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乡市某钢筋混凝土桥结构耐久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伟[1](2021)在《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既有铁路桥梁可靠度综合评估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全国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交通量的激增与列车载重的增加都对既有铁路桥梁可靠度评估提出新的挑战,既有铁路桥梁的可靠度评估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问题。本文以梁式桥为背景,对既有铁路桥梁可靠度综合评估进行了理论研究,对国内外桥梁可靠度评估已开展工作进行总结与归纳,分析了现阶段的桥梁评估方法研究在评估方法、评估角度、评估理论等方面的局限性,旨在通过贝叶斯网络模型对多种病害因素下的铁路桥梁结构进行可靠度评估,建立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既有铁路桥梁可靠度综合评估方法。首先,对铁路桥梁结构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风险因素的选取原则,明确了既有风险因素的识别过程,构建了包括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三个风险子系统在内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各风险因素指标的分级评定标准,并对铁路桥梁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基于事故树理论建立了多层次有重点的贝叶斯网络结构模型,通过引入“模糊”的概念,确定根节点的先验概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贝叶斯网络结构非根节点间的条件概率。其次,利用贝叶斯网络模型,可以进行双向推理和敏感性分析,预测事故的发生以及判断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并且可以不断融合铁路桥梁服役期间的健康监测信息,更新贝叶斯网络参数,及时反映铁路桥梁结构的健康状况。基于Python语言编写了既有铁路桥梁结构的贝叶斯网络评估体系,实现了既有铁路桥梁结构的贝叶斯评估体系的程序化,能够高效准确进行贝叶斯网络的推理与分析。最后,应用滨北线松花江特大桥可靠度评估验证既有铁路桥梁可靠度综合评估方法,评价各风险因素的失效概率,凭借贝叶斯网络模型的诊断推理能力,分析导致结构失效的最主要原因,判断最可能致险链,进行敏感性分析,判断各节点的敏感值大小,并依据各风险因素的失效概率给出针对性建议,为滨北线松花江特大桥的养护维修加固提供理论依据。
王全乐[2](2020)在《保定市某混凝土梁式桥的模糊综合评估》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在公路交通方面的日均运输量大幅提升,给桥梁带来的巨大压力,导致桥梁出现了各种的病害和缺陷,在桥梁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因此对在役桥梁的状况进行检测与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基于对保定市某混凝土梁式桥现场检测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估法,构建混凝土梁式桥模糊综合评估体系,并对此桥进行模糊综合评估。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桥梁存在病害特点及结构特征,确定评估体系的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集与因素集;利用层次分析法从影响桥梁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角度出发,结合桥梁的结构特点构建混凝土梁式桥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利用群组决策法与变权法计算各层因素指标的初始权重,采用模糊理论建立桥梁各因素指标的隶属函数与评判标准。(2)对保定市某梁式桥进行外观检测、无损检测与荷载试验。对桥梁的病害进行记录并整理,针对一些重要部位或损伤构件进行无损检测,主要包括: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氯离子含量检测,并根据隶属函数及评判标准判定其等级。经现场静载试验,测试出结构控制截面中应变与挠度值,并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来对桥梁结构是否符合规范设计要求进行验证;通过动载试验测出桥梁结构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检测桥梁的动力性能是否完好。(3)根据桥梁检测数据,结合桥梁评估指标的评判标准与隶属函数,得到其各自的等级评估向量,运用变权综合评估法对初始权重进行变权处理;通过多级模糊综合评估计算,得出桥梁状况评估等级A?(28)(v1,v2,v3,v4,v5)(28)(0.59,0.36,0.05,0,0)。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选出最大值1v(28)0.59,即桥梁的综合状况评定为Ⅰ级,属于一类桥。与依据国家现行规范评定的结果一致,证明了本文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估体系适用于实际工程运用。
赵云峰[3](2020)在《随机车流—风流荷载作用下山区悬索桥索塔时变可靠度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开发等国家战略的推进,我国已建和待建桥梁数量众多,服役期内桥梁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桥梁的安全性与其承受的荷载以及自身的承载能力密切相关,而两者具有显着的随机性,可进一步通过可靠度研究对其安全水平进行评估。同时,服役期内桥梁承受的荷载以及自身的承载能力与时间相关,其可靠度具有时变特点。因此,掌握服役期内桥梁可靠度时变规律意义显着。由于大跨度悬索桥在区域交通中占据重要地位,且其索塔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研究其索塔的可靠度时变规律十分必要。本文依托红河特大桥工程,研究了随机车流与风流共同作用下索塔的荷载响应及其时变规律。同时根据桥址区环境特征,研究了索塔混凝土材料性能劣化及结构自身承载能力的衰减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荷载与抗力时变特性下索塔的稳定性;并进一步构建了索塔时变可靠度模型,探究了服役期内索塔可靠度的时变规律。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基于实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车型、车道、车速、车间距、车重等车流参数以及风速等风流参数的概率密度分布,编制了随机车流与风流模拟程序,生成随机车流与风流样本。(2)揭示了随机车流与风流作用下索塔荷载响应的随机过程特征。索塔荷载响应的均值趋于收敛,且荷载响应在一定时间之外不再相关,同时较好的服从正态分布,表明其符合平稳高斯随机过程,具有各态历经性。基于Rice外推理论,建立了索塔荷载响应极值的概率模型,预测了服役期内索塔荷载响应极值的时变规律。(3)探究了多因素硫酸盐腐蚀作用下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质的时变规律。试验周期内混凝土试件质量均呈现随试验时间增加而增大的规律,且增速逐渐变缓;混凝土试件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变化均经历了增长阶段和下降阶段,且溶液浓度越高,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下降越快。