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胞凋亡与口腔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薛瑞,高继萍,闫晓如,续国强,宋国华[1](2021)在《自噬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在口腔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文中认为自噬是依赖溶酶体进行的一种高保守的细胞自我保护行为,可作为促进或预防癌症的重要因素。自噬作用与肿瘤的类型及发展程度相关,对自噬途径的了解有助于提高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表明自噬与口腔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自噬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对口腔肿瘤起着双重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在口腔肿瘤中自噬相关调节机制及治疗作用的最新进展。
孔利心,任彪,程磊[2](2020)在《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通路调控口腔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口咽癌是全球第6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低于60%,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口腔肿瘤中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显着高表达,表明该通路与口腔肿瘤密切相关,是口腔肿瘤重要的调控通路。研究表明COX-2/PGE2通路可通过上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促进肿瘤生长、上调内皮生长因子调节血管生成、上调Bcl-2调节凋亡等不同方式调节口腔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对该通路在口腔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续国强[3](2020)在《中国地鼠口腔黏膜癌发生发展相关microRNA的筛选鉴定与体外功能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建立中国地鼠口腔黏膜癌动物模型,根据WHO的分级标准将动物模型中口腔黏膜癌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正常阶段(normal stage),单纯增生阶段(simple hyperplasia stage),异常增生阶段(abnormal hyperplasia stage),鳞癌阶段(squamous cell and invasive carcinoma,cancer);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对中国地鼠口腔黏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测序并验证测序结果,构建各阶段microRNA(miRNA)表达谱,并预测其靶基因,进一步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功能分析,筛选出癌变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GO条目、信号通路及可能的生物标志物。此外,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进一步明确候选基因miRNA-181a-5p对人类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113和CAL-27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对其靶基因和下游相关互作基因进行验证。从非编码RNA层面和基因表达的角度深入探究口腔鳞状细胞癌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揭示候选miRNA在肿瘤细胞凋亡、周期、增殖、迁移及侵袭中所参与的信号通路,以期对临床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具有指导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化学药物诱导法建立实验动物模型。首先,利用涂抹法将DMBA(9,10-Dimethyl-1,2-Benzanthracene,二甲基苯并蒽)以每周三次的频率均匀涂抹于中国地鼠口腔颊囊黏膜来建立中国地鼠口腔颊囊黏膜鳞状细胞癌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然后,根据WHO的分级规则将其分为正常口腔黏膜、单纯增生、异常增生、鳞状细胞癌四个阶段。采用miRNA-seq技术构建中国地鼠口腔黏膜癌四个阶段的miRNA表达谱,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各组中差异表达miRNA,进行GO与KEGG功能分析,并利用qRT-PCR技术对部分差异miRNA进行验证。在体外实验中,利用瞬时转染技术构建miRNA-181a-5p过表达与敲低表达细胞模型,每种细胞系各分为五组:control(空白对照组)、mimics(模拟物组)、mimic NC(模拟物阴性对照组)、inhabitor(抑制物组)、inhabitor NC(抑制物阴性对照组)。使用CCK8实验、Transwell实验及基质胶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转染后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变化。随后,通过miRNA靶基因预测工具预测miRNA-181a-5p可能的靶基因,并使用qRT-PCR验证靶基因的表达。最后利用qRT-PCR技术对miR-181a-5p/TIMP 1轴抑制口腔癌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成功构建中国地鼠口腔癌动物模型,病理检测结果显示:动物模型的口腔鳞状细胞癌形成过程,经历了由正常上皮、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到鳞状细胞癌四个阶段。随后分别构建了各个阶段的miRNA差异表达谱,并对各组差异表达miRNA进行了深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在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以及鳞状细胞癌阶段分别筛选出77、76、76个显着差异的miRNA;交互分析显示,在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以及鳞状细胞癌阶段中分别独有3、2、10个显着差异的miRNA。