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苏制215MW机组凝汽器真空问题探讨

原苏制215MW机组凝汽器真空问题探讨

一、前苏制215MW机组凝汽器真空问题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成[1](2019)在《苏制210 MW汽轮机光轴背压供热改造的节能减排效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结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城市发展规划以及电力行业"热电矛盾"所带来的深度调峰的市场需求,针对黑龙江省某电厂苏制210 MW纯凝机组开展光轴背压改造技术进行了说明;结合改造经验,对机组的能耗指标和节能情况进行了测算,对项目的供热收益和调峰能力进行了分析,对项目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说明对苏制210 MW纯凝机组进行光轴背压供热改造不仅能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提高电厂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在采暖季的电热矛盾问题,具有显着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还可以实现对地方小锅炉的替代,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社会贡献。

杨蒋文[2](2016)在《侧向抽气式窄带状凝汽器布管方案研究》文中提出电站凝汽器是火电厂汽轮机发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性能的好坏对整个机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有着重大的影响。作为凝汽器中最主要的部件,冷却水管束的布置方式对整个凝汽器的传热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凝汽器布管方案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关注空冷区对凝汽器性能的影响,首先收集了3种空冷区形状的凝汽器管束,在商用软件Fluent计算平台上,对其进行了壳侧流动、传热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它们的传热性能;然后结合分析结果,设计了一种新型管束——侧向抽气式窄带状凝汽器管束,该管束的特点在于空冷区位于凝汽器管束底部两侧,成矩形状。最后,通过与某种管束在同等条件下的比较,验证了该新型管束的优良性能。论文还开展了新型管束矩形空冷区不同长宽比的数值研究,研究工作在保持空冷区面积、蒸汽参数、冷却水参数、总管数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通过对各种方案模拟结果的分析,给出了本文所设计的新型管束的矩形空冷区长宽比的取值建议。论文开展的第三部分工作是以凝汽器设计需要与循环水系统相匹配为情景设定开展的凝汽器管束系列化工作,以某600MW机组凝汽器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循环水管流速的情况下对凝汽器进行热力设计,得到不同循环水量下的热力设计结果,然后以本文所设计的新型管束为管束模块,将其布置在凝汽器壳体内,形成对应不同循环水流量的凝汽器系列化产品。

廖春晖[3](2014)在《燃煤热电联产区域供热系统热源优化配置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区域供热系统在我国供热系统中所占的比例逐步提高,同时热电联产机组作为一种主要的热源形式在区域供热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机组设备的类型、容量和性能都在变化,但对热电联产区域供热系统热源的优化配置、规划设计研究存在一定的滞后,特别是热电联产区域供热系统的热化系数,未能随着热电联产机组的性能变化从理论上给出确定方法。本文针对燃煤热电联产区域供热系统,通过节能性和经济性分析,对热电联产区域供热系统的最佳热化系数与热源优化配置进行了研究。首先,论文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常用的热电联产系统能耗评价指标,其中一次能源相对节约率和不可逆损失相对减少率这两个指标更适于表示热电联产系统相对于热电分产系统的节能效果,建议引入到我国热电联产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中,并建立了热电联产区域供热系统热源的一次能源相对节约率和不可逆损失相对减少率计算数学模型。第二,建立了凝汽供暖两用型和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的热力系统模型。针对不同型号的机组,确定了热电联产机组总能耗、发电功率与机组供热能力之间的关系。对于凝汽供暖两用型机组,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热电联产机组综4个主要参数进行了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对综合热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汽轮机进汽量和供热抽汽量,而对最大的是供热抽汽压力。分别以一次能源相对节约率和不可逆损失相对减少率作为评价指标,对凝汽供暖两用型机组的热力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节能最小抽汽比的概念。对于NC145、NC200和NC300机组,基于一次能源相对节约率和不可逆损失相对减少率的节能最小抽汽比在0.140.2之间。第三,基于一次能源相对节约率,建立了热电联产区域供热系统节能性热化系数优化数学模型。对于凝汽供暖两用型机组,供暖气象参数和区域锅炉热效率对最佳热化系数的影响较大。以2台NC300为基本热源时,寒冷A区的节能性最佳热化系数取值范围为0.570.7,寒冷B区为0.660.73;严寒A区为0.530.62,严寒B区为0.550.65,严寒C区为0.570.65。