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测定的临床价值

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测定的临床价值

一、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测定的临床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饶成[1](2021)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研究讨论人体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S)的水平与急性脑梗塞病情严重程度、预后、急性期恢复期、不同脑梗死面积及脑梗死部位之间具有的相关性,以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 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等主流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1月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急性脑梗塞相关的中、英文病例对照文献。最后使用STATA 16.0软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中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中文文献21篇,英文文献7篇。急性脑梗塞人数为2184,对照组人数为1772;文献质量评分均在5分以上。具体的数据分析结果如下:1)ACI组血清NSE含量水平高于健康组,合并后效应量SMD(95%CI)=2.92(2.39,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轻度ACI组血清NSE水平低于中度ACI组,合并后效应量SMD及95%CI=-1.50(-1.84,-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轻度ACI组血清NSE含量水平低于重度ACI组,合并后效应量SMD及95%CI=-3.37(-3.64,-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中度ACI组血清NSE含量水平低于重度ACI组,合并后效应量SMD及95%CI=-1.79(-2.14,-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小面积ACI组血清NSE含量水平低于大面积ACI组,合并后效应量SMD及95%CI=-2.07(-2.68,-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预后不良ACI组血清NSE含量水平高于预后良好ACI组,合并后效应量SMD(95%CI)=0.95(0.67,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ACI急性期组血清NSE含量水平高于ACI恢复期组,合并的SMD(95%CI)=1.98(0.97,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ACI皮层组血清NSE含量水平高于ACI皮层下组,合并后效应量SMD(95%CI)=2.13(0.29,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人血清NSE在ACI患者中的水平高于非ACI患者,可作为ACI的生物标志物;2)人血清NSE与ACI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脑梗死面积的大小及临床预局存在显着相关性,可通过检测血清NSE水平及时发现不良预后趋势。

张梦显[2](2021)在《多指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检测的效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D-二聚体水平与健康体检者的这三项血清学指标数值是否不同,如果不同,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情况下,三项抽血化验的结果各自检测与一起检测结果比较,哪种检测方法更具有优势。该疾病患者的卒中量表与三项血清学指标数值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近三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来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本病患者于入院第二日清晨抽取静脉血接受抽血化验检测,并由两位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各种神经功能缺损检查并填写卒中评分量表,嘱咐患者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查。健康体检者于体检当日抽血检测。比较两组间基本情况有无差异。比较两组间的三项抽血化验结果有无差别。比较观察组中卒中评分量表与三项抽血化验指标是否具有相关性。分析本病患者中三项抽血结果中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误诊率等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抽血化验结果,本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抽血化验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分析发现卒中评分量表与本病患者的胱抑素C、D-二聚体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具有正向的相关性(均P<0.05),而与同型半胱氨酸无关(P>0.05)。本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抽血化验结果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病患者的多指标联合检测该疾病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5%、98%、93%,均高于三种指标各自的检测结果。经过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在检测该疾病中都有很好的效果。分析发现,单一指标抽血化验结果与多指标联合分析结果有差异。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卒中评分量表与胱抑素C、D-二聚体水平均具有正向的相关性,而与同型半胱氨酸无关。患者的三项抽血化验的结果均高于健康体检者,且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效果优于单一指标检测。

