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临床分析——附72例报告

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临床分析——附72例报告

一、老年慢性肾衰血液透析临床分析—附72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夏蔼[1](2020)在《结合中医证候的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心血管事件是血液透析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已有许多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研究,但有效的预测模型仍未建立。本研究旨在构建我院血透中心患者因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决策的获益及风险评估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本研究利用我院病案系统及血液透析登记系统查找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间于我院透析中心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并行血液透析患者,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符合要求的患者在进入透析前的中医证型、西医指标、进入透析时间等基线资料,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截止,收集其终点事件及发生终点事件时间。随机抽取75%的患者作为训练集,利用Cox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心血管事件的相关风险因素,再利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建模,最终建立可视化的列线图,并以余下25%的患者进行内验证,计算C-index,绘制ROC曲线及标准曲线以评价模型。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患者546例,随机分为训练集410例和验证集136例。训练集中因心血管事件死亡的患者为99例(24.1%),随访中位时间为41.0[41.0]个月;验证集中因心血管事件死亡的患者为29例(21.3%),随访中位时间为38.0[48.3]个月。2.经Cox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病史、收缩压、舒张压、心血管事件病史、白细胞、血小板、尿素氮、血肌酐、血清白蛋白、血钙、血磷、超敏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肌酸激酶同工酶、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湿热证和痰浊证22个因素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血小板风险比为1与结局事件无关,尿素氮、肌酐、血磷、血清白蛋白、脾肾气虚证和湿热证为保护因素,其余为危险因素(P<0.1)。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收缩压、血钙、脾肾阳虚证是致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结合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文献研究和临床经验,最终以年龄、收缩压、血钙、C反应蛋白和脾肾阳虚证五个因素构建血透患者因心血管事件死亡的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模型 C-index为0.748,第1、2、3、4年AUC分别为0.694、0.725、0.777、0.802;使用验证集进行内部验证得到C-index为0.768,第1-4年AUC分别为0.716、0.778、0.779、0.744。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绘制标准曲线,均拟合良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已通过内部验证可知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水平良好,能较好地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因心血管事件死亡的风险,协助临床医师决策,对死亡风险更高的血液透析患者可早期调整治疗措施,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降低其因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

王东峰[2](2012)在《单味中药乌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的干预》文中认为背景:终末期肾衰竭(ESRD)的患者,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和腹膜透析,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透析间期体重(I DWG)的增加,尤其是口渴因素,使MHD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应提高,对患者的生活及生命带来威胁,因此缓解口渴症状,限制透析间期水的摄入,降低I DWG的增加势在必行。中医药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的症状及并发症的干预方面,随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优势明显,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及重视,具有很高的发展前景。目的:该课题通过给予MHD患者单味中药乌梅含服,观察患者服药期间口渴、饮水与I DWG线性关系,对比患者前后各项指标及证候变化,总结乌梅对于MHD患者I DWG的干预效果,总结MHD患者中医证候变化规律,为中医药参与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提供临床证据。方法:给予28例MHD患者单味中药乌梅含服,早晚各2枚,约12g,含服时间大于1小时。进行临床观察,观察期限20天,记录给药前后9次血液透析的透析资料,以问卷形式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口渴程度、饮水程度及各项实验室指标,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辩证分型,总结MH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口渴、体重增加的关系,通过计算尿素下降率(UUR)、标准化蛋白分解率(nPCR)、尿素清除指数(Kt/V)评价透析充分性,临床观察结束后,统计对比患者前后指标,评价中药乌梅对MHD患者I DWG的疗效及对不同中医证型的干预效果。结论:单味中药乌梅含服可以改善MHD患者口渴症状、饮水增加、I DWG增加,对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疗效相对显着。

