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LC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孙玉峰[1](2022)在《电梯PLC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探析》文中提出传统的电梯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继电器和接触器来完成相应控制,但这种控制系统容易出现问题,在可靠性方面也不是非常高。因此将PLC技术引入电梯控制系统中是非常关键的。与传统控制技术相比,PLC技术具有可靠性高和实用性强的优点,所以PLC控制系统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在电梯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本文针对电梯PLC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王勋政[2](2021)在《基于CAN总线的电梯群控调度系统研究》文中认为社会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高层建筑物修建的越来越多,此种环境下,电梯也迅速兴起和发展。为了避免电梯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存在严重问题,控制装置就必不可少,因此电梯群控技术成为了研究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本文着重研究了电梯的群控系统。本系统通讯采用CAN总线,由于CAN总线的通讯速率快,具有冲撞机制的特性,可以保证系统通讯的实时性和信息传输的准确性。首先,概括设计的背景及意义,对电梯群控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群控系统的性能及特点。然后,确定出系统的控制方案。一方面,对群控系统的结构以及相应的控制方式进行阐述,通过对两种群控的总线方式进行比较,即环形的群控方式和集中的群控方式,从而为设计算法的建模、软件及硬件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对电梯群控系统调度展开调查,参照具体发展状态,完成最优化发展方案的制定任务。另外,结合实际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的电梯群控硬件模块进行科学设计,包括电源模块、显示模块、时钟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单片机模块、CAN收发模块、按键输入模块和信号转换模块,完成了基于CAN总线的电梯群控系统的硬件设计。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对群控系统的调度原则和交通流的模式识别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四种交通模式下的设计。最后,对电梯群控系统进行了软件模块化设计,设计分为如下三大功能模块:状态显示模块、数据通讯模块、群控调度算法实现模块,分析了其功能实现情况,绘制软件流程图。通过对软件和硬件方面的设计实现电梯群控调度系统。
陈永凯[3](2021)在《老旧小区增设电梯工程中的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指出本文是一篇设计类型论文,详述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浅基坑方案”带来的控制系统特殊设计。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项民心工程。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为现场的条件和各种人为因素造成无法安装的困局。本文首先分析了加装电梯的社会需求,之后通过调研资料和本人所掌握的第一手设计、施工资料,获知:目前我国有大量的四到五层的多层住宅建筑,这些特定社会时期大量建设的楼房和社区目前已经成为老旧小区,居住在此的居民对上下楼具有迫切的需求。老楼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基础设施差,场地狭小、管线复杂。特别是,工程现场基本都会遇到的无法下挖到正常深度的基坑(也称为底坑)。我们通过研究现行的国家电梯强制性技术标准,结合现场施工作业条件,从技术角度找到了突破口——那就是以浅基坑加装的方式,来突破管线改移,空间不足,资金超标等问题。但是如果要通过浅基坑方式进行加装,其难点在于既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又必须满足现行国家强制规范的要求。因此需要对浅基坑的技术方案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找到浅基坑加装电梯的风险点,之后通过增加主动安全装置来预防这些风险的发生。经过技术可行性研究、风险分析等,最终有针对性的提出以“浅基坑方案”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进行工程设计。这种方案聚焦于“浅基坑”带来的一些列增加的保护装置及其配套的电气控制系统的常规设计和特殊设计,以保证加装的浅基坑电梯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本文重点阐述了加装电梯的浅基坑设计方案,同时简要地介绍了电梯的基本结构、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原理。给出了在现有国家强制规范下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浅基坑技术方案的设计思路。详细讲述了浅基坑方案中的控制方式和软硬件设计。最后给出了一个工作中的真实施工设计实例,对设计方案加以说明和验证。希望本设计能够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方案,以此推动类似工程的建设。
