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铜川市审计局档案工作连续两年名列全市第一(论文文献综述)
刘庆瑶[1](2020)在《成都市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而“管好党、治好党”的重中之重是“管好干部、全面从严治吏”。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有效监督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也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良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则是审计成果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为了强化对审计工作的领导,逐步构建起权威高效、覆盖广泛、集中统一的审计体系,进一步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2018年3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审计委员会。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将更加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将更加重要。同时,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党中央对2010年10月由中办、国办制定出台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进行了修订,并于2019年7月7日起施行。新修订的《规定》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专门单列一章,进一步细化相关内容,为新时期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一步强化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及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监督管理,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本人作为成都市武侯区审计局工作人员,长期从事政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本文以修订后的《规定》为指引,按照经济责任审计基本理论框架,聚焦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现实情况,通过搜集相关资料、案例分析、问卷调查、访谈和统计分析的方式,梳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其产生的本质原因,并结合国内外相关审计理论和研究,提出改进基层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推动武侯区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发展,为武侯区、成都市、乃至全省全国完善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提供参考。
任华兴[2](2020)在《天津市H区审计局审计信息化实施现状及改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吴静[3](2019)在《基于水资源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过程问题研究 ——以Y市为例》文中认为水资源资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精神文明来源。党的十九大首次将“两山论”科学论断载入报告,树立了水资源资产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地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落实水资源资产管护工作,履行水资源资产管护责任。但个别水资源资产主管领导干部在履责时存在较多问题,亟需国家审计进行有效监督问责。由此一批地区开始以水为资源资产审计基础,推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渐进化落实,但由于水所具有的固有自然特性以及缺乏可借鉴的经验,该类型的审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显着的典型问题。为探索解决此类审计过程问题的路径,首先,论文整合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并基于上述工作阐述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产生理论与有关概念。随后从成果与不足两方面入手,分析基于水资源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地方性质项目的实际开展现状。其次,论文经过梳理选定Y市水利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案例,从水资源资产经营状况、水生态环境保护状况、水管护资金使用状况和水治理协调机制运行状况四个角度重点分析案例中的审计过程,发现案例当中的审计过程在审计范围、审计评价、责任界定和审计取证等方面存在典型问题。之后,论文根据案例分析结果,揭示基于水资源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过程问题及其原因,包括水资源资产范围确定问题、水生态环境评价依据问题、水资源资产责任界定问题和水资源资产审计取证问题。再次,论文结合水资源资产和水生态环境特征,提出针对基于水资源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过程问题的对策建议,包括分区共治确定水资源资产范围、整合指标完善水生态环境评价依据、兼顾时空主次界定管护责任和改革传统模式优化审计取证。最后,论文得出了审计机关要在基于水资源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过程中兼顾主客观条件与审计目标,灵活运用以上四方面对策的结论,并阐述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性和论文设计中的缺点与瑕疵。鉴于现阶段对基于水资源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过程问题相关研究较少,论文通过剖析典型案例,演绎推理该类审计过程的普遍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能够创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实践,从而为健全和完善这一新形势下的国家审计制度提供一定的有效推进思路。
