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一、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符慧娟,李星月,易军,李其勇,许秉智,陈友华,罗聪聪,张鸿[1](2022)在《四川丘区旱作主要生物灾害防治策略与技术》文中认为四川丘陵区是四川省面积最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区,伴随着农业重心从成都平原转向盆中丘陵,四川丘区农业成为全省经济特别是农业的重要区域。近年来,由于异常气候和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物灾害常年影响丘陵地区农业活动,制约了丘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因此,为了绿色安全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笔者总结了丘区旱作农业主要生物灾害的防治策略和技术。提出了应以农业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作为治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采取化学、物理和生物等防治措施,加强农业调控措施和植物检疫检验工作;同时,借助高新技术手段综合监测、诊断与防治丘区旱作病、虫、草、鼠等生物灾害的发生,从而加快丘区农业绿色发展,提升丘区农产品数量和质量。

刘元才[2](2021)在《生物防治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进步,相关部门已经针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研究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只有加强生物防治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研究的力度,才能在有效提升农业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阐述了生物防治技术,重点分析了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优化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对策,以供参考。

刘万才,朱景全,赵中华,郭荣,李萍,朱晓明,卓富彦,李跃[3](2021)在《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采取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技术和方法,将病虫害危害损失控制在允许水平,并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安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植物保护措施。本文分别从探索绿色防控的理念、开展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创建绿色防控示范县、开展绿色防控培训宣传活动等4个方面梳理我国绿色防控的研究进展及现状,进一步重点阐述了我国绿色防控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以及大面积推广应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推进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对策与建议,旨在多途径推进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建立,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王为荣[4](2021)在《有益假单胞菌激发植物免疫反应的机理研究》文中提出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控植物病害是化学药剂的主要替代手段之一。有益假单胞菌是主要的生物因子,其丰富的类群导致了多样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对实验室前期分离的荧光假单胞菌进行了筛选、鉴定,获得了四株可以激发植物免疫反应的有益荧光假单胞菌,并以菌株2270为材料,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结果如下:(1)对实验室前期筛选出的27株荧光假单胞菌进行免疫筛选、防病促生功能检测,获得四株(FP1742、FP1935、2270、FP2293)性状良好的有益假单胞菌可以激发植物免疫反应,抑制植物病原菌生长,具有促生性状。(2)利用二代测序技术的Illumina平台手段完成4个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生理生化鉴定、遗传进化分析、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分析(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以及DNA杂交分析(DNA-DNA hybridization,DDH)表明菌株FP2293为Pseudomonas tolaasii,而FP1742、FP1935、2270为潜在新种。(3)分析全基因组序列发现菌株FP1742、FP1935、FP2293均具有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组成基因,而菌株2270则没有Ⅲ型分泌系统。FP1742、FP1935、FP2293的T3SS保守结构基因hrcC突变株均丧失了激发植物过敏性坏死免疫反应的能力,证明植物过敏性坏死与T3SS相关。通过antiSMASH预测菌株2270次生代谢产物谱,结果显示其可产生脂肽类物质,其中两个基因簇与已报道P.fluorescens In5的代谢产物corpeptin合成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推测其与激发植物免疫反应相关。(4)通过对corpeptin同源基因进行单基因和多基因敲除,结果显示突变株均不能激发本氏烟细胞坏死,表明该基因簇在菌株2270激发植物细胞坏死中起到关键作用。但是,突变体对病原菌的拮抗能力没有变化。菌株2270能够激发本氏烟活性氧爆发、胼胝质沉积并能诱导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两个次生代谢物基因突变株不影响激发本氏烟活性氧爆发,但丧失了诱导本氏烟产生胼胝质沉积的能力,同时次生代谢产物可以增强maker基因NbWRK7、NbWRK8、NbHin-1、NbHsr203J的表达。(5)利用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体系(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筛选菌株2270参与信号传导途径的相关基因。将野生型菌株2270接种到经pTRV2-C25、pTRV2-C28处理的本氏烟VIGS植株上,丧失了引起细胞坏死的能力,证明菌株2270激发植物免疫的信号传导途径与C25受体激酶、C28亮氨酸重复结构域的蛋白有关。综上所述,有益假单胞菌可以通过T3SS和次生代谢产物激发植物免疫反应。对不同菌株免疫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挖掘有益假单胞菌的生防潜力,将其更好的开发和应用到生物防治中,同时也为探索有益假单胞菌参与植物防御信号的传导途径奠定了基础。