钱江昆[4](2020)在《基于PLC的电梯群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高层建筑不断涌现,电梯已成为建筑物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在一些大型商场和医院里单部电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需求,为了满足乘客需求,提高运输效率,需要安装多部电梯,因此对电梯群控系统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课题以六部十层电梯(六部电梯、单部十层)为对象设计一套基于PLC的控制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完成客运量,同时使电梯的运行距离总量最小。本系统需要控制6台电梯,每台电梯具有10个停留层,每层具有上行减速、下行减速和平层停止传感器,要求利用这些传感器完成电梯启动和停止时的逐步加减速过程,在不需停止的楼层间运行时则保持匀速。此外,本设计还实现了各台电梯的初始化功能以及对冲顶或墩底的处理,可以根据需要使各台电梯在初始时刻到达指定楼层。本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要处理的外部指令信号多,不仅仅在于每台电梯都有很多的外部传感器,而且在于每台电梯都有数十个内呼和外呼按钮,所有的这些指令状态和电梯当前运行状态都要记录下来,并按一定的控制策略决定派梯对象,控制策略的实现是各电梯运行状态和楼层位置以及运行时间的相互比较,利用常用的梯形图(LAD)很难解决,在此引入西门子SCL语言完成控制策略的设计,结合LAD实现了控制程序的编写。最后通过Win CC组态系统的设计实现控制过程的可视化。具体工作如下:(1)采用LAD和SCL语言相结合的模块化编程方式完成了对电梯控制程序的设计与实现,对初始化模块、楼层计数模块、呼叫登记模块和电梯运行模块等重要模块进行了详细分析,所设计程序能够保证电梯的安全可靠运行。(2)为提高运行效率,减少乘客候梯时间,对电梯运行中所出现的各种运行情况进行分类,并分别设计派梯方案,实现了基于最小候梯时间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并且设计了最小候梯时间评价函数。(3)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搭建了以PLC为控制器的半实物仿真平台,完成了系统登录及主要监控界面的设计,利用博途TIA、Win CC,结合在线PLC完成了电梯控制程序和监控画面的联合模拟调试,系统运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最后,分析并进行了不同控制目标的控制系统设计,并进行了仿真。通过对仿真数据的分析可知:最小候梯时间调度原则能够有效减小乘客等待时间;最短运行距离调度原则可以有效减少系统运行距离和电机启停次数,从而降低能耗;在此基础上,针对控制目标单一的缺陷,以减少乘客候梯时间和降低系统运行能耗为主要目标,提出了一种双目标规划的电梯群控调度原则,实现多个评价指标的优化调度。双目标调度原则同时兼顾考虑乘客候梯时间和系统运行距离,使系统的整体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且在选择不同的权重系数时,会产生不同的派梯结果。
尹家骏[5](2020)在《基于信捷PLC电梯维修实训设备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电梯是整个建筑物的核心部件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建筑物中最快捷的货物与人员运输通道,使用量亦大幅增加。经调研,关于电梯维护与保养的维修人员缺口较大,其中电气方面的维修人员缺乏非常严重。因此,开发一款用于电梯电气部分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训练的成本低、综合性强的实训设备,具备一定的研究性与实际意义。针对这一情况,本设计对电梯实训装置进行电气方面设计。本设计共分为较为独立的三个部分。基于信捷PLC的电梯模拟运行模块、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电梯故障模拟模块以及视频监控模块。基于信捷PLC的电梯模拟运行模块设计,主要参考传统的PLC机电产品设计方法,首先参考实际电梯组件,完成了电气系统中相关装置的选型并对PLC具体型号进行选择;根据相关设备工作特点,完成电气原理图的设计以及图纸的绘制;完成了PLC程序的编写,并实现了简单的消防联动功能。在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电梯故障模拟模块中,本文总结了电梯的常见故障现象,并总结了模块实现的功能来确定单片机的选型,并对单片机外围电路进行设计;同时,完成了对单片机相关程序的编写,在功能上,实现了单台设备中故障点的模拟,更能通过商业云平台的设备组态,实现远程设备的故障模拟控制,方便指导教师进行统一考核。