区域锅炉热效率对最佳热化系数的影响有限,以区域锅炉平均热效率70%时最佳热化系数作为最终结果是可以接受的。对于背压式机组,机组型号对最佳热化系数影响不大,气象参数的影响也不如对凝汽供暖两用型机组那么明显。仅有供暖热负荷时,机组台数对热化系数的影响较大,机组台数从2台增加到4台,最佳热化系数也逐渐增大,从0.740.89变为0.840.94。对于B80机组,考虑了常年性热负荷之后,寒冷地区的最佳热化系数在[0.6,0.7]之间,且与供暖室外计算温度高度相关,常年性热负荷比越大,最佳热化系数越大。严寒地区的最佳热化系数在[0.5,0.65]之间,与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及常年性热负荷比相关性小。第四,建立了热电联产区域供热系统经济性热化系数优化数学模型。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成本分摊比是确定热电联产系统供热成本的关键因素。在已有的分摊方法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改进的热电联合法,并以该方法作为供热成本分摊的依据。常见的热电联产区域供热系统热源中,供热固定成本最高的是凝汽供暖两用型机组,最低的是燃煤锅炉;而可变成本最高的是燃煤锅炉,最低的是背压式机组。从经济性角度来看,大容量凝汽供暖两用型机组的经济性优于小容量机组,而小容量背压式机组的经济性却好于大容量背压式机组。总体而言,背压式机组的经济性要优于凝汽供暖两用型机组。NC300和B80机组的经济性最佳热化系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650.86和0.570.8。最后,应用上述研究成果,针对一实际热电联产区域供热项目,对供热系统能耗现状进行评价,同时对供热系统远期规划的热源配置进行了优化。

梅玉占[4](2013)在《火力发电企业节能管理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社会素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建立在过度消耗能源的基础之上,带来了能源的匮乏和环境的破坏。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中国的不断发展,目前以过度消耗能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了,节能管理成为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重要研究方向。火力发电作为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更应该在节能管理的推行过程中起到带头作用。鉴于火力发电企业在节能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本文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研究了火力发电企业节能管理的措施和评价方法。在节能管理的理论方面,从方法引导层面、组织管理层面和技术推动层面上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对企业推行节能管理提供了方法、管理和技术上的参考;在实施效果的分析方面,根据指标挑选的原则和步骤,从综合经济技术,锅炉经济技术,汽轮机经济技术,节水和燃料这五方面分别提出了节能管理实施效果的考核指标,说明了每个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形成了完善的指标体系,为实施节能管理的企业提供了容易量化的评价标准。在节能管理的案例分析方面,以军粮城发电有限公司作为实例,利用SWOT矩阵分析法,分析了公司实施节能管理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阐述了在这种资源和环境下,该公司为贯彻节能管理在方法上、技术上和组织管理上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公司针对节能管理而制定的考核评价体系。为资源和环境上相似的企业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蒲建泉[5](2012)在《双背压凝汽器最佳真空的确定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汽轮机辅机中,凝汽器对汽轮机运行的经济性影响很大。近来投入运行的凝汽式汽轮机,大都采用了双背压或者多背压凝汽器。这种凝汽器结构与单背压凝汽器有所不同,对应的参数也不相同,因而在计算凝汽器最佳真空时也会有所区别。本文首先对双背压凝汽器的排汽压力进行了编程计算,根据绘制的汽轮机通用曲线得到排汽压力改变后汽轮机的电功率输出的变化。进而考虑冷却水泵的组合方式和冷却水费用来确定凝汽器最佳真空。通过确定双背压凝汽器的最佳真空来实现冷却水系统的优化,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对双背压凝汽器的结构特性以及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与单背压凝汽器进行了比较说明,并指出所表现出的优越性。第二,在确定最佳真空之前要预测汽轮机电功率随着背压变化的改变程度,通过利用试验数据对汽轮机通用曲线绘制方法(改进后)来确定,过程中还与多种理论计算方法比如等效焓降法、汽轮机原理法等做了比较。第三,在此基础上,考虑节水因素来确定双背压凝汽器的最佳真空,通过改变传统的最佳真空的定义更有效的达到优化冷却水系统的目的。通过对实际电厂机组的冷却水系统的优化运行进行计算,得到双压凝汽器的考虑冷却水费用和不考虑冷却水费用时冷却水泵的最佳运行组合方式。

