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内公厕节水技术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谭烈飞[1](2022)在《厕所发展简史》文中研究说明厕所很难进入大雅之堂,但是,又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厕所成为认识和评估城市的一把尺子。厕所历史的追溯在中国历史上看,古籍上对于厕所很少有详细的描述,王其钧先生在《中国传统厕所研究》上提及,目前所知最早的实际尺度的厕所实例是江苏徐州市九里区的龟山汉墓中的厕所。这座墓是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公厕建设与管理专业委员会,江苏重明鸟厕所人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朗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2021)在《城市公共厕所系统卫生安全发展报告》文中认为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印发《关于做好推进"厕所革命"提升城镇公厕服务水平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在强化规划引导、加强公厕人性化设计、建设公厕云平台、提高公厕服务质量和强化公厕管理责任五方面提出了要求。本报告以城市公厕公共卫生安全现状为出发点,结合2020年新冠疫情,以应急防疫结合长效管理为指导原则,参考以往代表性传染病疫情防控经验,聚焦公厕系统病原微生物污染防控,以标准增设、长效管理为抓手,改善提升城市公厕系统公共卫生安全。本发展报告可对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厕所生产、运行、使用与维护机构与相关人员制定工作规划提供指导,为后续标准制定、技术和产品认证、管理评价、长效机制等提供相关参考。
张瑞臣[3](2021)在《基于事理学方法论的现代移动公厕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公厕作为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不仅关系着用户的如厕体验,还是城市文明形象的体现,更践行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对公厕的认知,大部分人仍停留在“方便之所”的概念,而事理学方法论注重对“事”的研究,能突破对移动公厕的固有观念,获取设计定位。并结合设计三层次理论,以用户多层次的需求为核心进行设计,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主要研究内容为:首先对移动公厕和事理学方法论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对事理学方法论和公厕的特点进行研究,并探析二者结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再进行现代移动公厕的设计定位分析:首先分析外部因素,归纳出用户生活形态并进行用户画像,然后基于设计三层次对内部因素进行划分、分析,并结合用户画像建立用户体验地图,从而发现如厕者潜在需求,最后对如厕者需求进行定量研究,从而获取设计定位;接下来,基于事理学方法论的“有限理性原则”和设计三层次的理论框架对现代移动公厕的设计原则进行归纳概括;基于设计原则开展设计实践:首先先对现代移动公厕的设计架构进行阐述,其次进行现代移动公厕的整体设计,包含功能分区、概念发散及设计方向的确定,接下来进行细节设计,文中以台阶的细节设计为例,此外还有智能冲洗装置、内部设施布局、天窗的设计;最后从用户测试和“事理”检验的角度对现代移动公厕进行设计评价,验证事理学方法论应用于现代移动公厕的有效性;在全文的结尾指出本课题研究尚存的不足,并对现代移动公厕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本文将事理学方法论应用于现代移动公厕中,更加全面准确的获取了用户需求,并进行设计定位。对现代移动公厕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并取得了较好的检验结果。拓宽了事理学方法论的应用范畴,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对相关领域研究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梁旻昊[4](2020)在《乡村厕所技术集成模式与评价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从2014年开始启动农村“厕所革命”相关工作以来,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我国各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条件等方面差异较大,现有的厕所技术难以满足改厕需求,并且缺乏规范的厕所技术类型选择方法。所以为解决此问题,本文以中国农村厕所改造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适用于中国农村地区的厕所技术选择评价模型。研究结论如下:(1)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分析全国厕所改造现状,并用统计方法将原始数据进行总结处理,对比不同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的差异,分析得出我国农村厕所改造任务依然艰巨、厕所技术选用单一、影响厕所改造因素多样的结论。(2)分析现有较为成熟的农村厕所改造技术,并按照水冲式厕所和无水冲式厕所进行分类整理,总结每一种厕所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结合西北地区的区域特点,按照厕所建造全链条(收集—储存—处理)和厕所技术改良两种方式对厕所技术进行集成,得到4种适用于西北地区的厕所技术集成模式,分别为组合式真空排导厕所技术、改良型粪尿分集式厕所技术、改良型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厕所技术和改良型三格化粪池厕所技术。(3)建立了乡村厕所技术选择评价模型。以影响中国农村厕所改造因素为基础,结合文献并咨询相关领域专家,选取了16个具体评价指标,建立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乡村厕所技术选择评价模型。(4)以西北地区某县农村为例,运用建立的乡村厕所技术选择评价模型,对4种适用于西北地区的厕所技术模式进行选择评价,得出4种技术模式的评价结果,根据最终得分高低,选择改良型三格化粪池厕所技术。并在当地进行示范工程建设,在建设完成5个月后对示范工程进行验收。由此证明乡村厕所技术集成方法和乡村厕所技术选择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符清宇[5](2020)在《京津冀地区宜居乡村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研究 ——以北京大兴魏善镇半壁店村为例》文中认为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是国之大计,承载着数亿国民生活之根本。