各阶段差异miRNA的功能分析显示: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与鳞状细胞癌阶段分别有11、10、42个条目与生物过程相关,24、36、18个条目与细胞组分相关,42、43、48个条目与分子组分相关。此外,各阶段显着富集的KEGG条目分别为107、107、110条。交互分析显示:在单纯增生阶段分别只存在3条细胞组分,2条分子功能,3条KEGG信号通路,无单独的生物过程;异常增生阶段中只存在4条细胞组分,2条分子功能和2条KEGG信号通路,无单独的生物过程;在鳞状细胞癌阶段,仅存在29条显着富集的生物过程,6条分子功能,9条KEGG信号通路,而无单独的细胞组分。最后我们发现miR-181a-5p在各阶段中表达丰度较高,与此同时其表达量在口腔癌形成的各阶段依次降低,所以选择miR-181a-5p作为后续功能验证的重点。体外细胞实验显示,高表达miR-181a-5p后可显着抑制Tca-8113细胞和CAL-27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侵袭、迁移与周期,而对细胞凋亡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然而,当抑制miR-181a-5p表达后呈现出与其高表达截然相反的结果。靶基因预测软件显示TIMP1为miR-181a-5p的潜在靶标之一,在后续的验证实验中发现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miR-181a-5p模拟物组中,E-cadherin和Bax过度表达,而TIMP 1、MMP2、MMP9、Vimentin、Ki67、BCL2、cyclin D1、CDK6以及E2F1均表达下调。但在miR-181a-5p抑制剂组中,所有基因均呈完全相反的表达趋势。推测miR-181a-5p/TIMP 1轴可能通过影响增殖、迁移侵袭以及周期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口腔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结论:本研究利用涂抹法成功构建了正常上皮、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鳞状细胞癌四个阶段的中国地鼠口腔颊囊黏膜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并首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各阶段动物模型进行了测序和全面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并筛选鉴定出在中国地鼠口腔黏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差异miRNA、关键GO条目及关键KEGG信号通路。体外细胞实验发现miR-181a-5p/TIMP 1轴可能是miR-181a-5p抑制口腔癌发生发展的重要信号通路,同时miR-181a-5p可能通过miR-181a-5p/BCL2/Bax信号转导轴来调控口腔癌细胞的凋亡。
张树伟[4](2020)在《具核梭杆菌通过lncRNA MIR4435-2HG/miR-296-5p/Akt2/SNAI1信号通路促进口腔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文中指出目的: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约20%恶性肿瘤与慢性感染因素相关,细菌作为潜在的致癌因素,细菌感染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肿瘤分子机制研究的热点。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上皮细胞失去其上皮性特征而获得间质样改变的过程,细胞间连接减弱,肌动蛋白骨架重塑使得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加。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上皮间充质转化发挥重要作用,细菌可能通过诱导上皮间充质转化促进肿瘤发生引起广泛关注。口腔细菌与肿瘤,尤其是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发生发展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在OSCC组织中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的检出量更高,提示F.nucleatum可能参与调控口腔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F.nucleatum是一种重要的牙周可疑致病菌,参与牙周疾病的炎症反应,同时还与多种口腔外疾病相关,如早产低体重儿,呼吸道疾病,结直肠肿瘤等。目前,F.nuleatum感染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大多聚焦在F.nucleatum对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且已提出多种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F.nucleatum可通过诱导炎症和免疫应答形成肿瘤微环境,促进结肠癌肿瘤进展。F.nucleatum菌体表面的粘附素FadA可与结肠癌细胞表面的E-cadherin结合,进而激活?-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生长。F.nucleatum感染与口腔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及是否可促进口腔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的报道较少,且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实验对F.nucleatum在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存在情况进行了验证,并试图通过建立F.nucleatum感染口腔上皮细胞模型,探究F.nucleatum对口腔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及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收集口腔鳞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和阻生齿拔除患者的正常牙龈组织,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方法检测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中的F.nucleatum,以验证F.nucleatum在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不同富集情况。