李根[6](2020)在《基于PLC的电梯群控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深入,高层楼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面对楼宇内部越来越复杂的交通状况,传统的单部电梯已经不能满足快速的生活需求,因此人们对高层楼宇内部的电梯智能化有了更高的和更迫切的要求。电梯群控系统在增加电梯数量的基础上,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合理快速的调控多部电梯的运行,能够根据不同时段和客流状况智能的选择最高效合理的电梯群控调度策略,实现高效、低功耗运行。本文重点对电梯群控系统的调度算法进行了研究与设计。首先分析了电梯群控系统的研究意义、当前国内外发展现状。然后通过研究单部电梯工作原理与PLC控制程序,并结合电梯群控系统不确定性、扰动性、多目标等多种复杂特性和最优调度策略目标,设计出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电梯群控系统调度策略。对电梯群控系统调度算法的设计,主要是通过采集、分析建筑物内的客流信息,依据建立的模糊控制规则推理当前梯群系统的交通模式,生成乘客平均候梯时间(AWT)、乘客平均乘梯时间(ART)、长时间候梯率(LWP)、能源消耗(RPC)这4项指标的评价系数;调用设计的模糊算法综合评价函数计算每部电梯的对乘客呼梯任务的响应评价值,然后选取最优电梯进行任务分配。最后在C#语言搭建的电梯群控模拟平台进行本文模糊算法的建模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多种电梯控制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多种算法的仿真对比,验证了本文所用的模糊控制算法在电梯调度方面的实用性和优越性,能够有效降低系统运行能耗、提高电梯运行效率与乘客乘梯满意度。
张飞[7](2020)在《基于模糊推理的电梯群控策略研究及系统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们时间观念的增强,对电梯群控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最小等待时间”群控策略性能较差。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梯群控的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课题研究了基于模糊推理的群控电梯交通模式识别以及派梯策略,设计了上位机实现派梯策略、每部电梯一台PLC控制器的实现方案,上位机采用C++编程语言。主要完成的工作:(1)基于模糊推理的交通模式识别。剖析了描述客流特征的交通变量,分析了不同时段客流交通模式的特点,设计交通模式识别的离散模糊推理器。编写了实现程序,测试表明,能够准确识别当前交通模式。(2)基于模糊推理的电梯群控策略。根据电梯群控系统的特性,建立电梯群控系统目标函数。以建立的目标函数为基础设计基于模糊推理的电梯群控策略,包括输入变量的计算、输入变量的模糊化、制定模糊规则、模糊推理和解模糊。编写了实现程序,测试表明能够达到群控期望目标。(3)电梯群控系统的实现。设计电梯群控系统的总体方案,上位机实现交通模式识别和派梯等功能,下位机实现信号采集和电梯运行控制。定义上下位机通信协议、编写上位机管理程序和上、下位机通信程序。(4)电梯模型中的应用测试。采用实验室电梯模型,对系统进行调试。首先修改调试单部电梯程序,实现基本功能;调试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按协议实现信号传输;系统调试,上位机运用群控策略采集乘客信息,实现呼梯、派梯、运行的三部电梯群控。
刘林飞[8](2020)在《基于PLC的群控电梯设计》文中认为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加速,高层建筑也应声而起,电梯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与此同时,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输送功能,更加在意电梯乘坐时的舒适度。因此提高电梯系统的性能是极其重要的,确保电梯安全高效节能运行是当今电梯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电梯继电器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电梯的复杂化进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应用到现代电梯中,能有效提高电梯的控制精度。本文首先介绍了电梯及其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电梯的结构组成及其分类方式,并阐述PLC的基础知识,设计单部电梯的PLC控制方式,主要包括电梯的输入输出信号分类,和具体的I/O口配置,并采用模块化的思想设计电梯各种控制内容,如楼层位置确定、电梯上下行控制、电梯开关门控制和内外呼指令登记与消除等。本文在进行电梯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电梯交通流数据分析,基于电梯交通流特性数据,考虑进出门厅客流量和层间上下行客流量,完成电梯交通流在办公建筑中的预测;随后分析交通流在各时刻的不同,确定其各种交通流模式类别,如上行高峰模式、下行高峰模式、层间交通模式、空闲交通模式和两路交通模式。最后根据西门子S7-1200系列PLC和对电梯交通流分析结果,选择各种不同电梯性能评价函数,如平均候梯时间、长时间候梯率和平均乘梯时间等指标,完成五部二十层群控电梯系统的设计。