2018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批示中指出“要全面推广浙江地区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将农村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都是从乡村振兴的规划层面,或者是以构建城乡生态网络体系为切入点展开的,鲜有以中微观层面涉及乡村绿色化改造的研究,同时缺乏一个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来指导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本文立足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背景,首先明确了乡村基础设施绿色化研究是绿色基础设施理论中基础设施工程生态化改造这一研究方向从城市向乡村的理论延伸,探索了这一理论在乡村的适用性。然后以京津冀地区宜居乡村为研究主体,梳理相关理论,采用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宜居乡村基础设施综合评价体系。最后以北京大兴区魏善镇半壁店村为例,在该体系下评价其基础设施使用效果,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绿色化改造策略,并完成了半壁店村绿色化改造专项设计。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根据前期理论研究,基于国家发改委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定义,结合实地走访调研中统计的关键词频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建设三大类总结出乡村基础设施评价因子,并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权重,最终构建乡村基础设施综合评价体系。(2)采用李克特量表法考察使用者对半壁店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满意度,得出综合评价结果为3.70分,处于E4(一般偏好水平,3.5<Xn≤4.5)。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项评价分析,总结出各类型基础设施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期为同类型乡村生态化改造及环境景观设计提供参考。(3)针对半壁店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河道生态修复、道路设施绿色化改造、生态厕所、污水处理、雨洪调蓄五个方面提出乡村的绿色化改造策略并完成半壁店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专项设计,以期在建设具有生态示范性的半壁店村的同时,为京津冀地区其它宜居乡村的绿色化改造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苏振强[6](2020)在《厕所革命背景下景区公共厕所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我国的人均GDP突破一万元美金,经济的快速增长让我国早早进入万元美金社会,人们从物质生活逐渐转向精神生活的追求,旅游的需求与日俱增。2019年旅游业对于GDP综合贡献已达到10.94万亿元,占比GDP总量11.05%。景区公共厕所在旅游服务的提升中占据关键的一环,随着厕所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旅游厕所的建设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文章回顾了公共厕所的发展历史以及厕所革命的发展历程,从根源处认识公共厕所的内涵要义和发展特点。带着从设计的角度研究公共厕所问题的初心,经过文献收集、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总结了国内外旅游厕所的建设现状和设计特色。以此为基础,结合针对调研过程中的问题分析,文章从建筑学的角度围绕人体、环境和文化的命题探讨景区公共厕所的设计策略。本文主要分为第一章是绪论,对景区公共厕所建设的背景进行阐述,界定了论文的相关概念、研究范围、探讨的目的与意义,并对国内外的公共厕所建设现状和理论现状进行梳理,提出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二章是基础研究,阐述了公共厕所的发展历史和厕所革命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景区人群的特点和景区公共厕所的设计特性,对景区公共厕所相关设计理论进行梳理与建构。然后选取近期国内外景区公共厕所的优秀案例进行分析整理,了解和总结景区公共厕所的设计方法。第三、四、五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分别从景区公共厕所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和技术设计三个方面来深入探讨景区公共厕所的设计策略。第六章是设计实践部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花山岩画景区游客中心公共厕所进行设计上的探讨实践。最后是论文的结论部分。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归纳出对景区公共厕所有价值的设计策略,为今后厕所革命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同类型的设计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江元媛[7](2020)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智慧生态公厕设计》文中指出2017年习总书记提到:要坚持不断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本论文主要是针对我国乡村旅游地区公厕建设技术落后,无人管理,卫生条件差等问题,从公厕的生态技术以及智慧管理两方面进行设计研究,最终构建一种适合乡村旅游地区的公厕建设模式。在生态技术方面,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以粪尿的收集方式和粪尿的处理方式为主的生态厕所,构建一个包含粪尿收集、发酵、处理与农业利用的全生态链循环系统,实现了人体排泄物的无害化、资源化、零排放与再循环。在智慧管理方面,采用系统化的设计方法,依托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与PC端云计算技术等,构建一个集传感层、网络层,应用层、用户层为一体的智慧管理平台,对公厕服务所涉及到的人、物、事进行全过程实时管理,实现对公厕的智能识别、自动除臭,人流量监测等,从而提升公厕保洁作业质量,降低公厕运营成本,实现公厕的智慧化管理。通过系统化与模块化理论研究,对公厕的产品进行模块化构建,并建立统一的标准,实现公厕标准模块的批量生产。对公厕的管理进行系统化构建,实现信息的透明化,为管理者—公厕—用户提供便利。
