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径投掷项目场地新落地区的计算与画法(论文文献综述)
赵长军[1](2013)在《运动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构建及竞赛场地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文中指出运动竞赛是竞技体育领域最具代表性、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是竞技体育行为链的核心环节。运动竞赛场地是运动竞赛活动的物质、空间和场所载体,它在运动竞赛活动中有着重要地位。现在已有多个学科介入到运动竞赛场地研究领域,这些学科包括体育建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景观和艺术设计等专业和学科。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历史分析法、调查问卷法等研究方法,从竞技体育学视角系统研究了运动竞赛场地,初步建立了运动竞赛场地理论体系,包括竞赛场地的本涵诠释分论、竞赛场地的结构解析分论、竞赛场地的发展历程分论、竞赛场地的竞技价值分论和竞赛场地的建造理念分论五个分论。结合多学科知识,归纳和总结运动竞赛场地的本质、分类、特点和构成要素,论述竞赛场地的发展历程、动力及其发展趋势,诠释和解析运动竞赛场地各构成要素的竞技意义和价值,系统梳理运动竞赛场地与竞技体育多个构成要素相互影响的密切联系,揭示竞赛场地的项群特征,论述运动竞赛场地建造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运动竞赛场地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了竞技体育学理论研究,体现了新思维的理论创新价值。得出以下结论:(1)竞赛场地是指参赛者进行运动竞赛活动的空间场所。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主体构成包括竞赛场地的本涵诠释分论、竞赛场地的结构解析分论、竞赛场地的发展历程分论、竞赛场地的竞技价值分论、竞赛场地的建造理念分论五个分论。(2)竞赛场地具有自然性、技术性、艺术性、文化性等特性。竞赛场地可依据不同分类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别。(3)根据竞赛场地发展的物质条件和竞技文明程度,可将其发展分为六个阶段:原始场地发展阶段(古代奥运会开始~公元470年左右)、发展中断阶段(公元470年左右~欧洲启蒙运动)、自然场地发展阶段(欧洲启蒙运动~1896年)、专用场地发展阶段(1896年~二战结束)、专业场地发展阶段(二战后~1990年代)、生态场地发展阶段(1990年代至今)。竞赛场地整体和各构成要素在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4)竞赛场地的发展动力主要包括运动项目自身发展的带动和经济、文化和科技的推动。以经济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为基础、面对竞技文化的需求,依托科技水平发展的支撑,是推动竞赛场地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竞赛场地的总体发展方向体现在功能的专业性、多向性和多面性;技术的标准化、多学科性和前沿性;艺术的潮流性、综合性和独特性;以及更加强调环保性四个方面。(5)竞赛场地由形状、尺度、质地、色彩、图案、环境六大要素构成。各个构成要素分别有其特指或特定的内容,并具有不同的竞技用途和价值。竞赛场地六大构成要素分别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员参赛过程中的竞技表现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6)竞赛场地的建构与变化对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与发展,以及运动员参赛过程中的竞技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参赛者应充分考虑竞赛场地的特点与限制,相应地发展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知识能力;并在竞赛场地条件的规范内,成功地发挥和运用自己已经具有的竞技能力。(7)竞赛场地上比赛区中新的分区会带来新技术的产生,分区形状的变化影响到运动员攻防技战术的应用。运动员对场地的合理利用形成“场地战术”。现代竞赛场地的形状设计有利于运动员的技术发挥,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分道竞速项目不同道次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影响存有争议。(8)竞赛场地的尺度会影响到运动项目的整体技术和单个技术难度,尺度的改变会影响到运动员对攻防技战术的应用。部分运动项目尺度测量的精确化和标准化促成世界纪录的产生。出于对运动员健康和安全考虑,部分耐力性运动项目设定或限定了不同的距离。(9)竞赛场地的质地会影响到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结构。不同的质地类型会产生和形成不同的技战术打法或风格。现代竞赛场地质地的改善有助于运动员技术发挥,从而提高运动成绩。不同的质地类型会产生不同的运动损伤的部位和程度。(10)竞赛场地所处的自然环境对室外项目运动成绩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自然环境条件有海拔、天气和水温。处于安全考虑,部分室外项目对比赛期间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了相关限定。竞赛场地内适宜的人工环境有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从而提高运动成绩。(11)将各单项国际联合会和国际体育组织公布实施的与竞赛场地相关的文件统称为竞赛场地建造基础性文件,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竞赛场地要素规则和竞赛场地技术标准与标准化文件两类。(12)竞赛场地审美是指人对竞赛场地美的各类心理活动,包括竞赛场地的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和审美关系,其审美的内容有竞赛场地的形式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竞赛场地美的本质表现在实用、技术和艺术三方面,它的美具有空间性、视觉性、时代性、民族性特征。(13)竞赛场地设计是人们在竞赛场地建造和设置之前,根据相应项目技术手册和相应学科对竞赛场地进行的精心策划、构思而制定的整体方案,包括竞赛场地的几何设计、艺术设计、路线选择、场地设置。其原则有设计的标准化、个性化、人性化、艺术化、和谐化。竞赛场地设计的基本内容是竞赛场地构成的六大要素。
