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豪[1](2021)在《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文中指出教育改革持续深入背景下,教师教学方法愈加先进、创新、有效,衍生出的全新教学方法,较大程度推动了教育教学的进步和发展,也使得我国教育现状较以往有了较大改善,使得教育改革初见成效。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师生青睐并喜爱上基于多媒体技术教学下的课堂。多媒体技术所介入的课堂,也大多实现了颠覆性改变和全面性升级。基于此,文章围绕多媒体技术展开探索,进一步阐述与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广大初中化学教师带来实质性教学帮助。
哈丽达·赛力克大[2](2021)在《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的成功召开,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的发展时期作出重大决断,标志着我国进一步加快了构建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教育强国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发展形式下,国家教育部于2018年正式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该计划全面关注新时期对各类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提出了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这将带领我国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承此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下半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更是对教育现代化的实施工作明确指示要加速推进,次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份发展纲领是国家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实施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是深刻贯彻中共十九大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的会议精神,努力加快教育现代化实施进度。全国各地的教育系统、学校和教师锐意开拓进取,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各地的教育教学设施质量也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于教学中,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因为民族地区相对于内陆地区在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那么民族地区中学如何在此背景与差距下使用现有的、可利用、与实际条件可整合的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辅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急迫解决的问题。本人借助工作机会,在此背景下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开展了本次研究。本研究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研究历史概况,综述了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概述了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由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化学实验教学等核心概念及本研究所使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语义网络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构成。第三部分:介绍本研究针对民族地区的首府城市乌鲁木齐的第三十六中学学生及乌鲁木齐市各类学校化学教师展开问卷调查,统计和整理该地区高中化学教学实验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通过调研去摸清化学教师是如何看待和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各个学校当前具备的硬件配置和教师所具备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现代教育计划辅助教学的水平,从而为探究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奠定基础。第四部分:通过前期调查,提出了三种与民族地区相整合的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实验设计与制作的原则,并依据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的教学设计方案。第五部分:把设计好的教学实施方案进行对应的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反馈安排统一的考核测试,并对参加测试的班级在开展实践前后的成绩对比分析。第六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概述研究总结,提出研究反思和展望。通过本研究调查发现了民族地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走流程、简讲述、压课时、实效差、背实验、吸收弱、操作乱、记忆烂、缺条件、要求低、理念旧、能力差等问题,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化学成绩与科学素养均有了良好改善,得到了运用现有的、可利用、与实际条件可整合的现代教育技术是可以更好地辅助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结论。希望本研究能够使民族地区的老师们尽快适应信息时代的来临,熟练掌握和应用与实际条件相整合的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化学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王志光[3](2021)在《浅谈如何在中职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是一个被信息化技术覆盖的社会,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体现,在化学实验中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探讨了中职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具体事项,包括应用优势、前提准备、具体体现以及注意事项。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李慧慧[5](2020)在《基于TPACK的中学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热点。教育技术课程承载着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培养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任务。TPACK强调将技术整合到教学之中,以适应信息时代有效教学,是衡量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在TPACK的指导下,从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优化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旨在提升中学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研究对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四个维度进行现状调查,剖析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课程中的问题。调查发现多数化学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调控课堂能力存在不足等问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升。中青年教师技能的获得是在校学习期间或后续在职培训中获得,但当前多数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内容零散,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较难实现系统性提升。由此,本研究通过优化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从源头上提升中学化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究在当前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对面向化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基于TPACK框架、案例式教学法和项目式学习等理论构建了“基于微课的项目式案例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具体教学实践中;针对化学学科教学特点,以“图像资源处理、多媒体课件制作以及化学学科专业软件应用”为例,分别进行教学设计、应用实施、课堂观察和教学效果准实验研究;最后对中学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跟踪测试。研究得出:基于微课的项目式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学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能够对中学化学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具有启发作用;对化学教师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具有支持作用,并指导教师用数字教育资源辅助实践教学。研究提出采用“共性技能+学科特性”相结合的分类教学思路;以一线教师诉求出发,针对学科背景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课堂自主探究活动等建议,为中学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提供实践参考。
