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宇神话是如何破灭的(论文文献综述)
范瀚文[1](2019)在《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我国要实现在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是促进实体经济供给质量的提升,从而建立我国经济质量上的优势。制造业既是实体经济的核心,又是持续发展的根基,保持制造业健康高效运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了庞大而完备的生产制造体系以及生产能力,但整体上供给质量不高,难以及时应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因此,通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制造业的供给质量成为发展面向新时代制造业的必由之路,而解决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则是其中的核心环节。我国步入工业化后期之后,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的放缓趋势明显,制造业受累程度更为严重。2015年全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仅为3.5%,是近十年来最低增速。虽然自2016年开始呈现缓慢回升的态势,但已经增长疲态尽显,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和库存高企等矛盾显现出来。在这些表层矛盾背后,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值得注意。当前我国制造业深层次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供给与需求的结构错配方面,即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市场难以出清。一方面,低端产品供给远大于需求,出现严重的产品过剩,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产品质量数量都不足,市场份额被国外占有。这种现象源于我国制造业长期以来过度依靠要素投入获取增长,形成低端路径依赖,而低技术投入的结果必然是低端的产出,无法适应国际和国内逐渐提高的产品精细化、高端化、个性化需求。因此,我国制造业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转型升级,由无效低端的旧供给逐步转变为高效高端的新供给,实现制造业供给与需求的对立统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途径可以归结为技术进步和资源重新配置两种,解决僵尸企业问题正是后者,这就建立了僵尸企业问题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关联。僵尸企业作为低端无效供给的代表,长期占用大量资金、土地、机器设备等宝贵资源却不产生经济效益,直接拉低了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不仅如此,僵尸企业还会对正常企业产生溢出效应,影响它们的健康运行。僵尸企业作为本应该退出市场的无效供给在市场中继续生存,甚至还持续扩大已经过剩的产能,是我国制造业新旧供给转换和供给质量提升的一大障碍。由于僵尸企业是微观供给主体,因而僵尸企业问题首先是供给侧的问题,解决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的任务于当下显得既艰巨又紧迫。本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下研究我国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有助于认清僵尸企业问题的本质,更好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扫除这一障碍。本文的研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观察视角,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石,以中国实体经济的支柱制造业为研究主体,以妥善解决僵尸企业问题为核心目标来展开。首先,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对僵尸企业问题的本质做出解释,为展开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为更好地承接现有研究成果做出针对我国国情和现实的僵尸企业问题研究,进而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其次,本文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国际流行的僵尸企业识别法进行修正,并分地区、行业和所有制展示了我国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的现状。对僵尸企业危害的分析表明僵尸企业问题是阻碍制造业新旧供给转换和转型升级的一大障碍,想要化解制造业结构性矛盾就必须妥善解决僵尸企业问题。再次,本文基于供给侧角度对制造业僵尸企业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将僵尸企业问题作为供给问题分析有利于从深层发现僵尸企业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进而本文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僵尸企业造成的供需错配影响,并深入考察政府干预因素对僵尸企业危害的放大作用,旨在证明依靠市场自发作用才是清退僵尸企业的最优途径。