傅天晨[8](2020)在《基于服务设计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研究 ——以夫子庙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如今,新一轮的厕所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共厕所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方便了市民,也是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体现。当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各国政府日益关注的议题。因此,本文把服务设计思维引入公厕设计中,旨在将公厕从过去“单一如厕场所”的定位转变为提供综合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理论研究部分,基本沿“历史—当前——未来”的脉络展开。(1)历史部分:主要研究内容为东西方厕所文化发展与国内外公厕设计现状。首先,通过梳理、分析、对比东西方厕所文化发展,总结出厕所设计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历史经验,为后续设计研究提供参考。其次,通过世界城市公厕设计现状研究,结合优秀案例,提出城市公厕的设计已出现由保障型供给向服务型供给转变的趋势。(2)当前部分:根据公厕设计的趋势转变,引入服务设计概念,将公厕视为公共服务系统进行研究。此部分的重点是对于公厕服务系统三个要素的分析研究,三要素包括利益相关者、接触点、流程服务。首先,通过对核心利益相关者(公厕使用者)如厕需求的差异化研究,确立不同的如厕服务模块。其次,通过对模块内接触点和服务流程的分析研究,提出不同如厕服务模块的设计要求。(3)未来部分:引入SET理论,围绕社会趋势、经济动力、先进技术三个要素对公厕进行分析,旨在挖掘公厕服务系统的创新设计机遇。此部分对公厕系统中其它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进行了研究,增加了对LGBT群体、公厕管理者、经营者等角色的分析。同时,探究了当前及未来公厕在商业模式、运作方式、平台管理上的可创新之处,确立了除如厕模块外的其它服务模块,并提出相应的设计要求。设计实践部分,基于夫子庙地区公厕现状的调研结果,提出针对现有问题的改进策略,并根据前文公厕各服务模块的设计要求,完成夫子庙地区公厕服务模块设计、公厕整体设计、公厕系统设计三个层面的方案呈现。
张彰[9](2020)在《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被动式技术应用研究 ——以吉林省寒葱岭服务区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高速公路路网的愈发完善,作为主要服务于高速公路的设施之一---高速公路服务区同样发展迅速。由于严寒地区冬季供暖期较长,室内外温差较大,处于该气候区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在维持日常室内舒适性的过程中,其建筑能耗要高于其他地区的同类型建筑,因此将被动式节能技术的设计理念应用于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筑设计中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及经济、环保价值。本文将以吉林省寒葱岭服务区为案例,从分析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用能特征、空间设计及自然环境对服务区建筑能耗的影响等几方面入手,探讨被动式技术理念下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的应用潜力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能耗现状及将被动式技术应用于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重要性,其次介绍了应用被动式技术的服务区建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内容及框架。其次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及被动式技术的相关概念及建筑特点进行阐述,并结合三个国内案例对被动式建筑技术应用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再次从区位及用能两个方面分析了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特征,并总结了空间设计及自然环境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能耗的影响,基于以上的影响因素分析,探讨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被动式技术的应用潜力。最后从心理、环境、建筑外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及室内空气循化系统几个方面提出了适宜的被动式技术设计策略,并将这些策略应用于吉林省寒葱岭服务区实际项目中,通过建筑测算软件进行热工模拟及成本分析,体现出了该技术的适用性及可推广性。将被动式技术应用于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筑设计中,既能响应国家相关节能政策的号召,又能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充分的保护自然环境,减少不必要的环境污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
王冠希[10](2020)在《新型装配式综合服务型公厕设计研究 ——以南京市江北区装配式公厕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党的十九大以来“厕所革命”的推进,城市建设中对新建公厕的设计研究愈演愈烈,而目前传统公厕的建设处于相对落后阶段,无法适应现代化的需求,以致很难在城市更新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的传统公厕主要注重经济性和效益性,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拆除重建的现象频繁出现,且单一的功能服务难以满足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如何让公厕的建设更具高耐久性和节能环保性,如何让公厕提供更加综合全面和人性化的服务,从而适应当前现代化的城乡建设环境,这是本文研究的目标。从20世纪开始,建筑工业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成熟的体系,日本等发达国家对该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新型装配式房屋的研究上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现代化的建造体系对于公厕建设领域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在建筑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装配式建造技术在公厕建设领域尚未有系统的应用。