2.建立F.nucleatum模式株ATCC25586和戈登链球菌(Streptococcus gordonii)Challis CH1菌株单独感染HIOECs和SCC-9细胞的体外模型,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明胶酶谱实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MMP-2和MMP-9的表达。3.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F.nucleatum感染HIOECs和SCC-9细胞后上皮间充质转化标志分子E-钙粘蛋白(E-cadherin),N-钙粘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转录因子SNAI1的蛋白表达情况,及F.nucleatum感染后2 h-12 h E-cadherin的表达及定位改变。分别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SNAI1 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热灭活F.nucleatum和纯化的FadA蛋白分别处理HIOECs和SCC-9细胞,qRT-PCR检测SNAI1等上皮间充质转化标志分子的mRNA表达。4.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F.nucleatum感染HIOECs后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针对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的部分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并利用qRT-PCR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5.采用siRNA干扰技术抑制MIR4435-2HG表达,细胞转染24 h后加入F.nucleatum继续感染24 h或48 h,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NAI1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通过在线数据库预测可与MIR4435-2HG和SNAI1结合的miRNAs及其相应的结合位点,qRT-PCR检测筛选出的miRNAs表达水平。单独转染MIR4435-2HG si RNA敲低MIR4435-2HG表达及共转染MIR4435-2HG siRNA和miR-296-5p inhibitor,利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miR-296-5p和SNAI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435-2HG与miR-296-5p及miR-296-5p与SNAI1的结合情况。6.qRT-PCR检测F.nucleatum感染HIOECs和SCC-9细胞后及共转染MIR4435-2HG siRNAs和miR-296-5p inhibitor后Akt2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分别转染MIR4435-2HG siRNAs和miR-296-5p inhibitor后Akt2的蛋白表达;采用siRNA干扰技术抑制Akt2表达并检测SNAI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改变。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织相比,F.nucleatum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富集程度更为显着,提示F.nucleatum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与未感染的对照细胞相比,F.nucleatum感染HIOECs和SCC-9对细胞增殖无显着影响,而S.gordonii感染对细胞增殖能力略有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F.nucleatum感染不能加速细胞周期进程,但F.nucleatum感染后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发现,F.nucleatum感染能够显着促进细胞迁移,而S.gordonii感染对细胞迁移能力无显着影响;明胶酶谱实验发现F.nucleatum感染能够促进细胞MMP-9活性增加。3.F.nucleatum感染HIOECs和SCC-9后,Vimentin、N-cadherin及SNAI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而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发现,在未感染的对照细胞中,E-cadherin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细胞之间连接紧密,而F.nucleatum感染后,E-cadherin在细胞膜上的表达减少,且可在细胞质内观察到E-cadherin的分布;qRT-PCR结果显示,热灭活F.nucleatum和FadA蛋白均能引起HIOECs和SCC-9细胞SNAI1等上皮间充质转化标志分子mRNA异常表达。4.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显示,F.nucleatum感染HIOECs细胞引起的差异表达基因中(变化倍数≧4,P<0.05,FDR<0.05),共有164个lncRNA差异表达(74个lncRNA表达上调,90个lncRNA表达下调),887个mRNA表达上调和1866个mRNA表达下调。在差异表达基因中,涉及多个与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的分子,KEGG分析显示这些分子主要富集在粘附连接信号通路。5.F.nucleatum感染HIOECs和SCC-9细胞能够上调MIR4435-2HG表达,转染siRNA抑制MIR4435-2HG表达后,SNAI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而在敲低MIR4435-2HG表达后继续感染F.nucleatum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回复SNAI1的表达。在线数据库预测及qRT-PCR验证发现,miR-296-5p与MIR4435-2HG及SNAI1存在潜在结合位点,且F.nucleatum感染能够显着下调miR-296-5p的表达;抑制MIR4435-2HG表达后可上调miR-296-5p表达,而转染miR-296-5p inhibitor可上调SNAI1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4435-2HG能够与miR-296-5p结合,而miR-296-5p与SNAI1无结合。