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气压缩雾化器取代超声雾化器将成为必然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胡军华[1](2020)在《STVNa雾化吸入剂制备及其对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慢性进展性间质性肺疾病。肺纤维化导致的死亡率很高,其诊断后的患者平均生存周期为2~4年。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普遍认为IPF的病变是炎症反应、免疫反应、肺损伤和纤维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是目前仅有的两种已批准上市的用于肺纤维化治疗的口服制剂。但是这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有限,且有明显的胃肠道副作用。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开发新的用于肺纤维化治疗的有效药物。前期研究表明,异甜菊醇及其相关衍生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活性,抗氧化和抗纤维化等。另外,肺纤维化作为一种肺部疾病,吸入给药更具有肺部靶向优势。本课题将开发异甜菊醇的钠盐——异甜菊醇钠的雾化吸入剂,并研究其雾化吸入后对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的治疗效果。主要内容如下:1.首先,基于肺纤维化患者的呼吸功能特点和异甜菊醇钠的理化性质,对异甜菊醇钠溶液的雾化吸入剂开发进行评价。药物气溶胶的粒径及分布是影响药物在肺部沉积的主要因素。雾化装置的种类、药液性质和呼吸模式会影响药物气溶胶的粒径及分布。目前药典推荐的用于雾化吸入剂的粒径及分布的评价方法是在恒定流速下进行测试,这一测试条件与吸入药物临床使用时的气流状态不一致。在本研究中,将激光粒度仪与呼吸模拟器串联,探究在动态呼吸模式下进行雾化吸入剂的粒径及分布测试。基于建立的在动态呼吸模式下进行粒径及分布测试的方法,以及吸入剂开发的考察指标,对异甜菊醇钠雾化吸入剂的pH、渗透压、表面张力、动力粘度和在呼吸阻塞状态下的粒径及分布进行了评价;2.其次,由于肺纤维化的治疗部位是肺泡间隔,首先利用质谱成像技术探究使用不同雾化器进行异甜菊醇钠溶液的肺部递送时,药物气溶胶在肺部的空间分布,并与体外粒径分布的结果进行比较。为后续的药效学研究选择最优的雾化器类型;3.最后,进行异甜菊醇钠雾化吸入后对肺纤维化的治疗效果研究。采用博来霉素气管滴注的方式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博来霉素诱导后连续给药28天,每天两次。然后进行CT肺部成像、肺功能检测、病理学分析和胶原蛋白检测,以评价异甜菊醇钠雾化吸入后的药效。同时,从CT肺部成像、肺功能检测和病理学分析等三方面进行异甜菊醇钠连续吸入28天(每天两次)后的肺部安全性评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动态呼吸模式下运用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径分布测试的方法是可行的。对适用于呼吸功能下降的病人的吸入药物,应在能代表其适用患者呼吸功能状态的气流环境下进行药物气溶胶的粒径及分布测试。开发的STVNa雾化吸入剂满足雾化吸入剂的指标限度。2.在运用质谱成像技术得到的药物气溶胶在肺部的空间分布的结果中,使用Pari雾化器递送的药物气溶胶在肺实质处的相对信号强度有高于Omron雾化器的结果的趋势。体外研究结果表明,使用Pari雾化器产生的粒径分布中小颗粒的比重结果要高于Omron雾化器的结果。体外-体内结果表现出了一定的相关性。与OmronmicroAir NE-U22雾化器相比,Pari LC sprint(蓝芯)更适合药效研究中的药物递送。雾化吸入与口服给药相比具有肺部靶向优势。3.经博来霉素气管滴注造模后,博来霉素组的CT结果表现出磨玻璃影和蜂窝状阴影等纤维化灶的特征;肺功能检测结果显示肺容量和肺顺应性均降低,小气道阻力升高。病理学分析表明,模型组肺组织存在大量肺实变,肺间质显着增厚,胶原大量沉积,出现明显纤维化病灶。异甜菊醇钠雾化吸入后,能明显减少博来霉素导致的纤维化灶和肺损伤。雾化吸入异甜菊醇钠高剂量能显着改善肺功能、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肺组织结构病变、减少胶原沉积。异甜菊醇钠连续吸入28天对肺组织没有明显损伤。综上所述,在雾化吸入药物的开发和评价中,对适用于特定人群或呼吸功能降低的患者的药物,有必要在符合临床状态的气流环境下进行吸入药物递送性能测试和吸入剂开发评价。异甜菊醇钠雾化吸入对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有治疗作用。
梁晓雄,黄莉[2](2018)在《医用气体压缩式雾化器的检测方法》文中提出从医用气体压缩式雾化器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检测项目入手,论述了检测医用气体压缩式雾化器的基本方法,并对雾化器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
袁鹏飞,袁曦,杨义[3](2018)在《基于STM32单片机的压缩雾化器电机驱动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的压缩雾化器的电机驱动电路,该雾化器的STM32单片机可以构成电控单元,对其再进行一定的软件配置就可以控制压缩电机的转速与转向从而实现对药液不同程度的雾化;此雾化器还可以实现定制控制,针对不同的人群以及不同的病情来设置不同的雾化方式,使操作变得更加方便、有效、人性化。
