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扩展中 Seme 和 Prime 的继承

动词扩展中 Seme 和 Prime 的继承

一、动词引申中的义素传承(论文文献综述)

姚怡[1](2017)在《基于语料库擦洗类单音节动词的论元搭配及语义演变研究》文中提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擦洗”一词的释义,本文将擦洗类单音节动词定义为:词的理性意义包含[+擦拭]或[+洗涤]语义特征的一类动词。并由此甄别出符合条件的单音节动词共25个:擦、冲[t?u?55]、荡、涤、墩、盥、浣、湔、净、揩、抹[mo214]、沐、漂[b iɑu214]、拭、漱、刷[?uɑ55]、涮、涂、拖、擦、揾、洗、浴、澡、濯。本文对擦洗类单音节动词的研究,综合运用词汇、语法两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语料库对擦洗类单音节动词所能搭配的论元做穷尽性研究,探讨其语义演变,分析归纳出其义项,修正并完善辞书释义。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写本课题的来源、研究现状、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不足等。既归纳出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总的来说,以往对相关类动词研究的论文主要是从语义场、语法等角度来揭示其语义特征和语法特点的,而运用语料库穷尽对相关类动词的受事论元的研究来完善动词语义系统、分析其词义演变的几乎没有,这是一个新视角,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正文。本文把25个擦洗类单音节动词按其语义大致分为了“擦拭”类和“洗涤”类。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分析研究了“擦拭”类中的单音节动词“擦”、“拭”、“揩”和“抹”和“洗涤”类单音节动词“洗”、“涤”“冲”“漂”“漱”“濯”的论元搭配与词义变化,并归纳出它们的义项,完善其语义系统,揭示其语义演变。从中可以看出,与以往辞书用传统内省的方式归纳义项相比,运用语料库穷尽对动词的受事论元的分析来归纳义位,明显更科学也更合适,而且语料库也日益完善健全。第三章是分析擦洗类单音节动词的语义演变规律。首先,它们都是从具体的本义向抽象的引申义扩展,语义演变具有单向性。其次,它们语义的演变都是通过词内语义引申和词外相因生义等方法得出新义。最后,其中有些动词随着搭配受事论元的变化从手部动词变为了口部动词,如“擦”、“揾”和“漱”,本文对其语义演变从历时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是结语,指出运用语料库对动词搭配论元进行研究以完善其语义系统并揭示其语义演变的方法是可行的,并指出了本文存在的一些问题。

吴福祥[2](2015)在《汉语语义演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历史语义学角度对两汉以来与汉语语义演变相关的研究进行回顾和述评,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和今后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陈平[3](2013)在《近三十年古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研究述评》文中指出对古汉语词义发展的研究,历来训诂学家都颇为重视。近三十年来,更是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对具体词语词义演变的研究和词义演变规律的研究。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完善。

陈平[4](2012)在《古汉语心理动词词义演变研究 ——以《世说新语》和《南齐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词义演变研究在汉语词汇研究中极具重要性,是在对大量词义演变的具体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归类、比较、分析以发现词义变化的总体趋势及其演变规律。传统词义演变研究大多是探讨单个词的词义演变,较少涉及对整类词的演变分析,不同个体的词义演变各有特点,纷繁复杂,只有通过类聚考察才能更好地归纳词义演变规律。本文以《世说新语》和《南齐书》为语料,以两书中的单音节心理动词为考察对象,以核心义素分析为词义分析方法,归纳、提取128个单音节多义心理动词的核心义素,在此基础上详细描述各个词义系统的词义演变过程,以发现古汉语心理动词演变的规律性特征。词义演变的动因有多种,其中思维、联想等心理因素对词义演变的重要意义逐渐为学界所认识、重视,而心理动词作为心理活动或状态的载体,其词义的演变则直接体现人类的认知过程和情绪变化过程,因此,对心理动词词义演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我们对词义演变中的心理因素的认识;同时,心理动词本身作为动词的一个特殊小类,意义内涵丰富,词义演变又经历漫长历史,其来源、演变过程及演变动因等都有待于做深入地探讨。本论文采用类聚的方法对古汉语心理动词的词义作批量地考察,在具体的行文中根据本义的不同,将心理动词分为“本义为非心理词”和“本义为心理动词”两大类。“本义为非心理词”的又根据本义词性的不同分为名词、形容词、动词三类,分别考察每一类非心理词引申出心理动词的演变过程及其演变规律,再从整体上总结非心理词演变为心理动词的规律;“本义为心理动词”的则根据其引申方向的不同,分为“引申出心理动词”、“引申出名词”、“引申出形容词”、“引申出普通动词”、“引申出副词”四个小类,分别探讨各小类的引申过程及其引申规律,再总结整类心理动词引申出非心理词的规律。最后对比两大类的演变规律特征,即“非心理词演变为心理动词”和“心理动词演变为非心理词”,揭示这两个逆向引申过程的不同特点。心理动词概念场的研究也是对类聚方法的运用,即本文将表达同一概念的心理动词类聚成概念场,通过对整类词语的来源演变的分析,揭示不同形式的词语如何演变出相同的概念及其演变理据。在对大量心理动词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词义系统中核心义的状况、研究价值和意义,以及“同律引申”这一词义引申类型。

