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用一次性输液器加压输液(论文文献综述)
胡妍妍[1](2021)在《肥胖相关性肾病大鼠模型的超声表现及乙酰化修饰在肾脏脂毒性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肥胖相关性肾病大鼠模型的超声表现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人口在全球范围内急剧增长,肥胖症的流行导致肥胖相关性肾病(ORN)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尽管该病病情进展缓慢,但仍有约1/3的ORN患者会出现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早期发现与干预对ORN的远期转归具有重要影响,但该病起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目前ORN主要的筛查手段是通过尿常规检测尿蛋白,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敏感性不高;肾活检虽然可以明确肾脏的病理损伤,但因其创伤性,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因此,早期诊断ORN具有挑战性,目前临床亟需一种安全、便捷、敏感的检查方法用于ORN的辅助诊断。超声是一种安全、便捷、无创且成熟的检查手段,可以敏锐地发现肾脏形态及血流灌注的变化,已被广泛用于各种肾脏疾病的诊断。它提供的信息不仅可以用于临床决策,还可以用于治疗方案的选择。肥胖引起的肾脂质异位积聚及肾小球高滤过是导致ORN发病的重要机制,二者可改变肾脏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因此能否通过超声技术检测肾脏形态及血流的变化用于辅助诊断ORN值得深入探究。研究目的:采用高脂饮食建立ORN大鼠模型,利用超声技术获取大鼠肾脏二维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其声像图变化,筛选预测ORN的超声参数,探讨超声在辅助诊断ORN中的价值。研究方法:1、动物饲养及造模:4周龄的雄性SD大鼠,20只,适应性喂养两周,随机分为两组:正常饮食组(Chow组,n=8)及高脂饮食组(HFD组,n=12)。Chow组始终给予普通饲料(含10%脂肪),喂养20周。HFD组高脂饲料(含60%脂肪)喂养8周后,根据体重增长排序,剔除下1/3大鼠,留取上2/3大鼠,继续高脂饲料喂养12周。密切观察大鼠精神,体态等一般情况的变化。2、超声图像及数据采集:喂养至26周龄,深度麻醉大鼠,背部备皮,取俯卧位行超声检查。采集左肾二维图像,应用image J软件分析两组大鼠肾脏实质的回声差异。测量肾脏长径、宽径、厚径。按椭球体积公式计算大鼠左肾体积:V=π/6X长径×宽径×厚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肾动脉主干及肾内动脉的走行、分布及充盈状况。频谱多普勒采集肾动脉主干及叶间动脉血流频谱,测量收缩期最大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数值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并记录。所有操作均由同名超声主治医师完成。3、标本收集及检测:超声检查次日,将大鼠置于代谢笼中,禁食不禁水,收集24小时尿液,记录尿量。应用BA400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24小时尿白蛋白。使用动物无创血压计,采用尾压法(tail-cuff法)测量大鼠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测量三次取平均值。麻醉大鼠,称量终末体重(W),测量体长(鼻尖至肛门,L)。计算体重指数:Lee指数=W1/3(g)/L(cm)。于大鼠右心耳取血,分离血清。应用罗氏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大鼠心脏灌注后,迅速分离两侧肾脏。4%多聚甲醛固定左侧肾脏,常规包埋切片后PAS染色,行肾组织形态学检查,采集肾小球、肾小管图像,应用image J软件测量两组大鼠肾小球直径。右侧肾脏组织冻存于-80℃冰箱,为蛋白印迹法备用。研究结果:1、大鼠一般生理状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Chow组大鼠体型匀称,精神状态良好;HFD组大鼠体型肥胖,活动度和反应较Chow组不同程度降低。喂养满20周,HFD组大鼠体重均值较Chow组高约31%,两组大鼠间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HFD组大鼠Lee指数大于Chow组(P<0.05),证实大鼠肥胖模型造模成功。HFD组大鼠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较Chow组升高(P均<0.01);HFD组大鼠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高于Chow组(P<0.05);但两组在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血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大鼠肾脏的病理改变PAS染色显示,HFD组大鼠的肾皮质、髓质区诱发了明确的肾病。病变以肾小球损害为特征,表现为肾小球肥大,肾小球直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系膜细胞及系膜外基质增多;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内脂质空泡形成。证实大鼠ORN模型造模成功。3、大鼠肾脏超声检查结果(1)灰阶超声:两组大鼠肾脏超声表现为“蚕豆样”,包膜完整,肾皮质回声较正常肝和脾回声低,肾窦呈稍高回声,实质与集合系统分界清晰。