刘恒玮,张冰[2](2010)在《铅球场地绘制方法的研究与比较》文中认为本文通过文献法、对比研究等,对铅球场地的绘制进行对比研究,并从中总结适用于快速获取场地的有效方法。实践表明,外场"弦长弧线"法是最为有效的绘制方法。
李玉动,高宇飞,潘胜,魏丽香[3](2008)在《扇形落地区34.92°的测画与检验方法》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田径部分投掷项目扇形落地区34.92°的几种不同测画方法,并对每种测画方法加以证明,同时给出了简便检验方法,以方便场地工作人员和裁判员在临场工作中使用。
向武军[4](2004)在《田径投掷项目场地新落地区的计算与画法》文中研究表明
向武军[5](2004)在《田径投掷项目场地新落地区的计算与画法》文中研究说明2002年田径规则规定:"从2003年1月1日起,除标枪外,各投掷项目地区标志线的内沿延长线的夹角为34.92°"。为便于开展田径教学训练和比赛,投掷项目场地新落地区应重新计算、设置与画线。
卢平林[6](2003)在《新规则扇形落地区简易测画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1研究目的从2003年1月1日起,田径投掷项目——铅球、链球、铁饼投掷落地区扇形面标志线内沿延长线的夹角由原来的40°角改为34.92°角。鉴于教学、训练及竞赛实践中画线操作的实际情况,为了精确地确定投掷的正直方向,并且能简易测画投掷区,提出相关投掷区的测画方法。2研究方法:数学计算法
高随运,廖福祥,廖创科[7](1996)在《田径投掷项目扇形落地区的画法与检验》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田径运动竞赛的规范化、国际化,它对场地标准化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本文对投掷项目场地的画法及其精确度的检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系列数据,可供场地工作人员和裁判员,在临场工作中使用。
二、田径投掷项目场地新落地区的计算与画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田径投掷项目场地新落地区的计算与画法(论文提纲范文)
(1)运动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构建及竞赛场地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依据 |
1.2 研究任务 |
1.3 文献综述 |
1.3.1 有关竞赛场地基本认识的研究综述 |
1.3.2 有关竞赛场地发展的研究综述 |
1.3.3 有关竞赛场地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影响的研究综述 |
1.3.4 有关竞赛场地设计的研究综述 |
1.3.5 有关竞赛场地标准与标准化的研究综述 |
1.3.6 研究综述小结 |
1.4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
1.5.1 研究的重点 |
1.5.2 研究的难点 |
1.5.3 研究期望的创新点 |
第2章 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构建 |
2.1 构建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目的 |
2.2 构建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实践和研究基础 |
2.2.1 国际单项组织对竞赛场地的重视和总结 |
2.2.2 竞赛场地相关领域的研究铺垫 |
2.3 构建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思维和逻辑起点 |
2.4 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主体构成及其构建 |
2.4.1 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主体构成 |
2.4.2 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构建 |
2.4.3 竞赛场地理论体系主体构成关系 |
第3章 竞赛场地的本涵诠释分论 |
3.1 竞赛场地概念丛 |
3.1.1 竞赛场地的释义 |
3.1.2 竞赛场地的相关概念 |
3.2 竞赛场地分类 |
3.2.1 依竞赛场地的功能分类 |
3.2.2 依竞赛场地的存在时间和地点分类 |
3.2.3 依竞赛场地的质地分类 |
3.2.4 依竞赛场地的技术标准级别分类 |
3.2.5 依据竞赛场地的表面反弹速度分类 |
3.3 竞赛场地的特性 |
3.3.1 竞赛场地的自然性 |
3.3.2 竞赛场地的技术性 |
3.3.3 竞赛场地的艺术性 |
3.3.4 竞赛场地的文化性 |
本章小结 |
第4章 竞赛场地的发展历程分论 |
4.1 竞赛场地的发展历程 |
4.1.1 分期参考 |
4.1.2 竞赛场地发展的历程 |
4.2 竞赛场地的发展动力 |
4.2.1 运动项目自身发展的带动 |
4.2.2 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推动 |
4.3 竞赛场地的发展趋势 |
4.3.1 总体发展方向 |
