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阻塞性肺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续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吴宗辉,杨辉[1](2021)在《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序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序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宣城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行气管插管并脱机的121例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1例。对照组予以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 研究组予以经鼻高流量氧疗。比较两组序贯治疗时间、呼吸衰竭发生率、再插管率、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死亡率。评估两组痰液黏稠度, 咳痰难度及主观舒适度。测定两组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研究组患者序贯治疗时间、住院费用、呼吸衰竭发生率、再插管率和ICU入住时间均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 而两组住院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咳痰难度及主观舒适度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CO2、PaO2及Sa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且研究组治疗后PaO2、SaO2均显着高于对照组, PaCO2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无创正压通气相比, 经鼻高流量氧疗更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 降低再插管率, 缩短序贯治疗时间及ICU入住时间。
胡志敏[2](2021)在《高强度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高强度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01月就诊于我院呼吸内科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高强度组(36例)和常规压力组(36例),吸气压力分别设为(24.7±1.8)cm H20和(16.1±1.2)cm H2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p H、PaCO2、PaO2;使用无创呼吸机期间的不良反应;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住院时间;出院时6分钟步行距离及出院28天内再入院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pH、PaO2、PaCO2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即p H、PaO2升高,PaCO2降低。两组之间相比较时,高强度组PaO2升高更明显,PaCO2降低更显着,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强度组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压力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6分钟步行距离、出院28天内再入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强度组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常规压力组无明显增加与加重。结论高强度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时,可以更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未增加不良反应。
孙倩倩[3](2021)在《右美托咪定对AECOPD患者无创正压通气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索右美托咪定对AECOPD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下,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观察:预后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明确右美托咪定是否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起到降低炎性因子、改善血气指标等作用,为AECOPD患者无创正压通气的镇静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方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2019年11月-2021年1月因AECOPD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呼吸内科行住院治疗的患者40例,以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右美托咪定组,每组各2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推荐方案,右美托咪定组在其基础上辅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浓度为4μg/ml,以0.5μg/kg静脉泵注10 min,随后以0.2μg/(kg·h)持续输注,持续用药24 h后停药。)。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采集患者动静脉血,测定相关炎症指标及动脉血气。记录IL-6、TNF-α、IL-10、WBC、NEU%、LYM%、PCT、CRP、hs-CRP、Pa O?、PaCO?水平;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是否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呼吸抑制及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性别比例、年龄、BMI、APACHE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IL-6、TNF-α、IL-10)及其他炎症指标(WBC、NEU%、LYM%、PCT、CRP、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降低(P<0.01),TNF-α水平显着降低(P<0.001),IL-10水平显着升高(P<0.001),WBC、hs-CRP水平显着降低(P<0.001),NEU水平降低(P<0.0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LYM、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Pa O?及PaC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PaC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Pa O?明显升高(P<0.01)。4.两组患者插管率及30天内再入院率均为零;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5.两组患者在呼吸抑制、谵妄、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行无创正压通气的AECOPD患者治疗过程中,泵注右美托咪定镇静可显着降低该类患者血清中IL-6、TNF-α等促炎因子水平,升高IL-10等抑炎因子水平;2.在行无创正压通气的AECOPD患者治疗过程中,右美托咪定可改善该类患者氧合水平,但对PaCO2的降低并无作用;3.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小剂量泵注右美托咪定安全性较强,且有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出院的益处。