灰度分析显示,两组大鼠肾脏实质回声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HFD组大鼠肾脏体积较Chow组增大(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HFD组大鼠肾脏的宽径及厚径增大(P<0.05,0.01);然而两组大鼠肾脏长径间的差异不显着(P>0.05)。(2)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观察到两组大鼠的肾动脉主干及呈“树枝状”分布的肾内动脉。可以清晰显示段动脉及叶间动脉的血流灌注情况,但弓形动脉及小叶间动脉显示欠清晰。(3)频谱多普勒超声:与Chow组大鼠相比,HFD组大鼠肾动脉主干及叶间动脉EDV的流速减低(P均<0.05),但PSV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FD组大鼠肾动脉主干及叶间动脉的RI分别高于Chow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各超声参数预测ORN的准确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超声参数预测ORN的准确性:采用ROC评估肾宽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P<0.01),取最佳临界点1.30时,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为62.5%、87.5%、0.50。肾厚径的AUC为0.853(P<0.01),取最佳临界点1.26时,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为69.6%、87.0%、0.57。肾动脉主干RI的AUC为0.82(P<0.01),取最佳临界点0.55时,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为70.8%、83.3%、0.54。叶间动脉RI的AUC为0.81(P<0.01),取最佳临界点0.48时,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 91.7%、75.0%、0.67。研究结论:1、大鼠ORN模型的主要超声表现:形态学方面为宽径和厚径增加导致的肾脏体积增大,血流动力学方面为舒张期末期流速降低造成的肾动脉阻力指数增高。2、肾厚径、宽径、肾动脉主干及叶间动脉RI可作为预测ORN的超声参数,对辅助诊断ORN有较高价值。第二部分:GCN5L1介导的乙酰化修饰在肾脏脂毒性中的作用研究背景:脂毒性是ORN重要的发病机制。当线粒体β-氧化能力绝对或相对不足时,脂肪酸在细胞内无法经代谢产生ATP,只能转向酯化。脂质酯化过程的多种中间产物(二脂酰甘油,神经酰胺等)及终产物(甘油三酯、磷脂等)在细胞内积聚进而引发下游一系列致病因子的激活,最终导致细胞功能和结构异常。在此过程中FAO功能的异常是导致脂毒性的关键因素。然而导致FAO受损的上游机制尚不完全清楚。FAO速率受线粒体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赖氨酸乙酰化是一种可逆的翻译后修饰,参与多种线粒体代谢酶活性的调节,研究表明营养状态可以影响线粒体代谢酶的乙酰化水平,ORN即是一种营养过剩的病理状态,因此乙酰化修饰可能参与了 ORN的病理过程。GCN5L1是一种新发现的线粒体乙酰转移酶,它被证明可以调节多种线粒体蛋白质乙酰化水平,在线粒体能量代谢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GCN5L1是否参与FAO关键酶的乙酰化修饰,其在肾脏脂毒性中的作用尚待研究。研究目的:通过研究乙酰化修饰对FAO酶活性的影响,明确高脂对FAO的调控机理,探讨GCN5L1介导的乙酰化修饰在ORN致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培养于37℃、含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隔天换液,2~3天传代一次。分为PA组(棕榈酸,200μM)、BSA组(牛血清白蛋白,200μM)、GCN5L1小RNA干扰对照+PA/BSA组(CTR+PA/BSA)、GCN5L1 小RNA干扰+PA/BSA组(KD+PA/BSA)。动物饲养及造模同第一部分。2、采用免疫组化检测HFD组和Chow组大鼠肾组织切片中赖氨酸乙酰化水平及GCN5L1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刺激后HK-2细胞赖氨酸乙酰化水平、GCN5L1及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相关指标E-cadherin 和 Vimentin 的变化。3、应用siRNA干扰HK-2细胞,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TECs)中GCN5L1的表达,采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干扰效率。4、采用免疫沉淀法(IP)测定不同刺激后HK-2细胞内LCAD和β-HAD的乙酰化表达。5、用试剂盒测定不同刺激后HK-2细胞内脂肪酸β-氧化速率、甘油三酯(TG)含量、ac-CoA含量、LCAD和β-HAD酶活性。6、油红O染色鉴定不同刺激后TECs中脂质沉积情况。研究结果:1、体内、外实验显示高脂环境下TECs内赖氨酸乙酰化的表达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FD组大鼠肾组织泛乙酰化水平较chow组表达增加,Western Blot显示PA培养的HK-2细胞,线粒体蛋白泛乙酰化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2、PA诱导LCAD和β-HAD发生了高乙酰化,降低了酶活性,降低了FAO速率和ac-CoA含量:IP及Western Blot显示,PA组线粒体内ac-LCAD和ac-βHAD的表达较BSA组均升高(P<0.05,0.01),采用试剂盒检测PA组LCAD和β-HAD酶活性、β-脂肪酸氧化速率及ac-CoA含量均较BSA组降低(P<0.05,0.05,0.01,0.01)。