干湿循环作用以及循环荷载作用均会加速混凝土硫酸盐腐蚀进程。(4)建立了硫酸盐腐蚀与干湿循环作用下考虑溶液浓度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衰减模型。通过室内试验条件与桥址区自然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似关系近似估计了时间加速比,预测了服役期内桥址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时变规律:至100年时抗压强度下降至初始强度的0.77倍。采用腐蚀损伤层厚度表征混凝土结构的抗力劣化,预测了索塔腐蚀损伤层厚度时变规律:红河特大桥索塔服役至100年时腐蚀层厚度约为0.16m,超过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需及时做好防护处理和养护加固。(5)探究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索塔的两类稳定问题,揭示了时变荷载和抗力劣化对索塔两类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规律。时变荷载和抗力劣化影响下,索塔的两类稳定安全系数随服役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中抗力劣化的影响更为显着。与单一时变荷载或抗力劣化影响对比,两者共同影响下稳定安全系数减小的幅度更大。(6)建立了考虑荷载以及抗力劣化双重时变效应的索塔时变可靠度模型,揭示了索塔可靠度时变机理。在时变荷载与抗力劣化影响下,索塔的可靠度指标随服役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服役初期可靠度下降较快。红河特大桥服役50年时左右两侧索塔可靠度指标分别降低为4.29和4.38,而低于85%保证原则下桥梁结构最低目标可靠度指标4.4;服役100年时的可靠度指标分别降低至3.10和3.16。(7)各随机变量对索塔失效概率的影响程度排序为:混凝土弹性模量、塔顶水平向荷载、混凝土密度、塔顶竖向荷载、塔梁连接处横桥向荷载,其它随机变量对索塔失效概率的影响不明显。可以从索塔施工过程中保证材料的强度特征达标、降低索塔的不平衡水平力以及控制合理的交通车流等方面来提高索塔的可靠度。
王敏杨[4](2020)在《梁式桥上部结构灾害评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桥梁结构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其安全运营关系到交通正常运行和人民财产安全。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各种灾害严重威胁桥梁结构的安全使用。其中,火灾作为主要的灾害形式之一,会导致桥梁上部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损伤,使得桥梁结构性能和承载能力下降。当梁式桥上部结构遭受火灾后,其材料的力学性能随桥梁温度的提升而显着降低,导致桥梁失去大部分强度和承载能力。因此,如何准确分析火灾作用下桥梁上部结构力学性能的变化,对保障桥梁正常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可靠性评估是一种准确、有效的结构性能评价方法,通过可靠性研究能分析结构性能的变化趋势,可以实现预警结构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然而,关于此方面的现有研究成果较少,将可靠性用于分析火灾作用下预应力梁式桥上部结构性能,可以为火灾作用下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构件的安全和加固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因此,对于火灾作用下的梁式桥上部结构可靠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本文要研究内容如下:1、确定了桥梁结构受火时材料性能的升降温曲线,总结了火灾前、后混凝土和钢筋的热工与力学参数变化规律,为本文模拟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可靠度计算中常用的计算方法,经过对比分析明确了Monte Carlo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适用性。2、确定火灾条件下梁式桥上部结构的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绞线非线性高温材料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火灾温度场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上部结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火灾工况下,预应力单梁结构与简支铰接板结构的混凝土应力、应变、挠度和钢绞线应力、应变等静力学性能以及动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的下缘拉应力、拉应变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上缘压应力、应变的变化幅度。并且相对于局部受火工况,全梁受火对挠度及钢绞线应力、应变的影响更大,全桥起火条件下桥梁模态频率下降幅度最大可达到20.76%。3、基于Kriging插值法研究火灾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上部挠度、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结合火灾作用下的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功能函数,通过Monte Carlo抽样法计算火灾作用下预应力单梁及简支铰接板的抗弯、抗剪及挠度可靠度指标,并分析随受火时间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显示简支铰接板边板在受火过程中,抗弯、抗剪和挠度三种性能的可靠度均线性降低,火灾对简支铰接板边板抗弯承载力及变形的影响逐渐加剧,对抗剪承载力性能的影响逐渐减弱。
曹聪[5](2020)在《滨海地区城市桥梁状况预测与维护决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当前的道路交通需求状况发生了变化,例如原来建设标准低、养护不及时的桥梁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面向公众安全与节省公共资金的桥梁状况预测与安全维护决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在水系发达、桥梁数量庞大的滨海地区,桥梁病害呈现独有的特点,而桥梁养护管理模式存在随意、盲目的情况,缺乏系统性、预防性和针对性。因此,根据地区特点,构建符合滨海地区的桥梁退化预测以及维护决策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温州市城市桥梁养护中长期规划》(2018年-2028年)项目为依托,从该地区的桥梁实际状况出发,系统分析桥梁病害特点、类型和区域分布,分别建立了基于滨海地区城市桥梁状况退化预测与维护决策的模型。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创新成果如下:1.统计分析了温州地区城市桥梁的典型病害,并详细介绍了各类病害的形成机理,系统地讨论了桥梁病害特点、类型和区域分布,为后续模型的建立提供建模指标;2.滨海地区城市桥梁状况退化预测。为更准确把控维护决策的时期,重点对城市桥梁状况退化预测板块展开了以下研究:首先分别从耐久性实验、灰色预测GM模型以及BP神经网络上讨论了构建桥梁退化模型框架的方法,并阐述了上述三种方法的利弊端,为后续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建议。