宋芳[6](2020)在《藏汉双语三维动画在藏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教育信息化和化学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三维动画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目前高中化学三维动画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尚处在发展阶段,针对藏区教学的多媒体资源相对缺乏,现有的高中化学三维动画难以满足藏区教师的日常教学需求。在藏区高中化学教学中,藏语的化学物质命名情况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直接理解,缺乏符合藏区高中化学教学实际需要的藏汉双语三维动画资源,教师自主制作资源也存在技术难题。为促进信息技术与藏区高中化学教学的融合、帮助藏区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藏区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效率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根据藏区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藏汉双语三维动画在藏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选题。在相关教育学理论指导下,结合藏区实际条件,针对藏区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藏汉双语三维动画的七大开发原则、四个开发策略和四步开发流程。并结合具体的高中化学藏汉双语教学案例对开发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为藏区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开发指导。最后将其应用在藏区高中化学教学中,并对应用环境和调查结果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藏汉双语三维动画在藏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藏汉双语三维动画资源的应用十分方便,开发也相对容易,且可以促进相关化学知识的有效传递,提高藏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效率,起到辅助藏区高中化学教学的作用。本研究提供的开发方法赋予藏区教师进行资源开发的可能,为藏区化学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提供了帮助。
张桂花[7](2020)在《基于焦点-背景技术的化学课件对三重表征转换学习效果的影响及机制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化学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石,三重表征理论指导着化学教师的教学以及教材、课程、软件编制者的工作,为化学的教学提供了一条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教学和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三重表征及转换的化学思维是有效化学学习的关键。三重表征转换能力是学好化学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对化学学习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关于三重表征转换的研究侧重于研究学生的三重表征转换能力,研究表明学生的三重表征转换能力整体较弱。如何提高学生的三重表征转换能力?改善基于三重表征转换的学习效果?这是本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本研究从信息可视化和认知心理学的视角出发,结合可视化技术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率先尝试将焦点-背景技术引入化学三重表征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提出基于F+C课件的“三重外部表征呈现策略”,从三重外部表征角度使表征过程外显化,帮助学生完成三重内部表征的建构,实现在三种表征之间灵活转换。研究选取人教版必修二《化学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三重外部表征呈现策略为依据制作课件,形成两种类型的课件:F+C课件和传统课件。以三重表征及转换理论和学习迁移理论为基础,编制了化学键三重表征转换测试题;经过初测,利用Rasch模型的Winsteps软件和SPSS检验测试题的质量,形成质量合格的测评工具,对高一年级学生利用不同类型课件学习后的三重表征转换学习效果进行有效地测评。选取C市J中学高一年级水平相当的两个班级进行班级对照实验,从学习结果的角度研究基于F+C课件的三重外部表征呈现策略对学生三重表征转换学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F+C课件的三重外部表征呈现策略对学生的三重表征转换学习效果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显着提高学生的三维转换、顺向迁移水平、逆向迁移水平的学习效果。同时,三重外部表征呈现策略对不同学业水平、不同性别学生三重表征转换学习效果的影响没有显着差异。接着,对三重外部表征呈现策略如何优化学习者表征信息的获取和三重表征加工过程进行眼动实验研究,揭示F+C课件影响学习者认知加工过程的机制。利用眼动仪记录被试学习过程中的眼动数据,分析三重外部表征呈现策略对学习者三重表征转换学习效果、注意分配以及认知负荷的影响。眼动实验学习效果与班级对照实验一致,三重外部表征呈现策略对三重表征转换学习效果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当三种表征信息和知识标题信息以视觉形式呈现时,学习者不仅在听觉通道加工语言信息,而且在视觉通道加工相应的视觉信息,使学习者的认知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关于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分配,无论有无三重外部表征呈现策略,学习者对焦点区信息的关注程度相同;有三重外部表征呈现策略时,实验组(F+C课件)被试眼跳次数显着增加,将部分注意分配到背景区,背景区A的三种表征信息更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实验组被试三重表征转换测试总得分与背景区A的总注视时间显着正相关,即被试在背景区A的总注视时间越长,三重表征转换测试总得分越高,说明三重外部表征呈现策略有效地引导了学习者的注意力,帮助学习者合理分配认知资源,使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认知加工资源更多地集中于三种表征信息的理解和整合。关于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PAAS自主评价量表和瞳孔面积标准差表明,三重外部表征呈现策略对学习者的整体认知负荷不产生显着影响,结合访谈资料,本研究认为三重外部表征呈现策略在传统课件的基础上适当地添加了提示信息,使学习者合理分配认知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妨碍学习的外在认知负荷。对于不同学业水平学生,外在认知负荷的降低对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存在差异,促进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学优生、学中生、学困生。最后,结合本研究的结论,提出教学建议: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合理使用三重外部表征呈现策略;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效率;基于学习者个体差异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建构三重表征转换认知图式;利用先进的教育研究技术,揭示学生的认知加工过程。
