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织保暖内衣 絮片类》行业标准即将出台(论文文献综述)
倪冰选,万翠云,朱国权[1](2021)在《针织保暖内衣新旧标准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工信部在2019年12月24日发布了新版标准FZ/T 73022-2019《针织保暖内衣》,并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针对《针织保暖内衣》新旧标准内容的不同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王歆云,周爱晖[2](2014)在《保暖内衣:神乎的“自发热”?》文中指出商家卯足了劲举着"高科技"的大旗,频频推出"新概念"来吸引眼球,各种材质令人眼花缭乱,无从下手。其中,号称"自发热"的保暖内衣颇受欢迎,在其广告宣传词中赫然写着:发热纤维、保暖率高达60%、保持37℃恒温等。那么,这些说法到底靠不靠谱呢?
亢秀杰[3](2013)在《浅析针织发热内衣与针织保暖内衣的差异》文中提出又是一年秋冬季,市场上保暖内衣迎来新一轮的销售热潮,商家打出"高科技"的招牌,频频推出"新概念"来吸引顾客的眼球,"暖力卡""热力卡""炭卡""塞维卡"等名词满天飞,以宣称产品具有热能功效、可以自发热者也不乏其数。但无论商家如何宣传,作为保暖内衣原材料无外乎就是棉、毛、涤纶、腈纶、丙纶、粘纤、莫代尔等几种。而目前对人体具有热保护作用的内衣有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保暖内衣,一种是新型的吸湿发
张光旭[4](2008)在《保暖用中空、多孔纱线及其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保暖内衣是针织行业的固有产品。这类内衣要求柔软,贴身穿着舒适,一般以全棉为原料;同时要求质地蓬松,含空气而保暖,常用双罗纹组织结构。随着科技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原料还是结构,保暖内衣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本课题拟通过改变纱线结构获得保暖用织物。织物传热系数越低时,保暖效果相对较高。静止空气的传热系数较各种纺织材料低,故在纺织材料中,静止空气的含量越大,保暖效果也越好。为了获得良好的保暖效果,通过改变纤维、织物结构以提高织物中静止空气含量的方法被广泛应用。本课题拟通过改变纱线的结构,增加纱线内的空洞和孔隙量,从而提高织物中静止空气的含量,以达到提高保暖效果的目的。试验分纱线结构与织物结构两部分。主要侧重于纱线及织物成形的可行性及参数制定部分。以传统纺纱工艺为基础,通过对环锭细纱机的改进,以水溶性维纶纱为芯纱或伴纺纱,利用包芯纱工艺和sirofil纱工艺纺制包芯纱和sirofil纱,并初步制定合理的纺纱工艺,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对纱线进行退维,采用不同工艺参数进行比较,给出合理的退维工艺。经织造后的针织物通过退维获得中空、多孔纱织物,与常规纱织物进行比较,确定中空、多孔纱织物的生产可行性。同时,采用不同的维纶比例、维纶细度和不同外包纤维纺纱同时纺制相同工艺条件下常规纱织造获得8类34种织物。比较不同结构比例的中空、多孔纱织物及常规纱织物,并进行强力、保暖、透气、硬挺度等一系列测试。测试在不同比例、成分条件下中空、多孔纱织物的性能变化,分析纱线结构及性能的变化原因,制定合理的维纶比例和维纶细度选择范围。在织物结构部分,主要采用不同的针织结构,在相同工艺参数条件下,比较织物保暖、透气性的变化,分析结构与织物性能变化的关系,为后续织造过程提供可靠的结构选择依据,以充分发挥中空、多孔纱织物的保暖优势。经过分析比较可知,维纶比例选择20%-25%、维纶细度选择45D时,可以在纯纺针织物各方面性能上得到基本兼顾。维纶的细度和采用的外包纤维的性质都会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各项性能。所以考虑对织物性能的不同需要,再根据需要选择纱线结构、维纶比例、细度和纤维品种,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工艺效果。
刘岚[5](2007)在《新功能服装功能性标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消费者对服装的要求日益提高,其中的表现之一是对功能性服装的要求不断提高。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市场上新型功能性服装销售现状,分析了其中包含的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和消费心理的生成。提出功能性服装的“非功能”现象及其原因。本着规范消费市场,提高我国服装商品品质及诚信度水平的目的,提出建立我国的功能性服装标准体系的设想。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是服装标准概述,叙述了我国服装标准的起源、服装标准的概述以及服装标准制定和应用。第二章是新型功能性服装,这一章主要叙述了各种功能性服装的类型与特点、功能性服装的发展概述,和功能性服装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第三章是功能性服装市场现状,主要论述了功能性服装的市场销售状况及“非功能”现象,通过了两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一个是通过消费心理学、另一个是通过信息经济学,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原因。