其次,将桥梁退化状况与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回归预测模型相结合,分别建立了线性、二次、指数与傅里叶回归模型。最后,详细介绍了马尔科夫模型在桥梁状况预测中的应用,为使基于桥梁退化的马尔科夫预测结果收敛,本文通过公式推导,引入退化系数,使状态转移矩阵在每个时间段上被不断修正,得到了一个与时相关的状态转移矩阵。当公式推导中的样本空间取不同的退化元素时,可对不同元素对应的系统进行更为精准的退化预测;3.群级多属性的桥梁维护决策模型。针对交通基础设施深深植根于社会,它们不仅受制于技术状况,还必须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的特点,为对群级桥梁进行管理,确定各座桥梁的维护优先级,本文在常规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将影响桥梁维护的社会因素(So E)和结构因素(St E)列入决策范围,基于模糊隶属度、层次分析法以及惩罚变权函数,提出了考虑群级多属性的桥梁维护决策模型。通过对滨海区群级桥梁的案例分析,将难以量化的各层指标进行模糊隶属度函数和惩罚变权分析处理,引入各座桥梁的维护优先级排序,说明了惩罚变权模型在群级桥梁维护决策中的实用性。
邹大晴[6](2020)在《UHPC铺装在提升既有混凝土梁桥承载力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交通量的增长以及车辆的严重超载急剧增加,公路桥梁病害和损伤与日俱增,针对既有混凝土梁桥结构因为荷载等级不足,承载能力不满足交通需求,需要进行提载加固。以往由于对桥面铺装的重视不够,导致桥面铺装出现过早的破坏,给车辆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带来了隐患,在长期重载或超载作用下荷载直接作用在桥梁梁体上,将会降低桥梁的承载力,加速桥梁的功能退化,影响桥梁的使用功能。因此需要对桥面铺装层的设计、计算、使用和更换进行研究。基于UHPC具有比普通混凝土更好的抗拉、抗压强度和低渗透性等优良的力学性能,本文提出采用UHPC桥面铺装提载加固既有混凝土梁桥的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对桥面铺装的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桥面铺装力学变化规律,基于桥梁结构可靠性理论提出采用UHPC桥面铺装提升桥梁承载力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对UHPC桥面铺装提载加固既有混凝土梁桥的本构模型研究较少。针对这种现状,本文建立了UHPC桥面铺装提载加固既有混凝土梁桥本构关系。(2)虽然对UHPC可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有较多的研究,然而,对于界面处的粘结强度没有统一有效的方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粘结强度计算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考虑桥面界面效应作用,提出以受拉钢筋和预应力控制值指标的桥面铺装层厚度计算方法。(3)依据UHPC桥面铺装加固提载既有混凝土梁桥承载力的本构关系,推导了UHPC桥面铺装加固法的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对采用UHPC加固提载作用加固机制进行了分析。(4)既有混凝土结构存在裂纹对加固后的极限承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对考虑既有混凝土结构存在裂纹的情况下,通过试验对UHPC加固既有混凝土结构的参数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到最佳的施工参数。(5)将本文研究成果应用到加固设计中,对加固后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进行了动载和静载试验,通过荷载试验分析了UHPC桥面铺装结构对桥梁的挠度、应变、自振频率和冲击系数的影响,证明加固效果良好。
赵鹏[7](2019)在《某输煤栈桥改扩建设计与施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输煤栈桥是煤矿地面建筑和电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钢栈桥以其自重轻、整体性好、施工安装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输煤栈桥的建造。多年来,受生产扩能、生产工艺、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有大量的输煤栈桥需要进行改扩建,输煤栈桥的改扩建成为当下电力和煤炭行业的热门话题。但由于受到原有场地条件的限制,结合厂区的历史因素,输煤栈桥的改扩建设计很多时候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改扩建设计与施工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由于实际工程需要,本文以输煤栈桥中的钢栈桥为研究对象,结合邯郸市某洗煤厂输煤栈桥改扩建工程对输煤钢栈桥进行设计与施工研究,首先结合栈桥的工程现状、施工场地情况,经过方案优选,制定详细的改扩建方案。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输煤钢栈桥进行结构静力、结构动力分析,并依据计算结果及相关规范、规程、教材对输煤钢栈桥结构进行设计。针对设计好的钢栈桥,制定吊装方案并对栈桥B段进行吊装及临时支架验算,计算结果表明吊装方案安全可行,临时支架承载能力满足要求。最后针对该钢栈桥加工安装时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方法,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满足建设方的使用要求,节约了施工成本,以期对类似工程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洪凯[8](2018)在《空心板简支梁桥检测与加固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大多数桥梁工程都已步入了正常使用寿命的中后期,有些甚至还出现了各种的病害和缺陷,加上现在交通量和车辆荷载的日益增加,好多桥梁已经很难满足当代交通的要求了。而若是将这些缺陷和病害的桥梁全部拆除重建,那么可能需要花费巨大的资金,这样就既不经济也不合理。因此,对桥梁的检测与加固技术理论进行相应的研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分析了混凝土简支梁桥的病害和缺陷,分别介绍了混凝土和钢筋产生的病害的一些类型和原因,对产生这些病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2)对混凝土简支梁桥梁检测的内容进行了阐述,以及桥梁检测过程中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包括桥面系、上部结构、支座以及混凝土性能的检测内容和方法。详细分析了桥梁的荷载(静、动载)试验的具体过程,以及后评价等内容;3)分析了桥梁加固的目的、意义和常用的几种加固理论方法,着重介绍了桥梁上、下部结构加固处理的一些方法,对相应的加固技术方法的优缺点、适用的范围以及加固后的评价进行了分析;4)以一个实际的混凝土空心板简支梁桥工程为对象,进行了桥梁的动静载试验,详细的分析试验过程的具体方法,试验结果的处理与评价,根据理论计算和静、动载试验等综合判定该桥荷载设计和运营要求等。并进行了最不利截面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验算,结果表明该桥均满足规范要求。
