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安程坤[1](2022)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发症及出现低视力原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患者出现低视力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石家庄爱尔眼科医院由同一术者完成手术的710例(82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中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对术后1个月53眼采用低视力诊断标准确认出现术后低视力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并发症为后囊膜破裂致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及植入囊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术后角膜水肿,一过性高眼压,前房渗出。术后1 d盲及低视力患者60眼,经常规治疗,术后1个月7眼视力提高,余盲及低视力患者53眼,占总手术患者数的6.46%,其中术前已知眼底病变42眼、术前未知眼底病变11眼。53眼低视力原因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及视网膜色素变性。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安全有效,术后低视力及盲主要由眼底疾病导致。术前评估患者眼底疾病情况可合理预测术后低视力情况。
孙志海[2](2014)在《浅谈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出现低视力的原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出现低视力的原因。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术后出现低视力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500例白内障患者的556例患眼均进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我院对这500例患者的556例患眼在术后3个月进行了最佳矫正视力测量,测量的结果是其视力均在0.3以下,被确诊为低视力。我们对这556例被确诊为低视力的患眼的病历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发生低视力的原因。我院还对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的679例患眼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在这556例低视力患眼中,有144例患眼的低视力是因术后并发症而导致的,占25.9%,有412例患眼的低视力是因患者原有眼病而导致的,占74.1%。导致这些患者出现低视力的手术并发症包括:葡萄膜炎、人工晶状体脱位、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瞳孔损伤等。导致这些患者出现低视力的眼病包括:视神经萎缩、高度近视黄斑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老年性黄斑病变等。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679例患眼在术后3个月的视力矫正情况是:有436例患眼的矫正视力在0.3以上,有50例患眼的矫正视力在0.10.3之间,有129例患眼的矫正视力在0.050.1之间,有64例患眼的矫正视力在0.05以下。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出现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原有眼病和手术并发症的影响。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
陶方方,雷方,陈彬川[3](2014)在《白内障术后盲及低视力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白内障手术后盲及低视力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年龄≥20岁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连续病例915例(991眼),术后随访3个月,对盲及低视力的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盲及低视力者依次为170例(183眼)、129例(138眼)、113例(121眼)和105例(113眼)。白内障术后早期(1周内)导致盲及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并发症,依次为角膜水肿、一过性高眼压、后囊破裂。术后中远期(13个月)导致盲及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术前原有的眼病,其中眼底病占79.64%,依次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结论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术前及术后治疗术前原有的眼病,是防治白内障术后盲及低视力的主要方法。
陶方方[4](2014)在《白内障术后盲及低视力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白内障是全世界致盲和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唯一可以治愈的方法是白内障手术。目前主要的白内障手术方式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目的是提高视力。在白内障术后长期随访中发现,大多数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部分患者的术后视力提高不明显,甚至不提高,不能满足生活或工作的需要。盲及低视力严重损伤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了减少白内障术后盲及低视力的发生率,要分析白内障术后盲及低视力的原因,探讨白内障术后盲及低视力的防治方法。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导致盲及低视力的手术并发症、术前原有眼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为白内障术后盲及低视力的病因诊断和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1.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住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连续病例915例(991眼),资料完整。2.分别于白内障术后1天、1周、1个月及3个月检查最佳矫正视力,行裂隙灯、眼压、眼底镜、FFA和OCT等相关检查,确定盲及低视力的眼数、构成比和病因。3.对盲及低视力的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手术情况: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手术,除外伤性白内障16眼、后囊破裂4眼行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外,其余患者均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中发生后囊破裂13眼,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2.术后情况:术后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眼膏滴眼,一天四次,用至术后半个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滴眼,一天四次,用至术后3个月。