袁鹏飞,袁曦,施雪露[4](2018)在《基于STM32单片机的压缩雾化器控制界面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的压缩雾化器的控制界面,此雾化器可以使用触摸屏设置界面来控制压缩电机的转速与转向从而实现对药液不同程度的雾化;还可以通过触摸屏来显示出用户设置的存储信息和操作记录等以便查询;此雾化器还可以实现定制控制,针对不同的人群以及不同的病情来设置不同的雾化方式。
齐含瑜[5](2018)在《二维材料薄膜的喷涂制备方法研究》文中提出自从石墨烯被首次制备以来,二维材料领域成了科学界和产业界的研究焦点。与体材料不同,二维材料在电学、力学、光学等多个方面都表现出优越的性能。除石墨烯之外,基于过渡金属、碳族元素、硫族元素的二维材料也相继被开发出来并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其中,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在近年来凭借其优越的性能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关注。与石墨烯的零带隙结构有所不同,TMDs体材料具有间接带隙,而当厚度减小至单层时,间接带隙转变为直接带隙,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二硫化钨是TMDs家族中的一员,凭借其良好的电学性能,在研究中,它被用来制备高性能的晶体管,作为析氢反应的催化剂,以及与二硫化钼材料形成性能良好的异质结。在二维材料的研究中,对其制备方法的研究十分重要。近几年来,对二维材料的制备方法的研究成为了研究的焦点,例如机械剥离法等,但这些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机械剥离法和液相剥离法虽然制备成本比较低,但是所得到的样品尺寸和厚度均不可控,对衬底的选择范围也比较有限,经常需要经过转移步骤才能应用到器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得的样品虽然尺寸较大,质量较好,但是在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高温、真空的环境,制备成本较高,耗时较长,因此,如何通过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得到大面积的二维材料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本论文研究中,我们通过溶液喷涂沉积法制备二维材料。通过雾化器将溶液雾化成雾状小颗粒,在载气流的作用下到达衬底表面形成液膜,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干燥,在衬底上形成一层二维材料薄膜。我们从衬底前期处理、溶液浓度、单次喷涂时长、间隔时间等多个方面探讨沉积过程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喷涂时间的控制实现对二维材料薄膜厚度的控制。在二硫化钨的喷涂过程中,我们采用Piranha溶液和氧等离子体轰击对衬底表面作前期亲水性处理,选用的溶液浓度为2mg/ml,将单次喷涂时长设置为5s,间隔时间为5分钟,并对样品的物化特性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所得样品的均一性和平整性较好,薄膜的厚度起伏保持在20 nm之内。通过溶液喷涂沉积法得到的样品具有尺寸较大、厚度可控、衬底选择范围较大的特点,同时制备成本较低,耗时较短。在论文研究中,我们对溶液喷涂沉积法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应用所得薄膜样品进行初步的器件制备,并进行电学性能测试。
吕秋兰[6](2018)在《使用压缩式雾化器改进载银敷料的制备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银及其化合物的特点,为找到银与载体材料有效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目前国际市场上销售的各种含银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探讨使用压缩式雾化器改进载银敷料的制备方法。结果表明,使用医用雾化器应用于载银敷料的制备,具有操作简单,不需水作为传播介质,雾化颗粒细,不存在温度升高的危险性,对溶液及悬浮液都可雾化,结构小,功耗小,对环境的污染小等特点,可应用在医用敷料生产研发阶段,提高压缩泵的功率,易于工业化生产。