苏峰[4](2018)在《北京市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的形成(1978-1988)》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所有制结构经历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改革开放前的二十余年,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受苏联模式影响以及长期被“左”的思想所禁锢,中共认为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规律;认为公有制结构越大越公越纯越好,致使新中国成立初期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格局,不断“过渡”和“升级”,最终成为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按劳分配也被异化为平均主义。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解放、经济发展,通过鼓励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多种经济形式、调动多方积极性,多种经济成分经历了从默认、限制到引导、促进的过程,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外贸经济、集多种经济成分于一体的股份制经济,以及获得法定地位的私营经济,经过十多年的突破与发展,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经济格局。改革开放40年来,多种经济成分在促进经济增长、拉动社会投资、培育市场竞争环境、解决人民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聚焦1978年至1988年多种经济成分的复苏和兴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对于总结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正反两方面经验,巩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理论、历史和现实意义。1978年至1988年,北京城乡多种经济形式的兴起和发展历程,表现出明显的特点。多种联产责任制和安置待业青年工作为集体经济的兴起、个体经济的复苏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动力;从实际出发、探索集体经济创新发展的“京郊之路”和推动乡村工业化的乡镇企业,有力推动了京郊农村集体经济的崛起;引发全国关注的“牛奶难”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展现了国有经济的改革和探索;改革开放后十年间,商业流通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和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对个体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第一家合资汽车企业和合资饭店,标志着外资经济在北京的起步;中关村一条街早期的三个争论和三次风波,特别是股份制改革尝试、政府作用对民营科技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正是这些经济形式的兴起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有力促进了购销政策、物价政策、商业流通、财政管理、街道管理等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突破了原有城乡二元结构的藩篱,深刻改变了所有制经济结构,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总的来说,北京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呈现出国有和集体经济主体地位巩固、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特点,扭转了人们此前的思想观念,迎来了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从中可以得出几点启示:一是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是制定所有制政策的根本依据;二是生产力标准是构建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客观标准;三是解放思想是推动所有制理论创新、经济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四是政府推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形成的有力支撑;五是不同历史时期有其不同时代使命,不能站在今天苛责昨天。改革开放后这十多年北京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基本做到了适应当时社会的内在需求和不同层次的生产力水平,特色鲜明,成绩突出,为此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兰海军[5](2016)在《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以厦门市为例》文中提出旅游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改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既是旅游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强国的必然要求,更是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深入研究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有助于促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理论成熟成型,丰富公共服务管理学科体系;有助于促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稳定供给并持续改进,夯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基础。本文选择厦门为例,源于其系全国最重要旅游城市之一,解剖既有重要理论价值,也有典型示范意义。本文以游客满意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服务质量理论为内核,综合运用文献、比较、案例、访谈、问卷、统计等方法,研究如何通过确立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目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机制、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持续改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本文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第一,从实践层面梳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进展。分别考察境内外典型旅游城市实践,梳理出境内旅游城市发展的共性问题,并观察厦门市实践。第二,从理论层面建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框架。厘清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等核心概念,梳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责任主体;借鉴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实践,结合旅游公共服务具体环境,建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理论框架。第三,从操作层面阐述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改进。首先是确立质量目标。在现有软硬件基础上,采用ISA法调查游客真实感知,测量期望与感知差距,全面摸清旅游服务质量“短板”。