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105例职业病工伤致残病例分析

莆田市105例职业病工伤致残病例分析

一、莆田市105例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情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齐金鑫[1](2017)在《船员人身损害中雇主责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船员是世界航运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世界航运大国,我国船员群体庞大,保护船员的合法权益对于我国航运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我国船员权益保护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船员人身损害赔偿领域的立法相对较少且效力低下,造成了在复杂的劳动、劳务关系中,船员经常会陷入不知向谁主张权利的困境。不仅如此,劳动纠纷中的工伤保险、民事侵权法律以及雇佣合同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更使船员的维权之路变得异常艰难。本论文旨在从雇主责任的角度对船员的人身损害赔偿问题进行研究,该角度从船员不同的就业形式入手,确定雇主责任的承担主体,理清雇主责任的承担方式,并结合我国船员就业形式提出合理化建议,力图从船员就业制度、工伤赔偿制度等方面全面地保障船员的合法权益。以此研究目的,本文分为5章对于船员人身损害中雇主责任问题进行了分析、解决以及提出合理建议。第1章确定本文所研究内容的基本概念定义,通过比较中外定义并结合本文研究方向确定了本文基本概念的定义;第2章通过对于船员不同就业形式的梳理,分析在不同法律关系中雇主责任的法理基础;第3章集中讨论特殊情况下船员人身损害雇主是否承担责任的问题;第4章根据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以及行业特点,从雇主责任承担标准和承担方式两方面分析了船员获得赔偿的数额和方式;第5章结合本文对于船员人身损害中雇主责任存在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其中包括船员就业形式、工伤保险制度、船东财务担保等法律制度的完善。

裴培[2](2013)在《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责任竞合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因交通事故使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同时又构成工伤时,针对受害人如何进行人身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给付的竞合问题一直颇有争议。由于目前法律制度的盲区使这一现实中频发的竞合问题亟待寻求立法给予明确的答案。目前对于该责任竞合问题的解决途径,法律制度上还没有准确定位,因此各地区同案不同判的审判结果使该问题在实践中又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本文旨在从社会实际角度出发,在梳理和分析现有法律规定的漏洞与不足基础上,将责任竞合问题的出现情况逐步分解、细化,意图提出合理公平的解决途径以便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利。本文首先将交通事故的侵权主体分为“因第三人侵权”与“因用人单位侵权”两种情况,继而根据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在用人单位侵权下划分为责任“完全竞合”与“不完全竞合”两种模式。此外,为充分全面的涵盖到现实所有可能性,再将不完全竞合情况下的“车主与实际支配人相分离”的三种侵权模式逐一区分讨论,力求“问题从生活中来,答案回归于生活”。经过反复思考和分析,最终得出本文结论:交通事故中侵权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的责任竞合问题,因第三人侵权时选择补充模式,因用人单位侵权的责任完全竞合情况下选择替代模式、责任不完全竞合时区分情况的适用替代模式与补充模式。

张劲松[3](2012)在《残疾人社会排斥及其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福建省泉州市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有8300万残疾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而且残疾人的数量还在持续增长。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同时残疾人也是世界上被边缘化程度最严重的群体之一。由于我国残疾人事业基础薄弱,残疾人受到社会排斥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残疾人群体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残疾人群体的权益保护和社会帮扶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本文首先对社会排斥和社会支持理论进行了综述,得出了社会支持是消除社会排斥的基本判断。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访谈、观察等方法,结合调查数据和案例,对泉州市残疾人受到的社会排斥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剖析其产生的根源。对残疾人社会支持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家庭、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等给予残疾人的支持进行逐一分析,指出当前残疾人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提出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是消除残疾人社会排斥、解决残疾人问题的途径。本文给出构建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政府主导、发动社区力量、发展非政府组织、拓展志愿服务、实现残疾人服务社会化和提高残疾人服务的专业化程度。