钟世青[6](2012)在《汽轮机流量与温度可调的高温空气快速冷却方案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高参数、大容量热力发电机组由于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而越来越多地投入使用,且在电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电力市场的大环境下,大型汽轮机如何安全缩短汽轮机检修时的停机时间是各个电厂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压缩空气冷却法成为发电行业认可的冷却方案,但由于传统空气冷却温度以及流量不可控,投资大,能耗高、冷却效果不佳等原因,大多电厂少用甚至弃用快速冷却。因此,设计新型可编程的节能快速冷却设备,研究冷却效果佳,安全性高的冷却方案成为当今发电行业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传统高温空气生产装置温度以及流量不可控的不足,提出新型高温空气生产装置,利用燃气燃烧加热冷却空气,代替原电加热生产高温冷却空气的方式,在控制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燃料量,实现连续调节,满足大型汽轮机各阶段冷却空气的温度流量变化要求。应用新型高温空气发生装置,提出分段间隔式冷却法,即当汽轮机汽缸温度每降低一定值时就改变一次冷却高温空气温度。分别研究了分段间隔、流量以及汽缸与冷却空气温差对快速冷却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流量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分段间隔减少,冷却时间越短;2)减小冷却空气与汽缸温差,冷却时间相应增加;3)在汽缸与冷却空气温差一定,分段间隔固定的情况下,改变冷却空气流量,换热系数随之而变,增加空气流量将缩短冷却时间。通过上述分析,提出了最优冷却方案即保持汽缸与冷却空气最大温差为50℃,取分段间隔5℃,采用牛顿迭代法求取最优快速冷却相应的冷却空气流量曲线,在冷却初期流量为33.1m3/min,快速冷却后期增长到73.4。新型高温空气发生装置用燃气作为能源,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可实现流量与温度的精确控制,事先设定调节程序,可实现最优快速冷却。为研究汽轮机快速冷却过程中汽缸温度变化及监控汽缸关键部位的温差值,保障最优化冷却的安全性,利用Ansys计算了传统与新型强制新过程的温度场。模拟了最优冷却方案时的汽缸温度场,上下缸温差大约为23℃,内外缸温差大约为11℃,冷却时间大约为27.2h。与传统强制冷却相比,新型强制冷却速度快,温差小而沿轴向方向温差减小趋势缓和等特点,为强制冷却提供了新思路。

张明紫[7](2011)在《槽式太阳能集热与燃煤热发电的高效集成模式研究》文中提出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前,世界各国普遍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燃料为基础能源。随着世界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的凸显,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规模化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一种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目前唯一商业化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已经有了一定的推广应用。然而,由于太阳能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了严重束缚。太阳能与化石能源互补发电是克服这种束缚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国内外关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和燃煤电厂集成发电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遵循“温度对口,能量梯级利用”原则,结合槽式太阳能集热特点和火力发电特点,提出了基于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最佳工作温度的槽式太阳能集热与燃煤热发电的高效集成模式,构建了槽式太阳能集热与燃煤机组混合发电系统模型,分析了系统的热力性能和热经济性。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基于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最佳工作温度的槽式太阳能集热与燃煤热发电的高效集成模式的提出及在300MW槽式太阳能集热与燃煤机组混合发电系统的应用。在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和燃煤机组集成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效率随工质工作温度的升高先升高而后降低,而热动力循环的效率随工质工作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必然存在最佳工作温度。为此,本课题提出了基于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最佳工作温度的槽式太阳能集热与燃煤热发电的高效集成模式,构建了300MW槽式太阳能集热与燃煤机组混合发电系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强度为600W/㎡时,集热器最佳工作温度为306.55℃,此时槽式太阳能集热取代锅炉受热面时,混合热发电系统的热经济性能远好于取代各段抽汽集成模式,太阳能热发电效率为44.7%,节省煤耗17.49g/kWh ;对于利用直接换热型集热器的混合发电系统,集热器出口参数相同时,给水泵引出至集热器场加热的热经济性要高于凝结水泵出口引出;无论是采用直接型或间接换热型集热器,太阳能热量用于取代高参数的抽汽加热高温水的吸热时,其热经济性要优越于取代低参数抽汽的吸热。2.在热力学建模的基础上,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热经济学结构理论构建了300MW槽式太阳能集热与燃煤机组混合发电系统的热经济学模型。以两种集成模式为例,对槽式太阳能集热与燃煤机组混合发电系统的热经济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集成模式,随着太阳能集热器场加热工质温度的提高,不同于集热器热效率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火用效率呈逐渐提高的趋势,热经济性能越好,然而,单位非能量成本和单位热经济学成本却越高。