6.F.nucleatum感染能够促进Akt2的表达,敲低MIR4435-2HG表达后Akt2mRNA和蛋白表达均受到抑制,而转染miR-296-5p inhibitor后Akt2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而通过siRNA干扰技术敲低Akt2可抑制SNAI1 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1.F.nucleatum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富集,提示F.nucleatum感染可能与OSCC相关。2.F.nucleatum感染对HIOECs和SCC-9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进程无显着影响,但促进了细胞凋亡发生并使细胞迁移能力增加。3.F.nucleatum感染HIOECs和SCC-9细胞可增加N-cadherin、Vimentin及SNAI1表达,引起E-cadherin表达减少及功能丧失,始动和促进非肿瘤性和肿瘤性口腔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改变,且热灭活F.nucleatum和FadA具有与F.nucleatum活菌相似的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4.F.nucleatum感染可通过lncRNA MIR4435-2HG/mi R-296-5p/Akt2/SNAI1信号通路促进口腔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
韩瑞,张配,王尚华,程如玉,刘浩,徐锦程[5](2018)在《下调microRNA-17增强奥沙利铂对口腔癌细胞诱导凋亡作用》文中指出目的探究下调microRNA-17增强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对人口腔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OXA处理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人口腔癌KB细胞,MTT法检测转染microRNA-17抑制剂前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DAPI染色,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Mcl-1表达。结果单独使用OXA或转染microRNA-17抑制剂均可抑制TCA8113、KB细胞的增殖,使用2μmol·L-1 OXA作用于TCA8113、KB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为69.99%、60.77%;下调microRNA-17后,2μmol·L-1 OXA作用于口腔癌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为51.26%、39.27%。JC-1荧光检测发现,红色荧光减弱,绿色荧光增强,提示线粒体膜电位下降;DAPI染色后观察到,相对于单独应用奥沙利铂组,下调microRNA-17与奥沙利铂联合作用组细胞核碎裂像增多;下调microRNA-17可增强奥沙利铂对口腔癌细胞促凋亡蛋白Bax、Mcl-1表达,抑制细胞Bcl-2的表达。结论下调microRNA-17可增强奥沙利铂对口腔癌细胞诱导凋亡作用,为口腔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张芸嘉,潘亚萍[6](2018)在《修复蛋白Ku与口腔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口腔颌面部是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往研究表明,DNA损伤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DNA损伤发生后,机体识别损伤类型并启动相应的修复机制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状态,其中修复蛋白Ku以复合体形式由Ku70和Ku80两个子单位组成,在保持真核生物的基因稳定性和遗传完整性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Ku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呈现明显的差异性表达。文章就Ku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作用机制、对肿瘤进展速度及预后的影响等做一综述。
魏顺峰[7](2018)在《甲基化修饰HSPA5在口腔肿瘤细胞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验证HSPA5新型转录后修饰——甲基化修饰的存在,研究甲基化修饰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构建稳转系、研究HSPA5甲基化修饰在头颈鳞癌细胞中的作用,尝试寻找其作用的机制。方法:1.通过western blot技术验证HSPA5-K585Me识别抗体;检测不同口腔肿瘤细胞系HSPA5甲基化表达。2.通过CRISP-Cas9系统敲除内源性蛋白表达,再过表构建甲基化修饰表达的野生型、突变型稳转系。通过CCK8、单克隆、迁移、周期凋亡、药物敏感性、裸鼠皮下成瘤等探讨甲基化HSPA5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3.通过药物刺激、Co-IP实验探讨甲基化修饰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HSPA5-K585Me能够得到有效的抗体识别。在不同口腔肿瘤细胞中,HSPA5-K585Me表达水平不一:Cal27细胞系中甲基化修饰表达最高,HN6细胞系中修饰水平最低;给与相同TM刺激后,Cal27甲基化修饰仍维持在最高水平,而HN6细胞仍然表达最低;其他肿瘤细胞系蛋白表达水平介于两者之间。2.成功构建稳转系后,通过一系列生物学行为研究发现:甲基化修饰丢失的HSPA5肿瘤细胞增殖速度较快、单克隆形成能力更强、迁徙更快、对顺铂等药物更敏感,裸鼠皮下成瘤能力更强。3.给与浓度梯度TM刺激后,随着刺激强度增加,内质网应激反应逐渐增强。但是反应略有不同。在HN6细胞中随着刺激强度增加,甲基化修饰水平持续较低、甚至降低、PERK表达水平持续升高;Cal27细胞中PERK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而甲基化修饰逐渐升高。Co-IP中甲基化修饰与PERK蛋白结合增多。甲基化修饰与PERK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胡利兵,王银龙,朱友明[8](2018)在《miR-3129通过抑制hace1促进口腔肿瘤发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miRNA-3129与hace1是否可作为口腔肿瘤标志物,在口腔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作用。