宋莹,胡宝贵[5](2020)在《中国农业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旨在梳理当前应用于中国农业中的绿色防控技术,为中国发展绿色防控技术奠定理论基础,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作为原始文献来源,高级检索"主题"="绿色防控"、"并含"="技术推广"、时间为2010—2019年、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所获得344篇文献的相关信息。归纳中国农业现阶段在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供参考的相应解决对策。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所发表的文章的数量及分布可以看出,中国绿色防控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更多的研究者在深入探索这一领域,其中生物防治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由于适用性较强,在中国各区域内推广迅速,已经在中国进行广泛应用。

左治,刘梅燕[6](2020)在《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探析》文中认为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事关国民经济的稳定。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将农业的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尤其"三农"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我国地域广阔,但是人均耕地面积较少,需要依靠有限的耕地面积,养活14亿人口,因此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保证农业的稳定发展事关重大。从农业的特点上看,农业的发展受气候及病虫害的影响较大,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需要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才能为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主要对农业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提升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水平,促进农业的发展。

李平[7](2020)在《甘肃会宁主要小杂粮病虫害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小杂粮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旱区种植结构优化调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旱作农业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生产优势。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和交换频繁,许多病虫害随农产品传播加快,小杂粮病虫害发生既有区域特殊性又有一般性,只有在了解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才能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并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的控制病虫害。本文采用实地调查与文献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会宁县中川镇高陵村小杂粮种植基地的谷子、燕麦、糜子、荞麦以及豌豆等五种小杂粮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就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以期为会宁县小杂粮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主要获得如下结果:1.会宁县中川镇高陵村小杂粮种植基地的谷子、燕麦、糜子、荞麦以及豌豆等五种小杂粮的主要病害共计13种,其中危害等级为Ⅳ级的共有5种,分别是:谷子白发病、谷瘟病、谷子炭疽病、豌豆根腐病以及荞麦立枯病;危害等级为Ⅲ级的共有5种,分别是:谷子黑穗病、燕麦黑穗病、糜子黑穗病、谷子叶斑病、豌豆叶斑病、荞麦霜霉病、燕麦锈病、糜子锈病、豌豆锈病以及豌豆白粉病;危害等级为Ⅱ级的共有3种,分别是:糜子褐斑病、豌豆病毒病以及谷子红叶病、糜子红叶病。2.会宁县中川镇高陵村小杂粮种植基地谷田,造成危害的主要害虫共有15种,其中蛀食害虫4种,食叶害虫6种,刺吸害虫2类,地下害虫3种;危害等级为Ⅳ级的主要害虫有4种,分别是高粱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栗灰螟(Chilo infuscatellus)、黏虫(Mythimna seperata)以及栗茎跳甲(Chaetocnema ingenua);危害等级为Ⅲ级的主要害虫有7种,分别是: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蝗虫(Locusta migratoria)、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金针虫(Elateridae Leach)以及蝼蛄(Gryllotalpa);危害等级为Ⅱ级的主要害虫有4种,分别是: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iibner)、大螟(Sesamia inferens)、叶蝉类和飞虱类。对会宁县小杂粮种植基地谷田成株期造成危害的害虫主要是栗灰螟、黏虫、栗茎跳甲以及高粱条螟,其虫种比分别为:19.5%、14.3%、13.1%和9.2%,而这几种害虫对谷子会造成严重危害并对谷子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3.对于谷子白发病可以通过控制侵染来源以及适时晚播来缓解病害的影响,对于谷瘟病可以通过及时处理病草,拾烧根茬并加强管理来缓解,对于燕麦炭疽病可以选用抗炭疽病品种,进行轮作种植且在收获后深翻土地来缓解,对于豌豆根腐病可以选用抗病品种来进行缓解,对于荞麦立枯病可以采用深耕轮作的方式来缓解。对于谷子黑穗病、燕麦黑穗病、糜子黑穗病可以选留无病种、轮作种植以及及时拔除病株、加强管理的方式来进行缓解,对于谷子叶斑病、豌豆叶斑病可以通过对种子进行消毒、充分施肥以及高畦或起垄栽培来缓解,对于荞麦霜霉病可以采用轮作种植和加强田间管理的方式来缓解,对于燕麦锈病、糜子锈病、豌豆锈病可以加强栽培管理、消灭带病残体以及增施有机肥等来进行缓解,对于豌豆白粉病可以通过深翻土地的方式来进行缓解;对于糜子褐斑病、荞麦褐斑病可以通过适时早播、轮作种植并及时清除病菌植株等方式来进行缓解,对于豌豆病毒病可以通过选用无病耐病品种以及防治传毒昆虫的方式来进行缓解,对于谷子红叶病、糜子红叶病可以通过加强田间管理以及清除田边杂草的方式来进行缓解。对于小杂粮虫害的防治,需要严格执行作物检疫制度,选用抗病虫害品种,加强种植管理,物理防治与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来进行综合防治,促进小杂粮生产的可持续发展。4.小杂粮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体现出了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种植分散及管理粗放、病虫害防治技术不系统两个方面,甘肃地区农民对病虫害防治的意识不强,对农药的认知度不高与使用不科学等;对于小杂粮病虫害的系统研究较少,具体应用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完善。针对现阶段小杂粮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强化农作物检疫制度,派遣农业技术人员就小杂粮病虫害的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向种植农民进行宣贯并结合农民的种植经验提炼优化小杂粮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方法;进一步完善综合防治技术并结合种植过程进行细化推广,尽量减少用药,促进小杂粮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黄炎忠,罗小锋,唐林,杜三峡[8](2020)在《绿色防控技术的节本增收效应——基于长江流域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文中提出绿色防控技术节本增收效益的核算,对于理解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动机、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以及制定国家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现有研究中绿色防控技术的节本增收作用机理并未得到揭示,导致在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到底有没有给农户带来真正效益的问题上,很多学者存在观点分歧和困惑。本文基于长江流域湖北、江西和浙江3省822份水稻种植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探讨了绿色防控技术的节本增收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①绿色防控技术总体实现了稻农的节本增收目标,但对于成本收益的改善幅度并不大。采纳绿色防控技术后,稻农能节约病虫害防治成本1.52%~9.52%,仅能提升农产品收入1.35%~2.84%,且生物防治技术的采纳带来了病虫害防治成本的上升。②绿色防控技术采纳对大规模农户的成本节约作用强度要大于小农户,且仅能实现大规模农户的农产品增收效应,对小农户农产品收入的改善并不明显。③生物防治与理化诱控技术的节本增收效应存在差异,目前理化诱控技术的节本增收效应要明显优于生物防治技术。此外,稻农采纳生物防治技术后通过增加施药剂量的路径增加了病虫害防治成本,通过增加稻谷产量的路径增加了农产品收入。稻农采纳理化诱控技术后通过减少施药剂量和施药次数的路径降低了病虫害防治成本,通过提升稻谷价格的路径增加了农产品收入。因此,在加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应用的同时,要降低生物农药的生产成本,加快绿色农产品市场建设。要引导小农户实现绿色防控技术采纳,客观把握绿色防控技术属性特征,克服绿色防控技术弊端,因地制宜地构建适用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曹凤军[9](2020)在《浅析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病虫害,给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农作物受到病虫害的威胁而造成严重损失。文章阐述了生物防治技术的含义与途径,分析了生物防治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提出了改善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对策。