3、体内、外实验显示高脂环境下TECs内GCN5L1的表达增加: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显示HFD组大鼠TECs内GCN5L1的表达较chow组升高(P<0.05),PA组HK-2 GCN5L1的表达较BSA组增加(P<0.05)。4、siRNA下调GCN5L1的表达:用GCN5L1特异性siRNA处理HK-2后,采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GCN5L1的干扰效率,数据显示GCN5L1在mRNA水平敲降效率约为70%,在蛋白水平敲降效率约为70%。5、高脂环境下敲降GCN5L1导致LCAD和β-HAD的去乙酰化和活化,进而增加FAO速率,减少脂质沉积:IP及Western Blot显示,KD+PA组较CTR+PA组ac-LCAD和ac-βHAD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0.05)。试剂盒检测显示KD+PA组较CTR+PA组LCAD和β-HAD酶活性增加(P<0.05,0.05),β-脂肪酸氧化速率提高(P<0.01),ac-CoA含量增加(P<0.05)。油红O显示KD+PA组较CTR+PA组脂质沉积减轻。6、在PA处理的HK-2中下调GCN5L1减轻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Western Blot显示显示KD+PA组较CTR+PA组E-cad的表达上升(P<0.05),Vimentin的表达降低(P<0.01)。敲降GCN5L1抑制了PA对E-cadherin和Vimentin在HK-2中表达的影响,提示GCN5L1的抑制可以保护TECs免受PA诱导的纤维化。研究结论:1、线粒体蛋白乙酰化是调节肾脏FAO的重要机制。2、抑制GCN5L1表达可以逆转高脂导致的线粒体酶LCAD和β-HAD乙酰化,上调FAO速率,减轻脂毒性。3、GCN5L1可能成为通过调控脂毒性治疗ORN的潜在靶点。
李亚玲,吴迪清,陆宁丽,肖娴[2](2019)在《负载自身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胶原支架治疗严重宫腔粘连术中膨宫护理》文中认为目的选择负载自身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胶原支架治疗严重宫腔粘连术中最佳膨宫方法。方法选择行负载自身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胶原支架治疗严重宫腔粘连的304例不孕患者,随机分为2组,循证组在循证护理基础上应用加压输液袋与一次性精密过滤性输液管膨宫,对照组术中使用膨宫仪膨宫。对比2组术中膨宫效果、膨宫液用量、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膨宫所需护理时间及术后6个月B超复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循证组膨宫所需护理时间、术中膨宫液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循证组患者术后腹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宫腔视野清晰度和术后6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循证后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性输液管替代一次性压力管,可提高护理效率,减少患者术后腹痛、体温低等不良反应。降低科室高值耗材使用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刘俊伶,陈廷静,张乐天,李阳,祁海峰,刘明利,刘蕾,李雪[3](2018)在《便携式智能输液设备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能满足各种环境,尤其是野外战地及灾难环境下救护的便携式智能化输液设备,以提高病房、手术室、野战及灾难环境等输液及时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目前便携式输液设备存在的问题,针对其移动性、便携性、人工智能性(自动识别、自动加压、自动切换、自动报警、自动停止)、多通道(同时满足动脉和静脉输液)以及重力与动力输液融合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研发多功能便携式智能输液设备,并通过仿真模型、动物实验及户外移动实验检测该系统的精准度、灵敏度、稳定性和安全性。结果:该设备实现了自动加压、自动报警、自动切换及多通道监测功能,通过仿真模拟实验、动物实验、户外移动输液实验并进行持续改进,有效验证了该设备在病房、户外和灾难环境救治输液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极大地方便了患者户外活动、外出检查。结论:便携式智能输液设备系统设备结构简单、轻便,可操作性强、智能化程度高,能够解决目前便携式输液设备普遍存在的功能性和操作性的问题,满足野外现场救护、院前急救、重症病房、手术室、介入治疗及普通病房或患者外出的使用需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何立化[4](2018)在《气囊式输血加压袋在输尿管镜中的巧用》文中提出目的对气囊式输血加压袋在输尿管镜中的巧用进行探究。方法选取一次性冲洗管路1根,气囊式输血加压袋1个,500 mL软包装无菌生理盐水1袋,调查气囊式输血加压袋在输尿管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将气囊式输血加压袋应用于输尿管镜中,明显的减少了手术时间,使工作效率得到显着提升。结论在输尿管镜中巧用气囊式输血加压袋,可节约手术时间,便于操作,价格实惠,方面取材,值得加大应用和推广力度。