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通过技术应用的研究方法,将新型现代化公厕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了建筑工业化在公厕建设中的运用,提出了装配式建造技术工法针对公厕的对应转换,研究了装配式模块化技术在公厕建设领域的技术优势,同时结合直接参与的新型装配式综合服务型公厕设计项目对研究进行了实际建造的论证。本文主要分为正文和附录两个部分。正文主要包括六章:第一章梳理了国内外公厕的设计研究以及建筑工业化体系下相关的装配式建造技术,为后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是对当前传统公厕的建设现状进行调查而形成的研究报告,这是本文研究的现实基础;第三章在前文研究基础上提出装配式公厕综合服务系统的模块化设计策略,是对公厕新的功能需求的回应;第四章主要阐述装配式公厕各部品的设计要点和建造技术,是对于公厕现代化建造体系的研究;第五章是基于以上研究的实际应用,通过所参与的南京市江北区两个新型装配式综合服务型公厕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建造作为研究的反馈与补充;第六章为总结和展望。附录主要为本文应用案例的相关技术图纸。本文共61000余字,图表152张。
二、室内公厕节水技术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室内公厕节水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厕所发展简史(论文提纲范文)
厕所历史的追溯 |
北京厕所的革命 |
(2)城市公共厕所系统卫生安全发展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城市公厕管理概况 |
(一)公厕管理的重要意义 |
(二)公厕管理及粪便处理的相关标准 |
(三)我国城市公厕建设管理状况 |
(四)城市公厕的公共卫生安全 |
二、城市公厕系统公共卫生安全防控 |
(一)城市公厕系统 |
(二)公共卫生安全防控要点 |
1. 人厕界面系统 |
2. 厕内空间系统 |
3. 粪便收集系统 |
4. 粪便转运系统 |
三、公厕建设中的卫生安全防控 |
(一)公厕设计 |
1. 周边导视设计 |
2. 功能设计 |
3. 空间设计 |
4. 新型公厕设计 |
(二)公厕建设 |
1. 装修材料选用 |
2. 硬件设施配备 |
3. 软件设施配备 |
(三)辅助工程 |
1. 给排水系统 |
2. 通风系统 |
3. 电力与照明系统 |
4. 粪便贮存系统 |
四、城市公厕公共卫生安全长效管理 |
(一)宣传引导和应急防护 |
1. 加大公共卫生安全防控宣传 |
2. 加大防疫物资配备 |
3. 加大作业人员防护 |
4. 强化杀菌消毒 |
5. 突出厕纸管理 |
6. 厕所分类管理 |
(二)考核监督 |
(三)保障措施 |
(四)监测与预警 |
1. 人流量监测 |
2. 厕所系统水质安全监测 |
3. 公厕系统送排风系统安全监测 |
4. 化粪池监测 |
5. 一体化智能监测预警平台 |
(3)基于事理学方法论的现代移动公厕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事理学方法论研究现状 |
1.2.2 公厕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1.4 本章小结 |
2 事理学方法论与现代移动公厕的相关性研究 |
2.1 事理学方法论的相关概念 |
2.1.1 事理学方法论的提出 |
2.1.2 事理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
2.1.3 事理学方法论的特点和作用 |
2.2 公厕发展概况 |
2.3 事理学方法论应用于现代移动公厕的必要性 |
2.4 本章小结 |
3 现代移动公厕设计定位分析 |
3.1 现代移动公厕外部因素分析 |
3.1.1 时代背景分析 |
3.1.2 环境分析 |
3.1.3 行为和信息分析 |
3.1.4 目标人群分析 |
3.1.5 生活形态总结 |
3.2 现代移动公厕内部因素分析 |
3.3 现代移动公厕的潜在需求定性研究 |
3.4 现代移动公厕的潜在需求定量研究 |
3.5 现代移动公厕的设计定位 |
3.6 本章小结 |
4 现代移动公厕设计方法与流程 |
4.1 本能层次的设计原则归纳 |
4.1.1 导视系统 |
4.1.2 材质 |
4.1.3 外观造型 |
4.1.4 颜色 |
4.1.5 设施布局 |
4.1.6 温湿度 |
4.1.7 声音 |
4.1.8 气味 |
4.2 行为层次的设计原则归纳 |
4.2.1 现代移动公厕的功能性原则 |
4.2.2 现代移动公厕的易理解性原则 |
4.2.3 现代移动公厕的易用性原则 |
4.3 反思层次的设计原则归纳 |
4.3.1 认同感原则 |
4.3.2 满足感原则 |
4.4 本章小结 |
5 现代移动公厕设计实践 |
5.1 现代移动公厕设计架构及阐述 |
5.1.1 现代移动公厕设计架构 |
5.1.2 现代移动公厕设计架构阐述 |
5.2 现代移动公厕整体设计 |
5.2.1 现代移动公厕功能分区布置设计 |
5.2.2 现代移动公厕概念发散设计 |
5.2.3 现代移动公厕设计方向确定 |
5.3 现代移动公厕细节设计——以台阶设计为例 |
5.3.1 台阶整体设计 |
5.3.2 台阶细节设计 |
5.4 现代移动公厕设计评价 |
5.4.1 现代移动公厕最终效果 |
5.4.2 现代移动公厕用户测试 |
5.4.3 现代移动公厕“事理”检验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现代移动公厕用户需求定量研究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4)乡村厕所技术集成模式与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农村厕所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农村厕所改造问题分析 |
1.3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1.3.1 课题来源 |
1.3.2 研究意义 |
1.3.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创新点 |
1.5 技术路线图 |
2 中国农村厕所改造现状与分析 |
2.1 中国农村厕所改造现状 |
2.1.1 卫生厕所普及率 |
2.1.2 无害化卫生厕所技术年际变化情况 |
2.2 中国各地区农村厕所改造现状 |
2.2.1 地区基本情况 |
2.2.2 各地区改厕情况分析 |
2.3 中国农村厕所存在问题分析 |
2.3.1 厕所改造任务艰巨 |
2.3.2 厕所技术与自然条件不匹配 |
2.3.3 厕所技术使用单一 |
2.4 西北地区农村厕所改造现状 |
2.4.1 区域基本情况 |
2.4.2 厕所改造情况 |
2.5 厕所改造影响因素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乡村厕所技术集成模式与评价方法研究 |
3.1 农村厕所改造技术 |
3.1.1 水冲式厕所技术 |
