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数字制图在地质报告图件制印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德良,王德强,李国庭,李泺,刘昊,王元美[1](2021)在《GB/T 1834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修订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行GB/T 1834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自2001年发布实施以来,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十分有必要进行修订。基于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国家标准修订任务。在修订过程中,调研了我国现阶段地质矿产勘查的实际需要和对精度、尺度的要求,按照标准编制的统一性、协调性、适应性、一致性的规则,完成了《规范》的修订工作,使之更加科学、完善,更好地适应、规范和指导地质矿产勘查测量工作。修订后的标准将会更趋于成熟和完善,对指导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地质勘查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开发和利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王斌[2](2018)在《中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及其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GIS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地质领域的信息化革命。地质钻孔资料是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数据信息。建国以来,我国形成海量钻孔资料,但大部分以纸介质形式分散保管在各基层单位,造成钻孔资料利用不便、利用效率低、价值未发挥等。钻孔数据具有多源异构、空间分布等特征,决定GIS技术可以在钻孔数据集成、管理和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GIS技术对钻孔数据库建设中的方法、技术和数据应用等进行分析研究,解决钻孔数据库建设中数据一体化管理和便捷利用等技术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以地质钻孔数据为对象,研究地质钻孔数据分类规则、数据标准化约束规则等,用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研究地质钻孔数据模型、空间数据图层划分标准等,应用于钻孔数据库设计。2、研究钻孔数据组织方式、数据集成方法和技术,首次建成全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实现全国范围内钻孔数据的统一管理,解决海量钻孔数据集成汇聚中的技术问题。3、研建地质钻孔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应用于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解决地质钻孔数据质量控制问题。4、研发基于C/S与B/S混合结构的覆盖地质钻孔数据采集、管理、制图和服务全流程的地质钻孔数据管理服务系统,并在全国推广应用,有效解决海量地质钻孔数据的高效管理、发布和共享利用方面的技术和方法问题。5、从服务政府部门地质工作部署的角度,研究我国地质钻探工作程度,圈定地质钻探程度等级空间范围。从矿产资源潜力预测应用的角度,以毕力赫金矿为例,建立矿区地质模型,提出金矿资源成矿远景区和地质找矿方向建议,为地质钻孔数据库的推广应用提供示范借鉴。同时,验证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宋梦菊[3](2017)在《大数据资源图编制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高科技、经济适用产品横空出世,为各行各业的创新和发展带来难以匹敌的推动作用,其中信息科技技术的普及及应用大大的给地理学、制图学、遥感与摄影测量学、图形图像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带来变革与创新[1]。地理信息系统随着发展已然成为一种功能强大、性能完善的系统,广泛应用于规划、土地、测绘、建设、环保、军事等诸多部门,成为政府部门进行科学管理与决策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建国以来,积累的地质资料非常丰富,包含岩石、矿产、环境、地质灾害、景观研究等各方面,蕴涵的海量价值的资源信息,由于受专业知识限制,社会服务化利用程度并不高。为了让这些资料潜在的价值信息进一步向社会化服务,迈向一个历史新高度。
张永辉[4](2015)在《综合地质资料民用化集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质资料蕴涵着水环、矿物、地物、地化及地质研究等各方面的海量信息,具有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这些地质资料需求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扩大,地质资料信息民用化服务被推向了一个历史新高度。然而,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许多地质资料在大众化、民用化、科普化应用中会受到限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编制了一种综合应用地质图件,即用通俗易懂的图式图例,将已有的地质、水文、矿产等资料集中表达在一幅图上,使非地质专业人员也能读得懂,从而达到普及地学知识,提升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水平的目的,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产品开发提供示范,加速地质成果向社会服务领域转化。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实用性地质图件的研究现状及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综合应用地质图的特点、要表达的内容及应用对象;详细分析了图件常见的编制方法,包括图件内容的表示方法和制图综合的方法,为综合应用地质图的编制提供理论基础;然后,以1:20万石家庄幅(J-50-13)综合应用地质图的研究编制为例,介绍了综合应用地质图的编制流程,重点论述了各类制图要素的提取原则和图式图例的制作;最后表明了开发综合应用地质图得到的结论,提出了一些关于今后开发同类产品的建议。
