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工程咨询项目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刘昱希[1](2020)在《招商公路换股吸收合并华北高速财务绩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西方国家已经经历了6次并购热潮,我国并购历史却只有几十年,但是最近这几年随着政策规范的不断出台,并购市场已经逐渐规范和活跃。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极快,不断有企业选择并购来扩张资本,增强自身实力,进入国际竞争市场,以谋求更大的发展,“强强联合”更是企业的首选,毕竟面对国际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换股吸收合并可以缓解现金支付压力、承担风险小、还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和较宽松的上市审查而成为不少企业的选择。而对于国有企业,国家更是重视其多元化地发展,国务院或地方国资委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集团内部资源整合。本文选取了招商公路通过实施产业链纵向延伸以及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股改,随后换股吸收合并华北高速这一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案例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了国有企业招商公路换股吸收合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首先,本文阐述了选题背景、换股吸收合并的相关概念,并简单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基础理论。其次,本文从案例公司的背景、招商公路的产业结构和行业背景进行了具体介绍,对招商公路吸收合并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的案例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再次,本文从换股吸收合并股改选择和财务绩效两个方面分析了换股吸收合并对招商公路的影响,也引入对比公司进行对比,以清晰换股吸收合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发现招商公路实施股改以及换股吸收合并具有提高财务绩效的效果;另外,换股吸收合并对企业整体价值提升也有作用。最后,从企业股份制改革以及换股吸收合并两个方面分析了招商公路换股吸收合并的经验,从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和发展智能交通生态圈等方面给予优化建议和对策,对今后我国其他国有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
李勤熙[2](2019)在《波-流耦合作用下悬浮隧道关键参数数值仿真与物理试验》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跨海隧道工程的发展实践,传统隧道工法在跨越深海和沟槽发育的海峡中面临巨大挑战,因此诸如“钻爆法+沉管法”、“盾构法+悬浮法”或“盾构法+沉管法”等组合工法可能会在将来的工程中采用,特别是水中悬浮隧道(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简称SFT)这种靠浮力和锚索张力保持动力平衡的特殊海洋交通结构将应运而生。目前SFT的应用还存在许多理论问题和工程难题需要攻克。本文在交通运输部建设科技项目“深海悬浮隧道关键技术的前期研究(2013318740050)”的支撑下,针对SFT的关键参数,通过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物理试验的方法,开展了 SFT断面形式、协同锚固参数和波-流耦合下管节悬浮水深的研究,初步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设计了两套SFT的物理模型试验系统。一套是基于压强特性的波浪水槽试验系统,另一套是波-流耦合作用下的水池试验系统。水池试验系统包含了试验相似模拟设计和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其中相似模拟设计内容包含了波浪、水流、SFT管段和锚索。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内容包含了压强采集系统、锚索张力采集系统和管段运动位移采集系统。(2)随着波高增加、波浪周期减小,三种断面的隧道表面压强幅值和压强差值均相应增加,并通过SFT的断面压强分布估算了三种断面管段所受的波浪力大小。从压强分布均匀性来看圆形>椭圆形≈八边形,从压强幅值绝对值来看圆形>八边形>椭圆形,从压强差来看椭圆形>八边形>圆形。在水深较大时,可选择压强分布较为均匀的圆形断面,中等水深可选择水力性能较好的椭圆形断面,当水深中等偏大时通过控制锚索的预张力也可选择椭圆形断面。而在水深较小的情况时,可考虑选择具有最优断面布置空间的八边形断面。(3)得到了不同锚索间距下的SFT协同锚固参数影响变化规律。浮重比和锚索倾角对SFT锚索松弛都有着明显的影响,浮重比决定了锚索倾角的影响程度。在锚索间距为40m时,浮重比较大时倾角的影响范围较小,主要是在10度附近。当浮重比减小时,锚索倾角的影响范围逐渐增大。当浮重比很小达到1.1时,所有的锚索倾角都会发生松弛。同时,分别给出了锚索间距为30m和60m的协同锚固参数影响关系图。(4)比较了不同波-流荷载的SFT不同结构响应,提出了一种分析SFT适宜悬浮水深的方法。