通过I-S等级计算,找出优先改进项、次优改进项,确立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阶段性目标。其次是监测质量运行。通过改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宣传贯彻,统一内部思想、营造社会氛围。借助“信息化监测、联动化治理、标准化确认、奖惩化控制”机制,全面监测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再次是评价服务质量。采用SERVQUAL框架,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具体化,对应开发一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厦门评价并计算出阶段性质量改进的工作重点。最后是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厦门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必须以游客满意为目标,基于旅游服务应用优化智慧厦门顶层设计,修筑质量改进“营养池”;丰富完善厦门质量奖体系,培壮质量改进“胡萝卜”;强化部门协同治理,锻造质量改进“大棒”,构建“三位一体、恩威并举”的服务质量改进运行框架。第四,从推广层面探索公共服务质量改进一般性操作指南。将各环节研究成果和具体操作步骤与厦门经验相结合,抽象化为通用性的操作指南。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一是尝试构建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理论和运行框架;二是尝试开发了一套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量化了服务质量改进的阶段性目标;三是尝试梳理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的一般化操作指南。受能力、精力等条件限制,最初调查问卷数据多来源于思明区,未来将进一步拓宽研究区域范围,尽量缩小实然与应然的差距。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体系,跟进研究以厦门本岛为核心建构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全面优化提升其适用性。
一合,薛景辰[6](2013)在《红脸——国家审计在行动》文中认为审计长说,审计是免疫系统。百姓说,他们是国财的守护神。像关公一样,威风凛凛,把守财门。红脸,赤胆,忠心。——题记序章当郭明勤走进省长办公室的时候,突然有了一种冲动,一种"分享"的冲动。对,是分享,不是来汇报,也不是来呼吁,是来分享和交流。分享什么呢?那时,他刚上任三个月,还没有后来的那些政绩,也没有后来的那些甘苦和震撼,更没有那些希望和失望。那时,除了在机关院子里走来走
陈颖[7](2010)在《长春市电子政务的计算机审计研究》文中提出在传统审计工作中,无论是报送审计还是就地审计,无论是手工审计还是电算化审计,审计工作对象都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随着电子政务的建设与运行,审计对象的存在形式、审计数据来源以及审计的范围都发生了变化。为了能够高效、高质地完成政府审计的工作任务,履行国家审计职能,审计机关需要从审计对象的一系列变化入手,规范审计工作流程、强化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本文首先说明了选题的背景以及本文存在的意义。接着介绍文章相关的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依据与支撑。然后主要分析了长春市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同时提出长春市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分析了长春市审计局审计工作的现状,总结长春市审计局在开展电子政务审计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电子政务环境下计算机审计存在的风险。主体部分提出长春市电子政务环境下计算机审计的优化方案,提出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审计人员培养方案等审计对策。本文是从长春市审计局的电子政务审计入手,设计出适用于长春市审计局的电子政务的计算机审计优化方案,同时提出使用于长春市审计局的审计人员培训方案等。审计机关采用这一系列审计建议后,能够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果。
闫盈全[8](2009)在《基层审计,怎样为地方经济社会“免疫”——山东省济宁市审计工作机制创新启示录》文中研究指明 一个在全市逾百家单位考核之中倒数第一的单位,从第二年开始,每年都在同样的考核中名列前茅,且声誉日隆,影响愈大,各种荣誉和表彰接踵而至:2007年荣获"市级文明单位",2008年赢得全省"财贸系统先进单位"、 "行风政风先进单位"等荣誉;2009年又被推荐为"全国审计系统先进单位"。这个奇迹般的单位就是山东省济宁市审计局,究竟是什么神奇
郭思嘉,王宏,陈李峰,路建新,雷晓虹[9](2009)在《长治:天蓝地绿人和气》文中研究指明天地之间有大美! 走进长治,你会惊诧于她多重颜色集于一身的完美结合。 长治是蓝色的,那是天空的容颜。 长治是绿色的,那是大地的装束。 长治是火红的,那是一个个惠民利民之举、一项项亲民爱民之策、一张张幸福灿烂的笑脸组成的和谐画
本刊编辑部,陆瑞民,高鹏,黄建东[10](2008)在《一支英雄部队与一座文化名城》文中研究说明"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两汉看徐州。"行走在千年古城徐州的大街上,历史和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构造各异的汉墓、栩栩如生的汉画像石、惟妙惟肖的汉兵马俑……在徐州的古代兵山和古运河环绕之中,一支英雄的部队——装甲第二师在她的怀抱里茁壮成长。这支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部队,六十年代因为英雄王杰的出现而享誉全国;此后,她一直高举王杰精神的旗帜,不断发展壮大……
二、铜川市审计局档案工作连续两年名列全市第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铜川市审计局档案工作连续两年名列全市第一(论文提纲范文)
(1)成都市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
1.1.2 选题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经济责任审计及结果运用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绩效审计的研究理论综述 |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与不足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1.3.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2.1 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概念 |
2.1.1 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 |
2.1.2 经济责任审计的历史沿革 |
2.1.3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 |
2.2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理论基础 |