张亚玲[5](2017)在《脑血管造影围术期的护理与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脑血管造影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在阅读相关文件的同时,回顾分析总结54例脑血管造影围术期的全程护理体会。结果:检出动脉瘤24例,动静脉畸形3例,动脉闭塞2例,颅内动静脉瘘4例,脊髓动静脉瘘1例,烟雾病2例,未见异常9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阳性率67%,阳性率高,有利于准确诊断疾病。结论: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具有较高的操作风险。围术期严密观察、精心护理,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是脑血管造影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王丽晖[6](2016)在《三种肺复张方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内气体分布影响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三种肺复张方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家猪肺内气体分布的应用研究背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重症患者常见的呼吸衰竭类型,重度ARDS病死率高达40.9%。患者气体分布不均一性是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肺复张(recruitment maneuver, RM)是ARDS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中的重要支持手段,可复张塌陷肺泡。但是,肺复张在复张塌陷肺泡的同时也可能因较高的压力和较长的时间出现部分肺泡过度膨胀,影响肺内气体分布,甚至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VILI)。目前缺乏肺复张以及比较不同肺复张方法对肺内气体分布不均一性影响差异的研究,探索肺复张尤其是三种肺复张方法对ARDS市内气体分布的影响的差异意义重大。目的:观察控制性肺膨胀(sustain inflation, SI)、 PEEP递增法(increments of PEEP, IP)和压力控制法(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e, PCV)三种肺复张方法对ARDS家猪肺内气体分布不均一性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家猪(n=10,体重51.2±1.9 kg),给予基础通气:容量控制通气(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 VCV):Vt:6ml/kg, RR:20次/分,PEEP:5cmH2O, I:E:1:2, FiO2:0.4,记录为基础状态。生理盐水灌肺复制ARDS模型(P/F<100mmHg),模型成功后稳定30min,随机选择三种方法进行肺复张。记录ARDS家猪基础状态、肺复张前、肺复张后3min的气体交换、气体分布、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等指标。其中气体分布指标以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EIT)记录各肺区相对阻抗变化来反映,并从腹侧到背侧将肺分为四等份,分别记录为ROI1、 ROI2、 ROI3、 ROI4区,将ROI1与ROI2定义为非重力依赖区,ROI3和ROI4定义为重力依赖区。经过后期图像分析得出区域通气比例(detla Z, △Z%)、全肺不均一性指数(global inhomogeneity index,GI)、呼气末肺阻抗变异(detal end-expiratory lung impedance, △EELI)及每个区的区域顺应性(regional compliance, RC)。结果:(1)复制ARDS模型:通过温生理盐水(2800±1032.80m1)肺泡灌洗(2.8±1.03次),10头健康雄性家猪均成功复制.ARDS模型,模型复制后PaO2/FiO2(P/F)显着低于模型复制前(p<0.01)。肺复张前,三种方法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分布、呼吸力学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2)三种肺复张方法对ARDS家猪气体交换的影响:三种肺复张方法后的P/F显着高于肺复张前(P/Fpostsi 145.84±26.87 mmHg vs P/Fpresi 81.62±22.36mmHg, p=0.000, P/FpostIP 167.98±36.85mmHg vs P/Fpreip 78.22±24.28mmHg, p=0.000, P/Fpostpcv 155.83±50.85mmHg vs P/Fprepcv 77.54±24.69mmHg, p=0.000)。肺复张后,三种方法之间的P/F无显着统计学差异。与肺复张前相比,肺复张后pH、 PCO2的无显着变化。肺复张后,三种方法之间pH、 PCO2无显着统计学差异。(3)三种肺复张方法对ARDS家猪肺内气体分布的影响:①三种肺复张方法均未引起ROI1的通气比例的显着变化。与肺复张前相比,SI和PCV显着降低ROI2的通气比例(p<0.05),IP对ROI2的通气比例影响不显着(p>0.05)。与肺复张前相比,三种方法肺复张后ROI3的通气比例显着增加(p<0.05), ROI4的通气比例显着降低(p<0.05)。肺复张后,三种方法之间ROI14的通气比例影响不显着。