从不同波流荷载对SFT管段的作用比较来看,波-流耦合作用下的SFT压强最大试验值小于纯波作用。SFT在波-流耦合作用下的锚索张力大于纯波作用,但小于纯波和纯流线性叠加的结果。在波-流耦合作用下的管段横移、纵移和升沉位移最大试验值总是小于纯波作用。将SFT管段压强极值差、锚索张力极值差和管段运动位移最大值作为结构安全和行车舒适性控制指标,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了以上控制指标的回归函数,得到了具体控制指标值对应的适宜悬浮水深推荐值。为不同波流条件下SFT合理悬浮水深的分析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并给了不同控制指标对应的悬浮水深推荐值表。(5)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我们探讨了琼州海峡初步SFT工程方案,对跨越深海的交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将SFT由工程设想到工程现实做了一些理论支撑工作。给出了琼州海峡SFT纵断面布置方案、最小悬浮水深推荐值,横断面布置型式以及结构锚固体系的浮重比、锚索倾角等参数。
蒋迪斌[3](2018)在《重庆两江大桥工程建设创新综述》文中认为重庆两江大桥是重庆市地标性建筑。为实现工程建设目标,针对两江大桥作为"公轨复合交通单索面稀索体系部分斜拉桥"在设计、建造上的特点与难点,建设单位组织开展了9项课题,采用理论分析、科学试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多种方法,形成了丰富的科技成果,既支持了本工程建设,也推动了相关技术进步。通过对上述成果的梳理、提炼和总结,系统介绍了重庆两江大桥工程建设创新的主要内容,以资同行业建设管理及科技人员参考。
耿波,李嵩林,郑植[4](2017)在《基于刚度匹配的桥梁附着式防船撞设施合理刚度取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桥梁防船撞设施种类繁多,不同防撞设施对船撞力的缓冲和折减能力相差较大。采用动力法分析不同刚度防撞设施对船撞力的缓冲效果,通过对桥墩刚度、船艏刚度及防撞设施刚度的分析研究,提出基于刚度匹配原则的防船撞设施的合理刚度取值方法,并对钢套箱、复合材料套箱以及橡胶护舷的刚度范围进行比较,以明确不同防撞设施的适用范围。
蒋勇[5](2016)在《SD公司交通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交通工程公司的项目管理在发展过程大多采用项目承包制,初期项目承包制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显着的推动作用。本文对项目管理模式、交通工程管理以及项目承包制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研究,整理归纳总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理论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经济形势下,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交通工程类公司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SD公司为具体案例,对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独立的承包制项目管理模式带来的利益驱动使得各项目竞相争夺集团内部的有限资源,在资金使用、人员调配等问题上,集团职能部门协调力度越来越弱,矛盾重重,项目承包制和项目管理模式成为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最后,通过对原有的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构建了多项目自组织管理平台,提出相应的实施措施对原有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最后,本文对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新模式在未来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和建议。
李婷[6](2015)在《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行,我国传统交通基建行业的市场、尤其是西南地区的市场曾呈现出大发展、大增长的趋势。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与升级,交通基建市场的需求也从传统单一的对工程产业的需求逐渐转变为对工程产业、交通信息化产业以及相关咨询服务业的多元化需求。行业内企业面对的传统市场需求增长率不断下降,因此,分析企业的营销战略与策略对于相关企业未来的发展与持续性盈利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招商局重庆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交通科技行业的翘楚企业,其业务范围涵盖了工程类的公路桥梁施工、道路铺设以及机电设施等建设;信息化产业类的智能交通、路联网等建设以及相关产品的咨询、监理等服务。作为一个拥有健全组织架构、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企业,对重庆交科院营销战略与策略的研究可以很好地一点带面,为整个行业内企业提供可参考的发展建议。本文通过对于营销战略理论的深入研究,运用SWOT分析、五力分析模型、产品与服务与品牌战略三大分析方法,站在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定位的视角,以重庆交科院的营销现状、主营业务产品以及营销层面存在的不足为实际案例,全面、深刻地分析了以重庆交科院为代表的交科科技类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并针对其不足与劣势,通过营销组合理论提出了相关建议与营销策略。