刘奕[8](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9](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刘自庆[10](2019)在《高中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研究 ——以湖南省涟源市高中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化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化学教师掌握较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其应对数字时代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挑战、回应课程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内在需求。本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涟源市普通高中学校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化学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有较好的认同度但对信息资源的加工和创新能力一般;绝大部分教师停留在操作简单的信息技术设备上,对新兴的设备操作不熟悉;在利用常见信息技术从事教学活动方面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但对专业软件和新兴教学软件的利用较为被动;对化学信息资源的评价能力较低;对运用信息技术搜集课件或案例的能力较强,但对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信息资源缺少关注;对化学信息资源大多停留在简单而非创造性加工阶段;对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各种新兴教学模式了解不够深入;对信息技术运用于师生课堂教学互动较为生疏。研究还发现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化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程度不太高、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管理能力不强;二是对信息技术的评价能力较为欠缺;三是学习和创新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足。出现上述不足的原因有教师自身能力不足、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等内部原因和相关制度不完善、培训体系不合理等外部原因。最后,本文认为可以从提高信息技术的平台建设水平,重视针对化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活动,强调培训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建立合理的培训体系,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个体能动性等方面来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 多媒体技术 |
三、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
(一)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降低学习难点,攻克学习重点 |
(三)有助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
(四)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
四、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一)多媒体技术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
1. 以教材为核心,拿捏教学进度和节奏 |
2. 借助多媒体联系现实生活,消除枯燥感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
3.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消除学生对理论成果的疑惑 |
(二)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1. 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过程 |
2. 采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实验的可观察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
3. 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实验步骤 |
五、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
六、 结语 |
(2)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民族地区 |
2.1.2 现代教育技术 |
2.1.3 化学实验教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语义网络理论 |
2.2.3 认知学习理论 |
3 民族地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
3.1 调查对象的选取 |
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3 问卷信效度分析 |
3.4 调查的具体实施 |
3.5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结论 |
3.5.1 学生调查分析与结论 |
3.5.2 教师调查分析与结论 |
4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制作 |
4.1 设计与制作的原则 |
4.1.1 实验教学设计与实际条件的整合 |
4.1.2 实验教学制作的原则与实际条件的整合 |
4.2 制作案例 |
4.2.1 虚拟仿真实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制作案例 |
4.2.2 手机视频拍摄——“原电池”制作案例 |
4.2.3 微课——“铁盐与亚铁盐的转化”制作案例 |
5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 |
5.1 实践对象的选取 |
5.2 教学实践的过程 |
5.3 实践效果的比对 |
5.3.1 成绩对比 |
5.3.2 学生实验技能的改变 |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教师问卷 |
附录2 学生问卷 |
致谢 |
(3)浅谈如何在中职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中职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
二、在中职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前提 |
三、在中职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具体体现 |
四、在中职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注意事项 |
五、结语 |
(5)基于TPACK的中学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教师知识发展研究现状 |
二、基于TPACK的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究现状 |
三、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研究现状 |
四、研究现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TPACK |
二、教育技术课程 |
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教学设计理论 |
三、案例式教学理论 |
四、项目式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基于TPACK的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
第一节 化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分析 |
一、调查样本基本信息分析 |
二、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分析 |
三、影响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素分析 |
四、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途径 |
第二节 基于TPACK的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重组 |
一、教学内容分析 |
二、教学内容重组 |
第三节 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
一、构建依据 |
二、模式构建 |
三、模式阐释 |
第四章 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优化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教学模式应用的总体设计 |
一、教学模式的应用 |
二、教学总体设计 |
第二节 图像处理软件“套索工具”教学设计与实施 |
一、套索工具使用的教学设计 |
二、套索工具使用的教学实施 |
三、教学反思 |
第三节 多媒体课件制作“动作路径动画”教学设计与实施 |
一、“自定义动画”教学设计 |
二、“自定义动画”的教学实施 |
三、教学反思 |
第四节 化学学科软件“仿真化学实验室”教学设计与实施 |
一、“仿真化学实验室”使用的教学设计 |
二、“仿真化学实验室“使用的教学实施 |
三、教学反思 |
第五章 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优化效果分析 |
第一节 基于微课的项目式案例教学效果分析 |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结果对比分析 |
二、实验班前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
三、对照班前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
四、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二节 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析 |
一、科学探究 |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 |
五、化学与社会发展 |
第三节 化学教师实践教学情况跟踪测试 |