曾桂森[9](2019)在《电梯控制系统中PLC的应用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PLC凭借维修方便、可靠性高及简单易懂等优点,使其在电梯的控制系统中实际应用较为广泛。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在电梯的控制系统中型号为S7—00PLC的西门子的实践应用,本研究结合电梯运行原理及控制方式,对电梯控制系统的构建与实践进行分析。
薛旭璐[10](2019)在《电梯群控系统优化算法研究》文中提出电梯作为现代建筑物中必不可少的运输设备,广泛应用于居民楼、医院、商场、办公大楼等楼宇内。在传统调度方法中,最常见的一种派梯方法是最小等待时间调度算法,它以乘客的等待时间作为控制目标,没有考虑优化电梯的行程以及降低能耗等其他问题。在智能化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针对电梯群控系统的智能控制问题,从乘客角度和管理者角度综合考虑,提出了多目标优化调度系统。电梯群控系统结构复杂,为了使群控系统的优化调度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对随机性、扰动性、多目标性以及非线性等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设计改善群控系统服务性能的算法,并进行了仿真与验证。本课题对电梯群控系统的研究主要从如下三部分展开。(1)在最小等待时间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最短距离调度算法设计多部电梯的群控调度系统,运用以PLC为控制器的电梯仿真平台和仿真对象模型进行算法验证,得到仿真数据,总结并分析应用距离调度的仿真结果。(2)根据电梯群控系统中乘客客流特点以及客流运行模式,选用BP神经网络对运行模式识别,引入遗传算法改进并优化该网络,使其快速收敛,减少识别误差,提高网络的预测精度及电梯群控系统智能化识别程度。(3)基于客流运行模式识别,使用粒子群算法(PSO)改进群控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调度,以候梯时间、乘梯时间和系统能耗为优化目标并建立综合评价函数,然后进行整个仿真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在MATLAB中对不同运行模式进行仿真实验,对比数据并分析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在群控调度中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图22幅,表16个,参考文献80篇。
二、PLC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LC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电梯PLC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电梯PLC控制系统概述 |
2 电梯PLC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
2.1 PLC控制系统结构 |
2.2 PLC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2.3 PLC控制系统优化 |
2.4 PLC在电梯故障诊断中应用 |
3 结语 |
(2)基于CAN总线的电梯群控调度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电梯群控系统的方案设计 |
2.1 电梯群控系统的特性 |
2.2 电梯群控系统性能的分析 |
2.3 群控系统的结构设计 |
2.4 电梯群控的调度原则 |
2.5 电梯控制器的设计方案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梯群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 电梯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
3.2 群控制器调度模块的硬件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梯群控系统的调度算法和软件设计 |
4.1 交通流 |
4.2 电梯群控算法的分析与设计 |
4.3 群控系统总体调度原则 |
4.4 四种交通流模式下群控调度算法的实现 |
4.5 模拟验证群控调度算法 |
4.6 电梯群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
4.7 电梯通讯模块的实现 |
4.8 软件实现的流程图 |
4.9 系统运行模拟实验 |
4.10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3)老旧小区增设电梯工程中的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本篇课题的选题背景 |
1.1.2 本课题的创新性及意义 |
1.2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
1.2.1 现代电梯控制技术的方案 |
1.2.2 老旧小区电梯逻辑控制系统设计 |
1.3 浅基坑技术的可行性调研 |
1.4 加建电梯存在的主要问题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 |