李代平[5](2015)在《MAPGIS输入编辑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探讨——以MAPGIS 6.7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用MAPGIS软件在绘制地质图件时,若了解其输入编辑子系统中的一些方法和应用技巧,不仅满足了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的要求,而且图件的编辑与修改也变得非常容易,既提高了成图速度,减轻了劳动强度,也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同时还提高了图件的质量,使图件更加美观。
于萍萍[6](2015)在《基于知识驱动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评价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矿产资源找寻难度的不断加大,新的成矿理论与方法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已经成为科技创新和核心竞争内容。仅以找矿标志为主体的找矿模型法成矿预测评价已不能很好的来指导找矿实践,概念模型与成因模型用于指导找矿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论文将数据一体化储存与管理、数据分析与挖掘以及工作流等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到矿产资源预测中,提出了基于知识驱动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评价的新方法以及模型流程建模技术贯穿整个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评价全过程的新思路。以地质理论和地质数据为驱动,将成矿理论与矿床模型知识结合构建预测概念模型,将概念模型与GIS空间数据库结合实现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定量表征的预测数字模型,应用数学模型与信息技术实现成矿有利信息分析提取的预测定量化模型,最终实现定位、定量和定概率预测评价。基于找矿模型GIS工作流技术实现了预测评价过程的自动化与可视化,给地质勘查、预测评价、定量建模、GIS分析等人员提供综合研究与技术探讨的共同平台,真正实现了地质理论和实际问题解决、数学应用和数学模型研究与信息技术应用三结合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评价。本文涉及的成果主要包括:(1)系统归纳并建立了知识驱动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评价方法体系和技术流程,大致分为:数据模型构建—预测模型构建—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定量分析提取—定位、定量、定概率预测评价—成果集成表达与信息再挖掘;(2)基于微软的WPF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找矿模型GIS工作流,提出了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评价全过程使用模型流程建模技术,不仅实现了找矿模型的可视化、预测过程的可视化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可视化,还实现了预测过程的可重复、可再现,以及预测方案的可修改与可完善;(3)提出了地质理论与地质数据相结合的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定量表征方法,拓展了岩性(层)界面、构造分层解析、构造形态特征等新变量,实现了三维尺度上的相关成矿有利信息定量分析提取、预测单元最佳尺度确定、成矿有利度阈值划分以及钻孔元素插值时搜索椭球体参数确定等关键技术;(4)探索了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评价的成果集成表达方式,引入虚拟现实技术,结合3S技术、数据库技术、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技术等实现了多元信息的集成与信息再挖掘,其切剖面功能可辅助验证工程设计,挖掘出的新数据可以再次作为数据输入。
冯晓丽,薛海红[7](2014)在《煤炭地质图新时期的制印工艺》文中研究说明传统的煤炭地质制图过程工艺烦琐复杂、成图周期长、劳动强度大,一幅图要经过编辑、出版、印刷等十几道工序,且中间还要经历若干个成图步骤。显然,在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传统的地质制图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已不能适应地质科学发展的需要。而随着煤炭地质图计算机制图技术的日益成熟和GIS的出现为地质制图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这使得CTP技术进一步发展,更为后期的精确印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覃芳[8](2014)在《AutoCAD与MAPGIS在地质制图应用中的优劣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地质制图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地质制图方法已无法满足地质制图的发展。AutoCAD与MAPGIS在地质制图中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本文对AutoCAD和MAPGIS做简单的介绍,对AutoCAD与MAPGIS在地质制图中的优劣加以比较分析。