最后,本文选取与我国具有相似之处的东亚模式代表国家日本和韩国作为样本,在分析这两个国家处理僵尸企业问题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的对策建议。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对我国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从现状、危害、形成机理、国际比较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我国现阶段的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不是周期性问题,不能通过刺激政策解决。我国制造业企业作为供给主体对需求的“质”和“量”变化的适应性差,一旦面临需求冲击就会爆发僵尸企业问题。由于刺激政策只能掩盖而不能真正解决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匹配的矛盾,因此刺激政策对我国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的缓解效果是短暂的,解决方式需要从供给侧管理入手。第二,从正常企业沦为僵尸企业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产业供给结构失衡是制造业僵尸企业形成的外部诱因。由于产业政策诱导、政府间竞争和宏观经济波动等因素,产业供给结构会发生失衡。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僵尸企业更容易滋生。其次,企业供给质量低下是制造业僵尸企业形成的内在基础。创新能力不足、管理体制不合理以及优秀企业文化缺失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企业供给质量的低下,从而逐渐丧失自生能力,只有外力扶持才能继续存活。最后,无效供给无法清除是制造业僵尸企业形成的本质原因。僵尸企业未能被市场的力量所清退得益于银行和政府造成的软预算约束以及低效退市机制的阻碍作用。第三,制造业僵尸企业对供求匹配产生抑制作用,非国有企业成为主要受害者,而政府干预的加强会加深这一危害。僵尸企业作为无效供给不仅大量侵占有限资源,还破坏市场竞争秩序,加剧正常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阻碍了有效供给的增量提质。正常企业作为供给主体适应外部需求变化的能力被削弱,从而对供给和需求的匹配产生负面影响,即表现为僵尸企业对非僵尸出口企业的出口规模产生挤出效应。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制优势,所受僵尸企业的影响并不显着,而民营经济的活力则受制于僵尸企业问题。此外,政府干预因素的负面作用表明行政手段并不利于直接解决僵尸企业问题,促使僵尸企业在市场的作用下自行退出是最好的选择。第四,解决我国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的根本在于供给侧改革即体制机制改革,落脚点是建立并维持正常的银企关系与合理的政企关系。首先,进入新常态之后的僵尸企业问题并非周期性问题而是阶段性问题,应该从供给侧的视角重新审视并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解决。其次,建立正常的银企关系是重要一环。构建完备市场需要同时推进金融市场改革与国资国企改革,解除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受到的制约因素并促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最后,建立合理的政企关系是另一个重要环节。推行有限政府需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从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作用。第五,由于我国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成因复杂,因此解决对策同样也需要从多方面共同发力,协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与体制机制改革,其中经济结构调整又包含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两方面。产业层面上的对策是减轻产业供给结构失衡;企业层面上的对策是提升市场主体供给质量;制度层面上的对策是推进市场体制机制改革,从而沿着减少存量和控制增量的思路来解决我国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本文主要的学术贡献在于:第一,从供给侧的视角指出僵尸企业问题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联系。僵尸企业问题从供给侧的视角来分析就是如何顺利淘汰旧供给并转型升级为新供给,如何减少无效供给并增加有效供给的问题。解决僵尸企业问题就是消除资源重新配置的障碍,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从供给侧视角对我国制造业僵尸企业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为化解供给侧的矛盾奠定新的理论基础。第二,在对我国制造业僵尸企业进行识别时加入政府补贴的因素对现有识别法进行修正,提出一种将补贴软约束情况考虑在内的识别法。本文通过制造业企业大样本数据对僵尸企业造成的供需错配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其中政府干预因素的负面作用表明行政手段并不利于直接解决僵尸企业问题,促使僵尸企业在市场的作用下自行退出是最好的选择。第三,本文提出我国进入新常态之后的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是阶段性问题,应该从供给侧的视角重新审视并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解决,落脚点是建立正常的银企关系与合理的政企关系,促使僵尸企业在市场作用下自行退出。进而,本文据此提出解决我国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任泽平[2](2018)在《韩国在增速换挡期面临的挑战、应对与启示》文中研究指明在后发国家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经济体。韩国创造了"汉江奇迹"成功地翻过高收入之墙。本文全面、认真地作了分析,以期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有益的借鉴。