杜婷[5](2011)在《现代汉语口部动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汉语词汇是认识汉语的重要角度。词汇能从语义、语法、语用等多方面反映现代汉语的特点。动词是词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词类,是句法中变化最灵活的一类词。口部动词是动词从意义层面上划分出的一个特殊小类,是典型的动词。因此,本研究以现代汉语口部动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比研究等研究方法,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口部动词进行了细致和全面的分析,以期对现代汉语动词专类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文信息处理等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语义层面,本研究对口部动词在语义上进行了分类。进而划分了八个语义场,对不同语义场口部动词的义素进行了分析和描写,找出了高频口部动词义素。同时,对口部动词的义项分布情况进行了计量统计,说明了口部动词义项丰富,词义引申情况多样的特点,分析了口部动词的词义引申路径。语法语用层面,本研究基于语料库对口部动词的总体频度做了计量分析。并以高频口部动词为例,探讨了口部动词的搭配情况,包括口部动词的两阶搭配和动宾搭配。随后讨论了口部动词作为成词语素的派生能力,主要是派生为合成词和熟语的情况。在语用方面,主要研究了口部动词的使用语境以及口部动词在词类和句法层面的活用情况。应用研究层面,本研究对对外汉语“集合式词汇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与《HSK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进行了对比,对大纲的改良提出了参考意见。结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原则,本研究提出了口部动词的基本教学设计思路。此外,口部动词研究对中文分词标注语料库的信息处理,机器翻译等也有一定的价值。本研究首次将现代汉语口部动词作为动词研究的一个特殊小类提出,其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动词小类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文章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结合,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词汇研究、教材编写等提出了新思路,也为对外汉语口部动词教学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可参考依据。

张玉洁[6](2008)在《“开”的义项分析》文中指出本文就《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开"字条的义项作一分析,考察其义项概括的情况并讨论其合理性。为了便于考察,本文以《汉语大字典》为参照,将"开"字义项作一全面比较。之后对"开"在《现汉》中收录的词语中的表义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建立义项的意见。