第2章 电梯系统概述 |
2.1 电梯技术的发展 |
2.1.1 电梯控制技术总体发展 |
2.1.2 我国电梯技术的发展 |
2.2 电梯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
2.2.1 电梯的分类 |
2.2.2 电梯系统的基本组成 |
2.2.3 PLC电梯逻辑控制系统的组成 |
2.3 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 |
2.4 PLC编程语言 |
第3章 老旧小区电梯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
3.1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组成及原理 |
3.1.1 电梯运行逻辑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
3.1.2 电梯运动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
3.1.3 电梯位置及平层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
3.1.4 安全防护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
3.2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控制器与变频器的选型 |
3.3 可编程控制器的I/O设计 |
3.4 变频器的选型及参数 |
3.5 IC卡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 |
3.5.1 系统组成及实现功能 |
3.5.2 方案及施工设计 |
第4章 电梯运动控制子系统程序设计 |
4.1 电梯程序设计主流程图 |
4.2 电梯呼梯信号的登记与消除程序 |
4.2.1 内呼梯指令的信号登记与消除 |
4.2.2 外呼信号登记与消除程序 |
4.3 电梯楼层显示程序 |
4.4 电梯轿厢上、下行程序 |
4.4.1 电梯轿厢上行程序 |
4.4.2 电梯轿厢下行程序 |
4.5 电梯检修急停信号 |
第5章 浅基坑电梯安全系统设计 |
5.1 浅基坑技术方案的探索 |
5.2 浅基坑加装的风险分析 |
5.3 浅底坑技术减小风险的措施 |
5.4 浅基坑电梯安全运行条件 |
5.5 浅基坑电梯主动安全系统的原理说明 |
5.5.1 底坑可移动止停装置 |
5.5.2 可移动停止装置设计计算书 |
5.6 可伸展护脚板 |
5.7 浅基坑控制系统(浅基坑专用)操作说明 |
5.8 浅基坑电梯维护保养操作规程 |
5.8.1 可移动止停装置操作规程 |
5.8.2 可伸展护脚板装置操作规程 |
第6章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工程案例 |
6.1 加装电梯的基本流程 |
6.2 加装电梯的模式探索 |
6.3 加装电梯的资金分摊方案 |
6.4 加装电梯的结构设计 |
6.5 加装电梯的建筑设计及施工 |
6.6 施工组织设计 |
6.6.1 确定电梯安装的工艺流程 |
6.6.2 加装电梯设备安装施工要求 |
6.6.3 电梯的安装工作 |
6.7 系统调试 |
6.7.1 基本检查 |
6.7.2 慢车运行 |
6.7.3 快车调试 |
6.7.4 正常试运行的调试 |
6.8 试运行可靠性检验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A:电梯的运行程序 |
附件B:IC卡系统 |
(4)基于PLC的电梯群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电梯群控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1 电梯群控的发展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行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电梯群控系统分析 |
2.1 电梯群控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
2.1.1 电梯群控系统的结构 |
2.1.2 电梯群控系统的功能 |
2.2 电梯的运行原则 |
2.3 电梯群控系统基本控制要求 |
2.4 电梯群控系统主要评价指标 |
2.5 电梯群控系统特性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最小候梯时间的群控系统设计 |
3.1 引言 |
3.2 基础功能程序设计与实现 |
3.2.1 初始化模块 |
3.2.2 楼层计数及显示模块 |
3.2.3 上下行限位保护模块 |
3.2.4 内部呼叫登记模块 |
3.2.5 电梯运行模块 |
3.3 程序调试 |
3.4 最小候梯时间调度原则的设计 |
3.4.1 电梯群控一般逻辑规则 |
3.4.2 MWT算法派梯规则 |
3.4.3 评价函数方程的建立 |
3.5 派梯程序的设计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梯群控系统的组态设计 |
4.1 引言 |
4.2 电梯群控系统仿真平台总体设计 |
4.3 电梯模型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
4.3.1 电梯仿真模型的构造 |
4.3.2 电梯仿真模型的工作原理 |
4.4 系统仿真平台的搭建及组态 |
4.5 WinCC监控画面设计 |
4.5.1 主要监控界面设计 |