于航[7](2018)在《面向儿童医用雾化器的情感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医用雾化器是用于治疗上下呼吸道系统疾病的一种常用治疗手段,相对于传统的口服药物治疗和打针注射来说,使用医用雾化器具有无痛苦、见效快等特点,非常适合于患者的康复。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差,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且经常反复发作,医用雾化器在儿童群体中使用频率较高,但目前的医用雾化器产品基本上都是针对于成年人设计的,专门针对儿童设计的医用雾化器产品比较少。儿童医用雾化器的情感化设计研究主要针对儿童患者用户,帮助其缓解病痛,快速恢复健康,减轻打针吃药对儿童造成的心理负担,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以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围绕儿童医用雾化器的情感化设计展开研究,分析目前儿童医用雾化器的现状,研究情感化设计的理论,探究情感语意对儿童医用产品设计的影响,并通过对儿童这一特殊人群进行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分析研究,设计出能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适用于儿童使用的医用雾化器产品,减少儿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情绪,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结合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理论,分析儿童对色彩和形态的认知的心理特征发展及儿童在患病期间的心理状态,并通过对某三甲医院儿科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及用户访谈,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医护人员及家庭对儿童医用雾化器在形态、色彩、材质等方面的需求,将儿童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纳入到设计研究中,确定儿童医用雾化器设计定位,满足儿童用户的需求。在调研基础上对儿童医用雾化器进行设计实践,从产品的外观、功能和人机工程学等方面进行情感化分析研究,将情感化设计与仿生学结合进行创新性设计,设计出具有听歌游戏功能、满足儿童使用的医用雾化器产品,并对该产品进行设计评价分析。为儿童医疗产品的设计提供新的视角,有助于推动儿童医疗产品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詹舒瑶[8](2017)在《基于止咳功效的桔苷吸入给药方式探究》文中认为桔苷是一种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发现,口服该化合物有明确的镇咳祛痰效果,且无中枢抑制作用。咳嗽属于呼吸系统疾病,而吸入制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有明显的优势,吸入制剂不仅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部分药物通过沉积于呼吸道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目前,国内外尚未有治疗咳嗽的吸入制剂上市,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备桔苷雾化吸入溶液并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内容主要有:(1)在制剂处方开发过程中,对主药浓度、助溶剂种类和用量以及抗氧化剂进行筛选。最终得到两个处方,桔苷的浓度均为为1 mg/mL,剂量均为4 m L,N处方组成为15%(v/v)乙醇,S处方组成为15%(v/v)乙醇,0.2%亚硫酸氢钠。(2)对两个处方的三批雾化吸入溶液制剂进行含量、有关物质检测方法的验证;考察了桔苷雾化吸入溶液制剂在影响因素条件下的稳定性。(3)参考中国药典(2015版)要求,使用spaytec和新一代药用多级撞击器分析桔苷雾化吸入溶液的粒径分布情况。Spraytec测试结果显示,62.9%粒子粒径在15μm,33.8%的粒子粒径为520μm,新一代药用多级撞击器测试结果显示桔苷雾化吸入溶液的FPF%(可吸入颗粒百分数)高达64.2±2.4%,MMAD(μm,质量中位直径)的大小为3.9±0.2;满足中国药典对吸入制剂粒径分布的要求。(4)建立枸橼酸刺激豚鼠咳嗽反应模型,给予低中高梯度药物剂量,测得其镇咳率依次为21.6±7.5%、33.6±10.4%、50.8±8.6%,而阳性对照药左羟丙哌嗪灌胃给药的镇咳率为33.2±7.3%,有力的支撑了进行桔苷雾化吸入溶液开发研究的重要意义。
张轲,苗斌,丁祥桢,顾智琦,潘天龙,李加东,吴东岷,张秋菊[9](2017)在《新型高频硅基超声雾化器的结构仿真及制作》文中研究指明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液路自对准的高频硅基超声雾化器,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器件的特性进行了系统的仿真分析,得到施加30V的激励电压后器件的阻抗特性,相应谐振频率下的位移、应力分布及变幅杆各部分振动位移随时间的瞬态变化图。结果表明,仿真分析与理论设计相符。最后,通过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制备了谐振频率为1 MHz的硅基超声雾化器,为后期实验测试打好基础。