4.3.2 竞赛场地要素的发展方向 |
本章小结 |
第5章 竞赛场地的结构解析分论 |
5.1 形状要素 |
5.1.1 形状要素的基本“元” |
5.1.2 形状要素的基本类型 |
5.2 尺度要素 |
5.2.1 尺度单位 |
5.2.2 尺度大小 |
5.2.3 尺度测量 |
5.3 质地要素 |
5.4 色彩要素 |
5.5 图案要素 |
5.6 环境要素 |
5.6.1 场地方位 |
5.6.2 自然环境 |
5.6.3 人工环境 |
本章小结 |
第6章 竞赛场地的竞技价值分论 |
6.1 竞赛场地形状要素的竞技诠释 |
6.1.1 竞赛场地形状要素与竞技能力 |
6.1.2 竞赛场地形状要素与运动成绩 |
6.2 竞赛场地尺度要素的竞技诠释 |
6.2.1 尺度要素与竞技能力 |
6.2.2 竞赛场地尺度要素与运动成绩 |
6.2.3 竞赛场地尺度要素与运动医学 |
6.3 竞赛场地质地要素的竞技诠释 |
6.3.1 竞赛场地质地要素与竞技能力 |
6.3.2 质地要素与运动成绩 |
6.3.3 质地要素与运动医学 |
6.4 竞赛场地环境要素的竞技诠释 |
6.4.1 环境要素与运动成绩 |
6.4.2 竞赛场地的环境要素与运动医学 |
6.5 竞赛场地色彩和图案要素的竞技诠释 |
6.5.1 竞赛场地色彩要素的竞技诠释 |
6.5.2 竞赛场地图案要素的竞技诠释 |
6.6 竞技参赛理论中关于竞赛场地问题的研究 |
6.6.1 易地参赛竞赛场地各要素的变化 |
6.6.2 赛前准备阶段竞赛场地的相关事宜 |
6.6.3 参赛行为阶段有关竞赛场地问题 |
6.7 竞赛场地群的项群特征 |
6.7.1 项群理论与项群思维 |
6.7.2 竞赛场地群的分类 |
6.7.3 四个竞赛场地群的特征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7章 竞赛场地的建造理念分论 |
7.1 竞赛场地建造基础性文件 |
7.1.1 竞赛场地建造基础性文件概述 |
7.1.2 竞赛场地要素规则 |
7.1.3 竞赛场地技术标准与标准化文件 |
7.2 竞赛场地的审美与设计 |
7.2.1 竞赛场地的审美研究 |
7.2.2 竞赛场地设计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对照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论着 |
附件 |
致谢 |
(2)铅球场地绘制方法的研究与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目的与背景 |
2 研究方法及技术手段 |
2.1 研究方法 |
2.1.1 文献资料法 |
2.1.2 试验法 |
2.2 相关技术手段 |
3 研究与设计 |
3.1 常规绘制方法 |
3.1.1 距离丈量法的制作方法 |
3.1.2 正、余弦丈量法的制作方法 |
3.1.3 正切丈量法的制作方法 |
3.1.4 截取法的制作方法 |
3.1.5 确定端点制作方法 |
3.1.6 外场“弦长弧线”法 |
4 结果与分析【见表1】 |
(3)扇形落地区34.92°的测画与检验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34.92°画法 |
1.1 34.92°画法一 |
1.2 34.92°画法二 |
2 证明 |
2.1 证明一 |
2.2 证明二 |
3 现场的检验 |
3.1 检验步骤 |
3.2 检验原理 |
(4)田径投掷项目场地新落地区的计算与画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34.92°新落地区的计算与画法 |
2.1 弦量法 |
2.2 正切量法 |
2.2.1 计算方法 |
2.2.2 落地区画法 |
(7)田径投掷项目扇形落地区的画法与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1 40°扇形落地区的画法与检验 |
1.1 40°扇形落地区的画法 |
1.1.1 确定圆心 |
1.1.2 选择投掷方向 |
1.1.3 画投掷圈直径 |
1.1.4 画扇形落地区 |
1.1.4. 1 正切量法 |
1.1.4. 2 三角形画法 |
1.2 对40°扇形落地区的检验 |
2 28.95°扇形落地区的画法与检验 |
2.1 画法 |
2.1.1 选择投掷方向 |
2.1.2 确定圆心 |
2.1.3 画助跑道两侧的平行线 |
2.1.4 画扇形落地区 |
2.1.5 画起掷弧 |
2.2 对28.95°扇形落地区的检验 |
四、田径投掷项目场地新落地区的计算与画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运动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构建及竞赛场地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D]. 赵长军. 苏州大学, 2013(10)
- [2]铅球场地绘制方法的研究与比较[J]. 刘恒玮,张冰.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0(02)
- [3]扇形落地区34.92°的测画与检验方法[J]. 李玉动,高宇飞,潘胜,魏丽香.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8(02)
- [4]田径投掷项目场地新落地区的计算与画法[J]. 向武军.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06)
- [5]田径投掷项目场地新落地区的计算与画法[A]. 向武军. 第十四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 2004
- [6]新规则扇形落地区简易测画方法的研究与实践[A]. 卢平林. 第十三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 2003
- [7]田径投掷项目扇形落地区的画法与检验[J]. 高随运,廖福祥,廖创科.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1996(02)
标签:竞技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