发生角膜水肿、一过性高眼压等手术并发症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术后及随访过程中发现的其他眼病,也给予治疗。3.术后不同时间盲及低视力眼数和比例:术后1天、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盲及低视力依次为183眼(18.47%)、138眼(13.92%)、121眼(12.21%)和113眼(11.40%)。4.导致白内障术后盲及低视力的手术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一过性高眼压、后囊破裂、后囊浑浊和黄斑水肿等。5.导致白内障术后盲及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术前原有的眼病,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结论1.白内障术后导致盲及低视力的原因包括手术并发症和术前原有眼病,主要原因是术前原有眼病。2.术前术后持续性治疗术前原有的眼底病,是防治白内障术后盲及低视力的主要方法。3.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选择合适的白内障手术时机,减少手术并发症,可以降低白内障术后盲及低视力的发生率。4.白内障术后按时随访,可及时发现和治疗导致盲及低视力的眼病,减少盲及低视力的发生。5.白内障术前综合评估术后视力,可减少医患纠纷。
郭照洪,王宏,宋爱平,文译,侯祺,解柳[5](2013)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因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就诊于我院的患者170例(222眼),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110眼)和对照组85例(112眼),治疗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视力≤0.3者66眼(60.0%),0.3~0.5者32眼(29.1%),≥0.5~0.8者12眼(10.9%);治疗后视力≤0.3者12眼(10.9%),0.3~0.5者28眼(25.5%),≥0.5~0.8者33眼(30.0%),≥0.8者37眼(33.6%),治疗后视力明显好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视力≤0.3者64眼(57.1%),0.3~0.5者34眼(30.4%),≥0.5~0.8者14眼(12.5%);治疗后视力≤0.3者24眼(21.4%),0.3~0.5者35眼(31.3%),≥0.5~0.8者31眼(27.7%),≥0.8者22眼(19.6%),治疗后视力明显好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视力治疗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63.6%)高于对照组(47.3%),并发症总发生率(11.8%)低于对照组(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有利于患者术后的视力恢复,并发症较少。
冀哲[6](2011)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1252眼老年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回顾性分析术后低视力130眼的临床资料。结果引起术后低视力主要原因:高度近视眼黄斑病变占27.7%(36/130),老年性黄斑变性占23.1%(30/13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累及黄斑占13.8%(18/130),角膜斑翳占10.8%(14/130)。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主要原因是黄斑病变,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低视力者仍有重要意义。
王新[7](2009)在《老年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相关因素及解决对策。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82例(982眼),对其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矫正视力光感~0.4。0.3>最佳矫正视力≥0.05者为低视力诊断标准,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82眼患者术后低视力共98眼,其中手术所致术后低视力35眼,术前病变所致术后低视力63眼。手术并发症致低视力的原因多为角膜水肿,术前病变致低视力的原因主要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等。结论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影响视力提高的主要原因为术前存在的眼底病变。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充分估计导致术后低视力的危险因素是避免术后低视力的关键。
王顺,艾明,贺涛,江双红,邢怡桥[8](2009)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方法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116例136眼,根据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程度按照2002年国际临床分类法分为:A组(无明显DR)58眼,B组(非增生性DR)78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光感~0.2,均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周~48个月,观察术前、术后与低视力有关的因素。结果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3者,A组6眼(10.3%),B组24眼(3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按照患者糖尿病病程、术前血糖控制情况(HbA1c)、眼底DR分期及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分别对低视力的发生率进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角膜内皮水肿16眼(11.8%),人工晶状体表面纤维素性渗出7眼(5.1%),瞳孔局部后粘连5眼(3.7%),术后血糖应激性升高4例(3.4%)。术后12眼(8.8%)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随访6个月时,后囊膜混浊28眼(20.6%),15眼(11.0%)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主要与糖尿病病程、术前血糖控制情况、眼底DR病变程度、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因素有关。术前或术后及时、有效地对DR进行激光治疗,对防治低视力有重要意义。