马肖波[9](2014)在《综合物探数据的联合成图技术及应用》文中提出在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工作中,地质绘图是有机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开展多学科多途径的地质学科综合研究中,都要运用地质图来表达其研究成果,既可以对地球物理问题进行更好的解读分析,同时更是对处理结果的直观展示。纵观地球物理数据成图的发展历程,最初的成果图件都是物探工作人员手绘实现的,但是对于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工作来说,需要对野外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大量繁杂的运算,最终绘制成各种成果图件,单纯依靠手工操作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不仅绘制成果图件的效率及精度不高,而且成果图件的信息及时更新及资料入库保存也存在很大的问题[1]。为充分发挥成果地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规范《国土资源部数字国土工程工作标准》(SZ1999002-2001)的要求,野外原始资料及图件必须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保存[2],这就要求物探图件必须由计算机来完成。后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商业绘图软件的成功研发、迅速面世以及计算机制图在地球物理领域的广泛应用解了这一燃眉之急。利用计算机绘制物探成果图件,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和相关处理,便于数据的修改,使绘出的图件更精确、更少有人为偏见[3]。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球物理图件都是通过Surfer软件来实现的。Surfer软件具备强大的数据绘图功能,倍受物、化探人员青睐,在物化探图件绘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4]。为适应国土资源大调查的要求,物探图件的MapGIS绘制就显得越发重要,尤其是MapGIS已经成为我国地质行业通用的软件平台和归档资料指定文件格式软件,各种规范、标准也均是针对MapGIS而制定,地质调查项目提交MapGIS格式成果图件已经成为行业要求。本文着重介绍综合Surfer、AutoCAD、Section以及MapGIS等多个软件来实现物探数据的联合成图方法,即在Surfer绘制初步的成果图件并输出为DXF格式,以VB编译器为编程工具,借助AutoCAD软件和Section软件来实现Surfer格式图形文件向MapGIS格式图形文件的完备转换,最终在MapGIS软件里对图件进行进一步的编辑和修饰,得到符合地质资料归档部门要求的高质量成果图件。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专业物探绘图软件和MapGIS软件的优点,又符合专业的要求,不管是相对单独在Surfer软件还是在MapGIS软件里成图,其成图效果都更胜一筹:物探异常更突出,且便于与其他物探方法以及地质成果图件的对照,即将同一工区同一条测线不同的物探方法的成果,按照里程统一的原则上下依次排列,便于各种方法间的对比,尤其是与地质剖面的结合,增强了物探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最终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译提供充分的依据。此外,满足资料提交和归档的要求,便于成果资料的保存和共享。与此同时,结合具体的实例来展示成图效果,对该成图方法进行佐证,并且结合实际出图效果的反馈,对该方法体系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本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充分利用Surfer、AutoCAD等物探常用专业软件以及地质调查项目指定软件MapGIS的优势,形成多软件的优势互补,中间环节借助MapGIS的二次开发软件Section来实现既定成果图件向目标成果图件的完美转换,具体操作方法简单、快捷,且保持了数据的完备性;(2)借用AutoCAD软件自带的VB编译器,通过调用相应的程序来实现点位标识和地形线的投影,特别适用于测点较多的情况,可一次性实现多个点位和地形线的同时投影,且对具体的点位标识大小的修改方便,易于实现;(3)MapGIS格式的等值线由用渐变线表示到区块颜色充填的改进,不仅成果图的元素更丰富、综合剖面图的整体更协调,而且物探异常更突出,资料解释的可靠性更高。
王忠蕾,张训华,温珍河,杨金玉,郭兴伟,侯方辉[10](2012)在《地质编图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文中指出地质编图是地质调查成果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是现代各项工程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地质资料。地质编图成果的水平和质量如何,能否有效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近年来,地质制图、地学遥感、GIS、地图制印等方面新技术不断发展,为地质编图的研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广泛应用性、科普性、制作表现形式多样性、多学科系列图件、洲际图件或全球图件成为国际地质编图发展的新动向。介绍了地理底图设计、图面表达、网格GIS平台、InSAR技术、地质图数据库建设与管理等地质编图技术的发展,总结了国内外地质编图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质编图未来的发展方面。