2.2.1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2.2.2 国家治理理论 |
2.3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原则及特点 |
2.3.1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原则 |
2.3.2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特点 |
2.4 新《规定》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新要求 |
2.4.1 对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制度提出明确要求 |
2.4.2 对审计机关及相关主管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行了规范 |
2.4.3 对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结果如何进行整改作出了规定 |
第三章 成都市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现状 |
3.1 成都市武侯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总体情况 |
3.1.1 审计机关情况介绍 |
3.1.2 经济责任审计开展的总体情况(2015年—2019年) |
3.1.3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做法 |
3.2 成都市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总体情况 |
3.2.1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方式 |
3.2.2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流程 |
3.2.3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成效 |
第四章 成都市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对成都市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问题的调查与访谈 |
4.1.1 调查与访谈的目的 |
4.1.2 调查与访谈对象的选取 |
4.1.3 调查问卷与访谈的问题设计(详见附录1、2) |
4.1.4 调查与访谈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
4.2 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相关案例 |
4.2.1 街道办事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案例 |
4.2.2 区级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案例 |
4.2.3 案例分析 |
4.3 成都市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 |
4.3.1 审计结果运用率不高 |
4.3.2 审计结果运用刚性约束力不够 |
4.3.3 审计结果与干部职务晋升关联不紧密 |
4.3.4 审计结果运用透明度不高 |
4.4 成都市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4.1 对审计结果运用的理解存在偏差 |
4.4.2 审计结果运用制度规定不完善 |
4.4.3 各职能部门协调机制不成熟 |
4.4.4 后续整改跟踪督促不到位 |
4.4.5 审计结果质量不稳定 |
第五章 成都市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具体对策 |
5.1 对策的理论分析框架 |
5.1.1 运用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分析对策 |
5.1.2 运用国家治理理论分析对策 |
5.1.3 运用新《规定》分析对策 |
5.2 进一步健全审计结果运用制度 |
5.2.1 制定出台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办法 |
5.2.2 完善符合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
5.2.3 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总结评价制度 |
5.2.4 完善现有审计整改制度和建立审计整改问责制度 |
5.3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实施 |
5.3.1 以“任中审计”和“先审后离”代替“先离后审” |
5.3.2 细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和审计内容 |
5.3.3 调整优化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
5.3.4 提升审计人员业务工作能力 |
5.4 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方式 |
5.4.1 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 |
5.4.2 强化相关部门的全域信息共享机制 |
5.4.3 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范围 |
5.4.4 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基于水资源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过程问题研究 ——以Y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架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 预期目标与创新 |
1.4.1 研究预期目标 |
1.4.2 研究创新点 |
2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及现状分析 |
2.1 审计产生理论基础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2.1.2 理性人理论 |
2.2 基于水资源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涵 |
2.2.1 基本概念与内容 |
2.2.2 审计特征 |
2.3 审计现状分析 |
2.3.1 审计取得的成果 |
2.3.2 审计存在的不足 |
3 Y市审计案例分析 |
3.1 Y市案例背景 |
3.2 Y市案例审计过程 |
3.2.1 水资源资产经营状况审计 |
3.2.2 水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审计 |
3.2.3 水管护资金使用状况审计 |
3.2.4 水治理协调机制运行状况审计 |
4 基于水资源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过程问题分析 |
4.1 水资源资产范围确定问题 |
4.1.1 空间范围确定问题 |
4.1.2 时间与形态范围确定问题 |
4.2 水生态环境评价依据问题 |
4.2.1 评价依据获取问题 |
4.2.2 评价依据应用问题 |
4.3 水资源资产审计取证问题 |
4.3.1 取证主体能力问题 |
4.3.2 取证方式方法问题 |
4.4 水资源资产责任界定问题 |
4.4.1 多时期叠加影响定责问题 |
4.4.2 水自然禀赋影响定责问题 |
4.4.3 责任归属难影响定责问题 |