潘庆丽[3](2017)在《无限美好在虚幻—(2005—2015)热播仙侠剧研究》文中认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仙”“侠”文化历史悠久,无论是在古人的典籍笔记,还是在民间传说中都有记载,它在我国民族文化记忆力里逐渐形成了瑰丽灿烂的古典仙侠传统文化,它带有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浪漫想象,亦是人类精神领域绵绵不断的向往。“文变染乎世情”,当下仙侠传统文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又不断以影视剧的方式走进观众的视野,在荧屏上刮起一次又一次的“仙侠风”,给观众营造了一个个浪漫美好的仙侠世界,在社会上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追剧热潮。仙侠剧以其清新自然的影视画面,青春靓丽的人气演员,浪漫传奇的历险情节,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给观众营造了一个美好的仙侠世界,在这里,没有现实世界那么多物质、功名的烦扰,没有现实中的失落、无奈,这里,有的是幻丽缥缈的世外仙境,有的是矢志不渝的纯洁爱情,有的是行侠仗义的江湖好友,有的是拯救苍生建功立业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成就感,生命充满传奇和希望。文学是作家的白日梦,作家既为自己造梦,也为读者造梦,而读者和观众读作品看影视作品也是一场寻梦之旅,在作品中获得虚幻的满足,虽然仙侠剧给人们呈现的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但那也是人们的心灵得以栖息的一个地方。对此类型的文艺,文艺界褒贬不一,研究文章廖如晨星,但其作为一种持续活跃于荧屏的电视剧类型,必有其自身的文化成因,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笔者在本文旨在从仙侠剧的文化生态环境、作者、作品、受众这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整体系统的研究。本论文由绪论、主体、结语三大部分组成,在主题部分主要分四个章节对仙侠剧进行研究:绪论部分主要涉及了以下内容: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对仙侠剧的母本基础——仙侠小说及游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且对仙侠小说与奇幻及玄幻小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探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对改编自网络仙侠小说及游戏的仙侠剧进行了发展历程的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仙侠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从收视率及研究对象的特征两个方面阐述了笔者选取的五部仙侠剧作为本论文主要研究对象的依据;笔者介绍了当前文艺界对此文艺类型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自己思考后的问题;笔者还介绍了进行此课题研究的方法;最后,笔者简要论述了用文学四要素理论以及用此理论分析仙侠剧的可行性。论文主体部分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分析仙侠剧产生的文化生态环境。东西方文化的影响、网络仙侠母本基础、政策与科学的助力、大众审美倾向的引领这四个方面是仙侠剧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的文化生态环境,笔者由此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仙侠剧的产生及流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传统仙侠文化因子与当代西方奇幻文艺的共同影响;仙侠剧改编的母本基础——网络上流行的诸多仙侠小说及仙侠网络游戏;近年来国家政策对网络文艺的助力,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文本转换成影视剧所提供的强大支撑;当前现实节奏下大众对这一“超然凡尘物外”、良好“心里避难所”的美好浪漫影视剧的审美期待等是这一类型影视剧产生并得以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第二章主要是对仙侠剧的创作者进行研究。对仙侠剧的创作者进行研究主要涉及了对原着作品的创作者及仙侠剧的制作者的研究。笔者在本章从仙侠剧原着小说的创作者和读者,仙侠游戏的创作者和玩家,仙侠剧的演出者和制作者、仙侠剧制作团队等四个方面分析仙侠剧的集众之力,合众之智的创作特色。一部影视剧的产生,尤其是在当今网络媒介充分发展的新形式下,绝非仅仅是个人之力促成的结果,笔者在此章分析了仙侠剧的主要创作者的特点。第三章主要是对仙侠剧作品本身进行研究。笔者在本章从仙侠剧的时空背景、人物创设、故事情节、思想文化等方面来探讨其思想艺术特色。