钱敏[3](2020)在《SIRT3调控FOXO3a介导小鼠缺氧脑损伤修复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文旨在探讨SIRT3调控FOXO3a诱发小胶质细胞炎症及细胞凋亡介导小鼠缺氧性脑损伤修复的机制研究。方法1.体内实验构建缺氧性脑损伤C57小鼠。实验分组:正常的C57小鼠组和缺氧C57小鼠组。将16只3月龄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氧组,每组8只小鼠。两组分别在正常氧浓度环境及低氧环境处理后1h处死动物并取小鼠脑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法定量检测FOXO3a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FOXO3a蛋白在全脑组织、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表达情况。2.体外实验培养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实验分组:对照组、缺氧腺病毒空载体组、缺氧sirt3过表达组、缺氧sirt3过表达及foxo3a过表达组。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对照组BV-2细胞中SIRT3、FOXO3a、Caspase3、JAK1磷酸化以及STAT3磷酸化的表达差异;q PCR以及ELISA检测过表达sirt3及foxo3a后的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差异。结果1.体内实验结果(1)与正常C57小鼠相比,缺氧组C57小鼠脑组织中的FOXO3a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2)与正常C57小鼠相比,缺氧组C57小鼠脑组织中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FOXO3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2.体外实验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缺氧处理组的BV-2细胞中FOXO3a表达显着上调、SIRT3下调、Caspase3上调、JAK1磷酸化以及STAT3磷酸化表达下调(P<0.01);(2)过表达sirt3后,缺氧处理的BV-2细胞中的FOXO3a表达显着下调、SIRT3上调、Caspase3下调、JAK1磷酸化以及STAT3磷酸化表达上调(P<0.01);(3)过表达sirt3后,进一步过表达foxo3a,缺氧处理的BV-2细胞中SIRT3表达无统计学差异,FOXO3a表达上调,Caspase3上调;(4)q PCR与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缺氧处理组的BV-2细胞中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均上调(P<0.01);(5)过表达sirt3后,缺氧处理的BV-2细胞中的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均下调;(6)过表达sirt3后,进一步过表达foxo3a,缺氧处理的BV-2细胞中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上调(P<0.01)。结论体内实验结果证实,缺氧后SIRT3显着下调,而FOXO3a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显着升高,体外实验证实,缺氧后SIRT3表达下调,小胶质细胞凋亡增加,小胶质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增加,而过表达sirt3后,有效逆转了这些效应。进一步的研究证实SIRT3介导了FOXO3a诱发的小胶质细胞凋亡和小胶质细胞炎症等细胞功能。

刘英北[4](2020)在《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脑梗死是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的疾病,随着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急性期血管内干预及脑血管病的规范化治疗,使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显着降低,挽救了更多脑梗死患者的生命。癫痫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并发症,脑梗死继发癫痫的发病率逐年增长,严重影响患者病情恢复、生活质量及预后,且反复癫痫发作,使患者表现出广泛的神经、生理和心理问题,包括:瘫痪、肌张力增高、失语、构音障碍、单侧忽视、麻木和疼痛、疲劳、认知障碍、抑郁和情绪难以控制等。且缺血性卒中引起癫痫发作的经济负担是巨大的,因此脑卒中后癫痫(Post stroke epilepsy,PSE)是脑卒中幸存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给临床治疗提出了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讨脑梗死后癫痫的危险因素,对预测脑梗死后癫痫的发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有意义的信息,从而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临床干预,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2017年7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该患者满足以下标准:纳入标准:(1)《神经病学》中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者、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所制定癫痫诊断标准;(2)均为癫痫早期发作,即癫痫发作在脑梗死后两周内、无既往癫痫病史者;(3)短期内未并发急慢性感染者,无恶性肿瘤疾病者。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疾病和心肝肾功能疾病者;(2)患有糖尿病者;(3)并发神经功能障碍者;(4)存在语言障碍、听力障碍等影响研究进程者;(5)由颅脑手术、脑外伤、脑肿瘤等引发癫痫者。本研究获本院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2.病例分组:从中选取50例继发癫痫的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未继发癫痫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病程1.41~10.02个月,平均病程(5.45±1.33)月;观察组患者病程1.38~10.05月,平均病程(5.40±1.29)月。3.病例采集内容: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60岁、≥60岁)、血糖(<11.1mmol/L、﹥11.1 mmol/L)、电解质水平(钾、钠、氯、钙)、梗死部位(皮质、皮质下)、梗死灶(单发、多发)、脑梗死分型(心源性、非心源性)、NIHSS评分(<15、≥1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水平等。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多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危险因素。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两组在患者性别、年龄、血糖、电解质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资料在梗死部位、梗死灶、脑梗死分型、NIHSS评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血清Hcy、NSE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Hcy、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梗死部位为皮质、脑梗死分型心源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高以及患者血清Hcy、NSE水平是脑梗死患者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2.脑梗死继发癫痫后患者血清Hcy、NSE水平均会显着上升。