方法收集15组口腔肿瘤组织与瘤旁组织,应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hace1 mRNA的表达,通过MTT实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hace1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变化影响。生物信息学预测hace1的miRNA,通过luciferase和QRT-PCR验证miRNA-3129与hace1的关系,QRT-PCR法检测组织中miRNA-3129的表达。结果 hace1在口腔肿瘤中低表达,并抑制口腔肿瘤的迁移与增殖;且miRNA-3129可靶向hace1 3’UTR,并调节hace1表达水平。结论 miRNA-3129在口腔肿瘤中高表达,与hace1表达呈负相关性,可能通过靶向hace1促进口腔肿瘤生长。
胡利兵[9](2018)在《MiR-3129通过抑制hace1促进口腔肿瘤发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hace1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使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检测hace1基因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研究其对口腔肿瘤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预测hace1的miRNA,并研究其hace1的关系,检测miRNA-3129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探讨miRNA-3129与hace1是否可作为口腔肿瘤标志物,在口腔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作用。方法收集15组口腔肿瘤组织与瘤旁组织,应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hace1m RNA的表达,通过MTT实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hace1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变化影响,生物信息学预测hace1的miRNA,通过luciferase和QRT-PCR验证miRNA-3129与hace1的关系,QRT-PCR法检测组织中miRNA-3129 RNA的表达;。结果hace1在口腔肿瘤中低表达,并抑制口腔肿瘤的迁移与增殖;且miRNA-3129可靶向hace1 3’UTR,并调节hace1表达水平;结论miRNA-3129在口腔肿瘤中高表达,与hace1表达成负相关性,可能通过靶向hace1促进口腔肿瘤生长;
解秀梅[10](2017)在《口腔肿瘤组织HPV感染和p16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文中提出背景: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与HPV阴性相比,HPV阳性口腔肿瘤患者肿瘤进展的风险较低,肿瘤生长速度慢、恶化机率低,对放化疗治疗更为敏感,预后明显好于HPV阴性的口腔肿瘤患者,提示人乳头状病毒(HPV)在口腔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口腔肿瘤中HPV的感染率,文献报道的差异很大,对口腔肿瘤与HPV感染相关性的病因学探讨不多,其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清楚。另外,有研究报道,p16抑癌基因的产物p16蛋白的表达与HPV感染密切相关,并有研究者建议可作为HPV的替代检测手段。皖北地区是口腔肿瘤的多发地区之一,本地区口腔肿瘤中HPV的感染率如何?p16蛋白在口腔肿瘤组织的表达如何?HPV感染和p16蛋白表达相关性如何?这些均未见报道,有待阐明。目的:检测口腔肿瘤组织HPV感染率和p16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两者在口腔肿瘤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初治的口腔肿瘤患者的肿瘤新鲜组织44例,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基本病例情况,同时收集该医院口腔部非肿瘤患者组织20例(包括口腔部外伤或鼾症矫形手术、炎症、囊肿)用作对照组。采用PCR法检测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内HPV DNA的表达,了解口腔肿瘤组织中HPV感染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中p16蛋白表达情况;分析HPV感染与p16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两者分别在鉴别口腔肿瘤和非肿瘤中的意义。结果:口腔肿瘤组织及非肿瘤组织中HPV感染率分别为47.7%(21/44)和10%(2/20)、p1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7.3%(34/44)和0%(0/20);HPV感染与p16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口腔肿瘤组织中,与HPV阴性组相比,HPV阳性组男性、非抽烟、非嗜酒者所占比例较高,分别是66.7%vs 66.5%,71.4%vs62.5%,76.2%vs 73.9%,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16蛋白阴性组相比,p16阳性组男性、非抽烟、非嗜酒者所占比例也较高,分别是67.6%vs 60%,94.1%vs 80%,76.4%vs 70%,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皖北地区口腔肿瘤与HPV感染密切相关;口腔肿瘤组织p16蛋白表达阳性率较高,但与HPV感染无相关性,p16免疫组化不能作为口腔肿瘤患者HPV感染检测的替代检测手段;p16蛋白阳性的口腔肿瘤可能是一个独立的亚型;HPV感染和p16蛋白表达与性别、吸烟、嗜酒无关。
二、细胞凋亡与口腔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细胞凋亡与口腔肿瘤(论文提纲范文)
(1)自噬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在口腔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自噬的基本概况 |
2 自噬对口腔肿瘤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