第四章是功能性服装标准体系基础框架。主要指出了功能性服装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其中包括功能性服装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充分性。提出了功能性服装标准的制定原则与方法,还有功能性服装产品标准的基本内容。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搞好功能性服装标准化体系建设,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国际贸易、开展技术引进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执行先进的标准,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功能性服装产品,所以建立完善的功能性服装标准体系是开展竞争性生产经营的关键决策,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的技术保证,是使我国功能性服装产品迈出国门的一个基本保证。
孙国华,刘静伟,郭景全[6](2006)在《中国内衣标准与国外的差距不可忽视》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内衣业在短短的十余年间,以20%~30%的速度崛起,形成了基本完整的产业和市场体系。目前我国现行内衣标准体系主要有:GB/T8878—2002棉针织内衣、FZ 81001—1991睡衣套、FZ/T 73006—1995腈纶针织内衣、FZ/T 73008—2002针织T恤衫、FZ/ T 73012—2004文胸、FZ/T 73013—2004针织泳装、FZ/T 73016—2000针织保暖内衣絮片类、FZ/T 73017—2000针织睡衣、FZ/T
韩竞[7](2006)在《产业特色突出 编织温馨生活》文中指出$T中国纺织报二十年新闻回顾——针织篇 在国内消费需求的巨大推动下,我国针织工业近几年成为纺织行业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特别是近几年,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2001年针织面料出口首次超过进口;2004年针织服装的出口额首次与梭织服装平分秋色;?
孙玉钗[8](2005)在《针织物热舒适性能研究与针织保暖产品设计》文中提出本文主要探讨针织内衣织物的热量传性能及传递性能影响因素;针织工艺参数、针织物结构等对针织保暖内衣热舒适性的影响;并对针织棉毛内衣以及夹层式保暖针织内衣的保暖性能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模型实际着装情况,采用热流量作为织物系统保暖性能的描述指标,弥补了热阻、CLO值以及保暖率等作为服装系统保暖性描述的一个直接特性,相对地与边界条件无关的不足,因此能够准确反映使用条件变化时服装保暖性能的变化;此外,本文确定用织物与人体接触时皮肤最大瞬态热流量损失,描述织物与人体接触时的接触冷感,对服装穿着过程的接触舒适性进行研究。 分析过程中,首先由热量传递的三种传递机理:传导、对流、辐射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前人理论研究的经验,在具体分析、综合判断纺织品的结构特征、热量传递规律以及与环境换热过程中外边界条件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热量通过纺织品传递的理论,建立了综合考虑三种传递机理及其共同作用的新的理论模型。 在建立热量传递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数学模型的求解一直是困扰纺织品热舒适性研究的难题之一。由于纺织品热量传递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及多变性,如,纺织品结构参数、穿用过程中不同的穿用形念、环境因素对热量传递的影响等,没有强有力的计算工具很难系统分析描述热量传递的过程及各种因素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热量传递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温度以及热流。温度代表了物体具有的热能,而热流代表热能由一处向另一处的流动。温度分布以及温度梯度决定了热流量,通过纺织品向外界传递的热流量大小直接反映了着装过程中人体向外界的热量散失,也即反映了纺织品的保暖情况。本文分析热量通过由纺织品与空气层组成的纺织品系统传递时,系统截面温度分布以及热流量变化。并对不同使用条件下纺织品的热量传递过程以及热舒适性进行分析。 本文分析的重点是针织内衣棉毛织物及夹层式针织保暖内衣,一般情况下这两种织物紧贴人体穿在罩层。因此,织物与人体接触时人体的瞬间冷暖感描述及影响因素分析是本文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同黎娜[9](2005)在《针织一个行业的崛起》文中指出首届针织产品流行趋势发布会举行 3月29日,“2005年中国针织新产品暨流行趋势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法国诺阳花边、赛洋国际集团等六家企业发布了最新一季针织产品流行趋势,其中,赛洋集团北极绒纺织品有限公司作为中国保暖内衣行业惟一代表,首次对2005?