马延秋[5](2019)在《肿瘤标志物多种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认为肿瘤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具有高并发率和高死亡率,提高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水平,可以有效地延长患者寿命,降低死亡率。在肿瘤细胞中产生,可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预后等的特异性物质,叫做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一直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为实验样本,对其检测方法进行探索。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一种较为多见的肿瘤标志物,临床上用来检测小细胞肺癌,也可用在神经母细胞瘤的检测中。国内对于NSE的检测方面研究并不多,因而本课题建立了三种检测方法,为小细胞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等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评价治疗疗效等方面以及试剂盒的制备提供了实验室基础。本课题建立了NSE的三种检测方法,分别是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比浊法和磁微粒免疫化学发光法,对这三种方法的最佳实验条件进行摸索,以增强检测效果,实现了对肿瘤标志物NSE的定量测量,并估测所建立的三种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敏感性、特异性和批间批内变异系数等。最终试验成果表明,本课题建立的ELISA双抗夹心法的线性相关方程为y=1.0335x-0.0133,相关系数R2=0.9976,在6.25-20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阳性样品在450nm处的临界值为0.4786,不与其他干扰物交叉反应,灵敏度高,最低可检测到5ng/mL浓度NSE抗原,同批次和不同批次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回收率98.3%符合标准,具有临床价值。本课题建立了免疫比浊法,并绘制线性相关曲线,在NSE抗原浓度为6.25-200ng/m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曲线,其线性方程为y=0.0036x+0.7291,R2=0.992,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在560nm时可检测到1ng/mL浓度的NSE抗原,该方法的回收率约为98.9%,通过计算表明同批和不同批次之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本课题根据双抗夹心法建立了NSE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线性方程y=373.81x+13207,线性相关系数R2=0.9959,NSE抗原的线性浓度为6.25-200ng/mL,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敏感性高,NSE检测限是0.5ng/mL,平均回收率为99%,且未出现“HOOK”效应。

王曼丽[6](2019)在《老年人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按照入选及排除标准,选取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过CT或MRI检测证实。发病24h后行头颅MRI扫描,根据MRI-DWI相计算出脑梗死体积,计算公式:Pullicino公式(长×宽×层数/2,单位为cm3),将其分为小体积量梗死组(<5cm3),中体积量梗死组(5-10cm3)和大体积量梗死组(>10 cm3);选取发病24h后入院当天抽取患者血清,测量NSE水平;入院当天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选取老年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其NSE水平。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进行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进行描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LSD多重比较。NSE与梗死面积及GCS评分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确定两者相关性。结果:1.病例组及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NSE平均水平分别为(16.37±3.05)ng/ml,(19.81±3.16)ng/ml,(26.97±4.69)ng/ml;对照组NSE平均水平为(8.07±2.69)ng/ml。经过方差分析,不同梗死面积组间NSE不完全相同(P<0.05)。经过LSD多重比较,梗死灶组NSE高于对照组(P<0.05),中、大梗死灶组NSE高于小梗死灶组(P<0.05),大梗死灶组NSE高于中梗死灶组(P<0.05)。3.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梗死面积与NSE呈现正相关,随着梗死面积增大NSE升高(P<0.05)结论:1.老年人急性脑梗死患者NSE水平显着增高,可作为早期评判病情严重程度(GCS评分)的敏感指标;2.入院时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与梗死灶大小具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

林萃才[7](2019)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急性脑梗死(ACI)的敏感性生化指标。它在脑脊液或血液中的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预测、诊断、评估脑梗死面积、体积、部位、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病情进展及治疗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刘冬梅[8](2018)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髓鞘碱性蛋白在脑瘫患儿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儿童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符合脑瘫诊断标准的脑瘫患儿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于我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针刺、推拿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分别对对照组儿童体检时及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康复治疗3个月后血清NSE和MBP水平进行检测。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项(GMFM-88)对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分级和评估。结果:(1)对照组患儿血清NSE、MBP水平分别为(6.77±2.08μg/L)、(0.38±0.10μg/L);观察组患儿治疗前血清NSE、MBP水平分别为(16.26±2.94μg/L)、(1.21±0.41μg/L),治疗3个月后血清NSE、MBP水平分别为(13.56±2.29μg/L)、(0.85±0.33μg/L);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的GMFM-88评分分别为(132.33±81.60)分、(147.07±83.13)分。(2)对照组健康儿童的NSE、MBP水平与年龄之间无显着相关性(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的NSE、MBP水平与年龄之间呈负相关(P<0.05)。(3)对照组儿童与观察组儿童治疗前的NSE、MBP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治疗前的NSE、MBP水平与脑瘫患儿GMFCS之间均呈正相关,与GMFM-88评分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5)观察组治疗前后组内NSE、MBP水平、GMFM-88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健康儿童血清NSE和MBP水平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改变。(2)脑瘫患儿血清NSE和MBP水平较健康儿童显着升高,并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且与脑瘫的障碍程度及粗大运动功能相关。(3)NSE、MBP可作为评价脑瘫患儿脑损伤的特异性客观指标。(4)NSE、MBP可作为辅助评判脑瘫治疗效果的生化指标。