王竹君[9](2018)在《改进的工程结构全寿命设计理论及全寿命成本模型》文中研究表明工程结构的全寿命设计方法旨在结构的设计阶段,通过考虑结构在全寿命周期中可能遭受的荷载、环境作用和灾害作用,以及全寿命工程活动可能造成的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制定结构的设计方案、维护方案及灾害应对方案等,使结构在全寿命过程中满足性能要求,并使各类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然而,工程结构的全寿命设计理论体系仍存在一些缺陷,全寿命设计方法的实际应用存在阻碍,全寿命设计过程中无法有效地考虑可持续性要求,而全寿命成本模型的内涵也不完善。鉴于以上问题,本文旨在研究和改进工程结构的全寿命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建立工程结构的全寿命设计绿色指标体系,提出能够覆盖多个设计目标的全寿命分层设计实用方法,通过货币化的方法将可持续性评价中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转化为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并基于经典的结构全寿命成本模型建立包含直接成本、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全寿命总成本模型,通过软件开发和实例分析的方式将全寿命总成本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为结构全寿命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从工程结构设计理论的演变历程入手,探讨了各阶段设计方法的特点与不足。结合前人提出的全寿命设计目标体系和当下的设计理论发展,建立了修正后的全寿命设计目标体系。其中,传统目标包括结构性能、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目标,而绿色目标包括区域环境、社会影响和全球环境目标。从设计目标、设计时域、动态设计和基于耐久性的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全寿命设计方法的优势,提出了全寿命设计的指标体系。(2)在工程结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构建了工程结构全寿命设计的绿色指标体系,包括以区域环境为对象的“区域环境指标”、以人为对象的“用户及社会满意度指标”和以全球生态为对象的“全球环境指标”。通过指标分层、指标分类和权重分析,建立了详细的工程结构全寿命绿色设计指标体系,并针对特定的结构形式、用途和所处环境,构建了沿海高速公路桥梁结构的全寿命设计绿色指标体系框架。(3)结合工程结构的传统设计和绿色设计目标,提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全寿命分层设计法,并将全寿命分层设计的设计过程分为六个层次,涵盖了安全和可靠性、耐久性、经济性、区域环境影响、社会影响和全球环境影响等方面。以某海洋环境中的钢筋混凝土高速公路桥梁结构为例,阐述了全寿命分层设计法的设计过程。与传统结构设计法的结果进行对比,体现了全寿命分层设计法的优势。(4)以结构耐久性为主线,对现有工程结构全寿命设计理论框架进行重组,建立了包含可靠性指标和可持续性指标的全寿命设计指标体系。确定基于结构动态性能的全寿命设计思路;完善全寿命成本的内涵;建立结构可持续发展指标,解决概念模糊和指标重复的问题;强调工程结构耐久性在全寿命设计理论中的贯穿作用。(5)基于污染防治理论提出环境成本模型,计算了常用建筑材料、能源、运输方式和建筑机械的环境成本。对某桥梁结构进行方案比选,对比了钢筋混凝土梁和钢梁在初始建造阶段的直接成本和环境成本。引进了包含环境成本的结构全寿命成本模型,考虑钢梁体系的初始建造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对其进行包含环境成本的全寿命成本分析,并分析了由直接成本和环境成本引起的不确定性,并采用敏感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环境成本折现率对结构全寿命总成本的影响。(6)将工程结构的社会影响划分为个人层面影响和社会层面影响,个人层面影响包括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和个人经济状态,而社会层面影响包括人居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源,以土木工程基础设施为侧重点,通过具体的计算模型将以上社会影响转化为社会成本。采用劣化过程中的桥梁结构为案例,对社会成本各部分的计算加以说明。根据桥梁的劣化模型、维护方案和工程事故信息,对劣化桥梁结构进行了包含社会成本的全寿命成本分析。(7)工程结构的全寿命总成本为结构在全寿命各阶段的直接成本、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之和,基于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的计算模型,以MATLAB为平台设计和开发了“工程结构全寿命总成本计算软件”,用于结构的全寿命总成本分析和评价。以宁波市某沿海桥梁为例,针对耐久性退化过程制定了两套维护方案,分别进行了全寿命总成本分析,并对三类成本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最后,采用效用理论对全寿命成本做标准化处理,并对两套维护方案进行比选。
何启龙[10](2018)在《基于支持向量机法的拼宽T梁桥可靠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进一步完善可靠度理论在拼宽桥中的应用问题,本文结合课题,并依托福建省国高网厦蓉线漳州天宝至龙岩蛟洋段扩容工程,对某连续T梁桥单边拼宽工程进行了不同假设条件下的拼宽桥可靠度计算分析,以期为后续可靠度理论深入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1)本文分析了拼宽桥在多种假设条件下结构受力变化问题。首先,分析了收缩徐变在不同拼装方式下引起的预制梁上拱问题,为缩短施工工期,可在新旧梁拼宽前将预制梁片提前拼装;然后分析了在不同预制梁存梁期及运营时间下由收缩徐变引起的主桥线形变化,提出最佳存梁期可取6个月,且不能少于3个月;最后分析了新旧梁不同横隔板刚度类型对拼宽桥主梁的弯矩变化影响,建议根据实桥荷载试验判断其横向连接刚度类型,并用于结构技术状况分析。(2)采用空间梁格法进行抗弯功能函数近似构建时,其荷载效应函数S需采用一定的拟合方法才能用于可靠指标求解。本文将支持向量机(SVM)法用于拟合包含钢束二次力效应的荷载效应函数;通过拟合效果及预测精度的分析可知,多种条件下基于SVM法获得的隐式函数预测误差均符合工程精度5%要求,可以用于小样本条件下拼宽T梁桥的隐式函数拟合及功能函数的近似构建。(3)依托构建的近似抗弯功能函数,本文研究了拼宽前与拼宽后、旧梁横隔板劣化、混凝土时变效应等单因素对拼宽T梁桥的结构和体系可靠度影响。建议在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可靠度研究中,增加包含钢束二次力的不利效应影响;拼宽可有效提高旧梁,特别是拼接处旧梁的可靠度;旧梁横隔板刚度劣化对拼宽桥的新旧梁可靠度影响并不显着;混凝土龄期在70年后,梁片的可靠指标减少明显,并低于不考虑时变效应时的结构可靠指标;而新梁运营时间超过45年时,结构体系可靠指标低于不考虑时变效应。
二、新乡市某钢筋混凝土桥结构耐久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乡市某钢筋混凝土桥结构耐久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既有铁路桥梁可靠度综合评估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桥梁可靠度评估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桥梁可靠度评估国内研究现状 |
1.2.3 贝叶斯理论研究现状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既有铁路桥梁风险因素辨识 |