鄢桂芳[7](2007)在《义素分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能否正确、准确地把握、理解词义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对文章作品的理解说到底也要从理解作品的文字做起。传统语文教学中对词义的讲解一般是利用教科书,以直接表示概念的词汇意义为基本进行词义的解析,结合上下语境选择义项。多少年来,研究分析词义已习惯于以词为单位来说明一个词包含多少个义项的方法来解释,语文教学中对词义的教学也沿袭了这一方法,而这种对词义的解释又常常是囫囵的、不科学的,让人难以满意的。义素分析法深入到了词义的微观结构——义素,强化了词义的可分析性,使词义具体化,并且在操作上方便、直观,这无疑给语义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给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窗户,至少是提供了某种切实可行的探索方法。我在这篇论文中试着将义素分析可以用于语文教学的方面梳理出一个系统,希望对中级学校的语文老师们的教学有些启发帮助,至少在方法论上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高佳[8](2007)在《汉语服装量词的形成及演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与印欧语系语言相比,量词是汉藏语系语言的一个特色,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汉语量词不是一个先在的语法范畴,是随着汉语的发展逐渐产生并最终成为一个必须的语法范畴的。由於语言经济性的原则,汉语量词主要是从一些名词、动词及个别形容词演变而来的,一些量词形成後其语义仍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把量词的形成及演变过程称为量词的语法化过程,这一过程涉及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量词短语结构的变化,一是量词成员的语义的演变。本文主要对後者进行考察。量词语义具有复杂性,根据不同的语义我们可以把量词分为不同的语义聚合义场,本文对称量服装的量词义场中几个有特色的子义场的演变进行了考察。当前对量词史的研究成果主要在於对专书或断代量词作概括性的描写和分析,很少对同一搭配义场中的量词使用情况和发展演变作具体深入的研究,对量词的复杂性也主要以描写为主,这制约了对量词发展演变相关理论的总结,因此,本文试图通过考察一些有特色的服装量词子义场,从而在这些方面作一点努力。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主要简介了汉语量词的重要地位,简要回顾了汉语量词研究的现状,并说明了本文的写作缘由及写作主旨。第二部分:服装量词概述及本文研究对象。这一部分主要指明本文的具体研究对象及涉及的具体量词。本文所指的服装概念是指狭义的服装概念,外延为衣帽鞋袜,所考察的量词类别包含个体量词和集合量词中的定数量词、约量量词。因此,本文所考察的服装量词是对衣帽鞋袜进行称量的个体量词、集合量词中的定数量词和约量量词。第三部分:各历史时期服装量词语义场。这一部分分先秦、两汉、魏晋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现代七个历史时期对服装量词的几个子义场进行描写,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这些义场演变的一些特点和一些影响同一量词义场成员消长的因素,本文主要从三方面总结了影响同一量词义场成员消长的因素:同一称量域量词义场成员的竞争和替代;一些量词所负荷的语义太多,在量词系统平衡机制的作用下,其在某一称量域的用法难以发展;一些量词用於某一称量域中是出於修辞的语用目的,其出现频率不高,出现的文体有限制,并且与特定时代的审美文化相关,这样的量词容易消失。第四部分:服装量词成员的语义演变。这一部分对一些服装量词成员的语义演变过程进行考察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量词语义演变的一些诱因和机制。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语言自身发展的需求是汉语量词语法化的一个重要的诱因;语境分布的影响和高频率的使用是量词语法化的又一诱因;源词的词义是量词语法化的基础,对量词的用法起到规约作用;量词语义泛化的主要机制是思维的类推,影响量词语义泛化的因素有:源词词义的实虚程度、源词词义消失的快慢,量词系统自身的调节作用;人类的认知在量词的语法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五部分:《汉语大词典》服装量词的收词释义,这一部分对《汉语大词典》服装量词的收词释义情况进行考察。

何书[9](2006)在《《说文通训定声》的词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朱骏声(1788—1855),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其代表作《说文通训定声》对词义加以综合研究,使传统的词义研究由零散走向系统,由宏观笼统走向内部分析,由注疏解释走向演变规律的探索,既是传统词义学研究的集大成者,也孕育着现代词义学研究的因子。本论文选择适当的角度,以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作指导,全面深入地研究总结《说文通训定声》在词义研究方面的方法、成就及不足,力图给语言学史的研究提供翔实的材料,为现代词义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材料、方法和理论。 论文共分五个部分,其中四、五两章是重点。 第一章,绪论。概述了朱骏声的生平、《说文通训定声》成书的学术背景及前人的研究概况、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第二章,《说文通训定声》的体例及其对词义研究的作用。在介绍体例的基础上,对体例的作用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第三章,《说文通训定声》的本义研究。总结了朱骏声对《说文》本义的补充阐释和对误释本义的匡正及其价值。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第四章,《说文通训定声》的引申义研究。全面分析和评价了朱骏声的转注(即引申)理论;从义素遗传与变化的角度对《说文通训定声》中的名词词义引申、动词词义引申、形容词词义引申作出了全面的分析,得出了如下三个结论:一、限定义素、中心义素和关联义素是《说文通训定声》中名、动、形三个词类的引申理据,这三类义素在不同词类的引申中的运动方式有着相似的地方,即遗传、分化、改变和组合,词义引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本义的限定义素、中心义素和关联义素遗传、分化、改变和组合的过程,引申义的形成实际上就是三类义素遗传、分化、改变和组合的结果。因此《说文通训定声》的引申研究不是建立在主观臆测的基础上的,而是有着具体可寻的理据,因而其研究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二、《说文通训定声》中不同词类的词在引申过程中所涉及的限定义素、中心义素和关联义素的具体内容有着很大的区别。名词的限定义素有形貌、功能、颜色、时间、滋味、性质、方位、文化等八类义素:动词的限定义素则有主体、对象、目的、结果、方式、