4.6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其他调度原则的控制设计 |
5.1 引言 |
5.2 电梯群控系统基本调度原则 |
5.3 最短运行距离调度原则 |
5.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5.5 双目标调度原则 |
5.6 仿真结果及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5)基于信捷PLC电梯维修实训设备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电梯发展概述 |
1.1.2 学校教学背景 |
1.2 实训设备及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内近年来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市场上相关教学设备现状 |
1.2.3 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和总结 |
1.3 本章小结 |
第2章 实训装置设计总纲 |
2.1 系统具体设计内容 |
2.2 系统整体构架 |
2.2.1 常见电梯模拟运行实训装置构架 |
2.2.2 故障设置部分 |
2.2.3 本设计系统构架 |
2.3 各模块设计思路 |
2.3.1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模块 |
2.3.2 单片机故障设置部分 |
2.3.3 视频监控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梯控制模块设备硬件选型 |
3.1 电梯的基本结构 |
3.2 门系统相关设备选型 |
3.2.1 门电机与限位的选择 |
3.2.2 轿厢门防夹装置的选择 |
3.3 电力拖动系统设备选型 |
3.3.1 动力来源 |
3.3.2 电机驱动和调速 |
3.3.3 速度检测装置 |
3.4 安全保护系统 |
3.5 电气控制系统 |
3.5.1 操纵装置与选层器 |
3.5.2 位置显示装置 |
3.5.3 平层装置 |
3.5.4 核心控制器件 |
3.6 PLC的选型 |
3.6.1 I/O分配 |
3.6.2 PLC输出形式的选择 |
3.6.3 供电模式的选择 |
3.6.4 PLC型号的选择 |
3.7 其他设备和导线的选择 |
3.7.1 相关参数估算 |
3.7.2 空气断路器的选择 |
3.7.3 导线的选择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梯控制模块电路设计 |
4.1 电源供电部分设计 |
4.2 PLC输入部分设计 |
4.3 PLC输出部分设计 |
4.4 其他硬件设置及外围电路设计 |
4.4.1 轿厢门电机控制电路 |
4.4.2 西门子V20变频器接线与参数设置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梯控制模块PLC程序设计 |
5.1 PLC程序整体流程设计 |
5.2 PLC控制程序 |
5.2.1 电梯正常运行模式程序编写 |
5.2.2 电梯特殊模式程序编写 |
5.2.3 电梯显示与输出部分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单片机故障设置模块设计及监控模块构架 |
6.1 电梯常见故障总结 |
6.2 单片机的选型及外围电路设计 |
6.2.1 矩阵键盘 |
6.2.2 显示部分 |
6.2.3 单片机的选型 |
6.2.4 单片机电源电路设计 |
6.2.5 单片机最小系统 |
6.2.6 继电器控制电路 |
6.3 远程控制器的选取及其通信 |
6.3.1 远程控制器的选取 |
6.3.2 上位机通讯方式 |
6.3.3 MiniGPRS模块简介 |
6.3.4 云端组态与通讯 |
6.4 视频监控模块简介 |
6.4.1 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 |
6.4.2 视频监控系统基本构架与选型 |
6.4.3 视频监控系统的图像要求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PLC及其外围电路原理图(输入部分) |
附录 B PLC及其外围电路原理图(输出部分) |
附录 C PLC及其外围电路原理图(电源部分) |
附录 D PLC及其外围电路原理图(其他部分) |
附录 E 单片机外围电路 |
附件F 云端组态换面 |
附件G miniGPRS模块原理图 |
(6)基于PLC的电梯群控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电梯发展的研究与现状 |
1.2.1 电梯群控的发展 |
1.2.2 电梯群控的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电梯群控的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
2 电梯群控系统控制理论 |
2.1 电梯控制系统的结构 |
2.1.1 单梯工作系统 |
2.1.2 电梯群控系统 |
2.2 电梯群控系统的特性分析 |
2.2.1 系统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完备性 |
2.2.2 系统的非线性 |
2.2.3 系统的扰动性 |
2.2.4 系统的多目标性 |
2.3 电梯群控系统的算法介绍 |
2.3.1 基于专家系统的控制算法 |
2.3.2 基于神经网络控制的控制算法 |