王新[9](2009)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原因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的改善情况,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低视力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手术均由同一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手术者完成。对524例(600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老年性白内障491眼;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为78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为21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并发白内障患者为10眼。对患者术后1天、1周、1月、3月的视力、并发症、术前原发眼病进行临床分析。低视力标准采用WHO(1973)诊断标准。结果:术后1天视力<0.3者215眼(35.83%),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为角膜水肿和前部葡萄膜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为23.00%,其中发生于Ⅲ级核8眼(5.80%)、Ⅳ级核42眼(30.43%)Ⅴ级核88眼(63.77%)。术后3月视力<0.3者99眼(16.50%),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为术前已有的原发眼病。低视力发生率: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为13.23%(65/491);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为29.49%(23/78);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为38.10%(8/21);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并发白内障患者为30.00%(3/10)。结论:(1)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白内障手术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安全性。手术并发症已不是造成术后晚期低视力的主要原因。(2)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为术后短期的角膜水肿及炎症反应;后期影响视力的原因为术前已有的原发眼病,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
屈艳梅[10](2009)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和前房角的变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相当于中医眼科学之“五风内障”是亚洲,特别是中国人的主要类型,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变厚,位置前移,从而使具有PACG解剖基础患者的前房角进一步变窄,瞳孔阻滞加重,青光眼发生机率增高,晶状体是引起瞳孔阻带的重要因素,理论上讲消除晶状体因素的影响可有效阻止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近年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日臻完善,为了探讨对于合并白内障的浅前房、窄房角,易发生PACG的患者,能否单纯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达到增视又可以预防PACG发生的目的,课题随初选取了临床上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了该手术的治疗。方法:1.连续性选取2008年3月~2009年3月在东直门医院眼科门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27例,30只眼,其中男6例,7只眼;女21例,23只眼,年龄49~86岁,平均(71.23±10.11)岁。病例纳入标准为:晶体混浊,视力低于0.5;前房角宽度:窄1级至窄4级;周边前房深度<1CT;眼压正常:8~21mmHg;周边虹膜膨隆;患者知情同意。2.手术方法:表面麻醉和球后麻醉下距角巩膜缘2.00mm结膜处行反眉弓状巩膜隧道切口,在2点近角膜缘之透明区做角膜穿刺,再用3.2mm穿刺刀在巩膜隧道前端穿刺入前房,前房注入上海其胜生物制剂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粘弹剂,然后行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采用美国AMO公司的Diplomax型超声乳化仪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清除皮质,植入AMO公司的6.0mmSensar折叠式人工晶体于囊袋内,清除粘弹剂,切口自然闭合。3.疗程:60天。4.观察指标:观察术前、术后1天、7天、15天、一月、二月视力、压平眼压和6点钟处周边前房深度,观察术前、术后一月、二月中央前房深度和上、下、鼻,颞侧前房角宽度。5.统计学处理:采用SAS8.2统计分析软件。手术前后眼压和中央前房深度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手术前后视力、前房角和周边前房深度的变化采用X2Cochran-Mantel-Haenszel(X2cmh)检验。结果:1.视力:手术后不同时期与手术前视力分别进行X2cmh检验,显示统计学上均有极度显着性差异(P<0.0001),表明30只术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眼压:去除角膜厚度的影响,角膜厚度值视为恒定,30只眼术前平均眼压(16.03±2.36)mmHg,术后1天平均眼压(16.83±4.42)mmHg,差异无显着陛(P=0.23);术后7天平均眼压降至(14.97±3.59)mmHg,与术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15天、一月、二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4.90±2.43)mmHg、(15.03±1.96)mmHg、(14.83±2.60)mmHg,与术前比较眼压值减少,统计学上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3.中央前房深度:30只眼的中央前房深度术前为(3.04±0.46)mm,术后不同时期增至(4.06±0.33)mm、(4.08±0.38)mm,经配对t检验,统计学上均具有极度显着性差异(P<0.0001)。4.周边前房深度:术后全部患者周边前房深度≥1CT,虹膜平坦,周边部膨隆消失。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期周边前房深度差异均有极度显着性(X2=43.1019,P<0.0001)。5.前房角:30只眼术前前房角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房角狭窄,术后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术前房角狭窄所在象限均重新开放。各象限术前术后差异均有极度显着性(P<0.0001)。6.临床疗效:各观察指标的有效率分别为:眼压56.67%、中央前房深度96.67%、周边前房深度100%、上方前房角宽度93.33%、颞侧前房角宽度93.33%。结论:经本次临床观察证实,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使合并白内障的浅前房、窄房角的患者在视力提高的同时,中央和周边前房加深、房角增宽、眼压下降,近期内避免了PACG的发生。此手术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发症及出现低视力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3.1 术前准备: |
1.3.2手术方法: |
1.3.3 术后处理: |
1.4 观察指标 |
1.5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 |
2.2 术后1个月盲及低视力原因分析 |
3 讨论 |
3.1 AMD |
3.2 高度近视致视网膜病变 |
3.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3.4 视神经萎缩 |