王姝昀[4](2021)在《虎符铜砭循经刮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基于中医经络腧穴理论,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行虎符铜砭循经刮痧,探讨其对患者的影响,以期为AECOPD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08月,在甘肃省某三甲医院肺病科收治的80例AECOPD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生活起居、膳食、情志和用药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虎符铜砭循经刮痧,以70~80次/分的频率持续刮痧20~30min,每隔三天刮痧一次,疗程2周。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FVC%、中医症候积分、呼吸困难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及6分钟步行试验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干预措施对AECOPD患者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入组时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肺功能的比较:2周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均有所改善,且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的比较:2周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且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的比较:2周后两组患者m MRC评分均降低,且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2周后两组患者CAT评分均降低,且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6.两组患者运动耐受的比较:2周后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均增加,且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运动耐受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1)虎符铜砭循经刮痧能有效改善AE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缓肺功能的衰退速度;(2)虎符铜砭循经刮痧能有效缓解AECOPD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3)虎符铜砭循经刮痧能显着降低AECOPD患者呼吸困难等级,纠正患者的通气功能;(4)虎符铜砭循经刮痧能提高AECOPD患者的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5)虎符铜砭循经刮痧能增加AECOPD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提高患者活动耐受力。彰显了中医外治法防治该病的特色和优势,为中医护理防治该病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5](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文中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我国慢阻肺领域的专家们通过检索和整合近年来慢阻肺领域的研究进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进行了重新修订。本次修订提出了将危险因素、筛查问卷和普及肺功能应用相结合的策略,期望提高慢阻肺的早期诊断率,减少漏诊;对疾病综合评估、稳定期药物治疗、急性加重的评估、规范化治疗、后续访视和预防未来的急性加重等方面根据最新的研究证据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并对慢阻肺诊疗及临床研究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展望。
方国强[6](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拔管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的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后序惯性治疗的比较。方法:于2019年01月-2020年0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加强医疗病房(RICU)连续收入院的AECOPD所致ARF患者中,纳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ETI-MV)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当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但自主呼吸试验(SBT)失败时,拔除气管插管,然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HFNC治疗,为HFNC组,另一组给予NIPPV治疗,为NIPPV组。比较两组拔管后7天内再插管事件发生率、HFNC与NIPPV并发症发生率(如压伤、胃胀以及误吸等)、病死率、R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等。结果:有44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HFNC组有20例,NIPPV组有24例。HFNC组患者7天内再插管率显着高于NIPPV组[35%(7/20)比4.16%(1/24),P<0.05)],但HFNC并发症明显低于NIPPV[(0比25%(6/24),P<0.05)]。与NIPPV组比较,HFNC组病死率无明显变化[(5%(1/20)比4.2%(1/24),P>0.05)],R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也无显着差异(天:分别为19.45±10.81比15.54±7.21,27.35±12.21比23.33±10.87,所有P>0.05)。结论:AECOPD所致ARF患者早期拔管后序惯HFNC疗效可能劣于NIPPV,但患者顺应性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徐向朋[7](2020)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序贯应用高流量氧疗的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高流量氧疗(high flow oxygen,HFO)与常规普通面罩吸氧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HFO作为一种新型的呼吸支持方式在TAAD术后序贯通气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从而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市某三甲医院心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后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的TAA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普通面罩吸氧方式(50例)和高流量氧疗方式(50例)。对照组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普通面罩式吸氧,试验组拔除气管插管后序贯应用高流量氧疗方式48 h后,给予更换普通面罩式吸氧。比较两组在撤机时(0 h)和撤机1h、6 h、12 h、24 h、48 h、72 h后的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2/FiO2)、酸碱度(PH)、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情况;比较每组不同时间点的RR、PaO2/FiO2、PH、PaO2、SaO2、PaCO2情况;比较两组12h后、24 h后、48 h后舒适度(咽喉疼痛、口鼻腔干燥)情况;比较两组第一个24 h、第二个24 h、第三个24 h痰液粘稠度情况;比较两组72 h内的中重度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的情况。结果1.