3.1.2 无水冲式厕所技术 |
3.2 西北地区农村厕所技术模式集成 |
3.2.1 全链条式的厕所技术模式集成 |
3.2.2 技术改良的厕所模式集成 |
3.3 厕所技术选择评价方法 |
3.3.1 常用的技术评价方法 |
3.3.2 乡村厕所技术评价方法的选择 |
3.4 本章小结 |
4 乡村厕所技术选择评价模型的构建 |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1.2 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因子分析 |
4.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4.3 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标准 |
4.3.1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3.2 德尔菲调查法 |
4.4 乡村厕所选择评价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5 乡村厕所技术选择评价模型的应用 |
5.1 指标体系构建 |
5.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5.3 厕所技术集成模式的模糊综合评判 |
5.4 厕所技术模式的决策结果 |
5.5 示范工程建设 |
5.5.1 改良型三格化粪池厕所技术设备 |
5.5.2 改良三格化粪池厕所的安装 |
5.5.3 设备运行情况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结论 |
6.2 建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乡村厕所技术模式选择评价指标体系评分表 |
附录 B 乡村厕所改革技术模式评分表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京津冀地区宜居乡村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研究 ——以北京大兴魏善镇半壁店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背景 |
1.1.2 社会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相关概念的解析和界定 |
2.1.1 宜居乡村 |
2.1.2 乡村基础设施绿色化的概念界定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人居环境理论 |
2.2.2 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绿色基础设施理论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乡村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2 使用后评价研究国内外应用现状 |
2.3.3 中外研究综述总结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乡村基础设施评价体系的构建 |
3.1 评价体系的构建流程 |
3.2 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
3.3 评价因子的确定 |
3.3.1 相关评价因素借鉴 |
3.3.2 预设评价因素集 |
3.3.3 评价因子的确定 |
3.4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
3.4.1 检验矩阵一致性 |
3.4.2 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及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半壁店村基础设施的综合评价 |
4.1 半壁店村概况简介 |
4.1.1 基本概况 |
4.1.2 半壁店村发展定位 |
4.2 实地调研及结果分析 |
4.2.1 调研流程设计 |
4.2.2 评价指标赋值及问卷设计 |
4.2.3 调研评价结果 |
4.3 分项调研评价分析 |
4.3.1 生产类基础设施的调研评价分析 |
4.3.2 生活类基础设施的调研评价分析 |
4.3.3 生态环境建设类基础设施的调研评价分析 |
4.4 半壁店村基础设施评价总结和问题分析 |
4.4.1 整体评价 |
4.4.2 问题总结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乡村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策略及措施 |
5.1 河道生态修复 |
5.1.1 保留自然形式河床 |
5.1.2 生态护岸 |
5.1.3 生态浮岛 |
5.2 道路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 |
5.2.1 车行道的改造 |
5.2.2 人行道透水铺装的应用 |
5.2.3 游步道的植物造景 |
5.2.4 生态停车场 |
5.3 生态厕所 |
5.3.1 农村生态厕所改造的基本要求 |
5.3.2 农村生态厕所改造技术对比 |
5.4 污水生态化处理技术组合 |
5.4.1 针对农村污水处理的问题分析 |
5.4.2 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的比较和组合 |
5.4.3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实例:高店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
5.5 乡村雨洪调蓄技术措施 |
5.5.1 乡村雨洪调蓄问题分析 |
5.5.2 乡村雨洪调蓄利用技术要素 |
5.5.3 乡村雨洪调蓄利用技术措施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半壁店村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实例 |
6.1 项目概况 |
6.2 设计原则和目标 |
6.2.1 设计原则 |
6.2.2 设计目标 |
6.3 总体改造设计 |
6.3.1 总体布局 |
6.3.2 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总体方案 |
6.4 专项改造设计 |
6.4.1 交通设施 |
6.4.2 生态厕所 |
6.4.3 低碳庭院 |
6.4.4 雨洪调蓄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乡村基础设施评价指标关键词获取 |
附录 B 自由访谈中村民答出的关键词总结 |
附录 C 乡村基础设施综合评价指标因素集筛选 |
附录 D 乡村基础设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排序 |
附录 E 半壁店乡村基础设施满意度评价调查表 |
致谢 |
(6)厕所革命背景下景区公共厕所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厕所革命 |
1.1.2 旅游业的发展 |
1.1.3 卫生观念与需求的转变 |
1.2 基本概念辨析 |