张轲[10](2017)在《新型高频硅基超声雾化器的设计仿真与制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吸入治疗方法是通过非注射给药途径有效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雾化器通过将药物快速有效、无痛地传递到靶器官,从而达到快速治疗的效果,是吸入治疗的重要装置。雾化器雾化产生的雾化颗粒粒径直接影响吸入治疗的效果,雾化颗粒的粒径分布是雾化器最重要的参数,分布越集中,就可以将更多的药物颗粒沉积到靶器官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传统的雾化器在控制粒径方面仍然不够完善,产生的雾化颗粒粒径分布不够均匀,因此研制能够产生雾化颗粒粒径均匀、分布集中的雾化器对治疗呼吸道疾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MEMS(微机电技术)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液路自对准的新型高频硅基超声雾化器。它由压电驱动部分和三重傅里叶型喷嘴组成,每个傅里叶型变幅杆都是半波设计,两倍放大,对粒径分布有更好的控制作用。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综述了当前的商用雾化器的原理及优缺点,国内外雾化器的研究现状,引出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2)系统研究了压电驱动、变幅杆设计、雾化机理等雾化器设计理论,理论上分析了雾化器设计的可行性。(3)设计雾化器并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雾化器模型进行系统的优化仿真。通过稳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得到理想的振型和谐振频率,施加30 V的激励电压后器件的阻抗特性,相应谐振频率下的位移、应力分布及变幅杆各部分振动位移随时间的瞬态变化。将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比较,证明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4)利用MEMS技术对雾化器进行了制备,得到主体是硅材料的雾化器。共振频率为1MHz,尺寸非常小(7)(8)322.6?10.8?1.06mm。(5)对制备的雾化器进行测试,利用阻抗仪得到雾化器的阻抗曲线和谐振频率,利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测量振幅,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6)总结和展望,指出了工作的不足以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二、空气压缩雾化器取代超声雾化器将成为必然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气压缩雾化器取代超声雾化器将成为必然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STVNa雾化吸入剂制备及其对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肺纤维化概述 |
1.1.1 肺纤维化的定义与病理特征 |
1.1.2 肺纤维化的病因和机理 |
1.2 肺纤维化的治疗现状 |
1.2.1 肺纤维化的诊断 |
1.2.2 肺纤维化的治疗方法 |
1.3 常见的肺纤维化动物模型概述 |
1.3.1 不同诱导剂的比较 |
1.3.2 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的评价 |
1.4 异甜菊醇钠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概述 |
1.5 肺部吸入给药的概述 |
1.5.1 肺部吸入给药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和应用 |
1.5.2 肺部吸入药物的分类和雾化吸入剂的优势 |
1.5.3 雾化吸入剂和雾化装置的分类 |
1.5.4 影响雾化吸入剂疗效的因素 |
1.5.5 雾化吸入药物关键质量属性的评价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
1.6 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动态呼吸模式下雾化吸入剂递送性能检测方法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主要仪器 |
2.2.2 主要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2.3.1 在动态呼吸模式下粒径及分布测试 |
2.3.2 雾化吸入剂可吸入剂量与呼吸模式的关系研究 |
2.3.3 统计分析 |
2.4 结果 |
2.4.1 激光粒度仪光路验证结果 |
2.4.2 在动态流速和恒定流速下,药物气溶胶的分散浓度差异 |
2.4.3 在动态流速和恒定流速下的粒径及分布的比较 |
2.4.4 动态流速下的粒径分布结果与恒定流速下的粒径分布结果的一致性评价 |
2.4.5 在成人和小孩呼吸模式下的粒径及分布的比较 |
2.4.6 可吸入剂量与呼吸模式之间的关系 |
2.4.7 不同呼吸模式下得到的可吸入细微粒子量与使用药典方法得到的可吸入细微粒子量的等效性分析 |
2.5 讨论 |
2.5.1 呼吸模式与粒径分布 |
2.5.2 呼吸模式与递送量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TVNa雾化吸入液的开发与评价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主要仪器 |
3.2.2 主要试剂 |
3.3 实验方法 |