虚实结合的时空背景,平凡而又传奇的人物创设,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别意新翻的传统文化是这一类型电视剧的主要特色,仙侠剧的这些特色给受众营造了一个虚幻中美好的仙侠世界。第四章主要是从受众层面对仙侠剧的接受现状进行研究。从仙侠剧的观众、文学评论研究、持续创作以及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对仙侠剧的接受环节进行研究,探讨这一影视剧在读者接受方面的特殊性。仙侠剧的观众主要是一群处于人生特殊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群体,他们身心发展阶段的特殊性使其对此类非现实的虚幻的仙侠世界有着强烈的向往,对此类型电视剧怀有极大的热情。笔者肯定了仙侠剧给观众所带来的积极感受,但也提醒观众不可沉迷于剧情,以免对现实生活带来消极影响。此外,对于仙侠剧的接受,与仙侠剧的热播、读者的狂热追求、持续创作及产业化发展相比,学界关于仙侠剧的学术研究却相对滞后。结语部分,笔者从仙侠剧作品本身、仙侠剧与传统及现代文化的联系以及其所体现出来的多重可贵精神等方面对其优点进行了赞扬,同时,笔者对仙侠剧的缺点如多数的作品缺乏深刻内涵、高度商业化,为追求商业利益而过分迎合观众口味儿,作品的类型化生产等进行了批判,并且提醒观众理性观剧。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仙侠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文艺类型,我们也不应苛责其十全十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引导才是恰当的做法。
焦娜[4](2016)在《谈财务杠杆在企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现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债权资本已成为企业资本的重要构成部分,而财务杠杆正是在企业负债经营中发挥作用的。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是指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
杨朝萍[5](2009)在《基于文化的中日韩企业管理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朝着一体化进展,在世界各国争先恐后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几种具有代表意义的经济发展模式。即:日本模式、韩国模式、欧美模式、中国特色模式等。但是无论哪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各国也都正在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以使自己能够不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在此过程中,各国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借鉴成为必然的需求。在此,我们将通过对中日韩三国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和比较来探索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模式。本文在理论基础部分对比较管理理论和管理移植理论首先做了基本的介绍和探讨,这对于管理研究和管理实践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是本文的基本理论出发点。本文从演进路径、企业文化方面对中日韩企业分别展开探讨:在演进路径方面,在不同的客观环境中,中日韩三国的企业有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本部分首先对中日韩三种不同演进路径进行了分析,并对中日韩三国企业的演进模式进行了比较。值得关注的是,韩国企业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而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安然无恙,至少在当时是这样的,本部分也特此对韩国模式的弊端等问题作了研究;在企业文化方面,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中韩两国企业管理中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并且各有特点,韩国在东方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一定的西方文化,中国则在长期内一直作为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中对这些内容的详细比较和分析。希望本文能够对中韩两国企业管理的促进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在中日两国企业管理比较中,提出家庭主义、忠孝观等文化对比点。从文化对比点入手,将历史穿插其中,文章从微观、宏观角度出发对中国企业的管理提出建议与对策。
仲英[6](2004)在《折戟沉沙铁未销——大宇:曾经一片“不沉的陆地”》文中指出美国《财富》杂志一年一度颇具权威性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令全球众多的企业、企业家心驰神往、如醉如痴。以至于“世界500强”的追随者们将500强企业的发家史及致富秘诀视为圣经和圭臬,能成为500强中的一员是他们孜孜以求的梦想。然而,“世界500强”——这一极具动态性的概念,在为辉煌和成功者炫耀的同时,也在为落伍和失败者擦拭眼泪。历史车轮不改前行的脚步,大浪淘沙,不进则退。企业文化与宏观战略的驾御、政府保护与科学管理的协调,不仅仅是曾经“不沉的陆地”——大宇集团给我们的现身说法,更是摆在目前所有企业经营者面前亟待破解的疑团。