苏艺彬[10](2003)在《动词引申中的义素传承》文中研究指明 一个词的意义,是这个词义所包含的诸多义素义的融合义。所谓“义素”,是最小的不能独立运用的语义单位。不同的义素组合起来,形成义位(某个义项的词义)才能构成独立运用的意义。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事物的定向思维、兴趣习惯等文化心理状态的不断变化,词义由旧义向新义不断地引申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一个词的诸多义素,或保留下来,或沿着与该义素有联系的各个方向转化,经过某些传承机制的作用产生新的义素组合,形成新的义位。因而,对词义进行义素分析,即直接从语词的意义下手,把语词的意义分解成若干个意义元素—义素,比较分析它们在引申中的运动变化情况,找出其传承类型及规律,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与解释词义。

二、动词引申中的义素传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动词引申中的义素传承(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语料库擦洗类单音节动词的论元搭配及语义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缘由及指导思想
        0.1.1 选题缘由
        0.1.2 指导思想
    0.2 研究现状
        0.2.1 辞书释义研究
        0.2.2 汉语动词的词义演变研究
    0.3 研究对象和范围
    0.4 研究目的和意义
    0.5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0.6 创新之处、难点及不足
第一章 基于语料库“擦拭”类单音节动词的论元搭配与词义变化
    1.1 “擦拭”类单音节动词的划分
    1.2 单音节动词“擦”的论元搭配与词义变化
    1.3 单音节动词“拭”的论元搭配与词义变化
    1.4 单音节动词“揩”的论元搭配与词义变化
    1.5 单音节动词“抹”的论元搭配与词义变化
第二章 基于语料库“洗涤”类单音节动词的论元搭配与词义变化
    2.1 “洗涤”类单音节动词的划分
    2.2 单音节动词“洗”的论元搭配与词义变化
    2.3 单音节动词“涤”的论元搭配与词义变化
    2.4 单音节动词“冲”的论元搭配与词义变化
    2.5 单音节动词“漂”的论元搭配与词义变化
    2.6 单音节动词“漱”的论元搭配与词义变化
    2.7 单音节动词“濯”的论元搭配与词义变化
第三章 擦洗类单音节动词的语义演变规律
    3.1 擦洗类单音节动词语义演变的单向性
    3.2 擦洗类单音节动词语义演变的模式
        3.2.1 词内语义引申
        3.2.2 词外相因生义
    3.3 擦洗类单音节动词从“手”到“口”的语义演变
        3.3.1 擦洗类单音节动词“擦”的语义演变
        3.3.2 擦洗类单音节动词“揾”的语义演变
        3.3.3 擦洗类单音节动词“漱”的语义演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汉语语义演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汉语语义演变研究的回顾
    2.1传统训诂学对汉语语义演变的研究
    2.2基于传统语义学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
    2.3基于结构主义语义学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
        (1)“语义场”理论与汉语词义演变研究
        (2) 义素分析法在汉语词义演变中的运用
    2.4基于功能主义( 认知和语用) 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
        (1) 基于认知的语义演变研究
        (2) 基于语用的语义演变研究
    2.5小结
三汉语语义演变研究的前瞻
    3.1概括汉语语义演变的模式和路径
    3.2解释汉语语义演变的机制和动因
    3.3揭示汉语语义演变的共相和殊相
四结语

(3)近三十年古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古汉语具体词义演变的研究
    (一) 单字词义演变研究
    (二) 专题、专类词义演变研究
    (三) 专书词义演变研究
二、古汉语词义演变理论研究
    (一) 一词内部词义演变规律研究
        1. 词义引申规律的具体类型的研究
        2. 词义引申规律的综合研究
    (二) 词语之间的意义演变规律
        1. 聚合同化
        2. 组合同化
    (三) 从字形构件看词义发展变化
    (四) 词义发展演变规律的综合研究
    (五) 对前人词义发展演变研究之再研究、总结
        1. 对《说文解字注》词义演变现象、规律研究
        2. 对《说文通训定声》中词义演变现象、规律的研究
        3. 对《说文解字系传》中词义演变现象、规律的研究
        4. 对《六书故》中词义演变现象、规律的研究
        5. 对《广雅疏证》中词义演变现象、规律研究
    (六) 词义引申分析的具体方法的研究
        1.“词义成分—模式”分析法
        2.“义素分析”法
        3.“核心义素分析”法
三、古汉语词义演变研究的一点思考和展望
    (一) 规范术语
        1. 一义多名
        2. 名同实异
    (二) 完善逐层分类的理论体系
    (三) 减少词义分析的主观性, 完善义素分析法
    (四) 加强词义演变的系统性研究