1.2.1 厕所相关概念 |
1.2.2 景区相关概念 |
1.3 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的对象 |
1.3.2 研究的目的 |
1.3.3 研究的意义 |
1.4 国内外公共厕所建设现状与研究综述 |
1.4.1 国外公共厕所建设现状 |
1.4.2 国内外公共厕所研究现状综述 |
1.5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框架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基础研究 |
2.1 公共厕所历史概述 |
2.1.1 国外公共厕所发展历史 |
2.1.2 国内公共厕所发展历史 |
2.2 厕所革命 |
2.2.1 厕所革命的发展概况 |
2.2.2 厕所革命的发展趋势 |
2.3 景区服务人群特点 |
2.3.1 景区服务人群的组成 |
2.3.2 景区服务人群的需求 |
2.3.3 景区服务人群的行为 |
2.4 景区公共厕所的设计特性 |
2.4.1 服务性 |
2.4.2 多样性 |
2.4.3 体验性 |
2.4.4 生态性 |
2.5 景区公共厕所的设计理论基础 |
2.5.1 人体工程学 |
2.5.2 环境行为学 |
2.5.3 在地性设计 |
2.6 景区公共厕所案例调研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景区公共厕所的规划布局 |
3.1 景区公共厕所规划布局的原则 |
3.1.1 游客人性化原则 |
3.1.2 景区适应性原则 |
3.1.3 环境协调性原则 |
3.2 景区公共厕所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 |
3.2.1 游客生理特点 |
3.2.2 游客空间聚集 |
3.2.3 游客时间聚集 |
3.3 景区公共厕所规划布局的方法 |
3.3.1 景区厕位总数 |
3.3.2 景区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 |
3.3.3 景区公共厕所的选点 |
3.3.4 景区公共厕所规划布局的弹性应对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景区公共厕所的建筑设计 |
4.1 景区公共厕所建筑设计原则 |
4.1.1 以人为本原则 |
4.1.2 环境相融原则 |
4.1.3 文化呼应原则 |
4.2 景区公共厕所的内部空间设计策略 |
4.2.1 功能设计 |
4.2.2 平面布局 |
4.2.3 流线组织 |
4.2.4 空间营造 |
4.2.5 细节设计 |
4.2.6 标识系统 |
4.2.7 无障碍设计 |
4.3 景区公共厕所的外部形态设计策略 |
4.3.1 与地域气候相容的特征风格 |
4.3.2 与地域环境相容的形态设计 |
4.3.3 与地域资源相容的在地建构 |
4.4 适应文化的景区公共厕所文化气质设计策略 |
4.4.1 塑造公共空间 |
4.4.2 贴合场所文化 |
4.4.3 回应地域特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景区公共厕所的生态技术设计 |
5.1 生态技术设计原则 |
5.1.1 环境友好原则 |
5.1.2 资源节约原则 |
5.1.3 因地制宜原则 |
5.2 生态技术设计方法 |
5.2.1 通风防臭 |
5.2.2 生态冲厕 |
5.2.3 再生能源 |
5.2.4 绿化设计 |
5.2.5 污水处理 |
5.3 景区生态公共厕所 |
5.3.1 生态厕所的概述 |
5.3.2 景区生态公共厕所的设计方法 |
5.3.3 景区生态公共厕所的实际应用 |
5.4 数字技术在景区公共厕所规划布局中的运用 |
5.4.0 数字技术在公共厕所的发展概述 |
5.4.1 数字导航设计 |
5.4.2 用户信息反馈与共享 |
5.4.3 公厕数字管理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景区公共厕所设计实践 |
6.1 设计实践缘起 |
6.2 项目概况 |
6.3 花山岩画景区公共厕所规划布局 |
6.4 花山岩画景区公共厕所建筑设计 |
6.4.1 景区建筑群外部形态的整体设计 |
6.4.2 景区公共厕所内部空间设计 |
6.4.3 融入地域环境的文化氛围 |
6.5 花山岩画景区公共厕所技术设计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国内外景区公共厕所案例调研汇总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智慧生态公厕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设计创作背景 |
1.1.1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
1.1.2 乡村公厕存的问题 |
1.2 国内外设计创作现状 |
1.2.1 国内乡村公厕设计现状分析 |
1.2.2 国外公厕现状分析 |
1.2.3 乡村公厕设计的发展趋势 |
1.3 设计创作内容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乡村公厕的调研及问题 |
2.1 公厕的概述 |
2.1.1 公厕的建设类别 |
2.1.2 公厕的类型 |
2.1.3 公厕排泄物的处理方式 |
2.2 情景故事法的乡村旅游公厕现状调研分析 |
2.2.1 调研的目的 |
2.2.2 情景故事法的调研步骤设计 |
2.2.3 开展调研并整理归纳调研内容 |
2.3 访谈法的乡村旅游公厕现状调研分析 |
2.3.1 调研的目的 |
2.3.2 访谈调研步骤设计 |
2.3.3 开展访谈 |
2.3.4 整理归纳访谈内容 |
2.4 乡村公厕存在问题 |
2.4.1 乡村公厕的生态问题 |
2.4.2 乡村公厕的管理服务问题 |
第三章 乡村公厕生态处理技术的设计 |
3.1 整体系统结构的模块化设计 |
3.2 源分离技术模块的设计 |
3.2.1 粪尿分离技术原理 |
3.2.2 源分离技术的处理方法 |
3.3 粪便与有机物质反应模块的设计 |
3.3.1 粪便与有机物质反应的技术原理 |
3.3.2 粪便与有机物质反应技术的处理方法 |
3.4 有机肥收集打包模块的设计 |
3.4.1 有机肥收集打包的技术原理 |
3.4.2 有机肥收集打包的方法 |
第四章 乡村公厕的智慧管理设计 |
4.1 乡村公厕智慧管理的系统化解决思路 |
4.2 系统架构及部署 |
4.2.1 系统框架 |
4.2.2 系统功能 |
4.2.3 设备部署 |
4.2.4 设备网络拓扑 |
4.3 技术要点 |
4.3.1 坑位检测 |
4.3.2 气味监测 |
4.3.3 人流量检测 |
第五章 乡村智慧生态公厕的设计方案 |
5.1 选址——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 |
5.1.1 城步县茶园村公厕现状 |
5.1.2 茶园村公厕的使用人群定位及需求分析 |
5.1.3 茶园村公厕定位——可移动式公厕 |
5.2 乡村公厕设计整体展示及工艺 |
5.2.1 公厕的人机分析和主要参数 |
5.2.2 公厕的生态技术处理方式 |
5.2.3 公厕的智慧管理处理方式 |
5.2.4 公厕的模块化组合和布局方式 |
5.2.5 公厕的拆卸方式 |
5.2.6 公厕的材料 |
5.3 乡村公厕的设计方案 |
5.3.1 公厕的生态技术设计方案 |
5.3.2 公厕的基本模块设计方案 |