二、浅谈数字制图在地质报告图件制印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数字制图在地质报告图件制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GB/T 1834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修订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主要修订内容 |
2 标准编制的原则 |
3 术语和定义 |
4 控制测量 |
1)一般规定 |
2)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 |
3)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 |
4)高程控制 |
5 地形测量 |
6 航空摄影测量 |
7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 |
8 地图编制 |
9 结束语 |
(2)中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及其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现状 |
1.2.1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概况 |
1.2.2 国内外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现状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和方法 |
1.5 主要完成工作量 |
1.6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
第2章 地质钻孔数据模型研究 |
2.1 地质钻孔数据特征 |
2.2 地质钻孔数据内容和分类标准 |
2.2.1 数据源 |
2.2.2 数据库内容确定的基本原则 |
2.2.3 数据采集内容 |
2.2.4 数据分类标准 |
2.2.5 数据库建设总体思路 |
2.3 数据标准化与约束规则 |
2.4 数据代码字典 |
2.5 地质钻孔数据模型 |
2.5.1 数据概念模型 |
2.5.2 数据结构模型 |
2.6 地质钻孔图层划分 |
第3章 地质钻孔数据集成 |
3.1 地质钻孔数据组织 |
3.2 地质钻孔数据集成工作流程 |
3.3 地质钻孔数据采集汇聚 |
3.3.1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3.3.2 资料预处理 |
3.3.3 图表资料数字化处理 |
3.3.4 数据采集入库 |
3.3.5 数据转换与投影变换 |
3.3.6 数据整理与检查 |
3.4 地质钻孔数据集成成果 |
第4章 地质钻孔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
4.1 数据质量控制概念 |
4.2 数据质量控制目标 |
4.3 数据质量检查与验收要求 |
4.3.1 数据质量检查要求 |
4.3.2 数据质量验收要求 |
4.4 数据质量检查内容 |
4.5 数据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
4.5.1 采集阶段质量控制 |
4.5.2 验收阶段质量控制 |
4.5.3 复核复检阶段质量控制 |
4.5.4 监督检查质量控制 |
4.6 数据质量检查方法和手段 |
4.6.1 质量控制方法 |
4.6.2 质量检查方式 |
4.6.3 检查手段 |
4.7 数据质量评价方法 |
第5章 基于GIS的地质钻孔数据管理服务系统集成 |
5.1 系统需求分析 |
5.2 系统建设目标 |
5.3 系统总体设计 |
5.3.1 逻辑架构设计 |
5.3.2 技术架构设计 |
5.3.3 系统运行环境要求 |
5.3.4 数据库设计 |
5.3.5 接口设计 |
5.3.6 平台技术的选择 |
5.3.7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
5.4 系统主要功能与实现 |
5.5 系统应用 |
第6章 地质钻孔数据应用示范研究 |
6.1 地质钻探程度分析 |
6.1.1 地质钻探工作程度总体特征 |
6.1.2 地质钻探工作程度分布特征 |
6.2 1:5万和1:25万图幅地质钻孔数据集成情况分析 |
6.2.1 1:5万图幅地质钻孔数据集成情况分析 |
6.2.2 1:25万图幅地质钻孔数据集成情况分析 |
6.3 矿产资源潜力预测——以内蒙古自治区毕力赫金矿为例 |
6.3.1 区域地质 |
6.3.2 矿区地质 |
6.3.3 矿床地质特征 |
6.3.4 矿区三维地质模型构建 |
6.3.5 矿区成矿远景区预测 |
第7章 结论 |
7.1 主要成果与认识 |
7.2 存在问题与建议 |
7.2.1 存在问题 |
7.2.2 下一步工作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附表 |
附录二:附图 |
附录三:个人简历 |
(3)大数据资源图编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编制大数据资源图的基础及意义 |
1.2 地质类图件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地质现状 |
1.2.2 国内地质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大数据资源图编制特点和适用范围 |
2.1 大数据资源图开发市场需求及其特点 |
2.2 编制大数据资源图产品应用范围和潜在用户群 |
2.3 编制大数据资源图产品研究特点 |
2.3.1 广泛适用性特点 |
2.3.2 选择研究的区域特点 |
第三章 资料收集预处理 |
3.1 大数据资源图资料收集内容 |
3.1.1 图件资料收集类别 |
3.1.2 文字报告资料收集 |
3.1.3 图件资料数字化 |
3.2 对底图的质量要求 |
3.3 矢量化前准备工作 |
3.4 矢量化的质量要求 |
3.5 引用标准和规范 |
第四章 制图要素代码设定与提取 |
4.1 创建图件系列数据图库 |