陈支农[7](2004)在《“大马不死”成不了定律——大宇破产的教训与启示》文中研究表明 韩国大宇曾创造了一个速成神话,从成立到崛起为世界汽车业巨无霸之一,仅用了不到20年时间。但超速发展的背后是单薄的根基,大宇这座铸就了30年的“摩天大楼”刚进入21世纪就轰然倒塌。事实上,大宇神话的破灭,固然有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但经济政策、经济体制等宏观方面的社会积弊也不可忽视。在3年后的今天,剖析大宇失败的根源对我们仍有借鉴价值。过度举债走进死胡同 金宇中的发迹有其自身努力的原因,而政府给予的支持也是重要因素。在创业前期,金宇中正赶上政府主导型开发政策大行其道
陈支农[8](2003)在《神话的诞生与破灭——“大宇现象”给我们的教训与启示》文中认为大宇曾创造了世界车坛的一个速成神话。从成立到崛起成为汽车业界的巨天霸之一,仅用了不到20年时间,这给强调民族自尊的韩国人带来过无限的自豪和荣耀。但超速发展的背后是单薄的根基,大宇这座铸就了3O年的“摩天大楼”的轰然倒塌,又是那么地令人措手不及。人们称之为“大宇现象”。
陈支农[9](2003)在《韩国“大宇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 大宇曾创造了世界车坛的一个速成神话。从成立到崛起为汽车业界的巨无霸之一,仅用了不到20年时间,这给强调民族自尊的韩国人带来过无限的自豪和荣耀。但超速发展的背后是单薄的根基,大宇这座铸就了30年的"摩天大楼"的轰然倒塌,又是那么地令人措手不及。人们称之为"大宇现象"。
赵文明,何嘉华[10](2003)在《“大宇”神话的破灭——“章鱼足式”扩张的悲剧》文中指出 大宇曾创造了世界车坛的一个速成神话。从成立到崛起为汽车业界的巨无霸之一,仅用了不到20年时间。这给强调民族自尊的韩国人带来过无限的自豪和荣耀。但也许超速发展的背后是单薄的根基,时至今日。大宇这座"摩天大楼"的轰然倒塌,又是那么地
二、大宇神话是如何破灭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宇神话是如何破灭的(论文提纲范文)
(1)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解释 |
二、西方经济学经济理论解释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僵尸企业的内涵与识别 |
二、僵尸企业的产生原因与不良影响 |
三、僵尸企业的处置方式 |
四、文献评述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我国制造业僵尸企业现状与危害剖析 |
第一节 我国制造业僵尸企业的识别方法 |
一、国际僵尸企业识别法的发展演进 |
二、国际僵尸企业识别法在我国的适用性 |
三、针对我国僵尸企业的识别法修正 |
第二节 我国制造业僵尸企业的现状 |
一、整体变化趋势 |
二、分地区分布情况 |
三、分行业分布情况 |
四、分所有制分布情况 |
第三节 我国制造业僵尸企业的危害剖析 |
一、加剧供需结构的错配 |
二、抑制有效供给的产生 |
三、阻碍制造业转型升级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制造业僵尸企业的形成机理:基于供给侧视角的分析 |
第一节 制造业僵尸企业形成的外部诱因:产业供给结构失衡 |
一、选择性产业政策诱导 |
二、地区间经济增长竞争 |
三、国内外宏观经济波动 |
第二节 制造业僵尸企业形成的内在基础:企业供给质量低下 |
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
二、管理体制问题突出 |
三、工匠精神普遍匮乏 |
第三节 制造业僵尸企业形成的本质原因:无效供给无法清除 |
一、银行提供僵尸信贷支持 |
二、地方政府父爱主义保护 |
三、市场低效退出机制阻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制造业僵尸企业对供求匹配的影响:基于出口规模的实证检验与分析 |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一、出口规模挤出效应分析 |
二、企业所有制异质性分析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
第三节 实证检验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回归结果分析 |
第四节 政府干预作用的进一步分析 |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二、实证检验 |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一、改变僵尸企业识别的严苛度 |
二、选择性偏差问题的处理 |
三、内生性问题的处理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僵尸企业问题处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
第一节 日本的僵尸企业问题 |
一、日本僵尸企业问题的经济背景 |
二、日本僵尸企业问题的制度根源 |
三、日本僵尸企业问题的处理实践 |
第二节 韩国的僵尸企业问题 |
一、韩国僵尸企业问题的经济背景 |
二、韩国僵尸企业问题的制度根源 |
三、韩国僵尸企业问题的处理实践 |
第三节 经验与启示 |
一、从供给侧视角审视僵尸企业问题 |
二、正常的银企关系衍生于完备市场 |
三、合理的政企关系产生于有限政府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解决我国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产业层面:减轻产业供给结构失衡 |
一、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创造合作机遇 |
二、推进“互联网+”战略培育产业新业态 |
三、推行区域差异化策略促进产业转移承接 |