5.3.3 公厕的个性模块设计方案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成果 |
附录 |
(8)基于服务设计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研究 ——以夫子庙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城市公共厕所概念界定 |
1.3.2 夫子庙地区范围界定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我国城市公厕问题分析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路径 |
2 厕所设计历史经验与趋势转变 |
2.1 国内厕所文化发展 |
2.1.1 场所与器物——古代中国厕所发展的两条脉络 |
2.1.2 中西结合——近代中国厕所演变与改革 |
2.2 国外厕所文化发展 |
2.2.1 由盛转衰——欧洲古代及中世纪厕所发展 |
2.2.2 技术革新——欧洲近代厕所变革 |
2.3 厕所文化历史经验总结 |
2.3.1 物质层面经验总结 |
2.3.2 精神层面经验总结 |
2.4 国内外公共卫生及厕所现状 |
2.4.1 中国厕改成果与现状 |
2.4.2 世界公共卫生及厕所现状 |
2.5 本章小结:由保障型供给转向服务型供给的公厕设计 |
3 基于服务设计思维的城市公厕服务体系设计研究 |
3.1 服务设计思维产生背景及现状 |
3.1.1 服务设计产生背景 |
3.1.2 服务设计概念提出与发展 |
3.1.3 中国服务设计的实践 |
3.2 服务设计理论介绍 |
3.2.1 服务设计定义 |
3.2.2 服务设计要素提取 |
3.2.3 服务设计原则与应用 |
3.2.4 服务设计层级模型与应用 |
3.2.5 服务设计研究工具 |
3.3 城市公厕系统利益相关者研究 |
3.3.1 城市公厕利益相关者界定与划分 |
3.3.2 城市公厕利益相关者关系分析 |
3.4 城市公厕系统核心利益相关者需求研究 |
3.4.1 研究目的、方法及内容 |
3.4.2 共性需求分析 |
3.4.3 女性需求分析 |
3.4.4 老年及行为障碍者需求分析 |
3.4.5 母婴需求分析 |
3.5 城市公厕系统接触点研究 |
3.5.1 研究目的、方法及内容 |
3.5.2 物理接触点 |
3.5.3 数字接触点 |
3.5.4 人际接触点 |
3.6 城市公厕系统流程与服务研究 |
3.6.1 研究目的及内容 |
3.6.2 服务前期:厕所找寻环节 |
3.6.3 服务中期:公厕流线设计 |
3.6.4 服务后期:公厕服务拓展 |
3.7 本章总结:基于“如厕需求”的公厕服务模块设计 |
4 基于SET理论的城市公厕创新机遇研究 |
4.1 城市公厕系统其它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 |
4.2 SET理论概述 |
4.2.1 SET理论内涵 |
4.2.2 用SET要素分析识别产品机会缺口 |
4.3 城市公厕社会趋势要素分析 |
4.3.1 公厕的社会学属性分析 |
4.3.2 城市公厕的公共性分析 |
4.3.3 城市公厕的私密性分析 |
4.3.4 城市公厕的公平性分析 |
4.4 城市公厕经济动力要素分析 |
4.4.1 城市公厕市场运作模式探究 |
4.4.2 城市公厕新零售生态圈构建 |
4.5 城市公厕先进技术要素分析 |
4.5.1 污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
4.5.2 智慧厕所与物联网技术 |
4.6 本章总结:公厕设计创新机遇 |
5 夫子庙地区公厕设计实践 |
5.1 夫子庙地区公厕现状调研 |
5.1.1 调研对象确立 |
5.1.2 调研内容、方法及目的 |
5.1.3 调研结果 |
5.2 夫子庙地区公厕现有问题分析及改进策略 |
5.2.1 厕所指引问题 |
5.2.2 第三卫生间问题 |
5.2.3 信息显示屏问题 |
5.2.4 排队问题 |
5.2.5 厕所内部接触点问题 |
5.2.6 厕所空间布局问题 |
5.2.7 现有问题改进策略 |
5.3 夫子庙地区公厕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
5.3.0 公厕服务系统特征分析 |
5.3.1 公厕服务系统核心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 |
5.3.2 服务系统及主要服务模块设计策略 |
5.3.3 人机尺寸参数确立 |
5.4 夫子庙地区公厕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
5.4.1 各服务模块设计方案 |
5.4.2 公厕服务模块布局与整体设计方案 |
5.4.3 公厕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
5.5 本章小结:设计总结与反思 |
6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城市公厕用户满意度调查 |
附录2 城市物理接触点使用情况调查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9)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被动式技术应用研究 ——以吉林省寒葱岭服务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国内严寒地区高速服务区建筑能耗现状 |
1.1.2 被动式技术应用于严寒地区高速服务区建筑的重要性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重点 |
1.3.1 严寒地区 |
1.3.2 被动式技术及应用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框架 |
第2章 相关概念阐述及被动式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
2.1 高速公路服务区概述 |
2.1.1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概念 |
2.1.2 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特点及功能组成 |
2.2 被动式技术概述 |
2.2.1 被动式技术的定义 |
2.2.2 被动式建筑的特征 |
2.2.3 中外被动式技术指标对比 |
2.3 国内被动式建筑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能耗影响因素及被动式技术的应用潜力 |
3.1 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特征 |
3.1.1 严寒地区高速服务区的区位特征 |
3.1.2 严寒地区高速服务区的用能特征 |
3.1.3 严寒地区高速服务区的发展趋势 |
3.2 空间设计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的能耗影响 |
3.2.1 体形系数对服务区建筑的能耗影响 |
3.2.2 平面布局对服务区建筑的能耗影响 |
3.2.3 空间尺度对服务区建筑的能耗影响 |
3.3 自然环境对服务区建筑节能的影响 |
3.3.1 日照的影响 |
3.3.2 温度的影响 |
3.3.3 降水量和空气湿度的影响 |
3.3.4 地势条件的影响 |