王丽恒,李梦竹,曾跃[9](2018)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烯醇化酶基因超家族成员之一,特征性地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胞质,其在脑组织细胞的活性最高,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评价各类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同时,由于NSE在与神经内分泌组织起源有关的肿瘤中过表达,也常用于某些肺癌的联合诊断及预后的监测。NSE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及某些肿瘤的特征性标志物,在评估这些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有重要作用。

刘沫[10](2018)在《血清结合珠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急性脑梗死神经元损伤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血清结合珠蛋白结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损伤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102例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例为急性脑梗死组,住院期间行头部影像学检查(MRI),按照多田公式(V=π/6×最大梗死横截面长⒋最大梗死横截面宽⒋层厚)计算急性脑梗死组梗死病灶的体积并进行分组(8<5cm3为小体积,5≤V<10cm3为中体积,V≥10cm3为大体积)。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发病14天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状况并进行分组(0-1分为预后较好组,2-6分为预后不良组)。选取相同时间段我科81例既往曾患脑梗死的住院或门诊病例为陈旧性脑梗死组。同时抽取相同时间段我院体检中心一般资料相匹配的不同年龄、性别的体检志愿者97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结合珠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比较各组及亚组间的差异,分析血清结合珠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各组及亚组的相关性。结果:1.急性脑梗死组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均显着高于陈旧性脑梗死组及对照组;陈旧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间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无显着差别。2.急性脑梗死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显着高于陈旧性脑梗死组及对照组;陈旧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间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无显着差别。3.急性脑梗死中、大梗死灶组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比小梗死灶组显着升高,而中、大梗死灶组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进一步Spearman秩相关分析,急性脑梗死组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与梗死体积呈显着正相关。4.急性脑梗死中、小梗死灶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低于大梗死灶组,而中、小梗死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进一步Spearman秩相关分析,急性脑梗死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梗死体积呈显着正相关。5.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结合珠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呈正相关。6.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组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显着高于预后较好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7.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高于预后较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结合珠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的损伤程度,并与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二、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测定的临床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测定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索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文献检索策略
    2.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文献及数据提取
    2.4 质量评估
    2.5 效应量的选择及统计学意义
    2.6 异质性检验
    2.7 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
第三章 结果
    3.1 文献筛选及特征
    3.2 急性脑梗组与健康组中血清NSE水平的meta分析
    3.3 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NSE水平的meta分析
    3.4 小面积梗死组与大面积梗死组血清NSE水平的meta分析
    3.5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血清NSE水平的meta分析
    3.6 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血清NSE水平的meta分析
    3.7 皮层组与皮层下组血清NSE水平的meta分析
    3.8 敏感性分析
    3.9 Meta回归分析
    3.10 发表偏倚
第四章 讨论
    4.1 血清NSE水平与ACI之间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4.2 本研究的局限性
    4.3 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研究进展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2)多指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检测的效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研究内容
    4.统计分析
    5.质量控制
    6.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多种血清学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检测的相关性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3)SIRT3调控FOXO3a介导小鼠缺氧脑损伤修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及器材
        2.1.2 试剂
        2.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1.4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与模型制作
        2.2.2 标本采集
        2.2.3 组织脱水
        2.2.4 冰冻切片制作
        2.2.5 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
        2.2.6 荧光显微镜拍照
        2.2.7 细胞计数
        2.2.8 培养小胶质细胞BV-2
        2.2.9 BV-2 细胞缺氧处理
        2.2.10 sirt3 基因与foxo3a基因过表达
        2.2.11 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
        2.2.12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
        2.2.13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2.2.14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缺氧环境对小鼠全脑组织中FOXO3a及 SIRT3 表达的影响
    3.2 缺氧小鼠脑组织中不同类型神经细胞的FOXO3a表达情况
    3.3 过表达sirt3 对缺氧处理的BV-2 细胞中FOXO3a及 SIRT3 的表达影响
    3.4 过表达sirt3 对缺氧处理的BV-2 细胞中凋亡基因caspase3 表达的影响
    3.5 过表达sirt3 对缺氧处理的BV-2 细胞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3.6 过表达sirt3 对缺氧处理的BV-2 细胞中JAK1及STAT3 磷酸化的影响
    3.7 过表达sirt3 及 foxo3a对缺氧处理的BV-2 细胞中SIRT3、FOXO3a及 Caspase3 表达的影响
    3.8 过表达sirt3及foxo3a对缺氧处理的BV-2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及进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1.科研论文
    2.参与申请科研基金
致谢