与单纯燃煤机组中的各组元相比,太阳能集热器场的单位热经济成本较高;太阳能辅助燃煤混合发电系统的单位热经济学成本要高于单纯燃煤机组。这说明降低太阳能场的热经济学成本对提高太阳能辅助燃煤热发电系统的经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针对我国典型的200MW和600MW燃煤机组,进行了槽式太阳能集热与燃煤机组混合发电系统的热力性能分析与计算。以单位发电成本作为经济性评价指标,对太阳能辅助燃煤热发电系统发进行技术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太阳能辐射强度下,与大容量等级燃煤机组集成时,太阳能热电转换效率高,当槽式太阳能集热与600MW燃煤机组集成为混合发电系统时,太阳能热发电效率为38.4%;当与相同容量的燃煤机组集成时,在文中设定的条件下,取代全部高加抽汽集成模式的热发电效率要略高于取代1段抽汽集成模式,然而取代1段抽汽的单位发电成本低于取代全部高加抽汽系统,经济性能较好,单位发电成本为0.69元/ kWh ,仍略高于单纯燃煤发电成本0.58元/ kWh。本课题的创新点有:1.基于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最佳工作温度的槽式太阳能集热与燃煤热发电的高效集成模式的提出。2.揭示了200MW、300MW和600MW槽式太阳能集热与燃煤机组的高效集成模式。槽式太阳能集热与燃煤机组的高效集成有效克服了太阳能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对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推广应用的束缚。本课题提出的基于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最佳工作温度的槽式太阳能集热与燃煤热发电的高效集成模式在太阳能与化石能源互补发电领域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槽式太阳能集热与燃煤热发电集成发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推动能源、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于忠玖[8](2010)在《循环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对机组安全经济性的影响原因分析及对策》文中认为针对牡二电厂循环水系统中有些附属设备存在的几个问题,对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产生的严重影响,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对策。

赵耀[9](2010)在《热电联产小型12MW机组在运行中的节能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的现有的2000多家热电企业中,容量在50MW以下的机组占到了85%以上。小型机组容量低,参数小,如果实际运行不合理,将会造成煤耗的大幅度升高。因此研究小型机组的节能,挖掘小型机组的节能潜力,对于我国热电联产的节能事业有着重大的意义。本课题主要对山东地区某热电厂进行实地调研,针对热电厂的小型12MW机组本身及供热机组与热用户的配合等方面的节能途径进行研究。首先对热电厂12MW抽凝机组的回热系统进行耗差分析。通过对12MW机组的额定工况及给水温度变化时的各工况的常规热平衡计算和对低压加热器进行的等效焓降分析,得出回热系统给水温度变化和低压加热器凝结水温升对机组煤耗的影响。通过对回热系统的循环函数分析,得出C12机组的回热最佳焓升分配。其次推导和分析得到C12-4.9/0.981机组的节能条件,以及发展热电厂抽汽供吸收式制冷机的系统的节能条件。最后分析了热电厂供汽参数高于采暖热用户与工业热用户要求的用汽参数时,给热电厂热经济性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热电厂在与热用户的工况配合方面应作出的方案调整。应用该研究成果将降低运行不尽合理的小型供热机组的标煤耗率,提高热电厂的热经济性,提高热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该研究成果将做为热电厂运行中调整机组工况的理论依据。

孟芳群[10](2005)在《汽轮机循环水系统运行方式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循环水系统是火电厂重要的辅助系统,它对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循环水流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凝汽器的真空,最终会影响到汽轮机的电功率。而目前在确定凝汽器最佳真空和最佳循环水流量的计算过程中忽略了许多重要的因素。另外在计算背压变化对汽轮发电机组电功率影响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计算方法。这就使得凝汽器最佳真空和最佳循环水流量的计算结果有所偏差,从而不能保证汽轮机循环水系统在最优工况下运行。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首先对背压变化对汽轮发电机组电功率影响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从而得出在计算背压变化对汽轮发电机组电功率影响的过程中,等效热降方法是一种既简便又准确的计算方法。其次,本文对凝汽器最佳真空和最佳循环水流量的计算过程进行了修正。即在计算凝汽器最佳真空和循环水泵的最佳组合方式时考虑了循环水的费用、汽轮机排汽阻力损失、锅炉补充水、抽气器(或真空泵)耗功率、凝结水的溶氧、凝汽器的清洁系数、极限真空、循环水最低流速、凝结水的过冷度这些因素。最后,提出一种考虑了上述这些因素影响的凝汽器最佳真空和最佳循环水流量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可以保证凝汽器最佳真空和最佳循环水流量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最优值。