2.1 既有铁路桥梁风险因素分析 |
2.1.1 风险因素选取原则 |
2.1.2 风险因素的识别方法与过程 |
2.2 既有铁路桥梁风险因素层次结构 |
2.2.1 既有铁路桥梁安全性分析 |
2.2.2 既有铁路桥梁适用性分析 |
2.2.3 既有铁路桥梁耐久性分析 |
2.3 既有铁路桥梁风险因素等级确定 |
2.4 既有铁路桥梁风险因素关联性分析 |
2.4.1 既有铁路桥梁风险耦合定义 |
2.4.2 既有铁路桥梁风险耦合类型 |
2.4.3 既有铁路桥梁风险因素耦合机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既有铁路桥梁可靠度综合评估模型 |
3.1 贝叶斯网络理论 |
3.1.1 概率论基础 |
3.1.2 贝叶斯网络模型构成 |
3.1.3 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 |
3.2 贝叶斯网络结构构建 |
3.2.1 事故树分析法 |
3.2.2 事故树模型的构建 |
3.2.3 事故树模型映射贝叶斯网络结构 |
3.3 贝叶斯网络模型参数确定 |
3.3.1 基于模糊理论的根节点先验概率分析 |
3.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非根节点条件概率分析 |
3.4 贝叶斯网络推理 |
3.4.1 贝叶斯网络正向因果推理 |
3.4.2 贝叶斯网络逆向诊断推理 |
3.4.3 贝叶斯网络敏感性分析 |
3.5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既有铁路桥梁风险评价 |
3.5.1 风险评价矩阵的建立 |
3.5.2 风险因素评价 |
3.6 基于Python语言的贝叶斯网络实现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滨北线松花江特大桥可靠度综合评估实例分析 |
4.1 工程概况 |
4.2 滨北线松花江特大桥风险因素分析 |
4.3 滨北线松花江特大桥可靠度综合评估 |
4.3.1 滨北线松花江特大桥贝叶斯网络结构的构建 |
4.3.2 根节点先验概率计算 |
4.3.3 非根节点条件概率计算 |
4.3.4 正向因果推理分析 |
4.3.5 逆向诊断分析 |
4.3.6 敏感性分析 |
4.3.7 桥梁加固方法的建议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保定市某混凝土梁式桥的模糊综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桥梁状态评估研究现状 |
1.2.1 国内桥梁状态评估研究现状 |
1.2.2 国外桥梁状态评估研究状况 |
1.2.3 桥梁状态评估的常用方法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估法的原理与应用 |
2.1 层次分析法 |
2.1.1 基本原理及思路 |
2.1.2 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
2.1.3 构造判断矩阵 |
2.1.4 因素权重计算 |
2.1.5 一致性检验 |
2.2 模糊综合评估法 |
2.2.1 模糊集合及隶属函数 |
2.2.2 确定隶属函数的方法 |
2.2.3 一级模糊综合评估 |
2.2.4 多级模糊综合评估 |
2.2.5 评估结果的处理 |
2.3 模糊综合评估法与层次分析法在桥梁评估中的研究 |
2.3.1 模糊综合评估法与层次分析法在桥梁评估中的分析 |
2.3.2 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桥梁评估模型 |
2.3.3 使用变权综合评估法对因素指标的初始权重修正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混凝土梁式桥模糊综合评估模型 |
3.1 引言 |
3.2 混凝土梁式桥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建立 |
3.2.1 混凝土梁式桥模糊综合评估因素集及评价集 |
3.2.2 混凝土梁式桥模糊综合评估模型 |
3.2.3 底层指标评估向量的分类 |
3.3 各底层指标的隶属函数及评判标准 |
3.3.1 安全性指标的隶属函数及评判标准 |
3.3.2 耐久性指标的隶属函数及评判标准 |
3.3.3 适用性指标的隶属函数及评判标准 |
3.4 各指标初始权重的确定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保定市某混凝土梁式桥现场检测 |
4.1 桥梁检测的目的与内容 |
4.2 工程概况 |
4.3 桥梁外观检测结果 |
4.4 桥梁无损检测 |
4.4.1 混凝土强度 |
4.4.2 混凝土碳化 |
4.4.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
4.4.4 钢筋锈蚀 |
4.4.5 氯离子含量 |
4.5 静载试验 |
4.5.1 静载试验目的 |
4.5.2 静载试验内容 |
4.5.3 静载试验结果与分析 |
4.5.4 静载试验结论 |
4.6 动载试验 |
4.6.1 动载试验的目的 |
4.6.2 动载试验的内容 |
4.6.3 动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
4.6.4 动载试验结论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保定市某混凝土梁式桥的模糊综合评估 |
5.1 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各底层指标的评估等级向量 |
5.2 模糊综合评估计算 |
5.2.1 变权处理 |
5.2.2 多级模糊综合评估计算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专家调查问卷表 |
致谢 |
(3)随机车流—风流荷载作用下山区悬索桥索塔时变可靠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公路桥梁外部荷载效应研究现状 |
1.2.1 交通车流荷载研究 |
1.2.2 风流荷载研究 |
1.2.3 风-汽车-桥耦合系统研究 |
1.3 桥梁结构抗力劣化研究现状 |
1.3.1 桥梁结构材料性能退化研究 |
1.3.2 桥梁结构承载能力衰减研究 |
1.4 桥梁结构的时变可靠度研究现状 |
1.4.1 结构可靠度理论与方法研究 |
1.4.2 桥梁结构时变可靠度研究 |
1.5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2 车流与风流随机特性统计分析及模拟 |
2.1 车辆参数统计分析 |
2.1.1 车型分类 |
2.1.2 车道统计分析 |
2.1.3 车速统计分析 |
2.1.4 车距统计分析 |
2.1.5 车重统计分析 |
2.2 随机车流模拟 |
2.2.1 模拟程序 |
2.2.2 模拟结果 |
2.3 随机风流及桥梁静风荷载模拟 |
2.3.1 风速参数 |
2.3.2 桥梁静风荷载计算 |
2.3.3 桥址区随机风流统计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悬索桥索塔荷载响应及随机过程特征 |
3.1 ANSYS瞬态动力学分析 |
3.2 车载与风载作用下红河特大桥索塔的荷载响应 |
3.2.1 工程背景 |
3.2.2 有限元模型 |
3.2.3 随机车流与风流加载过程 |
3.2.4 不同工况条件下索塔荷载响应 |
3.3 索塔荷载响应的随机过程特征 |
3.3.1 随机过程理论 |
3.3.2 索塔荷载响应均值 |
3.3.3 索塔荷载响应相关性 |
3.3.4 索塔荷载响应概率分布特性 |
3.4 索塔荷载响应极值预测 |
3.4.1 Rice外推理论 |
3.4.2 索塔荷载响应极值预测 |
3.5 本章小结 |
4 硫酸型酸雨环境下索塔混凝土材料性能劣化研究 |
4.1 桥址区大气环境特征 |
4.2 试验概况 |
4.2.1 试验原材料及配合比 |
4.2.2 试验内容及方法 |
4.3 硫酸盐腐蚀与干湿循环作用下混凝土劣化规律 |
4.3.1 混凝土质量变化规律 |
4.3.2 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化规律 |