(4)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脑梗死后癫痫组
        1.2 对照组
        1.3 伦理道德原则
    2 研究方法
        2.1 采集病例的相关资料
        2.2 相关实验室指标
        2.3 影像学检查
        2.4 脑电图检查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两组一般资料分析
    2 两组患者血清Hcy、NSE水平比较
    3 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5)肿瘤标志物多种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肿瘤及肿瘤标志物
    1.2 NSE简介
        1.2.1 NSE的生物学特征
        1.2.2 近年对NSE检测方法的研究
        1.2.3 NSE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1.3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
    1.4 免疫比浊法
    1.5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
        1.5.1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基本原理
        1.5.2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的三种类型
        1.5.3 鲁米诺、异鲁米诺类化学发光物质
        1.5.4 磁性微球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的应用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NSE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实验仪器
        2.1.2 主要使用药品
        2.1.3 主要实验试剂
    2.2 实验内容
        2.2.1 NSE ELISA检测方法的操作过程
        2.2.2 NSE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的优化
        2.2.3 建立NSE双抗夹心法标准曲线
        2.2.4 NSE双抗夹心方法的方法学评估
    2.3 实验结果
        2.3.1 NSE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的优化
        2.3.2 NSE双抗夹心法标准曲线的建立
        2.3.3 双抗夹心ELISA方法的性能评估
    2.4 小结
第三章 NSE免疫比浊检测方法的建立
    3.1 实验材料
        3.1.1 主要使用仪器
        3.1.2 主要实验药品
        3.1.3 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NSE鼠单抗与PEG微球偶联
        3.2.2 NSE免疫比浊法的检测过程
        3.2.3 NSE免疫比浊法标准曲线的建立
        3.2.4 NSE免疫比浊法的方法学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NSE免疫比浊法标准曲线的建立
        3.3.2 方法学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NSE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4.1 实验材料
        4.1.1 主要使用仪器
        4.1.2 主要使用药品
        4.1.3 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免疫磁性微球的制备
        4.2.2 NSE磁性微球化学发光免疫方法的检测过程
        4.2.3 磁性微球表面偶联抗体含量的计算
        4.2.4 NSE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的改良
        4.2.5 建立NSE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标准曲线
        4.2.6 方法学分析
        4.2.7 “HOOK”效应
    4.3 实验结果
        4.3.1 磁性微球表面偶联率的计算
        4.3.2 NSE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的改良
        4.3.3 NSE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标准曲线的建立
        4.3.4 方法学分析
        4.3.5 “HOOK”效应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老年人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中英文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 B.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附录 C.综述
    参考文献

(7)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NSE的理化特征及分布
2 NSE对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
3 NSE在脑梗死预测中的意义
4 NSE在急性脑梗死 (ACI) 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5 NSE在进展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6 NSE在脑梗死后继发脑出血诊断中的意义
7 NSE在脑梗死后脑水肿严重程度预防中的意义
8 NSE水平在脑梗死后的峰值表达时间
9 NSE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
1 0 NSE与脑梗死面积
1 1 NSE与脑梗死体积
1 2 NSE与脑梗死的部位
1 3 NSE与脑梗死后NIHSS评分
1 4 NSE与脑梗死的预后
1 5 NSE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16问题与展望