盛伟兵[7](2013)在《高速公路桥高墩结构形式分析研究》文中认为桥墩作为桥梁的主要承载结构,其安全性能一直备受设计与研究人员的关注。柱式桥墩外型美观且圬工体积少,而且施工工艺成熟、便利而被目前公路桥梁中广泛采用,在柱式墩中圆形双柱式墩在高速公路桥中使用最为普遍。在我国公路桥涵设计规范中,对桥墩结构没有明确的截面尺寸规定,大多设计院采用本单位的惯用设计,设计保守且不经济,不同设计者设计的墩身截面尺寸差异很大。如何合理选择桥墩结构型式和截面尺寸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对昌铜高速和德上赣崇高速公路的桥墩结构进行广泛调研,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出了不同桥墩结构的使用情况,以及墩高相似时不同设计院的设计差异。另外结合我省已建和在建的其他高速公路高墩的结构型式,应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对通常使用的墩结构进行了分析计算。在静力方面,分析了墩身截面尺寸、截面配筋、墩柱高度等因素对圆形双柱式墩承载力的影响,并对柱式墩和薄壁墩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墩结构通常为偏心受压结构,稳定问题至关重要。在动力方面,本文简述了两类稳定问题的区别及求解方法,对比分析了单墩状态和成桥状态下柱式墩与薄壁墩稳定性。对柱式墩和薄壁墩两种墩型结构进行了自振特性分析,同时通过对柱式和薄壁墩在不同高度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合承载力对比分析的结果,得出了圆形双柱式墩截面优化尺寸,扩展了柱式墩的使用范围。综合两种墩型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对比研究结果,从性价比角度提出了桥墩结构型式的使用范围,对于目前通常35m40m采用的墩型(薄壁墩)可改为柱式墩。
王子明[8](2013)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过程的逻辑 ——基于决策溪流分析框架的研究》文中认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是当代中国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决策过程不仅直接影响到决策的质量和效率,而且直接反映了当代中国政府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从理论上分析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过程,对理解和改进当代中国政府大型项目决策过程具有积极意义。决策是一系列的“选择一决定”行为和事件,决策过程更应关注的是决策作为一系列行动、一系列事件的正在发生或正在进行的状态。考虑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过程具有系统性、层级性、长周期性、影响广泛性等特点,区别于政府日常的、临机的、突发性决策,因此,本文认为科恩等人提出的“垃圾桶”决策模型以及金登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过程溪流理论既关注到决策主体的行为,又关注到与组织特性紧密相联的决策进程,因而提供了总体性考察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过程的理论启示。从总体性考察决策过程出发,尝试性地提出“决策溪流论”的理论构想,并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过程的分析框架。以“决策溪流”一语指称决策过程中一系列行为和事件的发生及其变化,决策过程中存在三条溪流:议题溪流、政策溪流和政治溪流。基于此进行新的理论性拓展,既分析考察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过程的三条溪流本身,又考察决策溪流行进所依凭的更为宏观的时空条件,并从决策要素的角度定义并分析决策渠、决策溪流、决策动力,考察议题构建和决策时机。最后提出“执政部门主导的决策溪流分析框架”是理解当代中国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过程的概念性框架的结论性观点,并建议通过扩大决策渠的开放性以提高决策的公众接受度以改进决策过程。决策溪流的行进由特定的时空条件作为支持,本文把支持决策溪流存续的时空条件视作决策语境,即决策溪流的行进是由决策语境所塑造的。参照布罗代尔的历史时段理论,提出决策语境是由结构性力量、局势性力量和事件性力量共同构成的一个多层面的结构,每一层面对决策溪流的存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作为当代中国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语境的结构性力量和局势性力量的重要内容,分别重点考察了当代中国的政治~行政体系结构和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决策溪流行进在一条有限开放的决策渠之中,决策渠由有形构件和无形构件所构筑。决策渠由堤和坝构成,堤承担着束流与导流的功能,坝承担着阻滞与疏导的功能:决策渠的有限开放是通过决策渠各个层级的控制阀实现的。