常青,洪波,陈志杰,李英梅,张锋,张淑莲[10](2020)在《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现状与问题思考》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问题日益成为制约设施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单一依赖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不仅会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而且会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不断加强,防治效果持续下降。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是贯彻"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这一现代植保理念,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实现病虫害发生可持续控制的植物保护措施。推广使用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确保绿色食品生产的基本需要,是保证人类健康、食物安全、生态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和人类生存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环。该研究对我国当前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推广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讨论。

二、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四川丘区旱作主要生物灾害防治策略与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监测预警
2 物理措施
    2.1 病害
    2.2 虫害
    2.3 草害
    2.4 鼠害
3 化学防治
    3.1 病害
        (1)土壤处理
        (2)种子处理
    3.2 虫害
    3.3 草害
    3.4 鼠害
        (1)磷化锌。
        (2)毒鼠磷。
        (3)杀鼠灵。
        (4)溴敌隆。
        (5)氯敌鼠。
4 生物防治
    4.1 病害
    4.2 虫害
    4.3 草害
    4.4 鼠害
5 农艺措施
6 植物检疫
7 高新技术在生物灾害中的应用
    7.1 3C、3S等高新技术的应用
    7.2 生物技术
8 展望
    8.1 加强生物灾害监测预警的研究与应用
    8.2 运用生物、物理及化学措施共同防治
    8.3 政府牵头采取统防统治,避免分散防治

(2)生物防治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防治技术概述
2 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2.1 利用植物性农药进行防治
    2.2 利用天敌昆虫进行防治
    2.3 利用微生物进行防治
    2.4 害虫致病微生物的运用
3 优化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对策
    3.1 加大生物防治宣传
    3.2 加大生物防治研究
    3.3 掌握病虫害规律
4 结束语