2.1 自噬促进口腔肿瘤的发展 |
2.2 依赖ROS的NUPR1介导自噬与口腔肿瘤 |
2.3 miRNA介导的自噬与口腔肿瘤 |
2.4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口腔肿瘤 |
3 自噬对口腔肿瘤发生发展的抑制作用机制 |
4 自噬在口腔癌治疗中的应用 |
4.1 CerS6增强顺铂化疗敏感度治疗口腔肿瘤 |
4.2 调控与细胞自噬相关基因进而抑制口腔肿瘤的发展 |
4.3 调控自噬相关非编码RNA抑制口腔肿瘤的发展 |
4.4 调节p53介导自噬治疗口腔肿瘤 |
5 小结 |
作者贡献: |
(2)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通路调控口腔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COX-2/PGE2通路 |
1.1 COX-2与PGE2 |
1.2 COX-2/PGE2调节通路 |
2 口腔中COX-2/PGE2通路的激活 |
3 COX-2/PGE2与口腔癌前病变及癌前状态 |
4 COX-2/PGE2与口腔癌 |
5 COX-2/PGE2与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囊肿 |
6 总结 |
(3)中国地鼠口腔黏膜癌发生发展相关microRNA的筛选鉴定与体外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国地鼠口腔黏膜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肉眼观察 |
2.2 HE病理鉴定 |
2.3 透射电镜超微观结构观察 |
2.4 AFP、TNF-ɑ、SCC-Ag的血清含量检测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口腔黏膜癌病变各阶段差异表达miRNA表达谱的构建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准备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组织RNA样本的质控 |
2.2 测序数据过滤及质控 |
2.3 差异表达miRNA的鉴定 |
2.4 差异miRNA靶基因的预测与筛选 |
2.5 GO富集分析 |
2.6 KEGG富集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候选基因在各阶段口腔黏膜癌组织中的q RT-PCR验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准备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四部分 miR-181a-5p对人类口腔鳞癌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细胞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qRT-PCR验证转染效率 |
2.2 最佳转染条件的探究 |
2.3 miR-181a-5p表达的改变调节OSCC细胞增殖 |
2.4 miR-181a-5p对 OSCC细胞系平板克隆的影响 |
2.5 miR-181a-5p对 OSCC细胞系周期的影响 |
2.6 miR-181a-5p对 OSCC细胞系凋亡的影响 |
2.7 miR-181a-5p对 OSCC细胞系侵袭的影响 |
2.8 miR-181a-5p对 OSCC细胞系迁移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五部分 miR-181a-5p靶向调控TIMP1 影响人类口腔鳞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细胞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miR-181a-5p靶基因的预测 |
2.2 靶基因的互作与预后分析 |
2.3 各处理组细胞中靶基因及其互作基因的表达验证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具核梭杆菌通过lncRNA MIR4435-2HG/miR-296-5p/Akt2/SNAI1信号通路促进口腔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具核梭杆菌感染对口腔上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实验细胞及菌株 |
2.3 组织标本 |
2.4 实验方法 |
2.4.1 苏木素-伊红染色 |
2.4.2 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临床样本中F.nucleatum |
2.4.3 F.nucleatum感染口腔上皮细胞模型构建 |
2.4.4 CCK-8检测细胞增殖实验 |
2.4.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
2.4.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2.4.7 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
2.4.8 明胶酶谱实验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 的活性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F.nucleatum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富集 |
3.2 F.nucleatum感染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3.3 F.nucleatum感染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3.4 F.nucleatum感染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3.5 F.nucleatum感染促进口腔上皮细胞迁移能力增加 |
3.6 F.nucleatum感染对MMP-2和MMP-9 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F.nucleatum感染对上皮间充质转化标志分子及转录组表达谱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实验细胞及菌株 |
2.3 实验方法 |
2.3.1 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上皮间充质转化标志分子的表达 |
2.3.2 q RT-PCR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 SNAI1 基因表达 |
2.3.3 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 SNAI1 蛋白表达水平 |
2.3.4 FadA蛋白合成 |