(4)古汉语心理动词词义演变研究 ——以《世说新语》和《南齐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古汉语词义演变研究现状
        一、古汉语具体词义演变的研究
        二、古汉语词义演变理论研究
        (一) 一词内部词义演变规律研究
        (二) 词语之间的意义演变规律
        (三) 从字形构件看词义发展变化
        (四) 词义发展演变规律的综合研究
        (五) 对前人词义发展演变研究的总结、研究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目的、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材料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古汉语心理动词词义演变研究综述
    第一节 心理动词研究现状
        一、心理动词的范围
        二、心理动词的界定标准
        三、心理动词的内部分类
        四、心理动词的语义、语法特点的研究
    第二节 词义分析基本方法
        一、词典词义分析法
        二、义素分析法
        三、核心义素分析法
        四、三种词义分析方法的异同
    第三节 本文具体的分析方法与步骤
        一、心理动词的提取
        二、义项的择取
        三、义项的排列
        四、确定词的本义
        五、心理动词词义分析
        六、心理动词词义演变梳理
第二章 非心理词到心理动词的演变
    第一节 名词引申出心理动词及其引申理据
        一、名词引申出心理动词
        二、名词引申出心理动词的引申理据
    第二节 形容词引申出心理动词及其引申理据
        一、形容词引申出心理动词
        二、形容词引申出心理动词的引申理据
    第三节 普通动词引申出心理动词及其引申理据
        一、普通动词引申出心理动词
        二、普通动词引申出心理动词的引申理据
第三章 心理动词的演变
    第一节 心理动词引申出非心理词及其引申理据
        一、心理动词引申出非心理词
        二、心理动词引申出非心理词的类型及其引申理据
    第二节 心理动词引申出心理动词及其引申理据
        一、心理动词引申出心理动词
        二、心理动词引申出心理动词的引申理据
第四章 古汉语心理动词概念场词义演变研究
    第一节 认知心理动词之概念场
        一、“猜度”义概念场词义演变分析
        (一) “猜度”义心理动词的来源
        (二) “猜度”义心理动词的词义演变类型及其演变特点
        二、“知悉”义概念场词义演变分析
        (一) “知悉”义心理动词的来源
        (二) “知悉”义心理动词的词义演变类型及其演变特点
    第二节 情绪心理动词之概念场
        一、“惧怕”义概念场词义演变分析
        (一) “惧怕”义心理动词的来源
        (二) “惧怕”义心理动词的词义演变类型及其演变特点
        二、“喜爱”义概念场词义演变分析
        (一) “喜爱”义心理动词的来源
        (二) “喜爱”义心理动词的词义演变类型及其演变特点
    第三节 意愿心理动词之概念场
        一、“思念”义概念场词义演变分析
        (一) “思念”义心理动词的来源
        (二) “思念”义心理动词的词义演变类型及其演变特点
        二、“期盼”义概念场词义演变分析
        (一) “期盼”义心理动词的来源
        (二) “期盼”义心理动词的词义演变类型及其演变特点
第五章 古汉语心理动词词义演变相关问题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古汉语心理动词核心义概况及其研究价值
        一、古汉语心理动词核心义概况
        二、核心义分析与心理动词本义的确定
        三、核心义分析与词典编纂
        (一) 核心义分析与词典释义
        (二) 核心义分析与疑难词解释
        (三) 核心义分析与义项间关系的确定
        四、核心义分析与通假字的判定
        五、核心义分析与同义词辨析
    第二节 古汉语心理动词词义演变类型“同律引申”说
        一、同律引申现象
        二、同律引申的研究价值
结语
索引 《世说新语》、《南齐书》单音节心理动词音序检字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现代汉语口部动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词汇研究的需要
        1.1.2 动词研究的需要
        1.1.3 应用研究的需要
    1.2 相关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1.2.1 现代汉语动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2.2 现代汉语动词专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2.3 现代汉语口部动词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范围、指导理论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范围
        1.3.2 指导理论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口部动词的语义分析
    2.1 口部动词在语义上的分类
    2.2 不同语义场的口部动词义素分析及描写
        2.2.1 口部动词的再分类
        2.2.2 口部动词义素的共同特征
    2.3 口部动词的义项分布及词义引申
        2.3.1 口部动词的义项分布及性质
        2.3.2 口部动词的词义引申路径
    2.4 口部动词的性质
第三章:基于语料库的口部动词语法语用分析
    3.1 口部动词的总体频度
    3.2 高频口部动词的搭配分析
        3.2.1 口部动词的两阶搭配
        3.2.2 口部动词的动宾搭配
    3.3 口部动词的派生能力研究
        3.3.1 口部动词派生为合成词
        3.3.2 口部动词派生为熟语
    3.4 口部动词的语用分析
        3.4.1 口部动词的使用语境
        3.4.2 口部动词的活用
第四章:现代汉语口部动词的应用研究
    4.1 口部动词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4.1.1 与《HSK大纲》的对比
        4.1.2 对集合式词汇教学的建议
        4.1.3 口部动词的教学原则及教学设计思路
    4.2 口部动词与信息处理
第五章: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义素分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义素简说
三、国内外有关义素分析理论
四、语文教学与义素分析
五、义素分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义素分析在词语教学中的运用
    2、义素分析在句子教学中的作用
    3、义素分析在修辞教学中的作用
六、结语
七、参考文献