陆劲松[4](2012)在《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安全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预防、对已经发生的事故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期望用最经济、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降低事故的损失、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这不但是国家政府监管部门持续关注和支持的,更是企业的迫切需要。因此,加强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铁路建设项目中,铺架工程所占比例较大,伴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从业人员基数不断增加、机械设备不断更新以及管理方法、手段的不断改变,使得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主要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对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在全面研究国内外参考文献,确定研究思路和内容后,采用了对比分析法、归纳法、数学建模等方法对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以及风险应对进行了研究,取得的进展主要有几下几点:(1)界定了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和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并分析了其特点;对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最终选定了故障树分析法,并详细研究了该方法的运用步骤;(2)对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评价方法和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最终选择了LEC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并详细研究了方法的运用步骤。(3)结合研究成果,对向铺铁路JX-3标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根据结果提出了一般性和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本文研究侧重于生产实际,对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柳忠卫,鲁晨生[5](2006)在《城市农民工法律援助问题研究(上)——关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弱势群体》文中研究说明农民工目前总数已超过一亿,成为我国第二、第三产业中真正的主力军,他们的合法权益往往受到各种侵害,而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对其利益的保护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这种情形下,通过法律援助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已成为农民工最经济且最有效的选择。本文以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农民工的再社会化诸问题为视角,探讨了目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不足之处,并就其完善措施展开讨论,以期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王芳[6](2006)在《制度视角下的中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分析背景,以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安排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分析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和唯物辩证法,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地阐明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现状和意义,分别从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制度障碍及其给农民工市民化造成的影响,初步回答了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安排问题,着重阐述了如何通过完善各项制度来提升农民工市民化水平这一问题。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选题进行了基本说明,阐述了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和意义;第二部分对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进行了分析,为论文的发展作了基本的铺垫;第三部分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安排。本文的研究成果:一是论证了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制度障碍,二是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理性认识问题,三是提出了完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性建议。本文的立足点和目标是通过完善各项制度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宋轶群[7](2005)在《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交通运输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门,而以汽车为主要运载工具的道路运输业又是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础。福建省道路交通运输业发展快速,但是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机制存在弊端,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提出道路交通事故的安全管理对策,创新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在交通企业引进现代安全管理模式,从而建立起适合福建省交通安全管理实际的管理机制,达到抑制和消除交通事故的发生的目的,促进福建省交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本课题首先立足于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研究并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交通安全管理经验和技术。研究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并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接着,本课题进一步明确了福建省交通厅的组织结构、安全管理职责和其他交通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应用目标设置理论,确定交通部门的安全管理目标并落实安全管理职责。根据国际上先进的“4E”安全科学策略,从道路交通的安全宣传教育、执法模式、交通工程、应急救援四个方面,强化交通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能。建立安全监督部门,实现对交通企业更有效的监督。随后,本课题针对福建省交通企业存在的安全管理的不足,引进现代安全管理模式。首先引进OSHMS,由于OSHMS建立的核心是企业的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于是针对福建省交通企业的现状设计风险管理系统,并分别建立了风险评价体系和程序、风险控制策略和企业风险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形成规章制度和文件。接着引入∏型安全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危险源的监控体系,完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网络安全管理系统(NSMS)和局域网络。接着介绍其他的安全管理模式,如HSE管理模式。最后,在有效实施上述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基础上,完善并强化了企业自身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吕柯[8](2004)在《“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和途径》文中认为实施城镇化战略,不仅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必须跨越的历史阶段,而且也是解决目前以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难题的关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实施城镇化战略中,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怎样提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怎样使农民转变为市民。而近年来出现在城市的大量“农民工”,则是率先走出农村的一批农民,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能够在城市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立足之地。应该说,“农民工”是最有条件和可能首先实现市民化的。可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分割和分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使“农民工”虽然在城市就业和居住,为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却仍处于没有城市户口的外来打工者无奈而尴尬的社会地位,成为生活在城市边缘一个最大的弱势群体。因此,将“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与城镇化的实现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农民工”市民化,减少我国农民的数量,从而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城镇化战略,让已经具备准市民资格的“农民工”,逐步地转变为市民,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减轻社会震荡。这样,两方面的问题统筹研究、统筹解决,就成为本文的一个重要视角和研究的切入点,它不仅对推进我国城镇化的战略研究和社会学学科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城乡差距问题以及“农民工”自身有关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从“农民工”市民化这一重要战略意义出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运用调查数据,分析“农民工”的现状、特点与贡献,指出“农民工”市民化,不仅能够推动我国整个的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发展,而且还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有效减少“民工潮”流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举措,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相反,如果不将“农民工”转化为城市市民,不仅会给“农民工”带来许多两难的困境和尴尬的遭遇,而且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WP=4>可见,“农民工”市民化并非是一项权宜之计,而是我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还必须看到,在现阶段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思想认识、政策制度、不同社会群体以及“农民工”自身素质等方面的障碍,阻碍着“农民工”市民化的顺利推进。因此,本文在探讨“农民工”市民化的途径中,强调一定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推动“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化,指出:要努力提高政府决策部门对“农民工”市民化重要性的认识,有条不紊地推进户籍、土地及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确定适宜和动态的“农民工”市民化标准,大力营造“农民工”市民化的适宜环境,同时,还要培育大容量的就业载体,加强“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高,使其逐步改变和适应城市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尽快融入城市社会。当然,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必须走出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明确“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是推动我国城镇化最现实和最正确的选择,更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必须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和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有关问题,以保证“农民工”市民化的健康发展。