(8)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髓鞘碱性蛋白在脑瘫患儿中检测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脑瘫的概况
    1.2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概述
    1.3 髓鞘碱性蛋白(MBP)的概述
    1.4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概述
    1.5 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的概述
第二章 研究目的、方法、实验设计方案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主要研究方法
    2.3 实验设计方案及技术路线
        2.3.1 一般资料与分组
        2.3.2 方法
        2.3.3 统计学分析
        2.3.4 实验技术路线
    2.4 研究意义
第三章 资料与方法、结果
    3.1 资料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3.1.2 脑瘫诊断
        3.1.3 纳入标准
        3.1.4 排除标准
        3.1.5 研究对象剔除与脱落
        3.1.6 方法
        3.1.7 统计学分析
    3.2 结果
        3.2.1 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儿童血清NSE水平比较
        3.2.2 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儿童血清MBP水平比较
        3.2.3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NSE和 MBP水平比较
        3.2.4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88 评分比较
        3.2.5 对照组健康儿童血清NSE、MBP水平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3.2.6 观察组脑瘫患儿治疗前血清NSE、MBP水平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3.2.7 观察组脑瘫患儿治疗前血清NSE、MBP水平与GMFCS的相关性分析
        3.2.8 观察组脑瘫患儿治疗前血清NSE、MBP水平与GMFM-88 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血清NSE、MBP水平对脑瘫诊断及疗效评估的分析
    4.2 血清NSE、MBP水平与年龄、GMFCS分级、GMFM-88 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NSE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2 NSE的分布与功能
3 NSE在临床中的应用
    3.1 NSE与颅内感染性疾病
    3.2 NSE与脑血管疾病
    3.3 NSE与创伤性脑损伤 (traumatic brain injuries, TBI)
    3.4 NSE与肿瘤
    3.5 NSE与其他疾病
4 小结

(10)血清结合珠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急性脑梗死神经元损伤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急性脑梗死组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1.3 梗死体积计算及分组
        1.2 陈旧性脑梗死组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对照组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4 预后的评估
    2. 研究方法
        2.1 一般临床资料收集
        2.2 研究材料
        2.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2 主要试剂
        2.2.3 两种主要试剂的试剂盒组成
        2.3 血液标本的采集及检测
        2.3.1 血生化采集及检测
        2.3.2 血清Hp、NSE采集及保存
        2.3.3 Hp、NSE检测的实验原理
        2.3.4 Hp、NSE 的检测
        2.4 随访
    3.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
    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 急性脑梗死组、陈旧性脑梗死组、对照组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比较
    3. 急性脑梗死组、陈旧性脑梗死组、对照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比较
    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与梗死体积的相关性
    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水平与梗死体积的相关性
    6.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p、NSE水平的相关性
    7. 急性脑梗死预后较好组、预后不良组血清Hp水平的比较
    8. 急性脑梗死预后较好组、预后不良组血清NSE水平的比较
第三章 讨论
    1. 血清Hp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2. 血清NSE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3. 血清Hp水平与脑梗死神经元损伤的相关性
    4. 血清NSE水平与脑梗死神经元损伤的相关性
    5. 急性脑梗死血清Hp水平与NSE水平的相关性
    6. 血清Hp、NS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主要缩写词表
在读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
致谢

四、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测定的临床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D]. 饶成. 南华大学, 2021
  • [2]多指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检测的效能分析[D]. 张梦显.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3]SIRT3调控FOXO3a介导小鼠缺氧脑损伤修复机制研究[D]. 钱敏. 上海交通大学, 2020
  • [4]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分析[D]. 刘英北. 青岛大学, 2020(01)
  • [5]肿瘤标志物多种检测方法的建立[D]. 马延秋. 长春理工大学, 2019(01)
  • [6]老年人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 王曼丽.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7]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研究进展[J]. 林萃才.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01)
  • [8]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髓鞘碱性蛋白在脑瘫患儿中检测的临床意义[D]. 刘冬梅. 江苏大学, 2018(01)
  • [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 王丽恒,李梦竹,曾跃. 医学综述, 2018(12)
  • [10]血清结合珠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急性脑梗死神经元损伤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 刘沫.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测定的临床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