三种肺复张方法均显着降低非重力依赖区的通气比例(p<0.05),增加重力依赖区的通气比例(p<0.05)。②三种肺复张方法均改善ARDS家猪气体分布不均一性。与肺复张前相比,三种肺复张方法后的GI均显着降低(GIpresi 0.55±0.14 au vs GIpostsi 0.42±0.040 au, p=0.000; GIpreIP0.62±0.19 au vs GIpostIP 0.42±0.07au, p=0.000; GIprePCV 0.60±0.09 au vs GIpostpcv 0.44±0.05 au, p=0.0000)。肺复张后,三种肺复张方法之间的GI无显着统计学差异。③三种肺复张方法后△EELI显着增加(p<0.05)。三种方法之间的△EELI无显着统计学差异。三种肺复张方法均增加重力依赖区与非重力依赖区的△EELI,三种肺复张方法之间无显着统计学差异。(4)三种肺复张方法对ARDS家猪肺静态顺应性与区域顺应性的影响:与三种肺复张方法前相比,三种肺复张方法后ARDS家猪的肺静态顺应性显着改善(p<0.05)。肺复张后,三种方法之间肺静态顺应性无显着统计学差异。肺复张后,ROI3的RC显着高于肺复张前(ROI3preSI 0.13±0.07 au/cmH2O vs ROI3postSI 0.22±0.11 au/cmH20, p>0.05, ROI3preIP 0.13±0.08 au/cmH20 vs ROI3postIP 0.24±0.12 au/cmH20, p>0.05, ROI3postPCV 0.25±0.12 au/cmH2O vs ROI3prepev 0.12±0.07 au/cmH20, p=0.000)。ROI4的RC均显着下降(p<0.05)。PCV肺复张后ROI2的区域顺应性下降(p<0.05),IP以及SI肺复张后ROI2的区域顺应性变化不显着。三种肺复张方法未引起ROI1的RC的显着变化。肺复张后,三种方法之间的ROI1-4的RC无显着统计学差异。(5)肺复张方法对ARDS家猪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肺复张前后的HR、 MAP、 CVP、 CO、 PAWP、 SVRI无显着统计学差异;肺复张后,三种方法之间的HR、 MAP、 CVP、 CO、 PAWP、 S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复张方法可以改善ARDS家猪肺内气体分布不均一性。尤其增加ROI3(低通气区域)的气体分布,三种肺复张方法之间无差异。第二部分三种肺复张方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内气体分布影响的临床研究背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重症患者常见的呼吸衰竭类型,重度ARDS病死率高达40.9%。肺复张(recruitment maneuver, RM)是ARDS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中重要的支持手段,可复张塌陷肺泡。但是,肺复张在复张塌陷肺泡的同时也可能因较高的压力和较长的持续时间导致部分肺泡过度膨胀,影响肺内气体分布,甚至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VILI)。明确三种肺复张方法对于ARDS患者肺内气体分布影响对于临床ARDS的治疗意义重大。目的:观察控制性肺膨胀(sustain inflation, SI)、 PEEP递增法(increments of PEEP, IP)、 PCV三种肺复张方法对于ARDS患者肺内气体分布不均一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重复测量的交叉设计研究。纳入需要机械通气的IARDS患者,基础通气30分钟(潮气量6 ml/kgi理想体重),I:E 1:2,呼吸频率小于20次/分,根据ARDSnet设定PEEP),每个患者均根据随机数字表决定三种方法肺复张实施的顺序,每种方法均达到最大肺复张,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判断为达到最大肺复张:(1)PO2/FiO2≥400mmHg, (2)PO2/FiO2+PCO2≥400mmHg(FiO2=1),(3)复张前后的PO2/FiO2变化<5%。记录基础状态、肺复张前及复张后3min的气体交换、气体分布、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气体分布指标以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EIT)记录各肺区的阻抗变化来反映,并从腹侧到背侧将肺分为四等份,分别记录为ROI1、 ROI2、 ROI3、ROI4区,图像分析得出全肺不均一性指数(global inhomogeneity index,GI)、呼气末肺阻抗变异(detal end-expiratory lung impedance, △EELI)以及每个区的区域顺应性(regional compliance, RC)。结果:(1)一般情况:2014年3月到2015年6月共纳入ARDS患者41例,平均年龄69±15.01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II)评分19.28±5.46分,其中轻度ARDS患者占51.2%,中度ARDS患者43.9%,重度ARDS患者4.8%。(2)三种肺复张方法对ARDS患者气体交换的影响:与肺复张前相比,三种肺复张方法后P/F均显着增加(P/FpresI 202.26±58.08mmHg vs P/FpostSI 325.69± 95.82mmHg, p=0.000, P/F preIP 210.63±58.85mmHg vs P/F postIP 338.02±80.96mmHg, p=0.000, P/FprePCV 202.44 ± 53.89mmHg vs P/FpostPCV 319.50 ± 90.57mmHg,p=0.000),pH以及PCO2无显着变化。