本研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12例患者在研究时间内因中途改变氧疗方案剔除,最终试验组纳入47例,对照组纳入38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伴发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术前PaO2(静息状态下)、术前急性生理改变与慢性健康评估综合评价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Ⅱ)评分、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在撤机时(0 h)的RR、PaO2/FiO2、PH、PaO2、SaO2、PaC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1 h后两组患者RR、PaO2/Fi O2、PH、PaO2、Sa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6 h、12 h、24 h、48 h、72 h后两组患者RR、PaO2/FiO2、PaO2、SaO2、PaCO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撤机0h、1h、6 h、12 h、24 h、48 h、72 h的RR、PaO2/FiO2、PaO2、SaO2、PaCO2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FO组撤机12 h后、撤机24 h后、撤机48 h后咽喉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普通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组撤机12 h后、撤机24 h后、撤机48 h后口鼻腔干燥程度评分均低于普通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HFO组在撤机第一个24 h、第二个24 h、第三个24 h的痰液粘稠度评分均低于普通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FO组72 h内中重度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低于普通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普通面罩氧疗方式相比较,TAAD术后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序贯应用HFO后能够改善呼吸、氧合指标,降低中重度低氧血症的发生率。HFO应用时舒适度高,更有利于患者的气道管理,可作为TAA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支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通气方式。
王皓琰[8](2020)在《下腔静脉变异度联合膈肌位移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的机械通气患者在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过程中,通过超声监测患者膈肌位移及下腔静脉变异度,并与呼吸浅快指数(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RBSI)进行对比,评估膈肌位移及下腔静脉变异度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帮助临床医师高效撤机,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方法选取了42例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8小时且拟撤机的患者。入选患者已通过撤机筛查,拟行SBT试验,于撤机前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一般资料,SBT试验前记录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II)、潮气量、p H、Pa O2/Fi O2、Pa O2、Pa CO2等一般临床资料,通过公式计算RBSI。针对下腔静脉变异度及膈肌的右侧位移进行时间节点为SBT试验30min时测量。根据撤机成功结果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以及失败组。对上述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下腔静脉变异度及膈肌位移联合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结果1共计42例患者符合标准给予纳入,导致患者发生呼吸衰竭需进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原因主要有重症肺炎15例(36%),心力衰竭7例(17%),心肌梗死4例(10%),脑血管意外10例(2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急性加重4例(10%),肺栓塞2例(5%)。2按照撤机结局将患者划为成功组及失败组。成功组29例患者,失败组13例患者。完整的记录两组各个参数后进行统计分析。一般基础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PACHE I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3撤机前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p H、Pa CO2、Pa O2、潮气量、Pa O2/Fi O2,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SBT 30min时,测得的下腔静脉变异度成功组明显高于失败组(0.27±0.06 vs 0.20±0.05,P=0.003),膈肌位移成功组明显高于失败组(11.00±1.67 vs 9.36±1.83,P=0.007),RSBI成功组明显低于失败组(47.22±8.41 vs54.64±8.31,P=0.011),三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5对下腔静脉变异度、膈肌位移及RBSI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为下腔静脉变异度的最佳阈值为0.23,灵敏度为72.41%,特异度为84.62%,AUC为0.789。膈肌位移的最佳阈值为9.63mm,灵敏度为86.21%,特异度为69.23%,AUC为0.769。RBSI最佳阈值为48.35,灵敏度为55.17%,特异度为84.62%,AUC为0.740。6利用Logistic回归计算出膈肌位移与下腔静脉变异度两个指标的联合预测指标,对联合预测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最佳阈值为0.45,灵敏度为86.21%,特异度76.92%,AUC为0.851。7根据上述对RBSI、下腔静脉变异度、膈肌位移及联合指标的ROC曲线的分析,联合预测指标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高于传统RBSI、下腔静脉变异度及膈肌位移单一指标预测价值。结论在ICU中,RBSI、膈肌位移及下腔静脉变异度对撤机的预测有指导意义。同时膈肌位移及下腔静脉变异度联合的预测指标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上述指标均可作为撤机预测的监测工具。图4幅;表6个;参129篇。
刘祖洪[9](2020)在《无创呼吸机通气联用乙酰半胱氨酸吸入治疗在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道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情严重、死亡率高、预后差等临床特点,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是我国城市人口第4大疾病死亡原因,在农村更是高居10大死亡病因的第3位。近年来,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空气污染加重、有害物质浮尘、吸烟人口增加等不良因素影响加剧,COP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COPD发病机制复杂,以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及呼吸道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呼吸系统将会出现诸如动态肺顺应性降低、肺泡及毛细血管丧失、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病理改变,进而导致肺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引起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最终出现呼吸功能衰竭;使得呼吸衰竭成为其最常见且最严重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干预治疗,患者则可发生低氧血症、CO2潴留综合征,这也是患者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以往对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性COPD患者的治疗手段有限,疗效不佳,一度成为临床治疗瓶颈。近年来,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性COPD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其中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COPD已成为一种共识,其疗效也逐渐得到临床肯定。