决策溪流行进到某个控制阀时,会积累自身的能量,形成决策势能,一旦某种因素作用于决策主体,迫使控制阀快速打开,势能就会转变为溪流继续行进的动能。一般情况是,各层级执政部门在决策渠中可能既履行着控制阀的功能,又发挥着决策坝的作用,而且决策信息一般需要通过执政部门才能被编码并纳入决策溪流。决策溪流的行进具体体现为决策主体的行为,即若干决策主体的“一组”行为。决策主体在决策溪流行进中承担的角色存在很大差别,诸如决策者、决策关键人、决策利益相关者表明了不同的角色功能。决策主体间的行为互动反映了决策主体间关系,包括有限博弈、民主协商、利益综合等,这些行为互动也体现了决策溪流的行进实质。因为进入决策渠的议题并不是纯粹的关于问题的讨论与酝酿,而是反映着讨论酝酿问题与讨论深化政策建议的一种结合。三条溪流可以辨识,但是它们也是相互转化的,议题溪流和政策溪流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能转化为政治溪流的表达形式。三条溪流又是相互作用的,政治溪流的行进会促进或阻滞议题溪流、政策溪流的行进,同样,议题溪流和政策溪流的行进又可能“逼迫”政治溪流行进得更快些。因此,就议题进行的政治性评估、经济性评估和技术性评估,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溪流行进的主要方式。决策溪流的行进需要推动力,推动力直接来源于决策主体。决策溪流能够通过决策渠诸多控制阀的关键在于决策时机带来的动力。决策时机是溪流的行进状态与决策主体主动作为的相互契合。每条溪流都有属于自己的“决策时机”在前进的方向上等待。决策时机的形成有赖于决策诱因,决策诱因激发决策主体的反应,这种反应导致决策势能快速地转化为决策动能,决策动能的表现形式既可能是决策溪流顺决策愿景方向行进,也可能逆决策愿景方向行进。如果是逆愿景方向行进,那么就可能出现决策中止的状态。如果决策中止后无法恢复,那么就可以确定为决策终止了,反之,则可确定这种中止状态为决策“冬眠”。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题的角度较为新颖,选取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案例进行决策过程理论分析,并且将例证分析与理论建构结合起来;二是理论分析框架具有创新性,在约翰· W ·金登的“过程溪流”理论的基础上,基于总体性分析视角,构建起决策溪流论的概念性框架,并讨论了决策语境、决策要素、决策渠、决策堤坝、决策势能、决策主体、决策关键人、决策利益相关者、议题、决策时机、决策诱因、决策中止、决策“冬眠”等概念;三是提出适用于理解当代中国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过程的“执政部门主导的决策溪流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决策的公众接受度作为评判政府大型项目决策过程优劣的重要标尺,从而为改善政府大型项目决策过程提供政策建议方向。
中咨协会秘书处[9](2010)在《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专家名单(一)》文中认为由各单位推荐,并经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组织专家进行评选,决定聘请黄沃等第一批892人为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专家,聘期二年。由于推荐候选人数比较多,经评审组研究后,决定分批完成选聘工作,其余的还将继续分批选聘。
中咨协会业务协调部[10](2009)在《全国最新工程咨询单位名录》文中提出
二、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工程咨询项目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工程咨询项目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招商公路换股吸收合并华北高速财务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换股吸收合并动因现状 |
1.3.2 换股吸收合并方式研究现状 |
1.3.3 换股吸收合并对公司绩效影响现状 |
1.3.4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及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
2.1 换股吸收合并的概念 |
2.2 换股吸收合并的分类 |
2.3 换股吸收合并的基础理论 |
2.3.1 规模经济理论 |
2.3.2 协同效应理论 |
2.3.3 企业边界理论 |
2.3.4 财务绩效评估理论 |
第三章 招商公路换股吸收华北高速历程与特征 |
3.1 行业背景介绍 |
3.1.1 高速公路行业市场情况 |
3.1.2 交通工程咨询承包行业基本情况 |
3.2 换股吸收合并企业基本情况 |
3.2.1 招商公路简介 |
3.2.2 华北高速简介 |
3.3 招商公路换股吸收合并华北高速的过程 |
3.3.1 完成股改 |
3.3.2 换股吸收合并的方案设计 |
3.3.3 换股吸收合并的实施过程 |
3.4 招商公路换股吸收合并过程分析 |
3.4.1 战略布局变化 |
3.4.2 股改分析 |
3.4.3 吸收合并华北高速分析 |
第四章 招商公路换股吸收合并财务绩效分析 |
4.1 换股吸收合并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
4.1.1 财务指标前后比较分析 |
4.1.2 招商公路与宁沪高速财务指标比较 |
4.2 经济增加值分析 |
4.2.1 招商公路经济增加值分析 |
4.2.2 宁沪高速经济增加值对比分析 |
第五章 启示与建议 |
5.1 启示 |
5.2 建议 |
5.2.1 深化投资建设,提高资本利用率 |