第二节 企业层面:提升市场主体供给质量 |
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创新动力 |
二、激发企业家活力催生高效率民营企业 |
三、鼓励企业服务化转型实现价值链攀升 |
第三节 制度层面:推进市场体制机制改革 |
一、健全市场退出机制,提高破产程序效率 |
二、完善金融市场制度,培育独立市场主体 |
三、降低政府干预程度,推动产业政策转型 |
本章小结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
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附录 |
致谢 |
(2)韩国在增速换挡期面临的挑战、应对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韩国在增速换挡期面临的挑战 |
(一) 1961-1979年高速追赶期形成的体制机制和经济结构 |
1、建立了权威主义和发展主义的政府。 |
2、制定五年计划, 并配套相关奖惩和执行机制。 |
3、为达到政府目标, 对扶持的行业和企业给予信贷分配、减税等激励措施。 |
4、为配合出口导向战略, 实施了汇率贬值、进口管制、FDI限制、资本账户管制等措施。 |
5、培育私营企业和自主品牌, 增强企业竞争和创新意识。 |
6、政府重视基础设施、教育和研发投入。 |
7、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注意保持收入分配公平。 |
(二) 高速追赶期的成就与产生的问题 |
(三) 80年代以后进入转型期面临的新挑战 |
1、民众对政治民主和社会福利需求增加。 |
2、支撑高速增长的要素条件发生基本面性的变化。 |
3、房地产长周期峰值到达。 |
4、经济减速带来财政金融风险和产能过剩风险。 |
5、结构性矛盾和金融自由化引发高通胀与资产泡沫。 |
6、服务业管制导致低效率, 阻碍产业升级。 |
7、国际环境发生变化, 加大开放和产业升级的压力剧增。 |
二、1980-1997金融危机前韩国的应对、进展与问题 |
(一) 金融危机前的政策应对与结构改革 |
1、实施宏观稳定政策, 但货币环境仍然宽松。 |
2、实施重化工业投资调整与产业合理化政策, 但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反竞争措施。 |
3、推动金融自由化, 但监管机制没有相应跟上。 |
4、实施进口自由化和资本市场开放, 货币错配与期限错配现象严重。 |
5、实施鼓励竞争和限制财阀政策, 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
6、增加福利开支, 但政府经济建设投资也大幅攀升。 |
(三) 金融危机前经济转型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
1、沿着正确的方向, 开启了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不可逆转的潮流。 |
2、奠定了一定的制度基础, 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 |
3、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和技术基础, 为开启新增长阶段创造了条件。 |
三、1998-2003年金融危机后韩国的政策应对与结构改革 |
(一) 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与原因 |
1、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韩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过程。 |
(二) 金融危机后金大中政府对形势的认识与结构改革 |
1、金大中政府对当时形势的认识 |
2、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的应对 |
4、公共部门改革 |
5、劳动部门和社保改革 |
6、扩大对外开放 |
7、信息化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
3.3.金大中政府改革的效果 |
四、金融危机前后的政策比较与启示 |
(3)无限美好在虚幻—(2005—2015)热播仙侠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仙侠小说及游戏简述 |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及其发展情况概述 |
三、仙侠剧研究现状述评 |
四、研究方法 |
五、文学四要素理论及其分析仙侠剧的可行性分析 |
第一章 仙侠剧生成的文化生态环境 |
第一节 东西方文化的影响 |
第二节 网络仙侠的母本基础 |
第三节 政策与科技的助力 |
第四节 大众审美期待的引领 |
第二章 仙侠剧的创作者特色 |
第一节 爱好幻想的小说创作者 |
第二节 别具特色的游戏开发者 |
第三节 热情参与的原作粉丝 |
第四节 倾力打造的制作者 |
第三章 仙侠剧的艺术特征 |
第一节 虚实结合的时空背景 |
第二节 平凡而又传奇的人物形象 |
第三节 曲折离奇的历险情节 |
第四节 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 |
第五节 别意新翻的传统文化 |
第四章 仙侠剧的接受现状研究 |
第一节 青少年为主的观众群体 |
第二节 持续不断的同类创作 |
第三节 如火如荼的产业化发展 |
第四节 相对滞后的学术研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4)谈财务杠杆在企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财务杠杆概念 |
二、财务杠杆的效用 |
三、企业运用财务杠杆应注意的问题 |
(一) 将财务杠杆视同为企业负债。 |
(二) 忽视财务风险, 过度利用财务杠杆。 |
(三) 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