肺复张后,三种方法之间P/FpH以及PCO2以及PCO2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3)三种肺复张方法对ARDS患者肺内气体分布的影响:三种肺复张方法均改善ARDS患者肺内气体分布不均一性,与肺复张前相比,肺复张后的GI显着降低(GIpresi 0.53 ± 0.13au vs GIpostsi 0.45 ± 0.12 au, p<0.01, GIpreip 0.51±0.20 au vs GIpOstIP 0.45±0.11 au, p<0.05,GIprepcv 0.52±0.13 auvsGIpostPCv 0.43±0.09 au, p<0.01) ?肺复张后,三种方法之间GI无显着统计学差异。与肺复张前相比,三种肺复张方法后的AEELI均显着增加(p<0.05)。三种方法之间△EELI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4)三种肺复张方法对ARDS患者肺静态顺应性以及区域顺应性的影响:与肺复张前对比,三种肺复张方法后肺静态顺应性显着增加(Crsprcsi 39.66 ± 8.20ml/cmH2O vs Crsposlsi 46.11±14.10 ml/cmH20, pO.Ol, Crspreip 36.61 ± 11.16 ml/cmH20 vs Crs postip 45.56±15.73 ml/cmHbO, p<0.05, Crs prepcv 41.69±12.42 ml/cmH20 vs Crspostpcv 43.62±15.63 ml/cmH20, p<0.01),肺复张后,不同方法间的Crs无显着统计学差异。与肺复张前对比,PCV肺复张后的ROI3的RC显着改善(p<0.05)。与肺复张前对比,SI和IP肺复张后的ROI3的RC无显着统计学差异。三种肺复张方法未引起ROI1,2,4的RC的显着变化。肺复张后,三种方法之间的ROI1,2,3,4的RC无显着统计学差异。(5)三种肺复张方法对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肺复张前后的HR、MAP、CVP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肺复张后,三种方法之间的HR、MAP、CVP无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肺复张可以改善ARDS患者的气体分布不均一性。压力控制法肺复张显着改善ROI3的区域顺应性。
刘洁萍,糜均桃,黄萍英[7](2015)在《加压输液袋替代膨宫仪在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加压输液袋替代膨宫仪在宫腔镜检查中的可行性及其与以往方法相比的优缺点。方法:选择300例宫腔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0例。A组使用膨宫仪膨宫;B组使用加压输液袋膨宫。观察两组做宫腔镜检查患者膨宫的效果、清晰度及时间的长短等。结果:两组患者宫腔都处于满意的膨胀状态,视野清晰。成功地完成了宫腔镜检查,但是A组没有B组预期的效果好。A组操作复杂、成本高;B组操作比较简单、成本低。结论:加压输液袋在宫腔镜检查中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经济实惠,材料来源方便,每例节约成本约50元。显着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刘洁萍,黄萍英,杨素琴[8](2015)在《加压输液袋替代膨宫仪在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加压输液袋替代膨宫仪在宫腔镜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接收并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0例。A组给予膨宫仪膨宫,B组给予加压输液袋膨宫。观察比较两组膨宫的效果、宫腔镜检查清晰度、检查时间及材料成本。结果两组患者宫腔均处于满意的膨胀状态,视野清晰,成功完成了宫腔镜检查,B组较A组预期效果好。A组操作复杂、成本高,B组操作较简单、成本低。A组宫腔镜检查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膨宫液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加压输液袋在宫腔镜检查中操作简便,安全,经济实惠,材料来源方便,显着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万晶晶[9](2010)在《新型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新型一次性输液器与传统一次性输液器在用于静脉输液时进气例数、排气时间、测量中心静脉压(CVP)等方面的效果,从而研发并推广一种防进气、可测压、集输液输血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方法:将2008年5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手术中心行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新型组)和对照组(传统组)。观察组60例,其中男25例,女35例,平均年龄37±15.91岁,行胆囊切除术29例,开颅探查术12例,肾移植术11例,体外循环术8例;对照组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40.75±14.48岁,行胆囊切除术31例,开颅探查术11例,肾移植术11例,体外循环术7例;观察组使用新型一次性输液器(新型组),对照组使用传统一次性输液器(传统组);使用新型一次性输液器测量手术病人中心静脉压,同时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同一病人中心静脉压。于术中观测新型组与传统组手术患者输液管道进气例数、远端茂菲氏滴管下段30cm输液管道长度气体排气时间及管测CVP值与机测CVP测量值。结果:1.