3.3.1 STVNa溶液的制备及稀释稳定性考察 |
3.3.2 STVNa雾化吸入液的渗透压检测 |
3.3.3 STVNa雾化吸入液的pH检测 |
3.3.4 STVNa雾化吸入液的粘度检测 |
3.3.5 STVNa雾化吸入剂的表面张力检测 |
3.3.6 STVNa雾化吸入液在呼吸阻塞状态下的粒径及分布评价 |
3.3.7 统计分析 |
3.4 结果 |
3.4.1 STVNa溶液的稀释稳定性考察 |
3.4.2 STVNa雾化吸入溶液的理化性质检测结果 |
3.4.3 STVNa雾化吸入溶液在呼吸阻塞状态下的粒径分布结果 |
3.5 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TVNa雾化吸入体外-体内结果的相关性研究及药物肺部分布靶向评价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主要仪器 |
4.2.2 主要试剂 |
4.2.3 实验材料 |
4.3 实验方法 |
4.3.1 STVNa雾化吸入的体外-体内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
4.3.2 STVNa雾化吸入的肺部靶向评价 |
4.3.3 统计分析 |
4.4 结果 |
4.4.1 体外粒径分布结果 |
4.4.2 STV在大鼠肺部的空间分布 |
4.4.3 粒径分布体外-体内相关性的初步分析 |
4.4.4 STVNa吸入与吡非尼酮口服后肺部靶向的比较 |
4.5 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STVNa雾化吸入剂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评价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 |
5.2.1 主要仪器 |
5.2.2 主要试剂 |
5.2.3 实验材料 |
5.2.4 主要试剂配置 |
5.3 实验方法 |
5.3.1 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
5.3.2 实验动物分组 |
5.3.3 小动物肺部CT扫描 |
5.3.4 动物肺功能检测 |
5.3.5 实验动物取材 |
5.3.6 肺系数检测 |
5.3.7 病理学分析 |
5.3.8 羟脯氨酸含量检测 |
5.3.9 统计分析 |
5.4 实验结果 |
5.4.1 STVNa降低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的肺系数 |
5.4.2 STVNa延缓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的肺功能下降 |
5.4.3 STVNa改善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的肺部病变 |
5.4.4 STVNa减少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的肺部胶原蛋白沉积 |
5.4.5 STVNa肺部吸入的毒性评价 |
5.5 讨论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创新之处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医用气体压缩式雾化器的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作原理 |
2 多参数分析 |
3 检测项目及方法 |
3.1 外观检查 |
3.2 最大雾化率 |
3.3 噪声 |
4 可靠性分析 |
5 最大雾化率的不确定度评定 |
5.1 测量模型 |
5.2 不确定度预估和来源 |
5.3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
5.3.1 体积V的不确定度评定 |
5.3.2 时间T的不确定度评定 |
5.3.3 雾化器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
5.3.4 雾化率的扩展不确定度 |
6 噪声的不确定度评定 |
6.1 测量模型 |
6.2 不确定度预估和来源 |
6.3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
6.3.1 声级计多次独立重复性测量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A (Z测) |
6.3.2 由声级计测量不准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按B类方法评定 |
6.3.3 数字声级计的分辨力引起的不确定度评定 |
6.3.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
6.3.5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
7 结语 |
(3)基于STM32单片机的压缩雾化器电机驱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的整体框图 |
2 电机驱动模块 |
3 系统的软件设计 |
4 结语 |
(4)基于STM32单片机的压缩雾化器控制界面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的整体框图 |
2 触摸屏界面模块 |
3 压缩雾化器的原理实物图 |
4 结语 |