黄加庆,吴金焰,柯朝晖,侯志华,康素萍,陈福顺[9](2000)在《莆田市105例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情况分析》文中指出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了解我市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情况,探讨致残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发生率,本文对莆田市1995~1998年105例职工工伤情况进行分析。1 对象与方法

二、莆田市105例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情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莆田市105例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船员人身损害中雇主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
    1.1 雇佣关系、雇主责任内涵的厘定
        1.1.1 雇佣关系的定义
        1.1.2 雇主责任的定义
    1.2 船员人身损害
        1.2.1 船员的定义
        1.2.2 人身损害的定义
第2章 船员不同雇佣关系中人身损害的雇主责任
    2.1 船员劳动关系下的雇主责任
        2.1.1 船员劳动关系下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
        2.1.2 船员劳动关系下人身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赔偿的关系
    2.2 船员劳务派遣关系下的雇主责任
        2.2.1 劳务派遣三方关系性质界定
        2.2.2 劳务派遣关系下雇主责任的法律规定
        2.2.3 我国船员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分配
    2.3 船员劳务关系下的雇主责任
        2.3.1 船员劳务关系的雇主责任的法律规定
        2.3.2 我国船员劳务关系下雇主责任的认定
    2.4 船员外派关系下的雇主责任
        2.4.1 海员外派服务机构与船员的法律关系界定
        2.4.2 外派机构对其派出船员承担雇主责任的情况
        2.4.3 外派机构缴纳工伤保险不能减免船东雇主责任
第3章 船员人身损害中雇主责任之确定因素
    3.1 身份因素
        3.1.1 船东作为雇主的识别
        3.1.2 船舶管理人的法律地位
        3.1.3 船舶挂靠情况下雇主责任主体
        3.1.4 未取得相应船员资格而在船上工作的人员
    3.2 时空因素
        3.2.1 在船上非工作期间的人身损害
        3.2.2 靠泊期间船员离船的意外事故造成的人身损害
        3.2.3 船员派遣途中以及遣返途中的人身损害
    3.3 事件因素
        3.3.1 船员在船期间失踪的雇主责任
        3.3.2 船舶碰撞等第三人侵权行为导致船员人身损害
        3.3.3 船员职业病
        3.3.4 雇主责任的免责事由
第4章 船员人身损害中雇主责任之承担
    4.1 船员人身损害中雇主责任的承担标准
        4.1.1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
        4.1.2 船员集体协议
        4.1.3 船员就业协议
    4.2 船员人身损害中雇主责任的承担方式
        4.2.1 雇主责任险
        4.2.2 船东互保协会保赔保险
第5章 我国船员人身损害中雇主责任制度之完善
    5.1 改革现有的船员外派服务法律制度
        5.1.1 明确工伤保险缴纳主体
        5.1.2 将船员服务法律关系规定为特殊的劳务派遣
    5.2 将雇主责任与工伤保险制度合理衔接
        5.2.1 建立改良的工伤兼得模式
        5.2.2 明确船员劳务派遣中工伤保险与各方赔偿责任的关系
    5.3 从法律上规定界定船员劳动合同与船员劳务合同的标准
        5.3.1 应考虑双方主体以及用工性质
        5.3.2 推广使用标准船员合同
    5.4 完善与加强海事主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
        5.4.1 完善船东对船员雇主责任的财务保证机制
        5.4.2 对于船员就业合同进行备案监督并为船员提供法律援助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责任竞合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典型案例分析
    (一) 责任竞合问题的提出背景
    (二) 支持双重赔偿案例
    (三) 不支持双重赔偿案例
    (四) 两种赔偿产生冲突的原因
二、 国外对两种责任竞合问题的适用模式分析
    (一) 选择模式
    (二) 兼得模式
    (三) 替代模式
    (四) 补充模式
三、 现行法下对人身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竞合问题的不足与完善
    (一) 最高法《解释》处理责任竞合问题的实践困境
    (二) 分不同情况对责任竞合问题适用模式的理性选择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3)残疾人社会排斥及其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福建省泉州市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1.2.1 残疾人的概念
        1.2.2 关于社会排斥的研究
        1.2.3 关于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
        1.2.4 关于残疾人问题的研究
        1.2.5 关于残疾人的政策和文件
    1.3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 理论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思路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残疾人面临的社会排斥及其根源:以泉州市为例
    2.1 泉州市残疾人面临的社会排斥
        2.1.1 观念排斥
        2.1.2 环境排斥
        2.1.3 教育排斥
        2.1.4 就业排斥
        2.1.5 其他排斥
    2.2 残疾人受到社会排斥的根源
        2.2.1 社会观念落后
        2.2.2 政府忽略对公民社会的培育
        2.2.3 残疾人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
第3章 泉州市残疾人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3.1 泉州市残疾人社会支持现状
        3.1.1 家庭支持
        3.1.2 政府支持
        3.1.3 非政府组织支持
        3.1.4 企业支持
    3.2 泉州市残疾人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
        3.2.1 社会支持理念存在偏差
        3.2.2 政府主导力度不足
        3.2.3 残疾人的社会支持体系脆弱
    3.3 造成的问题及其社会影响
        3.3.1 残疾人生活和生存状况差
        3.3.2 家庭负担大
        3.3.3 残疾人难以融合、发展
        3.3.4 残疾人违法犯罪
第4章 构建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基本思路
    4.1 国内外几种有效的社会支持模式
        4.1.1 香港模式
        4.1.2 德国模式
        4.1.3 日本模式
    4.2 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4.2.1 坚持政府主导
        4.2.2 发动社区力量
        4.2.3 发展非政府组织
        4.2.4 拓展志愿服务
        4.2.5 实现残疾人服务社会化
        4.2.6 提高残疾人服务的专业化程度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福建省二代残疾人证发证情况排名通报
附录 B:市区某自闭症儿童培训机构学生情况调查表