周丽丽[3](2008)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认识掌握灌肠时机、中药灌肠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03年6月至2007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东方医院肾内科接受中药灌肠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住院病例,共41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肾功能指标变化,统计分析临床疗效。同时筛选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相关文献25篇,对文献中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率、灌肠药物进行统计总结。 结果:文献统计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平均有效率为83.24%,灌肠药物以泻下、祛湿、活血、清热、解毒、温阳、益气类中药为主,大黄为中药灌肠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临床回顾研究中,在西医常规治疗、中药汤剂口服基础上,以通腑泄浊、祛湿活血、清热解毒为法的中药灌肠平均治疗22天,总有效稳定率为58.54%,其中肾功能衰竭期患者的总有效稳定率为75%。大部分患者的BUN、Scr有不同程度的降低,Ccr有所回升,但整体患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尿毒症期患者BUN、Scr、Ccr治疗前后比较P>0.05,肾功能衰竭期患者前后比较P<0.05。 结论:中药灌肠疗法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有临床意义。以通腑泄浊,活血祛湿,清热解毒为法的中药灌肠治疗肾功能衰竭期的患者临床疗效显着。

杨扬[4](2000)在《《航空军医》2000年第28卷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说明

徐米清,傅惠芳[5](1997)在《82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

冷怀明[6](1993)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3年第15卷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表明

林成锦[7](2021)在《慢性肾衰竭患者睡眠质量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估CRF患者睡眠质量,探讨其睡眠质量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影响CRF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及中医病机。方法:调查2020年03月01日~2020年11月30日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部治疗的CRF患者进行基本信息的收集,采集实验室指标,使用PSQI评定睡眠质量,运用慢性肾衰病辨证信息表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应用SPSS 22.0统计分析数据。结果:1.高睡眠质量组(PSQI≤7分):59人,占45.4%;低睡眠质量组(PSQI>7分):71人,占54.6%。2.CRF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征:脾肾气虚证56例(43.1%)、脾肾阳虚证48例(36.9%)、气阴两虚证11例(8.5%)、肝肾阴虚证15例(11.5%)。3.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中的CRF患者发生睡眠质量下降的人数居多,占比较高。4.脾肾气虚证中CRF患者的PSQI评分相较于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证高(P<0.05)。5.高、低睡眠质量两组比较中,发现低睡眠质量组的年龄较高、CRF病程较长、拥有婚姻伴侣的比例较高(P<0.05)。6.高、低睡眠质量两组比较中,发现低睡眠质量组的HGB、ALB、eGFR较低,Scr较高(P<0.05)。7.中医证型与Scr的比较中,脾肾气虚证Scr水平较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高(P<0.05);中医证型与eGFR的比较中,脾肾气虚证eGFR水平较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证低(P<0.05)。结论:1.CRF患者易发生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2.脾肾气虚证的CRF患者不仅易发生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且下降程度更为严重。3.随着年龄增长、缺少婚姻伴侣陪伴、贫血加重、低蛋白血症、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上因素都将增加CRF患者睡眠质量下降的风险。4.CRF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为主。5.CRF患者中医证型与Scr、eGFR存在一定关联。