(3)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绿色防控的推进情况
    1.1 探索理清绿色防控的理念和思路
        1.1.1 逐步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
        1.1.2 全面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
        1.1.3 逐步规范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评价工作
    1.2 组织开展绿色防控试验和示范
    1.3 组织实施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活动
    1.4 大力开展绿色防控培训宣传活动
2 推进绿色防控取得的成效
    2.1 研发推广了一批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
        2.1.1 生态调控
        2.1.2 农业防治
        2.1.3 生物防治
        2.1.4 理化诱控
        2.1.5 科学用药
    2.2 集成推广了一批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2.3 建立建成了一批绿色防控应用基地
    2.4 支持培育了一批生产绿色防控产品的企业
    2.5 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2.5.1 实现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
        2.5.2 促进了农药使用减量化
        2.5.3 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 存在的问题
    3.1 绿色防控投入品质量不高
    3.2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度不够
    3.3 绿色防控应用动力不足
    3.4 绿色防控政策扶持不够
4 发展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绿色防控意识
    4.2 加强引导,构建绿色防控发展长效机制
    4.3 加强研发,进一步解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4.4 加强产能,提升投入品生产保障能力
    4.5 加强示范,集成推广配套技术模式
    4.6 加强基地建设,提升绿色防控品牌效应
    4.7 加强合作,协力打造技术服务平台
    4.8 加强创建,推进绿色防控高水平发展
    4.9 加强投入,保障绿色防控落实落地

(4)有益假单胞菌激发植物免疫反应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粮食安全是农业生产面临的一大挑战
        1.1.1 农药残留的危害
        1.1.2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1.2 生防微生物及其作用机理
        1.2.1 生防菌类型及来源
        1.2.2 生防微生物的生防机制
        1.2.3 有益假单胞菌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有益假单胞菌的筛选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1 实验菌株以及病原菌
        2.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植物培养
        2.2.2 植物细胞过敏性坏死免疫测定
        2.2.3 病原菌拮抗的测定
        2.2.4 促生功能的测定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过敏性坏死免疫结果
        2.4.2 病原菌拮抗结果
        2.4.3 促生功能结果
    2.5 小结
第三章 菌种鉴定及免疫机制分析
    3.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基因组测序
        3.2.2 生理生化鉴定
        3.2.3 16S rRNA与多基因进化分析
        3.2.4 ANI(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分析
        3.2.5 DDH(DNA-DNA hybridization)分析
        3.2.6 基因组分析
        3.2.7 突变体的构建
    3.3 实验结果
        3.3.1 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3.3.2 进化分析结果
        3.3.3 ANI分析结果
        3.3.4 DDH分析结果
        3.3.5 基因组分析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作用机制初步分析
    4.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1 实验菌株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次生代谢产物预测分析
        4.2.2 突变体构建
        4.2.3 过敏性坏死免疫、病原菌拮抗测定
        4.2.4 电导率检测
        4.2.5 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检测
        4.2.6 胼胝质沉积的检测
        4.2.7 基因表达的测定
        4.2.8 VIGS(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检测
    4.3 实验结果
        4.3.1 次生代谢产物预测结果
        4.3.2 植物细胞过敏性坏死免疫测定
        4.3.3 病原菌拮抗结果
        4.3.4 活性氧检测结果
        4.3.5 胼胝质沉积结果
        4.3.6 基因表达结果
        4.3.7 VIGS结果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中国农业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文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特征
    2.2 中国农业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2.1 中国农业绿色防控技术构成
        2.2.2 中国不同区域范围农业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应用
        2.2.3 中国不同农作物农业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应用
3 中国农业绿色防控技术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民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重要性认识不足
    3.2 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缺少专业指导和培训
    3.3 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效率不高
    3.4 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4 解决中国农业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的对策
    4.1 加大宣传,提升农民对于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
    4.2 增强农户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水平
    4.3 加强推广力度,改善推广方法
    4.4 政府政策支持,完善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体系
5 结语

(6)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生产中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意义
2 我国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情况及进展
3 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3.1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
    3.2 以虫治虫
    3.3 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
    3.4 综合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对生态系统进行优化
4 总结