2.3.3 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算法 |
3 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 |
3.1 系统的控制要求 |
3.2 电梯控制PLC程序 |
3.2.1 电梯初始化程序 |
3.2.2 楼层计数及显示模块 |
3.2.3 电梯确定选向模块 |
3.2.4 自动开关门模块 |
3.2.5 电梯停车制动模块 |
3.3 电梯群控系统的结构设计 |
3.3.1 电梯群控系统结构 |
3.3.2 上位机与电梯系统通讯 |
4 电梯群控系统的算法设计 |
4.1 电梯群控系统的模型设计 |
4.1.1 电梯控制交通分类 |
4.1.2 模糊控制算法结构 |
4.2 交通模式的确定 |
4.2.2 选取输入量 |
4.2.3 输入量模糊化 |
4.2.4 交通模式的模糊推理 |
4.3 系统调度算法的设计 |
4.3.1 系统评价函数的确定 |
4.3.2 选取输入量 |
4.3.3 变量的模糊化 |
4.3.4 变量的模糊推理 |
4.3.5 模糊推理算法的实现流程 |
5 电梯群控系统的仿真测试 |
5.1 模糊控制算法的仿真模型分析 |
5.1.1 仿真条件假设 |
5.1.2 电梯客流仿真模型 |
5.2 模糊控制算法的仿真 |
5.3 仿真结果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结论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基于模糊推理的电梯群控策略研究及系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电梯群控的研究现状 |
1.3 主要工作和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基于模糊推理的交通模式识别 |
2.1 电梯群控系统的交通模式 |
2.1.1 上行高峰交通模式 |
2.1.2 下行高峰交通模式 |
2.1.3 层间交通模式 |
2.1.4 空闲交通模式 |
2.2 基于模糊推理的交通模式识别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模糊推理的电梯群控策略 |
3.1 电梯群控系统的特性 |
3.1.1 电梯群控系统的多目标性 |
3.1.2 电梯群控系统的不确定性 |
3.1.3 电梯群控系统的非线性 |
3.1.4 电梯群控系统的扰动性 |
3.1.5 电梯群控系统信息的不完备性 |
3.2 目标函数的建立 |
3.3 基于模糊推理的电梯群控策略 |
3.4 测试研究 |
3.4.1 测试假设 |
3.4.2 群控测试的参数设置 |
3.4.3 群控算法的测试结果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梯群控系统的实现 |
4.1 系统实现总体方案 |
4.1.1 总体方案 |
4.1.2 功能分析 |
4.2 上、下位机之间的通信 |
4.2.1 自由口通信协议 |
4.2.2 串口通信及实现 |
4.2.3 PLC自由口通信 |
4.2.4 通信调试 |
4.3 PC端群控策略的编程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梯模型的应用测试 |
5.1 电梯模型的电气控制系统组成 |
5.1.1 电梯模型的电气系统 |
5.1.2 电梯模型的主要器件 |
5.1.3 单部电梯的PLC程序 |
5.2 电梯群控系统调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基于PLC的群控电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工作 |
第二章 电梯的概述 |
2.1 电梯的定义 |
2.2 电梯的结构与分类 |
2.2.1 电梯的结构 |
2.2.2 电梯的分类 |
2.3 电梯的特性及控制要求 |
2.3.1 电梯的特性 |
2.3.2 电梯的控制要求 |
2.4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PLC设计 |
3.1 PLC的定义和特点 |
3.1.1 PLC的定义 |
3.1.2 PLC的特点 |
3.2 PLC的工作方式和应用领域 |
3.2.1 PLC的工作方式 |
3.2.2 PLC的应用领域 |
3.2.3 PLC相较于继电器的优点 |
3.3 电梯控制PLC设计 |
3.3.1 PLC型号的选择 |
3.3.2 电梯控制原理及基础内容 |
3.3.3 PLC软件设计 |
3.4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电梯交通流预测及模式识别原理 |
4.1 电梯交通流分析 |
4.2 基于PSO-WNN的电梯交通流时间序列预测 |
4.2.1 预测方法 |
4.2.2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电梯交通流预测 |
4.2.3 基于人工鱼群算法优化的小波神经网络 |
4.3 基于PSO-SVM的电梯交通流模式识别 |
4.3.1 电梯交通模式分类 |
4.3.2 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 |
4.3.3 仿真结果 |
4.4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基于交通流分类的电梯群控算法 |
5.1 电梯群控系统的基本控制原理 |
5.2 群控电梯系统建模及仿真 |
5.2.1 群控电梯系统的多目标建模 |
5.2.2 群控仿真参数条件设置 |
5.3 PLC的程序实现 |
5.3.1 群控电梯编程思路 |