5.2.2 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注重盈利能力的提升 |
5.2.3 激励机制稳固人才基础,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波-流耦合作用下悬浮隧道关键参数数值仿真与物理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水中SFT的研究现状 |
1.2.1 SFT工程方案研究进展 |
1.2.2 SFT的数值仿真进展 |
1.2.3 SFT的模型试验进展 |
1.2.4 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SFT作用荷载及非线性动力分析 |
2.1 荷载分类 |
2.2 波浪理论概述 |
2.2.1 线性波浪理论(Airy波理论) |
2.2.2 有限波幅理论(Stokes波理论) |
2.2.3 椭圆余弦波理论(cnoidal波理论) |
2.2.4 孤立波理论(solitary波理论) |
2.3 波浪对SFT的作用分析 |
2.3.1 计算理论的选取 |
2.3.2 Morison公式 |
2.3.3 Morison公式中各参数的确定 |
2.3.4 Morison公式中波浪的流速及加速度的计算 |
2.3.5 SFT管段波浪力的计算 |
2.4 水流对SFT的作用分析 |
2.4.1 概述 |
2.4.2 拖曳力 |
2.4.3 漩涡泄放效应 |
2.4.4 涡激振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波动特性试验的SFT断面形式研究 |
3.1 概述 |
3.2 SFT模型实验设计基本理论 |
3.2.1 试验断面的确定 |
3.2.2 模型试验比尺的确定 |
3.2.3 模型相似设计 |
3.3 SFT波浪水槽试验方法 |
3.3.1 模型试验方法 |
3.3.2 试验参数 |
3.3.3 试验设备 |
3.4 试验数据分析 |
3.4.1 断面压强包络线 |
3.4.2 断面压强幅值 |
3.4.3 SFT管段波浪力的估算 |
3.4.4 SFT锚索张力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数值仿真的SFT协同锚固参数 |
4.1 概述 |
4.2 基本假定和计算参数 |
4.3 计算模型 |
4.4 计算结果分析 |
4.4.1 波高的影响 |
4.4.2 波浪周期的影响 |
4.4.3 关键结构参数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波-流耦合作用下的SFT结构响应试验 |
5.1 波-流物理模型实验基本理论 |
5.1.1 试验断面的确定 |
5.1.2 模型试验比尺的确定 |
5.1.3 模型相似设计 |
5.2 SFT波-流耦合模型试验方法 |
5.2.1 试验场地准备 |
5.2.2 模型试验方法 |
5.2.3 试验参数与工况 |
5.2.4 模型试验设备及采集系统 |
5.2.5 试验流程 |
5.2.6 试测结果 |
5.3 纯流作用下的SFT结构响应 |
5.3.1 管段压强 |
5.3.2 锚索张力 |
5.4 波浪作用下的SFT结构响应 |
5.4.1 管段压强 |
5.4.2 锚索张力 |
5.4.3 管段六自由度位移 |
5.5 波-流耦合作用下的SFT结构响应 |
5.5.1 管段压强 |
5.5.2 锚索张力 |
5.5.3 管段六自由度位移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琼州海峡SFT工程方案 |
6.1 建设条件 |
6.1.1 地形地貌 |
6.1.2 气象水文 |
6.1.3 工程地质 |
6.2 平面选址 |
6.3 隧道纵面 |
6.3.1 悬浮水深 |
6.3.2 隧道纵面 |
6.4 隧道横断面 |
6.4.1 满足功能要求的隧道净空横断面 |
6.4.2 基于SFT波动特性的隧道外轮廓横断面选择 |
6.4.3 隧道横断面确定 |
6.5 隧道锚索体系及浮重比 |
6.5.1 基于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和使用功能考虑的锚固系统 |
6.5.2 基于数值仿真的SFT协同锚固参数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展望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一、发表论文 |
二、参与科研课题及工程项目 |
三、获奖 |
(3)重庆两江大桥工程建设创新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创新背景 |
3 主要创新 |
3.1 结构体系创新 |
3.2 构造创新 |
3.3 超大吨位钢绞线斜拉索 |
3.4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钢桥面铺装 |
3.5 针对新颖复杂桥梁结构的施工工艺 |
3.6 桥隧集群工程运营安全提升技术 |
4 创新应用效果 |
5 结束语 |
(4)基于刚度匹配的桥梁附着式防船撞设施合理刚度取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防撞基本思想 |
1.1 能量原理 |
1.2 冲量原理 |
2 基于系统刚度的简化船撞动力分析方法 |
3 桥墩及船艏的刚度范围 |
3.1 刚度定义 |
3.2 桥墩刚度范围[6~8] |
3.3 船艏刚度范围 |
4 不同防撞设施缓冲效果的数值模拟 |
4.1 模型建立 |
4.1.1 钢套箱模型 |
4.1.2 复合材料套箱模型 |
4.1.3 橡胶护舷模型 |
4.2 各防撞设施缓冲效果对比分析 |
4.2.1 钢套箱模型船撞力峰值对比 |
4.2.2 防撞设施变形量对比 |
5 基于刚度匹配的防撞设施合理刚度取值 |
5.1 防撞设施刚度对桥墩动态响应的影响 |