二、前苏制215MW机组凝汽器真空问题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前苏制215MW机组凝汽器真空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苏制210 MW汽轮机光轴背压供热改造的节能减排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家产业政策及当前形势
2 背压供热技术研究现状
3 企业和机组简介
    3.1 企业基本情况
    3.2 改造汽轮机主要技术参数
4 机组改造案例介绍
    4.1 改造方案
    4.2 关键技术
        4.2.1 光轴转子的设计及制造
        4.2.2 低压光轴转子的鼓风解决方案
        4.2.3 联轴器液压螺栓连接技术
        4.2.4 汽轮机轴系标高的保证措施
5 改造效益分析
    5.1 改造主要性能试验结果
    5.2 改造主要结论
    5.3 节能收益
    5.4 供热收益
    5.5 调峰收益
    5.6 环保收益
6 结论

(2)侧向抽气式窄带状凝汽器布管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凝汽器管束优化的意义及要求
    1.3 凝汽器管束改造的需求
    1.4 凝汽器性能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
    1.5 本文主要工作
2 凝汽器壳侧数值模拟方法及实现
    2.1 凝汽器壳侧汽相流动与传热过程概述
    2.2 凝汽器控制方程的建立
    2.3 辅助方程
    2.4 边界条件
    2.5 凝汽器壳侧流动数值模拟的实现及验证
    2.6 本章小结
3 凝汽器管束型式研究及新型管束的设计
    3.1 空冷区对凝汽器压力的影响分析
    3.2 3种凝汽器壳侧流动分析
    3.3 侧向抽气式窄带状凝汽器管束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侧向抽气式窄带状凝汽器管束空冷区的研究
    4.1 研究对象
    4.2 若干空冷区长宽比方案
    4.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侧向抽气式窄带状凝汽器管束系列化的研究
    5.1 凝汽器管束模块系列化的思想
    5.2 凝汽器管束系列化的需求
    5.3 凝汽器管束系列化的实现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燃煤热电联产区域供热系统热源优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目的
    1.2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3 热电联产机组形式发展与现状
        1.3.1 热电联产系统发展
        1.3.2 热电联产系统型式
    1.4 节能性热源优化配置及热化系数研究现状
        1.4.1 热电联产系统评价指标
        1.4.2 热电联产机组热力特性研究现状
        1.4.3 节能性最佳热化系数研究现状
    1.5 经济性热源优化配置及热化系数研究现状
        1.5.1 经济性最佳热化系数研究现状
        1.5.2 热电负荷经济性分配问题研究现状
        1.5.3 供热成本分摊方法研究现状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热电联产系统节能性评价指标研究
    2.1 热电联产系统热力学评价指标
        2.1.1 热电联产系统评价指标
        2.1.2 热电分产系统评价指标
    2.2 热电联产系统能耗评价指标
        2.2.1 当量发电效率
        2.2.2 品质指数
        2.2.3 无偿发电量
        2.2.4 一次能源节约量和一次能源相对节约率
        2.2.5 不可逆损失相对减少率
        2.2.6 我国现行热电联产机组评价指标
        2.2.7 热电联产系统评价指标分析比较
    2.3 热电联产区域供热系统热源 RPES 与 RAI 计算数学模型
        2.3.1 区域供热系统热负荷特性分析
        2.3.2 RPES和RAI计算数学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热电联产机组热力特性研究
    3.1 热电联产机组热力系统模型建立
        3.1.1 热电联产机组热力系统工作原理
        3.1.2 热电联产机组热力系统模拟
    3.2 凝汽供暖两用型机组热力特性研究
        3.2.1 机组能耗模拟试验方案
        3.2.2 机组热效率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2.3 供热抽汽参数对机组效率的影响
        3.2.4 机组热力特性方程
    3.3 凝汽供暖两用机组的节能最小抽汽比
        3.3.1 节能最小抽汽比
        3.3.2 RPES、RAI、热效率及拥效率比较
    3.4 背压式机组热力特性研究
        3.4.1 背压式机组热力特性方程
        3.4.2 背压式机组RPES和RAI指标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凝汽供暖两用型机组配置的节能性热化系数研究
    4.1 基于机组配置的节能性热化系数优化模型
        4.1.1 基于RPES的热化系数优化模型
        4.1.2 凝汽供暖两用型机组的RPES计算模型
    4.2 凝汽供暖两用型机组的节能性热化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4.2.1 重要影响因素确定
        4.2.2 气象参数对最佳热化系数的影响
        4.2.3 机组型号对最佳热化系数的影响
        4.2.4 供热锅炉热效率对最佳热化系数的影响
    4.3 常年性热负荷对节能性最佳热化系数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背压式机组配置的节能性热化系数研究