4.3.3 混凝土抗压强度变化规律 |
4.4 循环荷载、硫酸盐腐蚀与干湿循环共同作用下混凝土劣化规律 |
4.4.1 混凝土质量变化规律 |
4.4.2 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化规律 |
4.4.3 混凝土抗压强度变化规律 |
4.5 混凝土抗压强度衰减模型 |
4.6 混凝土结构腐蚀损伤层厚度计算 |
4.6.1 腐蚀层划分 |
4.6.2 腐蚀损伤层厚度计算 |
4.7 本章小结 |
5 荷载与抗力时变特性影响下索塔稳定性分析 |
5.1 结构稳定性分析理论与方法 |
5.1.1 两类稳定性分析理论 |
5.1.2 两类稳定性有限元分析方法 |
5.1.3 结构失稳判断准则 |
5.1.4 结构稳定评价指标 |
5.1.5 索塔材料的本构关系 |
5.2 悬索桥索塔第一类稳定分析 |
5.2.1 施工阶段 |
5.2.2 成桥阶段 |
5.3 悬索桥索塔第二类稳定分析 |
5.3.1 施工阶段 |
5.3.2 成桥阶段 |
5.4 时变特性影响下索塔稳定性分析 |
5.4.1 时变荷载的影响 |
5.4.2 抗力劣化的影响 |
5.4.3 时变荷载与抗力劣化综合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6 荷载与抗力时变特性影响下索塔时变可靠度分析 |
6.1 结构时变可靠度理论与方法 |
6.1.1 结构极限状态及功能函数 |
6.1.2 结构可靠度 |
6.1.3 结构时变可靠度 |
6.1.4 结构时变可靠度计算方法 |
6.2 悬索桥索塔时变可靠度模型 |
6.2.1 索塔失效模式 |
6.2.2 索塔破坏过程及破坏机理 |
6.2.3 索塔失效准则与指标 |
6.3 ANSYS时变可靠度模拟分析 |
6.3.1 分析流程 |
6.3.2 随机变量的概率统计特征 |
6.4 时变可靠度计算分析 |
6.4.1 左侧索塔时变可靠度 |
6.4.2 右侧索塔时变可靠度 |
6.5 时变可靠度的灵敏度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C.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4)梁式桥上部结构灾害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各材料在受火情况下的热工、力学性能及可靠度计算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受火结构温度的确定方法 |
2.3 混凝土在高温下的性能 |
2.3.1 混凝土高温下的热工性能 |
2.3.2 混凝土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
2.3.3 混凝土高温后的力学性能 |
2.4 钢筋在高温下的性能 |
2.4.1 钢筋高温下的热工性能 |
2.4.2 钢筋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
2.4.3 钢筋高温后的力学性能 |
2.5 可靠度计算的基本理论 |
2.5.1 结构可靠性与可靠度 |
2.5.2 极限状态与功能函数 |
2.5.3 结构可靠指标 |
2.6 结构可靠度计算方法 |
2.6.1 一次二阶矩理论的中心点法 |
2.6.2 JC法 |
2.6.3 响应面方法 |
2.6.4 Monte Carlo模拟的重要抽样法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火灾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力学特性分析 |
3.1 引言 |
3.2 高温材料属性及有限元建模 |
3.2.1 混凝土的高温模型 |
3.2.2 预应力钢绞线的高温模型 |
3.2.3 桥梁火灾环境温度场的模拟 |
3.2.4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分析过程 |
3.3 受火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静力结果分析 |
3.3.1 受火后简支单梁结果分析 |
3.3.2 受火后简支铰接板边板结果分析 |
3.3.3 受火后简支铰接板中板结果分析 |
3.4 受火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动力结果分析 |
3.4.1 单梁受火条件下频率 |
3.4.2 简支铰接板受火条件下频率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火灾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梁可靠度分析 |
4.1 引言 |
4.2 火灾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相关计算方法简介 |
4.2.1 常温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结构挠度计算 |
4.2.2 常温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结构抗弯承载力计算 |
4.2.3 常温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结构抗剪承载力计算 |
4.2.4 火灾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相关计算方法 |
4.3 火灾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梁功能函数 |
4.4 火灾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梁可靠度计算 |
4.4.1 单梁可靠度计算 |
4.4.2 简支铰接板桥边板可靠度计算 |
4.4.3 简支铰接板桥中板可靠度计算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滨海地区城市桥梁状况预测与维护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桥梁状况预测方面 |
1.2.2 桥梁维护决策方面 |
1.3 现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4 主要研究方法、内容、框架 |
1.4.1 主要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滨海地区桥梁现状分析 |
2.1 滨海地区桥梁的总体情况 |
2.2 滨海地区桥梁常见病害类型 |
2.2.1 桥面系病害 |
2.2.2 上部结构病害 |
2.2.3 下部结构病害 |
2.3 滨海地区桥梁典型病害成因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桥梁结构状况退化模型研究 |
3.1 常用桥梁状况预测模型简介 |
3.1.1 耐久性试验 |
3.1.2 灰色预测模型 |
3.1.3 BP神经网络模型 |
3.2 回归预测 |
3.2.1 回归分析简介 |
3.2.2 回归预测模型的建立 |
3.2.3 工程案例分析 |
3.3 马尔科夫预测模型 |
3.3.1 马氏退化系数 |
3.3.2 退化系数的计算 |
3.4 工程案例分析 |
3.4.1 项目级桥梁退化趋势预测 |
3.4.2 群级桥梁的退化趋势分析 |
3.5 结论 |
第四章 滨海地区城市桥梁维护决策研究 |
4.1 基本原理简介 |
4.1.1 模糊隶属度函数 |
4.1.2 层次分析法 |
4.1.3 惩罚变权分析 |
4.2 决策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1 桥梁技术状况(BCI)评估 |
4.2.2 结构效益(St E)评估 |
4.2.3 社会效益(So E)评估 |
4.3 决策模型的建立过程 |
4.4 工程实例分析 |
4.5 结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6)UHPC铺装在提升既有混凝土梁桥承载力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既有混凝土梁桥检测、评估与加固概述 |