(4)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2.1.1 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概念
        2.1.2 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特点
    2.2 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2.2.1 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2.2.2 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2.2.3 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应对
    2.3 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及评价的基本方法
        2.3.1 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2.3.2 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3.1 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3.2 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3.2.1 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方法对比研究
        3.2.2 运用故障树分析法进行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识别
        3.2.2.1 故障树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3.2.2.2 故障树中的事件及符号定义
        3.2.2.3 故障树的编制及分析程序
        3.2.2.4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及布尔运算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4.1 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评价方法
        4.1.1 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评价方法对比研究
        4.1.2 运用LEC法进行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评价
        4.1.2.1 LEC法基本概念
        4.1.2.2 LEC公式中各项因素取值规定
        4.1.2.3 LEC法危险源危险性评价等级划分
    4.2 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
        4.2.1 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综合评价方法选择
        4.2.2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综合评价
        4.2.2.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步骤
        4.2.2.2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步骤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向莆铁路JX-3标铺架工程概况
        5.1.1 线路概况
        5.1.2 地形地貌及气象特征
        5.1.3 工程施工条件
        5.1.4 施工总体方案
    5.2 向莆铁路JX-3标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5.3 向莆铁路JX-3标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5.3.1 向莆铁路JX-3标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评价
        5.3.2 向莆铁路JX-3标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综合评价
        5.3.2.1 评价对象层次模型构建
        5.3.2.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5.3.2.3 综合评价
    5.4 向莆铁路JX-3标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应对
        5.4.1 一般性应对措施
        5.4.2 针对性应对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的主要论文或参与的主要项目

(5)城市农民工法律援助问题研究(上)——关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弱势群体(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农民工权益遭侵害之现象透视及原因分析
    (一) 农民工权益易遭侵害的原因
    (二) 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实然分析
三、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应然性分析
    (一) 农民工法律援助的理论根据