5 基于水资源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过程问题对策 |
5.1 分区共治确定水资源资产范围 |
5.1.1 区分水资源资产物理边界 |
5.1.2 开展跨流域联合审计 |
5.2 整合指标完善水生态环境评价依据 |
5.2.1 审计牵头统一考评标准 |
5.2.2 开发共享水动态数据库 |
5.2.3 设计立体化水评价指标体系 |
5.3 改革传统模式优化审计取证 |
5.3.1 创建轮次多点审计取证模式 |
5.3.2 升级人才储备创新审计软件 |
5.3.3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辅助取证 |
5.4 兼顾时空主次界定管护责任 |
5.4.1 水资源资产管护递延定责方法 |
5.4.2 水资源资产禀赋加权定责方法 |
5.4.3 引入水资源资产开发容错机制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北京市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的形成(1978-198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二、研究界定与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
四、创新点与研究难点 |
第二章 城乡多种经济形式兴起的动力 |
一、多种联产责任制的联动效应 |
(一)改革开放前夕的京郊农村 |
(二)多种联产责任制调动多方积极性 |
(三)多种联产责任制效应分析 |
二、城市待业青年问题推动多种经济形式兴起 |
(一)北京就业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 |
(二)各项改革开始突破现有政策 |
(三)安置就业使多种经济形式迎来发展契机 |
(四)北京产业结构的优化 |
第三章 农村集体经济的探索创新与所有制调整 |
一、京郊之路:集体经济的搞活放开与适度规模经营 |
(一)窦店开展多种经营 |
(二)四季青实行专业化生产和横向联合 |
(三)适度规模经营的试点与波折 |
二、乡镇企业的转型与高速发展 |
(一)社队企业实现历史转折 |
(二)政社分开与高速发展 |
(三)乡镇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分析 |
(四)北京乡镇企业的主要特点 |
第四章 个体、私营经济的回归与发展 |
一、北京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轨迹分析 |
二、商业流通体制改革推动国家、集体、个人“三足鼎立” |
(一)“放开”“搞活”阶段 |
(二)深入到体制改革阶段 |
三、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与个体经济 |
(一)向街道放权,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
(二)部门利益博弈下的街道个体经济 |
四、北京市个体、私营经济基本分析 |
(一)城镇个体私营经济基本情况 |
(二)个体工商户收入基本情况与来源分析 |
(三)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环境简析 |
第五章 农村国有经济的所有制结构调整 |
一、京郊国营农场发展概述 |
二、所有制结构改革促使“喝奶难”问题根本解决 |
(一)问题形成的历史背景 |
(二)引发全国关注与基本解决 |
(三)所有制结构改革促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
三、农场系统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的初步形成 |
(一)农场系统乡镇企业的兴起 |
(二)京郊农垦系统三资企业的起步 |
(三)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畜牧业结构 |
第六章 外资经济在北京城乡的起步 |
一、外贸体制开始实行承包制改革 |
二、三资经济的兴起 |
(一)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的艰难起步 |
(二)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北京建国饭店的兴建 |
三、北京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
四、外资经济对北京经济结构的影响 |
第七章 民营科技经济的迅速崛起 |
一、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形成 |
二、早期的三个争论与三次风波 |
(一)三个争论与股份改制尝试 |
(二)三次风波 |
三、民营科技经济初步形成中的政府作用分析 |
(一)优化高新技术发展环境 |
(二)新技术产业试验区的酝酿与初创 |
(三)试验区初创时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探索 |
第八章 结语 |
一、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形成的理论根源、历史逻辑和现实意义 |
二、北京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的主要特点 |
三、几点启示 |
主要参考文献 |
一、经典着作及文献资料 |
二、着作 |
三、论文 |
四、报刊及档案 |
后记 |
(5)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以厦门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立题旨意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实践进展 |
第一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兴起的动因 |
一、注重质量是各国发展的普遍路径 |
二、驱动质量是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追求 |
三、提升质量是游客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期盼 |
第二节 境内外典型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实践 |
一、境外典型城市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
二、境内典型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
三、境内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共性问题 |
第三节 厦门旅游服务业与公共服务质量现状 |
一、厦门旅游服务业发展概况 |
二、厦门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现状 |
第三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管理框架 |
第一节 旅游公共服务相关概念辨析 |
一、公共服务 |
二、旅游公共服务 |
三、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
第二节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主体认定 |
一、旅游公共服务的体系 |
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划分及责任认定 |
第三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改进框架 |
一、质量管理通用框架 |
二、公共服务质量管理一般框架 |
三、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管理框架 |