1.2.1 既有混凝土梁桥检测、评估与加固意义 |
1.2.2 既有混凝土梁桥病害 |
1.2.3 桥梁承载力评估 |
1.2.4 桥梁承载力不足加固方法 |
1.3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概述 |
1.3.1 超高性能混凝土基本性能 |
1.3.2 UHPC应用于桥梁加固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UHPC铺装提载加固本构模型 |
2.1 概述 |
2.2 桥面铺装受力分析 |
2.2.1 桥面铺装受力分析理论 |
2.2.2 桥面铺装弯曲正应力计算分析 |
2.3 UHPC桥面铺装提升承载力本构模型 |
2.3.1 桥面铺装提升桥梁承载力原理 |
2.3.2 加固流程结构内力分析 |
2.3.3 桥面铺装受力本构关系建立 |
2.4 UHPC-NC结构界面行为分析 |
2.4.1 结构界面不协调变形对粘结强度影响 |
2.4.2 既有混凝土强度对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 |
2.4.3 UHPC-NC粘结强度分析 |
2.4.4 考虑界面效应的铺装层厚度计算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UHPC铺装提载加固机制 |
3.1 概述 |
3.2 承载力计算解析模型 |
3.2.1 抗弯承载力计算 |
3.2.2 抗剪承载力计算 |
3.3 承载力评估 |
3.3.1 极限状态方程 |
3.3.2 功能函数的确定 |
3.4 提载加固机理分析 |
3.4.1 界面微观力学特性 |
3.4.2 UHPC-NC组合结构强度 |
3.5 承载力分析 |
3.5.1 极限承载力 |
3.5.2 参数影响研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UHPC铺装结构设计及评定 |
4.1 工程概况 |
4.2 桥梁现状分析 |
4.2.1 桥梁病害分析 |
4.2.2 承载力验算 |
4.3 结构设计 |
4.3.1 方案选择 |
4.3.2 参数设计 |
4.4 施工工艺 |
4.5 加固后桥梁性能测试与评定 |
4.5.1 试验方案 |
4.5.2 结构有限元模型 |
4.5.3 测试断面以及测点布置的确定 |
4.5.4 试验荷载 |
4.5.5 试验结果分析及评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某输煤栈桥改扩建设计与施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输煤栈桥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工程概况 |
2.1 现场条件 |
2.1.1 工程地形地貌 |
2.1.2 工程地质条件 |
2.1.3 场地土地震效应 |
2.2 工程现状 |
2.3 建设方要求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输煤钢栈桥结构方案优选 |
3.1 输煤钢栈桥的组成与通廊布置 |
3.1.1 栈桥通廊结构形式 |
3.1.2 栈桥支承结构形式 |
3.1.3 栈桥通廊布置 |
3.2 输煤钢栈桥结构设计要点 |
3.2.1 高跨比 |
3.2.2 节间设置 |
3.2.3 腹杆布置 |
3.2.4 支撑布置 |
3.2.5 节点连接 |
3.2.6 起拱 |
3.2.7 受力特点 |
3.2.8 栈桥构造 |
3.3 结构方案比选 |
3.3.1 基础布置 |
3.3.2 栈桥形式选择 |
3.3.3 杆件截面类型选择 |
3.3.4 节间布置及腹杆形式选择 |
3.3.5 分段桁架与连续桁架对比 |
3.3.6 支座布置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输煤钢栈桥结构设计与分析 |
4.1 设计所需规范及依据 |
4.2 荷载及荷载组合 |
4.3 结构静力分析 |
4.3.1 SAP2000 简介 |
4.3.2 单元选择 |
4.3.3 杆件容许长细比 |
4.3.4 有限元模型建立 |
4.3.5 计算结果分析 |
4.4 结构动力分析 |
4.4.1 模态分析 |
4.4.2 反应谱分析 |
4.5 钢桁架结构设计 |
4.5.1 杆件截面设计 |
4.5.2 腹杆设计 |
4.5.3 支撑设计 |
4.5.4 门架设计 |
4.6 基础设计 |
4.7 支架设计 |
4.8 构造设计 |
4.8.1 伸缩缝 |
4.8.2 走道梁 |
4.8.3 起拱 |
4.9 钢桁架分段加工设计 |
4.10 本章小结 |
第5章 输煤钢栈桥施工分析 |
5.1 输煤钢栈桥施工吊装方案确定 |
5.1.1 现场施工条件 |
5.1.2 吊装方案选择 |
5.1.3 施工吊装流程 |
5.1.4 吊点选择 |
5.1.5 栈桥B段吊装验算 |
5.2 加工及安装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
5.2.1 加工时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
5.2.2 安装时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8)空心板简支梁桥检测与加固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桥梁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概述 |
1.2.1 检测的目的和意义 |
1.2.2 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检测的发展概述 |
1.3 桥梁加固技术的发展概述 |
1.3.1 加固的意义 |
1.3.2 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3 加固技术的发展概述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混凝土简支梁桥的病害 |
2.1 引言 |
2.2 混凝土的病害 |
2.2.1 混凝土的病害现象 |
2.2.2 混凝土病害原因分析 |
2.3 钢筋的病害 |
2.3.1 钢筋的腐蚀 |
2.3.2 钢筋病害影响因素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混凝土桥梁的检测技术 |
3.1 引言 |
3.2 检测的内容 |
3.3 检测的技术和方法 |
3.3.1 桥面系外观检查 |
3.3.2 上部结构检查 |
3.3.3 支座检查 |
3.3.4 混凝土性能的检查 |
3.3.5 荷载试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混凝土桥梁的加固理论 |
4.1 引言 |
4.2 桥梁加固的意义和目的 |
4.3 桥梁的上部结构加固 |
4.3.1 桥面板的加固 |
4.3.2 主梁的加固方法 |
4.4 桥梁的下部结构加固 |
4.4.1 扩大基础 |
4.4.2 增补桩基 |
4.5 加固要求及评价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例分析与承载力验算 |
5.1 工程概况 |
5.2 检测依据及内容 |
5.3 静载试验 |
5.4 动载试验 |
5.5 承载力验算 |
5.5.1 承载力能力极限状态下验算 |
5.5.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验算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改进的工程结构全寿命设计理论及全寿命成本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工程结构的全寿命设计理论框架和目标体系 |
2.1 引言 |
2.2 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的演化 |
2.3 工程结构全寿命设计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工程结构全寿命绿色评价体系及绿色建造分析 |