包能[8](2019)在《中医多种方式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慢性肾衰竭属中医“关格”、“水肿”、“肾劳”、“溺毒”等范畴,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病机关键在于脾肾两虚,水湿浊瘀内阻。治疗上应标本兼治,扶正祛邪。患者病情复杂,很难靠简单的一方、一药或一法解决。对此,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于90年代初期提出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活血化瘀制剂、中药灌肠等多种途径给药相结合以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学术思想。慢性肾衰患者由于湿浊阻遏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常有“汤药难进”之苦,故口服中药不适宜使用过于苦寒通下之剂;慢性肾衰病程迁延,患者久病入络,出现血行不畅,脉络失和,使瘀血证贯穿病程始终。而通腑泄浊、活血化瘀药物多性味苦寒,易伤胃气,患者服药难困难,活血化瘀类中药静脉制剂可通过静脉直接滴注入体,无需增加脾胃负担的情况下即可起效;中药保留灌肠通过针对性地通腑泄浊,减少浊邪上逆以保护胃气。近年来,随着对邹氏多途径给药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的研究不断深入,笔者发现多途径给药疗法中的“灌肠法”有了新的进展:结肠透析作为一种新技术被提出,其原理仿照腹膜透析,以患者自身结肠壁为滤过膜,利用弥散的方法排出体内代谢毒素,以达到维护水及电解质均衡的治疗目标。其改善了中药灌肠存在的留存于肠管内的药物少,药物难以与不洁肠道黏膜进行有效接触,灌肠后患者易排便等问题。然而两者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对比目前仅见零星散在的病例报道,故亟需采用meta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此外,由于慢性肾衰竭病情复杂,中医辨证口服方药治疗最为多用,且目前临床上有一些针对该病的中成药口服剂型及静脉制剂,然其作用特点和疗效强度缺少系统比较,功效类似的药品疗效差异不明确。使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难以针对重要结局指标,遴选出疗效最优之药品。目的: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旨在:1.了解中医多种方式医治慢性肾衰的临床进展,为开展高质量中医药诊疗慢性肾衰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2.治疗慢性肾衰常用中成药选自《慢性肾衰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按功效不同分为扶正、泄浊、活血化瘀三类。常用扶正中成药为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其成分类似,均为人工养殖之虫草菌丝,故不宜进行荟萃分析比较。常用泄浊类口服中成药包括海昆肾喜胶囊、尿毒清、肾衰宁;活血化瘀类静脉制剂主要包含丹参酮、丹参川芎嗪、灯盏细辛、肾康四种中药注射剂。针对以上需同时对多种药物进行疗效比较的情况,本研究采用网状Meta分析(NMA)对其进行疗效评估并排序,为中成药治疗慢性肾衰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3.使用传统Meta分析的研究方式,比较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与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6年~2017年12月)、EMbase(2017年12月)、PubMed、CBM、WanFang Data、CNKI等主要电子数据库中有关常用泄浊类口服中成药(海昆肾喜胶囊、尿毒清、肾衰宁)及常用活血化瘀类静脉制剂(丹参川芎嗪、丹参酮、灯盏细辛、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位评价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收集资料后使用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5.1中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 Stata14.0和R软件GEMTC程序包进行统计分析以比较各治疗措施疗效差异,并进行疗效排序。2.计算机检索CENTRAL(2017年1月)、MEDLINE(1996年2017年1月)、EMbase(2017年1月)、PubMed、CBM、WanFang Data和CNKI 中有关结肠透析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RCT,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名评价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搜集资料后使用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4.2.2中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最后使用Revman5.3.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在常用泄浊类口服中成药治疗慢性肾衰的网状Meta分析中,肾衰宁、海昆肾喜胶囊、尿毒清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降低慢性肾衰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方面疗效均优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且三者疗效相当。在所纳入的治疗措施中,肾衰宁口服片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降低慢性肾衰病人血肌酐、血尿素氮方面疗效排序最前。2.在活血化瘀类静脉制剂治疗慢性肾衰的网状Meta分析中,丹参酮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血肌酐方面疗效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无统计学差异,而肾康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的疗效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且三者疗效相当。在所纳入的4项治疗措施中,肾康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在降低慢性肾衰病人血肌酐方面疗效排序最前。3.Meta分析结果显示,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较于单用中药灌肠,能进一步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一般症状、降低血肌酐与血尿素氮浓度、提高血红蛋白浓度,但对于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改善则与单纯使用中药灌肠区别不大。结论:1.在泄浊类常用口服中成药治疗慢性肾衰疗效方面,研究所纳入的肾衰宁、尿毒清、海昆肾喜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慢性肾衰患者降低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方面均有一定疗效,且肾衰宁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于慢性肾衰患者降低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的疗效排序最高。在常用活血类中药静脉制剂方面,研究所纳入的丹参川芎嗪、灯盏细辛、肾康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慢性肾衰患者降低血肌酐水平方面均有一定疗效,且肾康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于慢性肾衰患者降低血肌酐水平的疗效排序最高,笔者推测与肾康注射液为扶正泄浊,活血通络之复方制剂,故比单纯活血类中成药似乎作用更佳,期待更多相关试验加以验证。而丹参酮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网状Meta分析不仅能够较客观地评价泄浊类中成药、活血化癖类中药注射剂对于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还对其进行疗效排序,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依据。但由于纳入试验方法学质量欠佳,故对此类结论需谨慎阐述。对于口服中成药、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相关临床试验设计需要进一步规范,为确保循证临床实践,今后开展的试验需进一步严格安慰剂对照,注意降低偏倚风险,严格依据国际统一标准来提高试验质量。3.现有证据提示,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相比于传统中药灌肠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一般症状并延缓慢性肾脏病病程进展。但缺少高质量文献,期待今后开展更多高质量相关RCT研究来加以证实以上结论。

