中牟县大蒜产业发展现状 |
3.1 中牟县大蒜产业发展现状 |
3.1.1 中牟县大蒜发展现状 |
3.1.2 中牟县大蒜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
3.2 产业链视角下中牟县大蒜产业的运营现状 |
3.2.1 产业链第一环中牟县大蒜生产现状 |
3.2.2 产业链第二环中牟县大蒜加工现状 |
3.2.3 产业链第三环中牟县大蒜销售现状 |
3.2.4 产业链三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现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产业链各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中牟大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产业链第一环中存在的问题 |
4.1.2 产业链第二环中存在的问题 |
4.1.3 产业链第三环中存在的问题 |
4.1.4 产业链三个环节衔接存在的问题 |
4.2 原因分析 |
4.2.1 不完善的激励政策的影响 |
4.2.2 严峻农业环境形势的影响 |
4.2.3 不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影响 |
4.2.4 缺乏技术创新意识的影响 |
4.2.5 低层次的农户组织化程度的影响 |
4.2.6 低程度的加工企业组织化的影响 |
4.2.7 低效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牟大蒜产业发展的对策 |
5.1 加强中牟大蒜产业发展的原则 |
5.1.1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
5.1.2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
5.1.3 坚持政府引导原则 |
5.1.4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
5.2 优化中牟大蒜产业链的对策 |
5.2.1 中牟大蒜产业链延伸 |
5.2.2 中牟大蒜产业链提升 |
5.2.3 中牟大蒜产业链整合 |
5.3 中牟大蒜产业发展的对策 |
5.3.1 产业链第一环的对策 |
5.3.2 产业链第二环的对策 |
5.3.3 产业链第三环的对策 |
5.3.4 产业链三个环节衔接的对策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金乡大蒜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方法 |
1.3 技术路线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1 大蒜出口问题研究 |
1.4.2 大蒜价格问题研究 |
1.4.3 大蒜产业相关组织问题研究 |
1.4.4 其它问题研究 |
1.5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
2 金乡大蒜产业现状分析 |
2.1 金乡县大蒜生产现状分析 |
2.1.1 金乡县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
2.1.2 金乡县耕地的土壤特点 |
2.1.3 金乡大蒜的品质特点 |
2.1.4 金乡大蒜种植历史回顾 |
2.1.5 金乡大蒜的主要种植技术特点 |
2.1.6 金乡大蒜主要加工贮存技术 |
2.2 金乡大蒜贸易现状分析 |
2.2.1 金乡大蒜国内贸易现状概况 |
2.2.2 金乡大蒜出口贸易特点 |
2.3 金乡大蒜产业相关组织发展现状 |
2.3.1 金乡大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模 |
2.3.2. 合作社的组织运行模式 |
2.4 金乡大蒜产业对金乡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
2.4.1 大蒜对金乡县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
2.4.2 单一依靠大蒜产业给金乡经济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
3 金乡大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大蒜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
3.2 大蒜贸易中出现的问题 |
3.3 金乡大蒜产业发展的环境中的问题 |
3.4 金乡大蒜产业相关组织存在的问题 |
3.5 制约金乡大蒜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
3.6 金乡县政府在金乡大蒜产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
4 促进金乡大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4.1 大蒜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
4.2 大蒜贸易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
4.3 加强大蒜产业相关组织建设的措施 |
4.4 大蒜产业发展环境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
4.5 优化产业结构,延伸大蒜的产业链 |
4.6 产业发展趋势 |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经济作物农产品产业链研究 ——以鲁西南大蒜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农产品产业链理论 |
2.1.1 基本概念 |
2.1.2 相关理论 |
2.2 系统动力学理论综述 |
2.2.1 基本概念 |
2.2.2 基本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经济作物产业链的系统结构分析—以大蒜产业为例 |
3.1 大蒜出口所形成的系统边界 |
3.1.1 确定大蒜出口所形成系统边界的必要性 |
3.1.2 大蒜出口所决定的大蒜产业链系统边界 |
3.2 大蒜主要产地所决定的产业链系统边界 |
3.3 大蒜内销形成的大蒜产业链系统边界 |
3.4 经济作物产业链的系统结构—以大蒜产业为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经济作物产业链的系统反馈调节机制分析—以大蒜产业链为例 |
4.1 大蒜产业链系统反馈回路的调节模式 |
4.2 大蒜产业链系统反馈回路的调节特征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鲁西南大蒜产业链系统动力学模型 |
5.1 鲁西南大蒜产业链基本情况 |
5.2 鲁西南大蒜产业链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 |
5.2.1 鲁西南大蒜产业链系统动力学模型基本假设 |
5.2.2 鲁西南大蒜产业链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 |
5.2.3 鲁西南大蒜产业链系统动力学模型解释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四、出口大蒜加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蒜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D]. 刘艳. 烟台大学, 2021(02)
- [2]莱芜大蒜产业化问题研究[D]. 杨倩.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1)
- [3]永年大蒜产业及价格波动分析研究[D]. 郭贝贝.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2)
- [4]大蒜价格与产业链利益主体行为影响关系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D]. 邹嘉琦.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5]邳州大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张传喜.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3)
- [6]基于代谢组学的大蒜品质评价研究[D]. 刘建. 合肥工业大学, 2018(01)
- [7]宇都大蒜产业互联网平台策略研究[D]. 李波.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8)
- [8]河南中牟大蒜产业发展研究[D]. 李芳芳.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7(04)
- [9]金乡大蒜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 孔贺.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8)
- [10]经济作物农产品产业链研究 ——以鲁西南大蒜产业为例[D]. 宋贤. 山东建筑大学,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