第四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目标的确立 |
第一节 总体服务质量目标设定 |
一、研究方法与框架 |
二、调查对象特征 |
第二节 旅游服务质量的目标体系 |
一、总体目标 |
二、分项目标 |
三、旅游服务质量目标变迁 |
第三节 质量目标确立过程及顺序 |
一、质量确立目标过程 |
二、质量目标确立顺序 |
第五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监测 |
第一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前期准备 |
一、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宣传贯彻 |
二、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目标的任务分解 |
第二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全面运行 |
一、信息化推动旅游大数据监测 |
二、联动化夯实跨部门服务质量治理 |
三、标准化促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稳定 |
四、奖惩并举控制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
第三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后期控制 |
一、监测后期控制阶段的现状 |
二、监测后期保障中的问题 |
第六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评价 |
第一节 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概述 |
一、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与框架 |
二、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样本特征 |
第二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
一、总体旅游服务质量评价 |
二、具体旅游项目服务质量评价 |
第三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检验及改进 |
一、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检验 |
二、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建议 |
第七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
第一节 环境层面——优化智慧旅游平台 |
一、优化顶层设计 |
二、优化技术支撑 |
三、优化应用体系 |
四、提升全域智慧服务 |
第二节 激励层面——内化质量创新动力 |
一、强化质量导向 |
二、强化质量提升 |
三、强化质量奖励 |
第三节 机制层面—强化部门协同治理 |
一、构建“大旅游”协同发展机制 |
二、夯实“大数据”共享供给平台 |
三、构建“多部门”协同服务机制 |
四、构建“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 |
结论 |
一、基本结论 |
二、存在不足 |
附录一 厦门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厦门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长春市电子政务的计算机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审计相关理论 |
2.1.1 审计的概念 |
2.1.2 审计的构成要素 |
2.1.3 审计的分类 |
2.2 计算机审计相关理论 |
2.2.1 计算机审计概念 |
2.2.2 计算机审计特征 |
2.2.3 计算机审计方式 |
2.2.4 我国审计信息化 |
2.3 电子政务的审计相关理论 |
2.3.1 电子政务概念 |
2.3.2 电子政务特点 |
2.3.3 电子政务审计 |
第3章 长春市电子政务的审计现状分析 |
3.1 长春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
3.1.1 长春市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
3.1.2 长春市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3.2 长春市电子政务审计现状 |
3.2.1 审计主体简介 |
3.2.2 长春市电子政务计算机审计现状 |
3.2.3 长春市电子政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
3.2.4 电子政务计算机审计存在的风险 |
第4章 长春市电子政务的计算机审计优化方案 |
4.1 电子政务的计算机审计优化方案目标及要求 |
4.1.1 优化方案目标 |
4.1.2 优化方案对审计主体的要求 |
4.2 电子政务的计算机审计优化具体方案 |
4.2.1 电子政务系统审计方案 |
4.2.2 电子政务数据审计方案 |
4.2.3 优化方案质量控制方案 |
4.3 电子政务的计算机审计优化方案优点 |
4.3.1 审计工作规范化 |
4.3.2 审计质量控制力提高 |
4.3.3 审计风险降低 |
第5章 长春市电子政务的计算机审计对策 |
5.1 审计信息化建设 |
5.1.1 充分理解审计信息化的意义 |
5.1.2 建立审计管理系统(OA 系统) |
5.1.3 完善审计实施系统(AO 系统) |
5.2 审计人员培训方案 |
5.2.1 培训原则 |
5.2.2 培训方式与方法 |
5.2.3 培训内容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四、铜川市审计局档案工作连续两年名列全市第一(论文参考文献)
- [1]成都市武侯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庆瑶.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2]天津市H区审计局审计信息化实施现状及改进研究[D]. 任华兴. 天津大学, 2020
- [3]基于水资源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过程问题研究 ——以Y市为例[D]. 吴静.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4]北京市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的形成(1978-1988)[D]. 苏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5]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以厦门市为例[D]. 兰海军. 厦门大学, 2016(01)
- [6]红脸——国家审计在行动[J]. 一合,薛景辰. 中国作家, 2013(12)
- [7]长春市电子政务的计算机审计研究[D]. 陈颖. 吉林大学, 2010(09)
- [8]基层审计,怎样为地方经济社会“免疫”——山东省济宁市审计工作机制创新启示录[J]. 闫盈全. 中国审计, 2009(24)
- [9]长治:天蓝地绿人和气[N]. 郭思嘉,王宏,陈李峰,路建新,雷晓虹. 长治日报, 2009
- [10]一支英雄部队与一座文化名城[J]. 本刊编辑部,陆瑞民,高鹏,黄建东. 中国人才, 2008(18)
标签: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电子政务论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