本研究旨在观察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对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为相关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为COPD临床防治提供新的切入点。方法:筛选、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06月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患者知情同意及依从性、治疗及随访完整性及病例信息齐全等条件,最终筛选87例病例纳入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并收集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标本。另外收集同期收治的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2例,为对照组,同样收集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标本。两组患者均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等常规治疗。在此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进行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并予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除不给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外,其它治疗均同观察组。观察患者胸闷气短、咳嗽咳痰、肺部干湿啰音、呼吸音较低等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判定患者治疗前后治疗效果;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l)及1秒率(FEVl%)的肺功能指标,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和血二氧化碳分压,即动脉血PaO2和PaCO2;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分析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对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血氧分压改善、蓄积的CO2缓解、炎症反应及疗效的影响。结果:1、观察组患者87例,其中男67例,女20例,平均年龄64.38±7.52岁,中位数年龄68岁;患者体重指数(BMI)为23.14±1.36 Kg/m2;吸烟指数为396.53±27.82;病程为17.34±6.89年;治疗前PaCO2(mm Hg)为82.46±9.13,PaO2(mm Hg)为56.54±11.25;治疗前FEV1为0.93±0.11 L,FEV1%为51.43±6.42;治疗前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4(ng/L)为1.67±0.24,IL-6(ng/L)为43.07±6.24。对照组患者82例,其中男64例,女18例,平均年龄63.18±9.45岁,中位数年龄67岁;患者体重指数为23.57±2.08 Kg/m2;吸烟指数为402.15±18.35;病程为19.17±4.25年;治疗前PaCO2(mmHg)为81.67±11.03,PaO2(mmHg)为57.39±9.82;治疗前FEV1为0.95±0.08 L,FEV1%为50.87±8.96;治疗前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4(ng/L)为1.64±0.43,IL-6(ng/L)为41.39±9.5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吸烟指数、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等一般临床资料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为1.47±0.16 L,FEV1%为62.36±7.31;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FEV1为1.26±0.11 L,FEV1%为56.72±6.59。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及FEV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CO2(mmHg)为59.38±11.84,PaO2(mmHg)为82.63±10.32;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PaCO2(mmHg)为65.72±8.35,PaO2(mmHg)为76.44±12.0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ng/L)为19.76±4.34,IL-4(ng/L)为1.23±0.27;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ng/L)为34.28±6.19,IL-4(ng/L)为1.15±0.38;治疗后观察组的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的IL-4水平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有效及无效率分别为47.13%、36.78%及16.09%,总有效率为83.91%;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显效、有效及无效率分别为39.02%、26.83%及34.15%,总有效率为65.85%;治疗后观察组的显效率及有效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6,P=0.166),但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1、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提高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及FEV1%,改善其肺功能;2、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氧分压及缓解CO2蓄积。3、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6水平,缓解患者炎症反应。4、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音较低、干湿啰音等呼吸道症状体征,提高其疗效。
王翠[10](2020)在《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轻度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共计108例,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给氧方式分成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组(33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NIPPV)组(35例)和经鼻低流量吸氧组(40例),三组患者治疗前的Pa02、PaCO2、pH、FEV1、FVC、FEV1/FVC、HR、RR 分、MAP 及生活质量评分上比较无显着差异。三组患者采用上述不同治疗模式后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生命体征指标,不良反应,统计三组治疗模式转归情况。结果1.动脉血气指标(PaO2、PaCO2、pH):HFNC组、NIPPV组、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前的PaO2、PaCO2、pH值,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FNC组、NIPPV组、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的PaO2分别是73.19±6.15 mmHg、74.74±5.49 mmHg和60.21±4.94 mmHg;PaCO2分别是51.90±4.25 mmHg、52.23±4.09 mmHg和58.16±4.05 mmHg,pH值分别是7.38±0.04、7.37±0.05和7.34±0.05,三种模式治疗后3项指标均有好转,HFNC组及NIPPV组治疗后的PaO2、PaCO2及pH值显着优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与NIPPV组治疗后的PaO2、PaCO2及pH值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HFNC组、NIPPV组、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前的FEV1、FVC、、FEV1/FV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FNC、NIPPV、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后FEV1分别是1.13±0.26 L、1.14±0.24 L 和 0.99±0.23 L;FVC 分别是 1.85±0.32 L、1.83±0.29 L 和 1.71±0.26 L;FEV1/FVC 分别是 61.38±4.64%、62.22±4.59 和 56.49±4.02,三组治疗后 FEV1、FVC、FEV1/FVC较治疗前均有所上升,HFNC组及NIPPV组治疗后的FEV1、FVC、FEV1/FVC显着优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而HFNC组及NIPPV组治疗后的FEV1、FVC、FEV1/FVC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3.