袁玮[9](2019)在《于、孙氏学术流派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收集整理于、孙氏学术流派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证病案,梳理其治疗慢性肾衰的证治用药规律与特色,总结挖掘于、孙氏学术流派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方法:1.通过收集于、孙氏学术流派代表人物的医案、论文、论着、科研成果等,整理跟师笔记,归纳总结其辨证方法及遣方用药的特色,梳理其学术思想。2.将收集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于、孙氏学术流派代表人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300例门诊及住院病案资料,共计870条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的方式,对数据源采用频数、关联规则、聚类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于、孙氏学术流派临床证治用药规律和特点。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案300例,男性发病率较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08:1。年龄跨度在20-86岁,以40-69年龄段发病者居多。2.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证候治法统计得出:慢性肾衰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62%)为最多见,其他依次为气阴两虚证(16%)、脾肾阳虚证(13%)、肝肾阴虚证(9%),标实证以浊毒瘀阻(37%)居多,其他依次为湿浊内阻(30%)、湿瘀互阻(23%)、湿热蕴结(10%);临床症状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乏力、纳差、小便泡沫、口干、眠差、双下肢浮肿、腰困等;治则治法中补益脾肾,活血化瘀,泄浊解毒运用频率最高。(2)本研究所录入的870条处方,共采用200味药物,合计15563味次,其中使用频次100次以上的中药共52味,52味高频中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四位分别是补虚药(33.36%)、活血化瘀药(14.19%)、清热药(11.59%)、利水渗湿药(10.52%);以上四类药物类型中补气药(18.08%)、活血调经药(7.37%)、清热解毒药(5.13%)、利水消肿药(9.40%)用药频率最高。(3)药物的四气按照所占比重由高到底依次为温(45.49%),寒(26.65%),平(22.03%),凉(4.33%),热(1.5%);五味所占比重由高到底依次为甘(37.73%),辛(26.85%),苦(26.09%),咸(4.45%),酸(3.17%),涩(1.71%);使用频次排序前五位的药物归经分别是脾、肝、肾、肺、胃。(4)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出61组使用频次≥217的核心药物组合,得出由黄芪、当归、党参、茯苓、薏苡仁、地龙、熟地黄、红花、大黄等17味中药组成的核心处方,获得置信度≥0.9的60条规则。(5)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统计法,得出4条新方组合:处方1由大黄,牡丹皮,制桃仁等药物组成,适用于热瘀互结证;处方2由仙茅,牛膝,连翘等药物组成,适用于脾肾阳虚兼瘀毒互阻证;处方3由茯苓,蒲公英,穿山龙等药物组成,适用于浊毒瘀阻证;处方4由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黄柏等药物组成,适用于肝肾阴虚兼湿浊内阻证。结论:1.于、孙氏学术流派认为慢性肾衰以脾肾两虚为主证,兼有湿浊瘀毒阻滞;临证治疗主张在补益脾肾的同时,重视活血化瘀、泄浊解毒,扶正与祛邪兼顾;治疗本病重用补益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常用核心组合为黄芪、当归、党参、茯苓、山药、川芎、陈皮、砂仁、薏苡仁、山茱萸、地龙、白术、熟地黄、红花、丹皮、大黄。2.于、孙氏学术流派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为衷中参西,宏观微观相结合;培元固本,补益脾肾滋化源;兼顾祛邪,活血化瘀泄浊毒。3.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方法,通过中医辅助平台,可以对学术流派的医案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其结果更具客观性、科学性,且聚类分析获得的新处方可为临床常见证候提供用药依据。