4.1.1 基础底图(即专业图件)的整理归并点、线、面文件 |
4.1.2 设定每个基础图件的图层与属性 |
4.1.3 基础图件代码设定 |
4.2 制图要素提取 |
4.2.1 资料信息提取 |
第五章 制图要素表达图式 |
5.1 要素表达原则 |
5.2 要素表达 |
5.2.1 地理底图图式 |
5.2.2 地质要素图式 |
5.2.3 矿产要素图式 |
5.2.4 水文地质要素图式 |
5.2.5 地质灾害要素图式 |
5.2.6 土壤类型图式 |
5.2.7 地质景观遗迹和旅游景点图式 |
5.2.8 创新图式图例 |
5.3 提取资料信息要素整合叠加 |
5.4 要素图层设置 |
5.5 图外部分整饰表达图式 |
第六章 制图编制流程 |
6.1 编制流程 |
6.2 说明书编写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4)综合地质资料民用化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实用性地质图件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综合应用地质图的研制特征 |
2.1 综合应用地质图的特点 |
2.2 综合应用地质图的表达内容 |
2.3 综合应用地质图的应用对象 |
第三章 图件常见的编制方法 |
3.1 图件内容表示方法 |
3.1.1 点状符号法 |
3.1.2 线状符号法 |
3.1.3 质底法 |
3.1.4 范围法 |
3.1.5 点数法 |
3.2 制图综合的方法 |
3.2.1 制图综合的概念 |
3.2.2 制图综合的方法 |
第四章 综合应用地质图编制流程 |
4.1 资料收集 |
4.1.1 基础图件收集 |
4.1.2 专题图件收集 |
4.1.3 文字报告资料收集 |
4.2 资料整理及信息提取 |
4.2.1 资料整理 |
4.2.1.1 图形资料整理 |
4.2.1.2 文字资料整理 |
4.2.2 资料信息提取 |
4.2.2.1 资料信息提取原则 |
4.2.2.2 资料信息提取 |
4.3 图件编制 |
4.3.1 技术平台 |
4.3.2 原图校正 |
4.3.3 图形矢量化 |
4.3.4 图式设计 |
4.3.4.1 图式类型 |
4.3.4.2 图式设计原则 |
4.3.4.3 图式制作 |
4.3.5 图层设定 |
4.3.6 检查整饰 |
4.3.6.1 图内要素整饰 |
4.3.6.2 图廓美术设计 |
4.3.6.3 图式排布整饰 |
4.4 编写说明书 |
第五章 结论 |
5.1 取得的成果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MAPGIS输入编辑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探讨——以MAPGIS 6.7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MAPGIS软件特点 |
2 MAPGIS软件体验 |
3 应用探讨 |
3.1 地形图的扫描与放大 |
3.2 文件合并法 |
3.3 在工程输出编辑中看不到工程的处理 |
3.4 生成的JPEG图像反向时的处理 |
3.5 特殊线的处理 |
4 结束语 |
(6)基于知识驱动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评价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 |
1.2.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主要成果 |
1.5 小结 |
2 知识驱动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 |
2.1 知识驱动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评价的流程 |
2.2 数据模型构建 |
2.3 预测模型构建 |
2.3.1 预测概念模型 |
2.3.2 控矿要素与找矿标志的定量表征 |
2.4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定量表征的关键技术实现 |
2.4.1 预测单元划分与赋值 |
2.4.2“立方体预测模型”找矿方法 |
2.4.3 成矿有利信息分析与提取的关键技术 |
2.5 定位、定量、定概率预测评价 |
2.5.1 定位预测—预测靶区圈定 |
2.5.2 定量预测—预测资源量估算 |
2.5.3 定概率预测—预测结果可靠性评价 |
2.6 成果集成与信息再挖掘 |
2.7 小结 |
3 软件研发的关键技术研究 |
3.1 系统数据模型及存储 |
3.2 找矿模型工作流实现 |
3.2.1 建模器(Model Builder)技术 |
3.2.2 基于WPF的工作流程实现 |
3.2.3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定量预测流程 |
3.3 控矿要素与找矿标志分析与提取 |
3.3.1 断裂构造成矿有利条件定量化分析 |
3.3.2 褶皱构造成矿有利信息分析提取 |
3.3.3 岩浆成矿有利条件定量化分析 |
3.4 定量预测评价方法实现 |
3.5 元素品位分布的OBB包围盒计算 |
3.6 小结 |
4 成果集成与信息再挖掘技术研究 |
4.1 多元信息集成与分析流程 |
4.2 多元信息可视化集成管理与综合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
4.2.1 资料收集、预处理与数据格式转换 |
4.2.2 三维可视化—数据管理一体化建模 |
4.2.3 多元信息可视化集成管理与综合分析 |
4.3 小结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煤炭地质图新时期的制印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煤炭地质图现阶段的制印工艺 |
1.1 GIS软件与煤炭地质图制作的关系愈加密切 |
1.2 煤炭地质图工艺发展日新月异 |
1.2.1 煤炭地质图制印工艺路线日益成熟 |
1.2.2 煤炭地质图技术设计要点 |
1.3 CTP制版技术发展迅速 |
1.4 CTP制版技术要点 |
1.5 印刷条件发展迅速 |
2 现阶段煤炭地质图制印工艺的前景展望 |
2.1 GIS制图环境将面临新的挑战 |
2.2 制印行业将有更长远的计划 |
3 结束语 |