1、合理控制风险。 |
2、合理确定负债。 |
3、提高息税前收益率。 |
4、建立相关偿债制度。 |
四、财务杠杆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
(一) 合理举债, 借债有度。 |
(二) 优化资本结构, 弱化债务筹资风险。 |
五、财务杠杆案例分析 |
六、结语 |
(5)基于文化的中日韩企业管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
1.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日韩经济 |
1.2.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 |
1.2.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本经济的发展 |
1.2.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韩国经济的发展 |
1.3 中日韩企业管理比较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理论基础综述 |
2.1 比较管理理论综述 |
2.1.1 比较管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
2.1.2 比较管理理论溯源 |
2.1.3 比较管理研究理论的不同流派 |
2.2 比较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2.1 比较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 |
2.2.2 比较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 |
2.2.3 比较管理研究的几个经典模型 |
2.3 管理移植浅析 |
2.3.1 管理移植的概念 |
2.3.2 论管理移植的功能和作用 |
2.4 管理移植的过程描述 |
2.5 管理移植活动的基本原则 |
第三章 中日韩企业历史演进路径 |
3.1 中国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演进路径 |
3.1.1 最早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个体工商户 |
3.1.2 私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然 |
3.2 日本大企业集团的演进路径 |
3.2.1 财阀集团的模式 |
3.2.2 产业集团的模式 |
3.3 韩国部分大企业演进的路径 |
3.3.1 韩国政府的主导推动作用 |
3.3.2 大力向国际市场扩展 |
3.3.3 资本负债 |
3.3.4 多元化发展 |
第四章 中日韩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 |
4.1 中国企业文化 |
4.1.1 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
4.1.2 儒家文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
4.2 日本民族文化的特点与企业管理 |
4.3 韩国企业的文化 |
4.3.1 韩国企业的文化特点 |
4.3.2 儒家文化对韩国企业的影响 |
4.4 中日民族文化比较对中国企业管理的启示 |
4.5 中韩企业文化比较对中国企业管理的启示 |
第五章 中日韩企业文化代表 |
5.1 中国企业文化代表-海尔模式 |
5.1.1 海尔的成长历程 |
5.1.2 海尔集团发展战略 |
5.1.3 海尔的企业文化 |
5.1.4 海尔企业文化的结晶-海尔大学 |
5.2 日本企业文化代表-丰田纲领 |
5.2.1 丰田文化-生产文化 |
5.2.2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 |
5.3 韩国企业文化代表-大宇神话 |
5.3.1 大宇神话的破灭和重生 |
5.3.2 大宇的企业文化 |
5.4 中日韩三个代表企业的文化交集——儒家思想 |
5.4.1 儒家思想在亚洲的传播 |
5.4.2 儒家思想在中日韩三国代表企业中的体现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折戟沉沙铁未销——大宇:曾经一片“不沉的陆地”(论文提纲范文)
大宇现在时 |
岁月如歌 |
“大宇精神”何时再现 |
四、大宇神话是如何破灭的(论文参考文献)
- [1]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研究[D]. 范瀚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2]韩国在增速换挡期面临的挑战、应对与启示[J]. 任泽平. 发展研究, 2018(03)
- [3]无限美好在虚幻—(2005—2015)热播仙侠剧研究[D]. 潘庆丽. 曲阜师范大学, 2017(02)
- [4]谈财务杠杆在企业中的应用[J]. 焦娜.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23)
- [5]基于文化的中日韩企业管理比较研究[D]. 杨朝萍. 天津大学, 2009(S2)
- [6]折戟沉沙铁未销——大宇:曾经一片“不沉的陆地”[J]. 仲英. 中外企业文化, 2004(10)
- [7]“大马不死”成不了定律——大宇破产的教训与启示[J]. 陈支农. 经营管理者, 2004(02)
- [8]神话的诞生与破灭——“大宇现象”给我们的教训与启示[J]. 陈支农. 管理与财富, 2003(09)
- [9]韩国“大宇现象”给我们的启示[J]. 陈支农. 改革与开放, 2003(10)
- [10]“大宇”神话的破灭——“章鱼足式”扩张的悲剧[J]. 赵文明,何嘉华. 发现,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