两组进气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6,P<0.05);提示使用新型一次性输液器可有效的防止气体进入近端的大茂菲氏滴管及近端输液管道。2.针对远端茂菲氏滴管下段30cm输液管道长度气体,传统组采用弹气法、缠绕法、向下排气法三种排气法分别与新型组挤压排气法时间比较,弹气法>缠绕法>向下排气法>新型组挤压排气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36,P<0.05),提示使用新型一次性输液器可明显缩短排气时间。3.管测组测量中心静脉压值与机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7,P>0.05),提示还不能认为管测中心静脉压值与机测值不同。结论:该新型一次性输液器与传统一次性输液器相比,保留普通输液器所有功能外,增加了防进气、可测压、可同时输液输血的功能,其结构新颖,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经济实用,一器多能,可简化护理输液操作,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痛苦,降低院内感染,增强输液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单仁勇[10](2006)在《麻醉科用一次性多功能安全输液器的设计与模拟应用》文中提出目的:设计一种全新的能满足麻醉科安全方便使用的一次性多功能安全输液器。方法:将普通输液管的莫非氏管顶部和底部改造成平滑半球形结构,在莫非氏管下面增加一个容量相当或略小的贮液管,在贮液管下面增加一个注射口并在莫非氏管中增加一个与该管下段半球形结构相吻合的光滑、柔软、无毒且能自动浮起的小球。结果:(1)本装置在正常输液时,小球浮起,输液管道自动开放,在液体输完后,小球落入莫非氏管下段的球形结构,堵塞液体通道时,输液管道能自动关闭,这样既可减轻医务人员监视和排气的工作压力,还可避免加压输液时可能导致空气进入人体的危险。(2)在紧急的情况下,本装置还可以作为一简易加速泵使用,简单操作即可达到快速输液的目的。(3)本装置在需要进行静脉推注药物时,能通过原有的滤网,避免把玻璃碎片或微粒直接注入体内给病人造成伤害,并可方便地向液满时的莫菲氏管中注入空气。(4)可根据给药的速度自由调整,避免因没有进行稀释导致进入病人体内的药物一过性浓度太高,易造成病人生命体征的波动。结论:本装置适合作为麻醉科反复加药、加速、减速、排气、药物推注多种操作,可望成为一种多功能安全的一次性输液器,但其确切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观察。
二、巧用一次性输液器加压输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巧用一次性输液器加压输液(论文提纲范文)
(1)肥胖相关性肾病大鼠模型的超声表现及乙酰化修饰在肾脏脂毒性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中文部分 |
第一部分: 肥胖相关性肾病大鼠模型的超声表现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第二部分: GCN5L1介导的乙酰化修饰在肾脏脂毒性中的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部分 |
英文论文一:GCN5L1 controls renal lipotoxicity through regulatingacetylation of fatty acid oxidation enzymes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Materials and Methods |
Results |
Discussion |
References |
Figure legends |
英文论文二: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Obesity Related Nephropathyin Rats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Materials and Methods |
Results |
Discussions |
Reference |
Figure legends |
(2)负载自身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胶原支架治疗严重宫腔粘连术中膨宫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3)便携式智能输液设备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便携式智能输液设备关键技术设计 |
1.1 设计思路 |
1.2 基本结构 |
1.3 控制系统原理 |
2 便携式智能输液设备应用实验 |
2.1 仿真模拟输液实验 |
2.1.1 实验目的 |
2.1.2 实验步骤和方法 |
2.2 动物失血性休克实验 |
2.2.1 实验目的 |
2.2.2 实验步骤和方法 |
2.3 户外移动输液实验 |
2.3.1 实验目的 |
2.3.2 实验步骤和方法 |
3 便携式智能输液设备应用价值与效果 |
3.1 临床应用价值 |
3.2 临床应用效果 |
3.2.1 自动加压系统 |
3.2.2 自动报警功能 |
3.2.3 自动切换功能 |
3.2.4 多通道监测功能 |
3.3 设备存在的问题 |
4 结语 |
(4)气囊式输血加压袋在输尿管镜中的巧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物品准备 |
2 使用方法 |
3 结果 |
4 优点 |
4.1 节约手术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
4.2 使用便利, 操作容易 |
4.3 取材方便, 价格便宜 |
(5)脑血管造影围术期的护理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护理 |