5.2 防撞设施刚度合理取值范围 |
6 结论 |
(5)SD公司交通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国内外理论综述和相关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关于项目管理目标的研究综述 |
2.2 国内外关于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综述 |
2.3 国内外关于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综述 |
2.4 国内外关于交通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综述 |
2.5 相关理论基础 |
2.5.1 目标管理理论 |
2.5.2 绩效管理理论 |
2.5.3 商业模式理论 |
第3章 SD公司交通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
3.1 SD公司交通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模式的简介 |
3.2 SD公司交通工程咨询项目存在问题分析 |
3.3 SD公司交通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项目承包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竞争需要 |
3.3.2 项目业务考核亟需进一步规范 |
3.3.3 项目资源配置中人治现象比较明显 |
3.3.4 项目管理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 |
第4章 SD公司交通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 |
4.1 SD公司交通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的核心要素分析 |
4.1.1 项目决策因素 |
4.1.2 项目运营因素 |
4.1.3 项目激励因素 |
4.1.4 项目绩效管理因素 |
4.2 SD公司交通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模式优化 |
4.2.1 战略导向的项目决策管理机制 |
4.2.2 内部竞标的运营管理机制 |
4.2.3 事业合伙人制的项目激励机制 |
4.2.4 反馈与互动的项目绩效管理机制 |
第5章 SD公司交通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的实施 |
5.1 SD公司交通工程项目咨询管理模式优化的实施措施 |
5.2 SD公司交通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的风险防范 |
5.3 SD公司交通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模式优化效果预测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论文研究的方法及框架 |
1.2.1 论文研究的方法 |
1.2.2 论文的框架 |
2 营销战略管理相关理论论述 |
2.1 营销战略的制定过程 |
2.2 五力分析概述 |
2.2.1 进入者的威胁 |
2.2.2 替代品的威胁 |
2.2.3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2.2.4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2.2.5 行业中现有的竞争者威胁 |
2.3 PEST分析 |
2.4 SWOT分析概述 |
2.5 产品、服务和品牌战略 |
2.5.1 产品与服务 |
2.5.2 服务产品 |
2.5.3 品牌战略 |
3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营销现状和主要问题 |
3.1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营销现状 |
3.1.1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概况 |
3.1.2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营销现状 |
3.1.3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
3.2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 |
3.2.1 产品问题 |
3.2.2 价格问题 |
3.2.3 渠道问题 |
4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经济发展状况 |
4.1.2 国家产业政策 |
4.1.3 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 |
4.2 重庆信息产业的五力分析 |
4.2.1 行业竞争现状 |
4.2.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4.2.3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4.2.4 替代品的威胁 |
4.2.5 新进入者威胁 |
4.3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SWOT分析 |
4.3.1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优势分析 |
