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厚载创新 继往开来——寄语2004年(论文文献综述)
沈萍[1](2015)在《土地意识研究 ——基于大地母亲思想的认知视角》文中提出土地之为土地的根本在于土地首先是作为万物之母而存在的。已有的农地保护研究大多把土地视作单向度的自然资源,政策制定者大多聚焦于寻找合适的管理制度来实现土地保护的目标,理论研究者大多聚焦于从经济学、环境学、社会学、规划学、工程学等领域来探索土地保护的内涵和实践。这些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大多忽略了土地作为万物之母的存在。本文主要基于大地母亲思想对土地意识展开研究,将大地母亲和大地之子相联系,试图为土地保护提供被社会所广泛接受的土地思想和社会文化观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因此,在认知大地母亲思想的基础上,围绕“实然状态下,土地意识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在应然状态下,应该具有怎样的土地意识”,“土地意识如何从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发展”三个问题展开研究,即剖析土地意识的三个问题“是何、为何、如何”。本文研究的脉络如下:从认知大地母亲思想入手,在解析传统土地意识危机和现代土地意识危机根源的基础上,以“大地母亲”思想为原型,试图建构一个有关土地意识的基础理论构架,以期对解决土地保护问题有启发作用。本研究对修复人与土地的人文生态,创建人类整个土地思想与文化体系,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所得主要观点和结论如下:第一,通过对大地母亲思想的价值和基础理论进行思考,从以下四个方面为大地母亲思想的何以存在提供理由:(1)大地母亲思想是对自然之本性的再认识。只有对自然的了解,才能正确的对待自然。这也恰是凸显了大地母亲思想的重要地位。(2)大地母亲思想扬弃了父权制文化和二元对立思维。(3)大地母亲思想的生态价值:大地伦理观与生命共同体隐喻。(4)大地母亲思想是土地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地母亲思想也为塑造土地意识指明了方向。第二,在实然状态下,土地意识危机及其根源是什么?中国特定的背景下,土地意识危机包括土地神意识危机与现代土地意识危机。土地神意识危机是一种信仰危机,在科学无神论时代传统的土地神意识已经丧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现代土地意识却面临着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的困惑。从大地母亲思想看现代土地意识危机,就会发现深层根源是在于人类对土地的“大地母亲”形象的遗忘,造成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索取与绝对支配,进而引发了土地退化、资源枯竭等生态环境问题。第三,在应然状态下,有着怎样的人性诉求?土地意识应该对“人”进行重新定位,人类与其他“大地之子”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类即需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需要担负起关爱大地母亲的道德责任,并保护其他“大地之子”的生存权利。人是土地的守护者,而不是土地的主宰者。第四,在应然状态下,土地意识应该是什么?既然父权制文化是现代土地意识危机的深层根源,那么土地意识只有实现对“土地”的重新定位:土地向大地母亲的复归,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克服父权制文化传统中人类对土地的掠夺。复归的理路为:(1)“先知先觉”的存在是土地向大地母亲复归的基础。(2)土地意识参与人性的生成。(3)人的土地审美。至此我们已经说明,土地不仅应该,而且也能够向大地母亲复归。第五,土地意识如何从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发展?就是要培育土地道德意识,营造人与土地的和谐之美。土地道德意识是以“善”为目的,倡导的是人要善待土地,要关爱大地母亲。在实践中,本文借助情感培育路径来提升公众的土地道德意识水平,并从三个方面来营造人与土地和谐之美:节用意识、顺用意识、人与土地和谐之美的意境。最后,对于土地意识的未来研究,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继续深入思考:土地意识的理论构架研究、土地意识的组织基础研究、土地意识中的意识形态研究。
朱少山[2](2011)在《北宋皖南诗歌研究》文中认为北宋是我国封建时代地域文化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皖南即是其时长江中下游较为典型的地域文化系统之一。宣州、歙州、池州、太平州和广德军所辖范围与现代意义上的“皖南”大体一致。从行政区划、自然地理和经济面貌来看,北宋时期的皖南能够构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文化地理区域。随着地域格局的逐步奠定、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自然生态价值的渐次挖掘,皖南的文化也迎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涌现出了许多不同层次的本土诗人,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本文试图在北宋大文化背景下去探讨皖南诗坛的总体状况,冥搜钩沉,掇摭裒辑,并就本地区的某些诗学现象和每一时期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展开个案分析,以期努力呈现北宋皖南本土诗歌的发展史纲。并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挖掘北宋皖南籍诗人在创作路数上的相通之处,着力追寻皖南文人笔下的皖南山水风貌和人文景观,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主题趋向,从而初步建构诗学传承中的皖南诗坛,把握北宋皖南诗人的创作成就和历史贡献。