生命体征指标: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HFNC组、NIPPV组、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前的HR、RR分、M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FNC、NIPPV、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后的HR分别是82.36±9.65次/分、92.23±10.26次/分和98.56±10.08次/分;RR分别是16.23±4.21 次/分、19.35±4.39 次/分和 22.37±4.62 次/分;MAP 分别是 97.05±7.1 mmHg、97.25±7.32 mmHg和98.52±7.02 mmHg,三组治疗后的HR、RR较治疗前有所好转,HFNC组治疗后的HR、RR显着优于NIPPV组,NIPPV组治疗后的HR、RR显着优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血压无显着变化,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转归:HFNC组和NIPPV组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12.72±2.39 天 vs.13.15±2.61 天 vs.16.3 1±2.7 天),HFNC 组及 NIPPV 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6.06%vs.8.57%vs.17.5%),HFNC组和NIPPV组再住院率低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12.1%vs.14.2%vs.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和NIPPV组在平均住院日、气管插管率和3月内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①腹腔胀气:HFNC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明显低于NIPPV组(9.0%vs.7.5%vs.37%),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②颜面部压伤:HFNC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明显低于NIPPV组(12%vs.10%vs.28%),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对比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③鼻粘膜干燥和出血:HFNC组明显低于NIPPV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9%vs.21%vs.20%),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对比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6.生活质量评价(36-item Short-Form,SF-36):HFNC、NIPPV、经鼻低流量吸氧三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上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HFNC组、NIPPV组、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后的生理职能评分分别是84.23±10.63分、83.34±10.33分和77.21±9.85 分;躯体疼痛评分分别是 85.88±10.65 分、85.31±10.32 分和 69.21±5.66 分;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分别是80.05±9.59分、79.56±8.96分和70.36±8.02分;社会功能评分分别是81.23±10.33分、80.63±8.69分和75.89±6.32分;精神健康评分分别是80.36±10.25分、79.89±9.66分和76.76±9.51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提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且HFNC组及NIPPV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显着高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及NIPPV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HFNC及NIPPV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2.HFNC可以改善氧合、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改善肺功能、减缓心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插管率,具有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在轻度AE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续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续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高强度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入选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伦理学原则 |
2.2 治疗方法 |
2.2.1 共同一般治疗 |
2.2.2 研究器械 |
2.2.3 具体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数据分析 |
研究结果 |
3.1 患者一般基础资料 |
3.2 治疗总体情况 |
3.3 血气分析指标 |
3.4 临床使用无创呼吸机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 |
3.5 出院时及出院28天内情况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临床综述 高强度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3)右美托咪定对AECOPD患者无创正压通气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临床研究 |
1.1 资料与方法 |
1.2 观察指标 |
1.3 统计学方法 |
1.4 结果 |
2.讨论 |
3.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右美托咪定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
(4)虎符铜砭循经刮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现代医学对AECOPD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2.1 危险因素 |
2.2 发病机制 |
2.3 治疗现状 |
3 传统医学对AECOPD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3.1 病因病机 |
3.2 治疗现状 |
4 虎符铜砭循经刮痧取穴、循经依据 |
4.1 取穴依据 |
4.2 循经依据 |
5 小结 |
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6.1 研究目的 |
6.2 研究意义 |
7 技术路线图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剔除及脱落标准 |
3 样本量计算依据 |
4 病例分组方法 |
5 干预措施 |
5.1 对照组 |
5.2 观察组 |
6 观察指标 |
6.1 一般资料 |
6.2 肺功能指标 |
6.3 中医证候积分 |