(6)制度视角下的中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关键词
前言
    (一) 当前关于中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的简要综述
    (二) 本文的研究内容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一) 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内涵
    (二) 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现状
        1. 量的分析
        2. 质的分析
    (三) 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
        1. 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
        2. 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
        3. 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 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
    (一) 户籍制度是农民工市民化的根本制度障碍
        1. 二元户籍制度使农民工难于在城市扎根立足
        2. 二元户籍制度造成了农民工与市民之间的待遇不平等
        3. 二元户籍制度不利于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4. 二元户籍制度增加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性成本
    (二) 就业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
        1. 现行的就业制度阻碍农民工进入首属劳动力市场
        2. 现行的就业制度不利于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维护
        3. 现行的就业制度造成了农民工的工资歧视
    (三) 教育培训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
        1. 现行的教育培训制度不利于农民工获得接受培训的机会
        2. 现行的教育培训制度不利于农民工提高劳动技能
        3. 现行的教育培训制度不利于农民工就业
        4. 现行的教育培训制度不利于农民工提高综合素质
    (四) 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
        1. 缺乏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制度安排
        2. 缺乏农民工失业保险的制度安排
        3. 缺乏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制度安排
        4. 缺乏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制度安排
三、促进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安排
    (一) 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安排的理性认识
        1. 不固化现有的仅针对农民工的制度安排
        2. 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只能逐步取消
        3. 确立起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渡性制度安排
    (二) 逐步取消户籍制度,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1. 逐步弱化社会待遇与户籍相联系的制度安排
        2. 逐步进行户籍制度的配套改革
        3. 逐步建立新型户籍制度
    (三) 深化就业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1. 健全法制
        2. 建立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
        3. 完善劳动就业信息系统
        4. 改革城市企业用人制度
        5. 促进非正规就业制度化
    (四) 创新教育培训制度,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1. 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培训制度
        2. 构筑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
        3. 完善多渠道的教育培训资金投入机制
        4. 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培训制度
    (五)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1. 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工伤保险制度安排
        2. 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医疗保险制度安排
        3. 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失业保险制度安排
        4. 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安排
        5. 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
        6. 逐步将农民工逐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
结束语
英文摘要、关键词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7)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
        1.1.1 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1.1.2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概念
        1.1.3 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弊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拟采用的技术方法
第二章 国外交通安全管理机制研究动态
    2.1 国内的交通安全管理动态
    2.2 国内外交通安全管理经验借鉴和启发
        2.2.1 强化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2.2.2 制定交通安全计划和管理目标
        2.2.3 依法管理交通
        2.2.4 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体系
        2.2.5 道路安全审计
        2.2.6 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2.2.7 建立大交通管理机制
第三章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
    3.1 人的安全管理
        3.1.1 驾驶员的安全因素
        3.1.2 驾驶员安全管理对策
    3.2 车的安全管理
        3.2.1 车辆的安全因素
        3.2.2 车辆的安全管理对策
    3.3 路的安全管理
        3.3.1 道路的安全因素
        3.3.2 道路的安全管理对策
    3.4 环境的安全管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府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的改善
    4.1 福建省交通部门的安全管理机制
    4.2 政府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
        4.2.1 确立总体目标
        4.2.2 建立安全目标管理体系
    4.3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4.4 行政执法监督
        4.4.1 改革执法模式
        4.4.2 新型执法管理体系
        4.4.3 体系实施
    4.5 交通工程和管理技术
        4.5.1 交通工程的安全审计
        4.5.1.1 道路安全审计的内容
        4.5.1.2 道路安全审计的实施
        4.5.2 交通工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4.5.2.1 主线监控系统
        4.5.2.2 判断系统
        4.5.2.3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4.5.2.4 模型库管理系统
    4.6 应急管理系统
        4.6.1 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4.6.2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设计
        4.6.3 建立应急救援响应机制
        4.6.4 交通应急预案的实施
    4.7 建立监督管理机制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交通企业安全管理
    5.1 交通企业安全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5.2 福建省交通企业安全管理弊端
    5.3 OSHMS管理模式
        5.3.1 OSHMS管理体系与传统安全管理体系的区别
        5.3.2 风险管理系统
        5.3.2.1 交通企业风险源子系统(RSS)
        5.3.2.2 企业风险因素子系统(RES)
        5.3.2.3 企业风险评价子系统(RAS)
        5.3.2.4 企业风险评价子系统(RAS)
        5.3.2.5 企业不可承受风险控制子系统(RCS)
        5.3.2.6 企业风险管理后评价子系统(RMLAS)
        5.3.3 风险评价
        5.3.3.1 风险评价方法
        5.3.3.2 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5.3.3.3 风险评价程序
        5.3.3.4 风险定量评价和风险控制
        5.3.4 OSHMS体系策划和文件的建立
    5.4 ∏型安全管理模式
        5.4.1 危险辨析系统
        5.4.2 交通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5.4.2.1 安全文化管理体系
        5.4.2.2 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5.4.3 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5.4.3.1 网络安全管理系统(NSMS)
        5.4.3.2 企业安全局域网
    5.5 其他安全管理模式
    5.6 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8)“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和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 序言
二、 “农民工”市民化的界定及其重要意义
    (一) “农民工”的由来、现状和特点
        1 、“农民工”概念的界定
        2 、“农民工”的由来
        3 、“农民工”的现状
        4 、“农民工”的特点
    (二) “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意义
        1 、“农民工”市民化能够推动我国整个的现代化进程
        2 、“农民工”市民化能够促进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发展
        3 、“农民工”市民化能够有力地推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
        4 、“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
        5 、“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6 、“农民工”市民化能够有效减少“民工潮”的流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7 、“农民工”市民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举措
三、 “农民工”进城的贡献与非市民化的尴尬境遇
    (一) “农民工”的作用与贡献
        1 、有力地冲击了城乡封闭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2 、为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
        3 、成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
        4 、转移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
        5 、增加了农民收入,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环节
        6 、成为我国经济低成本的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7 、为自身的市民化做好了准备,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
    (二) “农民工”非市民化的尴尬境遇
        1 、“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受到种种限制
        2 、“农民工”的职业苦、脏、累、险,工资待遇、社会声望低下
        3 、签订劳动合同少,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
        4 、户籍制度歧视严重,“农民工”一度成为收容遣送的受害者
        5 、居住状况差,文化娱乐生活单调
        6 、来自雇主和市民的歧视
        7 、政治权益错位,民间组织维权
        8 、子女教育的不平等
四、 “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与途径
    (一) “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分析
        1 、思想认识的偏颇
        2 、城市政府的担忧和困惑
        3 、既得利益集团和群体的阻力
        4 、户籍、土地等制度的障碍
        5 、城市基础设施的限制
        6 、“农民工”自身素质的障碍
        7 、与市民的“油水”关系,使“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困难重重
    (二) “农民工”市民化的途径分析
        1 、提高政府决策部门对“农民工”市民化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2 、确定适宜的、动态的“农民工”市民化标准
        3 、适应“农民工”市民化的要求,有条不紊地推进户籍、土地及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
        4 、培育大容量的就业载体,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根本
        5 、积极创造条件,大力营造“农民工”市民化的适宜环境
        6 、加强“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高,逐步改变和适应城市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新市民尽快融入城市社会
五、 全面客观地认识“农民工”市民化的有关问题
    (一) “农民工”市民化是推动我国城镇化最现实和最正确的选择
    (二) “农民工”市民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三) 要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和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
    (四) “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
参考文献
后记