    5.1 基于背压式机组配置的节能性热化系数优化模型
    5.2 基于背压式机组配置的节能性最佳热化系数
        5.2.1 季节性供暖热负荷下最佳热化系数
        5.2.2 常年性热负荷对最佳热化系数的影响
    5.3 机组型号及台数对最佳热化系数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经济性最佳热化系数计算方法研究
    6.1 CHP-DH 系统经济性热化系数优化数学模型
        6.1.1 热源年供热固定成本
        6.1.2 热源年供热可变成本
        6.1.3 经济性热化系数优化模型
    6.2 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成本分摊
        6.2.1 供热成本分摊方法
        6.2.2 改进的热电联合法
        6.2.3 供热成本分摊方法确定
    6.3 经济性最佳热化系数的确定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节能性最佳热化系数的热电联产区域供热系统热源配置规划
    7.1 供热系统现状评价与改造
        7.1.1 供热系统实际热源配置
        7.1.2 现有供热系统热源改造方案优化
    7.2 规划期最佳热源配置
        7.2.1 基于方案 JS 的规划期节能性评价
        7.2.2 规划期理论最佳热源配置
        7.2.3 规划期实际最佳热源配置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热电联产区域供热系统节能性最佳热化系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火力发电企业节能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框架
第2章 火力发电和节能管理理论概述
    2.1 火力发电简介
        2.1.1 火力发电的定义及分类
        2.1.2 火力发电的用水、燃料和能源分析
    2.2 节能管理理论研究
        2.2.1 节能管理内涵
        2.2.2 节能管理意义
        2.2.3 节能管理与火力发电的相互关系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火力发电企业节能管理方法研究
    3.1 方法引导层面的节能管理措施
        3.1.1 提高火力发电用煤的煤质
        3.1.2 优化煤配,达到燃煤高效掺烧
        3.1.3 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
        3.1.4 提高汽轮机的工作效率
    3.2 组织管理层面的节能管理措施
        3.2.1 组织管理的创新改造
        3.2.2 建立高效而规范的节能管理制度
        3.2.3 建立标准的绩效考核系统
    3.3 技术推动层面的节能管理措施
        3.3.1 推行大容量、高参数发电机组
        3.3.2 推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3.3.3 推行微油点火技术
        3.3.4 推行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节能管理实施效果的考核评价
    4.1 节能管理实施效果考核指标挑选的原则
    4.2 节能管理实施效果考核指标体系的确定
        4.2.1 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4.2.2 锅炉经济技术指标
        4.2.3 汽轮机经济技术指标
        4.2.4 节水指标
        4.2.5 燃料指标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军粮城发电有限公司节能管理案例
    5.1 公司简介及实施节能管理的SWOT分析
        5.1.1 公司简介
        5.1.2 实施节能管理的SWOT分析
    5.2 军粮城发电有限公司节能管理的方法
        5.2.1 军电公司实施节能管理的组织结构
        5.2.2 军电公司实施节能管理的具体措施
    5.3 军粮城发电有限公司节能管理的考核办法
        5.3.1 节能奖惩制度
        5.3.2 时限和范围
        5.3.3 考核管理办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双背压凝汽器最佳真空的确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目前研究现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双背压凝汽器的特性
    2.1 概述
    2.2 双背压凝汽器的结构
    2.3 双背压凝汽器的传热特性
    2.4 双背压凝汽器的优越性
    2.5 小结
第3章 汽轮机通用曲线的绘制方法比较
    3.1 概述
    3.2 绘制汽轮机通用曲线的理论方法分析
        3.2.1 热力学方法
        3.2.2 回热系统平衡法
        3.2.3 汽轮机原理法
        3.2.4 等效热降法
        3.2.5 应用理论方法对汽轮机通用曲线的绘制
    3.3 利用试验数据直接绘制
        3.3.1 存在的问题分析
        3.3.2 汽轮机通用曲线的改进绘制方法
    3.4 以上几种绘制方法的比较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双背压凝汽器的变工况分析
    4.1 概述
    4.2 排汽压力随冷却水入口温度的变化规律
    4.3 排汽压力随冷却水温升的变化规律
    4.4 排汽压力随凝汽器端差的变化规律
    4.5 小结
第5章 双背压凝汽器最佳真空的确定方法
    5.1 概述
    5.2 最佳真空的传统定义及存在的问题
        5.2.1 凝汽器最佳真空的传统定义