2.3.5 Fad A处理HIOECs和 SCC-9 细胞后检测E-cadherin等基因表达 |
2.3.6 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生物学信息分析及差异表达基因验证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F.nucleatum和 S.gordonii感染对转录因子SNAI1 蛋白表达的影响 |
3.2 F.nucleatum感染对上皮间充质转化标志分子表达的影响 |
3.2.1 免疫荧光染色观察F.nucleatum感染对上皮间充质转化标志分子表达的影响 |
3.2.2 F.nucleatum感染引起E-cadherin易位至细胞质 |
3.2.3 F.nucleatum感染对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 SNAI1 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 热灭活F.nucleatum和 Fad A对上皮间充质转化标志分子表达的影响 |
3.4 F.nucleautm感染口腔上皮细胞引起lnc RNA/m RNA差异表达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具核梭杆菌感染通过MIR4435-2HG/mi R-296-5p/Akt2/SNAI1 信号通路促进口腔上皮细胞发生间充质转化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实验细胞及菌株 |
2.3 实验方法 |
2.3.1 细胞培养 |
2.3.2 细菌培养 |
2.3.3 在线数据库检索lnc RNA MIR4435-2HG和 SNAI1 的表达相关性 |
2.3.4 细胞转染si RNA降低MIR4435-2HG表达 |
2.3.5 q RT-PCR检测MIR4435-2HG抑制后SNAI1的m RNA表达 |
2.3.6 Western blot检测MIR4435-2HG抑制后SNAI1 的蛋白表达 |
2.3.7 数据库预测可与MIR4435-2HG和 SNAI1 结合的micro RNAs |
2.3.8 q RT-PCR检测micro RNAs表达 |
2.3.9 MIR4435-2HG和 mi R-296-5p,mi R-296-5p与 SNAI13’-UTR的结合位点预测 |
2.3.10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
2.3.11 MIR4435-2HG si RNA及 mi R-296-5p inhibitor共转染 |
2.3.12 q RT-PCR检测Akt2 m RNA表达 |
2.3.13 Western blot检测Akt2 的蛋白表达 |
2.3.14 si RNA转染降低Akt2 表达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F.nucleatum感染口腔上皮细胞促进MIR4435-2HG表达上调 |
3.2 MIR4435-2HG和 SNAI1 在头颈鳞癌组织中表达具有正相关性 |
3.3 si RNA敲低MIR4435-2HG表达对SNAI1 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3.4 数据库预测可与MIR4435-2HG及 SNAI1 相结合的micro RNAs及 q RT-PCR验证 |
3.5 F.nucleatum感染抑制mi R-296-5p表达且MIR4435-2HG负向调控mi R-296-5p表达 |
3.6 mi R-296-5p负向调控SNAI1 m RNA和蛋白表达 |
3.7 结合位点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
3.8 mi R-296-5p通过Akt2 调控SNAI1 表达 |
3.9 F.nucleatum感染促进口腔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机制模式图 |
4 讨论 |
5 结论 |
附录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下调microRNA-17增强奥沙利铂对口腔癌细胞诱导凋亡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细胞株 |
1.1.2 试剂 |
1.1.3 仪器 |
1.2 方法 |
1.2.1细胞培养 |
1.2.2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
1.2.3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 (JC-1) 检测细胞凋亡 |
1.2.4 DAPI染色 |
1.2.5 microRNA瞬时转染 |
1.2.6 Western blot检测 |
1.2.7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下调mircoRNA-17增强奥沙利铂对口腔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2.2 下调mircoRNA-17增强奥沙利铂对口腔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2.3 下调microRNA-17增强奥沙利铂对细胞核形态的影响 |
2.4 下调mircoRNA-17联合奥沙利铂对TCA8113、KB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6)修复蛋白Ku与口腔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Ku的生物学特征 |
2 Ku与DNA损伤修复的关系 |
3 Ku与口腔肿瘤 |
3.1 Ku与口腔肿瘤发生发展相关性研究 |
3.2 Ku与口腔肿瘤治疗和预后的研究 |
4 小结与展望 |
(7)甲基化修饰HSPA5在口腔肿瘤细胞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前言 |
1.1 内质网应激 |
1.2 HSPA5蛋白 |
1.3 蛋白的赖氨酸甲基化修饰 |
2 HSPA5-K585存在甲基化修饰及其在肿瘤细胞的表达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口腔头颈部肿瘤细胞系的培养 |
2.1.2 构建质粒 |
2.1.3 细胞转染 |
2.1.4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HSPA5蛋白及K585位甲基化修饰验证 |
2.2 结果 |
2.3 结论 |
3 构建甲基化外源性过表达稳转系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培养试剂、耗材、操作及培养仪器 |
3.1.2 CRISP-Cas9 敲除技术 |
3.1.3 构建过表达稳转系 |
3.2 结果 |
3.2.1 HSPA5-KO稳转系 |
3.2.2 构建甲基化修饰野生型、突变型稳转系 |
3.3 结论 |
4 甲基化修饰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培养试剂、耗材、操作及培养仪器 |