(5)二维材料薄膜的喷涂制备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石墨烯的发展和应用 |
1.2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的发展 |
1.2.1 二硫化钼的性质及应用 |
1.2.2 二硫化钨的性质及其应用 |
1.3 二维材料薄膜的制备方法 |
1.3.1 机械剥离法 |
1.3.2 液相剥离法 |
1.3.3 化学气相沉积法 |
1.3.4 二维材料制备方法总结 |
1.4 本文主要结构及安排 |
第2章 基于压缩雾化的二硫化钨材料喷涂 |
2.1 基于压缩雾化器的喷涂沉积系统的搭建 |
2.1.1 压缩雾化器的原理 |
2.1.2 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
2.1.3 基于压缩雾化器的喷涂沉积系统的实物搭建 |
2.1.4 二硫化钨的喷涂参数研究 |
2.1.5 二硫化钨薄膜表征 |
2.2 基于二维二硫化钨薄膜材料柔性透明应力传感器的制备和测试 |
2.3 二硫化钼的喷涂参数探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超声雾化器的氧化石墨烯喷涂 |
3.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3.2 基于超声雾化器的喷涂沉积系统介绍 |
3.3 氧化石墨烯的喷涂参数研究 |
3.4 氧化石墨烯在阻变式存储器中的应用 |
3.4.1 阻变式存储器的原理 |
3.4.2 氧化石墨烯阻变式存储器的制备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成果与工作展望 |
4.1 论文总结 |
4.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使用压缩式雾化器改进载银敷料的制备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载银医用敷料加入银的方法 |
2. 医用雾化器的使用 |
3. 医用敷料采用雾化器加入纳米银的制备方法 |
4.小结 |
(7)面向儿童医用雾化器的情感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课题研究内容 |
1.4.2 课题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情感化设计研究 |
2.1 情感化设计的概念 |
2.2 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理论 |
2.2.1 情感需求层次模型的建立 |
2.2.2 感性工学 |
2.2.3 三个层次理论 |
2.3 情感化设计评价理论及方法 |
2.3.1 情感化设计评价理论 |
2.3.2 情感化设计评价方法 |
2.4 情感化设计研究领域 |
2.4.1 外在表现与情感化设计 |
2.4.2 经验内涵与情感化设计 |
2.4.3 人文关怀与感情化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儿童心理及工程心理学分析 |
3.1 儿童心理学分析 |
3.1.1 儿童情绪特征的一般发展 |
3.1.2 儿童对色彩和形态认知心理特征的发展 |
3.1.3 儿童治疗期间心理需求分析 |
3.2 儿童医疗产品工程心理学分析 |
3.2.1 工程心理学研究方法 |
3.2.2 儿童的感觉与注意信息加工 |
3.2.3 儿童的思维与符号表征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儿童医用雾化器情感化设计分析 |
4.1 儿童医用雾化器情感化设计表达 |
4.1.1 感官层面的表达 |
4.1.2 效能层面的表达 |
4.1.3 反思层面的表达 |
4.2 儿童医用雾化器的情感化设计方法研究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儿童医用雾化器设计实践及情感化设计分析 |
5.1 儿童医用雾化器的总体设计 |
5.2 儿童医用雾化器设计方法的实施 |
5.2.1 儿童医用雾化器的用户定位 |
5.2.2 儿童医用雾化器产品调查设计 |
5.2.3 儿童医用雾化器产品定位调查分析 |
5.2.4 儿童患者家庭及医疗机构儿科的走访调查 |
5.2.5 儿童在使用雾化产品治疗的状态观察 |
5.2.6 人文关怀在医疗产品设计中体现深度访谈 |
5.3 儿童医用雾化器设计方案展示 |
5.4 儿童医用雾化器感情化评价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1 :用户研究问卷调查Ⅰ |
附录2 :儿童医用雾化器产品感情化语意调查问卷Ⅱ |
(8)基于止咳功效的桔苷吸入给药方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咳嗽概况 |
1.1.1 咳嗽的发生机制 |
1.1.2 引发咳嗽的相关疾病 |
1.1.3 咳嗽治疗现状 |
1.2 桔苷药理作用 |
1.2.1 镇咳作用 |
1.2.2 化痰作用 |
1.2.3 抗炎镇痛作用 |
1.2.4 心血管药理作用 |
1.3 吸入制剂概述 |
1.3.1 吸入制剂的优势 |
1.3.2 吸入制剂的分类 |
1.3.3 吸入制剂在呼吸道的沉积机制 |
1.3.4 吸入制剂粒径测试方法 |
1.4 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 |
1.4.1 研究背景 |
1.4.2 研究意义 |