3.5 视网膜色素变性 |
(2)浅谈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出现低视力的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一般方法 |
2 结果 |
2.1 白内障患者术后出现低视力的原因 |
2.2 患者术后视力矫正的情况 |
3 讨论 |
(4)白内障术后盲及低视力的原因和防治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的并发症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1.2.2 非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1.3 观察项目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视力 |
2.2 治疗效果 |
2.3 并发症 |
3 讨论 |
(7)老年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低视力标准 |
2 结果 |
2.1 手术并发症致低视力的原因 |
2.2 术前病变致低视力的原因 |
3 讨论 |
3.1 手术并发症所致低视力的原因 |
3.2 术前病变所致低视力的原因 |
(8)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术后随访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术后视力 |
2.2 低视力的不同影响因素 |
2.3 并发症 |
2.4 随访情况 |
3 讨论 |
(9)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原因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论文正文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原因的临床分析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相关因素 |
参考文献 |
学习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缩略词表 |
致谢 |
(10)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和前房角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略缩语 |
第—部分 文献研究 |
综述一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中西医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
1 中医学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西医学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2.1 PACG患病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2.2 PACG分类研究进展 |
2.3 PACG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
2.3.1 年龄因素 |
2.3.2 性别因素 |
2.3.3 人种因素 |
2.3.4 遗传因素 |
2.3.5 PACG的眼球解剖因素 |
2.4 PACG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2.4.1 单纯性瞳孔阻滞导致的房角关闭 |
2.4.2 单纯性非瞳孔阻滞导致的房角关闭 |
2.4.3 多种机制共存导致的房角关闭 |
2.4.4 血液流变学与PACG发病机制的研究 |
2.4.5 A型性格与PACG发病机制的研究 |
2.4.6 人眼房水心钠素含量与PACG发病机制的研究 |
2.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眼前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1 超声乳化术对单纯白内障患者前房和房角的影响 |
2 超声乳化术对伴有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的前房和房角的影响 |
3 超声乳化术对眼压的影响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部分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和前房角的变化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病例纳入标准 |
2.3 病例排除标准 |
2.4 剔除病例标准 |
2.5 终止和撤出病例标准 |
2.6 脱落病例 |
3 研究方法 |
3.1 术前检查 |
3.2 手术方法 |
3.3 术后处理 |
3.4 疗程 |
3.5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
3.5.1 观察指标 |
3.5.2 测定方法 |
3.6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3.7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视力 |
3 眼压 |
4 中央前房深度 |
5 周边前房深度 |
6 前房角 |
7 临床疗效 |
8 术后并发症 |
讨论 |
1 PACG病因病机的分析 |
2 手术方法和疗效分析 |
2.1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 |
2.2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 |
2.3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3 手术的安全性及手术并发症 |
4 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 |
5 问题与展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发症及出现低视力原因分析[J]. 安程坤.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05)
- [2]浅谈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出现低视力的原因[J]. 孙志海. 当代医药论丛, 2014(10)
- [3]白内障术后盲及低视力的原因和防治方法[J]. 陶方方,雷方,陈彬川.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4(04)
- [4]白内障术后盲及低视力的原因和防治方法[D]. 陶方方. 郑州大学, 2014(03)
- [5]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J]. 郭照洪,王宏,宋爱平,文译,侯祺,解柳. 眼科新进展, 2013(01)
- [6]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J]. 冀哲.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09)
- [7]老年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临床分析[J]. 王新. 眼科新进展, 2009(12)
- [8]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原因[J]. 王顺,艾明,贺涛,江双红,邢怡桥. 眼科新进展, 2009(12)
- [9]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原因的临床分析[D]. 王新. 郑州大学, 2009(S1)
- [10]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和前房角的变化[D]. 屈艳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