5.3.2 群控电梯的硬件设计 |
5.3.3 群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
5.4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电梯控制系统中PLC的应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电梯运行的原理与控制 |
1.1 电梯运行原理 |
1.2 电梯运行控制系统 |
2 PLC技术的概述与特点 |
2.1 PLC技术的概述 |
2.2 PLC技术的特点 |
3 西门子S7—300PLC电梯控制系统设计 |
3.1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3.2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 结束语 |
(10)电梯群控系统优化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电梯群控技术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梯群控技术发展 |
1.2.2 电梯群控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本文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
2 电梯群系统控制分析 |
2.1 电梯群控系统组成及原理分析 |
2.2 群控系统特征描述 |
2.2.1 随机性 |
2.2.2 多目标性 |
2.2.3 非线性 |
2.2.4 扰动性 |
2.2.5 模糊性 |
2.3 群控系统客流描述及调度策略分析 |
2.3.1 客流描述 |
2.3.2 调度策略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电梯群控调度改进算法设计与分析 |
3.1 系统分析 |
3.2 系统软硬件平台概述 |
3.2.1 系统硬件 |
3.2.2 系统软件 |
3.3 最小等待时间调度算法分析与实现 |
3.3.1 最小等待时间调度算法分析 |
3.3.2 最小等待时间仿真实现 |
3.4 基于最短距离的电梯群控调度算法设计与实现 |
3.4.1 单部电梯控制系统实现 |
3.4.2 最短距离算法流程 |
3.4.3 最短距离算法设计 |
3.4.4 主要程序设计 |
3.4.5 系统仿真与运行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电梯运行模式识别 |
4.1 电梯运行模式分析 |
4.2 电梯运行模式设定 |
4.3 电梯运行模式的BP神经网络识别模型 |
4.3.1 BP神经网络描述 |
4.3.2 BP神经网络电梯运行模式识别模型 |
4.3.3 遗传算法优化BP网络 |
4.4 算法仿真及结果分析 |
4.4.1 仿真条件 |
4.4.2 优化后电梯运行模式识别仿真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电梯群控多目标优化调度 |
5.1 多目标群控问题分析 |
5.1.1 多目标优化问题描述 |
5.1.2 多目标优化问题求解 |
5.2 粒子群算法描述 |
5.2.1 粒子群算法原理 |
5.2.2 粒子群算法流程 |
5.2.3 改进粒子群算法及多种形式 |
5.3 基于PSO的电梯群控多目标优化调度 |
5.3.1 电梯群控系统派梯规则 |
5.3.2 多目标优化调度综合评价函数确定 |
5.3.3 粒子群算法多目标优化调度流程 |
5.4 电梯群控多目标调度仿真分析 |
5.4.1 电梯群控仿真模块设计 |
5.4.2 仿真环境及参数设定 |
5.4.3 智能模式识别下多目标调度仿真结果与分析 |
5.5 仿真分析总结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课题研究总结 |
6.2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
致谢 |
四、PLC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电梯PLC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探析[J]. 孙玉峰. 中国设备工程, 2022(04)
- [2]基于CAN总线的电梯群控调度系统研究[D]. 王勋政.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3]老旧小区增设电梯工程中的控制系统设计[D]. 陈永凯.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4]基于PLC的电梯群控系统设计[D]. 钱江昆. 南昌工程学院, 2020(06)
- [5]基于信捷PLC电梯维修实训设备设计[D]. 尹家骏.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4)
- [6]基于PLC的电梯群控系统设计与研究[D]. 李根. 广西大学, 2020(02)
- [7]基于模糊推理的电梯群控策略研究及系统实现[D]. 张飞. 太原科技大学, 2020(03)
- [8]基于PLC的群控电梯设计[D]. 刘林飞.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9]电梯控制系统中PLC的应用设计研究[J]. 曾桂森. 轻工科技, 2019(07)
- [10]电梯群控系统优化算法研究[D]. 薛旭璐.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