2.1 术前护理 |
2.1.1 心理护理 |
2.1.2 术前准备 |
2.1.3 术前体位训练 |
2.1.4 用物准备 |
2.2 术中护理 |
2.3 术后护理 |
2.3.1 穿刺点护理 |
2.3.2 病情观察 |
2.3.3 心理护理 |
2.3.4 并发症护理 |
3 结果 |
4 讨论 |
(6)三种肺复张方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内气体分布影响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三种肺复张方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气体分布不均一性影响的影像学监测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三种肺复张方法对ARDS猪肺内气体分布的应用研究 |
主要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
对象与方法 |
1.对象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二部分 三种肺复张方法对ARDS患者肺内气体分布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参考文献 |
主要试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
对象方法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研究结论 |
发表论文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加压输液袋替代膨宫仪在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8)加压输液袋替代膨宫仪在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者宫腔镜检查时间、膨宫液用量、材料成本的比较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
3 讨论 |
(9)新型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目标 |
1.4 关键词定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新型一次性输液器的材料及制作 |
2.1.1 新型一次性输液器的制作原理 |
2.1.2 新型一次性输液器的制作材料 |
2.1.3 新型一次性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
2.2 新型一次性输液器的使用方法 |
2.3 新型一次性输液器临床应用研究设计 |
2.4 研究对象 |
2.5 抽样方法 |
2.6 观察项目 |
2.7 知情同意 |
2.8 质量控制 |
2.9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 传统组与新型组进气例数比较 |
3.3 传统组三种排气法与新型组排气时间比较 |
3.4 管测组与机测组CVP测量值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新型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研究现状 |
4.2 新型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结构研究 |
4.3 新型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功能研究 |
4.4 本研究的局限及建议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四、巧用一次性输液器加压输液(论文参考文献)
- [1]肥胖相关性肾病大鼠模型的超声表现及乙酰化修饰在肾脏脂毒性中的作用[D]. 胡妍妍. 山东大学, 2021(11)
- [2]负载自身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胶原支架治疗严重宫腔粘连术中膨宫护理[J]. 李亚玲,吴迪清,陆宁丽,肖娴.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12)
- [3]便携式智能输液设备关键技术的研究[J]. 刘俊伶,陈廷静,张乐天,李阳,祁海峰,刘明利,刘蕾,李雪. 中国医学装备, 2018(07)
- [4]气囊式输血加压袋在输尿管镜中的巧用[J]. 何立化.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02)
- [5]脑血管造影围术期的护理与体会[J]. 张亚玲.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7(02)
- [6]三种肺复张方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内气体分布影响的应用研究[D]. 王丽晖. 东南大学, 2016(03)
- [7]加压输液袋替代膨宫仪在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J]. 刘洁萍,糜均桃,黄萍英. 医疗装备, 2015(10)
- [8]加压输液袋替代膨宫仪在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J]. 刘洁萍,黄萍英,杨素琴. 中国当代医药, 2015(15)
- [9]新型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研究[D]. 万晶晶. 中南大学, 2010(02)
- [10]麻醉科用一次性多功能安全输液器的设计与模拟应用[J]. 单仁勇. 实用医学杂志, 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