祝博[10](2017)在《《医药论坛杂志》2017年第38卷分类总索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文中认为

二、老年慢性肾衰血液透析临床分析—附72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慢性肾衰血液透析临床分析—附7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结合中医证候的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一、心血管事件的定义
        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中医对慢性肾衰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认识
        一、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衰的了解
        二、心与肾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预测模型的现状与发展
        一、危险因素研究
        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三、风险预测模型的应用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对象
        二、数据采集
        三、统计学方法
        四、技术路线图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基线资料
        二、Cox单因素分析初筛变量
        三、Cox多因素分析拟合模型
        四、列线图的建立
        五、预测模型评价与验证
    第三节 讨论
        一、西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二、中医证候分析
        三、预测模型的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单味中药乌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的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研究现状
        1 MHD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的原因分析
        2 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所致的并发症
        3 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评价指标
        4 血液透析患者IDWG增加的一般防治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医研究
        1 中医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命名
        2 中医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因病机的研究
        3 慢性肾衰竭的辨证论治
        4 MHD患者的中医证候
        5 中医药干预血液透析的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中药乌梅的研究
        1 单味中药乌梅的概述
        2 乌梅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3 乌梅的临床验证
        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结果分析
        1 基本资料分析
        2 中医辩证分型分析
        3 临床疗效评价
        4 理化指标评价
    讨论
        1 基本资料分析
        2 中医临床证型研究
        3 治疗前后疗效评价
        4 乌梅的临床选用
        5 结语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1.4 中医辨证的客观化研究
        1.5 治则治法
    2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2.1 新概念及临床分期
        2.2 流行病学调查
        2.3 病因、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
        2.4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2.5 肾功能监测与评估
        2.6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
    3 现代医学对胃肠透析的研究
        3.1 胃肠透析存在的必要性
        3.2 胃肠透析的可行性
        3.3 胃肠透析方式
        3.4 胃肠透析适应症与禁忌症
        3.5 胃肠透析疗效与评价
    4 现代中医对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研究
        4.1 历史源流
        4.2 治疗机理
        4.3 治疗时机
        4.4 护理研究
        4.5 疗效与副作用
        4.6 治法与药理研究
        4.7 评述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人来源
        1.2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项目
        2.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3 统计结果
        3.1 CRF的中医病名诊断
        3.2 CRF的发病特点
        3.3 疾病各阶段的人数分布
        3.4 CRF的中医证型分布
        3.5 中药灌肠方药、灌肠次数、疗程统计
        3.6 疗效统计
    4 讨论
        4.1 CRF的发病情况
        4.2 CRF的灌肠治疗疗效总结
        4.3 CRF的中医辨病辨证论治
        4.4 CRF的西医治疗
        4.5 中药灌肠疗法的评价
    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慢性肾衰竭患者睡眠质量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观察内容与方法
        5.1 一般资料采集
        5.2 睡眠质量评分
        5.3 实验室指标收集
        5.4 统计方法
结果
    1 基本情况
        1.1 病例入组情况
        1.2 一般资料情况
        1.3 原发病情况
        1.4 CRF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1.5 CRF患者睡眠质量分组情况
    2 CRF患者睡眠质量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2.1 高、低睡眠质量组间CRF中医证型分布
        2.2 CRF患者PSQI评分与中医证型分布比较
        2.3 低睡眠质量组内CRF中医证型与PSQI评分比较
    3 CRF患者睡眠质量一般影响因素的比较
        3.1 性别
        3.2 年龄
        3.3 婚姻状况
        3.4 CRF病程
        3.5 有无服用安眠药
        3.6 其他一般资料比较
    4 高、低睡眠质量组间与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5 CRF患者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讨论与分析
    1 研究背景
        1.1 西医研究背景
        1.2 中医研究背景
    2 高、低睡眠质量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的分析
    3 低睡眠质量组内CRF中医证型与PSQ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4 CRF患者睡眠质量一般影响因素分析
        4.1 发病率
        4.2 年龄
        4.3 婚姻状况
        4.4 CRF病程
        4.5 原发病
    5 CRF患者睡眠质量与实验室指标分析