吴晓虹[10](2004)在《关注保暖内衣新标准 享受健康新生活》文中认为
二、《针织保暖内衣 絮片类》行业标准即将出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织保暖内衣 絮片类》行业标准即将出台(论文提纲范文)
(1)针织保暖内衣新旧标准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适用范围 |
2 产品号型 |
3 内在质量 |
3.1 纤维含量 |
3.2 水洗尺寸变化率 |
3.3 色牢度 |
3.4 透气率 |
3.5 其他 |
4 外观质量 |
4.1 表面疵点 |
4.2 规格尺寸 |
4.3 缝制规定 |
5 其他 |
5.1 抽样规则 |
5.2 判定规则 |
5.3 产品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和贮存 |
6 结语 |
(2)保暖内衣:神乎的“自发热”?(论文提纲范文)
区别:价格贵在“更保暖” |
专家:有混淆概念之嫌,不可一概而论 |
市场:合格产品有硬指标,选购需认准 |
(3)浅析针织发热内衣与针织保暖内衣的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 保温原理不同 |
2 执行标准不同 |
3 考核指标和检测方法不同 |
4 存在问题及建议 |
(4)保暖用中空、多孔纱线及其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保暖内衣的发展 |
1.2 理论基础 |
1.3 原料及纱线的应用 |
1.4 水溶性维纶 |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原料、试验及测试方法 |
2.1 原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测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纺纱试验及分析 |
3.1 纱线结构理论分析 |
3.2 纺纱工艺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织造、退维试验 |
4.1 织造工艺 |
4.2 退维工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织物性能测试及分析 |
5.1 捻系数的影响 |
5.2 维纶比例及结构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5)新功能服装功能性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服装标准概述 |
1.1 纺织服装标准的起源 |
1.2 我国标准概述 |
1.3 我国服装标准概述 |
1.4 服装标准的制定和应用 |
第二章 新型功能性服装概述 |
2.1 功能性服装的类型与特点 |
2.2 功能性服装发展概述 |
第三章 功能性服装市场现状 |
3.1 功能性服装的销售现状 |
3.2 功能性服装的“非功能”现象 |
3.3 功能性服装消费状况的归因分析 |
3.4 服装商品的监督管理 |
第四章 功能性服装标准体系基础框架 |
4.1 功能性服装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 |
4.2 功能性服装标准制定原则与方法 |
4.3 功能性服装产品标准的基本内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8)针织物热舒适性能研究与针织保暖产品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本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三章 热量传递数学模型的建立 |
3.1 “导热+对流+辐射”热量传递数学模型基本假设条件 |
3.2 温度场 |
3.3 传导 |
3.4 对流 |
3.5 辐射 |
3.6 热量通过纺织品传递数学模型的建立 |
3.7 热量传递方程的求解条件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针织保暖内衣絮类衬垫层及絮类纺织品保暖性能分析 |
4.1 有限元方法介绍及其在保暖材料热传递性能分析中的应用 |
4.2 织物参数的确定 |
4.3 空气运动客观描述及对流系数的计算 |
4.4 不同环境温度下风速对絮类纺织品保暖性能的影响 |
4.5 在丙纶絮料基础上增加里料、面料后纺织品系统热传递性能 |
4.6 环境温度与风速对保暖产品保暖性的实验研究 |
4.7 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对比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针织内衣热传递过程细节描述及热传递影响因素分析 |
5.1 热量通过纺织品传递过程的一般性描述 |
5.2 热量通过纺织品传递过程的细节描述 |
5.3 传导、对流、辐射对热量传递的影响 |
5.4 织物层数对热量传递的影响 |
5.5 环境温度对热量传递的影响 |
5.6 空气层厚度对热量传递性的影响 |
5.7 热量传递过程及其纺织品系统配置对热传递影响的实验研究 |
5.8 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对比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针织物结构对保暖性能的影响 |
6.1 保暖面料编织工艺设计 |
6.2 织物保暖性能测试与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主要结论 |
附录:与论文相关的主要工作 |
致谢 |
四、《针织保暖内衣 絮片类》行业标准即将出台(论文参考文献)
- [1]针织保暖内衣新旧标准对比分析[J]. 倪冰选,万翠云,朱国权. 纺织科技进展, 2021(02)
- [2]保暖内衣:神乎的“自发热”?[J]. 王歆云,周爱晖. 福建质量技术监督, 2014(12)
- [3]浅析针织发热内衣与针织保暖内衣的差异[J]. 亢秀杰. 中国纤检, 2013(24)
- [4]保暖用中空、多孔纱线及其性能的研究[D]. 张光旭. 东华大学, 2008(12)
- [5]新功能服装功能性标准研究[D]. 刘岚. 天津工业大学, 2007(02)
- [6]中国内衣标准与国外的差距不可忽视[J]. 孙国华,刘静伟,郭景全. 中国制衣, 2006(11)
- [7]产业特色突出 编织温馨生活[N]. 韩竞. 中国纺织报, 2006
- [8]针织物热舒适性能研究与针织保暖产品设计[D]. 孙玉钗. 东华大学, 2005(06)
- [9]针织一个行业的崛起[N]. 同黎娜. 中国服饰报, 2005
- [10]关注保暖内衣新标准 享受健康新生活[J]. 吴晓虹. 大众标准化, 2004(12)
标签:保暖内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