(8)汉语服装量词的形成及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量词在汉语乃至汉藏语系中的地位
    1.2 量词研究现状
    1.3 本文写作的缘起
    1.4 本文的指导理论及方法
    1.5 本文写作目标及价值
2 本文研究对象概述
    2.1 本文所指的服装概念
    2.2 量词的分类
    2.3 本文所考察的服装量词
3 各历史时期服装量词语义场
    3.1 先秦服装量词语义场
        3.1.1 上衣量词:领
        3.1.2 配套类服装量词:称、真
        3.1.3 鞋量词:两
        小结
    3.2 两汉服装量词语义场
        3.2.1 冠帽量词:枚
        3.2.2 上装量词:领、袭、皮
        3.2.3 下装量词:枚、领、两
        3.2.4 鞋袜量词:奇、踦;两、双
        3.2.5 配套类服装量词:称、袭、具、被
        3.2.6 服装共性量词:领
        小结
    3.3 魏晋南北朝服装量词语义场
        3.3.1 冠帽量词:颜、头、立、枚
        3.3.2 上装量词:领、袭、缘、立、枚、两
        3.3.3 下装称量量词:立、要、枚
        3.3.4 鞋袜量词:两、双、副、立、只、枚
        3.3.5 配套类服装量词:称、袭、具、副、通
        小结
    3.4 隋唐五代服装量词语义场
        3.4.1 冠帽量词:颜、顶、事
        3.4.2 上装量词:领、缘、事、腰、件、具、缕、条、并、枚、副
        3.4.3 下装量词:腰、具
        3.4.4 鞋袜量词:两、双、具、只
        3.4.5 配套类服装量词:称、具、袭、副、通、对
        3.4.6 服装共性量词:事、件、个
        小结
    3.5 宋元服装量词语义场
        3.5.1 冠帽量词:顶、头、枚
        3.5.2 上装量词:袭、领、件、事、条、扇、个
        3.5.3 下装量词:条、腰
        3.5.4 鞋袜量词:扇、只、两、钩、弯、对、双
        3.5.5 配套类服装量词:称、对、副、通、袭、套、架子、被、身、属
        3.5.6 服装共性量词:事、件
        小结
    3.6 明清服装量词语义场
        3.6.1 冠帽量词:具、顶、个
        3.6.2 上装量词:领、件、袭、捻、条、副、身、套、方
        3.6.3 明清下装称量量词:件、扇、条、腰、只
        3.6.4 鞋袜量词:尖、瓣、钩、弯、只、副、双、对、缅、辆
        3.6.5 配套类服装量词:称、袭、弄、副、通、套、身
        3.6.6 服装共性量词:事、件
        小结
    3.7 现代汉语服装量词语义场
        3.7.1 上装量词:领、件、袭
        3.7.2 下装量词:条
        3.7.3 冠帽量词:顶
        3.7.4 鞋袜量词:只、双
        3.7.5 配套类服装量词:身、套、袭
        服装量词演变小结
    3.8 从服装量词义场的发展看影响同一称量域量词义场成员消长的因素
4 服装量词成员的语义演变
    4.1 一些服装量词成员的语义演变考察
    4.2 关於汉语量词语法化的一点探讨
附《汉语大词典》服装量词的收词释义商榷
参考文献
主要调查及引用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後记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研究创新自评表