(7)甘肃会宁主要小杂粮病虫害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甘肃省会宁县小杂粮生产及分布现状
    2.2 会宁县小杂粮生产的优势条件
        2.2.1 地域优势明显
        2.2.2 生产优势显着
        2.2.3 价格优势突出
        2.2.4 增产潜力巨大
    2.3 小杂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3.1 品种退化、新品种推广缓慢
        2.3.2 研究工作不全面
        2.3.3 种植分散、管理粗放
        2.3.4 小杂粮附加值不高
        2.3.5 病虫害的分类
    2.4 小杂粮病虫害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会宁县小杂粮病害调查
    3.1 会宁县小杂粮病害调查
        3.1.1 调查地点及时间
        3.1.2 调查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会宁县小杂粮总体病害调查情况
        3.2.2 会宁县不同小杂粮的病害调查情况
        3.2.3 会宁县小杂粮病害的农业防治信息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会宁县小杂粮虫害调查
    4.1 会宁县小杂粮虫害调查
        4.1.1 调查地点及时间
        4.1.2 调查方法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
        4.2.1 会宁县小杂粮虫害种类及危害调查
        4.2.2 会宁县谷田害虫普查情况
        4.2.3 谷子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虫害调查情况
        4.2.4 会宁县谷田影响较大害虫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会宁县小杂粮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5.1 严格执行作物检疫制度
    5.2 加强农业防治措施
        5.2.1 选用抗病虫害品种
        5.2.2 加强种植管理
    5.3 采用物理措施防治
        5.3.1 物理防治措施
    5.4 利用生物防治
        5.4.1 天敌昆虫资源
        5.4.2 生物防治手段
    5.5 化学防治
        5.5.1 撒毒土
        5.5.2 药剂拌种
        5.5.3 苗期病虫害控制
        5.5.4 成株期病虫害
        5.5.5 地下害虫的防治
    5.6 应用综合防治技术
    5.7 小杂粮病虫害防治对策措施
        5.7.1 大力推广综合防治技术
        5.7.2 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制作用
        5.7.3 加强植保队伍建设
        5.7.4 健全和提高病虫害监控预警能力
        5.7.5 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绿色防控技术的节本增收效应——基于长江流域水稻种植户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理论与方法
    1.1 绿色防控技术节本增收的理论分析
        1.1.1 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能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
        1.1.2 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能够增加农产品收入
    1.2 模型构建
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2.1 数据来源
    2.2 变量选取
3 绿色防控技术的节本增收效应分析
    3.1 联立估计结果与分析
    3.2 绿色防控技术的节本增收效应分析
    3.3 不同规模农户绿色防控技术节本增收效应差异分析
4 绿色防控技术节本增收效应的路径检验
5 结论与启示

(9)浅析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防治技术的含义与途径
2 生物防治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1 植物性农药的应用
    2.2 天然昆虫的防治
    2.3 病虫致病微生物的运用
3 改善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相关对策
    3.1 加大生物防治宣传力度
    3.2 加大生物防治研究力度
    3.3 加深对病虫害规律的掌握
4 结语

(10)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现状与问题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过程
2 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2.1 监测预警
    2.2 农业防治
    2.3 理化诱控
    2.4 免疫诱抗
    2.5 生物防治
    2.6 生态调控
    2.7 科学用药
3 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3.1 政府支持
    3.2 市场运作
    3.3 农民参与

四、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川丘区旱作主要生物灾害防治策略与技术[J]. 符慧娟,李星月,易军,李其勇,许秉智,陈友华,罗聪聪,张鸿.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 [2]生物防治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 刘元才. 种子科技, 2021(23)
  • [3]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研究进展[J]. 刘万才,朱景全,赵中华,郭荣,李萍,朱晓明,卓富彦,李跃. 植物医生, 2021(05)
  • [4]有益假单胞菌激发植物免疫反应的机理研究[D]. 王为荣. 山西大学, 2021(12)
  • [5]中国农业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研究进展[J]. 宋莹,胡宝贵. 中国农学通报, 2020(35)
  • [6]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探析[J]. 左治,刘梅燕. 种子科技, 2020(22)
  • [7]甘肃会宁主要小杂粮病虫害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D]. 李平. 兰州大学, 2020(04)
  • [8]绿色防控技术的节本增收效应——基于长江流域水稻种植户的调查[J]. 黄炎忠,罗小锋,唐林,杜三峡.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10)
  • [9]浅析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J]. 曹凤军. 广东蚕业, 2020(09)
  • [10]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现状与问题思考[J]. 常青,洪波,陈志杰,李英梅,张锋,张淑莲. 北方园艺, 2020(17)

标签:;  ;  ;  ;  ;  

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