6.4 呼吸困难等级 |
6.5 生活质量评分 |
6.6 6分钟步行距离 |
7 统计分析 |
8 质量控制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病例入选情况 |
2 一般资料分析 |
2.1 两组患者性别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年龄的比较 |
2.3 两组患者病程的比较 |
2.4 两组患者文化程度的比较 |
2.5 两组患者吸烟史的比较 |
3 临床疗效统计分析比较 |
3.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的比较 |
3.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 |
3.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呼吸困难等级的比较 |
3.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
3.5 两组患者干预前6 分钟步行距离的比较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虎符铜砭偱经刮痧对AECOPD的作用机理 |
2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2.1 入院基本信息分析 |
2.2 疗效分析 |
第五部分 结论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研期间的主要成果 |
(6)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拔管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资源来源 |
2 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主要器材 |
2.3 机械通气的实施 |
2.4 分组 |
2.5 终止条件 |
2.6 内科治疗 |
2.7 相关定义 |
2.8 观察指标 |
2.9 数据收集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呼吸衰竭患者拔管后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7)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序贯应用高流量氧疗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 两组撤机后RR、PaO_2/FiO_2、动脉血气指标变化 |
3 两组间撤机12h后、24h后、48h后舒适度比较 |
4 两组撤机后第一个24h、第二个24h、第三个24h的痰液粘稠度比较 |
5 两组间中重度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8)下腔静脉变异度联合膈肌位移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2.1 自主呼吸试验 |
1.2.2 撤机结局的评定标准 |
1.2.3 实验步骤 |
1.2.4 统计方法与数据分析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1.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研究进展 |
2.1 前言 |
2.2 脱机与撤机的概念 |
2.3 撤机的时机 |
2.4 撤机预测的指标 |
2.4.1 浅快呼吸指数(RSBI) |
2.4.2 P0.1 |
2.4.3 最大吸气压(Maximal inspiratory pressure,MIP) |
2.4.4 综合指数(CROP) |
2.4.5 综合撤机指数(IWI) |
2.4.6 超声预测撤机指标 |
2.5 撤机后的观察与再次评估 |
2.6 撤机失败的原因 |
2.7 总结与展望 |
2.8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II) |
附录 B 格拉斯哥昏迷表评分(GCS评分)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9)无创呼吸机通气联用乙酰半胱氨酸吸入治疗在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一般材料 |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3 治疗方案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判定标准 |
2.6 IL-4、IL-6 的检测 |
2.7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3.2 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
3.3 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氧分压及缓解CO2蓄积 |
3.4 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炎症反应 |
3.5 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提高疗效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
6.1 本研究的局限性 |
6.2 研究前景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10)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1.5 质量控制措施 |
2 结果 |
2.1 三组患者在基线资料上的比较 |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在动脉血气指标上的比较 |
2.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在肺功能指标上的比较 |
2.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在生命体征指标上的比较 |
2.5 三组患者在治疗转归情况上的比较 |
2.6 三组患者在不良反应上的比较 |
2.7 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在生活质量评分上的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诊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慢性阻塞性肺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续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序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吴宗辉,杨辉. 中国医师杂志, 2021(12)
- [2]高强度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D]. 胡志敏.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3]右美托咪定对AECOPD患者无创正压通气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D]. 孙倩倩. 延安大学, 2021(11)
- [4]虎符铜砭循经刮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影响研究[D]. 王姝昀.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03)
- [6]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拔管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的比较[D]. 方国强.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7]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序贯应用高流量氧疗的效果研究[D]. 徐向朋. 青岛大学, 2020(01)
- [8]下腔静脉变异度联合膈肌位移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D]. 王皓琰.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9]无创呼吸机通气联用乙酰半胱氨酸吸入治疗在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疗效观察[D]. 刘祖洪. 南昌大学, 2020(08)
- [10]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翠. 苏州大学, 2020(02)
标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论文; 无创呼吸机论文; 机械通气论文; 肺通气论文; 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