        5.2.2 存在的问题
    5.3 考虑冷却水费用的最佳真空的确定方法
        5.3.1 单压、双压凝汽器不考虑循环水费用时最佳真空的确定
        5.3.2 单压、双压凝汽器考虑冷却水费用时最佳真空的确定
    5.4 实例计算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汽轮机流量与温度可调的高温空气快速冷却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汽轮机强迫冷却的方法对比
    1.4 本文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温空气冷却装置设计
    2.1 传统压缩空气冷却设备
    2.2 新型压缩空气冷却装置
        2.2.1 设计思路
        2.2.2 新型压缩空气冷却装置结构
        2.2.3 高温空气生产步骤
        2.2.4 高温空气生产控制系统
        2.2.5 温度与流量可控生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快速冷却方案设计
    3.1 汽轮机总体概述
    3.2 运行方式和温度、差胀控制的主要术规范
    3.3 汽轮机汽缸壁传热过程分析
        3.3.1 凝结放热
        3.3.2 对流放热
        3.3.3 汽轮机在启停和变工况时的传热
    3.4 汽轮机停机过程
        3.4.1 滑参数停机
        3.4.2 高温空气快速冷却
    3.5 压缩空气量的确定
    3.6 快速冷却换热系数计算
    3.7 控制方程
    3.8 快速冷却方案设计
        3.8.1 各参数对快速冷却影响
        (1) 分段间隔的影响
        (2) 汽缸与冷却空气温差的影响
        (3) 流量影响
        3.8.2 最优快速冷却
    3.9 关于寿命损耗的分析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汽轮机高温空气快速冷却温度场模拟
    4.1 有限元原理及 ANSYS 介绍
        4.1.1 有限元算法的发展
        4.1.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1.3 有限元网格划分
    4.2 汽轮机汽缸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1 数学模型概述建立原则
        4.2.2 数学模型的建立
    4.3 Ansys 汽缸建模
        4.3.1 模型验证
    4.4 滑参数停机
    4.5 自然冷却和传统冷却
    4.6 双变装置快冷
        4.6.1 温度可变汽缸温度场
        4.6.2 双变装置流量可变汽缸温度场
        4.6.3 最优快速冷却
        4.6.4 最优快速结果验证
    4.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7)槽式太阳能集热与燃煤热发电的高效集成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1.2.1 国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1.2.2 国内研究及发展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总结及对本课题的启示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思路、内容和意义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内容
        1.4.4 研究意义
第2章 抛物面槽式集热器最佳工作温度研究
    2.1 太阳能与化石燃料混合热发电系统类型
        2.1.1 太阳能与朗肯循环联合
        2.1.2 太阳能与布雷顿循环联合
    2.2 抛物面槽式集热器的技术发展
    2.3 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工作原理及结构
    2.4 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最佳工作温度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集成模式的提出及其热力性能分析
    3.1 N300MW 燃煤机组热力系统
        3.1.1 机组简介
        3.1.2 机组原始工况热力系统计算
    3.2 燃煤机组变工况理论
    3.3 混合发电系统的主要热经济指标
    3.4 混合发电系统的集成模式的提出
    3.5 混合发电系统集成模式的热力性能分析
        3.5.1 槽式太阳能集热与燃煤机组混合发电系统热力学建模
        3.5.2 热力性能分析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火用及火用经济学分析的集成机理研究
    4.1 火用分析
        4.1.1 火用分析评价指标
        4.1.2 燃煤机组热力系统基础火用分析
        4.1.3 混合发电机组火用分析及结果分析
    4.2 火用经济学分析
        4.2.1 基本原理及概念
        4.2.2 热经济学建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太阳能辅助燃煤热发电系统经济性能分析
    5.1 不同容量等级太阳能辅助燃煤热发电系统热力性能
    5.2 技术经济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尚待解决的问题
    3. 创新点
    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8)循环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对机组安全经济性的影响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循环水系统中影响机组真空的主要因素