(9)《说文通训定声》的词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说文通训定声》的体例及其对词义研究的作用
    第一节 《说文通训定声》的体例
        一、全书的编排体例
        二、每字下的说解体例
    第二节 《说文通训定声》的体例对词义研究的作用
        一、为构建词义系统提供了很好的框架
        二、对研究词源意义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三、为研究假借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四、为系统地揭示字、词关系提供了可能
        五、为形音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契机
第三章 《说文通训定声》的本义研究
    第一节 《说文通训定声》对《说文》误释本义的匡正
        一、《说文通训定声》对《说文》误释本义原因的探讨
        二、《说文通训定声》匡正《说文》本义的方法
    第二节 《说文通训定声》对《说文》本义的阐释和补充
        一、从词义对比的角度阐释本义
        二、从字形的角度阐释本义
        三、从古代文化典章制度的角度阐释本义
    第三节 《说文通训定声》本义研究的价值
        一、确定词义引申的正确基点
        二、提供词义引申的基本线索
第四章 《说文通训定声》的引申义研究
    第一节 朱骏声的转注理论
        一、朱骏声的转注理论
        二、对朱骏声转注理论的评价
    第二节 朱骏声对词义引申过程中义素运动的认识
        一、指出本义义素或义位的遗传现象
        二、指出本义某些义素的变化现象
    第三节 《说文通训定声》名词词义引申研究
        一、本义义素独立分化或遗传而形成引申义
        二、本义义位遗传而形成引申义
    第四节 《说文通训定声》动词词义引申研究
        一、本义所含的义素或关联义素独立分化或遗传而形成引申义
        二、本义义位遗传而形成引申义
    第五节 《说文通训定声》形容词词义引申研究
        一、本义义素遗传或独立分化而形成引申义
        二、本义义位遗传而形成引申义
    第六节 《说文通训定声》词义引申研究的成就
        一、术语统一,形成体例
        二、引申有据,形成条例
        三、引申类型较为齐备
        四、引申义项较为完备
        五、义项排列较为合理
    第七节 《说文通训定声》词义引申研究的局限
        一、引申条例不能贯彻到底
        二、误把假借义当作引申义
        三、对虚实引申有所忽略
第五章 《说文通训定声》的假借义研究
    第一节 朱骏声的假借理论
        一、朱骏声的假借理论
        二、对朱骏声假借理论的评价
    第二节 《说文通训定声》考本字述评
        一、《说文通训定声》所考“本字”的类型
        二、《说文通训定声》“多本字”现象简析
        三、对《说文通训定声》考本字的评价
    第三节 《说文通训定声》假借义研究失误举例及其原因分析
        一、不明原始字形构造而误
        二、囿于《说文》所释本义而误
        三、臆断文意而误
        四、囿于古注而误
        五、不明或违反引申条例而误
结语
附录:《说文通训定声》引申词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动词引申中的义素传承(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语料库擦洗类单音节动词的论元搭配及语义演变研究[D]. 姚怡. 湘潭大学, 2017(02)
  • [2]汉语语义演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吴福祥. 古汉语研究, 2015(04)
  • [3]近三十年古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研究述评[J]. 陈平. 铜仁学院学报, 2013(06)
  • [4]古汉语心理动词词义演变研究 ——以《世说新语》和《南齐书》为例[D]. 陈平.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1)
  • [5]现代汉语口部动词研究[D]. 杜婷. 山东大学, 2011(04)
  • [6]“开”的义项分析[J]. 张玉洁.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8(05)
  • [7]义素分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D]. 鄢桂芳. 华中师范大学, 2007(04)
  • [8]汉语服装量词的形成及演变研究[D]. 高佳. 四川大学, 2007(06)
  • [9]《说文通训定声》的词义研究[D]. 何书. 南京师范大学, 2006(12)
  • [10]动词引申中的义素传承[J]. 苏艺彬. 求实, 2003(S1)

标签:;  ;  ;  ;  ;  

动词扩展中 Seme 和 Prime 的继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