(9)莆田市105例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分析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一般资料
        2·1·1年龄分布
        2·1·2性别分布
        2·1·3文化程度分布
    2·2伤残类别、伤残等级分布
    2·3伤亡原因
3讨论

四、莆田市105例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情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船员人身损害中雇主责任研究[D]. 齐金鑫. 大连海事大学, 2017(09)
  • [2]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责任竞合问题研究[D]. 裴培. 东北师范大学, 2013(02)
  • [3]残疾人社会排斥及其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福建省泉州市的个案研究[D]. 张劲松. 华侨大学, 2012(06)
  • [4]铁路铺架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陆劲松. 中南大学, 2012(03)
  • [5]城市农民工法律援助问题研究(上)——关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弱势群体[J]. 柳忠卫,鲁晨生.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6(04)
  • [6]制度视角下的中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 王芳. 辽宁师范大学, 2006(12)
  • [7]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研究[D]. 宋轶群. 福州大学, 2005(02)
  • [8]“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和途径[D]. 吕柯. 中共中央党校, 2004(03)
  • [9]莆田市105例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情况分析[J]. 黄加庆,吴金焰,柯朝晖,侯志华,康素萍,陈福顺.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0(01)

标签:;  ;  ;  ;  ;  

莆田市105例职业病工伤致残病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