本刊编辑部[3](2004)在《厚载创新 继往开来——寄语2004年》文中认为 过去的一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也是我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 2003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团结带领下,同这场疫病灾害展开了顽强的斗争,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防治非典工
二、厚载创新 继往开来——寄语2004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厚载创新 继往开来——寄语2004年(论文提纲范文)
(1)土地意识研究 ——基于大地母亲思想的认知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与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框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论文主体的概念及其形成 |
2 文献综述 |
2.1 土地意识相关理论研究 |
2.2 女性与大地母亲的生态转向 |
2.3 大地母亲思想与土地意识 |
2.4 本章小结 |
3 土地意识的源流和发展 |
3.1 土地意识:内涵的解释 |
3.2 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土地意识原型 |
3.3 现代土地意识的基本形态 |
3.4 现代土地意识的伦理共识 |
3.5 本章小结 |
4 大地母亲思想的基本理论 |
4.1 大地母亲思想的概念 |
4.2 大地母亲思想的结构与功能 |
4.3 大地母亲思想相关理论的梳解 |
4.4 大地母亲思想的生态进化进程 |
4.5 本章小结 |
5 土地意识危机分析 |
5.1 土地意识危机的内涵 |
5.2 土地意识危机形成的一般原因 |
5.3 土地神意识的危机:有神论与无神论的困惑 |
5.4 现代土地意识的危机: 人类中心与非人类中心的困惑 |
5.5 从大地母亲思想解析现代土地意识危机 |
5.6 本章小结 |
6 大地母亲思想下塑造土地意识的人性诉求 |
6.1 大地母亲健康的脆弱性 |
6.2 从近现代大地母亲之死看人性的困境 |
6.3 塑造土地意识对人性的诉求 |
6.4 塑造土地意识的根本原则 |
6.5 本章小结 |
7 大地母亲思想下的土地意识塑造 |
7.1 土地与自然和自然界的关系 |
7.2 土地向“大地母亲”复归的思想资源 |
7.3 土地向“大地母亲”复归的理路 |
7.4 本章小结 |
8 大地母亲思想下的土地道德意识培育 |
8.1 土地意识与土地道德 |
8.2 土地道德意识的内涵与结构 |
8.3 土地道德意识的情感培育路径 |
8.4 人与土地和谐之美的营造 |
8.5 本章小结 |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可能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博士阶段发表的论文 |
(2)北宋皖南诗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北宋大文化背景下的地域文学研究 |
第二节 北宋皖南的地域文化概貌 |
第三节 北宋皖南诗歌研究概观 |
第一章 北宋皖南诗歌的整体考察 |
第一节 北宋皖南籍诗人考表 |
第二节 北宋皖南诗人的“学”“仕”经历 |
第三节 北宋皖南诗人的四大创作群体 |
第四节 北宋皖南存世诗歌的大量失传 |
第五节 北宋皖南诗歌分布的不均衡性 |
第六节 北宋皖南诗歌的分期研究 |
第二章 北宋前期的皖南诗歌 |
第一节 西昆诗人:舒雅和张秉 |
第二节 山林诗人:曹汝弼和李含章 |
第三节 “宣城三诗人”及其他诗人 |
第三章 北宋中期的皖南诗歌 |
第一节 孙抗及其诗歌创作 |
第二节 丘濬及其诗歌创作 |
第三节 “开山祖师“梅尧臣与“太白后身”郭祥正 |
第四节 王汝舟和赵企等诗人 |
第四章 北宋后期的皖南诗歌 |
第一节 芜湖诗人石懋 |
第二节 朱槔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
第三节 北宋后期皖南的其他诗人 |
第五章 北宋皖南诗歌的历史文化内涵 |
第一节 北宋皖南诗人笔下的皖南山水 |
第二节 北宋皖南诗歌的主题趋向 |
第三节 诗学传承中的北宋皖南诗坛 |
第四节 北宋皖南诗人的历史贡献 |
【附录一】北宋皖南籍诗人及着述一览表 |
【附录二】北宋皖南历朝进士题名表 |
【附录三】北宋皖南诗学纪年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 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四、厚载创新 继往开来——寄语2004年(论文参考文献)
- [1]土地意识研究 ——基于大地母亲思想的认知视角[D]. 沈萍. 浙江大学, 2015(11)
- [2]北宋皖南诗歌研究[D]. 朱少山. 安徽师范大学, 2011(05)
- [3]厚载创新 继往开来——寄语2004年[J]. 本刊编辑部. 中国卫生经济,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