4.3.2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劣势分析 |
4.3.3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威胁分析 |
4.3.4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机会分析 |
4.3.5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SWOT矩阵分析 |
5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营销战略和实施 |
5.1 市场细分 |
5.1.1 按企业规模细分市场 |
5.1.2 按地理区域细分市场 |
5.1.3 按企业信息化程度细分市场 |
5.2 确定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 |
5.3 组合营销 |
5.3.1 产品策略 |
5.3.2 价格策略 |
5.3.3 营销渠道与手段策略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高速公路桥高墩结构形式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高速公路桥高墩结构的研究现状分析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高速公路桥墩结构的调查分析 |
2.1 前言 |
2.2 高速公路桥墩结构统计分析 |
2.2.1 上部采用空心板结构 |
2.2.2 上部采用箱梁结构 |
2.2.3 上部 T 型梁结构 |
2.3 数据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速公路桥墩结构的承载能力分析 |
3.1 前言 |
3.2 桥墩结构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
3.3 不同截面墩结构抗压承载能力 |
3.3.1 荷载的确定 |
3.3.2 墩柱承载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3.3.3 柱式墩与薄壁墩承载能力对比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速公路桥墩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
4.1 结构稳定理论 |
4.2 两类稳定问题及求解方法 |
4.3 单墩状态下不同型式桥墩的稳定性分析 |
4.4 成桥状态下不同型式桥墩的稳定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速公路桥墩结构的自振特性分析 |
5.1 前言 |
5.2 桥梁固有振动分析方法 |
5.3 柱式墩和薄壁墩的自振特性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速公路桥梁柱式墩结构尺寸优化 |
6.1 计算模型 |
6.2 结构尺寸优化 |
6.2.1 承载能力分析 |
6.2.2 稳定性分析 |
6.2.3 抗震性能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高速公路桥墩结构设计与经济性分析 |
7.1 前言 |
7.2 工程概况 |
7.3 墩结构型式设计与结果对比 |
7.3.1 薄壁墩设计 |
7.3.2 柱式墩设计 |
7.3.3 设计结果对比分析 |
7.3.4 柱式墩设计方案的抗震性能分析 |
7.3.5 经济性对比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附录A 墩结构统计表 |
附录B 墩柱配筋图及工程量计算表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过程的逻辑 ——基于决策溪流分析框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 研究的背景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定位 |
1.3 核心概念 |
2 研究文献综述 |
2.1 关于决策过程的一般性研究 |
2.2 关于政府过程的研究 |
2.3 关于当代中国重大建设项目决策的研究 |
2.4 综合评价 |
3 研究方案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案例选择 |
3.5 研究的主要创新 |
第二章 决策溪流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过程分析的新框架 |
1 四种理论资源 |
1.1 着眼于决策主体行为的理论 |
1.2 关注决策主体与决策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论 |
1.3 着眼于决策“过程”性特征的理论 |
1.4 立足于决策系统组织特性的理论 |
2 “过程溪流论”的启示 |
2.1 “过程溪流论”概述 |
2.2 “过程溪流论”的优点 |
2.3 “过程溪流论”的借鉴意义 |
3 决策溪流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
3.1 理论构想的思考基点 |
3.2 决策溪流论的理论构想 |
3.3 决策溪流论与过程溪流论的区别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决策溪流的行进背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决策语境 |
1 决策语境的涵义及其构成 |
1.1 语境与决策语境 |
1.2 决策语境的构成 |