4.1.2 CCK8法测量细胞生长曲线 |
4.1.3 单克隆形成能力 |
4.1.4 迁徙实验 |
4.1.5 药物敏感性实验 |
4.1.6 细胞周期 |
4.1.7 细胞凋亡实验 |
4.1.8 裸鼠皮下成瘤实验 |
4.2 结果 |
4.2.1 甲基化修饰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
4.2.2 甲基化修饰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4.2.3 甲基化修饰对肿瘤细胞单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 |
4.2.4 甲基化修饰对肿瘤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
4.2.5 甲基化修饰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4.2.6 甲基化修饰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4.2.7 裸鼠皮下成瘤实验 |
4.3 结论 |
5 甲基化修饰HSPA5蛋白的可能调节机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培养试剂、耗材及仪器 |
5.1.2 药物刺激实验 |
5.1.3 Co-IP实验 |
5.2 结果 |
5.2.1 甲基化修饰不同的细胞下游信号通路变化 |
5.2.2 Co-IP |
5.3 结论 |
6 PPD12体内外毒理学研究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细胞及试剂 |
6.1.2 细胞活性试验 |
6.1.3 动物毒性研究 |
6.1.4 HE染色 |
6.1.5 细胞凋亡实验 |
6.2 结果 |
6.2.1 随着时间的增加PPD12对KB/VCR耐药性逆转能力的变化 |
6.2.2 PPD12毒性 |
6.2.3 PPD12对ADM毒性作用的影响 |
6.3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发表 |
(8)miR-3129通过抑制hace1促进口腔肿瘤发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实验材料 |
1.1.1 细胞 |
1.1.2 菌种和载体 |
1.1.3 标本组织来源 |
1.1.4 主要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2.1 细胞培养 |
1.2.2 过表达hace1的构建及目的基因扩增 |
1.2.3 质粒的扩增和提取 |
1.2.4 shhace1病毒的包装及感染 |
1.2.5 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
1.2.6 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
1.2.7 实时荧光定量PCR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hace1在口腔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
2.2 hace1对口腔肿瘤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 |
2.3 miR-3129调节hace1 miRNA表达水平的分析 |
2.4 miR-3129在口腔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
3 讨论 |
(9)MiR-3129通过抑制hace1促进口腔肿瘤发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hace1在口腔肿瘤组织中低表达 |
3.2 hace1抑制口腔肿瘤细胞迁移和增值 |
3.3 miR-3129靶向hace13’UTR以调节hace1mRNA表达水平 |
3.4 miR-3129 在口腔肿瘤组织中高表达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10)口腔肿瘤组织HPV感染和p16蛋白表达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仪器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参考文献 |
四、细胞凋亡与口腔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 [1]自噬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在口腔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影响[J]. 薛瑞,高继萍,闫晓如,续国强,宋国华. 肿瘤防治研究, 2021(05)
- [2]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通路调控口腔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J]. 孔利心,任彪,程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04)
- [3]中国地鼠口腔黏膜癌发生发展相关microRNA的筛选鉴定与体外功能分析[D]. 续国强.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4]具核梭杆菌通过lncRNA MIR4435-2HG/miR-296-5p/Akt2/SNAI1信号通路促进口腔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D]. 张树伟. 中国医科大学, 2020
- [5]下调microRNA-17增强奥沙利铂对口腔癌细胞诱导凋亡作用[J]. 韩瑞,张配,王尚华,程如玉,刘浩,徐锦程.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8(10)
- [6]修复蛋白Ku与口腔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J]. 张芸嘉,潘亚萍.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8(05)
- [7]甲基化修饰HSPA5在口腔肿瘤细胞中的作用研究[D]. 魏顺峰.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6)
- [8]miR-3129通过抑制hace1促进口腔肿瘤发生的研究[J]. 胡利兵,王银龙,朱友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8(05)
- [9]MiR-3129通过抑制hace1促进口腔肿瘤发生的研究[D]. 胡利兵. 安徽医科大学, 2018(12)
- [10]口腔肿瘤组织HPV感染和p16蛋白表达及其意义[D]. 解秀梅. 蚌埠医学院,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