1.4.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桔苷雾化吸入溶液的质量研究和稳定性考察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处方研究 |
2.3.2 桔苷雾化吸入溶液的制备 |
2.3.3 含量检测方法学验证 |
2.3.4 有关物质方法学验证 |
2.3.5 三批小试试剂的检测 |
2.3.6 稳定性考察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桔苷雾化吸入溶液的体外粒径分布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激光衍射测试粒径结果 |
3.3.2 惯性撞击器法测试粒径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桔苷雾化吸入溶液的药效学评价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4.2.2 实验动物 |
4.2.3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豚鼠诱咳方法的筛选 |
4.3.2 药效试验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和展望 |
结论 |
创新之处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新型高频硅基超声雾化器的结构仿真及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雾化器结构设计 |
2 仿真分析 |
2.1 仿真建模 |
2.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 制备工艺 |
4 结束语 |
(10)新型高频硅基超声雾化器的设计仿真与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现有的商用雾化器介绍 |
1.2.1 传统的超声雾化器 |
1.2.2 空气压缩式雾化器 |
1.2.3 网式雾化器 |
1.3 与本文相关的雾化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硅基超声雾化器的设计理论 |
2.1 引言 |
2.2 压电驱动的相关理论 |
2.2.1 压电现象及压电效应 |
2.2.2 压电材料的性质及选择 |
2.3 超声变幅杆设计理论 |
2.3.1 超声变幅杆介绍 |
2.3.2 傅里叶变幅杆的设计 |
2.4 超声雾化理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雾化器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
3.1 引言 |
3.2 雾化器结构尺寸的设计 |
3.3 雾化器的仿真分析 |
3.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3.3.2 模态分析 |
3.3.3 谐响应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雾化器的制备、测试 |
4.1 雾化器制备工艺简介 |
4.1.1 表面清洗工艺 |
4.1.2 光刻工艺 |
4.1.3 刻蚀工艺 |
4.1.4 镀膜工艺 |
4.1.5 引线键合工艺 |
4.2 雾化器的测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空气压缩雾化器取代超声雾化器将成为必然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STVNa雾化吸入剂制备及其对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D]. 胡军华.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2]医用气体压缩式雾化器的检测方法[J]. 梁晓雄,黄莉. 上海计量测试, 2018(03)
- [3]基于STM32单片机的压缩雾化器电机驱动的设计[J]. 袁鹏飞,袁曦,杨义.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8(05)
- [4]基于STM32单片机的压缩雾化器控制界面的设计[J]. 袁鹏飞,袁曦,施雪露.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8(05)
- [5]二维材料薄膜的喷涂制备方法研究[D]. 齐含瑜. 清华大学, 2018(04)
- [6]使用压缩式雾化器改进载银敷料的制备方法[J]. 吕秋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07)
- [7]面向儿童医用雾化器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 于航.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8(01)
- [8]基于止咳功效的桔苷吸入给药方式探究[D]. 詹舒瑶.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5)
- [9]新型高频硅基超声雾化器的结构仿真及制作[J]. 张轲,苗斌,丁祥桢,顾智琦,潘天龙,李加东,吴东岷,张秋菊. 压电与声光, 2017(02)
- [10]新型高频硅基超声雾化器的设计仿真与制备[D]. 张轲. 山东师范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