    6 CRF患者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7.1 本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7.2 本研究的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慢性肾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中医多种方式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1.1 慢性肾衰竭研究现状
    1.2 传统meta分析及网状meta分析差异
    1.3 本研究问题的提出背景
    1.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1、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1 泄浊类口服中成药及活血化瘀类静脉制剂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
        1.2 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的meta分析
    2.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2.1 泄浊类口服中成药及活血化瘀类静脉制剂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
        2.2 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meta分析
    3. 文献筛选、提取与质量评价
    4. 统计软件准备与数据分析
        4.1 传统meta分析
        4.2 网状meta分析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泄浊类口服中成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
        1.1 文献检索结果
        1.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1.3 SCR网状meta分析结果
        1.4 BUN 网状meta分析结果
    2. 活血化瘀类静脉注射剂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基本特征
        2.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结果
        2.3 直接比较及网状meta分析结果
    3. 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传统meta分析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结果
        3.3 Meta分析结果
        3.4 发表偏倚检查
        3.5 敏感性分析
讨论
    4.1 研究方法与对象选择
    4.2 泄浊类口服药及活血化瘀类静脉制剂治疗慢性肾衰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与其局限性
    4.3 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meta分析结果与局限性
结论
    5.1 主要结论汇总
不足与展望
    6.1 局限性说明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泄浊类常用口服中成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网状Me ta分析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附录二 活血化瘀类静脉注射剂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网状Me ta分析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附录三. 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的Me ta分析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附录四:使用statal4.0对泄浊类中成药降低慢性肾衰患者血肌酐水平疗效的直接meta分析漏斗图行剪补法运算过程
    附录五:使用statai4.0对泄浊类中成药降低慢性肾衰患者血尿素氮水平疗效的直接meta分析灞斗图行剪补法运算过程
主要英文缩写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于、孙氏学术流派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于、孙氏学术流派渊源概述
    2.于、孙氏学术流派的继承与发扬
        2.1 韩履祺教授简介及学术思想
        2.2 刘光珍教授简介及学术思想
        2.3 王世荣教授简介及学术思想
    3.数据挖掘在名家经验总结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于孙氏学术流派治疗慢性肾衰的用药特点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研究方法
        3.1 建立数据库
        3.2 数据分析
    4.研究结果
        4.1 病例一般情况
        4.2 药物基本信息分析
        4.3 组方规律分析
        4.4 基于熵聚类的新方分析
    5.结论
    6.讨论
        6.1 医案基本情况总结
        6.2 于、孙氏学术流派对慢性肾衰因机证治的认识
        6.3 于、孙氏学术流派治疗慢性肾衰的遣方特点
        6.4 于、孙氏学术流派治疗慢性肾衰的用药规律
        6.5 于、孙氏学术流派治疗慢性肾衰的学术思想总结
        6.6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硕士研究生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登记表
致谢

四、老年慢性肾衰血液透析临床分析—附72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结合中医证候的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D]. 夏蔼.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2]单味中药乌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的干预[D]. 王东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3)
  • [3]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 周丽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 [4]《航空军医》2000年第28卷主题词索引[J]. 杨扬. 航空军医, 2000(06)
  • [5]82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J]. 徐米清,傅惠芳.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7(04)
  • [6]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3年第15卷主题词索引[J]. 冷怀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1993(06)
  • [7]慢性肾衰竭患者睡眠质量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 林成锦.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8]中医多种方式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D]. 包能.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9]于、孙氏学术流派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用药规律研究[D]. 袁玮.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19(03)
  • [10]《医药论坛杂志》2017年第38卷分类总索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J]. 祝博. 医药论坛杂志, 2017(12)

标签:;  ;  ;  ;  ;  

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临床分析——附72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