一、中学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测量表的制定 |
二、中学化学教师的课堂观察 |
三、中学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 |
四、中学化学教师实践教学情况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B 化学教师TPACK能力测试调查问卷 |
附录C 微课作品评价量表 |
附录D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量表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
致谢 |
(6)藏汉双语三维动画在藏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教育信息化和新课改的要求 |
二、面向藏区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需要 |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第五节 研究思路 |
第六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动态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第七节 本文的篇章结构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双语与藏汉双语 |
二、三维动画与三维教学动画 |
三、多媒体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资源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认知负荷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经验之塔”理论 |
第三章 藏区中学多媒体教学现状调研与分析 |
第一节 现状与问题 |
一、学校硬件设备状况 |
二、课堂教学观察 |
三、对学生的调查研究 |
四、对教师的调查研究 |
第二节 原因与对策 |
一、软硬件资源方面 |
二、师资力量方面 |
三、多媒体教学资源方面 |
第四章 藏区高中化学藏汉双语三维动画的开发探究 |
第一节 开发原则 |
一、科学性原则 |
二、针对性原则 |
三、必要性原则 |
四、经济性原则 |
五、多通道原则 |
六、适度性原则 |
七、适中性原则 |
第二节 开发策略 |
一、内容选择策略 |
二、素材采集策略 |
三、外观设计策略 |
四、软件选择策略 |
第三节 开发流程 |
一、需求分析阶段 |
二、设计构思阶段 |
三、制作编辑阶段 |
四、评测应用阶段 |
第五章 藏区高中化学藏汉双语三维动画教学案例的开发 |
第一节 需求分析 |
第二节 设计构思 |
第三节 制作阶段 |
第四节 编辑阶段 |
第六章 藏区高中化学藏汉双语三维动画教学案例的应用 |
第一节 应用环境 |
第二节 应用结果调查与分析 |
一、教师访谈评价 |
二、学生问卷评价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 |
二、不足 |
第二节 展望未来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藏区多媒体教学应用现状调查——学生版 |
附录二 藏区多媒体教学应用现状调查——教师版 |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四 高中化学藏汉双语三维动画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7)基于焦点-背景技术的化学课件对三重表征转换学习效果的影响及机制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界定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认知负荷理论 |
3.2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 |
3.3 三重表征及转换理论 |
3.4 眼动追踪技术 |
4 研究设计 |
4.1 研究思路 |
4.2 研究方法 |
4.3 实验材料的制作 |
4.4 三重表征转换测试题的编制 |
4.5 认知负荷测量工具 |
4.6 眼动实验工具 |
5 学习效果影响的班级对照实验 |
5.1 实验设计 |
5.2 实验对象 |
5.3 实验变量 |
5.4 实验步骤 |
5.5 学习效果分析 |
5.6 研究小结 |
6 学习效果影响的眼动追踪实验 |
6.1 实验设计 |
6.2 实验对象 |
6.3 实验变量 |
6.4 实验步骤 |
6.5 学习效果分析 |
6.6 认知负荷分析 |
6.7 眼动数据分析 |
6.8 研究小结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教学建议 |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F+C课件 |
附录2 传统课件 |
附录3 《化学键》微课转录文本 |
附录4 三重表征转换测试题项目及对应编码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8)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9)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10)高中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研究 ——以湖南省涟源市高中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1.2.1 核心概念界定 |
1.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3 国内外文献回顾 |
1.3.1 国外研究文献梳理 |
1.3.2 国内研究文献梳理 |
1.4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技术路线 |
1.4.3 研究内容 |
1.4.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设计 |
1.5.1 研究对象 |
1.5.2 问卷设计 |
1.5.3 调查过程 |
2 高中化学教师信息技术环境及应用能力现状 |
2.1 化学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
2.2 化学教师信息技术环境建设情况 |
2.2.1 信息技术平台建设 |
2.2.2 设备设施环境 |
2.2.3 平台设施建设存在的不足 |
2.3 化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调查资料分析 |
2.3.1 信息技术意识 |
2.3.2 信息技术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 |
2.3.3 加工信息技术能力的分析及比较 |
3 高中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
3.1 能力不足的表现 |
3.1.1 信息技术能力偏低 |
3.1.2 评价能力较为欠缺 |
3.1.3 学习和发展能力不足 |
3.2 原因分析 |
3.2.1 内部原因 |
3.2.2 外部原因 |
4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措施 |
4.1 提高信息技术的平台建设水平 |
4.1.1 重视信息技术应用的环境营造 |
4.1.2 完善信息技术资源网络建设 |
4.2 重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活动 |
4.2.1 鼓励教师参与各种培训活动 |
4.2.2 明确培训目标、规范培训内容 |
4.2.3 重视培训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
4.2.4 建立合理的培训评价体系 |
4.3 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的管理水平 |
4.3.1 提供制度保障 |
4.3.2 加大资金投入 |
4.3.3 完善监督评估程序 |
4.4 发挥个体的能动性 |
4.4.1 更新观念,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 |
4.4.2 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高中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J]. 陈豪. 考试周刊, 2021(69)
- [2]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D]. 哈丽达·赛力克大.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3]浅谈如何在中职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J]. 王志光.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1(01)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基于TPACK的中学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究[D]. 李慧慧. 云南师范大学, 2020
- [6]藏汉双语三维动画在藏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宋芳.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7]基于焦点-背景技术的化学课件对三重表征转换学习效果的影响及机制的实证研究[D]. 张桂花. 西南大学, 2020(01)
- [8]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9]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10]高中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研究 ——以湖南省涟源市高中学校为例[D]. 刘自庆.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