(8)AutoCAD与MAPGIS在地质制图应用中的优劣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Auto CAD与MAPGIS的简介 |
二、CAD技术在地质制图应用中的优劣分析 |
(一) CAD技术在地质制图应用中的优点 |
(二) CAD技术在地质制图应用中的缺点 |
三、MAPGIS技术在地质制图应用中的优劣分析 |
(一) MAPGIS技术在地质制图应用中的优点 |
(二) MAPGIS技术在地质制图应用中的缺点 |
四、CAD与MAPGIS在地质制图应用中的比较 |
五、结语 |
(9)综合物探数据的联合成图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物探技术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2 物探成图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3 物探绘图软件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拟实现的成果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拟实现的成果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物探数据联合制图的基础 |
2.1 基本原理、算法及理论依据 |
2.1.1 克里金插值算法及原理 |
2.1.2 常用坐标系及地质椭球体 |
2.1.3 地图投影概念及方法 |
2.2 涉及到的成图软件及简介 |
2.2.1 Surfer 软件 |
2.2.2 AutoCAD 软件 |
2.2.3 MapGIS 软件 |
2.2.4 Section 软件 |
2.2.5 CoreIDraw 软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物探数据联合制图思路及技术路线 |
3.1 物探数据联合制图的大体思路及流程 |
3.1.1 物探数据联合成图的大体思路 |
3.1.2 物探数据联合制图的方法优选性分析 |
3.1.3 物探数据联合制图的具体思路 |
3.2 物探数据联合制图的具体步骤 |
3.2.1 实际材料图的绘制 |
3.2.2 剖面图绘制 |
3.2.3 等值线剖面图绘制 |
3.2.4 构造横剖面图的绘制 |
3.2.5 地质解译剖面图绘制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应用实例 |
4.1 实例一 |
4.1.1 前期成图效果 |
4.1.2 经过改进后的成图效果 |
4.1.3 两种成图效果的对比 |
4.2 实例二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10)地质编图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国际地质编图 |
1.1 国际地质编图的现状和特点 |
1.2“OneGeology”计划 |
1.3 3D地质图 |
2 地质制图技术进展 |
2.1 地理底图设计 |
2.2 图面表达 |
2.3 地质调查信息网格GIS平台 |
2.4 InSAR技术 |
2.5 数字地质图与电子地图 |
2.6 地质图件出版 |
3 地质编图数据库建设 |
3.1 《中国区域地质志》系列图空间数据库 |
3.2 亚洲地下水资源及环境地质系列图 |
3.3 亚洲地质图数据库管理系统 |
3.4 西部测图工程 |
4 我国海域地质编图 |
4.1 中国海陆1∶5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 |
4.2 我国海域1∶1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 |
5 我国地质编图中存在的问题 |
5.1 海陆编图各自为战, 缺乏统筹考虑 |
5.2 数据库建设缺乏行业标准 |
5.3 与国际地质编图计划总体交流较少 |
5.4 3D编图与地质图可视化才刚刚起步 |
6 结语 |
(1) 加快海域地质编图的发展 |
(2) 顺应国际地质编图的发展趋势 |
(3) 参与国际地质编图计划 |
四、浅谈数字制图在地质报告图件制印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GB/T 1834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修订综述[J]. 赵德良,王德强,李国庭,李泺,刘昊,王元美. 地矿测绘, 2021(04)
- [2]中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及其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D]. 王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3]大数据资源图编制方法研究[D]. 宋梦菊. 河北地质大学, 2017(11)
- [4]综合地质资料民用化集成研究[D]. 张永辉.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5(03)
- [5]MAPGIS输入编辑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探讨——以MAPGIS 6.7版为例[J]. 李代平. 西部探矿工程, 2015(08)
- [6]基于知识驱动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评价关键技术研究[D]. 于萍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10)
- [7]煤炭地质图新时期的制印工艺[J]. 冯晓丽,薛海红.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4(11)
- [8]AutoCAD与MAPGIS在地质制图应用中的优劣分析[J]. 覃芳. 科技与企业, 2014(13)
- [9]综合物探数据的联合成图技术及应用[D]. 马肖波. 成都理工大学, 2014(04)
- [10]地质编图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 王忠蕾,张训华,温珍河,杨金玉,郭兴伟,侯方辉. 海洋地质前沿, 2012(01)