3.4 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被动式技术的应用潜力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被动式技术设计策略及实践 |
4.1 被动式技术理念下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策略 |
4.1.1 心理需求为主的设计策略 |
4.1.2 环境需求为主设计策略 |
4.1.3 建筑外部围护结构设计策略 |
4.1.4 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策略 |
4.1.5 空气循环系统设计策略 |
4.2 被动式技术设计理念下的吉林省寒葱岭服务区设计 |
4.2.1 寒葱岭服务区项目概述 |
4.2.2 方案设计 |
4.2.3 节能设计及应用 |
4.3 预期效果及节能效益分析 |
4.3.1 检测软件介绍 |
4.3.2 预期效果模拟 |
4.3.3 节能效益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新型装配式综合服务型公厕设计研究 ——以南京市江北区装配式公厕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界定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现状及研究结果综述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框架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传统公厕的基本问题 |
2.1 传统公厕的现状调研 |
2.1.1 传统公厕的基本信息调研 |
2.1.2 传统公厕的运营现状 |
2.1.3 新建公厕的增值服务需求 |
2.2 传统公厕的建造方式 |
2.2.1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方式 |
2.2.2 砌体结构建造方式 |
2.3 传统公厕的可取之处 |
2.3.1 导视标识设计 |
2.3.2 增值服务设计 |
2.3.3 信息服务系统 |
2.3.4 集中管理运营模式 |
2.4 传统公厕存在的问题 |
2.4.1 配套基础设施不足 |
2.4.2 低质量的厕所运营管理 |
2.4.3 厕所服务功能单一 |
2.4.4 不可持续性的建造方式 |
2.5 装配式模块化技术应用于公厕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
2.5.1 装配式模块化技术基本定义 |
2.5.2 装配式模块化技术特点与公厕建设的特性相吻合 |
2.5.3 装配式模块化技术优势引领公厕建设的可持续性 |
2.5.4 装配式模块化公厕建设的应用流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型装配式公厕综合服务系统及其功能模块设计 |
3.1 新型装配式公厕综合服务系统工作原理 |
3.1.1 新型装配式公厕综合服务系统 |
3.1.2 新型装配式公厕综合服务系统工作流程 |
3.2 新型装配式公厕综合服务系统基本功能模块设计 |
3.2.1 男厕功能模块设计 |
3.2.2 女厕功能模块设计 |
3.2.3 第三卫生间功能模块设计 |
3.3 新型装配式公厕综合服务系统拓展功能模块设计 |
3.3.1 宠物厕所功能模块设计 |
3.3.2 城市地理信息服务功能模块设计 |
3.3.3 医疗救护功能模块设计 |
3.3.4 自助洗衣功能模块设计 |
3.3.5 自助银行功能模块设计 |
3.3.6 自助充电功能模块设计 |
3.4 功能模块组团方式 |
3.4.1 独栋式组团 |
3.4.2 庭院式组团 |
3.4.3 联排式组团 |
3.4.4 序列式组团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型装配式综合服务型公厕装配式部品设计 |
4.1 新型装配式综合服务型公厕部品构成基本原则 |
4.1.1 部品模块化原则 |
4.1.2 部品独立原则 |
4.2 新型装配式综合服务型公厕建造设计基本原则 |
4.2.1 构件分级装配原则 |
4.2.2 构件可维修替换原则 |
4.3 新型装配式综合服务型公厕构件模块设计 |
4.3.1 结构构件模块设计 |
4.3.2 围护构件模块设计 |
4.3.3 内装构件模块 |
4.3.4 集成设备模块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装配式综合服务型公厕设计与建造实践 |
5.1 南京市研创园装配式公厕项目设计与建造实践 |
5.1.1 装配式建筑设计 |
5.1.2 装配式建造设计 |
5.2 南京江北市民中心游客中心设计与建造实践 |
5.2.1 装配式建筑设计 |
5.2.2 装配式建造设计 |
5.3 新型装配式综合服务型公厕实践项目创新性优势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图片来源 |
致谢 |
附录 |
四、室内公厕节水技术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厕所发展简史[J]. 谭烈飞. 北京纪事, 2022(02)
- [2]城市公共厕所系统卫生安全发展报告[J].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公厕建设与管理专业委员会,江苏重明鸟厕所人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朗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城乡建设, 2021(17)
- [3]基于事理学方法论的现代移动公厕设计研究[D]. 张瑞臣.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4]乡村厕所技术集成模式与评价模型研究[D]. 梁旻昊.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京津冀地区宜居乡村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研究 ——以北京大兴魏善镇半壁店村为例[D]. 符清宇. 天津大学, 2020(02)
- [6]厕所革命背景下景区公共厕所设计研究[D]. 苏振强.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智慧生态公厕设计[D]. 江元媛.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8]基于服务设计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研究 ——以夫子庙地区为例[D]. 傅天晨.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9]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被动式技术应用研究 ——以吉林省寒葱岭服务区为例[D]. 张彰.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2)
- [10]新型装配式综合服务型公厕设计研究 ——以南京市江北区装配式公厕项目为例[D]. 王冠希. 东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