    1.#5、#6机循环水升压泵易断轴
    2. 江岸泵站循环泵容量小,无备用泵
三、循环水中杂质多的因素分析
    1. 旋转网滤水效果差
    2. 净水器滤水效果差
四、循环水系统运行、检修
五、结束语

(9)热电联产小型12MW机组在运行中的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1.2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内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2 国外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3 对我国山东地区某热电厂的调研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2章 小型12MW 汽轮机组回热系统的耗差分析
    2.1 热电厂回热系统概述
    2.2 耗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2.2.1 常规热平衡法
        2.2.2 等效焓降法
        2.2.3 循环函数法
    2.3 12MW 抽凝机组的常规热平衡分析
        2.3.1 12MW 抽凝机组额定工况下的常规热平衡计算
        2.3.2 锅炉给水温度的常规热平衡分析
    2.4 低压加热器温升的等效焓降分析
        2.4.1 低压加热器达不到设计值对热电厂经济性的影响
        2.4.2 低压加热器温升不达标的原因分析
    2.5 C12 机组回热系统的最佳焓升分配
        2.5.1 混合式加热器的最佳焓升分配
        2.5.2 有间接式加热器的回热系统的各级加热器最佳焓升分配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小型抽凝机组节能条件研究
    3.1 热电厂的主要热经济指标
    3.2 C12 抽凝机组的节能条件
    3.3 热电厂抽汽供吸收式制冷机组相比压缩式制冷的节能条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电厂供汽参数与热用户用汽参数的匹配节能研究
    4.1 热电厂供汽参数与采暖热用户用汽参数的匹配研究
        4.1.1 汽轮机采暖抽汽压力的确定原则
        4.1.2 热网采用质调节时各抽汽压力下热负荷延续图的负荷分配
        4.1.3 汽轮机采暖抽汽压力调节范围对火用损失的影响
        4.1.4 热网采用量调节时热电厂的供汽方案分析
    4.2 热电厂供汽参数与工业热用户用汽参数的匹配研究
        4.2.1 热电厂原采用减温减压器的方案
        4.2.2 压力匹配器的原理
        4.2.3 热电厂采用压力匹配器代替减温减压器的方案
    4.3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汽轮机循环水系统运行方式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汽轮机背压变化对电功率的影响
    2.1 概述
    2.2 背压变化对汽轮发电机组电功率影响的几种计算方法
    2.3 几种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凝汽器特性计算及分析
    3.1 影响凝汽器真空的主要因素及其计算方法
    3.2 凝汽器清洁系数概念的分析
    3.3 凝汽器总体传热系数计算方法的改进
    3.4 小结
第4章 最佳真空和最佳循环水流量的确定方法
    4.1 凝汽器最佳真空和最佳循环水流量的传统定义
    4.2 最佳循环水流量确定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4.3 最佳循环水流量确定方法的改进
    4.4 小结
第5章 最佳循环水流量计算方法的应用实例
    5.1 汽轮机冷端主要技术规范
    5.2 循环水流量和循环水泵耗电量的测量
    5.3 凝汽器最佳真空和最佳循环水流量的计算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前苏制215MW机组凝汽器真空问题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苏制210 MW汽轮机光轴背压供热改造的节能减排效益研究[J]. 王海成.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9(02)
  • [2]侧向抽气式窄带状凝汽器布管方案研究[D]. 杨蒋文. 上海电力学院, 2016(02)
  • [3]燃煤热电联产区域供热系统热源优化配置研究[D]. 廖春晖.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2)
  • [4]火力发电企业节能管理研究[D]. 梅玉占. 华北电力大学, 2013(01)
  • [5]双背压凝汽器最佳真空的确定方法研究[D]. 蒲建泉. 东北电力大学, 2012(09)
  • [6]汽轮机流量与温度可调的高温空气快速冷却方案研究[D]. 钟世青.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3)
  • [7]槽式太阳能集热与燃煤热发电的高效集成模式研究[D]. 张明紫. 兰州理工大学, 2011(10)
  • [8]循环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对机组安全经济性的影响原因分析及对策[J]. 于忠玖. 中国电力教育, 2010(S1)
  • [9]热电联产小型12MW机组在运行中的节能研究[D]. 赵耀.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5)
  • [10]汽轮机循环水系统运行方式的优化研究[D]. 孟芳群. 东北电力大学, 2005(02)

标签:;  ;  ;  ;  ;  

原苏制215MW机组凝汽器真空问题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