3.1 引言 |
3.2 工程结构全寿命绿色评价指标的构建 |
3.3 工程结构全寿命绿色评价指标的内涵 |
3.4 案例分析与应用 |
3.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4章 劣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全寿命分层设计法 |
4.1 引言 |
4.2 全寿命设计目标体系 |
4.3 全寿命分层设计法 |
4.4 案例分析 |
4.5 传统结构设计法与全寿命分层设计法的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5章 改进的工程结构全寿命设计理论框架 |
5.1 引言 |
5.2 改进的的工程结构全寿命设计理论指标体系 |
5.3 结构耐久性对安全性、适用性的影响 |
5.4 结构的极限状态与使用寿命 |
5.5 全寿命环境指标、社会指标与全寿命成本的关系 |
5.6 结构耐久性对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影响 |
5.7 新旧全寿命设计理论体系的比较 |
5.8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6章 工程结构的全寿命环境影响与环境成本 |
6.1 引言 |
6.2 工程结构的环境成本模型 |
6.3 包含环境成本的初始成本及结构选型 |
6.4 包含环境成本的桥梁梁构件全寿命成本分析 |
6.5 环境成本折现率 |
6.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7章 工程结构的全寿命社会影响与社会成本 |
7.1 引言 |
7.2 工程结构的社会影响类别和社会成本 |
7.3 包含社会成本的全寿命成本模型 |
7.4 案例分析:包含社会成本的全寿命成本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8章 基于可持续性的全寿命总成本模型及工程决策 |
8.1 引言 |
8.2 结构全寿命总成本模型及全寿命总成本计算软件 |
8.3 宁波市某桥梁工程实例 |
8.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主要研究成果 |
9.2 主要创新点 |
9.3 研究展望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10)基于支持向量机法的拼宽T梁桥可靠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拼宽桥的发展现状 |
1.2.2 拼宽梁桥可靠度研究现状 |
1.2.3 可靠度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拼宽桥加宽后的结构受力性能研究 |
2.1 工程背景 |
2.1.1 前期检测及维修结果 |
2.1.2 新旧梁拼接方式 |
2.1.3 拼宽桥的有限元模型 |
2.2 存梁时间及拼装工艺对拼宽T梁桥线形影响分析 |
2.2.1 预制梁存梁期内简支拼装 |
2.2.2 预制梁存梁期内进行连续拼装的情况 |
2.2.3 预制梁存梁期内整体拼装的情况分析 |
2.3 新旧桥横隔板刚度劣化对拼宽T梁弯矩效应研究 |
2.3.1 移动工况对拼宽梁桥的结构受力影响分析 |
2.3.2 新建桥墩沉降工况 |
2.4 收缩徐变对拼宽桥的结构性能影响分析 |
2.4.1 收缩徐变对拼宽T梁桥上部结构的弯矩效应影响分析 |
2.4.2 存梁时间对拼宽梁桥上部结构变形影响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拼宽T梁桥近似功能函数构建方法研究 |
3.1 拼宽T梁桥的功能函数构建 |
3.1.1 功能函数中的综合抗力函数R构建 |
3.1.2 功能函数中的荷载效应函数S构建 |
3.2 在役拼宽T梁桥可靠度基本影响因素选取研究 |
3.2.1 荷载效应因素 |
3.2.2 结构抗力影响因素 |
3.2.3 结构劣化因素 |
3.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隐式函数拟合原理及流程 |
3.3.1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隐式功能函数拟合原理 |
3.3.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拼宽桥隐式函数拟合流程 |
3.4 基于支持向量机法的拼宽T梁桥隐式函数拟合方法研究 |
3.4.1 样本点抽样方法 |
3.4.2 样本数据归一化区间的选取方法 |
3.4.3 内积核函数选取方法 |
3.4.4 cgp的最优寻值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拼宽T梁桥荷载效应隐式函数拟合分析 |
4.1 基于SVM法的拼宽前旧梁荷载效应函数拟合分析 |
4.2 基于SVM法的拼宽桥荷载效应函数拟合分析 |
4.2.1 拼宽桥边跨跨中截面的荷载效应函数拟合分析 |
4.2.2 拼宽桥中跨跨中截面的荷载效应隐式函数拟合分析 |
4.3 基于SVM法的旧梁横隔板劣化下荷载效应函数拟合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拼宽T梁桥的结构可靠度计算分析研究 |
5.1 拼宽桥结构可靠度计算方法研究 |
5.1.1 结构可靠度与可靠指标 |
5.1.2 拼宽桥的可靠指标计算方法 |
5.1.3 拼宽梁桥的可靠指标评价标准 |
5.2 拼宽后的拼宽T梁桥结构可靠指标计算分析 |
5.2.1 边跨跨中截面的结构构件可靠指标分析 |
5.2.2 中跨跨中截面的结构构件可靠指标分析 |
5.3 拼宽前旧桥T梁结构可靠指标计算分析 |
5.4 旧梁横隔板刚度劣化下的拼宽T梁桥结构可靠指标计算分析 |
5.5 时变效应对拼宽T梁桥结构可靠指标计算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拼宽T梁桥的体系可靠度计算分析研究 |
6.1 基本的结构体系形式 |
6.2 结构体系可靠指标计算方法 |
6.3 拼宽桥的结构体系可靠指标计算分析 |
6.3.1 拼宽前后左边跨跨中截面处的体系可靠指标计算分析 |
6.3.2 拼宽后中跨跨中截面处体系可靠指标计算分析 |
6.3.3 旧桥横隔板劣化下的拼宽T梁桥体系可靠指标计算分析 |
6.3.4 混凝土时变效应对拼宽T梁桥体系可靠指标的影响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新乡市某钢筋混凝土桥结构耐久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既有铁路桥梁可靠度综合评估方法的研究[D]. 陈晓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保定市某混凝土梁式桥的模糊综合评估[D]. 王全乐. 河北大学, 2020(02)
- [3]随机车流—风流荷载作用下山区悬索桥索塔时变可靠度研究[D]. 赵云峰. 重庆大学, 2020(02)
- [4]梁式桥上部结构灾害评估方法研究[D]. 王敏杨.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5]滨海地区城市桥梁状况预测与维护决策研究[D]. 曹聪.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6]UHPC铺装在提升既有混凝土梁桥承载力中的应用研究[D]. 邹大晴.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7]某输煤栈桥改扩建设计与施工研究[D]. 赵鹏.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2)
- [8]空心板简支梁桥检测与加固理论研究[D]. 洪凯. 南华大学, 2018(01)
- [9]改进的工程结构全寿命设计理论及全寿命成本模型[D]. 王竹君. 浙江大学, 2018
- [10]基于支持向量机法的拼宽T梁桥可靠度研究[D]. 何启龙. 长安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