1.3 决策语境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
2 结构性力量分析:当代中国的政治~行政体系 |
2.1 政治~行政权力结构 |
2.2 制度:规则与规范 |
2.3 重点建设项目决策的程序性规定:一般过程 |
3 局势性力量分析: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 |
3.1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 |
3.2 发展与经济发展 |
3.3 “五年计划”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决策溪流的构建单元: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决策要素 |
1 决策要素概述 |
1.1 已有的关于决策要素的观点及分类 |
1.2 本文对决策要素的界定 |
1.3 决策溪流视角下的决策要素类型 |
2 决策渠 |
2.1 决策堤坝 |
2.2 决策堤坝的构成 |
2.3 决策堤坝的功能 |
3 决策溪流 |
3.1 溪流与决策溪流 |
3.2 决策溪流的构成 |
3.3 决策溪流的行进 |
4 决策动力 |
4.1 决策动力的构成因素 |
4.2 决策势能 |
4.3 决策势能与决策动力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决策溪流中的行动角色: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决策主体 |
1 决策主体的概念与辨析 |
1.1 决策主体的概念 |
1.2 决策者 |
1.3 决策主体辨析 |
2 决策关键人 |
2.1 决策关键人的涵义 |
2.2 决策关键人的角色定位 |
2.3 决策关键人的功能 |
3 决策利益相关者 |
3.1 决策利益相关者的涵义 |
3.2 决策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 |
3.3 决策利益相关者的功能 |
4 决策主体间关系 |
4.1 决策主体间的有限博弈 |
4.2 决策主体间的民主协商 |
4.3 利益综合:竞争均衡模式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决策溪流的行进方式: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议题构建 |
1 议题的范畴构建 |
1.1 政策问题与议题 |
1.2 议题与政策议程 |
1.3 议题构建 |
2 议题的政治性构建 |
2.1 经济社会发展与项目建设必要性 |
2.2 官员压力与政府回应 |
2.3 议题的政治性评估 |
3 议题的经济性构建 |
3.1 成本与收益 |
3.2 成本收益分析的应用及其缺陷 |
3.3 议题的经济性评估 |
4 议题的技术性构建 |
4.1 决策中议题的技术性 |
4.2 议题的技术性与技术专家 |
4.3 议题的技术性评估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决策溪流行进的关键节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决策时机 |
1 决策时机的形成 |
1.1 决策时机的概念 |
1.2 决策时机的形成 |
1.3 决策时机与决策窗口 |
2 决策诱因与决策事件 |
2.1 决策诱因的概念 |
2.2 决策诱因的类型 |
2.3 决策事件 |
3 触发机制 |
3.1 触发机制的概念 |
3.2 触发机制与决策时机 |
3.3 决策中断 |
3.4 决策“冬眠”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前瞻 |
1 执政部门主导的决策溪流分析框架及其适用性 |
2 决策渠的开放性与决策的公众接受度 |
3 非支持联盟与决策的公众接受度 |
4 研究的局限性及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工程咨询项目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招商公路换股吸收合并华北高速财务绩效研究[D]. 刘昱希.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2]波-流耦合作用下悬浮隧道关键参数数值仿真与物理试验[D]. 李勤熙. 重庆交通大学, 2019
- [3]重庆两江大桥工程建设创新综述[J]. 蒋迪斌. 公路交通技术, 2018(04)
- [4]基于刚度匹配的桥梁附着式防船撞设施合理刚度取值研究[J]. 耿波,李嵩林,郑植. 公路交通技术, 2017(05)
- [5]SD公司交通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 蒋勇.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4)
- [6]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李婷. 重庆大学, 2015(07)
- [7]高速公路桥高墩结构形式分析研究[D]. 盛伟兵. 华东交通大学, 2013(07)
- [8]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决策过程的逻辑 ——基于决策溪流分析框架的研究[D]. 王子明. 南京大学, 2013(12)
- [9]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专家名单(一)[J]. 中咨协会秘书处. 中国工程咨询, 2010(02)
- [10]全国最新工程咨询单位名录[J]. 中咨协会业务协调部. 中国工程咨询, 2009(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